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女画家的博客最近讨论小黑洞物理,研究小黑洞是她的专长:
Micro Black Holes
又是《新发现》催稿的日子,上一期我写了RHIC的色浆与人造5维黑洞的关系,这一期不妨写一下不少人关心的4维小黑洞,更准确地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维黑洞,一种可能在LHC上出现的黑洞。
坑先挖在这里,我得看BTV6的足球一百分了,好在上面给了一个链接,来访的朋友先去那里看看,我等一会儿再继续。
“天然”形成的黑洞的质量通常都很大,原因是引力太弱了,要引起引力无限制的塌缩,需要足够大的能量密度,例如,中子星如果太重,中子的简并压不足以抵抗引力,最终引起塌缩形成黑洞。这个重量极限叫Oppenheimer-Volkoff 极限,大约是3个太阳的大小。
为什么在实验室中很难形成黑洞?我们知道,当两个粒子对撞时,只要碰撞参数(两个粒子之间的垂直距离)足够小,原则上就可以形成黑洞。定量地说,如果 , 是质心总能量,黑洞就形成了,因为是质心系中这两个粒子系统的Schwarzschild半径。
有两个重要因素使得实验室中很难制造出小黑洞。 (1) 目前能量最高的加速器Tevatron的质心能量大约是2Tev,要产生小黑洞,碰撞参数必须小于 cm,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小距离。对应的碰撞截面是,比一个pb小倍,换句话说,一个典型的碰撞截面为pb所产生的事例数要比产生“黑洞”的事例数大 ,可见后者发生的可能几乎为零。(2) 即使我们能够产生大小为 cm的“黑洞”,它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黑洞,因为这个半径远远小于该黑洞的Compton长度。
我们经常说,一个经典的黑洞的半径必须大于Planck长度,约为cm,原因就是因为只有这些黑洞的视界才比Compton长度大,从而经典几何是可信的。
毫无疑问,无论是能量的原因还是和luminosity的原因,目前的加速器都不可能产生小黑洞。
有一个可能性可以使得上面的两个困难同时被克服。过去若干年,很多人开始研究所谓的large extra dimensions,与更早的弦论假设相反,一些高维空间的尺度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小。如果通常的物质都局限于3维膜上,而只假定引力可以在高维空间起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了一些简单的困难(例如,如果高维空间的尺度大于加速器可以探测到的尺度,由于标准模型中的粒子“看不见”这些维度,与实验就没有矛盾)。如果引力可以“漏”到高维中去,那么真正的引力强度可能比牛顿引力常数要大,引力之所以在四维中显得弱,因为一些力线漏到高维中去了。所以,当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变得比较小,引力的强度可以变得很大。
这个新的引力强度可以用一个新的高维中的Planck长度来标志。如果这个更加基本的Planck长度在下一代加速器上能够探测到,我们就可能造出小黑洞来了。
原因很简单,高维的小黑洞最小的视界半径就是这个新的Planck长度了。要产生这些小黑洞,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新的Planck长度和黑洞的半径要比高维的尺度要小。如果黑洞的半径比高维的尺度大,那么黑洞看起来就是一个4维黑洞,4维中的牛顿常数就要取代新的Planck长度,使得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困难。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果真有较大的高维,一个半径比高维尺度还大的黑洞的质量要远远大于Planck质量,因为半径与质量称正比。
如果真的存在大额外维和低Planck能标,Tevatron上没有发现小黑洞,从而排除了新Planck能标在800Gev以下的可能。
最早计算LHC上产生小黑洞事件数和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可能是下面这两篇文章:
High Energy Colliders as Black Hole FactoriesBlack Holes at the LHC
如果Tev,产生质量为5Tev黑洞的截面是fb,而LHC的luminosity是,这样,每秒就可以产生一个这样的黑洞。
黑洞的衰变模式与一般粒子衰变模型完全不同,因为Hawking辐射,产物大多数是低能的,分布各向同性。
后来的更加细致的研究修正了最早的乐观估计,但数量级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最近的一篇讨论截面计算的文章是
Black Hole Cross Section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一般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真的能制造小黑洞,这些小黑洞会不会吞下周围的物质,越长越大,最后吞下LHC直至整个地球?经验上,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宇宙线中有很多高能粒子,也会产生小黑洞,假如小黑洞会制造灾难,灾难应该早就发生了。这里有一篇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
Despite Rumors, Black Hole Factory Will Not Destroy Earth
S. Giddings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LHC如果能制造出小黑洞,将是过去100年物理学上最重要的发现。
我觉得他一点也没有夸大,因为小黑洞的发现会带来如下的发现:大额外维,引力和其他相互作用的关系,量子引力的性质。
在LHC上制造出小黑洞,从而给我们提供研究高维和量子引力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如果你相信所谓的规范等级问题就是靠大额外维解决的,机会还真不小。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计算一下Planck能标是1Tev的几率。如果我们假定Planck能标均匀地分布在1Tev到Gev之间,几率大约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如果我们取对数,然后假定几率是在对数上均匀分布的,这个几率大约是,还真不小。
计算对数有一个猫腻,你取什么单位?不同的单位给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娱乐大家一下,取ev做单位,因为这个能量是暗能量的能标,世上最低的基本物理能量了,我们有,,两个数之比是左右,所以我们有一半的机会看到小黑洞。
英文中的wishful thinking是什么意思?就是上面那段话的意思。
到底这个几率是怎么分布的?等实验告诉我们吧,理论永远是苍白的。
Micro Black Holes
又是《新发现》催稿的日子,上一期我写了RHIC的色浆与人造5维黑洞的关系,这一期不妨写一下不少人关心的4维小黑洞,更准确地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维黑洞,一种可能在LHC上出现的黑洞。
坑先挖在这里,我得看BTV6的足球一百分了,好在上面给了一个链接,来访的朋友先去那里看看,我等一会儿再继续。
“天然”形成的黑洞的质量通常都很大,原因是引力太弱了,要引起引力无限制的塌缩,需要足够大的能量密度,例如,中子星如果太重,中子的简并压不足以抵抗引力,最终引起塌缩形成黑洞。这个重量极限叫Oppenheimer-Volkoff 极限,大约是3个太阳的大小。
为什么在实验室中很难形成黑洞?我们知道,当两个粒子对撞时,只要碰撞参数(两个粒子之间的垂直距离)足够小,原则上就可以形成黑洞。定量地说,如果 , 是质心总能量,黑洞就形成了,因为是质心系中这两个粒子系统的Schwarzschild半径。
有两个重要因素使得实验室中很难制造出小黑洞。 (1) 目前能量最高的加速器Tevatron的质心能量大约是2Tev,要产生小黑洞,碰撞参数必须小于 cm,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小距离。对应的碰撞截面是,比一个pb小倍,换句话说,一个典型的碰撞截面为pb所产生的事例数要比产生“黑洞”的事例数大 ,可见后者发生的可能几乎为零。(2) 即使我们能够产生大小为 cm的“黑洞”,它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黑洞,因为这个半径远远小于该黑洞的Compton长度。
我们经常说,一个经典的黑洞的半径必须大于Planck长度,约为cm,原因就是因为只有这些黑洞的视界才比Compton长度大,从而经典几何是可信的。
毫无疑问,无论是能量的原因还是和luminosity的原因,目前的加速器都不可能产生小黑洞。
有一个可能性可以使得上面的两个困难同时被克服。过去若干年,很多人开始研究所谓的large extra dimensions,与更早的弦论假设相反,一些高维空间的尺度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小。如果通常的物质都局限于3维膜上,而只假定引力可以在高维空间起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了一些简单的困难(例如,如果高维空间的尺度大于加速器可以探测到的尺度,由于标准模型中的粒子“看不见”这些维度,与实验就没有矛盾)。如果引力可以“漏”到高维中去,那么真正的引力强度可能比牛顿引力常数要大,引力之所以在四维中显得弱,因为一些力线漏到高维中去了。所以,当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变得比较小,引力的强度可以变得很大。
这个新的引力强度可以用一个新的高维中的Planck长度来标志。如果这个更加基本的Planck长度在下一代加速器上能够探测到,我们就可能造出小黑洞来了。
原因很简单,高维的小黑洞最小的视界半径就是这个新的Planck长度了。要产生这些小黑洞,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新的Planck长度和黑洞的半径要比高维的尺度要小。如果黑洞的半径比高维的尺度大,那么黑洞看起来就是一个4维黑洞,4维中的牛顿常数就要取代新的Planck长度,使得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困难。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果真有较大的高维,一个半径比高维尺度还大的黑洞的质量要远远大于Planck质量,因为半径与质量称正比。
如果真的存在大额外维和低Planck能标,Tevatron上没有发现小黑洞,从而排除了新Planck能标在800Gev以下的可能。
最早计算LHC上产生小黑洞事件数和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可能是下面这两篇文章:
High Energy Colliders as Black Hole FactoriesBlack Holes at the LHC
如果Tev,产生质量为5Tev黑洞的截面是fb,而LHC的luminosity是,这样,每秒就可以产生一个这样的黑洞。
黑洞的衰变模式与一般粒子衰变模型完全不同,因为Hawking辐射,产物大多数是低能的,分布各向同性。
后来的更加细致的研究修正了最早的乐观估计,但数量级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最近的一篇讨论截面计算的文章是
Black Hole Cross Section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一般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果真的能制造小黑洞,这些小黑洞会不会吞下周围的物质,越长越大,最后吞下LHC直至整个地球?经验上,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宇宙线中有很多高能粒子,也会产生小黑洞,假如小黑洞会制造灾难,灾难应该早就发生了。这里有一篇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
Despite Rumors, Black Hole Factory Will Not Destroy Earth
S. Giddings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LHC如果能制造出小黑洞,将是过去100年物理学上最重要的发现。
我觉得他一点也没有夸大,因为小黑洞的发现会带来如下的发现:大额外维,引力和其他相互作用的关系,量子引力的性质。
在LHC上制造出小黑洞,从而给我们提供研究高维和量子引力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如果你相信所谓的规范等级问题就是靠大额外维解决的,机会还真不小。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计算一下Planck能标是1Tev的几率。如果我们假定Planck能标均匀地分布在1Tev到Gev之间,几率大约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如果我们取对数,然后假定几率是在对数上均匀分布的,这个几率大约是,还真不小。
计算对数有一个猫腻,你取什么单位?不同的单位给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娱乐大家一下,取ev做单位,因为这个能量是暗能量的能标,世上最低的基本物理能量了,我们有,,两个数之比是左右,所以我们有一半的机会看到小黑洞。
英文中的wishful thinking是什么意思?就是上面那段话的意思。
到底这个几率是怎么分布的?等实验告诉我们吧,理论永远是苍白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