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血動物:哺乳類、鳥類
優點:能維持一定的體溫,代謝作用可以不受周遭 溫度的影響,而以一適宜的速率進行。
缺點:需要相當多的食物和氧氣以維持體熱。
冷血動物:爬蟲類、兩棲類、魚類
優點:代謝率很低,容易和四周的環境交換熱量。
(一)、熱量的傳播
-
當物體和外界的溫度不相一致時,就會有熱的轉換產生。
- 討論:
-
人體適宜溫度(18℃~22℃)
熱量的傳播方式:傳導(Conduction)、 對流(Convection)、 幅射(Radiation)
熱傳導(Conduction)
-
當物質的兩端存在於不同溫度下時,平均熱能會由高溫流向低溫。
- 討論:
-
(1)、熱傳導係數:銅(385 W/m℃) > 水(0.556 W/m℃) > 空氣(0.024 W/m℃) ;金屬 > 液體 >
氣體
(2)、K=人體皮下脂肪/皮膚;A=人體表面積;d=體毛
(3)、厚大衣 vs 雪衣 vs 薄紗
熱傳導速率 dQ/dt = k A*(TH-TL)/d
Q:熱能,t:時間, k :熱傳導係數 [W/m℃],A:截面積, TH-TL : 溫差, d :厚度
血液的熱傳導 | 皮膚表層的溫度都比體溫低很多(手溫:血液由較高溫的體內,逐漸降溫流向低溫的手指頭後,又再昇溫回到心臟。) 離開皮膚表面的熱流會將周圍的空氣加溫。由於空氣是不良的熱傳導體,因此熱傳導所散失的熱量只用來加熱皮膚表層一小段空氣。( 衣服和絕熱 ) |
熱對流(Convection)
-
不同溫度的流動流體和固定表面間的熱量傳遞。
- 討論 : 室內空氣的循環
物體表面(分子擴散) vs 遠離物體表面(流體整體運動)
熱對流速率 dQ/dt = h A*(TH-TL)
Q:熱能,t:時間, h :平均熱對流係數 A:截面積,TH-TL:溫差
離開皮膚表面的熱流會將周圍的空氣加溫,當皮膚表層的空氣溫度升高時,空氣的密度也跟著減少了(波義耳定律) 。密度減少了,『熱』空氣便會往上昇,『冷』空氣進來彌補,形成空氣的流動,同時也將熱能帶走,形成對流現象,於是皮膚感覺四周很冷。
電扇的熱對流 | 自然對流: 無風時,人的皮膚溫度為31 ℃。
強制對流: 若風速=2m/s,皮膚的溫度會降低7℃ ; 若風速=6m/s,皮膚的溫度會降低22 ℃。 |
熱幅射(Radiation)
-
我們的身體會向四周輻射熱能(熱輻射--電磁波),四周的環境也會輻射電磁波讓你的身體所吸收。因此當你四周的環境有處於極高溫或較低溫的情況時,熱輻射成為主要影響熱量變化的因素。
- 討論:
絕對溫度:太陽(5800 K) vs 人體(310 K) vs 地表(278 K)
熱幅射:夏季(大) vs 冬季(小)
效應:白天(直接) vs 夜晚(間接)
輻射功率 P = e σT4 A
e:發射率;黑體(e=1),T:溫度,A:表面積。 σ:Stefan-Boltzmann常數 [w/m2K4]
衣服的熱幅射 |
|
(二)、動物的體溫
- 討論: 獵人 vs 獵物
溫血動物:哺乳類、鳥類
優點:能維持一定的體溫,代謝作用可以不受周遭 溫度的影響,而以一適宜的速率進行。缺點:需要相當多的食物和氧氣以維持體熱。
冷血動物:爬蟲類、兩棲類、魚類
優點:代謝率很低,容易和四周的環境交換熱量。缺點:容易因氣溫的變化而冷死或熱死。 討論:溫血動物(靈活度高) vs 冷血動物(動作遲緩)
哺乳類-溫血動物
-
哺乳類是溫血動物,最大特徵是具有毛髮和乳線,多數種類的體溫在攝氏三十六點七至三十八點九度之間。可維持相當高且穩定的體溫,使其代謝作用可以不受周遭溫度的影響,而以一適宜的速率進行,所以需要相當多的食物和氧氣以維持體熱。藍鯨為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全長可達三十公尺。
- 討論: 魚類是冷血動物
北極熊 | 北極熊是軀體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之一,雄性的身長達二點五公尺,體重達一噸,其皮毛和脂肪甚厚,可耐寒至攝氏零下八十度。 (珍禽異獸錄)
討論: 傳導:脂肪 K,皮毛 d 對流:皮毛阻礙對流 | |
大猩猩 | 大猩猩是靈長類中軀體最大的動物,雄性大猩猩以四肢著地時高達一七五公分,比人類的平均身高還高,如果他直立起來,約有二公尺的高度,體重可達二七五公斤;雌性身高及體重較小。(珍禽異獸錄) |
鳥類
-
鳥類是溫血動物,體溫較哺乳類高一至八度,其心搏快速,代謝率很高,因此必需攝取大量食物,且多半是高熱量的,例如昆蟲、小動物、果食、種子等。散熱表面積小,體溫高。
帝雉 | 羽毛具保溫及防水功能。(珍禽異獸錄) | |
禿鷹 |
|
美國於一七八二年採用禿鷹作為國印的標記,禿鷹的身長介於五十至九十公分之間,兩翼張開在二公尺左右,體重四至六公斤,雌性的身驅大於雄性。(珍禽異獸錄) |
爬蟲類
-
爬蟲類是冷血動物,皮膚表面覆蓋著乾燥的角質鱗,以阻止體內水份的散失。
大海龜 |
|
大海龜是食草性的爬蟲類動物,頸子可以伸得很長,這使牠能夠摘食較高的樹葉,其動作緩慢,壽命可達百年已上。由於牠不耐低溫,因此冬季便成群自海邊爬行至火山帶的平原,而棲於植物繁茂的湖泊。(珍禽異獸錄) |
恒河鱷 | 冷血動物的好處為代謝率很低,譬如鱷魚一年不進食也不致死亡;其壞處是因為本身不具調節體溫的功能,因此容易因氣溫的變化而冷死或熱死。恒河鱷全長七公尺,尾巴一掃,可把牛的腿骨打斷。(珍禽異獸錄) |
兩棲類
-
兩棲類是冷血動物,其皮膚甚薄且血管很多,蒸發作用旺盛,水份喪失很快。因此牠必需停留在潮濕地帶,而無法在完全乾燥的環境中生活。
盲螈 | 盲螈長約20~30公分。(珍禽異獸錄) | |
金蛙 | 冷血動物的體溫與周遭的環境相近,且隨之變化,當氣溫降至某一程度,其代謝作用即減低至不能活動。因此冬季必需藏身於不會結冰之處,並進入一種休眠狀態,是為冬眠。 (珍禽異獸錄) |
(三)、日常生活的熱現象
人體的散熱 | 平常一個休息中的人約每小時產生 80 千卡 (約100W)的熱量。在人多的室內,每一個人相當於100W燈泡的熱源,若室內有2,400人,相當於有24萬瓦的熱源,難怪缺乏空調時會覺得悶熱。這還只是靜態時所產生的熱能,如果有更激烈的活動則會產生更多的熱能。 (天下雜誌) | |
耳溫槍 | 人體的溫度範圍所輻射出的電磁波主要在紅外線的範圍,耳溫槍即是應用紅外線的的例子。將耳溫槍的偵測口對準耳朵內部,便可以偵測出耳朵內的溫度。由於只要接收到足夠感測的信號便可以,測量時間可以不到一秒鐘,便可得知耳內的溫度。( 紅外線的應用) | |
手中的熱蛋 |
|
從開水裏剛取出的蛋有濕氣且熱,水分一面從蛋的表面蒸發,一面冷卻蛋殼,因此不覺得燙手,但這只發生在蛋殼表面由濕到完全乾的一瞬間,若蛋殼表面的水份一乾,立刻就能感到蛋的高溫。
討論: 一克的水蒸發為水蒸氣,需要 539 卡的熱量,所以可帶走極大的熱。 |
房屋的絕熱 | 房屋希望能達到冬暖夏涼的目標,簡單的說就是維持恆溫(用厚重材料作熱絕緣,K小、d大) 現代房屋採用玻璃纖維(k=0.038 W/m℃)纏繞阻絕空氣(k=0.024 W/m℃)的流通,塞於四周牆壁內,會是好的隔熱材料。而且它又不怕火,是良好的選擇。 | |
腳下的四季 | 雙腳所踏的地面下,絕對沒有如地面上的四季。因為土是非常難傳熱的的物質,地面上所發生的溫度變化,要隔很久一段時間才會傳到地下各層。地下越深處溫度的變化不僅越慢,而且越小。
討論: (1)、列寧格勒地下3公尺處,從地面上傳熱,最熱溫度約76天到達,最冷溫度約108天到達。 (2)、巴黎天文台下28公尺處,溫度為-11.7 ℃,歷時150年不變。 | |
開水不能使水沸騰? |
|
懸浮沸水中的小瓶,瓶內的水雖然會變熱,但卻不會沸騰,因為鍋中的開水,並沒有達到能使瓶中水沸騰的溫度。100
的溫度並不能使水沸騰,要使水變成水蒸氣,需要給水更大的熱量才行。
討論: (1)、相變化(539卡/克) (2)、提高沸點:鍋中灑鹽 |
(四)、討論
1.原本我以為人體是以體溫(37℃)為 冷熱 判斷標準 後來修正為 18~22 ℃(與一位物理系學弟討論的結果) 後來又聽到新的說法,人體適宜的溫度約 24~28℃,想想也蠻合理的(因一般假設室溫為25℃), 只是不知道這些根據源於何處?
2.黃教授在 衣服和絕熱 文章中提到:夏天穿淡色衣服;冬天穿服白色衣服 與筆者據認知之冬天穿黑色衣服 不同; 也有一新的說法:夏天應穿 黑(內)+白(外) ;冬天應 白(內)+黑(外)...
3.小型動物(如鳥)體溫 較 大型動物(如人)高,是否僅與表面積有關? 因有人提到:若半徑加倍,則體積增8倍,而表面積增4倍而已不知體溫與 體積是否也有關?
4.我看書上寫寒帶地區女性 以 面紗裹臉以保暖(因夾空氣層) 可是 中東沙漠地帶的婦女也是如此裝備, 那是否也可以此解釋(夾熱傳導不良之空氣層)呢?
5.一樣是人,黑人體溫是否 白人/黃人 較高(我猜的)? 若這假設是真的,那是否與熱幅射有關哩?
6.白天 許多物體 直接吸收到 太陽的熱幅射,晚上 許多物體 慢慢釋放熱幅射, 這是我歸納的結果,不知這樣的說法對不對?
(五)、參考資料
-
http://www.phy.ntnu.edu.tw/class/demolab/index.html
- 物理趣談(世茂出版社 科技文庫編輯小組 )
- 珍禽異獸錄(世英出版社 徐步台譯)
- Janet’s Cabinet(可愛的小呆呆)
歡迎批評指教!電子郵件 : 請按 cool.bbs@bbs.ntu.edu.tw
作者:許績勳 中研所電腦輔助系統研究室
最後修訂時間:1998年4月7日 19:12
since 2011/06/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