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0, 2014

entropy01 brain01 宏观引力系统, 比如黑洞, 与非引力系统在热力学方面很不一样, 其态函数熵与温度本质上是量子的,没有经典对应, 因此对应的热力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本质上也是量子的,

/M- 理论中黑膜热力学及相变

卢建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合肥230026

* 联系人, E-mail: jxlu@ustc.edu.cn

收稿日期: 2012-07-05; 接受日期: 2012-08-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10975129) 资助项目

摘要宏观引力系统, 比如黑洞, 与非引力系统在热力学方面很不一样, 其态函数熵与温度本质上是量子的,

没有经典对应, 因此对应的热力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本质上也是量子的, 这为探讨量子引力提供了一个重要

窗口. 本文综述讨论作者及其合作者近期一系列有关黑洞的高维推广黑膜(超弦/M- 理论中的基本动力学客

) 的热力学相、相变及相关的临界现象的工作, 希望为建立M- 理论的完整理论框架提供重要的非微扰信息.

关键词关键词, 量子引力, 超弦/M- 理论, 热力学相, 相变



热力学极限--中国百科网


www.chinabaike.com/article/.../200805111466517.html
轉為繁體網頁
热力学极限[山改。团州喇阎h't;二pM。脚脚洲ec- KH汤npe絮~u盆nepexo及』 统计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在于将大(而有限的)系统用某种无限的理想化系统来近似 ...
  • [PPT]

    基礎物理總論— 熱力學與統計力學 - 物理學系

    phys.thu.edu.tw/~ctshih/teach/fundamental/statistics.ppt
    熱力學極限:A, aj都趨近於無窮大,則W(a)的極大值W(a*)會遠大於其他的W(a),a*為最可能之組態,此時Pj=aj*/A; 任何一物理量之canonical ensemble average為


  • 热力学极限
    thermodynamical limit

      热力学极限[山改。团州喇阎h‘t;二pM。脚脚洲ec- KH汤npe絮~u盆nepexo及』 统计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在于将大(而有 限的)系统用某种无限的理想化系统来近似而进行研 究.例如,由N个粒子(分子)组成的系统充满R, 中有界域V,对于大数N和大区域V(与分子的大 小相比较而言),可以用充满整个空间的无穷多个这 种分子的系统来代替,使得有限系统的性质和特征 (动态特性,系综的平衡性质,等等)接近于极限系 统的类似性质和特征.


    Thermodynamic limi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or macroscopic limit,[1] of a system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is the limit for a large number N of particles (e.g., atoms or molecules) where the volume is taken to grow in proportion with the number of particles.[2]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is defined as the limit of a system with a large volume, with the particle density held fixed.[3]
    N \to \infty, V \to \infty , N/V =\text{const}
    In this limit, macroscopic thermodynamics is valid. There, thermal fluctuations in global quantities are negligible, and all thermodynamic quantities, such as pressure and energy, are simply functions of the thermodynamic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For example, for a large volume of gas,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total internal energy are negligible and can be ignored, and the average internal energy can be predicted from knowledge of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gas.
    Note that not all types of thermal fluctuations disappear in the thermodynamic limit—only the fluctuations in system variables cease to be important. There will still be detectable fluctuations (typically at microscopic scales) in some physically observable quantities, such as

    Reason for the thermodynamic limit[edit]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is essentially a consequence of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of statistics. The internal energy of a gas of N molecules is the sum of order N contributions, each of which is approximately independent, and so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predicts that the ratio of the size of the fluctuations to the mean is of order 1/N1/2. Thus for a macroscopic volume with perhaps Avogadro's number of molecules, fluctuations are negligible, and so thermodynamics works. In general, almost all macroscopic volumes of gases, liquids and solids can be treated as being in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For small microscopic systems, different statistical ensembles (microcanonical, canonical, grand canonical) yield different behaviours. For example, in the canonical ensemble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inside the system is held fixed, whereas particle number can fluctuate in the grand canonical ensemble. In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these global fluctuations cease to be important.[3]
    It is at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that the additivity property of macroscopic extensive variables is obeyed. That is, the entropy of two systems or objects taken together (in addition to their energy and volume) is the sum of the two separate values. In some models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exists, but depends on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example, this happens in six vertex model: the bulk free energy is different for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for domain wall boundary conditions.

    Cases where there is no thermodynamic limit[edit]

    A thermodynamic limit does not exist in all cases. Usually, a model is taken to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by increasing the volume together with the particle number while keeping the particle number density constant. Two common regularizations are the box regularization, where matter is confined to a geometrical box, and the periodic regularization, where matter is placed in a torus with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However, the following three examples demonstrate cases where these approaches do not lead to a thermodynamic limit:
    • Particles with an attractive potential which doesn't turn around and become repulsive even at very short distances: In such a case, matter tends to clump together instead of spreading out evenly over all the available space. This is the case for gravitational systems, where matter tends to clump into filaments, galactic superclusters, galaxies, stellar clusters and stars.
    • A system with a nonzero charge density: In this case,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cannot be used because there is no consistent value for the electric flux. With a box regular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matter tends to accumulate along the boundary of the box instead of being spread more or less evenly with only minor fringe effects.
    • Certain quantum mechanical phenomena near absolute zero temperature present anomalies; e.g.,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superconductivity and superfluidity.[citation needed]
    • Any system that is not H-stable; this case is also called catastrophic.

    二維規範場論是一個拓撲理論,並沒有傳播的自由度

    (2012-09-07 06:33:58)

    标签:

    杂谈


    來源網址 http://big5.ce.cn/xwzx/kj/201103/28/t20110328_22330833.shtml ... ...
    資料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
    刊登日期 2011/3/28  點擊次數 : 5730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兩所大學的物理學家從理論上論證了宇宙中存在更低維度的可能性,即在宇宙早期,可能只有2維,也就是1維空間加1維時間,當時的宇宙比現在更小但能量水準和溫度要高得多。他們通過觀察宇宙射線,發現了一些與低維度概念相關的實驗證據,並提出了一種能在實驗中探測低維度的方法。該研究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根據某些理論推測,宇宙要超出我們已知的4維時空(3維空間加1維時間),可能有5維、10維、26維甚至更多。這些超維度“隱藏”在我們所看到的3維空間中,但都未能在實驗中探測到,其存在只是一種數學上的預測。研究低維時空的重要意義在於一種科學範式的變化,也是解決這些長期存在的物理學問題的全新途徑。

    去年,包括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SUNY at Buffalo)科學家在內的幾個物理小組提出了一種低維時空理論框架,即只有1維空間加1維時間,宇宙是直線的形式,而以某種方式“纏繞包裹”形成了現在這個看起來是3維加1維的時空。

    科學家並不知道宇宙維度在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但他們認為,宇宙能量水準和大小直接決定了它的維數。根據預測,當宇宙能量約為100特電子伏(1特電子伏=1萬億電子伏)或更低時,宇宙從1維空間加1維時間變成了2維空間加1維時間;在宇宙能量變為1特電子伏之後,從2維空間加1維時間變成了3維空間加1維時間;而現在宇宙的能量約為0.001特電子伏。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和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家喬納斯·穆瑞卡合作,研究了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粒子族係,發現當能量超過1特電子伏時,能量流動主要呈現為2維平面的樣子。這意味著當超過一定能量水準時,粒子是以2維而不是3維的形式傳播,宇宙在高能水準時可能以更低維度的形式存在。

    最近,他們還提出了另一種探測低維度是否存在的實驗。該實驗基於平面化的2維空間加1維時間,在這一時期,萬有引力的自由度消失,萬有引力波和引力子無法產生。他們認為,將來萬有引力波探測儀深入到太空深處時,可能會發現早期的萬有引力波在超過一定頻率後無法產生,而這一頻率代表了維度的轉變。向過去追溯,可能會顯出空間的一個維度“消失了”。

    儘管要檢測到1維空間加1維時間的存在很難,但不是沒可能。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從2維到1維的轉變尺度是10特電子伏的話,這還在LHC(大型強子對撞機)和宇宙射線實驗的能力範圍之內。

    對於宇宙學家來說,高能低維有很多優勢。比如在2維空間加1維時間和1維空間加1維時間中的量子萬有引力模型能克服在3維空間加1維時間中的一些困擾,減少時空維數還能解決宇宙常數的問題,此時宇宙常數能適應觀察者而不用去配合理論推算。甚至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存在某種能量隱藏在目前這個折疊的3維空間加1維時間之間,未來宇宙能量水準降低到另一個轉捩點,4維空間加1維時間可能出現。
    3.4 亚量子全息场在个体和种系发育中的作用
     
    1. PDF]
    2. 弦論與規範場論的對應關係

    3. psroc.phys.ntu.edu.tw/bimonth/download.php?d=1&cpid=135...類似內容
    4.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5. 檔案類型: PDF/Adobe Acrobat - 快速檢視
      監禁這一個重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因為規範場. 論生存在10 維時空的邊界上,所以可以把規範場. 論想像成弦論的一個全息圖,從而成為全息原理的. 第一個,且最 ...
    6. [DOC]

      一、引言

      psroc.phys.ntu.edu.tw/bimonth/download.php?d=2&cpid=135...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檔案類型: Microsoft Word - 快速檢視
      自't Hooft 1974年提出規範場論的大N展開[1]後,人們普遍相信弦理論與大N規範場 .... 全息照片,相信大家在實驗課或博物館中看過,一張二維的全息底片,可以完整 ...

    规范场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wikipedia.org/zh-hk/规范场论頁庫存檔 - 類似內容 - 轉為繁體網頁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规范场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过字词转换说明 .... 原始语言:Holography;台灣:全像;大陆:全息;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全息; 原始 ...

    規範場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zh.wikipedia.org/zh-hk/規範場頁庫存檔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規範場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規範場). 跳到: 導覽, 搜尋 .... 為→氦聚變; 原始語言:Holography;台灣:全像;大陆:全息;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全像 ......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规范场论&oldid=21815440」 ...
    [PDF]

    全像原理: 場論與重力的世紀婚禮

    phy.ntnu.edu.tw/~linfengli/articles/holography.pdf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檔案類型: PDF/Adobe Acrobat - 快速檢視
    理論(effective theory)是一個量子規範場論(Quantum. Gauge Field Theory)。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D 膜是弦. 激發態所形成的一個巨觀的孤立子(soliton),也就是它 ...

    1974年提出规范场论的大N展开[1]后- docin.com豆丁网

    www.docin.com/p-19852578.html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2009年5月22日 – 特别的,对於二维论纯规范场论,先是Rusakov,Witten[2] 等人获得此理论 ... 所以可以把規範場論想像成弦論的一個全息圖, 從而成為全息原理的第一 ...
    [PDF]

    新應用刺激雷射全像市場發展

    www.pida.org.tw/optolink/optolink_pdf/90113605.pdf類似內容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檔案類型: PDF/Adobe Acrobat - 快速檢視
    大陸主要雷射全像燙金箔. 廠商有愛迪爾(山東)、大陸國營5808 廠、華工圖像(華工股份)、上海. 申永、北京光電所旗下的全像科技公司等,主要雷射全息膜廠商則為北 ...

    全息隐能量场与新宇宙观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全息隐能量场”是国际性的广义进化论研究小组负责人、著名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 .... 这一小团体使公共政策合法化并建立人们的行为规范,而它的神圣经典就是理论和 ...

    phymath999: E·拉茨洛的亚量子全息场理论

    phymath999.blogspot.com/2012/08/e_30.html頁庫存檔 - 轉為繁體網頁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2012年8月30日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促销检测仪器» 量子、全息生物电亚健康检测仪» 【ABC .... 電磁場就是所謂的U(1)規範場,那麽,正是這個規範對稱性(gauge ...
    [PDF]

    孔子约吉西藏与矩阵我们的生活在全息图芒凯拉斯

    www.msun.ru/Vector/www/Bolotov/Gorod_bogov_all.pdf
    您公開 +1 了這個項目。 復原
    檔案類型: PDF/Adobe Acrobat - HTML 版
    2010年8月4日 – 在全息图,任何对象的一部分包含在整个对象的简化形式。所有这一切,我们 ...... 是非真偽,. 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
    電場能不是以熵的形式寄存的。旋轉速度降低、電荷中性化,就可送出能量,所以只有表面能是熵性的。 但要如何獲得其能量呢?在這裡提供了「彈道法」。它是把物體射入能層,讓它分裂為二。一個跌進了事界,一個拋了出來,而跑出的便帶走了能層的能量


    1. [PPT]

      §1.3 自然光与偏振光

      jpkc.nwpu.edu.cn/jp2007/01/.../光学教案-1-3.pps
      轉為繁體網頁
      自然光:偏振面具有各种不同取向且相位随机分布的平面偏振光之集合. 说明:自然光实际上可分解成两个强度相等、振动方向正交但相位各自随机变化的线偏振光.



    黑洞



    黑洞

     



    1. 黑洞的形成
    2.         一個光亮的恆星為什麼會變成黑洞?答案是恆星衰老了。恆星的成份多為氫氣,也就是讓興登堡號這樣的飛船飄浮不墜的輕質物質。氫就是讓恆星發光的燃料。每個恆星的內部都在進行核融合反應,有點像連續引爆氫彈那樣,將氫氣轉化為能量:光與熱。恆星在「燃燒」氫氣時,必得面對一場拉鋸戰:一方面恆星內部的熱壓力會促使恆星擴張,就像把氣球吹大那樣:另一方面,恆星本身重力的拉扯力又促使恆星縮回來。因此恆星在發熱時,這場拉鋸戰是陷於膠著狀態的,恆星的大小也不會起變化。但一旦核反應停止,恆星就得對重力讓步,因而整個崩潰下來,就像氣球洩了氣一樣。
              不過恆星年紀一大就開始變冷。由於沒有了熱能,這個老邁的龐然大物無法產生足夠的內部壓力以抵抗重力的收縮,因此開始崩潰並縮小。但恆星雖然在縮小,卻沒有損失任何物質;氫仍舊在,只是被極力壓縮而已。這意味著恆星所有的質量都向中心趨進許多,也就是將重力集中於一個小地方。小型的恆星會縮小成所謂的「白矮星」,與地球大小相當,但已停止核融合的恆星。較大的恆星則在一抹耀眼的華光,所謂的「超新星」爆炸中自我毀滅殆盡,原來的質量幾乎被轟得一點不剩。
              但如果恆星的剩餘質量夠大(約達我們的太陽質量的一點四倍)那麼這些僅存的物質可能會變成黑洞。以下圖為例,這個恆星被壓縮到直徑只有一英哩。此時表面上的重力強得連它自己的光都無法逃脫。那個天體還在原地,再也看不到它了。任何接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吸進去,然後消逝在「黑洞」中。
      ←黑洞行成過程
    3. 黑洞和時間的關係
    4.         依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重力會使時間慢下來。因此當我們接近黑洞的時候,由於受到極強的重力效應,時間確實會緩慢下來,甚至有可能在我們接近到黑洞某個範圍內,當經過一秒鐘時,外界已過了100年。
              若把時鐘放在重力微弱的地方(例如地球)是很難(但仍可以辦到)測出重力對時間的影響的。但若把時鐘放在重力強大,如黑洞之處,則立刻可見到重力對時間產生的影響,至於影響之大小又依觀察者位置之不同而有不同。對於掉入黑洞中的太空旅行者而言,重力增大會使他對事物的認知加快;他會覺得他被黑洞吸了進去,一下子就到了「底」。但對位於遠方,不受黑洞影響的觀察者而言,看到的情形與此恰好相反。在他們的眼中,那位不幸的太空人似乎動得很慢,而且好像越接近黑洞,就移動得越緩慢。原因是,根據相對論的預測,黑洞的強大重力會使時間延緩下來,所以那個太空人似乎永遠都還沒掉落到底。在最底下的地方?所有的質量和能量都被濃縮為極小的點?空間消失了,時間也停止了。黑洞內應用於外界的一切物理定律都宣告終止,因此我們無從得知黑洞裡到底是何種光景。
              有一位學家〈史瓦西〉算出一個範圍,再範圍之內的時間和各種物理現象都和外面不同,例如:時間較慢、重力較大。因為是史瓦西算出來的,所以稱為史瓦西半徑界面,又稱事像地平面
              事像地平面指的是黑洞內時間與外界是完全不同的狀態由於光被重力所牽引,在黑洞裡的時間一分鐘或許等於外界的數十年好比說妳現在被吸入黑洞內,妳在裡面一分鐘後就會被擠縮壓毀可是或許在幾秒後妳看到了有其他人也被吸入黑洞內,但這其實是數十年後被吸入的...
    5. 黑洞的兩極噴流
     
     
    ↑1997年6月9日美國太空總署發佈新聞指出,哈柏太空望遠鏡紅外光廣角鏡頭攝得NGC4151星系核心附近的一顆黑洞正進行煙火般的噴流景象(左上圖)。其他3張照片分別是利用紫外光(左下圖)、可見光(右圖上下)所攝得,每張圖的中央處正是黑洞的所在位置,而黑洞的噴流是以對稱的方式呈現。
            自從1911年愛因斯坦發表彎曲時空的「廣義相對論」後不久,很多天文物理學者都相信在強大重力作用下會有黑洞的存在。因為一般初步的想法是類似地心引力 (重力)的作用,若在如此強大重力作用下,會不斷地吞噬附近的物質,連在真空中每秒速度高達30萬公里的「光」臨近黑洞時都無法倖免,無法逃脫它強大重力的吸引。況且只有物質被吸入而不會釋放出來,所以它是我們無法目視得到會有任何東西呈現的黑暗「區域」,我們稱為「黑洞」。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黑洞在宇宙中就好像地球上傳聞已久的神秘百慕達三角地帶。從一些簡短的報導裡,我們知道黑洞在宇宙的時空裡是一個非常小的點,但這一小小的點卻有無窮的吸引力(重力),會不停吞噬它週遭的物質(如塵埃、星體),即使光波也在所難免。一般人相信黑洞可能是由巨型星球演化,經超新星爆發後,接近星體中心的物質劇烈地塌陷而成的。存在宇宙中的數目可能很多,且還有很多奇怪而未經證實的特性,足以影響人類對於整個宇宙和時空的想法。
          近代天文物理學大師史蒂芬‧霍金 (也就是「時間之箭」一書的作者)在1974 年提到「黑洞蒸發」的論點,他強調黑洞所吞噬物質的狀態,是像量子物理所說的呈現出量子化的「激發態」(不穩定狀態),這時會在南北兩極的地方向外噴流出激發態的物質,這就是所謂的「黑洞蒸發」現象。
            直到哈柏太空天文望遠鏡上了太空且發揮功能,藉著它的廣角鏡頭紅外光相機所拍攝的紅外光譜圖案(因為紅外光可穿透各個星球外圍雲氣的障礙)讓我們可直接看到星球的原貌。終於在1997年5月12日,NASA宣佈發現了距離我們5千萬光年外的 M84 星系中心處,有顆約為太陽3億倍質量的黑洞正像放煙火般地噴流出大量物質。接下來,天文學家利用哈柏太空天文望遠鏡和歐洲的紅外光太空望遠鏡,也發現許多黑洞都有像煙火般的噴流景象。

    ↑1997年5月12日美國太空總署 (NASA)發佈消息指出,利用哈柏太空望遠鏡上紅外光相機廣角鏡頭的光譜圖影像,發現在M84星系中心處有一個約為太陽3億倍質量的黑洞。這是人類首度發現黑洞的兩極正以每秒400公里的速度向外噴流物質。左圖中央處標示出位於M84星系中心發現此正在噴流的黑洞位置。右圖中藍色的部分是位於黑洞旋轉盤面上正被黑洞吸進去而朝向我們而來的雲氣,紅色的部分是旋轉盤面上正遠離我們而去的雲氣。

    ↑模擬黑洞兩極噴流的過程: 圖1.黑洞強大的重力正吞噬著鄰近星球的雲氣 圖2.黑洞所吞噬的物質形成了不穩定的狀態 圖3.黑洞正進行兩極方向的巨觀噴流 圖4.經過劇烈的噴流後,黑洞又趨於穩定。黑洞持續進行吞噬鄰近星球的雲氣,不久後將會有第二波的噴流產生。 圖5.遠觀黑洞進行一波接著一波南北對稱的噴流
    四、黑洞和相對論
            在這裡又談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本來黑洞並非一定得由大質量的恒星演變而成, 只是一般星體不可能一下子縮到底。所以恒星演變成黑洞只有經由大質量塌縮這一途徑。此結論已由相對論導出,至於黑洞與外界斷絕關係,我們可以把其形狀試想成細長瓶子狀。進入瓶子的一切短程線,都只能按弧線落到其底部。因此形成禁錮的空間,任何物體都無法逃出。但這個禁錮空間對外界是開放的,只是進的去出不來而已,也就是它和外界相通只有單向性。這個禁錮空間的內外分界稱為「事界」,也就是史瓦西半徑的界面,過了這界線,外界就無從得知了。內部的人最遠只能到達史瓦西半徑界面,亦即事界是他們世界的端點。而史瓦西界面是由史瓦西首先依據相對論所求出的解,後人便稱之為史瓦西黑洞。然而其實事界的概念已先於愛因斯坦早存在,但他創見性的兩點在於時空彎曲以及光速是一切物體運動的極限。
    五、黑洞的利用
            物理學家把有序的相反概念,也就是無序狀態叫做熵(Entropy)。 一個封閉的物質世界系統,無論甚麼物理變化,全熵量即無序的總量絕不減少,這稱熱力學第二定律。最後熵達到最大而成平衡狀態,這就是所謂的熱寂,這時到處能量分佈相同,宇宙再也活不起來了。沒有運動,也就是沒有時間,宇宙就不存在了!   引力能的熵比核能以及熱運動能的熵小得多,通常引力場絕非無序的。但黑洞把通常共存物體吞噬進去,就使黑洞失去多樣性而驅於統一,於是就包含一定的熵,把黑洞引力場轉為其他形式就不能百分之百有用。但黑洞有熵是肯定的。若非如此,投入極大量的無序的東西到黑洞中,豈非全體熵減小了。這就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相違背了。而黑洞的引力能,可看為存於表面,恰如水滴表面張力那樣的表面能。如果給水滴補充能量,它就會激烈震動而分裂。因為面積不夠容納更大的能量。同樣的,如果對黑洞施以能量,類似的理由它會震動,用引力波放走能量,因為它不能分裂。它的表面積依然和初始界面表面積一樣,亦即表面積不能減少,這可稱為「不減能」。黑洞一形成,對應的表面積就是永遠不可滅。再來談到若黑洞自轉或帶電的話,其塌縮星的能量便對應增加。因為各個電場互相排斥,要合成一體必須作功。所以電荷凝縮伴隨著電場能量的儲存。以後吸收等量反符號電荷,變成中性,就等於把儲存的能量放出。事實上,塌縮星的全部能量包含了寄存的電量。而黑洞有不可滅表面能量、自轉能量、電場能量三種。自轉能和電場能不是以熵的形式寄存的。旋轉速度降低、電荷中性化,就可送出能量,所以只有表面能是熵性的。 但要如何獲得其能量呢?在這裡提供了「彈道法」。它是把物體射入能層,讓它分裂為二。一個跌進了事界,一個拋了出來,而跑出的便帶走了能層的能量。
    六、不同形態的黑洞
            在黑洞學的領域裏,科學家認為黑洞在質量的分類只有兩種,一種是太陽的數百萬至數十億倍(supermassive type)另外一種是只有太陽的數倍(stellar type),可是現在美國太空總署及Carnegie Mellon 大學卻發現了另外一種型態的黑洞,其重量介於一百倍至一萬倍之間,這種新發現的黑洞可能普遍存在於螺旋星系裏,其太小卻比月亮還小,天文學家稱之為中量級(middleweight)黑洞。
            天文學家認為其星系中心有一個相當活躍的中量級黑洞,M82曾與M81擦身而過,造成M82內部的星球與星雲擾動,這種不尋常的碰撞可能是造成M82星系中心形成中量級黑洞的原因。
            新型態的黑洞是經由X-Ray射線的發現而確認,而X-Ray射線是黑洞附近的物質被吸入黑洞之前所散發出來的最後能量,經由X-Ray望遠鏡的偵測與光譜儀的對照,可以確定黑洞的大小及活躍程度。這種新型態的黑洞很可能是數個輕量級的黑洞聯合而成,這些輕量級的黑洞在M82星系裏有數以百萬計,因不明原因而合併成較大的中型黑洞。
    七、雙黑洞系統
            當天空中某個天體正踏著醉拳般的步伐晃動時,天文學家就曉得在這醉拳 高手附近應該還有另一個天體正與之對峙。天體之間最重要的作用力 是萬有引力,它會使周遭天體的運動軌跡改變。例如,以前的天文學家是先 觀測到天王星(Neptune),但是卻發現天王星環繞太陽運轉的軌道與計算 不合,因而推斷天王星之外應該還有另一顆行星,之後,觀測者便在天王星軌道 之外又發現了海王星(Uranus)。此外,天文學家也利用這種方式來判斷 雙星系統。
            荷蘭Leiden天文台的Nico Roos觀測天龍座(Draco)的類星體(quasar)1928+738 所發出的噴射流(jet),他發現這條噴射流也有〝搖頭晃腦〞的現象,可能這種 進動(precession)是由類星體1928+738核心中的雙黑洞系統所造成的。 由噴射流搖頭晃腦的幅度和頻率,天文學家推算出這二個黑洞以週期2.9年 相互繞著運動,並且整個系統應該具有一億個太陽質量。
            以前就有人提出雙黑洞系統的構想,而類星體1928+738正好是這個構想 的最好證明。Roos並提出類星體1928+738內雙黑洞系統的形成原因,可能 是由二個中心都擁有黑洞的星系相互碰撞合併而成的。許多天文學家都相信 在類星體中或在活躍星系(active galaxy)中,星系合併的情形是常常發生。 Roos相信雙黑洞系統的相互快速運轉,會使得二個黑洞越轉越靠近,最後也會 合併成一個黑洞,因此這些雙黑洞系統應該都是些短命鬼。
    八、白洞
    (一)白洞導論:
            黑洞作為一個發展終極,必然引致另一個終極,就是白洞。其實膨脹的大爆發宇宙論中,早就碰到了原初火球的奇點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這個奇點的最大質量與密度和黑洞的奇點是相似的,但他們的活動機制卻恰恰相反。高能量超密物質的發現,顯示黑洞存在的可能,自然也顯示白洞存在的可能。如果宇宙物質按不同的路徑和時間走到終極,那麼也可能按不同的時間和路徑從原始出發,亦即在大爆發之初的大白洞發生後,仍可能出現小爆發小白洞。而且,流入黑洞的物質命運究竟如何呢?是永遠累積在無窮小的奇點中,直到宇宙毀滅,還是在另一個宇宙湧出呢?如果黑洞從有到無,那白洞就應從無到有。60年代的蘇聯科學家開始提出白洞的概念,科學家做了很多工作,但這概念不像黑洞這麼通行,看來白洞似乎更虛幻了。問題是我們已經對引力場較為熟悉,從恆星、星系演化為黑洞有數理可循,但白洞靠什麼來觸發,目前卻依然茫然無緒。無論如何宇宙至少觸發過一次,所以白洞的研究顯然與宇宙起源的研究更有密切的關係,因而白洞學說通常與宇宙學及結合起來。人們努力的方向不在於黑白洞相對的哲學辯論,而在於它的物理機制問題。從現有狀態去推求終末,總容易些,相反的從現有狀態去探索原始,難免茫無頭緒。
    (二)白洞起源:
            白洞學說出現已有一段時間,1970年捷爾明便提出它們存於類星體、劇烈活動的星系中的可能性。相對論和宇宙論學者早已明白此學說的可能性,只是這與一般正統的宇宙觀不同,較不易獲得承認。某些理論認為,由於宇宙物體的激烈運動,或者星系一部噴出的高能小物體,它們遵守著克卜勒軌道運動。這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推測,亦即一個地方有幾個白洞,在星系核心互相旋轉,偶然噴出滿天星斗。噴出的白洞演化成新星系。而從星系團的照片中可觀察到一系列的星系由物質連接起來。這顯示它們是由一連串劇烈噴射所形成的。照此來說,白洞可能會像阿米巴原蟲一樣分裂生殖,由分裂而形成星系。然而這又和目前的理論相違背。從此看來,就是星系生成也有不同見解。有的天文學家便提出並接受宇宙之初便有不均勻物質的結塊,而其中便包含了白洞。宇宙向最初奇點收縮,星系、星系群都同一動作,這當然和黑洞的奇點相似。宇宙的不同區域,其密度皆不同,收縮時首先在高密度的地方,達到了黑洞的臨界密度,從此消失在事界之後,宇宙不斷收縮,使不斷出現高密奇點。宇宙成為大量黑洞及周圍物質的集合體。然而事實上,宇宙是膨脹而非收縮的,因此它是白洞而不是黑洞。在宇宙整體性源始的大奇點中存在著密度高的小質點,它們隨著膨脹向四面八方擴散,大白洞大量爆發生出小白洞。星系等不均勻物體,正是由它生成的。不均勻物體之所以易和黑洞拉上關係,皆是因為它和膨脹現狀相對稱的宇宙中局部收縮的過程。目前宇宙中黑洞和白洞的存在是並行不悖的,是過程的兩個端點而已。黑洞奇點是物質末期塌縮的終點,白洞物質的奇點是星系的始端。只不過各過程不是時,而是先後交錯的。
    (三)白洞的噴發:
            有關於白洞的資訊,目前並不多。所以我們對白洞的噴發並不十分了解。白洞的噴口的來歷並不清楚,一如大爆發原因不明。奈里卡在1975年論述了許多使天文學家感覺困擾的問題和白洞的數學連繫,這是相關重要的。在噴發中白洞存在的前提下。外部觀測者可以探測到藍移所致的不同輻射源的頻譜。大爆發的初期狀態所遵循的愛因斯坦宇宙論方程式同樣可施於探索星系規模膨脹系統的未爆核狀態,但奈理卡使用了方程式時結合了過程的物理項。白洞向外爆發的時間極短,這一瞬的過程當然很難說明,但白洞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市可計算的。觀測到的爆炸光譜的最大特徵,是最初以高能輻射為主體,不久就顯示出低能輻射。輻射若是由白洞產生,這現像就很自然了輻射能愈高,藍移也愈大,所以最初可見光也都移到紫外區了。他還計算了銀河系中偶然的小規模爆發現象,說明了銀河內小白洞隨時爆發的可能性。例如短期間活動的銀河內X-ray,劇烈的最高能量最先到達,其後能量下降,整體按幕函數遞減在光譜中顯示出來。這和白洞理論計算是一致的。各X-ray之間,光譜不盡相同,不過這差異可從白洞對自己產生的電磁輻射產生畸變說明。因為白洞內產生的輻射可能有黑體輻射(微波以下噪音)、自由─自由輻射(帶電粒子間相互作用產生)、同步輻射(帶電粒子在強磁中通過而產生)等不同形態。人造衛星偶然觀測到的突發r射線,可以白洞影響說明;宇宙射線背景高能粒子的生成,也可以認定是白洞噴發的物體。
    資料提供:林志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