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构占据极小的空间,却占据
几乎全部的质量和能量。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占据
了原子的几乎全部空间,但质量和能量微乎其微。
在商品元素的结构中,价值的表现和运动空间巨大,
而取得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其它的使用价值。使
用价值是真正的核心,使用价值循环系统的断裂,将
产生巨大的社会动荡或革命。在经济活动中,价值
运动也受到主观判断失真的影响,对使用价值运动
的反作用要特殊对待
第23卷第2期
2007年4月
华北水利水电学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
院学报(社科版)
ICy and Hvdroelectric Power(Social Science
Vo1.23 No.2
ADr.2007
结构主义、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的变革
陶江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
1. 一● _. 一● 一● 一 一 , 一 — ● _. 一● 一__l^● 一● 一1. 一. 一● 一● 一_. 一● 一_- 一● 一, 一● 一, 一● 一_. 一_- 一, 一曩一, 一, 一, 一妥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摘 要: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元素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可以改进经济学的基因结构。与
生物DNA的基本片段相比较,《资本论》的基因片段尚未健全。由于历史限制,马克思尚未建立起多维对
称的基因结构。但《资本论》的基因片段可以自我复制、自我完善。《资本论》基因片段的自我完善,对于
建立经济学元素周期率和经济学DNA结构,对于2l世纪经济学的变革意义重大。
关键词: 结构主义;资本论;使用价值二重性;需求二重性;元素周期率;基因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Fl1_o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44(2007)02一D072—06
、
● ● ● ● ● 一●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_.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资本论》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自洽的逻辑体
系。同所有生物体一样:它也是由无数生命细胞组
成的整体;它的基因结构也包含了全部的生命遗传
密码;它的生命力也在于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复制
与自我完善。从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看,注重基因
结构的分析也应该成为研究资本论乃至经济学的重
要方法。而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于基因结构的分析和
经济学的变革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
、
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
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而言,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
万能的,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和独特优势,
科学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的优势互补。选择一种研究
方法,不应该看它是否流行,是否完美,而要看它是
否可以从独特的角度把握研究对象,并弥补其它方
法的不足。同理,采用某种研究方法,要把它的优势
张扬到极致,它的劣势会同时显露出来。结构主义
不是目前学术界流行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经济学
中,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历来是被冷落的。但结构
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从深层结构观察和分析经济
现象,补充现有经济学方法的不足。
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才
产生的。l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基础理
论的突破性发展是结构主义方法产生的科学基础。
特别是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使人
们认识到物质内在的客观深层结构,对于物质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以及对于物质的表层结构的决
定意义。这种认识引发了学术界跨学科的,对人文
学科深层结构的研究和思考。一般认为,结构主义
发端于上世纪初法国语言学家索绪尔(F.Saussure)
的语言学研究,经过几十年的酝酿、扩散和辗转,于
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得到空前发展。这股结构主
义的思潮影响遍及全世界,对语言学、文学、艺术、哲
学、科学方法、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研
究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正因为结构主义涉足过于宽泛,诸家观点及诸
学科表现不一,对于结构主义难以下一个明确的定
义。但从结构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之间的联系,不
难理解布洛克曼(Claudia Brugman)的解释:结构主
义推崇科学精神,批判主观至上和人本主义,注重
深层结构分析和系统分析⋯。纪本嵩(Rex Gibson)
认为,注重结构分析是结构主义最基本的原则,这个
原则又分解为整体、关系、消解主体中心、自律和转
换这5个方面。皮亚杰则强调结构需要具备整体
性、转换性和自律性这3个特征 。这几位学者对
于结构主义精髓的理解和把握是基本一致的。
按照皮亚杰的解释,结构是一个由转换规律组成
的转换体系。这种转换是在这个体系的领域之内完
收稿日期: 2007—01—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立动量货币与改革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一西方货币经济学结构缺陷批判》(04BJIX)47)。
作者简介: 陶江(1951一),男,北京人,南开大学财政学系教授。
第23卷第2期 陶江: 结构主义、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的变革
成,也不求助于外界的因素,转换体系能保持自己的守
恒。所谓整体性是指一个整体结构由若干个基本成分
所组成,整体与各个成分所具有的性质和规律不同,这
些成分服从于整体的性质和规律。所谓转换性是指一
切已知的结构都是一些转换体系,这些转换可以是非
时间性的或时间性的,不是静止的。结构的转换赋予
它解释事物的能力。在一个结构里,应当把受这些转
换所制约的各种成分,跟决定这些转换的规律本身区
分开来。所谓自律性是指结构能够自我调整,这种自
身调整性质保证了结构的守恒性和封闭性。一个结构
所固有的各种转换不会越出结构的边界之外,只会产
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份。这
种封闭性保持结构的规律不发生变化,但并不排除该
结构以子结构的形式加入到更广泛的结构里去。这种
可以参与无限的构成,而结构边界仍然稳定的性质,是
以结构的自律性为前题的。
如果从不同人文学科的角度来解释这些原则颇
需一番功夫,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非常容易理解皮
亚杰关于结构特征的解说。例如,原子是由原子核
与电子组成的整体。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所组
成的核体。这些粒子各自的性质与原子的性质不
同,却组成并服从于原子整体的性质。这些粒子缺
少一个,整体将不复存在,或不再是原来的整体。原
子也是不断进行内部转换的体系。它的质子和中子
通过交换介子而不断互相转换为对方,质子、中子和
电子的相对位置不断变换,原子的性质却保持不变。
这种转换保持了原子的完整和稳定。原子可以组成
分子并加入更广泛的物质结构中去,是组成世间万
物的基础元素,但原子结构的边界和性质相对稳定。
从经济学的角度,如何理解结构主义?结构主
义的方法对经济学研究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笔者
认为,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以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过程为基础的;结构和组成结构的规律在宇宙万物
中是普遍存在的。就注重客观现象、科学基础和结
构分析而言,结构主义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经济
学迄今为止还没有充分发挥结构主义方法的优势,
而结构主义特别重视对深层结构的研究,经济学在
深层结构研究中,应该尝试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
《资本论》就是特别适合采用结构主义方法的研究
对象。《资本论》采用的是黑格尔的方法,是从“无”
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学和
经济学著作,其深层逻辑结构决定了表象宏观的结
构。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尝试对经济学与物理学的
微观结构进行比较,进而对资本论的基础逻辑进行
基因结构分析,并对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一种结构主
义的学术见解。
二、经济学与物理学的微观结构比较
商品是经济的基本元素,原子是物理和化学的
基本元素,通过比较这两种基本元素的结构,可以清
楚地了解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结构特征。
在古希腊经济学一古典经济学一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的发展思路中,商品元素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
个基本成份组成,但在新古典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
使用价值的概念消失了。现代经济学广泛地运用效
用概念,也运用价值和有用性概念。但效用、有用性
和价值概念之间的界限和结构是模糊的。其关键原
因是,经济学家没有采用科学的结构方法分解使用
价值概念。笔者以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包含了有用
性和效用这两层含义,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有用
性来源于资源耗费;效用来源于需求满足,两者相互
依赖,相互转化,构成使用价值的矛盾整体。
笔者延伸马克思经济学的矛盾法则,继续对使
用价值进行分解,建立了可以与物理学进行比较的
商品元素矛盾结构(如图1,图2)。
图1 物质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结构
图2 商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结构”
可以看出,原子与商品两种元素,在结构形式与
作用机制上是非常近似的。其一,它们同为所在学
科的最基本的元素。原子是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元
素;商品是经济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其二,层次和
结构完全相同:核心结构呈正极性,核外成份为负极
性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
(中性)和质子(正极性)组成。原子核呈正极性,电
子呈负极性。商品由使用价值和价值组成。使用价
①物质原子核结构中有惟一的例外。氢原子的原子核仅有一个质子,并没有中子,外部有一个电子。但氢是宇宙中从无到有,最先合成的轻元
素,是进一步合成其它元素的基础。这类似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人类最初的产品经济不需要交换。产品直接就是效用品(质子)。产品需
要耗费成本(电子),在原始条件下主要是简单劳动的付出。产品是进一步形成各种商品(元素)的基础。
74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年4月
值由有用性(中性)和效用(正极性)组成。使用价
值呈正极性(获得),价值呈负极性(资源耗费)。其
三,核心成份相互转换;两类有极性的成份的数量相
等;核外成份与外部建立联系。在原子核中,中子与
质子相互转换。质子与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
相抵,所以原子通常呈中性。核外电子与外部通过
化学键或电磁力联系。在商品使用价值中,有用性
与效用相互转换,效用和价值数量亦应相等,也就是
在等价交换条件下,获得与付出相等,商品通过价值
比较与其它商品建立等价交换联系。其四,核心结
构起主导作用。原子核决定了原子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核外电子的俘获与释放完全取决于原子核,原子
核发生衰变,原子的性质就变化了。毫无疑问,使用
价值也决定了商品的经济性质,没有使用价值就没
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发生变化,商品的经济性质就
发生变化。其五,核心结构占据极小的空间,却占据
几乎全部的质量和能量。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占据
了原子的几乎全部空间,但质量和能量微乎其微。
在商品元素的结构中,价值的表现和运动空间巨大,
而取得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其它的使用价值。使
用价值是真正的核心,使用价值循环系统的断裂,将
产生巨大的社会动荡或革命。在经济活动中,价值
运动也受到主观判断失真的影响,对使用价值运动
的反作用要特殊对待。
图1与图2的结构比较显示,分解使用价值以
后,经济学与物理学的微观结构在形式和机制上非
常近似,几乎是雷同的。当然,这种机械的比较是结
构主义方法在极端意义上的运用,笔者更重视其启
发意义。这种元素结构的比较,自然使我们联想起
《资本论》对商品元素的分析。马克思把商品比作
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
其中,使用价值是一个最简单的规定,而使用价值的
分解,理应对资本论的基础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资本论》“基因片段”的自我完善
从生物DNA结构的角度来理解,《资本论》中商品
元素矛盾的逻辑结构是资本论基因结构的最基本的片
段,它既是全书逻辑的起点,也是构成全书逻辑结构的
基本框架。马克思认为,商品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
定,后者又由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按照
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组成以劳动为基础的
显形逻辑结构(如图3)。显然,马克思是在供求均衡的
条件下,舍弃了以需求为基础的对称的隐形逻辑结构。
现代科学最重要的发现是普遍的对称性,对称性也已
经成为科学预见和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例如,所有
生物的DNA都是双螺旋对称结构,并具有自我复制和
自我修复的无与伦比的能力。《资本论》的基础逻辑也
具有寻找对称性和修复缺损的强大生命力,如图3经
过自我复制,可以显现出右侧对称的隐形逻辑结构,转
变为图4。在图3和图4中加重的斜体字,表示概念存
在某种缺陷,需要分解或者修复。图4经过自我修复,
可以校正缺损的概念,转变为图5。图4是中间过程,
图5是完整的逻辑片段结构。
仔细比较三个图形的逻辑片段结构可能看到图3
到图5复制和修复的过程:其一,在图3中,分解“使用
价值”概念引发了复制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
劳 私人劳动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 '
动 社会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 , ' , ,
●
●
●
一
} 士日 一 一 1- 一, 日、
图3 《资本论》中商品元素矛盾的显形逻辑结构
劳 劳动 具体劳动 有用品 有用性 具体需求 需求 需
动 社会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 效用 抽象需求 社会需求 求
劳动二重性根源一劳动二重性一(商品)一需求二重性一需求二重性根源
图4 《资本论》中商品元素矛盾显形逻辑结构的自我复制
资 特殊资源 具体资源 有用品 有用性 具体需求 特殊需求
商
源 一般资源 抽象资源 价值 效用 抽象需求 一般需求 求
资源二重性根源一资源二重性一(商品)一需求二重性一需求二重性根源
图5 《资本论》中商品元素矛盾的自我修复与完善
第23卷第2期 陶江: 结构主义、A然科学与经济学的变革
对使用价值规定如下: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
值,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他又说:使用价值只
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 。显然,前后两
种规定都符合常识、却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和
不矛盾律。使用价值既已等同于商品体,为何又要
在使用或消费中才实现?笔者称之为使用价值的
“释义矛盾” 。释义矛盾所表现的是使用价值概念
的辩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抽象与具体的对立与转
化的关系。马克思在无意中分解了商品的“原子
核”②,释义矛盾成为《资本论》逻辑自我复制和自我
修复的起点。其二,将图3左侧复制到右边,引入
“需求”、“需求二重性”和“需求二重性根源”概念。
在图4中,这些新引进概念的逻辑关系是:具体劳动
决定有用品,具体需求决定有用性;有用品与有用性
对立统一。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抽象需求形成效用;
效用与价值对立统一。但图4中的斜体字都属于复
制中出现的缺陷概念,需要进行修复。其三,将“需
求”概念引入图4之后,劳动概念显得相对狭窄,与
需求不完全对称。按照对称性要求,图4左侧所有
的劳动概念都必须替换为资源概念。相应地,劳动
二重性转变为资源二重性,劳动价值论也转化为资
源价值论。其四,随着社会分工发展,私人劳动趋向
于专业和单一,与社会劳动日益对立;而私人需求则
趋向于丰富和多样,与社会需求的丰富和多样相重
叠,不能构成有效的对立统一。这样,惟一的出路是
更改为“特殊”需求与“一般”需求的矛盾。其五,在
需求上改用了“特殊”与“一般”的矛盾之后,为了求
得逻辑结构的完全和谐对称,必须修改图4左侧
“私人”与“社会”的概念,我们在资源上也改用“特
殊”资源与“一般”资源的矛盾。它克服了“私人”劳
动与“社会”劳动的制度特殊性和资源特殊性,可以
适用于对一切经济制度和经济资源矛盾的分析。这
样,将图4所有修复后的概念填补到图5,即形成商
品元素的完整逻辑片段结构。
图5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转化为闭环的商品经
济元素的矛盾结构(如图7)。理由是:所有的“特殊
资源”(特殊需求)都是“具体资源”(具体需求);所
有的“一般资源”(一般需求)都是“抽象资源”(抽
象需求)。所以,图5两侧的“具体”与“抽象”、“特
殊”与“一般”这两个层次的矛盾,完全可以简化为
一
个层次,并用“具体”与“抽象”这对矛盾来代替
(采用虚框表示该对矛盾属于主观判断产生的概
念,可以隐含掉)。在动态条件下,资源与需求是互
相转化、互为对方的,这就类似DNA双螺旋结构外
缘的两条多糖链,这样的核心结构与DNA的基本横
截片段的结构形式完全一致(如图6)。另外,再增
加经济活动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
就建立了简化的商品经济元素矛盾的闭环结构。
\ . 一
.
lI |
l
I
。一-。
I J
l\ _G 叫I
f>—-
| 蕊 oRNL-DwG 92M
图6 DNA基本片段模型(左)和分子式(右)
图7 商品元素矛盾逻辑的闭环结构
四、自然科学、唯物辩证法与《资本论》的关系
《资本论》的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
基础是自然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认识水平与自然科
学的认识水平是平行的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
借用了自然科学的概念来形容研究的起点。他把商
①参拙文“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经济学的微观结构。
②这类似物质的原子结构:中子与质子组成物质的原子核,中子是中性的,质子携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相等。对商品来说,有用性
与效用组成商品的“原子核”。有用性是中性的,对供求无偏向。效用为正(获得),价值为负(支出),两者亦应相等。
③社会科学的发展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但从物与人的关系看,自然科学更为基础;从历史发展看,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更加
成熟;从隶属关系看,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从阶级和政治立场看,对社会科学的干扰和争议相对严重。这些是笔者取舍的
缘由。
76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年4月
品比作财富的“元素形式”(原子),把商品的价值形
式比作经济的“细胞形式” ¨聃·M 。采用这种从抽
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起点是极其重要的。以原子
作为出发点的物理学和化学和以细胞作为出发点的
生物学,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原子内部和细胞内
部精细结构的发现都导致了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的
革命。然而直到19世纪末叶,物理学还停留在原子
层次,刚刚发现电子的存在;《资本论》第一卷发表
时,生物学刚刚弄清细胞是由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到马克思逝世时,生物学仅仅知道细胞核决定生物
的遗传,还不清楚它内部精细的对称结构。自然科
学的水平限制了唯物辩证法的水平,也限制了《资
本论》的起点。
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这是一种辩证的、
类似于电子与原子核、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对立统一
的结构。这相当于当时生物学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超越了当时的物理学水平(原子不可分)。但是,由
于当时自然科学和唯物辩证法视野的限制,马克思
和恩格斯都不可能猜想商品的“原子核”结构或者
“细胞核”结构。当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已经
掌握了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和物质运动
规律(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重要定律),剩下的任
务是精确化与应用问题。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
也认为,物质的可分性对于科学是无关紧
要 ¨。由于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强烈制约
作用,马克思在分析商品内部矛盾时,不可能自觉地
向更深的层次进展。
从唯物角度看,马克思没有发现一系列重大的
客观概念和客观矛盾,他也没有发现使用价值的
“释义矛盾”,由于这个缺陷,需求和效用这样的客
观概念被排斥在商品元素矛盾的逻辑结构之外。没
有需求。他不可能发现需求二重性,不可能发现特殊
需求与一般需求这些客观矛盾,因此也就不可能突
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概念的局限性。没有需
求,他更不可能发现劳动资源的特殊性,发现劳动二
重性只是资源二重性的一个特例。
从辩证的角度看,马克思没有将使用价值看作
矛盾体,不了解它内部的辩证结构,也就失去了掌握
细胞核或原子核这样的控制事物的核心结构的机
会。相反,价值成为他研究的重心。价值关系一人
与人的关系,占据了商品矛盾的主导位置。由于缺
乏对使用价值的辩证认识,马克思缺乏继续寻求辩
证逻辑对称结构的动力,以至于他从未想到为“劳
动”和“劳动二重性”寻求对称结构。辩证法的不彻
底。也反映在他满足于劳动二重性的发现,满足于私
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特殊性质,满足于这些特
殊矛盾对当时的经济矛盾和阶级对抗的解释力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对的,
但由于时代的限制,唯物辩证法不可能是彻底的。
不可忽视的是,研究和写作《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
原理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磨
合过程怎么可能是一次到位的呢?与其说马克思存
在历史局限性,倒不如说后人需要加深对真理相对
性的认识。
五、建立与主流经济学联系的桥梁,推动21世
纪经济学的变革
西方主流经济学能否与《资本论》实现有机结
合,优势互补,本文提供了一种结构主义的思路。按
照图3的逻辑结构,《资本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是
无法调和的。按照图5的逻辑结构,需求与效用概
念在《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中转换为显形结构,占据
了半壁江山。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之间
既存在形式上的协调,也存在本质的内在联系。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价值理论来看,《资
本论》主张劳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中则有均衡价
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等。在图5的逻辑
结构中,各种价值理论都可以寻找到相应的逻辑基
础。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可以在V轴左侧找到
逻辑依据;效用价值论可以在V轴右侧找到逻辑依
据;均衡价值论可以在V轴两侧找到逻辑依据。图
5双向对称的辩证逻辑结构,可以对各种价值理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统一
起来。
西方经济学擅长研究经济现象的表象结构和现
象之间的关系,这与《资本论》的完整的基因片段结
构不谋而合。这种比较对任何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
都是轻而易举的,比如“需求”与“供给”、“边际成
本”与“边际效用”、“厂商行为”与“消费者行为”、
“资源配置”、“均衡分析”、“均衡价格”等等,都可
以在图5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概念的逻辑演绎方法
与现象的归纳演绎方法也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
赖的。逻辑演绎的方法深刻有力,但要求对相关概
念及事物本质联系的准确把握和严密推理,运用合
理可能超越时空限制。该方法可能过于抽象和理
性,容易犯先验主义的错误,也容易受到历史的限
制。现象归纳的方法重在把握事物的现象形态之间
的联系,较为实际,有可操作性,但是受到现象形态
的限制,不够深刻,也可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第23卷第2期 陶江: 结构主义、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的变革
相对而言,《资本论》完整逻辑的辩证结构对称
性好,哲理深刻,延伸性强,容纳量大,富于启示;西
方经济学实用性好、操作性强、内容丰富,精细有序。
这两者如能取长补短,则相得益彰。总之,《资本
论》基因片段结构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否定了将
两大体系对立起来的观点,有利于吸收人类经济思
想的一切成果,实现经济学的辩证综合。
现在,崇尚西方经济学的风气正浓,《资本论》
的方法正在被边缘化。但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
《资本论》完善的基因片段所展示出的辩证结构,远
远超出了西方经济学的结构深度、容量和视野,它具
有多方向无限延伸的内在取向。
笔者认为,资本论的基因片段结构的完善,标志
着经济学基因片段结构的确立,这对于21世纪经济
学的变革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从商品元素的角度
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考虑建立经济学的元素周期
率。在经济学中,我们对于人类需求层次的分析,以
及按照需求层次对商品进行的分类始终停留在非常
初浅的水平。我们对于收入水平与需求的关系(如
必需品、服务品、住房、汽车、旅游需求等等)有不少
研究,但迄今为止,对于各种基本的经济元素,还没
有从周期规律的角度进行排列和研究。微观经济学
中边际效用相等的规则,不仅需要收入水平的约束,
也需要需求层次的约束,而且需求层次的约束更为
重要。在特定的收入水平,为什么更高需求层次的
商品不会被选择?显然是层次约束起到主导的缘
故。但经济学只强调边际效用相等的资源配置规
则,却没有真正发现按照需求层次排列的商品元素
周期率,这使得经济学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在基础
结构的层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外,从商品元素结构的基因片段出发,我们可
以猜想和尝试建立经济学的DNA结构。经济学家
和社会学家早已意识到:经济社会的演化过程和结
构很像是生物社会的演化过程和结构。在经济生活
中,我们需要成千上万种商品,但每种商品不论贵贱
大小,其基因片段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四种基本成份
(有用品一有用性,价值一效用),这相当于生物
DNA的一个基本片段,从基因本质看具有同一性和
简单性,一旦按照特定的序列排列起来,将表达出全
新的经济学信息。在经济学的发展中,迄今为止的
经济学主要研究和处理的是表层结构问题,而经济
学的DNA结构将研究和处理最深层的基因结构问
题(姑且称之为基因经济学)。这样,经济学必然会
因此发生重大改观。当然,传统经济学与基因经济
学也是互补的,因为所有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在发
展演化之中的。人类的认识过程也是逐渐推进的,
惟理与惟象始终是科学研究的两条主线,其界限也
是相对的。
参考文献:
[1]布洛克曼.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4.
[3]马克思.资本论(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Structuraliam .Natual Sciences and the Renovation of Economics
TAO Jiang
(Nai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 1,China)
Abstract:The element structure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are surprisingly similar.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fragment of
biological DNA,the genetic fragment of CAPITAL is uncompleted. However,it is capable of self— consummation
,
which harmonize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economies and provides a fundamental structure to establish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and the DNA struc
ture for economics.
Key words:Strueturaliam;CAPITAL;Duality of Use Value;Duality of Demand;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of Economics;DNA
Structure of Economics;Genetic Economics
(责任编辑:宋孝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