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2, 2013

"量子效应對稱性" 电子在运动时会被散射,这种随机的散射会导致这两种方向的运动互相转化,而这导致了电阻的产生

电子在运动时会

被散射,这种随机的散射会导致这两种方向的运动互

相转化,而这导致了电阻的产生。用日常生活中的一

个例子可以进行类比:如果一条马路上的车既有向前

的也有向后的,那将会导致这条路拥堵不堪;然而如

果分成两个车道,一边只能向前开,一边只能向后开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范翔
00904097

2012
5 24

摘要

量子自旋霍尔态是一种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最近,实验上也在HgTe 量子阱中实际观测到了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具有许多深刻的性质,并且应用前景十分辽阔。


简介


我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概念概括如下:在特定

的量子阱中,在无外磁场的条件下(即保持时间反演

对称性的条件下),特定材料制成的绝缘体的表面会

产生特殊的边缘态,使得该绝缘体的边缘可以导电,

并且这种边缘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自旋方向完全相

关。它最初由

Kane Mele 在理论上预言[1],最近

实验上在

HgTe 量子阱中被真正观测到[2]

量子自旋霍尔态是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凝聚态

理论通常根据对称性破缺原理来对物质状态进行分

类。量子自旋霍尔态和量子霍尔态是属于无自发对称

性破缺的物质状态,与普通物质状态大为不同。而量

子自旋霍尔态与量子霍尔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

需要外加磁场,因此还保持了时间反演对称性。


拓扑绝缘体简介


为了说清楚量子自旋霍尔态,需要先讲一下拓扑

绝缘体的概念。拓扑绝缘体是指满足这样一种性质的

材料:材料的内部是绝缘体,然而他却可以允许电流

在其表面上流动。也就是说,拓扑绝缘体作为体材料

是绝缘体,然而它的表面是导体。这是因为拓扑绝缘

体的能带结构非常特殊,如图

1:在导体内部,如同

通常的绝缘体一样,费米能级在导带和价带之间;然

而,在拓扑绝缘体的表面上,存在着特殊的量子态,

这些量子态位于材料能带结构的带隙之中,从而允许

导电,见图

1中的两条连接了导带价带的绿线。这些

特殊的量子态可以用拓扑不变量(例如

Z2 拓扑不变

量)来表征

[3],它类似于数学中拓扑学里的亏格,是

一种拓扑序。因为这样一种状态是受到了拓扑上的保



1: 拓扑绝缘体的能带结构图[4]

护,所以它并不受杂质或者几何上的扰动所影响,表

现出了一种鲁棒性。

量子自旋霍尔态就是一种拓扑绝缘体,它主要是

利用了自旋

-轨道耦合效应。

一维情况的直观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我们先从一

维的情况说起。在一维的世界里,只有两个方向的运

动:向前和向后。在通常的材料中,电子在运动时会

被散射,这种随机的散射会导致这两种方向的运动互

相转化,而这导致了电阻的产生。用日常生活中的一

个例子可以进行类比:如果一条马路上的车既有向前

的也有向后的,那将会导致这条路拥堵不堪;然而如

果分成两个车道,一边只能向前开,一边只能向后开,


1



2: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一维情况示意图[5]

那么道路将变得畅通无阻。如果通过巧妙的设计,让

电子在一个边缘只能朝一个方向运动,那就可以有效

地避免散射或者碰撞,进而大大减小电阻。量子自旋

霍尔效应与之类似,如图

2(黑色箭头代表自旋方向,

蓝色、红色的箭头代表运动方向)。在考虑自旋的一

维系统中,电子可以分为自旋向上、自旋向下,向左

运动、向右运动,一共四种。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实现

了这样一个效果:在上边缘,自旋向上的电子只能向

右运动,自旋向下的电子只能向左运动;下边缘正好

与之相反。

想要在某个边缘上,特定自旋方向的电子只能朝

一个方向运动,就需要让散射后运动方向反向的概率

为零。如何实现呢?其实可以类比于增透膜是如何实

现反射率为零的:两个界面反射出的光波恰好相位相

反,相干叠加后就抵消掉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与之

类似。当一个电子处在量子自旋霍尔边缘态的时候,

如果碰到了杂质,它有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式绕着

杂质旋转然后最终反向,如图

3所示。顺时针和逆时

针的旋转对应于电子旋转了

􀀀π π,二者相差2π

并且这两种旋转方式等概率地发生。在量子力学中,

有一个非常深刻而神奇的现象,就是对于自旋

1

2

的粒

子(例如电子),当它旋转

2π 的时候,波函数并不是

不变,而是会相差一个负号!因此通过顺时针和逆时

针旋转然后运动反向的电子,波函数相干叠加之后恰

好为零。这就保证了电子不会被散射成反向运动,即



3: 散射后运动方向相反的概率为零原理图[5]

它们只能朝一个方向运动。


二维情况简介


二维情况的量子自旋霍尔态可以在

HgTe 量子阱

中实现,如图

4


4: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二维情况示意图[5]

在通常的半导体中,导带是由

s 轨道的电子形成

的,价带是由

p 轨道的电子形成的。但是在特定的元

素中,例如

HgTe,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是如此的显

著,以至于把

p 轨道推到了s 轨道的上面,于是形成

了能带的反转。可以把

HgTe CdTe 做成三明治的

形状,这样一来,通过调节

HeTe 层的厚度dQW,就

2


可以调节整体自旋

-轨道耦合的强度,dQW 越大自旋

-

轨道耦合的作用越强。能带反转的临界厚度dc 约为

6.5nm



HgTe 量子阱中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可以用

关于

E1H1 子能带的模型来描述。如图4a,当

d

QW > dc
时,H1 子能带高于E1 子能带,理论计算

得出在能带反转区域会出现一对边缘态;当

dQW < dc

则不会发生。这对边缘态携带着不同自旋的电子,从

价带扩散到导带。注意图

4b 中的第二幅能带结构图

与拓扑绝缘体的能带结构图(图

1)是一致的。

HeTe/CdTe


量子阱中量子自旋霍

尔效应的理论模型


二维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

等效理论模型来描述。基于一些基本的假设,二维


HgTe

拓扑绝缘体可以被这样一个哈密顿量描述:

H


(k) = ϵ(k)1+




M


(k) A(kx + iky) 0 0

A


(kx 􀀀 iky) 􀀀M(k) 0 0

0 0

M(k) 􀀀A(kx 􀀀 iky)

0 0

􀀀A(kx + iky) 􀀀M(k)





(1)


其中

ϵ(k) = C + Dk2M(k) = M 􀀀 Bk2。在这

个哈密顿量中:左上角的

2*2 矩阵块描述了自旋向上

的、类

s 轨道的E1 导带中的以及类p 轨道的H1

带中的电子;右下角的

2*2 矩阵块描述了自旋向下的

那些能带中的电子。

ϵ(k)1 项只是一个对所有能带都

起作用的无关紧要的量。这些能带之间的能隙为

2M

B


(通常是负值)描述了能带的曲率。当M/B < 0

时,这个模型解出的本征态描述了普通的绝缘体;然

而在厚量子阱的情况下,能带发生反转,

M 变成了负

值,此时这个模型的解给出了量子自旋霍尔绝缘体的

边缘态的描述。

由此哈密顿量解得的两个边缘态波函数

ψs(j)

对应能量本征值

Es(kx)

ψ

s
(j) =

Σ


s



(

λj

(1)


􀀀

λj

(2)

)ϕs+ (2)

E

s
(kx) = 􀀀As sin(kx) (3)

其中


λ


(1;2) =

􀀀

m
(k,M) 



m


(k,M)2 + (A2 􀀀 4B2)

A


+ 2B

m


(k,M) = 􀀀2B(2 􀀀M/2B 􀀀 cos(kx))

从上面的表达式可以看出,两个拥有不同

􀀀1 本征值

的边缘态是在不同方向上传播的。


螺旋液体的拓扑性质的理论


量子自旋霍尔系统可以通过研究边缘态的低能等

效理论来理解。这个理论的哈密顿量可以写为


H


=



dk



2

π

(

ψ

y


k


+vkψk+ 􀀀 ψ

y


k

􀀀vkψk􀀀
) + Hpert (4)

其中

Hpert 代表可能的扰动项。

定义“手性”算符


C


= N+ 􀀀 N􀀀 =



dk



2

π

(

ψ

y


k


+ψk+ 􀀀 ψ

y


k

􀀀ψk􀀀
) (5)

那么如果一个算符把

C 的值改变了2(2n􀀀1)(n 2 Z)

那么这个算符是时间反演的。也就是说,时间反演对

称性要求哈密顿量的扰动项

Hpert 只包含2n 个粒子

的反弹,例如

ψ

y


k


+ψ

y


k

+ψp􀀀ψp􀀀。因此,金属中常见

的扰动,例如

ψ

y


k


+ψ

y


k

􀀀
,是被时间反演对称性所禁止

的。这对于边缘态的拓扑稳定性是必须的。其实这就

是前面提到的图

3那种直观理解的理论基础。这种边

缘态的等效理论和以往的所有理论模型都有定性上的

不同,研究人员把这种理论描述的对象称为“螺旋液

体”(

Helical Liquid)。

为了下面的叙述,在这里需要说一下

Kramer’s

Pair

的概念。理论表明,任何时间反演对称的自旋

1/2

的系统,其本征态总是至少有二重简并,这简

并的两个态就称为

Kramer’s Pair。前面的直观理解

部分其实已经为

Kramer’s Pair 做好了铺垫:图2

Quantum spin Hall

部分中,上边缘的红线和蓝线就是

一个

Kramer’s Pair,下边缘又是另外一个Kramer’s

Pair

。上面一段其实说的就是,如果一个边界上只存


1 Kramers Pair,那么时间反演对称性就保证

了电子不会从这个

Pair 中的一个态跳到另一个态上,

从而保证了没有反弹。

现在再来考虑在边界上有两个

Kramers Pair

情况,例如在一维情况下,有两个向右运动的通道两

个向左运动的通道,这时的哈密顿量写为


H


=



dk



2

π

Σ


s


=1;2

(

ψ

y


ks


+vsks+ 􀀀 ψ

y


ks

􀀀vsks􀀀
) (6)

与只有

1 Kramers Pair 时类似,一个态上的电

子不会跃迁到同一个

Kramer’s Pair 上的另一个态上。

3



5: 量子阱层级结构示意图[2]

但是,此时电子可以跃迁到另外一个

Kramer’s Pair

中的态上,例如

ψ

y


k


1+ψ􀀀k;2􀀀,这种跃迁的概率不再是

0

。此时将不再能保证无反弹,因此此时就退化成了

普通的绝缘体了。

更普遍的,对于一个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的边缘

系统:如果有奇数个

Kramer’s Pair,那么它是量子自

旋霍尔态;如果有偶数个

Kramer’s Pair,那么它是普

通绝缘体。这样的一个性质就让人们很自然地想到用


Z


2 拓扑量子数来描述量子自旋霍尔系统。Z2 拓扑不

变量的含义其实就是它的取值只能为

0 1 的拓扑不

变量。


实验观测


实验上,粗略来说就是要实现图

4a,实际测量用

的量子阱层级结构如图

5所示。样品是用分子束外延

法生长出来的。

边缘态的特点使得实验上可以很明确地区分量子

自旋霍尔绝缘体和普通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绝缘体

的两个边缘态表现得像是两个一维通道,各自贡献一



6: 实验结果对比图[2]


7: 不同dQW 的实验结果图[2]

个量子的电导(即

e2/h),因此其电阻应当是h/2e2

与此相反,普通的绝缘体的电阻应当是无穷大。对于

不同厚度(

dQW 大于和小于临界厚度dc)的HgTe

子阱,实验上确实观测到了电阻的巨大差别,如图

6

红线代表量子自旋霍尔绝缘体,黑线代表普通绝缘

体。


7的结果更进一步地证实了量子自旋霍尔态的

电子输运确实只发生在材料的表面。红线和黑线是在

不同尺寸的装置中测得的电阻,可以看出:在图片靠

右部分的导体阶段(体导电),两个装置的电阻明显

不同;然而在图片靠左部分的绝缘体阶段,两个不同

尺寸的装置表现出了相同的电阻(而且这个阻值都是


4


h


/2e2),这就证明了在此阶段一定是表面导电而不是

体导电。

另外,通过蓝线和黑线的对比可以看出,温度的

升高对电阻几乎没有影响,只要

kBT 远小于能隙。这

就显示出了它作为拓扑绝缘体的鲁棒性。


应用及意义


按照对称性破缺的分类方法,量子自旋霍尔态是

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这本身的意义就十分重大。

在拓扑绝缘体中,有许多新的物理现象被预言,

例如分数电荷、自旋电荷分离、轴子、马约拉纳费米

子等等。因此,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的领

域正变得非常热,吸引着大量的科学家投身研究。

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可以实现对自旋的操纵,再加

上拓扑绝缘体的鲁棒性,因此量子自旋霍尔态的材料

被认为可以用来实现量子计算。

“爱因斯坦坚持,所有基本的物理定律都应该用

几何的语言去表述。而现在的物理学家正追寻着比爱

因斯坦更进一步的梦想,正在探索用拓扑场论去表述

基本的物理定律。”

[5] 在我看来,拓扑性质是比几何

性质更基本的数学性质,因此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也许

的确需要用拓扑的理论框架来描述。


参考文献


[1] C. L. Kane and E. J. Mel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in graphen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5(22):226801, November 2005.

[2] Markus Koenig, Hartmut Buhmann, Laurens W

Molenkamp, Taylor L Hughes, Chao-Xing Liu,

Xiao-Liang Qi, and Shou-Cheng Zhang. Th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Theory and experiment.

arXiv:

0801.0901


, January 2008.

[3] C. L. Kane and E. J. Mele. Z_2 topological order

and th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95(14):146802, 2005.

[4] Wikipedia contributors. Topological insulator,

May 2012. Page Version ID: 483273690.

[5] X. L Qi and S. C Zhang. Th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and topological insulators.

Physics Today,

63(1):33–8, 2010.

[6] Wikipedia contributors.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October 2011. Page Version ID: 456466445.

[7] B. Andrei Bernevig and Shou-Cheng Zhang.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6(10):106802, March 2006.

5

"量子效应對稱性" 的結果。
量子效应對稱性 的結果 (無引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