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0, 2014

ask01 http://www.e-physics.net/cbw/index.html

http://www.e-physics.net/cbw/index.html




第二十三章 原子的結構與物質波

230101發現歷史
1. 1896法國貝克勒A.H. Becquerel,獲得1903年諾貝爾獎)發現鈾礦(晶體)有放射性放出一種可使照像底片感光的一種「射線」。
2.1897法國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年)和他夫人瑪莉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年)發現釷和它的化合物亦有放射性(他們創此放射性radioactivity名詞,與貝克勒同獲1903年諾貝爾獎)。
3.1898年,居里夫婦又發現瀝青礦中可提煉出一有效放射性的元素﹔他命名為釙(Po),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
4.1898年,居里夫婦又發現鐳,但費四年的艱苦工作,始能由一噸的瀝青鈾礦渣提出足量的鐳,作原子量等的鑑定分析(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5.1898拉塞福鑑定鐳的放射性:
􀁘證明α射線是氦的原子核,帶正電,實驗發現α射線能游離所經過的空氣,只能穿透數公分的空氣。
􀁙β射線的荷質比與湯木生的陰極射線相同,證實是電子,其游離空氣的能力較α射線弱。


6.1900威拉德發現γ射線。1913年在利用晶體繞射測出X射線波長後,證實γ射線是波長比X射線更短的電磁波。


7.1902~1903年,拉塞福索地研究放射性乃元素自然衰變的過程。


8.放射線的效應


(1)感光-能使包在黑紙的底片感光。


(2)螢光-能使螢光物質發光。


(3)電離-能使氣體游離帶電。


(4)穿透-能穿透物質。



射 性

23-1



近代物理→放射性元素發現歷史

2 第二十三章 原子的結構與物質波


230102放射線的種類: α射線/α衰變
β射線/β衰變
γ射線/γ衰變
本質
氦的原子核
(2質子;2中子)
核內電子
高頻電磁波
符號
He42
e01−
γ
質量數
4
0
0
質量
4 a.m.u.
0.00055amu
0
電量
2
1
不帶電
電場影響
向負極偏折
向正極偏折
不偏折
質量數
變化
放出一α粒子
質量數 -4
放出一β粒子
質量數 不變
放出一γ射線
質量數 不變
質子數
變化
放出一α粒子
質子數 -2
放出一β粒子
質子數 +1
放出一γ射線
質子數 不變
速度
0.05C~0.1C
0.4C~0.9C
C
運動質量
7360
1
100
能量
1,000,000eV
10, 000eV
1,000,000eV
電子碰撞能量損失
1600eV
可能10,000eV
可能1,000,000eV
游離氣體能力
(α射線的1/100)
(α射線的1/10000)
照相感光能力
穿透力
最弱;
一張紙片即可擋住
中等,
2mm厚的鉛板可擋住
(約是α射線的100)
最強;
1m的混凝土可擋住
(約是α射線的1000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