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6, 2013

“等温等压下”,自由能变等于体系所能做的最大其他功

学习经验介绍
1. Paulingfan
这次普化考试一不小心,需要写一篇心得。想了半天,觉得也许可以说说两件事,一是如何在普通化学学习中更加牢固深刻地掌握知识,二是如何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水平。
首先,普通化学是化学大杂烩,知识覆盖面很广,不同章节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方法。比如:显而易见,热力学部分难点在概念,平衡部分难点在计算,二者由范特霍夫等温式相联系。这些内容,老师在绪论课上讲过,每开一章之前还要重述。这都不是废话,而是对学习方法的提示。难点不同,努力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也就不同。
对以概念把握为难点的热力学等部分,思考是十分重要的。那时,我经常对着网站、论坛上的问题一连想几个小时;一连几个晚上,我们宿舍里的人都在进行激烈的争论。从考试结果来看,并不是每个人对概念都做到了充分掌握,尤其是对相图这样高度概括的科学语言,我们对它的理解都太肤浅。但是,在冥想和讨论中,我们最大的收获无疑是进一步了解并接受了这一部分的思考方式,使更加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成为可能。因此,我觉得,理解基本概念,永远不会过多。
对于计算,则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公式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可以考前背一背,也可以平常做题多用一用,但显然后者效果更好。公式是一个为了方便我们计算而得出的简单结论,不是为了加重我们负担而编制的条款。我往往只记一个公式的写法,而不过多地考虑其意义,所以,对于一个公式的多种变形,我总是记常数少的,以及物理意义容易看出的,比如我从来不写 2.303 ... 而总是用 ln0.693 不如 ln2 看起来物理意义明确(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习惯)。自然的规律是统一的,公式们也就长得差不多,要么是次成比例,要么是对数关系,而后者多与能量有关且 RT 的位置固定,其实并不是很容易混淆。再有,建议大家与自己的计算器培养出深厚的感情。要充分开发其功能:exp1/x10**xlgxe**xlnx 都是常用的。计算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必大量重复,考前做一两道题找找感觉即可。
至于考试发挥问题,首先是自信:努力学了,认真总结了,掌握较牢固了,就不会有大的失误。同时又不能自大,“想当然”是考场上最可怕的东西。做完计算题后要复查填空选择,因为这时思维很活跃,容易看出问题。那个写“平衡不动”的就是我,是在复查时一眼看到的。
计算中心要关门,就到这儿吧。
 
2. zoupeng
对于普化学习中的概念和计算的关系,我的想法与paulingfan其实是大致相同。所以就不再罗嗦了,这里,想做一些补充:
在我看来,卞老师的课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在讲课的同时穿插了许多化学史与化学人物们的故事;还有就是对各个公式比较详细的推导过程。
后面一点对于概念的理解非常得重要。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定律、公式都是要首先声明适用条件的,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成立。所以,我们要掌握的光是那些结论,还要知道他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比如:“自由能变等于体系所能做的最大其他功。”说这句话之前,一定要加上“等温等压下”,否则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但为什么要有这个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这个命题的推导。(大家可以看一看笔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够真正理解“等温等压”这个限制条件的内涵。
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数理,所以对这种证明性质的推导很感兴趣,对这类资料也格外地关注。我想,即便你没有密切关注推导过程的这种“癖好”,只是想记住结论,会用就可以,那么至少多了解一下也可以加深印象吧:) 这时我的一点看法。
其实,也正是因为卞老师上课的这两个特点,我非常喜欢现在的普化课:)
P.S. 说到“推导”,我前几天在图书馆看到了一篇不错的文章,讲的是“熵的计算”,不是很难,但视角很独特,与一般普化或物化书上写得不太一样,挺有意思的:
王国雄“熵与混乱度”,化学通报1974 (5) 48愿意的话,去看看吧,在过刊借阅室。
咱们课本每章后面“课外读物”一栏中,列出了一写阅读文章,有的挺值得看一看的。
3. betterok
首先自我介绍。我是郑仁垟,高中时参加过化学竞赛,无奈实力不够,未能进入冬令营;高考又没有考好,调剂到了考古文博院……再接着就转系到了化学院了。
普化的很多知识在竞赛时已学过,就如那些计算公式等,但是关于概念的理解就没有那么透彻了。由于多了一年近乎文科式的学习,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竞赛方面)忘掉较多,我就不敢太放松对普化的学习(主要是热力学一些概念的理解)。
关于学习方法,我很认同卞老师的说法,这里粘贴了他的原话:我们强调对所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及是否会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平时和考试复习期间,同学们应当认真归纳总结所学过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应当勤做练习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大学里最后给的成绩一般是几次考试的总和,次数较多,但不必在考前过于紧张在意,一次考试的得失对最终的影响并不大,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认真审题,我就把那“恒容充入气”当作恒压做了,检查时又由于思维定势,没有发现错了。
其实吴屹然同学的很多心得可以借鉴,我望着显示器好久也想不出更多的体会,但又非写不可,只好说了上面那些。
4. 糠醛
算了,我也老实一点写了这个任务式的心得把,不想被卞老师骂了,汗~~~~~
对于这次考试能考第一(汗,这么多并列,能叫第一么?),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至于老师非要我说出学习化学的方法嘛,这个。。。。。。那我就say几句把:
我是从高一就开始学习大学化学了,所以普通化学可以说基本上是学过一遍了(所以偶然情况下考了第一并不值得高兴,毕竟通过高考进来的同学并没有学过)
我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在听卞老师讲课,只是选择性的听取了以前还不是特别明白的东,大部分时间都在抱着习题集狂作,经常是在作题中不断的发现自己在什么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在回头来看书加深印象(我往往作习题,都作在卞老师的课程前面,好在停课的时候,能选择性的听)我觉得自己错一遍然后改正,这样给自己的印象要比光听老师老师讲深的多 ,就这样,在真正的考试的时候,就不会错自己曾经错过的题目,甚至有时候题目的答案加过程都记得一清二楚(这回考试的第四题,我连计算器都没有用,而且为考试争取了时间,这次考试,我用了50分钟搞定)
以上就是我所谓的学习化学的经验,不知道是不是在误人子弟,所以仅供参考,依此学习,风险自担。
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并不一定别人都是好的,有可能其他人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是不一定行的通,相信大家都应该有这一类的体会了把
 
5. 冯元
有点不好意思,鄙人动手能力极差,实验技巧根本谈不上,书面考试不小心“失常”反而是对我纸上谈兵的讽刺,而且搞不清He的分子量似乎也说不过去。当然既然老师下旨,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其实我觉得中学与大学在学习技巧上的一个大分水岭就是对做题的态度。中学做题是理科不变的真理,一个人的理科成绩与其做题数量大致成正比(当然做题慢的人是做不多题的)。自然这样做的结果是在熟能生巧的同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的大脑只对题目本身产生膝跳反射,而对知识结构则麻木不仁。但对大学生而言,做题只是手段,目的才是永远不忘的东西。鉴于此,强烈建议有小说癖好的同仁们把攻读武侠的精神用于普化学习要不厌其烦的将课本多看几遍,尤其是对定义和公式,最好能掌握其来龙去脉。(我因此非常欣赏卞老师的讲课方法)另外,课本上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相图和热力学可逆。第三是独立思考,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同一种理解也会有不同的表述,容易引发误解,头脑中充斥太多模糊的理解并不好。最后也要适量的做题,因为大多数人还到不了不做题就掌握的水平(或许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力)。
6. liuboy
我真的没想到能考这么高分,其实这次考试我也有很多不足,有许多概念看起来会,但实际并不清楚,还有两个填空本来做对了但因为不自信又改错了。既然老师要求谈谈心得体会,我不妨说上两句。
首先,我觉得对所学内容如果有浓厚的兴趣则会学得很好,因为这可以促进你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其次则是要反复琢磨课本中的原理,我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时候课本中的理论很难懂,即使看起来懂了,也只是对照着课本懂了,自己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精髓。这种情况下就要反复的去看,如有必要可以去图书馆查一些参考书(虽然都很陈旧)。我觉得对于化学的学习来讲,掌握扎实的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中不光填空题涉及概念,有时计算题也会涉及,比如这次考试最后一题的平衡常数,则要按照标准状态去做。还有就是要做一些习题来巩固概念,这些习题通常会帮助你查漏补缺,让你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最后,我认为课后自己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笔记和书本固然是复习的好素材,但那些是别人的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头脑,才会有个人特色。可以自己把易混淆的概念,或某些问题的计算方法总结一下,能够更好的促进学习。还有,总结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纸上,一是日后参考,还有就是随时可以改正以前的错误。
除以上这些外,我还想说的一点就是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我们来到这里是学习做学问的,而不是考试来的。所以我的最后一点建议就是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总是在学习考试的内容,其他相关的知识也要涉猎一点。比如核化学一章,不是教学内容,据我所知好多人没有看过。我想这不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广泛地去阅读相关书目,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我的任务完成了。还想给大家推荐一下内容。有一个关于元素的网站很好,不过是国外站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看看:www.webelements.com,还有一个国内的化学网站很不错,在我的收藏夹里,下个星期发到网上吧。另外有一个软件:Orbital Viewer,可以模拟波函数图像和电子云形状,免费软件,但不很精确,我们看看玩玩还可以。(请自己去baidu搜索,我忘记了下载地址)
就说这些吧。如有错误请大家包涵并指出,不胜感谢。非常欢迎大家与我讨论问题!
 
7. zhouyan927
终于按时完成了。
提到心得实在不敢多言,鄙人现在可谓坐吃山空,再看前几位的学习态度更是自愧不如。
想想自己,学习方法和过程大概和前几位是一样的。原理部分:要细看,看不懂就多看几次,然后作题,不会的部分返回去再看书。期间能不背的东西就不要背,多找些要想的东西和能互相关联的东西来看。至于元素,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抽时间细细看看严老师的那本书,不然就太可惜了。
有用的东西在上头,下面说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1.
对于普化的看法:由于以前学过,所以刚开学时也曾想把普化学得更精深一点,但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错了。“general”是“大概”,“初步”和“广泛”的意思,这门课开在第一学期的目的是要大家由原来只对化学现象感兴趣,进入一个正规学习化学的状态。实际是完成一个过渡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要大家初步了解一些基础的化学理论和初步应用。
简言之,是知道化学在搞什么,怎么搞法。其中我觉得“怎么搞法”即化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是最为有用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看书时,尤其时在元素部分应多多注意这部分内容。
2.
有关作题得分的问题:大学是学习的好时光,提考试有点杀风景,不过我还是想提一下。我觉得卞老师讲的很好,大家也很认真,这次题也很简单,但分数没有上次理想,主要原因不是学得出了问题而是考试时出了问题。
我们学习普化时,除了认真听讲,复习之外,一定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在作题时是否认真仔细,是否思考了,就与考试的成绩直接挂钩。作题时要想高中作题一样精益求精,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题作对,以训练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同的是,我们作业不多,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去琢磨题里包含的知识和思想,尤其是严老师那本书上的习题,容量很大,如果这样能把每一道题中的问题都弄明白,且能答对的话,我想普化也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是纯属个人观点,所以请大家注意筛选。
 
8. zhangjing
真没想到要在这谈体会。其实,和许多同学比起来,我基础不好,知识有限,这次考试也是运气,所以特心虚。但卞老师有令,只好让大家见笑了。
我觉得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融会贯通”。首先是融,即理解,对于概念、公式要充分的思考,既而达到会。所谓贯通,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追其来龙去脉。向前什么条件,如何推导。向后如何应用,有何深入思考价值。
对于考试嘛,只有认真了。考前认真复习,作些题。重点掌握题型,融会贯通呀。考时更要认真了,别忘了检查。
就说了真这么多,请大家多多指教。
 
9. zxdyn
这次考试真的很幸运
考试那天有点怪异
早上一不小心730才醒,这时屋外脚步声渐大,大哥,罩着我“,”大哥,今天靠你啦“之声渐渐远去,于是赶紧起来洗漱冲下楼路边买了早餐,向东门冲去,刚出东校门绿灯灭等了半天又奔到101,才发现这些人的面孔咋就这么陌生呢?咋就一点考试的气氛都没有呢?恍然大悟,回身就冲理教去,咋就刚到路边又时红灯呢?,终于赶回了理教,老师做发卷状,同学做焦虑状,期盼状,不安状,胸有成竹状,歌皇做歌皇状!匆匆吃了东西拿笔袋却发现计算器没带,唉,郁闷,于是向老师借计算器,可是刘老师的计算器和我自己用的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在我手中最简单的计算似乎都算不了,于是摆弄半天终于学会2.3E32该怎样输入。做题速度很慢,看着表几乎就在老师说收卷的时候做完了,感觉什么什么分布函数肯定完蛋了,计算题希望不要错,没想到结果幸运降临,补回了考试当天一切不幸。
现在说说我的贫乏的,简单的一点点经验,首先平时的学习当然最重要啦,这里我建议大家拿出小学老师教的方法,一定要预习,普化课的内容很多很杂,老师讲的也很快,如果不预习,上课就像听~~一样吸引了很多学普化的兴趣,真正要学的内容却什么都不知道,记笔记也很重要,很方便以后复习,(^_^我是一般不记笔记的啦,复习只好别人的看啦)笔记中一定要记下相对重要一些的东西,不分主次的乱抄也不好(这样的笔记蹭来都不好看)书上没有的东西最要记!平时的学习中我认为做题很重要,别看有位高人大谈general,其背后曾做过的题该以什么记我就不知道了呢^_^,普化学的虽然是各种原理,但怎么说也是化学,不能像××课一样全靠背原理来拿分啊,灵活的运用很重要,在以后其他课的学习中也会用到,对于没有做实际工作的我们,做题肯定是最有效的锻炼运用能力的方法,考试当然也会用这种方式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这次考试最后一题很多人翻了船,如果大家多做一点K0E0的题早先就犯点错误,应该就会对它们更了解一些,不至于到考试才晕了
这次我能考的比上次好,有一点小原因(^_^牛人别看!)就是我上次考试做了回高人(啊,明天要考普化啦!)这次降自己为凡人(啊,下周要考普化啦!)原本自以为学的不如第一段时间好,但一周的复习时间,每天再看一点课本内容,做几道题,似乎很利于考试,其实平时若能每天坚持认真学习,浪费时间一味求考试是没必要的,平时的学习永远是最重要的。
希望这些东西对大家有点帮助,也虚心请教大家好的学习方法。
(语文水平不高,大语作文才得13分,前面语无伦次,表达不清,还请包涵^_^
 
10. 蓉儿
化学永远是让我爱恨两难的东西。交情都那么久了,依然是这样让人无精打采的结果。
对此我唯有惭愧,无话可说。总是一次次栽倒在同样的地方。我不试图以粗心作为借口,因为粗心只是意味着不扎实。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减少重蹈覆辙的人。
很佩服初学的同学,能答出那么漂亮的试卷。总觉得化学博大精深,薄薄的一本书里,每句话都值得推敲。至于看书做题练基本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前人之述备矣,都是金玉良言。我们依计而行就是了。
但往往有一些貌似简单的东西,可以一直用得很顺手,却常会因为小小的一个失误带来遗憾。对此我觉得唯有多练习,错得多了自然也就刻骨铭心了。
化里理论很多,来龙去脉容易混淆,适用的范围实例找个心情好的时候理理应该会有帮助吧!
我们常会想要多了解一些东西,以示诚意。不过有时却会觉得力不从心,还以为自己很笨。我想,把书本上的东西弄明白就已经很厉害了,过早的接触一些太高深的东西反倒易导致基础不牢。在拓宽视野和好高骛远之间,或许我们还真要好好把握。
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常会是忘了防备的细节。大家练到炉火纯青以后就需要小心提防低级错误了。 辛苦的列式推倒,胜券在握,如果不能跟计算器很好的配合,岂不郁闷?
都是一些伤心往事,说出来给大家小小的提一个醒。
期末将至,希望大家每天都能有好的心情来准备接踵而来的考试。祝福我们每一个人!
 
11. shoes
这次考试十分幸运的进入前六,总结一下我的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了cyh大牛的帖子后,有许多就不在此重复了。但我还是想紧随牛人的脚步,说明一下看书的重要性。
对于化学,尤其是基础的普化,概念应该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也承认仅凭短时间的学习不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现今的分数,将来在物化、分析、无机应用中都有很多机会来加强概念的理解和深度。
所以先从认真的看书做起,尽量思考每一句对你有启发性的话,记在脑海里。(其实在这一点上初学者是很幸福的。我高中的时候由于要参加“功利”的竞赛,要求系统地看各种教材,时常还要重复的看。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最开始看新东西的时候是觉得最兴奋最有趣的。)
如果一本书实在不愿意看两遍,那可以换一本看。我想大学生同一种类型的教材至少应该看过两个不同版本吧(除非一开始就看到了最牛的教材)。再次推荐大家众口一词说好的北师大版《无机化学》(上册),这本书对普化中我们要面对的下一个难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有很好的讲解。
除了看书之外,提问应该是很重要的。对于我这种比较糟糕的人,问不出什么很好的问题(太懒了,呵呵),所采取的补救方法就是看(听)别人问了什么问题。比如说经常来看看这个论坛,把大家的问题和回答都扫一遍(当然自己先要想想怎么回答);再者看到同学包围卞老师和刘老师的时候,就凑过去听听(尤其是有cyh这种牛人在的时候)……
最后我觉得心态也很重要。这次考试之前,我都没有想过什么结果的问题——天塌下来有金牌、集训队的人顶着,认真去考就行了。不过我考试前列了一个小小的提纲,提醒我容易错的地方:有效数字,计算要正确……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在这里感谢糠醛和周啸学长,正是开学初在论坛看到了这两位湖北“前辈”在普化上优异表现,让我开始幻想也能在这里写一封这样的帖子。最后感慨一下:真是幸运呵~~
12.tmj
承蒙老天厚爱,这次混进前六,实在问心有愧。我能力有限,讲不出什么心得来,但老师有令,我只好献丑了,如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我便受宠若惊了。
关于普化学习,我觉得预习蛮重要的,因为大学上课神速,一天就能讲完一章,不预习上课就像听天书,挺郁闷的,(我常常很郁闷)。而且预习能帮助你抓住上课的重点,有所目的的听。预习时最好能动动笔,算一算,这对理解很有帮助。
练习题我觉得是因人而异,像我这种做题超慢的人,只能挑着做,不过是要真正做明白了,认真想一想,真正弄懂了比多做题更重要。
概念的理解尤为重要,很多概念都融会在计算题中,如果理解不透,往往会计算失误。多看课本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认真揣摩教材里的每一句,往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至于考试,那就听天由命吧。
就说这么多吧,让大家见笑了,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13.cyh
自上篇心得问世,饱受冷嘲热讽。自觉愧对卞老师栽培,于是作续篇如是,以为上篇心得之升级补丁。
对于学习方法一道,前人之述备矣,在下不过先人之道,并无创见。且上篇已有提及,故不再赘述。
在此与写一些对四本教材的个人所见,共给为参考。
1
)《无机化学》(上、下) 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这本教材的确是一本经典,虽名为有武大,吉大合编。但事实上似乎主要有吉大负责修订。吉大的化学系在国内是很强的(卞老师好像就出自吉大,呵呵,由此可见一斑吧),所以写的教材自然是很好的。但似乎有一些地方的理论体系不够严密,逻辑关系不够严密。另外,元素部分描述性内容过多,不像严先生的《普通无机化学》比较注重理论方法的运用,授之以渔。容易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中去,这似乎是该套书的缺陷之所在。
2
)《大学化学》(上、下) 第一版,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这本书事实上是在戴先生的《无机化学》基础上修订的,主要是现在南大进行一线教学的老教授负责(如魏元训教授)。该书试图把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合起来一起讲,并适当增加一些物理化学部分的深度。但个人认为不太成功,但魏老写的d族元素还是很好的,值得一看。其他么,呵呵,你看着办吧。
3
)吴国庆先生主编的《无机化学》
这本书我没有仔细看过,但这本书是依据高师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编写的,似乎不适合我们综合性大学化学系使用,但作为参考书还是很好的。
4
)《普通化学原理》第二版,华彤文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最好的当然放在最后讲!我认为这本书是各本教材中最好的一本。有人认为太简单了。但我认为这恰是该书最大的优点。傅鹰先生的《化学热力学导论》的序言中写道:“叙述所以简略特为篇幅所限,更因于引起读者之不满。课本编者任务之一为激起读者深入钻研之愿望,若无不满之感,何必钻研,更何必深入钻研?”这便是此书之妙处。
以上为个人的一些心得,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愿与各位大家商榷。  
14.jackieglc
考试那天挺匆忙的,忘了带计算器.幸好卞老师有一只备用的,就赶紧借了来.同学说,我是借了卞老师的光了.高中参加过化学竞赛,虽然经过高考大部分内容已经忘记掉了,但总还是记得一些的,所以这次考试还是有以前学习过的成分在内的.如果真的要谈什么心得的话,我觉得对于化学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觉得只要随便学一下,作业只要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那我想你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
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你不能期望通过一段短时期的努力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才可能获得好的成绩.
还有,及时的巩固新学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针对所学的内容作一些习题是很有必要的(最好是不同类型的).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所学概念或原理的理解.
以上只是我得一点体会,仅供参考.大家多多包涵.:)
 
15.george
这次考试能取得这种成绩确实出乎我的意料,糊里糊涂的就得了个高分,感觉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说道原因嘛,我想选择提要感谢老师给了那么多种正确答案,把我答的包含了进去;计算题要感谢我的计算器,勤勤恳恳,任劳任“摁”。
说到心得,我觉得前面几位大哥已经概括得很全了,本人才疏学浅,只能做些补充,不当之处,还望斧正。个人认为,想要考得好要在战略上重视,将对考试的准备纳入日程——并不是说每天非要搞个天昏地暗不可,而是要不断像考试要求的看齐,在知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考前一定要解决疑问,再温习一下前几年的与书上的题目,巩固薄弱环节,考试难度也大致可以估计出来。要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心理准备,比如:考试难度突变,考试用具出问题等。一旦答起题来,就要对自己有信心,考完试务必认真检查,不要随便放过每分钟(我就是在还有五分钟时查出一道错题)。
大学的习题量不如高中的多(自己狂找另当别论),也没有指定的练习册,不容易对所学知识熟练利用。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想要练熟解题方法,就要保证做一道题有一道题的效果,把每道题弄懂,分析每道题中对概念的运用,为什么这么解。还有多到普化论坛上转转,一来可以看看别人做的题,增广见闻;二来可以向和蔼可亲的老师们提问,和才华横溢的同学们讨论,弄懂题目。赞同覃覃 Qin2 Tan2同学的心得(如下):
……经常来看看这个论坛,把大家的问题和回答都扫一遍(当然自己先要想想怎么回答);再者看到同学包围卞老师和刘老师的时候,就凑过去听听(尤其是有cyh这种牛人在的时候)……
大概就补充到这里了,其实我是真的真的很侥幸。大概不少兔子都睡觉了,才让我跑在了前面。希望下次不要一落千丈。顺便一提,我的英文名即是中文名。
 
16.aspirin
一直拖到今天才交上这篇心得,因为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好像说话的时候总有无数牛人盯着我一样~好紧张饿~~~下面随便说说吧:相信我们中间有很多人高中的时候都接触过化学竞赛,而我自己就是通过竞赛获奖这条路走进北大的,常常有人把我们搞竞赛的称为牛人,因为刚一进来的时候基础都打好了,让许多同学觉得刚开始大家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呵呵。其实我倒没有这种感觉,我不否认我这次考的成绩沾了竞赛基础的光,但我同样也很佩服那些没有参加或没有深入竞赛的同学们也考出了很好甚至更好的成绩,这些就能说明,竞赛搞过竞赛的就不一定比没有搞过的牛!呵呵,所以希望我们大家从开始就要克服“先天不足”的想法,只要自己努力,没有什么差距是不能缩小的。
而我恰恰觉得进入北大之后,我们才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前我们各自来自不同的学校,享受不同的教育水平,拥有各自侧重和偏好的学科。而如今我们共同在北大化学院这个集体里面学习同样的内容,共享最优秀的老师(卞老师给我拍MP~~~),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又是彼此同等的,这个同等可能不是知识水平的同等而是客观环境的同等,在我看来这个同等显然要更加重要~拥有了一样的客观环境,自己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全看你自己了~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进入大学之后最最重要的无非是自觉和自信,这两点前面的同学都谈的很多了。说实在的我觉得大的时间真的还算充裕,而这种充裕是应该被好好珍惜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差距,可以好好的将时间利用起来,泡图书馆,上网查资料,或者只是简简单单地做题,都是很不错的方式。花在化学上的时间不用过多而显得臃肿,但一定要足量,能让自己在考试之前不心虚,达到这个程度基本就够了。另外一个就是要相信自己,大家能进入北大,都是各地的最优秀的精英,虽然进入新集体之后难免有高下之分,但要充分相信自己近十年积累起来的学习资本是够用的,是最适合自己的,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而慌了手脚~人难免会失误只要下次做得更好就行了。
我就是那个很推崇吴老师的《无机化学》上册的同学,这一点其实我很感激牛韬兄(真正的“牛人”)给我极力推介这本书,记得当时他介绍时提到了“人手一册”这个词,也使我没有理由拒绝这样一本如此受欢迎的好书。看过之后确实觉得是不可多得,以前不是太相信中国还能编出如此特点鲜明的化学基础课教材,相信这本书,对刚进入化学领域还有些不大适应的同学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最后祝大家都能坚持下来,后面的考试越考越好。也希望会有更多的同学上来和大家分享心得,我在这里抛砖引玉了。~~~:)
 
17.roony119
这次考试考得不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跟几位牛人比起来还差的多!这次考试也是运气,所以特心虚,真的是不敢多言。现在切入正题吧!
虽然我高中参加过化学竞赛,但连省集训队也没有进,所以基础并没有几位国家集训队的强,也许这样我的一些学习方法会适合于大多数同学吧!
首先,可前需要对卞老师要讲的知识有一些了解,这样才听得明白(当然牛人早已经会了),对课上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先做一下记录,下课是要赶快解决,有时间的话要当天复习再巩固一下,这样才算学到了东西。
除此之外,如果卞老师上课有一些东西讲的不细,刻下尽量多查一些资料,来补充一下,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对概念有深刻的理解,考试时才不会对概念犹豫不决。
另外,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知识再清楚不做题也是无济于事的,顺便引用一下卞老师的名言:“关于习题集,我记得图书馆有一些无机化学(其中包括普通化学)的习题集。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找来练一练。从这次考试我发现一些同学在解题时错误比较多,说明平时思考问题不够,而且马虎大意导致的失分较多。这都说明平时练得不够。我们的建议是:‘勤思考,勤提问,勤演练’。”
其次要对问题经常思考,找原因寻规律,要学活,要死啃书本硬背公式,多提问,有问题向同学请教,如果大家能够多多争论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在答疑时间来跟卞老师或者刘老师一起讨论。或者看看论坛上前两届的师兄师姐问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精华区的那些,还是会对学习很有帮助的。而且我们的论坛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氛围。如果你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你是谁,可以用一个没人知道的用户名嘛!
我还想说的一点就是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所以我的最后一点建议就是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总是在学习考试的内容,其他相关的知识也要涉猎一点。
就说这些吧。如有错误请大家包涵并指出,不胜感谢。非常欢迎大家与我讨论问题!估计这是第一篇吧!权当抛砖引玉吧!
 
18.锤子
 
  大多数写心得的同学好像都免不了要说一句是“无心之失”,我也不能免俗。那天早上我听到我名字时,着实吓了一大跳。其实这次考试我花的时间比上一次少了,没想到反而考得好些,我也在一直思考原因的,只希望不要得出花时间越少考试越好的结论。我便书自己所想吧。
  关于考前复习,这次做的与上次不同的一点就是除了看书以外,我还做了本来要在考试那天交的习题。我向来比较懒,一般都是在临交前才做作业的,于是这次应该恰好巩固了一下知识,算是给我捡了一个便宜吧。由此知,除了听课与看书以外,“适时”地做一些题也是必要的吧。撇开应试教育的框框,一定的习题仍是必要的,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践我们所学,只能做这种“准实践”了。不过,我仍很反对一天到晚勤勤恳恳到处找题做的。高中老师曾经说中国的学者基础往往很好,外国学者实验往往很好。在我看,如果这种“好基础”如果只建立在无休止的题在,或者说,在大学好成绩只建立在无休止的题上,那么我宁愿不要。题一旦知道解法以后,便会禁锢思维,多了人就呆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扯远了。
  关于平时学习,时常课堂中的一些问题的焦点,往往能引起我的兴趣。弄懂它们就像做一个小小研究一下有趣。比如考试中的HF问题,我在我们宿舍里也与舍友讨论过多次。有一次查北大版《普通无机化学》2ed居然发现HF的熔点有-33.55摄氏度P31),比氨的(-77.74摄氏度P83)的高。后来又翻了武大的《无机化学》3ed,里面HF熔点为189.61K,后又查了几本资料,才确定前面-33.55度的数据是错误的。还有按课上解释,HF固态三聚,那么它类似C60固体一样,熔化只需要破坏范德华力的话,熔点不会只比氨低那么一点的,氨的固态的支链状分子熔化可是要破坏相当数量的氢键的。当时只是有这个疑问,后来查武大书时,才看到固态HF主要是以折链状长链分子存在的,这样解释才比较圆满。一些疑难最好自己能解决,实在不行再问别人,这样比较好,我觉得。
  以上一些或者可以称为“方法”的东,恐怕大家早已听过N遍了。我也觉得自己罗嗦了,那么就此停笔吧。
 
19.qidongxujun
我的用户名起得很有问题,许多人都把我与那个有名的启东中学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之间毫无关系。我以前孤陋寡闻,没听说有个启东中学,以致出错。
有一句话我还是要说,虽然我要冒着被全班人狂扁的危险。其实我们考多少分并不是那么重要,90分与100分并没什么区别,如果说我这次考得很好,那只能说明我这次运气比较好,并不能说明我就比你强,到你发挥好的时候,也不会比别人差,何必那么在意呢?
我的学习经验没什么好说的,我只能说点我认为还比较有用的东西吧。首先,从态度上看,我们必须要重视这门课,因此就应该在这门课上还必要的时间。书是要认真阅读的,要做好预习,上课要好好听,不要迟到。同时做好笔记,该问的问题问明白。其次,要及时把作业做完,不要拖到快交的时候再做。做的时候不要去看解答,争取自己完成。千万不要去抄答案。最后,也不要对自己有太高的期望,我相信大多数同学是没有陈宏那样的实力,我们不需要一定要拿多少多少名,考多少多少分,只要有正常水平就行了。对我来说,考个90分左右足够了。
希望这个心得还有点用。
 
20.leonliang
说学习心得实在是不敢当,毕竟只是一次考试稍微考的好点罢了,不敢在此献丑。我只想把我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心态说说,水平有限,大家见谅。
因为我的第一次测验不是很理想,只有89分,所以那两天我比较郁闷和丧气。因为我是竞赛保送的,本觉得考普化应该不在话下。事后我冷静的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没看书。高中时的考试主要是注重思维能力,但现在普化考试就比较偏重对概念和知识细节的考察。而在第一次测验前除了做作业,我似乎没看过书。于是选择填空就扣了11分(唯一令我欣慰的是后面没扣分)。对一些知识细节掌握的不好,必定会导致考试以及以后在科研工作中的失利。
于是在第二次测验前我把学过的内容全部浏览了一遍,对概念以及一些细节做了详细的思考,并且做了适量的课外习题(主要是选择填空),这样我就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在这次的考试中便有了一定的进步。
当然这种成绩还不是很好,还应该继续努力,在期末考试中考出更好的成绩。从这次考试的失分情况来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老师上课时讲的书本外的内容不了解。长久以来我一直有一种心态就是认为上课的用处不大,我比较喜欢自习。尤其是当我本来以前就有一定基础,于是我经常没去上课(顺便说个趋事:出成绩那天我本来也想睡懒觉的,但被室友给硬拉起床了。要是我真没去,老师点到我却不在会是什么后果呢?好险!)。现在我觉得对于搞过竞赛的同学来说要是只想得八九十或九十多一点的分数也许上课作用不明显,但要是想得更高的分甚至满分就一定要认真听课了。何况就算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应该听老师的讲课。毕竟老师所掌握的东西比学生,比书本都要多得多了。
总结一下,想要考好,就一定要仔细看书,认真听讲,充分的消化书中的概念以及老师所讲的内容,另外适当的做点题是很有必要的。可能我的学习方法比较适合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其中的不足之处请老师及同学多多指点,感激不尽!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并且我想应该没有人反对的一点是:不管你的先前的考试是不是考的不好,都应该相信自己,只要摆正心态,找对方法,大家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最优秀的人才!
 
21. piggy
刚抬笔写这篇感想就觉得肯定要很长时间才能写完,唉,只怪我当初小心眼,跟语文老师闹别扭,从高一下学期就没学过语文。。。如果病句错字外加表意不明句法不通大家别笑话。
好多人都讲了他们的学习方法,我要是说的话也没什么新奇的。无非就是好好听课看书,多问问题,做点好题,再好好学学数学物理。再说我在学化学时的教训多于经验,我也说不出什么好方法。我就对如何面对学化学这件事讲一点感想吧。
刚开学时好多同学在论坛上说不适应,老受打击。不知道这些同学是不是和我以前的感觉一样。以前做实验时其他人用两小时就做完了,我用四个小时也做不完,而且别人滴定的偏差最大也没有超过千分之一的,我滴着滴着就滴出百分之十二了;别人讨论问题时我想插话都插不上,因为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我知道这些强人都会来北大化院,所以一度想考去南开,但最后迫于学校压力还是到北大来了(这里故事很多就不说了)。来北大这么长时间才发现原来学习的过程就是受打击的过程。受一次打击你就会更注意自己的缺点,这样才有机会改正;同时你也才能吸纳别人的优点使之成为自己的优点。有时我想其实像我这样经常受打击的人比那些强人更有优势,因为我取得进步要比那些强人容易。rainman老师跟我说:"只有和强人一起自己才能变强。"现在我每天都会高高兴兴地打开电脑看咱们论坛上强人之间的对话,真的能让我明白很多东西。
(所以顺便的我想在这感谢一下对我帮助极大的,能忍受我的愚蠢的问题并给我耐心解答的那些同学:王吉心、党项南、王恺、王博远、李翱、薛明宇、etc。不知表达是否清楚,不过我的感谢是很诚恳的。)
成绩出来以前论坛上很热闹,说题难,成绩不好,事实上难题也只不过几分,都扣掉也不会有什么致命后果。而且发言的有好多都是强人,扣几分一样九十多。我想是不是大家都把分数看得太重。我觉得不应该只为考试和分数学化学,化学是很有趣的,如果太急功近利就体会不到学化学的乐趣了。我化学得不好,可能没有资格说这些话,其实我只是讨论问题而已,希望意见不同的同学不要太在意。
最后,祝大家圣诞快乐!
 
22.cogy
对于这次普化,我只能说运气不错,因为我知道在我身边有好多牛人还在沉默,让我在广大牛人面前谈所谓的经验,实在是难为我了,哎~~~~~~~又得上次论文答辩那样出丑了。而且也说不上什么经验,大家能上北大都是有自己的一套
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前面几篇精彩的心得已经讲的很清楚了,都是大同小异,我就补充几点我点看法吧。
一是对习题的看法。我向来是比较喜欢看一些和做一些习题的。因为我觉得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比如象那些大牛人那样的,他们一定比我们多做了N多的题目)才能少做习题。我们这些初学者最好多做些题目,因为习题可以检验和巩固你对概念的理解(有时看看书那些概念什么的好象都懂,但一做习题才知道自己掌握的还很不全面),就算练练笔头也好啊。所以我每章结束都把课后习题都做一边,不管老师有没有布置,考试前还做了本科学版的《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当然作题也不能只看数量,质量更重要。第一次测验前我也看了不少题,看为了求数量求速度,大都只是一扫而过,似懂非懂也就算了,结果作了再多的题也只考了86,所以这次我吸取经验,宁可少做些,但每道做的题都把它搞懂,保证下次碰到了不出错。另外自己在习题中遇到的疑问最好想办法弄懂,比如去答疑。二是有一点我想说的是,虽然很多时候听不懂牛人们的提问或谈话很是郁闷,但我想也不必太放在心上。我也是高考上来了。以前搞过的化学竞赛和他们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高考之前我就想,只要能考上北大,不管什么系都要去,现在有幸来到了那么强的化学系,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好郁闷的呢?接下去的路就要靠我们自己走了。所以也别去想与牛人的差距,只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掌好课本知识一步一步来,打好基础,不要好高骛远,差距就自然而然就会小的。
十分抱歉,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些什么。说了半天还没说姓名,我是三班的宋春啸,希望大家多多关照。最后,期末将至,祝愿大家都能笑看风云,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23. lz
这次考试隐蔽得不好,一不小心被夫子逮到了,被罚写心得一篇。无奈在下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大家借鉴。在下苦思冥想了五天五夜,愁白少年头,终于也没想出来。只好胡写一通,见笑于大方之家了。
我觉得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比较。因为化学的理论都比较零碎,经验性比较强,而每一个理论的使用范围又不是很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多掌握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只有掌握很多的知识性的东西,我们才可能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而每一本书的侧重点又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多比较的看不同的书是必要的。
其次向大家传授一点偷懒的方法,卞老师的考试考察的理论性较强,主要是概念的理解和细节的考察,所以大家在学习时多盯课本看概念就行了,如果你能把普化课本看穿了,那你基本上就可以搞定了。至于计算题,那是超级简单,初中就会算,所以大家想偷懒就不用作题,临考前翻翻课本就可以了。
 
24. 半兽人
这次考试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因为看到李彦老师班上保送的同学都考不好,考完后也很紧张。结果没想到……..
普化的学习心得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把以前的贴子复制来复制去。抛开考试不说,我想说一说我对化学学习的看法。
化学一向和物理,数学并列为理学三大科,其实化学及不如数学物理严谨,也不如前两个学科优美,更多的从实验中寻求经验的规律,特别是有机化学。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基础的奠基性的理论,但现在随着量子力学的引入,化学也向计算方向发展了,特别是一些基础的东西如结构等。不排除有一天化学会发生颠覆性革命的可能性。我觉得要想把这门课学好,首先要理解,从这门学科本身到它涉及的每一个概念,可能每一句话都蕴含着玄机,特别是在物理化学中。当然也能发现很多问题,据说我们的普化课本上就被发现了不少问题,开始我还没注意,后来听大家一说,仔细一想,的确是有问题。当然不可能一下就能发现这些细微的地方,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问题会慢慢暴露出来,这时回头再看一看可能收获就会很大。
还有一点,实在是废话了,但我还是要说一下,所有的理科学习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习题基础上的,那些所谓的“不能作大量题”的论调完全是不对的。理由我就不罗嗦了,这里推荐几本习题,科学出版社的那套还不错(分析,有机,物化都比较好),是32开本的。北大不知道有没有出,但武大出了一套,16开本的,白封面,分析的题感觉比较变态。有机的好像北大的很不错。其他的大家自己开发吧!

 
25.风之律动
首先介绍一下,我是化院05的严兢。本人非常有幸与宋寅、李振东、唐鑫三名同学住在46楼著名的“文明卫生寝室”2037
我对普化课的观点很明确:就当是用来锻炼思维能力的一个机会。知识不等于学问:在存储知识这一点上,电脑远远要做得比我们好。但是,电脑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是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创新往往不是意味着完全的创新,而是对过去知识的重组,而且完全绝对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而这种能力,才恰恰是我们在这四年中,尤其是在普化课中所要着重培养的。随着学科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最后从事的专业很有可能只是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或生物化学中的一门乃至更细,甚至根本无关,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这么多零零琐琐的信息?难道只是为了机械的记忆?只是为了以后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候的条件反射?不!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化学思维的能力,培养一种科学精神,更广泛地说,就是一种创新的能力。我觉得卞老师提供给我们很好的机会。就拿小论文来说,很多同学说凭我们现在的水平以及条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重大成果,所以采取剪切粘贴战术敷衍了事。但是我想说两点:(1)定位上不要太高,如果就是把它当作一次学习锻炼自己思维能力的一次机会,事情就会有趣的多。(2)其实化学中的很多概念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牢不可破,大家看书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其中模糊的地方实在很多,很有可能今天我们习以为常地属于概念明天就会被完全推翻(想想就连原子分子概念的确立就曾经受到过多么大的阻力!)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在化学中突破的机会多。突破又需要创新,所以这种思维能力正是我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的,等思维僵化了就来不及了。
然后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屯于一隅之地,固守自己的专业圈子而限制了自身思维全面发展,毕竟交叉与融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又一个重要主题。北大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这么多牛人,这么多牛课,这么多牛讲座,尤其是哲学社科心理经济等等文科的,多听听不仅可以开拓视野,更可以给你带来思维和思想上的冲击。思维的乐趣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至高无上的享受权利,千万不要放弃。
最后以我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You love what you do, and than you can get what you love!
 
 
26.SSrzpx
大家好,我是化院五班的张鹏,对这次考试我没什么好讲的,也自认为没有资格给同学们谈什么学习方法,大家十年铸剑,摸爬滚打,想必都有自己的一套了。
我在这里主要谈一下自己对化学的一些看法,正如半兽人同学所说的,化学远不如物理数学严谨,化学公式也远不如物理数学的公式美,这是为什么?我想这要从化学本身的作用来说的,我们刚才得到了这样一个不等式:严谨性 数学物理化学,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下面这个事实:实际应用性 化学物理数学(当然这里是指直接应用,不包括在经济学中的所谓应用),可以说化学是近二百年来应用的最好的学科了,这大概就是中间学科的真正含义吧。回顾科学发展历史,数学在毕达哥拉斯的时代就有了,物理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就有了,而那时的化学呢,还仅是炼金术士们企图以夜间暴富的捷径,因此化学产生之初便有着与技术的天然联系,便更多地关注实际细节的,为此化学以他的普适性为代价换来了对实际工作更好的指导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化学的公式不可能像数理那样简洁、优美,它必须考虑各种实际情况。
可以说化学是关注细节的,我想这可能也是卞老师考试侧重概念的原因之一。普通化学求全而不求精,但其中却蕴含着最基本的化学理念和化学思想,因此学好它不仅仅是GPA的要求更是今后专业发展的要求。
 
27. gaoteng
说三句话
1. I'm a muggle here in the magic chemistry world.
2. 考试就像吃饭,因为卞江老师的这一顿饭做的合我的口味,所以我吃的多一点也不为过。
3. 本人强烈建议平时应该多吃一些来增加自己的胃口。

解释:
1. Muggle: 是相对与那些牛人来说的。我真的不会那些高深的理论,我也不会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但是我会知道我到底学了多少,我进步了多少,因为我知道我起步晚,所以我会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地减小我与他们的距离。
Though a muggle now, yet I think I will one day become a professional wizard in the magic chemistry world.
2. 吃饭:考试无所谓,它只是检验你前一段时间胃口的一顿饭。吃得好与坏主要决定与两个方面,你的胃口和厨师的厨艺的好坏。
总体来说,卞厨师的厨艺还可以,良心也不错,为我们的胃着想,做了一些简单的菜,其实那些油腻的难以下嘴的,肉中带尖刺的压轴菜根本都没上。根据卞厨师的最新菜谱,下一次的摸顶之满汉全席,是一次真正的胜宴,真心的希望大家吃好。
3. 为了美美的享用卞厨师的杰作,为了下一次吃得卞厨师一贫如洗,呼天抢地,欲哭无泪,我们应制定一个饮食计划,将我们的胃口吊的大大的。
其实每天去图书馆下馆子是一件不错的想法。
最后,愿大家身体倍儿棒,吃吗香。
哎,又费了我N多的上机费。
 
28.wave
以下是一个叫汪骋的家伙发的一点感想

一个新奇而令人愉快的世界

我想,一个新奇而令人愉快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将是有趣的,我们每天都将感到一些新鲜的事物,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丰富起来。
所有没怎么学过大学化学课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将拥有一个多么巨大的优势——我们的孤陋寡闻将使我们的世界多么新鲜而奇妙。每天,我们看见,那许多试剂的混合,它们五彩斑斓,正如我们的生活;每天,我们听见,那许多奇妙的理论,它们试图把自然的奥秘显现。化学根植于物理的理论土壤,但我猜,它将比物理更美丽:每一种分子都拥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领域都正孕育着无穷尽的惊异。它在以理论统一和预言现象的同时,还时时使我感受到一个词——DIVERSITY
朋友,也许你还沉浸于第一次考试的兴奋,抑或郁闷之中。如果是后者,也许,你不能同意我刚才的这段抒情。不过,请相信一点,化学并不只是为高中已对其有所接触的同学准备的一道盛宴,化学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都可以体味其中的精彩。没有先入为主的一些理论的束缚,也许,我们能更轻松地驰骋我们的想象;甚至也许,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一些事物的本来。传说,那些现在看似高深的知识,是我们每个人在不久的将来都可以倒背如流的;传说,那群考试绩点们,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如星星般遥远的;传说,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独到的理解和思考,是我们从中体会到的生活的乐趣。
或许,学习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甚至是一种生命的方式吧。化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么好的这种生活的氛围。那许多教授,包括卞江老师,让我感到的是一种平静愉快又充满活力的生存方式。我想,这是一种境界。其实,我想,如果以后可以有份不太累的工作以不至饿死,又能有闲暇想一想科学的一些问题以娱乐身心,那就很好了;如果这份工作不仅允许你想问题,而且鼓励你想问题,那就太好了;如果这工作不仅鼓励你想问题,而且因此给你发工资,那就好得不能再好了。
传说:数学可以健脑,物理可以明目,生物使人开胃,化学使人开心;凡百科学,清热解毒,补血养颜,……反正疗效 很好很好
总之,我猜,一个新奇而令人愉快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生活!
 
29. linzy
家好,我是四班的林子寅,我们班这次考得不太好,但还是派出了我来发一下牢骚!
有了汪骋的那一篇千古奇文,也不敢放肆,来谈一下自己对化学的认识吧!
我觉得,化学是一门时刻变化的科学,没有什么学科比化学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了。今天认为是真理的规律,明天就可能被推翻。每一个细微的发现就可能导致经典理论的颠覆。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就像是化学发展的缩影。对于一个简单的现象,我们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给它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然而,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真正接触到本质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以前的自己的理解是多么的荒谬。可是,谁会因道尔顿的原子论完全错误而嘲笑他呢?谁会因燃素说失败而咒骂提出它的人阻碍了化学的发展?更没有人会否认我国古代炼金术士徒劳的努力对化学的推动……将化学那神秘面纱层层揭去的过程,才是真正愉悦我们的,即使还不知道还有多少层在等待着我们,不过每个从事化学的人都会坚信:最后一定是一张完美无瑕的面庞!
 
30.圆的二分之一
首先介绍一下,我是化学05级的李振东。与严兢、宋寅、唐鑫三名同学住在46楼著名的“文明卫生寝室”2037
很久没发贴了,在此,我只想谈谈我对化学的一些理解。其实,当初高中时我喜欢的是数学,只是因为选择竞赛科目时数学要考试,而我实力不济,因此只好选了化学(化学由于只是初三才上了一年,因此水平都差不多,所以老师没有设置考试)。在深入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开始发现化学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本来我对数学的喜爱,是由于数学中有太多的艰深的难题不断挑战我们的智慧,而且数学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严谨体系结构。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化学相对于数学物理来说是最难的一门学科,它的困难来自于它数学物理更加贴近于自然(当然这要说来生物是最困难的,但在我的思想中生命科学似乎还算不上理科),因此想要精确地描述它,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现有的规律几乎都是一些定性的规律,所有的方程也都引入了一些近似的假设。于是我坚定了我的化学之路。我的梦想,或者说是幻想吧,便是利用数学物理工具,来改造化学,使其能够像物理一样从一门实验科学,走向严谨的、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在这套理论下所有的定性规律都可以被严格地表述,所有的现象都可以有相当好的解释,所有的结果都可得到预言。这或许是个不可企及的幻想,但它毕竟是美妙的。
以上是我对化学的一点认识,又不对的地方希望同学们批评。另附一篇关于对称性破缺的小论文,这是有感于吴昊等同学在普通化学报告课上关于这一问题的精彩论述所作,解决了我通选课论文问题,因此对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卞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交流机会。
 
31. warrior
先介绍一下,我是化院05的宋寅。同样与严兢、李振东、唐鑫三名同学住在46楼著名的“文明卫生寝室”2037
至于本人对化学的感想,也跟前面几位同学差不多,就觉得它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未来化学理论研究者们的努力。当然本人没有像同寝室的李振东同学那样的宏伟志向,把它改造为有一门物理数学般严谨的科学。本人选择化学,纯粹只是觉得这门科学更接近于日常生活,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解决以及某些不治之症的药物开发,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要解决好这些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化学家们来说,还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堡垒,但正是由于如此,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为他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人的感想也就这么多了,最后感谢一下严兢和李振东,为我提供了电脑。
 
32.shishi
当我翻开新一期的《读者》,看到2005年总结以及2006年的日历时,我心头突然一震,不知不觉地,2005年已在慢慢离我们而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而那期《读者》也是本年度最后一期了。回顾就要过去的2005年,每一个与我同龄的人都会激动不已。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自出生以来人生最大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更是如此。
元月份,我远赴上海参加了2005年全国化学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大学的保送生资格,并且结束了那段虽然过程枯燥乏味,但结局完美的竞赛生活。接下来,我回到学校,六天后便参加了校期末考试(即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第二学期,我并未像其他保送生一样离开高考战场,而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那场战斗,其实不为什么,为的只是不要远离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愿与他们并肩作战。一次次的考试,有欢笑也有悲伤,但我没有退却,努力努力再努力,首先把因竞赛耽误的课程通过自学补上来,再适当通过做题以熟悉高考出题的方式。到最后,我的模考成绩竟名列前茅。但由于我是保送生,没法参加高考,只能目送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走入考场,再以微笑和拥抱迎接他们归来,似乎大家不是去参加一场残酷的竞争,而是在一起过节日,站在考场外为他们祝福是我庆祝节日的方式,而在场内尽情抒写自己的梦想是他们庆祝节日的方式。
高考一转眼就结束的,在准备高考期间,我接到了国家集训队的通知,去上海参加集训,但是由于那段时间我的全部心思都花在了高考之上,竞赛有好多以前熟悉的东西都忘的一干二净,那次考试自然没有考好。回学校后挨了老师的批,一度处于极其郁闷的状态。但同学们的热情鼓舞了我,使我重新投入热火朝天的高考复习生活之中。当高考的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同学们长出了一口气,他们有喜有悲,而我依然忙碌着:当天晚上为化学试题审核答案,之后为同学们介绍各个大学的招生情况,替他们搜集信息,让他们专心填报志愿。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志愿表都是我一个一个字看过的,我们学校每个人的高考成绩都是我输入计算机的。当高三老师们高高兴兴去云南玩的时候,我依然在为我们班的事操心。但当一切过去之时,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辛苦与劳累,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
随后,大学生活开始,我眼前豁然开朗。北大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在进校之前想都未想过的,刚开学的那几周实在是幸福之极,加社团,听讲座,看电影,周末去北京各大高校找高中时的同学玩,好像要把高中所积累的压抑一下子都释放出来。接着,学习的压力逐渐变大,原本想着高中竞赛看过那么多的东西,大学的普化应该不学也没什么问题。后来才渐渐发现原来高中竞赛时学的只是一些皮毛,普化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理解的,而且可以扩展出许多知识,所以活动参加的比以前少了点儿(不过还是会忙里偷闲,跑去大讲堂看看电影什么的)。期中考试自己的成绩没有预想的好,有点失落,但还是很快鼓起勇气重新审视大学生活。北大真是牛人一片,尤其是化院,而且大家都很刻苦。处在这样的院系是不幸的,但更是幸福的。这可以激励我更加奋发向上,否则大学四年不久荒废了吗?所以第二次考试前我吸取了第一次考试的教训,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虽然考完感觉很差,但结果竟然还不错(不然我就没有机会在这里写这个东西了),实在是有点意外。不过说来实在惭愧,我的普化书至今还没有被完整地看过一遍,依然“光彩照人”(估计到时候可以卖个好价钱)。
总的来说上了大学之后我感触颇多,实在是一言难尽。大学是我们人生观形成的时期,首要任务是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就是要增长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北大资源如此丰富,真该好好利用一下,不然就真的浪费了!
最后,感谢卞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抒写自己的感受!希望每一个人的大学生活都能过得丰富多彩,真正有所收获,不给四年后留下什么遗憾!
 
33. sorcerer
普化,作为化学的入门课,主要就是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让大家对化学有个粗略的感觉。因此,知识点很多,但要求并不高。
个人而言,还是比较欣赏卞老师的出题风格,即注重理解与应用,淡化计算。其实,计算大都是比较机械化的,而个别技巧性强的计算又缺少一般性(感觉公式的推导,或许更能突出理解与能力);相反,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却凝聚着前人思维的精华和历史的沉淀,而所谓的科学巨匠们的过人之处往往就在于独特的思想与眼光。
至于学习经验,我觉得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当然了,上课认真听讲,下来仔细读教材,注重理解,多思考提问,我觉得倒是大家最好能够坚持。
这次考试,我个人觉得要比0203的难,所以分数不是很高。至于成绩,我觉得倒不必过于在意,毕竟学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再说大家刚刚进入大学,总会有个适应过程,但要学会尽快调整。
34. 清水城墙
其实最早改变我对化学看法的,是一本书前言中的一句话——化学是一门艺术。当时作者是针对某些物质庞大,精密,对称的结构以及有条不紊的功能提出的。就因为这句话便一腔热情,死心塌地地参加了化学竞赛,高中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于此,也因此来到北大。对化学的感情与日俱增,因为她陪我一路走来,看着我哭过,笑过,痛苦快乐,挫折坎坷,都是安静地和我在一起。
因为热爱,认识也逐渐深入。哲学深沉智慧,数学严密认真,物理风流倜傥,而化学则充满着艺术气息且千变万化。化学需要物理数学强大的理论基础促进其发展,实现其质的飞跃;也需要哲学高度凝练的语言为其提升总结。但这是因为化学不仅仅是繁琐复杂的推导计算,她还是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相联系,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想象驰骋的空间,而不只拘泥于抽象的数学计算。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想化学更接近于艺术,更需要发现美的眼睛与艺术家的激情。
最后,宗教与政治需要信仰,科学需要热爱,激情,思考,怀疑,批判,探索。
35. guiguijian
想不到在高数惨挂之后还要写一篇如此这般的经验总结,总感觉有些怪怪的。本来就没多少经验可说,个人觉得还是运气成分居多。不过考虑到还是期末不扣分比较重要(-_-!),就交个老生常谈的东西对付过去吧:p
其实考前我并没怎么看书,主要还是因为以前搞竞赛时基本都学过,一般的基本概念还没扔掉多少。当然了,看书也是不行滴(也许真正的大牛是不用看书的吧),只是要讲究看书的方法。不是囫囵吞枣似的碰见白纸黑字就死记硬背,而是要像老师所说的,带着问题去看书。试着在每句话前面都加个为什么,然后看自己能否答出个所以然来。答不出就想,想不出就查,查不出就问,如果问还问不出,那自然就不会考了,也就可以不去深究了(一般说来,问不出的题都是涉及到高等知识的,以后自然会弄清楚,现在就去钻牛角尖,本人认为是比较浪费时间的,还不如夯实一下基础呢……)。
至于作业,当然是不能不做的。但是,从这次的考试大家也知道,卞老师对我们计算器的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所以,课后的习题本人认为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了解了方程式谁都会算。比较重要的还是那些思考题,能全部答出来,才能说明掌握了这一章的大意。其实说到底,还是要多想问题多提问题,想人之所未想,问人之所未问。普化论坛是个很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很方便的提出自己想不通的地方,同时还可以了解其他人的困惑之处。通常,这些问题都是有牛人们的完美的回答的,有时可能对答案有些争论,但也更有利于加深理解。最要紧的是,老师很可能会从中抽出一两道用来考试(老师ms比较懒啊……)。这次考前我在论坛发了两个问题,结果就全被老师搬去考试了(郁闷的是其中一题我还做错了……>_<)。
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和同学沟通交流。你会惊奇的发现,牛人无处不在,也许就是坐在你身后上课时呼呼打瞌睡的那位。像在我们寝室,遇到正经事时研究气氛还是很浓的(至于平时,嘿嘿,还是不说了吧),常常一个问题讨论很久,从各种角度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慢慢的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无形中提高了。与天斗,与地斗,与446寝室的Kizenduck牛人们斗,其乐无穷也!
其它的,大概也没什么了。其实这次还是考的不是很好,选择题无一全对,扣得那叫一个心痛啊……还好助教老师计算题给分很厚道,基本没扣多少,才有了这个机会在这里信口开河。看来以后还是要严把概念关啊~~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小体会,仅供参考,风险自担。当然了,还是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毕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嘛,也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固定模式。总之呢,不管黑牛白牛,能混到GPA等于四点零的,就是大牛~~~(其中多有灌水之语,望能博得同学们莞尔一笑,了解到化学也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则此篇水文之使命成也……)
36. 天字第一号
其实考得实在是不好(也许这样比较欠扁,但的确是真实感受),但是还被要求写这种东..确实比较无语....卞老师说,这是我们留给后人的遗产,想想也是.所谓遗产,就是挂掉之后留给别人的东西...也许不一定要用,但总算是留下了什么....关于学习,也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就瞎扯点感想吧........
什么是化学? 有人说化学是污染,是三废,是爆炸,是蓬头垢面、一身红红绿绿的化学家。也有人说,它是美丽的分子跳出的交谊舞,是五彩的离子染出的水彩,是如此的美妙。
其实我想说,对于任何事,任何人都有权有他自己的看法且被受到尊重,因些无论我遇到的是对化学嗤之以鼻的或对化学有着狂热激情的人,我都会很客观尊重他们的态度。
至于我自己对化学的感觉,我想,既算老薛的小猫有着让人捉摸不透的生死,就算诡异的电子下一刻在哪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没有其它的一个学科让我感到如此的真实。
我喜欢真实,所以对化学便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即算是那段对它没有什么知道了解的时候,也会有点觉得似曾相识。也许算不上是一种热爱,但它总是让我感到如此的亲近。至于走上化学竞赛这条道路,多少有点偶然,但多少也是冥冥中的注定--尽管我并不信这一套。
尽管接触化学已有了好几个年头,但是从未敢说自己懂化学,懂得它的美。它的确很美,所以我觉得,自以为是的欣赏和了解是对它的亵渎。
尽管在理论上,量子力学的出现告诉我们,所有化学都可以用计算出来,但是,化学用它自己的复杂的行为,让地球上任何一台计算机忘而却步。尽管芯片的容量在随日渐长,她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但她仍然在试图维护自己的尊严——一种保持神秘的权利。只有她不被了解,人们才会试着去了解她。如果有一天,她的所有都可以行为都可以被模拟出来,在人们面前如同赤裸裸一般没有任何秘密时,我们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除了征服感,会不会也有一点无奈和茫然呢?
哎,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各位见笑了。。
37. Kizen
在痛苦的干掉了两篇头疼的论文之后,终于要开始写传说中的考试总结。鉴于我没有100%的自信下一回能够继续荣幸的写总结,所以还是写多一点吧,嘿嘿。
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普化考的异常诡异,考试前一天晚上显然是持续的失眠,早上喝的咖啡到了下午才发挥作用,搞得上机课异常兴奋。第一次领略卞老师超级牛的题目还是感觉有点小小的不适应,寝室里面三个人一致同意考的郁闷,出来的确是duckwa91guiguijian和我的90,还真是讽刺阿,呵呵,只能说RP爆发考得比较好。
考完郁闷那阵子一直在想寝室的三个人到底是怎么选上了卞老师的课,后来仔细回想起来是上一届的大牛IrisFay学姐推荐的,有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呵呵,开玩笑的,卞老师的课还是相当的好听的,特别是历史的部分,强赞~
Anyway,无论你选了哪个班普化都是要学好的。无论怎么说都是要算在major GPA里面的,如果说是那些完全靠RP的课(比如说思修。。。)而且又是在overall GPA里面,你说你不太重视还情有可原(虽然我觉得还是不能原谅。。)但是像专业课来说,如果说不重视的话,嘿嘿,可能会挂的比较惨痛啊。。如果你要说你高中学过竞赛,这些东西,现在对你来说都是比较小菜一碟的,我也不想反驳,actually,我也是学过竞赛的,虽然成绩比较滥,我很清楚腐败的日子过多了对人记忆力的影响,保送之后基本上就没有碰化学,所以说基本上也都忘得差不多了。我想说的是即便是你曾经学过这些东西,即便你曾经学过N多遍(actually,这本教材我看过不下三遍),但是经历了高考或者保送后的放松,基本上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好好学一下也是有必要的。即便你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我觉得用一种大学生的眼光和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这些知识,然后在Mr.Bian讲解下遨游于化学世界,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阅历。
Actually,我个人认为之所以大一开普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先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化学的各个领域是怎么一回事(高中讲的那些化学就此略掉,嘿嘿)以便我们以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研究,这个开课的目的还是很明确的。
然后就要说一下普化的特点了,是一个以extensive为特点的课程,不强调过分的intensive。有说普化是最难学的一门专业课,也不一定,虽然普化的范围极其广,但是好在每个部分都不是很深,就好比热力学、动力学的都是不涉及微积分的内容,只是一些很简单的计算,结构部分没有quantum的大量计算,元素基本上也没怎么讲,依数性也省去了。
总的来说,在理解上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只是需要记忆的内容似乎比较多,所以说死记硬背还是需要的,嘿嘿。这里顺带提一下我自己对于问问题的看法,十分惭愧的是到目前为止答疑时间我基本上就只去了一次,论坛上基本上也是灌水(貌似我们寝室的人都比较水,嘿嘿),不过呢,也不说明本人是没有问题的。遇到问题怎么办,基本的程序是先想,再查书,然后讨论,最后。。。最后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八成就是给Mr.Bian发邮件或者是请教牛人之类的了。物化的部分一般看物化书都可以解决,元素的话靠那十八本的丛书,加上Greenwood的元素化学也可以应付了,数据方面可以查兰氏,分析的问题翻公式也可以搞定,结构的话如果不涉及quantum基本上都可以查结构的教材,环境方面用百度的“知道”也可以OK。可以找到的资源多的是,关键是你自己会不会找。实在查不到或者懒得查,就直接拿到寝室里面讨论,虽然我们三个平时都不怎么看普化(再次惭愧。。。)不过一旦有比较强悍的问题总还是要讨论的,三个人的力量无论怎么说都还是比较可观的。我个人觉得利用好我们身边的人力资源是一件本事。毕竟很多同学都是搞过化学竞赛,是学过这些东的,资源要利用,不能浪费了。。。而且我个人觉得实际上不停地问为什么,是一件非常不恰当的事情。在这种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有一些结论、定义什么的还是需要记住的,你不能指望什么都搞得那么清楚,什么都是逻辑上毫无瑕疵的正确,有些东西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学会接受是一门艺术。虽然我觉得这样说的确有一点缺乏科学探索精神,不过身为大学生,区分什么是考试什么是研究的能力我们还是应该有的。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领域的问题自己极度痴迷,一定要更深入的了解,那么建议可以看一些自己看得懂的专业的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兴趣领域的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还是不建议太深究,我想这样为以后选专业也可能比较好一点。
然后要说一下很多经验帖子都涉及到的关于做题的问题。应该说理论上本人考试前基本上就是把课后的习题做了一遍,也只是以防万一怕到时候考试的时候手感不行,其他的题目基本上没怎么做(之前考试的题目显然是要做的。。。)倒不是我懒或者不喜欢做题,恰恰相反,我极其赞成题海战术(要受鄙视了。。),不过那种几天做完一本考研书的日子,早就已经是只存在于记忆中的事情了,感觉那些年代已经远去,现在看到那些成本成本的计算题的书籍,没有做题的欲望。其实那些计算题目做10道和100道甚至1000道的区别就在于你对你自己的计算器的熟练程度以及你对那些仅有的(确实是仅有的。。)一些公式的熟练程度,这个因人而异吧,自己看着办,做到你什么时候看到题目(特别是计算题)可以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大致的方法并且有强烈的呕吐感的时候,差不多可以歇息了,普化又不是高数,有一些NB的题目非要用NB的方法做,而且卞老师已经明确承诺(嘿嘿)计算题不会很难
的(虽然还是挂了两分),所以我们大可安心。Actually,普化试验里面很多解释的部分都需要用那些计算的东,做几个实验,那些公式也就记得差不多了。至于那些选择简答,我只能说你越做越想吐,并且越做越迷糊。。。所以,还是把书好好看看,那些无聊的简答和选择题,就不要管他了。
复习的时候,书是一定要看的,特别是那种不起眼的小字什么的,不过那些不考的内容还是别看了,比较浪费时间,那些历史什么的其实也没有必要看。PPT是一定要看的,而且要狂看,最好能基本上背下了(夸张了一点),以前的题目要稍微研究一下,虽然说Mr.Bian是极其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总能出一些和以往不同的但是同样诡异的题目,然而我们应该相信人的性格是比较难以改变的,出题的大体风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找到那种题目中蕴含的感觉是很重要的。论坛上的问题可以捎带看一下,不看的话,嘿嘿,就像guiguijian这种自己问了问题结果还是挂了的后果一样(表打我。。)
最后想说的是,考试主要是看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平时的努力,同时考场上面一些考试的技巧也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我就不说了我相信N多人的考试经验比我强,本人一向不擅长考试,悲哀。当然,RP也是极其重要的,大家考试前要记得乞求RP爆发,至少要上来顶一下我的考试Bless的帖子,呵呵,做人要厚道。
最后希望大家下次普化考试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然后小自恋一下,Bless下次还有机会写总结。
P.S.:本人叫梁宇帆。。。。
大家看我深更半夜写这么长的东,怎么说也帮我顶一下。。。
我容易吗我?
38. warrior
先介绍一下,我是化院05的宋寅。同样与严兢、李振东、唐鑫三名同学住在46楼著名的“文明卫生寝室”2037
至于本人对化学的感想,也跟前面几位同学差不多,就觉得它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未来化学理论研究者们的努力。当然本人没有像同寝室的李振东同学那样的宏伟志向,把它改造为有一门物理数学般严谨的科学。本人选择化学,纯粹只是觉得这门科学更接近于日常生活,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尤其是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解决以及某些不治之症的药物开发,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要解决好这些关于人类生存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化学家们来说,还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堡垒,但正是由于如此,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为他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人的感想也就这么多了,最后感谢一下严兢和李振东,为我提供了电脑。
 
39. 1客人
态度决定一切--我的总结(见笑了)
段考大家没发挥出水平,于是给了小小的我这么一个漏脸的机会.我先看了别的同学的总结,现在斗胆和大家聊聊自己的一些看法:
正如此文的标题,我认为大家要把普化学好,要从这门课中受益,首先要把自己的态度放端正. 据我了解,化院新生至少有如下几类:在高中化学竞赛决赛取得突出成绩直接保送的,在高中化学竞赛省区取得优秀成绩并通过北大保送生考试的,高考考取化院且喜欢化学的,高考考取化院但是是服从分配或是不太喜欢化学的.不同的人,对化学,就目前来说,对普化,会有很不同的想法.有认为自己学了那么多年不用再学也会考得好的,也有感觉和自己想象中差别太大难以上手的,也有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兴趣或者信心学好它的,等等.我想这些心态都偏离了普化这门课的终旨.
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化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学会运用初步的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也就是说,普化是化学这门大学科的基础.对于已经学过大学化学的同学,正好籍此机会查漏补缺,建立更扎实的基础,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没学过大学化学知识的同学,卞老师对这门课精彩的讲演肯定能把你们引入一个精彩而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化学世界,要更好的畅游这个世界,当然要先把基础弄扎实了.
我想我们千万不能轻易地说我已经懂了普通化学,因为它并不普通.它是把人类到目前为止所认知的化学知识高度浓缩而成的,其中每一个点的下面,都有一个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就像刚学的原子结构,又有多少人敢断言:我对它了解得很清楚?
在考试之前,我本以为以自己化学竞赛的经历,肯定能把普化考好,谁知一看卞老师以前的考题,不禁为自己的无知和狂妄感到汗颜,马上翻开课本,打开教学PPT一页一页地复习.幸好最后没扣去太多的分数.
即使已经懂得不少普化书上的结论,定律,能算不少题目.又有多少人真正能熟练掌握得它们的逻辑关系,来龙去脉,等等?
当然了,以各位同学的智商和能力,要把这门课学好也不是难事,毕竟只是要求对化学的方方面面有初步的了解.至于如何学好,如何考好,请大家看看别的同学,或是请教前辈和老师吧,卞老师和杨老师都是很棒的老师!只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以谦卑的心和虔诚的意进行学习,我想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今天是国父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仅以此文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
40. WindBell
在课上很吃惊地发现自己居然进了前五。原本也没对这次考试报太大希望的——因为出门就发现自己把吉布斯自由能的应用前提漏了——大概包含一定的兴奋过度原因,下一节高数考试连试卷都做不完……
概念题比较多,做起来还是爽的,毕竟可以东拉西扯的说一大堆,正如霰弹枪打鸟一样,总能说中一点(RP比较好了,填空只扣了一分。估计下次就不会有这么好的RP了)。虽然卞老师已经明确指出这种方法是不对的,但是这次MS改的还是比较松……选择题做不好属于典型的没有水准的表现,还是基础概念不牢之故。还是要多看书啊。书才是硬道理。高中时题海战术教育,结果就是计算题强概念模糊…………最后到了要用的时候就糊涂了(除了考试别的地方计算题可是相当的少……)
计算题还是弱,写了个“吸热,ΔH<0………………这种小毛病还是很明显……说白了就是少数公式+计算器的问题(少数公式就够了,能够把各种带一堆lnexp,分式的公式记下来的人,一向来是很佩服的。我只能依赖于按计算器的速度了……)。只要少数几个公式用熟了,其他就全部是仔细与否的问题……
感谢卞老师的有趣的题目,竟然让自己混进了前面……不知道怎么选了卞老师的课的,应该是是由于卞老师这个班的人数少(这个算什么理由啊,自己也没想通)。
普化确乎是一门有趣的课。什么内容都涵盖到了,很能刺激人的兴趣(这么多领域总能找到一个有趣的吧,不然就不该来化学系了)。由于讲的简单,难免会有些问题在这个简单框架下面不能解决的。那么这些问题就是最好的引路人啦,找找不同的书,问问不同的牛人,和别人讨论讨论,其乐无穷也,而且还能把概念、方法大大的摸透(这个可比做题目好玩多了)。由此看来,一个牛人通过引申普化直接把大学化学全部搞掂了也不是没有可能……虽然书上的东西不免出错,不过出错的总是少数,大多数还是要欣然接受的;某些明显的印刷错误就罢了;有些深层次的错误,如果给挖出来了,。那如上面的所讲,该是大大的有好处的吧……

最后,Note:作者 吴
41. davidfeng88
留下足迹
嗯,本来以为不用写的,没想到还是没逃脱……
其实最初选卞老师的课也是听学长推荐的,听过头几堂课之后真的觉得赞。也听说卞老师班上“牛人蔽日”(卞老师语录)。虽然我自认为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第一次考试真的把我打击了。当我阿Q般地告诉自己并告诉我们4班一个同学我的分数和我对此无所谓时,得到的答复是:“你对自己要求还真低。”(简单来说就是被鄙视了。)期中一系列考试之后我也曾短时间思考过自己来北大为了什么、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怎样才是一个合适的定位、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目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4班另一位同学,在我很不爽时她对我说:“我觉得你应该很强啊。”让我有了一点点自信。“没有人天生自信,自信都是在一个个成功中累积起来的。”这是我的高中竞赛教练对我讲过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认真总结失败教训,把自己由牛人(“啊,明天就要考试了。”)降为凡人(“啊,下周就要考试了。”)(学长经验),多看书,多看课件,此乃王道。特别感谢彭志为同学,在他上次的总结中他提到每章书后的思考题对复习很有帮助,经过我的实践,真的很有帮助。(汗~~)确实能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另外我的独门经验就是平时一定要注意攒人品,否则期待人品爆发无异于无米之炊啊~~这个可是大实话哦。
就说这么多,祝大家新年愉快,期末考试顺利。

封格
42. virus
今天来随便说一下,大学生活的感想。
刚进北大时,总是以为大学不像高中,有着更广阔的空间,不必成泥于题海于“无聊”的机械化操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突然发现并不是这样,在中国作为学生,不管是中学生还是本科生,成绩都是衡量你的一个主要标准,至少是作用很大。
第一次考试的时候,也没有太过在意,所以分数很不好,被十足打击了一下。其实上述道理也是第一次考试后才有所感悟的。借用David的话“牛人避日”,形容我们班实在太好了。但我也很高兴能够选这门课程,因为牛人们为课堂创造了良好的讨论气氛,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可以使你的思想得以丰富。有了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成绩还会远吗?
所以也很感谢“牛人”在学习上给我的 help and tips
这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为什么北大能毕业出如此多的精英?老师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我认为一个同学间形成的良好学习气氛才能让你更快的提高。
如果真要为后人留下一些“遗产”的话,请记住“要与牛人在一起,你会发现你也会渐渐尝出牛角!”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最重要的是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P.S 不要把本贴当病毒删了。
43. lxy764764
从没想到居然会被抓来发感想……
刚才看了封格同学与叶钦达的感慨,略有想法。
来卞老师班本来是受丰乐天学长的推荐,据说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听了之后也是这么感觉的。内容很多,很有挑战性。但从第一次考试成绩来看似乎有些崩溃(建议设个最佳进步奖)。顿时想起卞老师最常用的口头禅“完了”。果然是这样。
所以,这里要感谢一下叶钦达,诚恳的说他牛(他从不诚恳的评价自己~~),很大程度上说能经常和牛人在一起是很赚的。
其实,这次考完还是有一种期末要挂的感觉。卞老师的简答题还是太诡异了。从我的经验上来看,复习好基础还是关键。至于对概念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这就很难说了……
总的来说,北大牛在天上飞,人在地上走,我们从跟著影子开始吧。

P.S
感谢封格同学的课堂笔记。
44. virus
2006年的最后一天,早上起来,忽然发现窗外飘满了雪。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寒意袭人,我面对着洁白的世界,不知是应该感叹过去,还是应该憧憬未来。
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踏入普化课堂的感受,老师很随和,讲解挺生动,除非太困,否则绝不睡觉。之后更是发现卞老师关注的不只是知识与理论本身,还关注它的提出,发展,应用,缺憾与未来。化学课不再只拥有公式,原理和方程式,还有着科学大师的身影,历史发展的足迹,而这一切毫无疑问地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不久后的考试更着实让我amazed了一次,我曾私下里感叹“卞老师的考试是‘为什么’的考试,你如果问他为什么没讲还考,他会问你为什么不多问问自己‘为什么’。”第一次考试,看着自己的成绩多少有些无奈,可无奈之余,也扪心自问——是啊,干嘛不多问几个“为什么”呢?学化学的目的决不在于让自己成为记事本或者计算器,更关键的是要去怀疑,要去思考,要去理解,马克思说:“怀疑一切”,是啊,如果书本只告诉了你结论和现象,你为何不要怀疑一下其正确性,进而找出一切的根由所在呢?或许只有懂得了怀疑,才能明白什么是思考与探索,才能真正享受学习科学和研究科学的乐趣。
让人留恋的普化课结束了,或者几年以后,我还能想起坐在倒数第n排正认真听讲的自己,大家也还记得那个在论文交流课上说了一大堆新名词,还老问“懂了吗”的“姚老师”。
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此刻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愿大家能在期末取得好成绩!
永远祝福大家的
姚远
45. mirror
本以为躲在那么多“牛人的阴影下”,可以逃过写感想的任务了呢,没想到还是……
不过要说起学普化的感想嘛… 或许还是要回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句话上吧!这个好像已经引起共鸣了,前面有很多人提起过了,也不想再多说了。
看过了几个第二次测验的感想,发觉好像都是一些很“牛”的人,在第一次考试备受打击之后,开始对普化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在第二次考试中恢复英雄本色的嘛! “态度决定一切”,总归还是很有道理的。 虽然我一点也牛,但也是在第一次备受打击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才侥幸在第二次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最有感触的是,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应该不断给自己找一些挑战,或许会更有动力一些吧,学习中总需要有一些挑战,需要一些激情!记得在北大的面试考试中,我就曾说过,之所以选择北大,就是因为这里“牛人蔽日”。因为我需要一个更强的环境来激发我更大的潜能。也许刚开始会感到有些自卑(尤其是在意识到化院满地都是金牌,国一,国二之后),但是那毕竟只代表过去,落后也许只是暂时的,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同样可以变得很强。而卞老师的普化课氛围,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动力。
总之,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开发自己的潜力,而不要安于现状。如果我现在只能跟着影子走,那么就向着我要在天上飞努力;如果我已经是牛人了,那么总还有牛人中的牛人吧;就算我已经是班里的顶尖级人物了,还有卞老师在嘛;(北大最不缺的,就是牛人了!)等到哪天,北大也满足不了你的胃口了,北大外面更是一片广阔的空间… …
生活可以很平静,也可以很精彩,方向盘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疯玩了一个晚上之后,大言不惭的写下了上面这段话,希望不要被骂才好!...

赵婧
© Dr. Jiang Bian.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