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7, 2014

china01 韋森(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finance.qoos.com/

為什麼說中國經濟增速必然下移?

(中國評論新聞) 2014年03月30日 07:35

對中國經濟的現實格局和長期經濟增長前景,近兩年在中國經濟學家中間有不同觀點。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林毅夫教授上個月在紐交所做了一場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講演,他預計在未來10年到20年中,中國經濟還能有年均8%以上的潛在增速。

  我個人沒有林毅夫教授那樣樂觀。我的判斷是,中國經濟增速目前正在下移,這是一個改變不了的自然趨勢。但這絕不是在唱衰中國經濟,因為,在未來十幾年,即使中國經濟增速下移到5-7%的增長率,從歷史上來看,仍然是個很高的增長速度。

  繼續8%以上的高速增長已不現實

  之所以做出這樣一個判斷,很重要一條是受凱恩斯的影響。在1930年出版的《貨幣論》中,凱恩斯曾提醒經濟史學家注意:“各國利潤的膨脹時期和萎縮時期與國家的興盛時期和衰敗時期異常地相符。”即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在高速增長與繁榮時期,與這個國家各行各業的企業利潤率或資本的回報率密切相關。這是觀察中國經濟走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情況。從1952年到1978年,中國經濟總量幾乎沒有多少增長,趴在那裡沒動。人類社會20世紀的歷史、中國當代的歷史,已經用鐵的事實否定了計劃經濟體制。只是到1978年之後,三次市場化改革,才孕育了三次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即1979年之後的農村土地承包制改革,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國有企業的民營化改革,以及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迅速加入全球化的世界分工體系。這實際上也告訴我們,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肯定在未來中國要深化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大趨勢的。

  中金公司的經濟學家們曾用HP濾波法,計算出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他們發現,中國的三次市場化改革,導致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三次上行,但是自2007年之後,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經開始下降了。現在也許有朋友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肯定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道路,提出了深化市場化改革的60條決定,這是否會意味著在此以後,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還會再往上走?

  目前看來好像不是這樣。最近我和我的學生陳達飛用較長時段的數據粗略估算了一下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趨勢,發現儘管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仍在一個高位,但是卻在2007年之後折頭向下了,這與中金公司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的估算是一致的。此外,許多研究機構的研究均發現,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在下降。這實際上意味著,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還想繼續實現超過8%的高速增長可能已經不現實了。

  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的原因

  實際上,中國經濟已連續十幾個季度在下行。儘管2013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呈現了加快復甦的勢頭、歐盟和日本的經濟已經開始見底回升,但金磚五國的經濟都在往下行。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是一個自然趨勢。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可從三個表層現象來看:

  一是外貿出口。有學者認為,未來的外貿出口會因為全球經濟向好而走好。2014年中國的外貿出口會不會好?從各種數據來看,外貿出口應該還會上行。但是也要看到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目前面臨著四個方面的挑戰:第一,中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近些年來不斷升高,已經接近甚至超過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平均勞動力成本;第二、中國企業的稅收負擔相當重,尤其是企業的所得稅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第三、人民幣升值;第四、企業融資成本相當高,例如,目前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年利率10%以下從銀行根本拿不到貸款。這幾個因素決定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中國製造的產品競爭力在全球範圍內正在下降。

  目前中國政府的最好宏觀經濟刺激措施應該是減稅。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國政府所定的調子是“穩定稅負”,減稅目前還沒有成為習李政府的一個宏觀經濟政策選項。即使美國、歐盟和日本經濟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有復甦,中國的外貿出口在2014年乃至未來數年可能也不會有很大的增加,至少不能像前幾年那樣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幾或兩位數的增加了。再說,目前中國的單月出口額已經接近2000億美元了,出口體量已經很大了,這就像一個跳高運動員已經跳到了兩米以上,再往上提高已經很難了。如果外貿出口訂單沒有大增的話,在目前中國製造業普遍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還會保持下降的趨勢。這就導致第二個表層現象:中國未來的投資率也會自然下降。

  二是國內投資。中國的國內投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和政府所推動的基礎設施投資。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唯有房地產投資、政府所推動的基礎設施投資還在上升,但是目前,國內投資──無論是基礎設施投資還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尤其是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都折頭向下,最起碼未來中國的投資不可能像2008-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那樣超高速增長了。

  三是消費。儘管中國居民家庭的消費還在上升,但是近幾年以來增速卻一直在往下走。因此,從經濟的投資、消費和出口數據看,中國經濟確實在下行。

  但以上這三個方面都是表層現象。從深層問題看,無論是中國的國有企業、三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這些年的利潤增長率下降都是一個趨勢。中國五百強企業的利潤率,沒有美國、澳大利亞高,甚至還沒有經濟增速為負的荷蘭的大企業的利潤率高。另外,企業的負債率是中國經濟的一個深層次問題。儘管中國企業負債占GDP的比重目前大約為120%左右,與其他國家相比不算太高,但問題是中國企業的債務與稅前收入比太高,高達3.5。而按照經濟學家的通常估計,如果超過2,企業還債就有很大挑戰。未來中國經濟若出現什麼問題,可能不是先出現在大家比較擔心的地方政府負債上,而很有可能會出現在企業負債上。

  講到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目前在中國國內有三派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這幾年中國經濟在下行,當經濟增長從靠投資轉向靠消費的時候,當從實體部門的經濟增長轉向服務部門的增長時,經濟增速就會下行;第二種觀點認為,到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快吃完了,所以經濟會下行;第三種觀點是我另外一些經濟學家最近這兩年所提出的,認為現在已到了現有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上這一輪工業化的中後期,其外在表現是各行各業都產能過剩。工業化的減速,作為工業化結果的城鎮化進程也會放慢,因而經濟增長速度也會慢慢降下來。

  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速下降的情況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在未來20年中國經濟可能保持8%的潛在增速,是基於這樣一種推理:目前,中國人均GDP (6150美元)與美國的差距,正好相當於1953年日本與美國的差距,1962年台灣與美國的差距,1968年韓國與美國的差距。當這些國家和地區跟美國的人均GDP 比例有這麼大的差距時,之後都有20年以上8%的經濟增長。

  但我認為,從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來看,已經不像是1953年的日本了,而是像1973年的日本了。因為,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已經完成了現有科技發展水平上的一輪工業化過程。日本經濟在1953年後完成了一輪工業化之後,經濟增速很明顯地下了兩個台階:1953到1973年,日本有一個年經濟增長接近9%的高速增長時期;1973年,在石油危機的衝擊下,日本經濟陷入短期蕭條,1975到1990年,經濟增速跌了一半,只有4.3 %左右;然後到1990年以後,20多年來日本經濟增速平均還不到1%。

  這些年,台灣地區的經濟增速也是明顯地下降了三個台階。1962年到1980年,台灣GDP平均年增速超過10%;1973到1991為第二個台階,GDP平均增速為7.6%,到1996年後,GDP平均增速下降到了4.3% 。

  同樣,韓國經濟也在經歷了近20年高速增長後,經濟突然失速下台階,這大致發生在1997年。另外,新加坡和香港地區經濟在經歷了一段高速增長時期後,也有GDP 增速突然下台階的情形。

  按照廣晟財富經濟學家劉海影的研究,日本經濟增速下到4.5%的時候,其製造業的產能過剩率是33%左右。碰巧,韓國經濟到1997年左右增速突然下台階時,產能過剩率也是在33%左右。現在,按照中國工信部的估計,中國的產能過剩率也差不多是33%左右。綜合各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面臨下一個台階的時候了,要想再保持8%以上的超高速增長,已經不現實了。

  能否靠投資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是不是未來仍可靠大規模投資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對此學界有爭議。2012年,中國GDP約為52萬億元,在建項目總額約70萬億元,其中新建項目與GDP的比例已高達60%。這說明目前中國經濟仍然是靠高投資率來維持著7%以上的增長。2009年到2012年這四年間,中國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高達110.64萬億元。這麼大的投資規模,還怎麼再加碼?

  按照奧地利學派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經濟周期理論:當投資高速增長時期,經濟會高速增長,但是當經濟繁榮時期的不當投資和過度投資大規模出現後,當要收回投資、要清算的時候,大蕭條就來了。投資沒有回報,或投資回報率償還不了銀行貸款時,問題就來了。中國的投資主要是由銀行貸款所推動的,這實際上把中國經濟的風險全壓在了中國的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上。當大部分企業和政府所推動的投資項目的收益還不了銀行貸款時,經濟就可能會出大問題。

  綜合上述情形,我認為: 第一,經過35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在產能基本過剩的情況下,已到了增速下台階的時候了。而且不是在一段經濟高速增長後經濟增速慢慢地下行,而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降下來。第二,政府決策層不能再依靠高投資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了,如果這樣的話,最終會把中國經濟推向大蕭條。

  中國經濟的三個“保險杠”

  另外,也要指出的是,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正在下移,但是在短時期還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儘管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經下降到8%之下,但仍然是在慣性高速增長的後期。

  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判斷?目前中國經濟目前至少還有三個“保險杠”:

  一是目前各項儲蓄超過106萬億元,加上中國經常項目仍然是順差,這說明中國經濟在整體上是儲蓄大於投資,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不會像美國在2007-2008年那樣出現嚴重的次貸危機。

  二是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81萬億美元,預計到2014年會超過4萬億美元。這無疑又給中國金融系統的風險多了一道保險杠。

  三是隨著這幾年外匯儲備的增加,基礎貨幣和央行的資產也大幅度增加,為了控制基礎貨幣的投放,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在20%的高位。這確實有很多弊端,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多問題,其中主要是貨幣市場供給一直很緊,利率尤其是影子銀行的利率很高,導致企業的融資成本很高,但實際上也替所有商業銀行“扣押”下來了超過20萬億元的備付金,這意味著大多數商業銀行破產倒閉的風險還不大。

  就此看來,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正在下移,但是短期中國經濟還不會出大問題。中國經濟增速下行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還不能認識到這一自然趨勢而人為再靠擴大政府推動的投資來“保增長”,這樣最終會把中國經濟推向大蕭條。

  自人類社會進入近代以來,只有在20世紀50到7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有一個高速增長時期,且大約只有20年左右,經濟增速也大約只有4%到6%,日本是個例外。難道中國經濟能有一個連續50年的超過8%的經濟超高速增長時期?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作者:韋森(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