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以归结为神经元放电,这个过程是如下进行的:首先得说明这个放电是个电化学作用,神经元内外有一些载荷离子,一般而言在神经元内的是钾离子(+1),在外的是钠离子(+1)、钙离子(+2)、和氯离子(-1),细胞膜是有脂肪夹层的,上述离子不能穿过这个夹层,大分子蛋白质组成的一些特殊结构穿过这个夹层,起引导载荷离子的作用。总的说来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偏负,这是这样实现的,胞内钾离子,保外钠钙氯离子,电位差约-70mv到-80mv,正触发的例子之一是一个钠离子进入了胞内(+20mv),负触发的一个例子是胞内的钾离子出来了(-90mv)。神经元传导速率约360km/h,频率约30-100Hz。但是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链接不是如此的简单,前面提到的突触不是一条缝隙而是有结构的,最主要的就是其前末梢有所谓囊泡,那些电信号会指令囊泡将其中复杂的化学物质,被称为递质,排出,通过一些大分子结构,与靶神经元形成正确的匹配,所谓正确就是一种递质匹配一种受体。囊泡中化学物质的原型是乙酰胆碱,熟悉吧。一个靶细胞可以有多达十万个输入与之形成突触,综合考虑电和化学的影响,这是电子这类东西模仿不来的一点
"等离子体中的存在着电子、阳离子和中性粒子,由于电子质量小,热运动比较剧烈,在不平衡的状态下,其热运动可以比阳离子和中性粒子剧烈很多,体现为电子温度远高于阳离子和中性粒子的温度。在低温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通常为几个eV(1eV约等于12000K),而离子和中性粒子的温度(即通常所说的气体温度)依然在室温附近。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非平衡态,要获得低温等离子体就要减少碰撞,因此常常在较低的压力下获得;在较高的压力下,需要比较大的气体流速。"
I
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