計算六: HCl 之轉動振動光譜
1.目的:
- 分子在氣態下,分子間作用力可以忽略,則其光譜相當簡單。可經ab initio方法來計算HCl位能曲線,並藉此求出理論上之轉動振動光譜,以了解反應分子內的運動狀態,並從光譜分析可以得知分子鍵結長度以及分子內作用力之力常數,再與物化實驗十三相比較,以了解實驗與理論計算上之差異性。並研究DCl之紅外線光譜,來測同位素效應,計算內容為:
- 由ab initio方法來計算雙原子分子轉動、振動光譜。
- 與實驗結果比對,以瞭解理論。
- 討論Cl35及Cl37的同位素效應(isotope effect)。如圖一
2.理論:
轉動(rotation) | 微波及遠紅外光 | 分子間的距離 |
振動(vibration)及轉動 | 紅外光 | 分子間距離及力常數 |
電子躍遷、轉動與振動 | 可見光及紫外光 | 電子躍遷能階 |
- 雙原子分子的振動模型
- 雙原子分子的轉動模型
- J'=J+1 (R branch):能量的差值
- J'=J-1(P branch):
- 將振動能階及轉動能階合併處理
- 是簡諧運動(harmonic)項。
- 是偏離簡諧運動(anharmonic)的修正項。
- 是原有剛性轉動體項。
- 是離心力伸展效應(centrifugal strenching)修正項。
- 是轉動、振動的交互作用偶合項(vibration- rotation coupling),我們將於稍後加以說明。
- 針對本實驗的簡化處理 本實驗是用紅外光譜儀測量HCl及DCl的轉動振動光譜,我們由表二知道確切的HCl振動轉動能階,先不考慮轉動能階(即J=0),而第一振動能階是2993cm-1,若從基態激發至第一振動態,其頻率恰於紅外光區,其他能階躍遷範圍並不適用紅外光譜儀。 表二 HCl振動轉動能階
- 轉動、振動的交互作用偶合作用(vibration- rotation coupling) 轉動、振動的交互作用偶合項(vibration- rotation coupling)-,其所反應的是,當雙原子分子運動時(anharmonic oscillation),其鍵長不斷改變的事實。這是由於轉動慣量B是<1/r2>之函數(<> 表平均值),然而<1/r2>卻並不等於1/req2 (req是平衡時之長度)。故當增加了振動能(振動能階增加),<r>隨之增加,所反映出的,便是B亦會減小。由此想法,我們可將振動能階之轉動慣量表為 (17) 其中為,平衡常數。 現考慮振動能階=0轉移至=1的情形,此時之能量差可表為 (18) 帶回之式(10)中,重複式(15)(16)之歸納步驟,可得 (19) 故解出,,再帶回,即可得到相對應之鍵長r0,r1。
- 吸收峰分佈
3.計算步驟:
- 經由ab initio計算,以求得HCl35與HCl37之位能曲線。也就是改變HCl鍵長(以下所列之rH-Cl),以計算不同鍵長時之HCl總能量:
- rH-Cl = 1.1755, 1.2255, 1.2555, 1.2655, 1.2755, 1.2855, 1.2955, 1.3255, and 1.3755 ?
- 選擇一種你覺得適合之計算方法與高斯基底。 (如果需要,可將位能曲線之計算工作 分配給上課之同學)
4.數據處理:
- 將HCl35之計算結果依照以下步驟作數據處理,以期能求得轉動振動之吸收光譜
- 將先前得到(E0, E1) 之位能與能量曲線畫出。
- 將計算結果之能量點套適於位能曲線(fit),以求得作用位能。(這兒將使用摩斯位能(Morse Potential))
- 將求得作用位能帶入一維原子核運動之薛丁格方程(Schrodinger equation),此時將波函數以正弦函數為基底展開,以變分法(variation method)求得數值解,以計算v=0, v=1 振動態之能量(E0,E1)與其波函數。
- 如果波函數已經計算出來,那同時也可計算r0 and r1 (HCl之原子間距)之期望值。
- 從計算之結果,經考慮統計力學之分佈函數(partition function),畫出理論之轉動振動光譜之吸收峰分佈 。
- 重覆以上步驟,但換成HCl37,以討論同位素效應 。
5.問題與討論
- 使用計算結果中,平衡點之前後數據點,可近似摩斯位能(Morse Potential)平衡點附近之一次微分值與二次微分值。而現將摩斯位能(Morse Potential)和其一次微分式與二次微分值聯立,亦可求得一組摩斯位能(Morse Potential)參數。此與先前使用非線性套適之結果相比較,是否不同?試討論之。
- 以式(18)之結論,先求出(B0,B1),帶回轉動慣量之定義,亦可求得一組(r0,r1)。此結果與先前波函數計算之期望值相比較,結果是否不同?試討論之。
- 將你所做之結果與 CCSD(T) 計算之結果相比較,有何相異處?與 實驗結果 相比較,有何不同?討論之。
- ab initio 程式中所計算之振動頻率與位能曲線之二次微分有何不同,究竟哪一種才是我們結果所需。
- 由位能函數之形式(degree of polynomial) 與品質(number of data points),分析數據之穩定性。
附錄1:原子量
- m(H) = 1.00797 amu
- m(35Cl) = 34.96885 amu (75.53 % 自然存量)
- m(37Cl) = 36.94740 amu (24.47 % 自然存量)
附錄2:摩斯位能(Morse Potential)
- 摩斯位能(Morse Potential) 函數為
D,a,為其參數,re為平衡點位置。
附錄3:由Computed CCSD(T)/6-311++G(3df,2pd)計算得到之轉動振動光譜:
位能曲線計算可用CCSD(T)/6-311++G(3df,2pd),而其強度可利用波茲曼分佈(Boltzmann distribution)來求得,25 蚓下其結果為:
The band origin was 4382 - 1489 = 2893 cm-1.
- P. W. Atkins,Physical Chemis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Ira N. Levine,Quantum Chemistry,Prentice-Hall Inc., (1991)
- D. A. McQuarrie,Statistical Mechanics,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6)
- 物理化學實驗, 臺灣大學化學系出版,
- G.M. Barrow, Physical Chemistry, 4th Edition, McGraw-Hill Kogakusha, Tokyo, ( 1979 )
前一個計算
下一個計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