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0-6-10
- 最后登录
- 2013-2-1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2035
- 帖子
- 4066
- 精华
- 0
- UID
- 654
- 贡献
- 2
- 金钱
- 2
- 威望
- 0
|
【原创】电子密度ρ和密度差Δρ 一、电子密度ρ: 上篇帖子《关于电子密度差Δρ》中,讨论了Δρ的真实性问题。Δρ是从ρ相减而来的,那么ρ的真实性又如何呢?它计算的绝对值是正确可以比较、可以相减的吗?是可以应用的吗?
第一、我们知道,波(状态)函数和几率,是作为量子力学第一个基本假设(公理)提出来的。 微观体系的任何状态可由坐标波函数Ψ(q,t)来表示: Ψ(q,t)= Ψ(q1, q2,… qf, t) 几率: dW(q,t)=Ψ*(q,t)Ψ(q,t)dτ 归一性: W=∫Ψ*(q,t)Ψ(q,t)dτ=1 几率密度: ρ(q,t)=Ψ*(q,t)Ψ(q,t) 具体到量子化学,就有电子波函数Ψ和电子几率密度ρ。 可见电子密度ρ是有来历的,它竞来自量子化学的根基。 当然,作为基本假设(公理),它是不能直接推导证实的,它只能由进一步的大量实验实践来不断检验它的正确性、真实性。迄今为止,所有的实验实践都证实这种假设是经得起检验的。
第二、在G03中,电子波函数Ψ是正交归一的,电子几率密度ρ乘以体积微元在全空间加和是归一的。 在G03中,对电子波函数Ψ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的空间格点cube文件,将Ψ的每一个格点值平方,就得到空间电子几率密度ρ的空间格点cube文件。ρ是每一个空间格点处出现电子的几率密度的数值。 对于一个单电子Ψ的ρ来说,可将它所在的空间划分成连续的体积微元,每个体积微元都会有一个密度值,将这每个密度值乘以它所在的体积微元,然后将它们在整个空间加和起来,就得到电子数为一,即归一。其实,说Ψ归一的真正含义就是指ρ的这个归一。假如是一个双占的MO的ρ,这样加和得到的电子数为二,即归二。对于一个有电子数为N的分子或分子片,这样加和得到的电子数为N,即归N。 现在这种对电子密度ρ乘以体积微元在全空间加和的归一或归N的计算,在GsGrid程序中已经是一种基本计算了。我们一旦输入了ρ的cube文件,GsGrid就会自动进行这种计算,得到归一或归N的结果。 在这里非凡强调ρ乘以体积微元在全空间加和的归一或归N,是为了说明分别计算的ρ,它们之间是可以比较的,是可以作Δρ的。
第三、我们知道,电子作为微观粒子,是有波粒二象性的。薛定谔方程中的波函数Ψ就是描写电子作为波的运动状态的。玻恩提出ρ=Ψ*Ψ,ρ是在空间某一个体积微元发现电子的几率密度。ρ=Ψ*Ψ天才地沟通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Ψ是波,ρ是粒子。当然,现在似乎还没有人这么直呼ρ是粒子的。 从一开始,历来都只是说ρ是Ψ的物理意义。这个物理意义似乎是在说一种物理物质的客观存在。实际上,我们既然承认了波粒二象性,Ψ自己就是有物理意义,它就是电子以波的形式存在(的描述)呀,电子波就是一种物理物质的客观存在。我们什么时候需要非凡指明光子是光波的物理意义?
对于波粒二象性,我们只是在初学量子力学基础时被动地勉强接受了它,可怎么也想不通。一具体进入量子化学,就再也不提波粒二象性了,满眼只有波了,挂在口头上的波粒二象性只是说给别人听的。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从量子化学看,所有的化学过程(如化学反应)、化学存在(如各种化学键),都只是电子作为波的作用,不是作为粒子的电子在作用(如不是电子云在那里作用),这时它只表现出波这一方面。这就象光波一样。波是可以叠加、互相干涉和衍射的。 作为粒子层面的电子云ρ,它只是电子波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被经验实验所感知的存在,人们在化学实验中直接感知的总是电子的粒子层面,如物理有机历来都在那里总结电子结构、各种电子效应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而化学总是要回到经验实验的。量子化学怎样与经验实验的化学结合呢?当然首先要从电子波动的层面研究化学,揭示化学本质。其次还要注重走到电子的粒子层面,以便与物理有机等这样的经验归纳有共同的语言。不要仅是把ρ看成是Ψ的物理意义,然后又退回到Ψ城堡之中了,而是要把ρ看成是电子的粒子层面。这就有必要从波函数Ψ跨出一步走向ρ,承认ρ、研究ρ、应用ρ(如Δρ)。不要忽视ρ、排斥ρ。 从理论层次的高度来说,演绎而下的量子化学怎样与归纳而上的经验实验理论(如物理有机)相结合呢?ρ=Ψ*Ψ就是它们的接口!
第四、从ρ自然就会想到电子云、想到电荷、净电荷。 我在前帖《关于分子中原子电负性与电荷》讨论过它们。 ρ从Ψ的平方而来,它也与Ψ一样,是量子化学得到的原始、原生态数据,它本身是有来历、可信的。只是由于进一步人为地处理、划分、归结不当,才造成净电荷之类的失误。这造成人们对净电荷的不信任、不理会,从而也累及到ρ。 |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