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 2014

DNA 分子链是一维体系,其电子波函数呈现局域化电子在不同局域态之间跳跃输运 形成跳跃电导

*+, 分子链是一维体系,其电子波函数呈现局域化

特性#",电子在不同局域态之间跳跃输运而形成跳

跃电导#(


!"# 分子链电子结构特性研究!


马松山! 徐慧刘小良郭爱敏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

’$$( #$ % 日收到;’$$( ## ) 日收到修改稿)


在单电子紧束缚近似下,建立了一维无序二元*+, 分子链模型,计算了链长为’ - #$" 个碱基对的*+, 分子链

的电子态密度、局域化特性,并探讨了碱基对的不同组分、格点能量无序度对电子局域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由于


*+, 分子链中格点能量无序及碱基对的不同组分的存在,其电子波函数呈现出局域化的特性,而局域长度作为衡

量电子局域化程度的一个尺度,受碱基对的组分及格点能量无序度的影响.


关键词:*+, 分子链,电子结构,电子局域态,局域长度


$#%%%/#(/#’(0/#((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资助的课题.

! 2345674589:;8<5:##’=>?5<99. @94. @:


#A 引言


近年来,*+, 分子链的物理特性尤其是电性质

成为物理学和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原因

在于*+, 分子链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使其呈现出独






特的电学性能,为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如放射损伤


后的修复、生物合成等带来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同时,最近有实验结果表明,在*+, 分子链中具有






长程电子迁移特性,使其成为制备生物纳米材料的


非常合适的选择对象&". 而且,正是由于*+, 分子






链具有独特的电子输运性能,从而使其成为国内外


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 分子链的电学特性的研究,最先始于


’$ 世纪=$ 年代,27B? 等人#’认为*+, 分子链可以

看成一维系统. 但由于*+, 分子的复杂性及外界环

境的影响,实验上对*+, 电学特性的研究目前依然

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而理论上,通常认为


*+, 分子链是一维体系,其电子波函数呈现局域化

特性#",电子在不同局域态之间跳跃输运而形成跳

跃电导#(,因而*+, 分子链中的电子波函数的局

域化特性必然会对其导电特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近,宋骏等人#=研究了*+, 分子链的能带结构及

电子态,高绪团等#/研究了位置涨落对*+, 分子

电子结构的影响,他们对*+, 分子链的电属性进行






了有益的探讨,但对其电子波函数局域化特性及影


响其电子波函数局域化程度的因素未曾讨论.

,7CDEDBFEDB #$考虑了*+, 分子链中长程关联对






电子局域化特性及电子输运的影响,得出了有益的


结论,但对*+, 分子链中碱基对组分对其电学特性

的影响也未曾讨论. 由于电子波函数的局域化程度






直接影响电子在声子激发下的跳跃几率及跳跃距


离,而反映电子局域化程度的一个主要尺度是电子


波函数的局域长度,因此为弄清*+, 分子链的导电

机理,研究*+, 分子链中的电子局域态特性,探讨


*+, 分子链中电子波函数局域长度及其影响因素,

对探讨其电导特性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电子局域化特性的研究,通常采用单电子


紧束缚近,而G6D #%进一步考虑了多电子情况,研






究了具有库仑相互作用的布洛赫电子波函数的局域


化行为. 为简化问题的研究,本文从一维*+, 分子






链无序模型出发,忽略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关联的


影响,在单电子紧束缚近似下,考虑近邻、次近邻相


互作用,计算了链长为’ - #$" 个碱基对的*+,






子链的电子态密度及局域化特性,并探讨了格点能


量无序度、碱基对的不同组分对电子波函数局域长


度的影响.


’A 模型与方法


*+, 分子链由" 种核苷酸,即鸟嘌呤(H)、腺嘌


(( 卷第= ’$$= =


#$$$3&’)$I’$$=I(($=I&#/$3$(



物理学报

,JK, LMNOPJ, OP+PJ,


097.((+9.=1D:B’$$=





!


"""""""""""""""""""""""""""""""""""""""""""""""""""""""""""""""


’$$= J<6:. L<?8. O9@.


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为基本单元按一

定的序列构成双螺旋链状结构,其中!$#"$% 相互

成对构成碱基对,因此,&’! 双螺旋结构链可以认






为是由两种基本碱基对随机分布所构成的一维无序


二元体系(),其中每个碱基对可视为一个格点*

了研究&’! 分子链的电学性能,我们构建了二元无

序模型,其中碱基对!$# 具有格点能量!!





,而碱基


"$% 具有格点能量!+ * 在单电子紧束缚近似下,






其哈密顿量为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


&’! 分子链中第# 格点位置处碱基对的

位能,且!#


分别以& ( . & 的概率取!!


!+





,因而


表示&’! 分子链中碱基对!$# 的含量,从而可描

述链中两种碱基对的组分," &’! 分子链的长

度,即其所含碱基对的数量* 显然,!! .!+





代表格


点能量的变化范围,即体系的格点能量无序度(%#$


描述电子在# $ 格点之间转移的跃迁矩阵元,若






只计及近邻和次近邻原子的相互作用,则


%#$ , . /0( # . $ - ()# . $ # /* /

)#


为哈密顿量的能量本征值,",


!#


## #〉为与能量本征值)#





相对应的本征态,其


##


/ 代表在&’! 序列中格点# 处发现电子的几






率,则薛定谔方程可表示为


)## # , %#./## #./ - %#.(## #.( -!## #


- %##-(##-( - %##-/##-/


, (1

利用负本征值理论(2和无限阶微扰理论/3,可以求

&’ 分子链的本征方程* 由于无序导致电子波函






数呈现局域化特性,局域态的中心位置亦可确


/(* 同时电子波函数局域化程度可用局域长度来

描述,且电子波函数局域长度$)#





)可表述为


(


$)#


, 456 "$7


("


48 #"


#(


* 9


1: 结果与分析


!"#"$%& 分子链的电子态密度

为了研究&’ 序列的电学特性,我们计算了不

同参数情况下的电子态密度* 如图( 所示,对应的参

数均标在图上*


( &’ 分子链电子态密度


<期马松山等:&’分子链电子结构特性研究1(;(


由图! 可知,"#$ 分子链中电子态密度在低能






区较小,而在高能区较大,且受体系无序度、碱基对


的组分影响很大% 当无序度! 为零时,如图!&)所

示,此时可认为"#$ 分子链只包含一种碱基对,如

$’ 构成的最简单的理想"#$ 分子链,因而是一

种周期排列,很明显它的能量本征值主要集中在)


个峰值上,说明电子态的简并大,系统的对称性好%





当无序度增大时,电子态密度的峰值下降,整个能带


展宽,体现出无序系统的特征% 同时对比图!*),

+),(,)可以发现"#$ 分子链中两种碱基对组分的

变化对电子态密度的影响很大% "#$ 分子链中碱

基对$’ 的成份由-./下降到0./时,体系的电子

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显示了更多的峰

值,可以认为,由于"#$ 分子链中碱基对组分的变






化,当某种碱基对的含量由占主体地位向与另一种


碱基对含量均等的过程中,体系的成份无序特征表


现得更加明显,电子态简并情况进一步减小,因而出


现更多的峰值,且峰值减小% 此外比较图!+)与

*),(,)还可以发现,碱基对组分的变化对"#$






子链的电子态密度的影响较格点能量无序度的变化


对电子态的影响更大%


!"#"$%& 分子链的电子局域态

由于"#$ 分子链中格点能量无序及碱基对组

分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成份无序的存在,"#$ 分子

链中电子波函数呈现在出局域化特性% 为此我们通

过数值计算研究了链长为" 1 2 3 !.4,且碱基对$’(5’ 的含量各占0./,即# 1 .70 "#$ 分子链

的电子波函数%


2&)为无序度! 1 .的理想"#$分子链中


2 "#$ 分子链的电子波函数


能量为$ 1 .72.! 的电子波函数,可见,电子波函数






在整个分子链中扩展,波函数的分布呈现出周期性


的特征,亦即此时电子波函数处于扩展态% 2*

为无序度! 1 !7.,能量本征值为$ 1 .72.--! 的电






子波函数,很明显此时电子波函数是局域化的,电子


波函数局域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其局域态的中心


位置在第!-8. 个碱基对附近,并且由(4)式可得其

电子波函数的局域长度为4!7892,即电子波函数的

衰减长度相当于4!7892 个碱基对之间的距离,而且






在局域态的中心位置电子波函数的本征矢分量较


% 显然,对于不同的能量本征值,其电子波函数的

局域中心位置是不同的,这与文献[2!]所得结论是

一致的% 并且电子局域态的能量本征值相差很小,但






其局域位置却可能相距很远,因此电子在声子及外


场等因素的激发下,可以跳跃很远,从而为实现


"#$ 分子链中的电子长程跳跃输运提供了可能%


!"!"$%& 分子链的电子波函数局域长度

因为在"#$ 分子链中电子的输运是通过电子






在不同局域态间跳跃而实现的,而电子波函数的局


域化程度直接影响电子在声子激发下的跳跃概率及


跳跃距离,因此研究"#$ 分子链中电子波函数局域






长度及其影响因素,对探讨其电子输运特性无疑是


非常有意义的%


为此,我们计算了不同参数下的"#$ 分子链中

间能带[ : 22]的电子波函数的局域长度% ) 为包

2 3 !.4 个碱基对的"#$ 分子链中电子局域态局

域长度与能量本征值的关系% 可见"#$ 分子链中存






在大量的电子局域态,其电子波函数扩展范围远小


于链长,同时在能带中间部位,电子局域态的局域长


度大,而在远离中心的部分,局域长度小,说明在能


带的中心附近,电子波函数的局域化程度要弱,这一


)!;2 物理学报00





结论和莫特的关于迁移率边的理论是相一致的,在


莫特的理论中,系统中的扩展态总是率先出现在能


带的中心,而局域态则往往出现在带尾处! 同时


"#$ 分子链中的碱基对的组分对其电子局域态局

域长度影响很大! %&),(),(()中碱基对$)*

分分别为+,-.,-+-,而其体系大小都相同,

格点能量无序度都为! / .0,,可见当"#$ 分子链






中某种碱基对的含量由与另一种碱基对的含量相等


向某种碱基对含量逐渐减小的方向发展时,能带中


间部位的电子局域态的局域长度大大增长,这也正


是由于当"#$ 分子链中某一碱基对减少时,体系的






成份无序随之逐渐减少,体系逐渐向有序发展,从而


电子波函数局域化程度逐渐减弱,电子波函数扩展


长度增长! 另一方面"#$ 分子链中格点能量无序度

对其电子局域态的局域长度影响也很大! 比较图%


&),(1)可见当格点能量无序度的减小时,电子波函






数的局域长度增大了,表明随着格点能量无序度的


减小,电子波函数局域化程度降低!


% 电子波函数局域长度与能量的关系


20 结论


."#$ 分子链中由于格点能量无序和不同的






碱基对存在,其电子态密度分布呈现出无序体系的


特征,即电子态的简并小,整个能带展宽,较周期体


系出现更多的电子态密度峰值,且峰值随无序度的


增大而减小! 同时电子态密度受碱基对组分变化的






影响,当某种碱基对的含量由占主体地位向与另一


种碱基对含量均等的变化过程中,"#$ 分子链中成






份无序的特征表现得更明显,电子态密度的峰值也


随之减小!

3)由于格点能量无序和碱基对的不同所表现

出来的成份无序的存在,"#$ 分子链中电子波函数






呈现出局域化特性,且对不同的能量本征值,其电子


波函数的局域位置不同!

%)电子局域态的局域长度受"#$ 分子链中碱

基对的组分和格点能量无序度的影响! "#$ 分子






链中某种碱基对的含量由与另一种碱基对的含量相


等向某种碱基对含量逐渐减小的方向发展时,其电


子局域态的局域长度相应减小,同时当格点能量无


序增大时,其电子局域态的局域长度亦随之减小!


5期马松山等:"#$分子链电子结构特性研究%.4%


!"#$%& ’()*+,- . / "012,%& ( . !" #$ !334 %&’(&! !"# 567


8’#-:; < ="#$%& ’(=+&$%&> ? !" #$ !33@ %&’(&! !$! !A!7


@B+C%> D /E9 FG:H&I ? !" #$ !336 %&’(&! !"" 46@


5/1&J2%$+# K =012,2%& ( .LH#*1& = M !336 %&’(&! !%" !547


7K1#H*: /L+N#;HJ%& "O#%+> ) J+ !" #$ 8AAA )#"*+!,-(.-(&’





4@7


4(H$%*%& ""%P: KKH-HJ1-1921> < !" #$ 8AA! /012 Q 3!4 Q $!"" Q


($ @46A


6MH>9,1R " ?M1P%H$ ’S9+#1& ) !" #$ 8AA! %&’(&! !)* 8TA


TL#H9& ..%P:+& ?)%RH& U !" #$ !333 )#"*+!,-(.-(#)* 667


3(%P:*+# =’#*%I ’K1,-+ E !" #$ 8AA! 566$ Q /012 Q ,!"" Q "(





7@4


!A"2V9W9+#W9+ . BOH>P1&P+21> ’)B;#H ’B !" #$ 8AA7 /012 Q


3!4 Q . "* A8!3!A


!!<9&%V+#*% S<#HP1 BK1#H*: / !" #$ 8AA8 /012 Q 3!4 Q L $%





85!@!5


!8.2+; / /)-%R+#; / X !348 7+#(2 Q 8#+#.#1 %-& Q %( 5!!


!@MH>9,1R " ?M1P%H$ ’S9+#1& ) !" #$ 8AA! %&’(&! !)* 8TA


!5K+J#1 <K+J#1 L SK2H,+& < X !" #$ 8AA8 )#"*+!,-(.-(&*(





377


!7?9 G S H&J )1&I Y ? 8AA! /012 Q 3!4 Q ,!"" Q ($ 4A!T


!4)1&I =<:+& BB%9 / )Y%+ ) = 8AA5 5&"# /012 Q %’ Q %# 8638


%& <:%&+>+)[宋骏、陈雷、刘德胜等8AA5 物理学报%#


8638

!6SH1 Y FD9 Y)1&I = !" #$ 8AA4 5&"# /012 Q %’ Q %% 378%&

<:%&+>+)[高绪团、傅雪、宋骏等8AA4 物理学报%% 378

!TB%9 E ’B%H&I = Z<:9% ) F 8AA! /012 Q 3!4 Q L $% A@@!A8


!3/+H& K’#*%& = B !34A /+-& Q 3-1 Q %-& Q " !%) 5A3


8AE9 )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