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光譜法
Infrared Spectrometry
0.引言
- 範圍:780 nm ≦ λ ≦ 1000 μm (10 cm-1 ≦ ≦ 12800 cm-1)。依應用及儀器,又可分為近、中、遠,三種紅外線區。常用者為中紅外線區 4000 ~ 400 cm-1 (2.5 ~ 25 μm)。
- 應用:包括定性及定量分析。最常應用為在中紅外區辨識有機物質。另外在定量分析方面,可在混合物中不須分離即可量得分析物的含量(如大氣污染)。還有用做 GC 的偵檢器。
1.紅外線吸收原理
1-1. 概論
1-1-1. 紅外光譜圖 (Fig. 16-1)
- 通常橫座標用波數或波長,而在 2000 cm-1 以上尺度縮短一半。縱座標為透光率。
Fig. 16-1 聚苯乙烯膜的紅外光譜
1-1-2. 偶極隨振動及轉動之變動
- 偶極 (dipole)-電荷分布不對稱之鍵結。其強度為偶極矩 (dipole moment)。
- 當分子振動造成之偶極矩擾動,而形成能與入射紅外線作用的電場。當入射頻率與分子振動頻率相同,輻射能得以轉移,改變分子振動之振幅,而造成輻射能吸收。
- 分子之轉動,會產生週期性的偶極擾動,而與入射光作用。
- 對稱分子如 O2、N2 等,無淨偶極變化,不吸收 IR。
1-1-3. 轉動轉移
- 轉動能階約相當於 < 100 cm-1 之遠紅外區。氣體之吸收譜為分離譜線,而液體及固體為寬大譜帶。
1-1-4. 振動/轉動轉移
- 振動能階位於中紅外區。氣體的紅外譜為一系列近距離譜線,係由於轉動造成的分裂。
1-1-5. 振動形態 (Fig. 16-2)
- 分子內原子間的距離隨時因振動而改變。
- 振動可分為兩類:伸縮 (stretching) 與彎曲 (bending)。伸縮為原子間距之改變;彎曲為鍵角之改變,有四種:交剪 (scissoring)、搖擺 (rocking)、搖動 (wagging)、扭曲 (twisting)。
- 對於單一中心原子,鍵之振動有偶合發生,而改變振動的特性。
Fig. 16-2 分子振動的類型
1-2. 伸縮振動之機械模型
1-2-1. 簡諧振動 (simple harmonic motion)
- 諧振子 (harmonic
oscillator)-為連接於彈簧之二質量所構成。將其中之一質量撥動,所產生的軸向運動即為簡諧運動。(Fig. 16-3)
Fig. 16-3 位能圖 - 將質量由平衡位置偏移 y 所須之力量為 (Hooke's law) F = -ky
k 為力常數 (force constant)。
1-2-2. 位能
E = 1/2 ky21-2-3. 振動頻率
- 對於單質量體系,其自然頻率 (natural frequency) 為
- 對於雙質量體系,其折合質量 (reduced mass) 為
其自然頻率為
1-2-4. 分子振動
1-3. 振動之量子理論
1-3-1. 量子行為
- 振動之量子化位能: E = (v + 1/2) hνm
其中,v 為振動量子數 (≧ 0),h 為 Planck's 常數。 - 能階: ΔE = hνm
- 吸收光譜波長為
故由光譜可求出鍵結之力常數 (300 ~ 800 N/m)。
1-3-2. 選擇定則
1-3-3. 非諧振子 (anharmonic oscillator)
- 由於原子間之靜電力,使鍵結之振動偏離諧振子模型。其位能如 Fig. 16-3b, curve 2。
- 對於非諧振子,在高量子數時,ΔE 較小,選擇定則不嚴格遵循 (Δv = ±2, ±3),因而在基頻線 2~3 倍之頻率出現諧振譜線,其強度較弱。
- 同分子之不同振動會相互作用,而產生新吸收峰,頻率約為二基頻之差,其強度較弱。
1-4. 振動模式
- 對於有 N 個原子的分子,其自由度為 3N。
- 正常模式 (normal mode):為分子內振動的模式。一般分子有 3N - 6 個,直線分子有 3N - 5 個。對每一個會產生偶極變化的正常振動模式,有一相對應的吸收峰。
- 譜線數較正常少的原因:(1) 分子對稱,偶極無淨變化;(2) 振動能相近;(3) 吸收強度太弱;(4) 吸收波長超出儀器範圍。
- 譜線數較正常多的原因:(1) 諧振譜線;(2) 一光子同時激發二振動模式所產生的複合譜帶 (combination band)。
1-5. 振動偶合-振動被分子中其他振動所影響
- 同一原子牽涉到二振動時,發生強烈偶合。
- 彎曲振動官能團間有一共同鍵結。
- 伸縮鍵結為彎曲振動之一邊。
- 二偶合基團之振動能量相當,則作用最強。
- 相隔兩個鍵結以上之振動無作用。
- 屬於同類之對稱性,方有偶合發生。
Fig. 16-4 分子振動之例 |
|
2.紅外光源與偵檢器
2-1. 光源
- 黑體輻射光源:提供高於 5000 cm-1 之光源。為鎳鉻 (Nichrome) 線圈,表面有層黑色氧化物,經由電阻加熱至白熱 (1100 °C) 而發光。發光穩定,但強度較弱。
- Nernst 發光體:為鋯、釔、釷之氧化物燒結成一空心管,溫度 1200 ~ 2200 °C。直徑 1~3 mm,長 2~5 cm。電阻溫度係數為負,故須經預熱方能導電。光源集中於 1~10 μm,10 μm 以上降低。強度約為前者之兩倍。發光譜如 Fig. 12-4。
- 發光棒 (globar):為碳化矽製成棒狀,直徑 6~8 mm,長 5 cm,溫度 1300 °C。電阻溫度係數為正,故控制較易。發射光譜為黑體輻射之 80%。在 10μm 以下較發光體弱,在 15μm 則差不多,以上則較強。
- 白熱絲:低強度,壽命長。為緊密纏繞之鎳鉻絲,電熱至 1100 K。
- 高壓汞電弧:提供遠紅外區 (> 50 μm) 之強光源。包於石英外殼以減少熱損失。
- 鎢絲燈:提供近紅外區 (4000 ~ 12800 cm-1) 之光源。
- 可調二氧化碳雷射:通常對單一成分之監測。藉改變電流調整在窄範圍 (900 ~ 1100 cm-1) 內之發射波長。其輸出能量較黑體輻射高幾個數量級。
2-2 偵檢器
2-2-1. 感熱偵檢器:(Fig. 16-5)
Fig. 16-5 熱電偶及前放大器 |
|
2-2-1-1. 熱電偶
2-2-1-2. 熱電堆
- 由六個熱電偶串聯而成,一半稱為熱端,為感熱元件,另一半為冷端,則與基材相連,以維持定溫。
- 整個元件包在真空盒中,並有一透 IR 之窗,以減低熱損失至最低。
- 為轉化熱輻射成電子信號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頻率上限為 35 Hz,響應時間為 30 ms。
2-2-1-3. 熱電阻 (thermistor):電阻隨溫度改變
- 材料:錳、鈷、鎳之氧化物燒結成,具高電阻溫度係數 (@ 4%/°C)。
- 構造:為二靠近之電阻片 (厚 10 μm) 構成,一為感應元件,另一為參考元件。感應片被塗黑,參考片則被遮蔽,以防 IR 照射。
- 響應時間約為數微秒。但響應越快則響應率越低。
2-2-1-4. 熱電 (pyroelectric) 效應
- 原理:對於一非中心對稱 (noncentrosymmtric) 晶體,在居里溫度 (Curie temperature) 下,沿極軸 (polar axis) 有一內電場。當吸收熱輻射能,晶格改變,影響電偏極,而在垂直極軸之晶體表面產生極化電荷。若在表面接上電極,接通電路,則產生電流。
- 構造:由一熱電材料薄片夾於二電極間構成一電容。
- 材料:Triglycine sulfate (TGS), Deuterated triglycine sulfate (DTGS),反應佳,但具吸溼性 ,且居里溫度低。LiTaO3, LiNbO3,具較高居里溫度。
- 負載電阻為 100 MΩ 時,響應時間為 1 ms,響應率為 100。負載電阻為 1 MΩ 時,響應時間為 10 μs,響應率為 1。
- 熱電效應與溫度變化速率有關,而與溫度本身無關。故可用於需快速響應之偵檢,如FTIR。
2-2-1-5. Golay 氣動偵檢器
- 原理:氣體受熱膨脹。
- 構造:為一小金屬管,一端封以黑金屬片,另端則為鍍銀之軟隔膜。管內封以氙氣。輻射能穿過小窗,被吸收,使氣體膨脹,而使隔膜鼓起。鏡面反射光則使信號放大。
- 響應時間約為 20 ms,響應率近似熱電偶。
- 適於遠紅外區。
2-2-2. 感光偵檢器
2-2-2-1. 光導電 (photoconductive) 型
- 本質 (intrinsic) 激發-將電子由價帶提升至導電帶。
- 外質 (extrinsic) 激發-將電子提升至禁帶中之雜質導電帶。
2-2-2-2. 光電壓 (photoconductive) 型
- 受光照射而產生小電壓。
- InSb 單晶內有 p-n 接頭。當光照射 p-型表面時,產生電子-電洞對,而被 p-n 界面內電場所分離,而生電壓。
- 構造:為一杜瓦瓶,具一紅外光透窗。
- 響應時間小於 1 μs,具 9 數量級之光學線性。
- Pb-Sn-Te 有較 InSb 長波長範圍之靈敏度。液氮下為 5~13 μm。液氦下為 6.6~18 μm。
- Hg-Cd-Te 有較 Pb-Sn-Te 更佳靈敏度。響應時間小於 20 ns,不須偏壓電流,故低頻雜訊極低。
3.儀器構造
- 主要可分為下列四類型:
- FTIR:適用於定性與定量分析。
- 分散型 (dispersive) 光譜儀:用於定性分析。
- 非分散型光度計:用於大氣中有機物之定量分析。
- 反射式光度計:用於分析固體。
- 由於玻璃及石英對紅外線不透明,必須用前反射鏡。
- 通常按儀器能力,將紅外光譜儀為三段。各段之光源、光學元件、偵檢器各不相同。
- 須控制儀器內部之溫度與濕度,以避免損壞 NaCl 與 KBr。
3-1. 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儀 (FTIR)
3-1-1. 元件:麥克生干涉儀 (Fig. 16-6)
Fig. 16-6 FTIR的干涉儀 Fig. 16-7 FTIR之三個干涉儀的時間譜 Fig. 16-8 單柱型FTIR |
3-1-1-1. 驅動機構
3-1-1-2. 裂光鏡 (beam splitter)
3-1-1-3. 光源及偵檢器 |
3-1-2. 儀器設計
- 通常為單柱設計。
- 測量步驟:
- 掃瞄參考物(空氣)之干涉譜圖 (20~30 次),轉換為光譜後,存入記憶中。
- 掃瞄試樣之光譜圖。
- 由試樣與參考物之比算得透光率。
3-1-3. 各機型之功能
- 廉價機型:範圍 7800~350 cm-1,解析度 4 cm-1,掃瞄時間 1 s。
- 高價機型:具有抽換式裂光器、光源、偵檢器,可擴大光源範圍及提高解析度。
3-1-4. 優點
- Felgett 優點:FTIR 同時測量全部光波長同時。而一般光譜儀,完成一次掃瞄,須做 N 次測量(N 為解析度單位之次數)。因而信號為 N 倍強,雜訊為倍強,所以 FTIR 之 S/N 優點 (Felgett 優點) 為。
- Jacquinot 優點:高能量功率,係由於干涉儀之光隙大。但在裂光器損失一半之輻射能。
3-2. 分散型光譜儀(Fig. 16-10)
Fig. 16-9 水蒸氣和CO2的單柱與雙柱紅外光譜
Fig. 16-10 雙柱型紅外光譜儀 |
|
3-2-2. 稜鏡單波器
- NaCl: 4000~650 cm-1 (2.5~15.38 μm),KBr: ~400 cm-1 (25 μm),CsI: ~270 cm-1 (37 μm),石英: > 2500 cm-1 (< 4 μm)。
3-2-3. 光柵單波器
- 平面反射型光柵為現今最廣為使用者。
- 須用數個不同刻畫密度之光柵,以及配合之高秩數濾鏡,以提供各個波長範圍之紅外光。
- 在中紅外區,通常用兩具光柵,背靠背,在 2000 cm-1 (5 μm) 變換。
- 由於黑體輻射曲線之故,光隙必須依照固定程式開合,以維持穩定光能及解析度。
3-2-4. 濾鏡-光柵組合
- 光柵可作為反射式濾鏡。對於較刻痕間隔長之波長,光柵為良好反射鏡,而對於適當波長,則可發揮分光效果,以除去不要之波長。
3-2-5. 單柱型測光儀
- 可進行精確之定量分析。
3-3. 非分散型光譜儀
3-3-1. 濾光鏡光度計 (Fig. 16-12)
Fig. 16-12 用於分析氣體的攜帶式紅外光度計 |
|
3-3-2. 非濾光鏡光度計 (Fig. 16-13)
Fig. 16-13 監測CO之非分散式紅外光度計 |
|
3-4. 定量分析用之自動儀器 (Fig. 16-14)
Fig. 16-14 定量分析用的紅外儀 |
|
4.試樣處理
4-1. 氣態
- 光徑通常為 10 cm。對於微量分析,可用每段光徑 1.5 m 之可變光徑槽,組成 20, 40, 120 m 之槽。也可加壓至 10 atm,以提高靈敏度。
- 對於在水蒸氣或 CO2 吸收之光譜區,則用雙槽系統。
4-2. 溶液
- 須選擇濃度與光徑,使得透射率在 15%~70%。
- 對於溶液,濃度為 10%,光徑約為 0.1 mm。在 4000 ~ 1333 cm-1,最好配成 10% 之 CCl4 溶液。在 1333 ~ 650 cm-1,則用 10% 之 CS2 溶液。
- 分辨作用力為分子間或內之法:稀釋溶液,但光徑以反比倍數增加,氫鍵吸收減弱而非氫鍵變強,則為分子間作用力。分子內作用力無此現象。
4-2-1. 溶劑
Fig. 17-1 紅外光譜用之溶劑 |
|
4-2-2. 試樣槽 (Fig. 17-2)
Fig. 17-2 液體用之紅外試樣槽 |
|
Fig. 17-3 干涉條紋法測量槽厚 |
|
4-3. 純液
- 對於純液,光徑約為 0.001~ 0.05 mm。
- 毛細膜:對於無適當溶劑之液體,可夾緊在二鹽片中,進行測量。
- 再現性不高,但足供定性分析之用。
4-4. 固體
- 膏 (mull):用於無適當溶劑之固體。
- 對於微細顆粒,可加入油劑,調成膏狀,再夾於窗片中測 IR 吸收。夾層厚度,應使最大吸收率在 60~80%。
- 顆粒大小:須小於波長之 1/10。
- 油劑:折射率應與顆粒相近。如礦油、Nujol、六氯丁二烯、過氟煤油、fluorolube 等。
- 僅適於快速之定性分析。
- 片:
- 將粉狀試樣 1~100 μg 與 KBr 均勻混合,在高壓 (60000~100000 psi) 下壓成透明圓片。
- 利用內標準法,可做定量分析。
- 膜:
- 薄膜:對於高分子、樹脂、非結晶固體,溶於揮發溶劑,在鹽片上揮發,固體形成一均勻薄膜。可用以進行 IR 測量。
5.中紅外區定性分析
- 紅外光譜基本上為各官能團之吸收帶重疊而成,再加上各原子間之微弱相互作用,產生各化合物所獨有的光譜。
- 定性分析:在特定頻率位置之有無吸收,關連到分子的特定伸縮及彎曲動作,甚至與其他部位之關係。解讀譜圖時,可判定某一官能團之存在與否,而縮小尋找範圍,從資料庫中比對純化合物而得知分子之構造。
- 化合物之辨認:
- 之前:搜集試樣之其他資料,諸如物理態(氣/液/固)、外觀、溶解度、熔點、可燃性、來源等,並確定是否為純物質或混合物。
- 之後:
- 先由 H 之伸縮決定是否為芳香族、直鏈、或二者皆是。
- 由基團吸收區查得是否有特定官能基。不過特定頻率仍不足以確認一完全未知之試樣,但其種類則可確知。
- 一但確定種類,即可與文獻中之適當化合物比對。若無恰當者,由同類中特定結構的變化,或有助於尋出一個脈絡。
5-1. 中紅外區
Table 17-1 有機官能團的基團頻率
| 可大略分為
|
5-2. 相關圖之使用極限
- 產生不定頻率之因素有:基團頻率之重疊、試樣之物理狀態(溶液、膏、片等)、及儀器之極限。
- 使用基團頻率,必須考慮整個光譜。
- 相關圖僅可作為初步辨識之指南。正確辨識須配合其他分析法而達成。
Fig. 17-5 紅外光譜之相關圖
5-3. 光譜集
為補相關圖之不足,多種化學物之光譜已收集成冊,供人查閱,以作比對。5-4. 電腦查對系統
為加快比對,將光譜予以編碼,使用電腦程式進行比對的工作。目前之資料已有 120000 筆以上。光譜之編碼方式,係按照最強峰之位置,而後其餘之峰所在之頻帶。6.定量分析
- 紅外吸收之定量分析,精確度較 UV/Vis 差,係由於光譜較複雜,吸收峰窄,以及儀器極限。
- 儀器型式:單柱型較雙柱型有較佳之 S/N。所以做定量分析時,應使用單柱型及 FTIR。
6-1. Beer 定律之偏離
- 吸收峰窄。
- 吸收係數:為了提高 S/N,光隙必須增大,但因此也會改變吸收係數。所以吸收係數必須用實驗校正。
- 折射率:在吸收帶附近,折射率變化大,故須用稀溶液 (< 2%)。
6-2. 吸收率之測量
Fig. 17-7 基線法測定吸收率 |
|
6-3. 應用
6-3-1. 芳香烴混合液
Fig. 17-8 環己烷中C8H10異構物之光譜 |
|
6-3-2. 大氣污染物
- 在公佈之 400 種空氣污染物中,約有半數吸收 IR。
- IR 吸收可提供靈敏、迅速、特定之分析。
6-4. 缺點與限制
- 缺點:偏離 Beer 定律、光譜複雜(吸收峰重疊),使誤差大於 UV/Vis。
- 限制:由於吸收峰窄及散光,使光譜受到光隙寬及波長定位之影響。
- 窄試樣槽,使分析結果不準確。
7.內反射 (ATR)
7-1. 原理
7-2. ATR 套件
| Fig. 17-11 ATR套件 (a) 試樣與反射板 (b) ATR夾具 |
7-3. 單通 (single-pass) 鏡片
7-4. 雙通 (double-pass) 鏡片
7-5. 試樣
- 吸收強者、無法製成膜者、不透明者。
- 對於水溶液,不須補償溶劑之強吸收。
- 對於懸浮液,最好用多次內反射法。
- CIRCLE 槽:兩端為錐形之長圓柱。適用於 FTIR。適於做少量之流動槽。
7-6. 鏡片材料
- 具有高折射率者。
- KRS-5 (Tl(I)-Br-I):適於絕大多數之有機物,但溶於鹼。
- AgCl:適於水溶液。
- Ge:亦適於水溶液,但較脆。
- Irtran IV (ZnSe):適於水溶液,但較脆,且遇酸時,釋出 H2Se。
7-7. 入射角度
7-8. 表面性質之研究
8.紅外分析附件
8-1. 光聲譜
- UV/Vis 提過的光聲譜法亦可用於紅外光譜。可作為 FTIR 之附件。
8-2. 顯微鏡
- 架構:用前反射拋物鏡,將紅外光聚焦於一小區域。用一視覺輔助光學元件觀察被照射區域。
- 觀察對象:適於觀察微小試樣,如纖維及非均質混合物中之雜質。
- 偵檢器:於 FTIR 中,用液氮下之汞-鎘-鉈 (MCT) 偵檢器。
- 試樣用量極少:可分辨 pg (10-12 g),可偵測到 fg (10-15 g)。
9.近紅外區:12500 ~ 4000 cm-1 (0.8 ~ 2.5 μm)
- 吸收帶 (absorption band):此區包括含氫官能團之基本吸收帶及複合吸收帶之諧振 (harmonic overtone) 吸收。如 O-H 及 N-H 伸縮振動之第一諧振分別位於 7140 cm-1 及 6667 cm-1,而烷基之 C-H 伸縮與變形振動的複合吸收分別位於 4548 cm-1 及 3850 cm-1。由於係諧振之故,其莫耳吸收係數低,偵檢極限約為 0.1%。
9-1. 儀器及方法
| Fig. 17-14 擴散反射光度計 |
9-2. 定量分析之應用
- 含水量之測定-在甘油、聯胺、Freon、有機膜、丙酮、發煙硝酸之中,係利用位於 2.76, 1.9, 1.4 μm 之吸收帶。
- 酯類、酮類、酸類-2.8~3.0 μm (3300~3600 cm-1) 之吸收帶(C=O 伸縮之第一諧振)。
- 芳香胺之快速分析-用 1% CCl4 溶液、10 cm 試樣槽。一級芳香胺在 1.97 μm(N-H 彎曲與伸縮之複合帶)及 1.49 μm(N-H 對稱伸縮之第一諧振帶)有較強之吸收。二級胺在 1.97 μm 則吸收不明顯。三級胺則無吸收。
- 直鏈胺之分析-諧振帶及複合帶位分別移至 1.525 μm 及 2 μm。
9-3. NIR 反射法應用
Fig. 17-13 麥之擴散反射光譜 |
|
10.遠紅外區 (FIR)
- 吸收帶:667~10 cm-1 (15~1000 μm)。為 X-Y (X = C, N, O, F; Y > 19) 之彎曲振動,及環狀或未飽和系之彎曲振動。
- 極易受分子整體結構之影響。同分異構物之吸收光譜變化大。
- 由於有機金屬物之 FIR 對金屬離子或原子甚為敏感,有利於研究配位鍵。亦適於研究有機金屬物或重金屬無機物。
- 氣體之轉動,如有永久偶極矩,在此發生吸收。例如: H2O, O3, HCl, AsH3。
11.紅外發射光譜
- 當受熱時,會吸收 IR 的分子也會放 IR,但其 S/N 甚低,故須用干涉法。
- 可用於測 μg 之殺蟲劑。測法:將殺蟲劑溶於適當溶劑,滴在片上揮發,在分光儀入口附近加熱。
- 可用於遙測煙囪排放物。測法:將干涉儀架在反射式望遠鏡上,對準煙囪,在數百呎外即可測得 CO2, SO2。
12.紅外顯微光譜
- 結合FTIR與光學顯微鏡,可獲得尺寸在10~500 μm之範圍內的IR光譜。
- 光學顯微鏡係用來確定觀察範圍,而FTIR則用來取得光譜。二者之間以MCT (Hg/Cd/Te) 製之光傳導裝置相連。
【例題】
1.下圖為某一無色純液體之吸收光譜。已知其沸點約 190°C,推測其結構。
- 在 3100 cm-1 有吸收,應有芳香族結構。
- 在 2250 cm-1 有強吸收,可能之官能團為:-C=C-, -C=C-H, -C≡N, -Si-H。但由於 3250 cm-1 無吸收,故不是 -C=C-H。
- 指紋區 1425~1625 cm-1 有四吸收,確定為芳香族。
- 沸點 190°C,該試樣應為 benzonitrile (b.p. 191°C)。
2.下圖為某一無色純液體之吸收光譜。已知其沸點約 130°C,實驗式為 C6H12O,推測其結構。
- 在 3000 cm-1 有吸收,應為脂肪族直鏈結構。
- 在 1720 cm-1 有強吸收,可能之官能團為:, 。但由於 2800 cm-1 之中度吸收,應是。
- 在 730 cm-1 之吸收,對脂肪族而言,為 -(CH2)4-。
- 在 3500 cm-1 有吸收,可能是 -OH,但與第2點矛盾,故只能猜是水之干擾。
- 沸點 130°C,該試樣應為正己醛 (caproic aldehyd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