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2

反射平面 vs 入射線、法線和反射線都在同一平面上;

光線射在物體上,會從入射處反射出去。所以
光的

行進方向有兩項特點

1
入射線法線和反射線都在同一平面上

2
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如圖
-



1-11 歐幾里得

a

光在反射時遵守反射定律

b

光的反射定律


1-12 光的反射作用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科學發展原動力源自於人類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及人類對大自然尋求

真相的動力。當人類漸漸發現自然界中的規律性與關聯性時,透過自然

現象的解釋,經過不斷的觀察、不斷的驗證,導致科學定律的發現。科

學定律的發現,特別是重大的科學定律的發現,無疑是人類智慧最為光

輝燦爛的成就。

學習本章後,你應具有以下的能力:


1

了解星體運行的自然現象。

2

了解萬有引力定律。

3

了解光學的反射定律與折射定律及其應用。

4

能由反射定律與折射定律解釋彩虹產生的原因。

5

了解黑體輻射實驗與量子力學的關係。

6

認識邁克生干涉實驗的基本原理及其目的。

7

了解《狹義相對論》發現的過程。





五月天辦了一場演唱會,若立弘買了離舞臺較遠的座位,請問可能需要

哪一項物品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臺上情形?

A
太陽眼鏡 B螢光棒 C望遠鏡

Q1




為了行車安全, 在山路轉彎

處會裝置

A
放大鏡

B
凸面鏡

C
手電筒

Q2



下雨過後會看到彩虹, 是因

為下列哪種現象造成的?

A
色散現象

B
散熱現象

C
空氣對流現象

Q3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1-1


自然現象的解釋導致

科學定律的發現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大小不一的星球,如

- ,而這些天體是如何運動的呢?自古以來,人類

對宇宙天體的運行,向來滿懷敬畏與好奇,一直都有許

多人試圖解釋天體運行不息的奧祕。首先, 托勒米

Claudius Ptolemy,約西元 ~ )建立了「地心

說」的觀點,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而太陽和月亮繞

地球轉動,如圖
-

  因為「地心說」比較符合人們的日常經驗,太陽總

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好像太陽繞地球轉動。同

時,「地心說」的觀點也符合宗教神學關於地球是宇宙

中心的說法,所以「地心說」統治了人們很長的時間。

1-1-1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

  但是隨著人們對天體運動的不斷研究,加上科學家

利用望遠鏡(圖
- )來輔助觀測星球運行,發現「地

心說」所描述的天體的運動不僅複雜而且問題很多,如


1-1 浩瀚宇宙中無數

的星球


1-3 伽利略望遠鏡


1-2 托勒米地心說模型,以地球為宇宙中心

a

模型圖b軌跡圖

果把地球從天體運動的中心位置移到一個普

通的、繞太陽運動的行星的位置,換一個角

度來考慮天體的運動,許多問題都可以解

決,行星運動的描述也變得簡單多了。

1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十六世紀初,哥白尼(
N. Copernicus

~ )提出以太陽為宇宙中心的理

論,這就是「日心說」的模型,如圖
-

用「日心說」較能和觀測的資料相符合,但

因這一理論不為當時教會所接受,所以幾乎

被忽略了一個世紀之久,很晚才被人們接

受。由於哥白尼出生於波蘭,為了紀念他在

科學上的成就,波蘭將其畫像及日心說模型

當紙幣圖案,如圖
-

  德國物理學家克卜勒(
J . Ke p l e r

0 ) 利用他的老師第谷‧ 布拉

Tycho Brahe, ~ 0 )提供觀測星

球的資料,加上多年的努力,歸納出著名的

太陽系行星運行的三大經驗公式——克卜勒

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克卜勒計算出行星是繞

太陽運動的, 並且運動軌跡為橢圓, 如

- 。由於克卜勒的努力使人類對自然現

象的了解跨出了一大步。

2



萬有引力定律

  十七世紀時, 牛頓(
I . N e w t o n

~ )(圖
- )從克卜勒定律中了


1-6 克卜勒行星運動模型解行星以接近正圓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


1-4 哥白尼日心說模型,太陽在中心


1-5 波蘭舊紙幣上有哥白尼的畫像及

日心說圖形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據說有一天當他看到蘋果掉落地上時,突然領悟到,這

個維持行星做橢圓運動的力,與作用在蘋果上,使蘋果

掉往地上的力是同一種力。這個神祕的力,就是牛頓

在 年正式發表的「萬有引力定律」所敘述的力;

此一「萬有引力定律」內容為: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

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的乘

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以數學式表

示為:

-
FG Mm

R

2

公式
- 中,M m 為兩物體的質量( 單位為公

斤),
R 是兩者之間的距離(單位為公尺),而 G

為萬有引力常數,其值為
. × 0(單位為「牛

頓.公尺 /公斤 」),是由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西

H. Cavendish, ~ 0)於 年首先利用扭

秤的設計實驗測出來的,如圖
-


1-7 牛頓


1-8 卡文迪西的扭秤實驗裝置示意圖

卡文迪西原來設計這

個實驗的目的,是要

測量地球的密度,只

要知道地球的半徑,

這個實驗也就等同於

是在測量地球的質

量。當時的物理學家

很可能尚未體會重力

常數

G 的重要性,導

致卡文迪西的論文中

從未提及重力常數,

直到十九世紀末,後

人才利用卡文迪西的

數據推算出,當時量


G 的約為 . ×

0

公尺 /公斤‧

秒 。


迷你辭典


  人造衛星在一個軌道上運轉,若

速度不夠快,因受地心引力作用,不

久便會掉落到地面;若速度過快,人

造衛星就能逃脫地心引力的束縛,跑

到外太空了。因此必須以一個特定速

率繞地球做圓周運行,人造衛星就靠

著地心引力維持等速率圓周運動,繞

地球運轉,如圖
-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 對物理

學、天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它把地面上物體運動的規律和天體運

動的規律統整在一起,在科學發展上

激起了積極的推動力量,使人類有能

力探索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及讓生活更

便捷,圖
- 0 GPS 衛星導航及衛

星空拍圖。


1-9 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轉

􀸵􀧢􁍏􀢑􀥗􁁾􁁥􀨟􀐅􀨢􀻢􀞟􀸒􁌣􁂫􀝰􀈂􀹝􀓨􁆍􀯥􀔝􁏢􁆓􀚙􀪮􀯥􀔝􁏢􀮠􁍏􀢑􀬉􁀴􀶪􀙼􀓴􀥭􁆓􀚙􀪮􀯥􀔝􁏢􀸵􀧢􀢑􀥗􁁾􁁥􀨟􀐅􀨢􀻢

1-10 GPS 衛星導航及衛星空拍圖

h


R


e

r

F

m

v



在高處以水平方向投擲棒球時,球有可

能一直不掉下來嗎?


想一想

1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1-1-2


 光的反射與折射

  人類對於光的各種現象的探討,可追溯至西方古希

臘科學家歐幾里得(
Euclid,約西元前 ~前 )

(圖
- ),他所著的《光學》(Optica)書中明確的

提出了光的直進性,深入探討了光的反射現象,並用幾

何學的方法表達了光的反射定律,歐幾里得是世界上最

早提出光的反射定律的人。

  總之,人類在古代已經對光的直進性、光的反射與

折射有所了解,並且能應用反射及折射原理製造了凹面

鏡、平面鏡等光學元件,為光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初

步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1



光的反射

  為什麼在漆黑的夜裡,伸手不見五指?但在陽光或

燈光下,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的?這就是光的作用。光

怎樣幫助我們看東西呢?

  當光照在各種物體的表面時,物體的表面會反射光

線,這些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就能看見東西了。

  光線射在物體上,會從入射處反射出去。所以
光的

行進方向有兩項特點

1
入射線法線和反射線都在同一平面上

2
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如圖
-



1-11 歐幾里得

a

光在反射時遵守反射定律

b

光的反射定律


1-12 光的反射作用

2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我們能看見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是由於鏡前的物

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後進入眼睛

的結果,如圖
- 。由於鏡後的蠟燭成像並不是實際

光線交會而成,因此稱為虛像。我們在平面鏡前看到鏡

中的影像便是虛像,如圖
-

  曲面鏡上每一小部分的鏡面,都可視為一小塊平面

鏡,因此反射仍然遵守反射定律,但整個鏡面所成的

像,其形狀和大小與原物會有所不同。道路轉彎處常架

設凸面鏡,提供更廣的視野,使駕駛員得以及早發現來

車,如圖
- 。此外,賣場內各角落常設置凸面鏡用

來補足視線的死角。潛望鏡也是利用平面鏡的反射原理

來觀察水面上的景物,如圖
-


1-13 平面鏡成像原理


1-14 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所成之像,其前後、上下是否與實物相反?


想一想

2


1-15 道路轉彎處設

置凸面鏡


1-16 潛望鏡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3



光的折射

  把筷子的一端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筷子好像被

折斷了似的,如圖
- ;但把筷子拿出水面,它卻又

完好如初,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通常光都是直線進行的,但
當光從一介質射

入另一介質時,因速度不同會產生偏折,此現象稱為光

的折射。
若光由光速快的介質進入光速慢的介質(例

如:光由空氣中進入水中),則行進方向會偏向法線,

如圖
- a;若光由光速慢的介質進入光速快的介質

(例如:光由水中進入空氣中),則行進方向會偏離法

線,如圖
- b。由折射原理可知,入射光、法線及

折射光必在同一平面上。由於光的折射作用,筷子插入

水中的部分,其影像會往水面偏折,因此筷子看起來就

像被折斷了。

  生活中有許多現象是因為光的折射所造成的,例

如:人從水面上觀看水中物體時,看見物體離水面的位

置( 視深) 比實際深度( 實深) 要淺一些, 如圖

-
;而海市蜃樓則是常發生在沙漠的折射現象。

水中的游魚看水面上

飛翔的蟲、鳥,其所

見高度會比實際為低

嗎?


想一想

3


1-17 光的折射現象

a

光由空氣中進入水中b光由水中進入空氣中


1-18 光的折射現象 圖 1-19 視深較實深為淺

4



虹與霓

  下雨過後天空轉晴時,背向太陽仰望天空,有時可

以看到一道彩「虹」。有時在彩虹上方,還會出現另一

道顏色較淡的色帶,稱為「霓」,如圖
- 0

  虹和霓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色散現象,基本上這些顏

色的出現,是因為太陽光射入懸浮在空中的水滴時,因

各色光在水滴中的速率不同,光在水滴內部經由反射,

再折射出水滴;太陽光在折射的過程就產生了色散現

象。

  虹是太陽光在懸浮空中的小水滴內,做二次折射、

一次反射產生的色散結果,如圖
- a;霓也是太陽

光在懸浮高一些空中的小水滴內,做二次折射、二次反

射產生的色散結果,如圖
- b


1-20 虹與霓


1-21 虹與霓是太陽

光經水滴折射與反射後

產生的色散現象


a


b


光線現形記



材料:透明容器 只,鮮奶 罐,雷射筆 枝,線香 根,打火機 個。

做法:

1 在透明容器中裝入八分滿的清水,再加入少許鮮奶,攪拌後使清水略微混

濁,再以雷射筆的光線照射水面,以能清楚呈現紅色光線為準,若是不夠清

楚,可再酌量添加鮮奶。


2


以雷射筆的光線照射水面,將線香點燃後移進容器口,讓煙霧進入容器內,

即可看見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


動手做物理


為何看虹與霓時必須

背向太陽?又為何霓

比虹暗?


想一想

4

10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1-2


天空的兩朵烏雲

  在十九世紀末,有關牛頓運動定律、牛頓萬有引力

定律及馬克士威(
J. C. Maxwell, ~ )電磁

學理論的實驗論證已經獲得豐碩成果,這一時期是古典

物理的黃金時代,科學的成就似乎從來都沒有這樣的偉

大,使得物理學家十分肯定的預測,牛頓及馬克士威已

經回答了宇宙的所有基本課題,因為所知道的一切物理

現象,幾乎都可以從他們的物理理論裡找到答案。有關

力、熱、光、電、磁……一切的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

  英國物理學家克耳文(
Lo r d Ke l v i n , ~

0
)(圖 - )在一次演講中指出,雖然物理界對

巨觀世界的了解可以說已接近完美,但卻被兩朵小小的

「烏雲」,因無法用當時理論合理的解釋而顯得黯然失

色。這兩朵小小的「烏雲」,一個是科學家在黑體輻射

研究中所遇到的困境, 另一個是邁克生
莫立

Michelson-Morley)實驗察覺不到地球和乙太的相對

速度。

1-2-1


 開啟量子力學大門

  依據電磁理論, 熱物體會輻射電磁波, 如圖

-
,這也是熱的一種傳播方式,一般而言,物體能輻

射出能量,也能吸收外來的輻射能。現在問題來了,物

體的熱輻射遵從著什麼規律呢?是遵從熱力學規律,或

是遵從電磁學理論規律呢?
1-23 太陽的輻射能


1-22 克耳文

11


  十九世紀末,科學家開始對於黑體所發射的熱輻射

問題產生了興趣,如圖
- ,希望知道這種熱輻射能

量的強度與物體的溫度以及輻射頻率有何關係?當時很

多物理學家嘗試著以理論解釋熱輻射能量的強度與物體

的溫度以及輻射頻率的關係,如圖
- 。然而,這些

物理學家所提出的理論均無法完全符合實驗結果。在克

耳文演講中所說的第一朵「烏雲」,指的就是黑體輻射

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

  正當科學家正為此頭痛不已的時候,德國物理學家

普朗克(
Max Karl Ernst Planck, ~ ,

年諾貝爾物理獎)(圖
- )登上了歷史舞臺。他為

陷入困境的黑體輻射研究找到了一條出路。一開始,他

跟其他科學家一樣,無法從古典理論中找出答案,但他

並不氣餒,普朗克大膽做了一個有違古典物理中,電磁

波是連續能量的假設,他認為當電磁波與物質發生交互

作用時,物質所輻射或吸收的能量應該有一最小的單

位。普朗克利用這個觀點,重新檢視了當時的黑體輻射

理論,而終能得出完全符合實驗數據的普朗克黑體輻射

公式。普朗克計算出來的黑體輻射的放射曲線竟然完全

與實驗符合,科學家所稱的「紫外災變」從此走入歷

史。

  普朗克認為電磁波輻射的能量是不能小於最小的能

量單位,而電磁波要輻射或吸收的能量,也是以最小能

量單位的整數倍來進行。所以,在輻射或吸收電磁波的

過程中,能量不再是連續的,而是形成一個單位、一個

單位的能量,這種性質稱為
能量量子化


1-24 近似黑體的空

腔輻射


1-25 黑體輻射能量

強度對頻率的分布圖,

圖中每一曲線為對應一

固定溫度之分布曲線,

在本圖中

T3T2T1


1-26 普朗克

12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普朗克幾經努力,於
00 年 月 日在德國物

理學會會議上公開報告了這個能量量子化的理論。普朗

克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開啟了量子世界的新紀

元。這一天也就被稱為《量子論》的誕生日。

1-2-2


 乙太學說的破滅

  十九世紀物理學的另一朵烏雲便是「乙太理論」的

破滅。早期,科學家認為,沒有水不能傳遞水波,沒有

空氣不能傳遞聲波,波在沒有介質的地方都不能傳播,

太陽光是電磁波,所以太陽光的傳播介質在空間也必須

存在。光波為什麼能在真空中傳播?它的傳播介質是什

麼?物理學家給光找了個傳播介質——「乙太」。科學

家認為「乙太」是一種由非常小的彈性球組成的介質,

並認為空間充滿了靜止的「乙太」,空間中的所有物體

(例如:我們所在的地球)都在「乙太」中運動。那

麼,地球等天體穿過「乙太」在空間中運動,就相當於

一艘船在高速行駛時,迎面會吹來「乙太風」。但是,

科學家雖然認定了「乙太」的存在,新的問題又產生


紫外災變(


ultraviolet catastrophe

紫外災變,是指瑞立

京士定律在輻射頻率趨向於無窮

大時,計算結果和實驗數據無法吻合的物理史事件。

由右圖可以看出,頻率趨向於無窮大時,熱輻射能量

的強度亦趨向於無窮大,這與實驗數據相違背。科學

家用「紫外災變」來形容古典理論的困境。


迷你辭典


13


了︰地球以每秒三十公里的速度繞太陽運動,就必須會

遇到每秒三十公里的「乙太風」迎面吹來,同時,它也

必須對光的傳播產生影響。這個問題的產生,引起人們

去探討「乙太」存在與否。

  當時實驗科學家就想盡辦法去偵測「乙太」,想驗

證它是否真的存在,其中最有名、影響最深遠的實驗係

年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生(
A. A. Mi che l son

~ )與美國物理學家莫立(
E. W. Morley

~ )合作,進行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邁克

生—莫立實驗」。圖
- 即為有名的邁克生干涉儀,

因假設乙太是靜止的(稱此坐標為乙太坐標,也稱為絕

對靜止坐標),而地球是以每秒三十公里的速率繞太陽


1-27 邁克生-莫立實驗的光學干涉儀

14


改變文明的科學定理

1

公轉的,因此靜置於實驗室的邁克生干涉儀相對於乙太

坐標而言是有每秒三十公里的相對速度,邁克生與莫立

認為將干涉儀旋轉
01 後,新的干涉條紋應有明顯的變

動,但實驗結果,干涉條紋竟然絲毫不變,因此以上述

方法測量地球在乙太流中運行的速度
v 的企圖是失敗

的。由於邁克生干涉儀異常靈敏,邁克生與莫立以此干

涉儀來鑑定「乙太」是否存在,結果失敗了,實驗結果

的解釋是多方面的,現在大家認為宇宙根本無「乙太」

這種物質存在,事實上電磁波的傳播是不需要介質的。

  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

)(圖
- )非常關注邁克生實驗,在他提出的

《狹義相對論》中明確否定了「乙太」的概念,「乙

太」並不存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圓滿的解決了

「乙太」的問題。
1-28 愛因斯坦

《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理論。這個理論的發展不但顛覆了物理學的研究方式,並且對於絕

對時間的概念造成衝擊。《狹義相對論》改變了從牛頓以來形成的時空概念,提示了

時間與空間的統一性和相對性,建立了新的時空觀。


迷你辭典


15


本章綱要


1-1


 自然現象的解釋導致科學定律的發現

6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6

萬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與這兩

個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而與它們的距離二次方成反比。即

F

G Mm

R


6

光的反射定律:

1
 入射線、法線和反射線都在同一平面上。

2
 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6

面鏡的成像是依據光的反射定律。

6

虹與霓是太陽光經空中水滴產生的色散現象。

1-2


 天空的兩朵烏雲

6

黑體輻射問題的研究,導致量子論的誕生。

6

《量子論》的發展成為近代物理的基石之一。

6

利用能量量子之假設,普朗克圓滿解決黑體輻射的問題。

6

邁克生莫立的「光干涉實驗」間接否定了「乙太」之存在。

6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對空間、時間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進而建

立了新的時空關係,且圓滿的解決了「乙太」的問題。






16


習 題


一、選擇題



( )
1 萬有引力的大小與兩物間之距離成何種關係? A反比 B平方成反

比 
C正比 D平方成正比。

( )
2 同一物體,則下列有關重力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物體在高山上

的重量比平地大 
B物體在南北極的重量比赤道大 C物體在空中自

由落下時重量為零 
D物體在地球上的重量比在月球上大。

( )
3 當成熟的蘋果由樹上落下時,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下列哪一敘

述是正確的? 
A地球對蘋果有吸引力,但是蘋果對地球沒有吸引力

B
蘋果對地球有吸引力,但是地球對蘋果沒有吸引力 C僅考慮力的

量值時,地球對蘋果的吸引力大於蘋果對地球的吸引力 
D僅考慮力

的量值時,地球對蘋果的吸引力等於蘋果對地球的吸引力。

( )
4 下列有關彩「虹」和「霓」的敘述,哪一項錯誤? A霓的色帶比虹

弱 
B彩虹的產生是因懸浮在空中的水滴對太陽光中之不同色光具有

不同的速率所造成 
C虹與霓出現在天空的位置是虹在高處,霓在低

處 
D每個人所見虹的位置不同。

( )
5 下列有關反射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入射線和反射線在法線的同一

邊 
B入射線、法線、反射線共平面 C入射角不一定等於反射角 

D
反射後光速改變。

( )
6 山區道路在轉彎處為了擴增視野,經常會豎立哪一種鏡以維護行車安

全?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凸面鏡 D凹面鏡。

( )
7 光線自空氣斜向射入水中時,其折射線 A偏向法線 B偏離法線 

C
方向不變 D與法線重疊。

( )
8 盛水碗中的筷子看起來好像折為二段,其原因是因光之 A折射 

B
反射 C繞射 D干涉。






17


( )
9 海市蜃樓之原因在於光的 A干涉 B繞射 C折射 D以上皆非。

( )
0 注水入盆,盆底看起來好像 A降低 B升高 C不變 D不一定。

( )
q 下列何者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A哈哈鏡 B太陽爐 C眼鏡 

D
萬花筒。

( )
w 水中游魚所見水面上飛翔之鳥,其高度比實際 A高 B低 C都可

能 
D以上皆非。

( )
e 提出能量量子化的科學家是 A普朗克 B邁克生 C牛頓 D克卜

勒。

( )
r 下列敘述中,何者是正確的? A在量子物理學中,最先在黑體輻射

實驗中提出量子觀念的是普朗克 
B在實驗中發現「乙太」存在的是

邁克生 
C《相對論》是由普朗克所提出 D萬有引力是由克卜勒所

提出。

( )
t 黑體輻射的能量對波長的分布圖形,只和物體的 A溫度 B體積 

C
材料 D質量 有關。

( )
y 古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在基本假設上,最大的差異是近代物理假定能量

的輻射是 
A量子化的 B連續的,可以為任意值 C能量小時是不

連續 
D能量大時是不連續。

二、填充題



1
兩個人質量各為 0 公斤及 0 公斤,當相距 公尺時,則兩人間的萬有引力

大小為     牛頓。

2
萬有引力的大小與兩物體之質量乘積成1     比,與兩物體間的距離

2
     比。





18


3
與鏡面垂直的直線稱為1     ,滿足反射定律時,2     角等

3     角。

4
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的速率為     公尺/秒。

5
虹及霓均是光在水滴內經過反射、折射而產生1     的結果,但虹為

二次折射、一次反射,故虹之
2     色在外,3     色在內;

而霓為二次折射、二次反射,故
4     色在外,5     色在

內,且以
6     之光度較暗。

6
《狹義相對論》中,提及慣性系統中     恆為定值。

7
黑體輻射問題的研究中,普朗克利用能量1     之假設,推導出正確

的黑體輻射公式,導致
2     的誕生。

8
邁克生莫立的實驗否定了     的存在。並導致愛因斯坦《狹義相對

論》的發現。






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