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CPASchool’06Yangzhou”Lecture TD1-4 7/27/06
粒子橫向運動線性動力學
簡 介
An Introduction to Transverse Linear Dynamics
劉祖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合肥 230029
一、引言——若干基本概念
§1.1 关于束流和粒子动力学
△何谓束流:本课程中,“束流”(Beam)指由大量运动状态十分相似的带电粒子组成的
粒子流。这些粒子的动量P
r
(包括能量和运动方向)几乎相同,空间分布也很集中,正在作基
本上整体有序的运动。
几个“要件”:一,带电粒子,对于同步辐射(以下简称SR)光源,多半指电子。二,
大量,一般达到约1010 个的量级。三,十分相似或整体有序,下文还要解释,粗略地说,
如果作热运动的粒子群可比喻为市场上的人群,束流就好比整齐行进中的军队。相似程度越
高,我们说束流的品质越好,“理想程度”越高,“热运动温度”越低。
束流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当然不同于气体、液体、固体、等离子体等常见的物质
形态。虽然大自然也造就了粒子射线,其强度和品质远远无法与加速器形成的“人造”束流
相比,可谓“巧夺天工”。本课程谈到的束流都是人造束流。它是人类为了在物质结构的深
层或曰微观世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创造的武器。
△何谓粒子动力学:以束流为研究对象的物理学分支名为“束流物理学”,与诸如凝聚
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基本粒子物理等并列,有时较宽泛地称为加速器物理学。束流物理
学的基础是束流中的粒子在一定的电磁场作用下运动的规律,称为粒子动力学。
本课程讨论的横向粒子动力学不关心粒子能量的变化,而侧重于如何以电磁场约束粒子
的横向轨迹,使束流按使用者的要求传输或满足其他要求。此部分常称为“束流光学”(Beam
Optics),原因是:束流的运动规律与光的传播规律相似,人们对束流运动的要求与设计光学
系统时对光束的要求也相似。“电磁透镜”、“色散”等看似古怪的名词由此而来。
所谓“线性”,指:只考虑“不理想状态”的标志的一阶量,下文还要解释。
束流光学的基础物理知识包括经典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和狭义相对论。
常用数学工具有:微积分、微分方程求解、线性代数方法(在线性近似下描述粒子运动和
状态的分布)、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描述场)。
△理想粒子和任意粒子:“理想粒子”是一大群彼此十分相似的粒子的“代表”,它
的状态是理想的。其他所谓“任意粒子”的状态则与理想粒子有差异。
何谓粒子的状态?就本课程而言,每个粒子可视为“质点”,因为不必考虑其自身的构
造和量子力学效应,并认为其尺度远小于粒子之间的距离。在三维实空间中,根据理论力学,
单个粒子的状态应该用三个位置坐标和动量的三个分量表示,共六个自由度。粒子的状态、
与理想粒子的异同用6 个变量形容。粒子运动时,状态随时间t 变化。
2
理想粒子总处于“理想状态”:经过理想的位置,具有理想的动量,(假定外加电磁场
也是理想的,)所以一直走在理想的轨道上。加速器设计的第一步是确保理想粒子将按设计
者的愿望运动。理想粒子的运动规律简单易知。比如合肥的HLS(Hefei Light Source)环,用
12 块各弯转30 度圆弧的磁铁加上两两之间的直线段构成环形,要让能量为800MeV 的理想
电子沿此轨道运动,略有普通物理知识就能完成必要的计算。
然而,“不太理想”、也“不太不理想”的任意粒子呢?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粒子的状
态多少有些不同于理想粒子。另一方面,作为束流家庭的一员,任意粒子的不理想程度应该
足够小。
与理想粒子稍有差异的粒子如何运动?其运动是否受到足够的约束,或者说是否稳定?
笔者称这个问题为束流物理学的“第一基本问题”。
§1.2 关于粒子的坐标
△坐标系和不理想程度:为了观察、描述粒子的运动,需要建立坐标系,它是粒子表
演的“舞台框架”。
本课程采用“曲线正交坐标系”,坐标原点总是固定在理想粒子身上,随束流一起运动。
所以,坐标原点是沿着理想粒子的轨道前进的。该轨道称为理想轨道或参考轨道,一般由直
线段和圆弧段组成。按最常见的情况,我们假定理想轨道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该平面称为
轨道平面,也叫弯转平面。等效的说法是:假定理想粒子所有的弯转都是水平弯转。
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相互正交。本课程中,z 轴总是沿着理想轨道或其切线,指向理想
粒子前进方向,在前为大;x 轴在水平面内,与z 轴垂直,指向“环外”,在外为正;y 轴
垂直于轨道平面,在上为正(见图1-1)。有了坐标系,任一时刻,某任意粒子的位置可由x, y,
z 三个坐标变量标志。它的动量的三个分量也有了明确的含义。一定意义上,三个动量分量
分别标志三个位置变量的瞬时变化率。
图1-1 曲线正交坐标系
因为理想粒子总在坐标原点,坐标变量及其变化率的大小是单个任意粒子的不理想程度
的定量表述。
研究粒子运动时,我们始终关心它的坐标变量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此时可把上述坐标系
想象为一辆“过山车”,我们坐在其中心即理想粒子的位置上,看着身边的其他粒子相对于
我们如何运动,外偏还是内移、升高还是降低、超前还是落后。我们希望它们不会渐行渐远,
最好是在我们周围来回振荡。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这辆车在行进,有时还走在弯曲的轨道
上,我们之所见可能与在实验室坐标系中看到的有所不同。
3
△纵向坐标:z 轴即理想粒子的前进方向称为纵向。纵向不理想程度用两个量描述:与
理想粒子的纵向位置差和动量差。
纵向就是束流整体的前进方向。束流全体成员的动量应基本都在纵向,用近似式表述,
即:任意粒子的 Pz≈P, 或 vz≈v=βc。此处的P 指粒子总动量,v 指粒子速度,下标z 表
示z 向分量,β是v 与光速c 之比。若非如此,粒子将分道扬镳,不成其为束流。
任意粒子的纵向动量差大致就是总动量差,它与理想粒子动量Po (即束流的标称动量)
之比应该是绝对值很小的数。定义动量相对偏差δ:
δ=
o P
ΔP
=
o
o
P
P −P
(1.1)
为纵向动量不理想程度的标志。当然也可以用能量差或速度差,对于速度接近光速的相对论
性电子,相对能量差可认为等于相对动量差,速度差则太小了。
纵坐标z 通常用来标明理想轨道上一点的位置,数值是从某“起点”沿理想轨道量到该
点的路程长度,单位一般用m。笔者喜欢用zd 标志纵向位置不理想程度,它是任意粒子对
理想粒子的纵向相对位置,单位是mm 或cm,在前为正,它也不会很大。只有当束流经过
随时间快速变化的场例如高频腔的时候,zd 的不同才有意义。也有人用时间差或相位差标
志纵向位置差,前者用到粒子经过某点的时间,后者用到粒子到达交变电磁场时该场的相位,
它们与zd 只差一个确定的系数(请注意时间差的符号与位置差相反,后到为正)。
纵向不理想程度的变化称为纵向运动。
△横向坐标:横向指与z 轴正交的方向,包括:x 方向,指粒子偏外或偏内,又称水平
方向;y 方向,指粒子偏上或偏下,又称垂直方向。两个横向共四个状态参量。一般情况下,
两个横向相互独立,例如x 坐标的大小并不影响y 坐标如何变化,可以分别研究。
理想粒子的横向坐标值和横向动量恒为零,所以粒子的横向坐标及其变化率标志它的横
向不理想程度。其变化谓之横向运动。
为行文简洁,不特指某个横向时,本课程常用u 代表x 或y。
任意粒子的u 是它的横向位置偏差。Pu 是横向动量偏差。当Pu 不为零时,粒子的飞行
方向与理想轨道之间有一个夹角,u 有变大或变小的趋势。研究横向运动时,我们常关心粒
子的轨迹u(z) ,也就是以轨道位置z 为自变量、粒子横向坐标u 如何变化的规律。加速器
物理文献多用 ' 代替 d /dz ,即对z 的微商。u' 是u 沿前进方向的变化率。
u' =
dz
du
=
z
u
v
v
=
z
u
P
P
(1.2)
本课程用u 和u' 作为u 方向标志不理想程度的两个状态参量。u' 是绝对值不大的数,
与Pu 大致成正比,其数值等于粒子轨迹与z 轴的夹角的正切,因为该角很小,可看作就是
该夹角,单位为mrad (毫弧度)。u' 也是粒子轨迹在u 方向的斜率,文献中有时称为粒子的
运动方向(相对于理想粒子,向外或向内、向上或向下)。
§1.3 关于相空间
△相空间:理论力学用“相空间”作为研究质点状态的工具,它用状态参量,即位置和
动量(或与之相关的量,如u'、δ)为坐标轴。对于我们研究的三维空间质点运动问题,完整
的相空间是六维的。这样的空间当然只存在于学者的想象中,用于状态即所谓“相”的变化
的理论分析。为区别起见,仅以位置为坐标的空间称为“实空间”。本课程中,六维相空间
的6 个坐标分别是:x, x' , y, y' , zd 和δ。
4
显然,任意粒子在某时刻的状态对应于六维相空间中的一点。当粒子运动时,状态随时
间变化,该点就在相空间中移动,称为“相运动”。多数情况下这种移动是连续的,偶尔也
会“跳跃”,例如受到某冲量作用时,粒子位置不变,动量发生跃变。若粒子通过一段距离
或若干元件,其状态从某个“初态”变换到另一个“终态”,它在相空间中的对应点从一点
移到另一点。用数学语言,叫做粒子的运动等效于相空间中的一个单值变换。
假定电磁场是“理想场”,无论束流走到何处,理想粒子的6 个状态参量恒为零,总是
与原点对应。所以相空间的变换保持原点不变。
高维相空间可以分解成或称为“投影”到较低维数的“子相空间”,常用的子相空间大
多是二维或三维的,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实空间的凡人就比较容易想象和用图形描画了。
关于各状态参量的单位,笔者习惯上三个位置皆用mm,两个角度即u' 用 mrad,动量
相对偏差δ则用千分之一(10-3 )。优点是许多计算公式可直接代入,不必换算单位。
横向运动相空间用的四个状态坐标是位移或斜率,都是粒子轨迹的几何参量,笔者称之
为“几何相空间”,以区别于“物理相空间”,后者的坐标是位置和动量,如u 和Pu 。SR
光源中束流能量不变,用几何相空间比较方便。物理相空间适于处理更复杂的情况,例如当
束流被加速时。
△相空间中的束流:引入相空间的目的之一是描述束流整体的状态和运动规律。
束流包含大量粒子,在相空间中对应于许多点集合而成的点群,其中当然应包括原点。
每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大致标志对应的粒子的综合不理想程度。大多数点应该围绕在原点
附近,离得太远的粒子是理想程度最差、最可能丢失的。事实上,SR 光源中的束流在相空
间对应的点群满足一定的统计规律,其分布没有明显的边界线,而有大致以原点为核心、从
内向外、由密而疏相差悬殊的密度分布,基本上表现为高斯分布。
我们可以研究这个点群的质心,求出它的六个状态坐标,它们标志着束流中心的不理想
程度,也就是平均不理想程度。我们往往更关心点群的“不一致性”,意思是它在相空间中
的分布范围宽或窄。统计学经常需要描述这种性质。令符号<f>代表对束流中全部粒子的
某一参量f 求平均,σf 代表该参量的“标准偏差”或“均方根(rms)值”,定义式:
<f>= Σ f
Ne
1
(1.3)
σf = < ( f −< f >)2 > (1.4)
式中Σ表示对束流的全体电子的f 求和,Ne 是电子总数。
所以,<u>是束流中心的轨道偏移,<u' >是束流中心的方向偏差,<δ>是束流的
平均动量相对偏差。式(1.4)则描述了束流包络、发散角、发射度、动量分散、束团长度等一
类物理量的含义,分别说明如下:
包络(Envelope)σu ,代表u 方向束流分布的尺度。该词本义是束流横截面最大半径,
但这个解释对高斯分布不合适,不妨理解为“典型半径”。σx 和σy 分别称为束团的(半)
宽度和(半)高度(“半”字常省略)。
发散角(Divergence)σu ' ,代表u 方向粒子轨迹(半)张角的大小,可理解为束流继续前行
的发散趋势。
发射度(Emittance)εu ,是描述束流横向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它综合描述u 和u' 的分布,
正比于u 方向的二维u-u' 几何相空间中的束流集合所占的大致“面积”。该词本义来自对
光源发光特性的评价。二维相空间发射度的单位是m rad (米弧度)或其派生单位,如mm mrad
(毫米毫弧度)和nm rad (纳米弧度)。发射度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理论上它在束流传输中是
不随位置变化的常数;二是根据其定义式,它总满足下式后半部的不等式:
5
εu = 2 2
'
2 −< (u−< u >)(u'−< u'>) > u u σ σ ≤ σu σu (1.5)
当我们对束流横向运动加以约束时,往往希望其包络和发散角足够小。这一愿望受到了
不等式(1.5)和εu 是有限不变常数的限制。例如欲得到“平行束”,要求发散角小,则包络
必大;欲“聚焦于某一点”,包络要小,发散角又必大,正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种
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度的关系颇相似于近代物理的“测不准原理”。
动量分散(Momentum Spread)σδ,代表束流动量相对分散的程度,也写作σP /Po 。对相
对论性电子,它等于相对能量分散(Energy Spread),简称能散。
束团长度(Bunch Length) zd σ ,习惯上写作σz ,代表束流中一个束团的(半)长度。
以上这几个量描述粒子群作为一个集体的不理想程度,或者说不一致性,代表多数粒子
的某种分布宽度。这些量越小,说明这群粒子的状态相互差异越小,或者说束流的相密度越
大,品质越高。
束流运动时,它对应的相空间点群作集体的相运动,其分布状况和一些参量,比如束流
中心轨道偏移、包络、发散角,可能随之变化。相空间概念和束流整体相运动的图像是粒子
动力学的重点之一。
§1.4 关于粒子运动方程和常用假设
△粒子运动方程:带电粒子的6 个状态参量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服从洛伦兹公式和位置
-动量关系,恰好6 个方程(一个向量方程相当于三个方程):
dt
d P
r
=Ze (E
r
+ vr
×B r
) (1.6)
P r
= mvr
=m
dt
d rr
(1.7)
式中Z 是粒子带的电荷数,其他符号皆为物理学常用符号,不加注。
如果电磁场是已知的,粒子运动方程可解。数学上,方程有无穷多解,初始状态与之结
合便得定解。或者说,对于粒子的任一初态,运动方程唯一地确定了任何时刻的粒子状态。
根据这些方程,已知的电磁场给定了前文提到的相空间单值变换。
利用式(1.7),粒子的动量或其等效参量可表示为位置参量的某种一阶导数。代入式(1.6),
将电磁场写成位置的函数,粒子运动方程是位置参量的联立二阶微分方程,揭示位置的二阶
导数依赖于轨道位置z 和粒子状态(位置及其一阶导数)的变化规律。特别,处理横向运动时,
一般消去t,以轨道位置z 为自变量,方程变成轨迹方程,方程的解描述横向坐标u 如何随
z 改变,称为粒子的轨迹。
我们希望纵向和两个横向的运动能分开处理,“分而治之”。三个方向之间若有关联,
称为耦合(Coupling)。一定条件下,粒子运动可以是无耦合的,不同方向的变量彼此无关,
数学上表现为运动方程可完全分离变量,联立方程简化成独立的单变量方程。有耦合时,不
同方向间的不理想程度互相影响,相空间的分布亦彼此相关。
因为相对动量δ不同,粒子横向轨迹往往有差异,这种耦合称为“色散”。此词来自光
学,得名于光子能量与颜色的关系以及异色光通过媒质时散开。束流运动一般有色散。
△常用假设:处理粒子运动方程时,我们将用到束流物理学的几种常用假设。在此预加
说明,以便读者了解有关公式成立的条件和局限性。
其一,小量假设。假定粒子的不理想程度如u, u' 和δ都是小量,其高次幂可以忽略。
6
如果略去二次以上项,只考虑不理想程度的一次项,称为“线性”假设,相应的粒子动力学
研究称为线性动力学理论。例如,因为
P= 2 2 2
z x y P + P + P =Pz
1+ x'2 + y'2 =Pz ( 1+
2
1
x' 2 +
2
1
y' 2 + …) (1.8)
我们不区分P 与Pz 的根据就是线性假设。采用线性假设时,因为诸如xy, xy' , xδ等项都被
略去,除了色散之外不存在其他耦合,特别是x 方向与y 方向之间没有耦合。
其二,单粒子假设。假定粒子相互间、束流与环境间的作用远小于外加场的作用,予以
忽略。粒子的行为如同它是单个粒子,在外加电磁场约束下只身旅行,对束流中的大量粒子
伙伴视而不见。
其三,理想场假设。假定外加场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忽略其“缺陷”;有时还对之作利
于数学处理的简化,即使实际情况必不尽然。典型的例子如“中平面假设”和“区间常数假
设”。前者假设水平弯转平面是磁场的对称面,磁场在该平面内只有By 分量。而后者假设
磁场的参量在元件有效区间内是常数,只在元件边界跃变。
其四,微扰假设和冲量假设。有时,例如要分析磁场缺陷的影响,某个通常予以忽略的
因素不宜忽略,则一般借助这两个假设处理。前者假定该因素也可视为小量,运动方程原来
的解基本照旧,仅需要在该因素的“微扰”下加以不太大的、与该因素“强度”大致成比例
(线性)的修正。后者则假定该因素可当作只在短时间或短距离内起作用的“冲量”,将其影
响“浓缩”于一点,粒子的动量在此有跃变,而位置不会骤然改变,所以轨迹可能有折转,
但保持连续。
如果这些假设(主要是前三个)皆成立,粒子运动方程就简单了。用数学语言形容:方程
只含变量(及其一阶、二阶导数)的一次项,所以是线性方程;方程基本上无耦合项,所以是
单变量方程;方程的常数项为0 (理想场、单粒子假设成立,理想粒子各状态参量恒为0,所
以变量恒等于0 必定是方程的一个解),是齐次方程。
△粒子运动方程有稳定解的条件:总之,采用前述假设,粒子运动基本方程一般可以
简化为单变量的齐次线性二阶微分方程。以X 代表变量,方程标准形式是:
X'' +A X' +F X = 0 (1.9)
式中系数A 和F 可能是常数,也可能是随轨道位置z 变化的参量。熟悉高等数学的读
者应知道常系数二阶线性方程如何求解和解的形式。在下文就具体方程进行深入分析之前,
先对此式略作抽象的评论:
X=0 是方程的一解,称为X 的平衡位置或理想状态。
若系数F 或其某种平均值大于0,X'' 常与X 异号,说明每当变量X 偏离平衡位置时出
现“矫正力”,运动有稳定的围绕平衡位置的振荡解,与三角函数类似,X 保持有限。系数
F 确定振荡的频率,振幅和相位则由初始条件决定。若F≤0,没有矫正力或反有“助推力”,
X 必将趋于无穷,运动是不稳定的。
若系数A 或其某种平均值大于0,X'' 常与X' 异号,说明存在与运动速度相反的耗损
性阻滞力,运动的振幅有负指数函数衰减因子,振荡渐趋消亡,X 向平衡位置收缩。系数A
确定衰减的快慢。若A=0,振荡不衰减,长期维持。若A<0,振荡不断增强,振幅越来越
大,运动也不稳定。
其实这种稳定性判据的适用面极广。世间悠悠万物,只要能保持相对的稳态,无论一位
走钢丝的人、一座建筑物、一台电子学仪器、一个经济体系,都能列出类似式(1.9)的“运动
方程”,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上述稳定性条件。加速器的粒子运动也不例外。至此,原则上,
前述束流物理第一基本问题已经不难解答。我们必须使粒子运动基本方程中的系数(也许在
某种平均或积分的意义上) F>0,A≥0。
7
粒子动力学线性理论承认前述假设,前人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不仅运动方程显得简洁、
标准化,而且有形式完美的解。
真实的世界总比经过简化的理论复杂,也更丰富多彩。加速器工作者常常不得不考虑,
实际上前述假设并不严格成立:高阶项的影响若不能忽略,称为“非线性效应”;耦合存在,
不同变量之间相关;场不尽理想,常数项不为0,束流中心轨迹与参考轨道并不重合,称为
“轨道畸变”;较强的束流产生的场不可忽略,其作用称为“空间电荷效应”或“束流不稳
定性”;等等。这些正是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粒子横向运动的基本方程
§2.1 预备知识
△再看坐标系:上一章介绍了本课程所用的坐标系的大致情况,请再看图1-1,注意该
坐标系在某一点zo 附近的细节。
坐标系的z 轴是理想粒子的轨道,它可能是曲线。轴上的zo 点是理想粒子必经之点。
考虑一般情况,理想粒子轨道在这里的曲率不是零,或者说z 轴在该点的曲率半径ρ不是无
穷大。本课程假设所有弯转平面都是水平面,x 轴指向环的外侧,所以此处参考轨道圆弧的
圆心O 点在x 轴负方向,到zo 点的距离为ρ。在zo 点,三个坐标轴的元向量的取向分别是:
z er
沿z 轴的切线指向前方; x er
沿其法线指向外侧, y er
则垂直于弯转平面指向上方。三者是
“正交”的。假设图中任意粒子的坐标是(x,y,zo ),zo 点是粒子在z 轴上的投影(此时的三
坐标轴交点),则以空间中某点为参考点(向量原点),该粒子的位置向量是:
rr
= o rr
(zo )+x x er
+y y er
(2.1)
式中 o rr
(zo )是zo 点的位置向量。
这个坐标系的特点是:有弯转时,坐标轴元向量z er
和x er
不是常向量,所以运动方程的
形式与一般直角坐标系下不同。当“自变量”z 有微小增量dz 时,粒子的z 坐标或“影子粒
子”沿z 轴向前移动,同时坐标系的x 轴和z 轴皆旋转一小角度dφ=dz /ρ。
写成关系式,是:
d o rr
(z)=dz z er
,d x er
=dφz er
,d y er
=0,d z er
=-dφx er
(2.2)
或者,各个向量对自变量z 的微分(符号 ' 代表对z 微分)是:
( o rr
(z))'= z er
,( x er
)'=
1
ρ z er
,( y er
)'=0 ,( z er
)'=-
1
ρ x er
(2.3)
式(2.1)到(2.3)是这个曲线正交坐标系的特征的数学语言表述,它描述的空间有些“弯
曲”。该特征在对粒子横向运动的分析中频有表现。
△粒子的速度:在这样的坐标系中,任意粒子的速度有何特点?
机械地利用上述公式和符号~v z =
dt
dz
,就得到相应的运动学关系:
vr
=
dt
d rr
=
dt
d z
( rr
)'=~v z [(1+
x
ρ
) z er
+x' x er
+y' y er
] (2.4)
8
v=~v z [(1+
x
ρ
)2+x' 2+y' 2 ]1/2 ≈~v z (1+
x
ρ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