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1, 2012

phy01 泡利提出了自己的崭新见解。他预言:能量守恒定律有效,在β衰变过程中放出了一个难以探测到的中性粒子,而这中性粒子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了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物理资讯|名师导航|物理手册|物理广角|物 理 竞 赛|物理教案|物理课件|物理素材|物理论坛
学海感悟|师说心语|物理实验|趣味物理|物理 & 生活|物理试题|物理说课|专题评练|物理图书
英语 汉语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科学 计算机 名师导航 资源中心 电子书 暑假学习 马博士教育网: 首页 > 物理 > 物理广角 > 物理史话 > 物理文化
注册||登录 [客服中心] 



0
1
2
3
1234【上传中心】 【资源中心】  
  全部 视频 动画 名师导航 师说心语 学海感悟 趣味物理 物理实验 物理竞赛 物理广角 物理&生活 物理手册 物理资讯 物理图库  原子核内部有一个盗贼
原创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日期:2012年8月30日浏览次数:12 来源:马博士教育网 物理编辑
文章摘要:在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初期,物理学家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在研究β衰变的初期,人们在实验上遇到一个难以理解的事实,那就是电子所带走的能量,总比原子核放出的能量要少得多,而且这个能量每次都不相等,换句话说,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失窃"了。…
【编者按】现在物理学的发展经过了很多探索,一条条正确的结论才得以揭示在众人眼前。这些探索中经历了很多曲折,很多结论都是经过了一次次的否定。这正是验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失败乃成功之母"。物理学的大厦就是用一代又一代物理大师的智慧浇筑而成。

原子核模型图

     β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在研究β衰变的初期,人们在实验上遇到一个难以理解的事实,那就是电子所带走的能量,总比原子核放出的能量要少得多,而且这个能量每次都不相等,换句话说,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失窃"了。围绕着这一桩"窃能"案,物理学家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和"破案"工作。有些大胆的物理学家甚至是物理学权威对β衰变中能量是否仍然守恒提出了疑问。如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认为,能量守恒定律只是在许多次衰变过程中在平均的意义上才有效,而并非在每一次衰变中都能成立。物理学家薛定谔也对能量守恒只是一条统计定律的说法表示赞赏。
     德国物理学家索末菲也曾考虑放弃能量守恒的严格确定性。物理学权威们对能量守恒定律表示怀疑,能量守恒定律在β衰变中被破坏和不适用。这种看法引起了物理学界思想的极大混乱,要是这个定律真的被推翻了,整个物理学的宏伟大厦都会毁于一旦。这种怀疑和看法,后来被验证是错误的。那么,这些物理学权威们为什么要去怀疑能量守恒定律,提出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的看法呢?产生这种情况有什么原因。 早在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概念,即把光看作是由一份份独立的能量子--光量子组成的这一崭新概念时,就没有得到有关物理学权威的承认。他们认为光量子说很难被接受,因为它与传统的波动说是那样格格不入,而且无法解释光的干涉等波动所特有的效应。在他们看来,光量子说虽有某些特定的实验根据,实际上不过是早已被推翻了的微粒说在新形式下的复活;而波动说虽然在个别实验的解释上遇到困难,但支持它的实验事实却比支持光量子说的多得多,新观点怎么能与经过千锤百炼的理论相匹敌。这些权威们作了一个异乎大胆的然而又是十分错误的选择,那就是不坚持能量和动量守恒的普遍适用性。因为这样就提供了用传统的波动说解释光电效应的可能性。
     基于不承认光量子说这样一个保守的原因,他们为着保持辐射的经典的波动理论,于是对β衰变中能量守恒问题再次提出了疑问。有些物理学家认为,在原子理论的现阶段,无论是从经验上还是从理论上都没有理由坚持在β衰变中能量一定守恒。原子的稳定性迫使我们放弃的也许正是能量平衡的观点。就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有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了自己的崭新见解。他预言:能量守恒定律有效,在β衰变过程中放出了一个难以探测到的中性粒子,而这中性粒子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了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1930年12月,泡利预言了中性粒子,并起名叫"中微子",有了这个预言中的新粒子。β衰变中能量守恒的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样"窃贼"案就可以破了。泡利的这个预言太新奇了,立即引起了当时在哥本哈根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注意和欣赏。他运用泡利的观点,成功地解释了原子核的β衰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然力--弱相互作用理论。最后,他的这一预言得到了验证,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粒子,也正是这种粒子的存在,在β衰变中带走了一部分能量。
责任编辑:行者无疆
一键分享 QQ空间 天涯社区 百度搜藏 百度空间 更多 0上一篇:时间原来如此精确 下一篇:原子核内部有一个盗贼
本文标签: 原子核 守恒定律 物理学家
本网声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若涉及侵权 请及时联系我们 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删除改正!QQ:2240691389 谢谢! 热点排行1物理语言的特点与类型2物理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3物理文化与物理教育4物理文化的实验特征5物理规律的特征与功能6物理文化的模型化特征7物理文化的数学化特征8物理文化的定义9科学文化概念的起源10惯性力是地球自转的证据
读者推荐1人文精神在物理教育中传承与构建2物理文化的数学化特征3物理文化的模型化特征4物理文化的实验特征5物理文化的探索性特征6物理规律的特征与功能7物理概念的形成8物理语言的特点与类型
编辑推荐1物理文化的定义2物理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3物理文化是物理共同体的文化4物理概念的理解5科学文化概念的起源
 快速通道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电子邮箱: maboshi@163.com 心语热线:4001 188 988
 京ICP备1002049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6849号

本文来自马博士教育网,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xueke.maboshi.net/wl/wlgj/wlsh/wlwh/90300.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