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1, 2014

带电离子之间的耦合非常强 , 温度升高时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位置会不会变乱

http://cc.jlu.edu.cn/Download/d58f16aa-5bbc-4f17-8314-79d40d27256a.pdf


世纪以来,X射线的衍射成为物理学家研究晶体结构的有力工具。不仅纯化学元素,而且许多化合物和合金,都具有严格的周期结构。例如,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氯化钠——具有立方对称,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位置交替排列。温度升高时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位置会不会变乱呢?由于带电离子之间的耦合非常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排列还没有变乱之前,食盐早就熔化了。

原子位置变乱的情况可能在合金中发生。最简单的例子是黄铜,即铜锌合金,CuZn各占50%。它也是立方结构。在绝对零度附近,


性质。即使费米子之间没有其他相互作用,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缘故,每个状态只能被一个粒子所占据。在绝对零度附近,从能量最低的状态开始填充,每


状态只能被一个粒子所占据。在绝对零度附近,从能量最低的状态开始填充,每个能级上有两个费米子(自旋分别处于向上和向下的状态),填充的最高能级叫费米能量。因此费米子体系不会出现玻色凝聚。这个难题直到1957年才解决。

原来,借助晶格的作用,两个电子之间可能出现很弱的相互吸引,产生"配对"的现象。在这个基础上,巴丁、库柏和施里弗建立了超导的微观理论。动量和自旋都相反的两个电子组成"库柏对",它们的运动产生很强的关联。这些电子对作为"复合粒子"具有零动量和零自旋,因此能发生玻色凝聚。但是,这个电子对的耦合能量很小,尺寸相当大,远大于不同对之间的平均距离。实际上,这些库柏对互相重叠,互相渗透,不能把它们简单地看成一堆相互孤立的分子。




相变的分类

量子论的创建者普朗克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分类已经是一种重要知识。首先对相变现象进行系统分类的是厄伦菲斯。这位厄伦菲斯曾经对物理教育和统计物理的基础做过杰出的贡献。然而,和他的老师玻耳兹曼的命运相像,厄伦菲斯在法西斯猖獗时期自杀。

厄伦菲斯的分类标志是热力学势及其导数的连续性。第一章里已经介绍过,自由能、内能都是热力学函数。它们的第一阶导数是压力(或体积)、熵(或温度)、平均磁化强度等等,而第二阶导数给出压缩率、膨胀率、比热、磁化率热力学势也是一种热力学函数,后面再准确定义。

凡是热力学势本身连续,而第一阶导数不连续的状态突变,称为第一类相变。第一阶导数不连续,表示相变伴随着明显的体积变化和热量的吸放(潜热)o




通的气液相变和在外磁场中的超导转变,都是一类相变的实例。

热力学势和它的第一阶导数连续变化,而第二阶导数不连续的情形,称为第二类相变。这时没有体积变化和潜热,但比热、压缩率、磁化率等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上出现跃变或无穷的尖峰。超流(λ点)和没有外磁场的超导转变、气液临界点,以及大量磁相变,属于二类相变。

以上分类可以推而广之:凡是第K-1阶以内导数连续,而第K阶导数出现不连续的相变,称为第K类相变。厄伦菲斯的这个详细分类不大必要,因为除




以上分类可以推而广之:凡是第K-1阶以内导数连续,而第K阶导数出现不连续的相变,称为第K类相变。厄伦菲斯的这个详细分类不大必要,因为除了第九章要介绍的特殊二维体系以外,自然界中只看到了第一、二类(包括临界点)相变。理想玻色气体的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理论上是第三类相变。现实的玻色系统,如4He,仍表现为二类相变。习惯上把二类以上的高阶相变,通称为连续相变或临界现象。我们以后只区分一类相变和连续相变,并且以连续相变为讨论重点,交替使用"连续相变""临界现象"这两个词,有时就简称为相变。

从热力学函数的性质看,一类相变点不是奇异点,它只是对应两个相的函数的交点。交点两侧每个相都可能存在,通常能量较低的那个得以实现。这是出现"过冷""过热"的亚稳态以及两相共存的原因。二类相变则对应热力学函数的奇异点,它的奇异性质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在相变点每侧只有一个相能够存在,因




前一章中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相变。什么是它们的共同的特征?


首先是有序程度的改变及与之伴随的对称性质的变化。通常,低温相对称性较低,有序度较高,高温相对称性较高,而有序度较低。高温相对称性较高,但并不一定是无序的。许多相变都是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变化。


以各向同性的铁磁体为例。在高温顺磁相,微观磁矩的平均


在第四章中已经讲过,平均场的基本精神是将其他粒子对某个粒子的作用以一种"平均了的场"来代替。"平均"就是不考虑涨落。可是,在临界点附近涨落很大,正是这种涨落造成比热和磁化率的发散,导致临界乳光等现象。为了考虑这些效应,可以把涨落作为小量来"修正"平均场理论,我们在第四章中已作过介绍。能不能用平均场理论自身来估计一下它的适用范围呢。关键是抓住"只能处理小涨落"这一条限制。




还是以铁磁体作例子。在相变点以下自发磁化M不为零,但它在逼近临界点时趋于零。要能忽略涨落的效应,必须要求磁矩的平均涨落比磁矩本身小得多。当然,涨落的大小与所取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相对涨落越大。前面介绍过的




第四章讨论平均场理论时就指出过,临界点最重要的特征是关联长度趋向无穷。比热和磁化率的发散,涨落的反常增大等等,都是它的后呆。卡丹诺夫的图像,正好抓住了这个根本点。


既然在临界点上关联长度是无穷大,那么不管用什么尺子来量,它都是无穷大。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用放大镜来看临界点上的图像。不管放大倍数如何,看到的情形都是一样的。从所见图像,也无法判断所用放大镜的倍数。


如果温度不恰好处在临界点上,但很接近临界点,这时关联长度虽然不是无
穷大,但仍很长。我们总可以找到一种尺度,它比微观尺度大,但比关联长度小。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看到的情形还应该差不多。这"差不多"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