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ctyc的个人博客分享http://blog.sciencenet.cn/u/tyctyc
博文
电子结构:电子是一个小云团
|||
虽然我们每天摸到看到的都是电子,但人们还不知道电子的结构,高能电子碰撞也没发现电子结构。目前多数人认为电子是一个点粒子,但用点粒子模型计算的光与电子作用截面太小,点粒子模型与许多实验有矛盾。1990-1993年我猜想电子是一个小云团,其物质密度分布是: ,k是系数,r是到电子中心的距离,是离电子较远处的物质密度。投到某名杂志被拒,只有自己用实验来证明。
要想测电子结构只能用比电子小的粒子,从光电效应和电子的多光子吸收实验,能得出光子小于电子的判断。在激光束的中心处的光子是均匀的平行传播的,均匀的光子经过电子附近的非线性物质后,光子的分布会改变,这个改变能反映出电子附近物质的分布,对比实验数据与数学推导的结果就能判断该猜想是否为真,这就是这个工作的关键想法。
我们无法抓住一个电子来测量,金属的电子密度高,非常薄的金泊(0.1微米)相当于一维电子,较厚的金属片(1mm)相当于二维电子,=
一维电子: (1)
二维电子: (2)
对光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一层电子,这里的r是光路到表层电子中心的距离。将金箔和金属片制成半平面(直边)试样,测试样阴影区的光子分布(光照度分布)。
平行传播的光子在真空中保持平行,在界面附近将偏离直线,偏离直线的光子数n与该处的物质密度梯度成正比:
实验测量的是剩余光子数N=k/n
x是屏幕上测量点到中间零点的距离,有x=k/r变换。
屏幕上的光照度I与剩余光子数N成正比:
一维电子(金箔): (3)
二维电子(金属片): (4)
实测数据证明(3)、(4)式是正确的。
测量穿过厚单缝的光照度也证明(4)式正确,这里x要做变换,x=k/d,d为单缝宽度, 。
知道电子密度分布后来解释这三个实验结果容易理解,从这三个实验结果却难得到电子密度分布公式,是数学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在上述实验完成半年后,才想到气体中的电子也能散射光子,气体中的电子相距较远,对光路有作用的只有附近几个电子,也可能是一个电子的作用,于是测了激光的空气散射光子分布,在屏幕上光斑的边缘处测得光照度曲线: (5)
这就是空气分子的电子作用后剩余光子的分布曲线。
电子中心附近的物质我称为T物质,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1273-698221.html
从理论上讲那些能囚禁单个电子的实验室,能直接做单电子的光子散射实验来测电子的物质密度分布,但难度非常大,希望这块砖能引出那块玉!
电子自旋一直困扰人们,电子磁矩通过电磁作用能测出来,从经典电子半径(fm)计算出该磁矩则要求电子超光速,这显然违反相对论。本文的电子云团模型中电子半径能在埃量级,这就消除了前面的矛盾,电子磁矩和轨道磁矩在一个数量级,电子自旋是电子作曲线运动的相对论效应。
在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9/282679.shtm 的图2中能看到的正是电子的T物质,T物质密度越高的地方越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273-715005.html
上一篇:光子干涉
下一篇:狭义相对论
要想测电子结构只能用比电子小的粒子,从光电效应和电子的多光子吸收实验,能得出光子小于电子的判断。在激光束的中心处的光子是均匀的平行传播的,均匀的光子经过电子附近的非线性物质后,光子的分布会改变,这个改变能反映出电子附近物质的分布,对比实验数据与数学推导的结果就能判断该猜想是否为真,这就是这个工作的关键想法。
我们无法抓住一个电子来测量,金属的电子密度高,非常薄的金泊(0.1微米)相当于一维电子,较厚的金属片(1mm)相当于二维电子,=
一维电子: (1)
二维电子: (2)
对光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一层电子,这里的r是光路到表层电子中心的距离。将金箔和金属片制成半平面(直边)试样,测试样阴影区的光子分布(光照度分布)。
平行传播的光子在真空中保持平行,在界面附近将偏离直线,偏离直线的光子数n与该处的物质密度梯度成正比:
实验测量的是剩余光子数N=k/n
x是屏幕上测量点到中间零点的距离,有x=k/r变换。
屏幕上的光照度I与剩余光子数N成正比:
一维电子(金箔): (3)
二维电子(金属片): (4)
实测数据证明(3)、(4)式是正确的。
测量穿过厚单缝的光照度也证明(4)式正确,这里x要做变换,x=k/d,d为单缝宽度, 。
知道电子密度分布后来解释这三个实验结果容易理解,从这三个实验结果却难得到电子密度分布公式,是数学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在上述实验完成半年后,才想到气体中的电子也能散射光子,气体中的电子相距较远,对光路有作用的只有附近几个电子,也可能是一个电子的作用,于是测了激光的空气散射光子分布,在屏幕上光斑的边缘处测得光照度曲线: (5)
这就是空气分子的电子作用后剩余光子的分布曲线。
电子中心附近的物质我称为T物质,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1273-698221.html
从理论上讲那些能囚禁单个电子的实验室,能直接做单电子的光子散射实验来测电子的物质密度分布,但难度非常大,希望这块砖能引出那块玉!
电子自旋一直困扰人们,电子磁矩通过电磁作用能测出来,从经典电子半径(fm)计算出该磁矩则要求电子超光速,这显然违反相对论。本文的电子云团模型中电子半径能在埃量级,这就消除了前面的矛盾,电子磁矩和轨道磁矩在一个数量级,电子自旋是电子作曲线运动的相对论效应。
在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9/282679.shtm 的图2中能看到的正是电子的T物质,T物质密度越高的地方越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1273-715005.html
上一篇:光子干涉
下一篇:狭义相对论
11 应行仁 董焱章 周金元 王达 张希 邢志忠 冯宝杰 何宏 杨正瓴 goett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 [37]tlw2013
- 关于电子:我的理论 是 数字18
电子中微子:16
上下夸克:17,19
具体 参考: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043993.html
- [36]田云川
- 不理解人们会相信电子是无限小的点粒子,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实验证明电子有限小的可能性大,无限小的电子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假设电子是小球又与相对论质量速度实验结果相矛盾,所以将来实验证实的只能是:电子是小云团。还要多少年才有人懂?
- [35]许恒毅
- 民科
- 博主回复(2013-12-13 21:06):比只会背书本的人强。谢谢!
- [34]Zjinney
- 牛
- [33]田云川
- 刘老师评论":都是负电荷,如何成团? 您那个电子模型是不稳定的。
1900前以前,有各种类似的思想出现,还出现过Poincare力来维持同种电荷间的平衡。后来量子场论出现了,抛弃了这个理论。
您这个理论不是新颖,而是陈腐。"
我在此回复:T物质本身不带电荷,成团无障碍,通过什么力成团尚末知,电荷是什么人们还不知道。1900年前到现在没有人认为电子物质密度分布是:p=p'+k/(rrr) ,所以该观点是新的,虽然有二十多年了还不算'陈',有几个实验支持的猜想不会'腐'。腐的东西至少还是物质,比虚的东西好,现在虚的东西横行。谢谢批评!
- [32]宋旭锋
- 我是学化学的,打酱油,但觉得很有趣,赞田老师猜想,同时支持多方实证
- 博主回复(2013-10-30 19:33):谢谢!
- [31]王国强
- 田老师的观点正是量子场论的观点呀。 量子场论的真空极化观点认为,电子并非一个经典的点粒子,而是被无数虚电子对和光子包围的一团粒子云,即所谓的裸电荷和物理电荷之间差异的原因。
精细结构常数α在极高能量的粒子对撞的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原因就可能在于电荷值发生了改变--- 光速和普朗克常数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_^。。 - 博主回复(2013-10-26 09:51):量子场论爱用虚粒子,我认为不科学太维心,我讲的电子附近的T物质是可测的实物,那里的光速较低(不是不变),有几个实验证明,我二十多年的工作就是这个。谢谢!
- [30]gxt
- 关于T物质,我有类似的看法。知其然,我更知其所以然,不认同T物质。
- [29]jzhang129
- 电子干涉哪里与因果律矛盾了,别拿大帽子吓人好不好,具体问题在哪里说来听听。
- [28]jzhang129
- 单电子的那个问题很简单啊,在发射源和双缝间放一个小孔,小孔的开关很长时间才开启一次,每次只开启很短很短的时间。至于是不是只有一个电子通过,看底片就是了,电子通过双缝后打在照相底片上会出现一个亮点,增加了几个亮点不会数吗?
- [27]鲍海飞
- 那么与上中下夸克之间的结构关系又是什么呢?
- 博主回复(2013-9-29 20:31):夸克是组成重子和介子的单元,我不懂,电子中心是什么粒子我也不明白,现在只知道电子附近物质密度分布。谢谢老师提问!
- [26]jzhang129
- 你说电子是个小云团,那么请问你公式中的k是多大?即这个云团扩展的有多开?纳米级别?费米级别?还是更小?
- 博主回复(2013-9-28 22:17):电子云团扩展范围在常温固体中可达埃量级,在高激发态原子中更大。谢谢!
- [25]jzhang129
- 如果电子是一个实在的粒子,即特定的时刻t有个确定的位置x,即电子有轨迹x(t),那么请问你怎么解释单个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 博主回复(2013-9-28 22:30):所谓单电子干涉实验,并不能确定整个干涉过程中都是单电子发射,有什么机理(或技术)保证电子源只发一个电子?电子源是一个面发射源(无人能做出点发射源),用时间平均来估计是骗自己,单电子干涉与因果律相矛盾,我信因果律。谢谢!
- [24]jzhang129
- 你这个实验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1273-698221.html,我没看到对各种参数数量级的估计,比如k多大?考虑仪器精度R需要多大才有可测量效应?你这些工作不做怎么可能开始设计实验?并且,计算做出来c/v不为1,仍然可能在目前框架下找到答案。这就是为什么你的理论没人理睬的结果,并不是主流物理学家傲慢什么的原因。想真正有所突破,你必须找到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并且提出自己的“定量”模型,而且这模型还必须适用于更广的范围,可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这才是正路,否则可惜了你花费的那么多精力,真的很可惜。更简单一点的办法,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理论被认同,先别说那些没有的实验,首先把现有的实验数据定量解释清楚再说。比如最基本的电子或光子的双缝干涉、原子光谱、光电效应这些东西,你如果有个不同于主流的、定量的理论说明这些东西,那么我相信一定会被人承认的。
- 博主回复(2013-9-29 06:52):光子干涉见: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1273&do=blog&id=713935。谢谢!
- 博主回复(2013-9-28 22:01):博文中讲了R=1微米就能测到明显的结果,光速测量精度万分之一就行。谢谢!
- [23]jzhang129
- 再啰嗦啰嗦,你不能认为你的实验反映了“电子内部”的物质分布。如果是这样,你的电子必然有个中心,如果我没错的话, 继续的推论是在一个时间 t 此中心必然有个位置x。如果这样,那么你的电子就成为一个实在的东西,或者说经典的粒子。如果这样的话,这和目前对EPR等类似实验的解读矛盾。吐槽一下,我很佩服你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所谓“搞科研”的人缺乏的。但是我觉得您是不是先去仔细研究一下其它人的工作。
- 博主回复(2013-9-28 07:52):电子是一个实在的粒子,不是虚的,电子带着的物质叫T物质,有一个实验可验证:http://bbs.sciencenet.cn/blog-531273-698221.html。如果这个实验有确定结果时你会改变观点吗?这个实验有百之九十的可能能成。那时主流会说:......、量子电动力学中的电子自能、真空极化等数学修正方法是有物理基础的,是对物理本质的正确描述。现在是猜出来的!谢谢!
- [22]jzhang129
- 随便说说。窃以为,你按照类似探测原子核半径的方法,比如用光子去轰击电子,然后通过公式拟合,从而去唯像的给出电子的一个作用半径,这是可以的,而且也能解释某些实验。这也是物理学里面常见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前提是你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方法的局限性,只限于唯像的描述一些特定的实验,如此而已。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如果你这个工作放到100年前,那是非常牛逼的,因为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电子是怎么回事,所以可以随便说。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起码主流认为(虽然主流未必总是正确),电子(包括其它微观粒子)都是非定域的,或者简单说不测量前用波的图像更合适一些,或者说没有一个固定的轨迹x(t),其中x是位置,t是时间。说电子是云并不是说“电子有个中心,围绕中心有电荷分布,且中心随时间t有个x在变化,x的分布为一个云”,不是这样的。而应该理解为电子“本身”就是个云。窃以为,你对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有偏差。上述是主流物理学的看法,从终极意义看肯定不完全对,但到目前为止经受了最严苛的考验。欢迎讨论。
- 博主回复(2013-9-28 07:28):化学中讲的电子云是指原子中电子可能存在的范围。我这里讲的电子是小云团结构是说电子不是一个有整齐边界的粒子,是有限非定域的物质集团,是有中心的,并且电子有最小特征半径,如此的电子才能服从相对论的质量速度公式。主流用波描述电子正是因为不了解电子的本质。谢谢讨论。
- [21]鲍海飞
- 很好的想法,但是否与薛定谔方程的解进行比较了吗?
- 博主回复(2013-9-28 07:33):不好意思,放错了。谢谢!
- 博主回复(2013-9-28 07:26):化学中讲的电子云是指原子中电子可能存在的范围。我这里讲的电子是小云团结构是说电子不是一个有整齐边界的粒子,是有限非定域的物质集团,是有中心的,并且电子有最小特征半径,如此的电子才能服从相对论的质量速度公式。主流用波描述电子正是因为不了解电子的本质。谢谢讨论。
- 博主回复(2013-9-28 07:01):与薜定谔方程的解不矛盾,谢谢鲍老师提示!
- [20]祝勇
- 田老师 你这方面有没有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去研究过。密度泛函是研究多个原子,将之考虑为电子云能量的泛函。我不知道密度泛函是否适用于单个电子的结构,不过貌似这个思想很有趣。可是需要更多的更严密的理论和实验验证。
Good luck - 博主回复(2013-9-17 06:42):你说得对,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希望有兴趣的人继续做。谢谢!
- [19]jzhang129
- 好吧,先不说电子云的东西。你的模型里面光子和电子如何相互作用?具体理论模型是什么?你有没有定量的结果?上面博文我没有看到一个具体数值。再具体一点,你提到空气对光子的散射实验,那个光强度分布中如何扣除光的衍射效应?你control实验如何做的?比如用真空做一遍相同的实验,是不是就没有上述效应?改变空气中分子的密度,得到的结果是否和你的额模型一致?你能否把做的实验的定量分析贴出来?
- 博主回复(2013-9-12 17:34):在这里光子作为探针去感知电子的物质密度分布,初始光子均匀分布,未态是非均匀分布,由此推测中间障碍物的密度分布,这类似于逆傅氏变换。电子与光子具体怎样作用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实验数据请看<光子衍射与T物质>,我的数据再准确也不重要,关键是别人的数据特别是其它类型的实验也有这样的结论才有意义,你当它是一个猜想而己,你的问题很好,谢谢讨论!
- [18]jzhang129
- 哎,高中化学就讲到电子云了。博主难道没学过?
科普一下,量子力学对电子能级计算得出的光谱,和实验的符合程度足以打死其它理论。建议博主找本量子力学来看看再说。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 博主回复(2013-9-7 22:03):你讲的电子云与这里讲的电子的小云团结构是两个概念,请分清,谢谢!
- 博主回复(2013-9-7 17:27):这里讲的是实验,要否定实验只有更精确或更新的实验。本文与光谱实验并不矛盾。谢谢!
- [17]杨正瓴
- [16]田云川
- 这个猜想简单明确,如果有别人的实验,特别是其它类型的实验能证实,这个猜想才有意义。如果不能被别人的实验证实,这个猜想就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 [15]陈钊
- 田老师:向您求教,关于您提到的:“用点粒子模型计算的光与电子作用截面太小,点粒子模型与许多实验有矛盾”,希望给出具体的不符合实验的电子的点粒子模型算例,比如自由电子对光子的散射,究竟有何矛盾。
- 博主回复(2013-8-18 16:13):10mm厚的氢气就能测出其折射率n>1,如果按电子半径<0.1fm计算10mm厚氢气的碰撞截面,许多光子将碰不到电子直接从真空中穿过,其折射率应为1,这与实验相矛盾。谢谢。
- [14]陈钊
- 田老师:第三点,从电磁理论上来说,假设如您所说,电子结构像个小云团,因此质量按照您的公式分布,那么,凭什么认为电子的电荷又只能集中在中心,而不是像质量那样,也呈弥散状分散开来的,即使绝大多数电荷由于距离立方律集中在中心附近,但远处多多少少也有那么一点,这将立即造成一个问题:由于普通电子带同种负电荷,它们将彼此相斥,为了维持电子结构的完整,或者要引入一种新力,或者您必须证明,万有引力恰到好处的跟静电斥力平衡了,维持了电子结构的稳定。但是在后者的情况下,一旦将电子置于外加的匀强电场中,外加电场力的立刻就足以破坏其脆弱的平衡了。因此,恐怕还是难以自圆其说。
- 博主回复(2013-8-18 15:57):凭什么不可以认为电子电荷在中心?在不知道电荷是什么的情况下讨论该问题还太早。后面的推测没有意义。谢谢!
- [13]陈钊
- 田老师:第二点,对于电子应该适用于量子力学,而按照不确定性原理,ΔpΔq≧h/2π,您做实验的电子都是束缚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动量有一定的范围,不可能无穷大(否则就从原子核周围逃逸了),因而电子的中心准确位置是不可能获得的,既然电子的中心准确位置不可能获取,您的离电子中心的距离r 是无法求取的,所以您后续的数学推演缺乏物理意义。
- 博主回复(2013-8-18 15:43):按你的观点,原子半径、共价半径也不可能获取。
- [12]陈钊
- 田老师: 公式rou=rou0+k/r^3 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从经典意义上来说,rou0是离电子很远处的物质密度,它应该是一个大于零的常数,在物理上“很远”可以理解为任意远。由于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又从数学上可以证明,无论多小的一个正数与无穷大相乘后等于无穷大。经典物理认为空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因此,经典物理框架下按照您的公式将认为电子的质量等于无穷大。如果认为电子的质量必须取有限的一个值(如密立根实验所测定的那样),那么空间就得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如大爆炸理论认为的那样,但是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空间在膨胀,因此几十亿年前的空间体积和今天的不同,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自于几十亿光年外前的星系,因此也属于几十亿年前发出的光,其中电子的质量按照您的理论应该是偏小的,其光谱中竟然含有已知元素的谱线!无论如何,您得给出说明。在我看来,由于这个公式导致物理规律那么繁琐而不简洁,我认为可以初步认定它是错误的。
- 博主回复(2013-8-18 15:31):电子半径很小,你的推论不成立。谢谢
- [11]dawnlight
- 打错了,是电子结构和电子分布
- 博主回复(2013-8-17 20:37):电子结构指一个电子的物质密度分布,电子分布指考察点(或光路)附近有多少个电子及分布。我们看到的各种物质不同色彩不同质感,这些都是不同排列的二维电子(曲面)的效果。谢谢!
- [10]dawnlight
- 博主回复(2013-8-17 16:54):电子结构及电子分布决定介质中的光、电、磁性能。谢谢!
————————————————————————————————
请问博主,电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如何区分?我认为二者可以统一。
- [9]dawnlight
- 物质结构决定电子结构,电子结构决定光、电、磁学等性质
- 博主回复(2013-8-17 16:54):电子结构及电子分布决定介质中的光、电、磁性能。谢谢!
- [8]曾跃勤
- 不太懂,但坚决支持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 博主回复(2013-8-17 08:52):谢谢!
- [7]赵瑞芝
- 不懂你的东东,看起来很高深,支持你的探索
- 博主回复(2013-8-17 08:51):谢谢!
- [6]何超
- 怎么解释激光穿过非中心对称电子云体系时的倍频效应呢
- 博主回复(2013-8-16 18:56):倍频过程既不能在真空中也不能在核上产生,剩下的只有电子,如果电子是点粒子(小于0.1费米),算出的倍频作用截面远小于实验值。有的人用电场作用来解释,这与真空中电场磁场对光的作用极小相矛盾。认为电子是小云团是最合理的,在这个小云团中两光子被吸收然后又被辐射为一个光子,倍频晶体的特殊结构迫使光子在电子中产生该过程,否则就产生一般的散射过程。谢谢!
- [5]赵豪飞
- 按博主的电子物质密度分布公式,电子中心处物质密度极大,这不就成了奇点了吗?太过不可思议了。
关于从光电效应推测电子比光子大,个人觉得说服力不强,电子在核外轨道运动,吸收光子后跃迁至高能轨道,此过程可类比于通过外力将飞行器从近地轨道推至远地轨道,飞行器可以很小,出力的火箭很大,你能说飞行器“吸收”了火箭,从而飞行器比火箭大吗?
个人对电子的认识是局限在一定范围的夸克或者“波”。博主的单电子散射的想法倒是挺有意思的,有条件的话倒是很可疑试试,其成本应该比高能粒子对撞机小的多吧 - 博主回复(2013-8-16 06:26):有实验证明电子能多光子吸收(同时),认为光子的振幅(或作用截面)小于电子是合理的。奇点有办法消除。谢谢!
- [4]tjlrx
- 支持博主一下,勇于啃硬骨头的科学工作者才是好样的.
- 博主回复(2013-8-12 18:07):谢谢支持!
- 博主回复(2013-8-12 18:07):谢谢支持!
- [3]杨远俊
- 挺好的!!
- 博主回复(2013-8-12 10:23):谢谢!
- [2]董焱章
- "光子小于电子的判断"这个有待商榷,从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理论来说,光子、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粒子性主导时电子结构才有讨论意义,光电效应以及本博文中涉及的金箔实验中,光子和电子扮演的角色还有待确定~
- 博主回复(2013-8-10 16:11):谢谢!
- [1]应行仁
- 有趣。这个模型的背景是1.电子距离足够大,光子与电子作用可以只考虑在一个电子云上;2.光子是横波,所以对薄金箔是一重积分,厚金箔是两重积分;3.对核作用的可以忽略不计。
(1)(2)式定积分,系数等式上有些疵瑕,要做些技术纠正。 - 博主回复(2013-8-9 17:21):应老师讲的对,光子是横波。在这里光子远小于电子,光子作为小粒子去射击电子才能测出电子结构。在金属中电子密度很大,众多电子的作用需要积分,在空气中电子间距较远,对光子有作用的只有附近几个电子,只要求和即可。谢谢应老师!
- 博主回复(2013-8-8 16:46):谢谢应老师的指导!系数的错我立即纠正。由于存在'阻挡效应',内层电子和核的作用可以忽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