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7, 2013

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 )、“绝热近似”(由于原子核质量比电子大得多,而把原子核当成静止的点处理)和“轨道近似”(用一个独立函数来描述一个独立电子的运动

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仅需五个物理基本常数——电子;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第一性原理和经验参数是两个极;量子化学的第一性原理是指多电子体系的Schr?d;(1)物理常数,包括光速c、Planck常数h、;(2)各种数学和物理的近似,最基本的近似是“非相;由于诸多近似方法的使用,“从头计算”方法并不是真;话说第一性原理的基本感念是指不采用经验参数??(;不采用经验

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仅需五个物理基本常数 —— 电子质量、电子电量、普郎克常数、光速和玻耳兹曼常数,通过求薛定谔方程得到材料的电子结构,而不依赖于任何经验常数即可以预测微观体系的状态和性质,预测材料的组分、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
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第一性原理和经验参数是两个极端。第一性原理是某些硬性规定或推演得出的结论,而经验参数则是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的规律性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第一性原理(称为理论统计数据),也可以来自实验(称为实验统计数据)。 如果某些原理或数据来源于第一性原理,但推演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当然是很有说服力的),那么这些原理或数据就称为“半经验的”。
量子化学的第一性原理是指多电子体系的Schr?dinger方程,但是光有这个方程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量子力学能够准确的解决的问题很少很少,绝大多数都是有各种各样的近似,为此计算量子力学提出一个称为“从头计算”的原理作为第一性原理,除了Schr?dinger方程外还允许使用下列参数和原理:
(1) 物理常数,包括光速c、Planck常数h、电子电量e、电子质量me以及原子的各种同位素的质量,尽管这些常数也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在国际单位值中,光速是定义值,Planck常数是测量值,在原子单位制中则相反。)
(2) 各种数学和物理的近似,最基本的近似是“非相对论近似”(Schr?dinger方程本来就是非相对论的原理)、“绝热近似”(由于原子核质量比电子大得多,而把原子核当成静止的点处理)和“轨道近似”(用一个独立函数来描述一个独立电子的运动)。 量子化学的从头计算方法就是在各种近似上作的研究。如果只考虑一个电子,而把其他电子对它的作用近似的处理成某种形式的势场,这样就可以把多电子问题简化成单电子问题,这种近似称为单电子近似,也称为平均场近似,例如最基本的从头计算方法哈特里-富克(Hartree-Fock)方法,是平均场近似的一种,它把所有讨论的电子视为在离子势场和其他电子的平均势场中的运动。但是哈特里-富克近似程度过大,忽略了电子之间的交换和相关效应,使得计算的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 Hohenberg和 W Kohn于1964年提出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这一理论将电子之间的交换相关势表示为密度泛函,然后使薛定谔方程在考虑了电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后利用建立在自洽场近似的方法求解,DFT认为:粒子的哈密顿量取决于电子密度的局域值,由此可以得出局域密度近似(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方法。
由于诸多近似方法的使用,“从头计算”方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性原理,但是其近似方法的运用使得量子计算得以实现。从头计算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可靠程度,某些精确的从头计算产生的误差甚至比实验误差还小。
话说第一性原理的基本感念是指不采用经验参数??(此后省略若干千字)
不采用经验参数,但也得有近似才能计算。在处理原子的时候就采用了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既绝热近似)这个近似的主要内容就是电子运动速度远远大于原子核,于是近似原子核不动,只考虑电子运动。于是,这个近似带来的效果就是体系在绝对零度时候的性质。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呢?其实就是指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不掺杂任何经验参数,而得出所有的现象。其实这个是很难的。但是能验证规律的正确性。而本文所提到的第一性原理,
主要是指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出发,而推导各种物理,化学等现象。也指从头算,即ab initio。
最早期的从头算主要是一些量子化学的专家在搞。其实这还要从头说起,薛定谔搞出了薛定谔方程。方程写起来虽然简单,而且直观。(动能算符+势能算符)*波函数=能量的本征值*波函数。这是定态波函数,我就不写含时的方程了。这个方程主要是用来求基态。方程虽然容易写,但是求解起来实在是太难了。有点像经典力学里的混沌现象。虽然每个粒子都服从牛顿三大定律,但是求解是不可能的。首先,求解的难题是电子和核的相互作用项难以分开。还好奥本海默提出了绝热近似,即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速度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认为核缓慢的能跟上电子的运动。这样,我们即可将核的方程和电子的方程分开。而在真实的材料中,电子的作用是很大。例如成键主要是指电子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只需要仔细求解电子的薛定谔方程即可。对于N个电子的系统,方程是3N维的。其求解仍然很难。所以,科学家们就想办法。最后的办法是,利用自洽的方法求解。自洽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办法,说白了,就是指,A和B有数学的依赖关系,但A和B的方程是解不出来的。给出一个A我可以求B,有B又反求出一个A,这样循环下去直到|A_new - A_old|<无穷小,或者|B_new -B_old|<无穷小。方程自洽,运算结束。这只是简单的举例。首先,这个由hartree和fock提出了hartree-fock近似,他们将多电子的波函数写成了单个电子波函数的积的形式,考虑了全同粒子的交换性,而哈密顿量写成了密度的泛函,进而求得基态能量,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确定是没有考虑电子间的关联作用。接着,由kohn等人进一步改善了薛定谔方程,首先他们认为基态可以写成电子密度的泛函,真实的材料的所有性质都可以有电子密度求出。这就是密度泛函理论,详细的推导还是很繁琐的。
k-s方程中,动能是用的是无关联的自由电子动能,势能用的是无交换的电子相互作用能和离子对电子的势能,剩下的就是交换关联能。虽然方程是相当完美的,也很准确,但很可惜。交换关联能的具体形式是无法求解的。没办法,总有一些人是乐于奉献的,有些人花一辈子在找一个比较好的交换关联能的形式。LDA是一个很好的近似,认为电子可以分成各个部分均匀的电子气,进而得出了交换关联能的形式,本来这是一个近似。但是,在总能计算过程中,是相当的准确,这主要是由于交换能的低估和关联能的高估得到了很好的补偿。
最后再讲一下,KS方程的基本流程。首先,给出一个试探的电荷密度,可以写出哈密顿量,从而求得本证值和本证波函数。而本证波函数的模的平方就是电荷密度,这样看电荷密度是否自洽。不自洽就继续,直到自洽。当然我这里也只是笼统的说。在具体实现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仔细推导公式。如波函数是用平面波展开还是用轨道展开。轨道主要指的是TB的方法,即紧束缚方法。还有介于他们之间,如LMTO。还有,为了减少平面波的数量,计算加快是采用赝势的方法。很多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主要,还是需要找一本书仔细推导。但基本思想是,电子的作用相当关键,如果我们能解决好电子的问题,我们就能解决很多难题,如高温超导等问题。
第一性原理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发展,很大的程度依赖于计算机的发展,现在的集群越来越强大。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既懂理论,又会编程。这样才能由理论到程序,到计算,最后得到结果,解释很多现象,探索基本的规律。想对规律研究,紧紧靠推导理论是难以实现的,还是需要在新现象或反常现象中去摸索。这样,就需要我们做一些具体的计算。也正因为如此,第一性原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很有潜力。但需要你去认真的推导理论,热爱编程。
@@@
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 Principle,是一个计算物理或计算化学专业名词,广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

我们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量子力学计算就是根据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原理去计算分子结构和分子能量(或离子),然后就能计算物质的各种性质。
从头算(ab initio)是狭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它是指不使用经验参数,只用电子质量,光速,质子中子质量等少数实验数据去做量子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很慢,所以就加入一些经验参数,可以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牺牲计算结果精度。
那为什么使用“第一性原理”这个字眼呢?据说这是来源于“第一推动力”这个宗教词汇。第一推动力是牛顿创立的,因为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质在不受外力的作 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宇宙诞生之初万事万物应该是静止的,后来却都在运动,是怎么动起来的呢?牛顿相信这是由于上帝推了一把,并且牛顿晚年致 力于神学研究。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也是有原因的吧。所有这些说不清的东西,都归结为宇宙“第一推动力”问题。
科学不相信上帝,我们不清楚“第一推动力”问题只是因为我们科学知识不完善。第一推动一定由某种原理决定。这个可以成为“第一原理”。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与 “大统一场理论”研究,也是希望找到统概一切物理定律的“第一原理”,可惜,这是当时科学水平所不能及的。现在也远没有答案。
但是为什么称量子力学计算为第一性原理计算?大概是因为这种计算能够从根本上计算出来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这样的理论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就称为第一原理了。
广义的第一原理包括两大类,以Hartree-Fork自洽场计算为基础的ab initi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也有人主张,ab initio专指从头算,而第一性原理和所谓量子化学计算特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目前主要的计算软件:PWscf, Material Studio,VASP,Wein2k等. 个人推荐PW.
需要精通的编程语言:fortran,C.
@@@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 Principle,是一个计算物理或计算化学专业名词,广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
我们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量子力学计算就是根据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原理去计算分子结构和分子能量(或离子),然后就能计算物质的各种性质。
从头算(ab initio)是狭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它是指不使用经验参数,只用电子质量,光速,质子中子质量等少数实验数据去做量子计算。但是这个计算很慢,所以就加入一些经验参数,可以大大加快计算速度,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牺牲计算结果精度。
那为什么使用“第一性原理”这个字眼呢?据说这是来源于“第一推动力”这个宗教词汇。第一推动力是牛顿创立的,因为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质在不受外力的作 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宇宙诞生之初万事万物应该是静止的,后来却都在运动,是怎么动起来
的呢?牛顿相信这是由于上帝推了一把,并且牛顿晚年致 力于神学研究。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也是有原因的吧。所有这些说不清的东西,都归结为宇宙“第一推动力”问题。
科学不相信上帝,我们不清楚“第一推动力”问题只是因为我们科学知识不完善。第一推动一定由某种原理决定。这个可以成为“第一原理”。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与 “大统一场理论”研究,也是希望找到统概一切物理定律的“第一原理”,可惜,这是当时科学水平所不能及的。现在也远没有答案。
但是为什么称量子力学计算为第一性原理计算?大概是因为这种计算能够从根本上计算出来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这样的理论很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就称为第一原理了。
@@@能带理论的这三个基本假设是:

(1)绝热近似
由于离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故离子的运动速度远小于电子的运动速度。当原子核运动时,电子极易调整它的位置,跟上原子核的运动。而当电子运动时,可近似认为原子核还来不及跟上,保持不动。这样,在考虑电子的运动时,可以认为离子实固定在其瞬时新加坡 ,可把电子的运动与离子实的运动分开处理,称玻恩—奥本哈莫近似或绝热近似。通过绝热近拟,把一个多粒子体系问题简化为一个多电子体系。
(2)单电子近似
多电子体系仍然是一个很大的体系,直接求解式(1)也有困难,需要进一步简化。认为一个电子在离子实和其他电子所形成的势场中运动,称为哈特里(Hartree)—福克(Fock)自洽场近似,也称为单电子近似。单电子近似把一个多电子问题转化为一个单元电子问题。
(3)周期场近似
单电子近似使得相互作用的电子系统简化为无相互作用的电子系统。由于晶格的周期性,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所有电子及离子实产生的场都具有晶格周期性,即U (r)=U (r+Rn),其中R=n1a1+n2a2+n3a3中正格矢。这个近似称为周期场近似。所以,能带理论有时被称为周期场理论。
采用这些假设后,晶体中的电子状态问题变成一个电子在周期性势场中的运动问题,使问题大简化,但却导致能带理论具有局限性。
广义的第一原理包括两大类,以Hartree-Fork自洽场计算为基础的ab initi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也有人主张,ab initio专指从头算,而第一性原理和所谓量子化学计算特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目前主要的计算软件:PWscf, Material Studio,VASP,Wein2k等. 个人推荐PW.
需要精通的编程语言:fortran,C.
如何分析第一原理的计算结果

摘要:本文总结了对于第一原理计算工作的结果分析的三个重要方面,以及各自的若干要点
用第一原理计算软件开展的工作,分析结果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讨论:
1、电荷密度图(charge density);
2、能带结构(Energy Band Structure);
3、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简称DOS)。
电荷密度图是以图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非常直观,因此对于一般的入门级研究人员来讲不会有任何的疑问。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分析的种种衍生形式,比如差分电荷密图(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和二次差分图(difference charge density)等等,加自旋极化的工作还可能有自旋极化电荷密度图(spin-polarized charge density)。所谓“差分”是指原子组成体系(团簇)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二次”是指同一个体系化学成分或者几何构型改变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因此通过这种差分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体系中个原子的成键情况。通过电荷聚集(accumulation)/损失(depletion)的具体空间分布,看成键的极性强弱;通过某格点附近的电荷分布形状判断成键的轨道(这个主要是对d轨道的分析,对于s或者p轨道的形状分析我还没有见过)。分析总电荷密度图的方法类似,不过相对而言,这种图所携带的信息量较小。
能带结构分析现在在各个领域的第一原理计算工作中用得非常普遍了。但是因为能带这个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对于能带的分析是让初学者最感头痛的地方。关于能带理论本身,我在这篇文章中不想涉及,这里只考虑已得到的能带,如何能从里面看出有用的信息。首先当然可以看出这个体系是金属、半导体还是绝缘体。判断的标准是看费米能级和导带(也即在高对称点附近近似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的能带)是否相交,若相交,则为金属,否则为半导体或者绝缘体。对于本征半导体,还可以看出是直接能隙还是间接能隙:如果导带的最低点和价带的最高点在同一个k点处,则为直接能隙,否则为间接能隙。在具体工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各种领域中感兴趣的方面彼此相差很大,分析不可能像上述分析一样直观和普适。不过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规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因为目前的计算大多采用超单胞(supercell)的形式,在一个单胞里有几十个原子以及上百个电子,所以得到的能带图往往在远低于费米能级处非常平坦,也非常密集。原则上讲,这个区域的能带并不具备多大的解说/阅读价值。因此,不要被这种现象吓住,一般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关心的还是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形状。 2) 能带的宽窄在能带的分析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能带越宽,也即在能带图中的起伏越大,说明处于这个带中的电子有效质量越小、非局域(non-local)的程度越大、组成这条能带的原子轨道扩展性越强。如果形状近似于抛物线形状,一般而言会被冠以类sp带(sp-like band)之名。反之,一条比较窄的能带表明对应于这条能带的本征态主要是由局域于某个格点的原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35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介绍等内容

被称为周期场理论; 如何分析第一原理的计算结果如何分析第一原理的计;摘要:本文总结了对于第一原理计算工作的结果分析的;工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各种领域中感兴趣的方; 子轨道组成,这条带上的电子局域性非常强,有效质;相通;
被称为周期 场理论。 采用这些假设后, 晶体中的电子状态问题变成一个电子在周期性势场中的运动问题, 使问题 大简化,但却导致能带理论具有局限性。 广义的第一原理包括两大类,以 Hartree-Fork 自洽场计算为基础的 ab initio 从头算,和密度 泛函理论(DFT)计算。也有人主张,ab initio 专指从头算,而第一性原理和所谓量子化学 计算特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目前主要的计算软件:PWscf, Material Studio,VASP,Wein2k 等. 个人推荐 PW. 需要精通的编程语言:fortran,C.如何分析第一原理的计算结果 如何分析第一原理的计算结果摘要: 本文总结了对于第一原理计算工作的结果分析的三个重要方面, 以及各自的若干要点 用第一原理计算软件开展的工作,分析结果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讨 论: 1、电荷密度图(charge density) ; 2、能带结构(Energy Band Structure) ; 3、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简称 DOS) 。 电荷密度图是以图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 非常直观, 因此对于一般的入门级研究人员来 讲不会有任何的疑问。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分析的种种衍生形式,比如差分电荷密图 (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和二次差分图(difference charge density)等等,加自旋极化 的工作还可能有自旋极化电荷密度图(spin-polarized charge density) 。所谓“差分”是指原 子组成体系(团簇)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 “二次”是指同一个体系化学成分或者几何构型 改变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因此通过这种差分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体系中个原子的成键情 况。通过电荷聚集(accumulation)/损失(depletion)的具体空间分布,看成键的极性强弱; 通过某格点附近的电荷分布形状判断成键的轨道(这个主要是对 d 轨道的分析,对于 s 或者 p 轨道的形状分析我还没有见过) 。分析总电荷密度图的方法类似,不过相对而言,这种图 所携带的信息量较小。 能带结构分析现在在各个领域的第一原理计算工作中用得非常普遍了。 但是因为能带这 个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对于能带的分析是让初学者最感头痛的地方。关于能带理论本身,我 在这篇文章中不想涉及,这里只考虑已得到的能带,如何能从里面看出有用的信息。首先当 然可以看出这个体系是金属、半导体还是绝缘体。判断的标准是看费米能级和导带(也即在 高对称点附近近似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的能带)是否相交,若相交,则为金属,否则为 半导体或者绝缘体。对于本征半导体,还可以看出是直接能隙还是间接能隙:如果导带的最 低点和价带的最高点在同一个 k 点处,则为直接能隙,否则为间接能隙。在具体
工作中,情 况要复杂得多, 而且各种领域中感兴趣的方面彼此相差很大, 分析不可能像上述分析一样直 观和普适。不过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规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因为目前的计算大多采用超单胞(supercell)的形式,在一个单胞里有几十个原子以及 上百个电子, 所以得到的能带图往往在远低于费米能级处非常平坦, 也非常密集。 原则上讲, 这个区域的能带并不具备多大的解说/阅读价值。因此,不要被这种现象吓住,一般的工作 中,我们主要关心的还是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形状。 2) 能带的宽窄在能带的分析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能带越宽, 也即在能带图中的起伏越大, 说明处于这个带中的电子有效质量越小、非局域(non-local)的程度越大、组成这条能带的 原子轨道扩展性越强。 如果形状近似于抛物线形状, 一般而言会被冠以类 sp 带 (sp-like band) 之名。 反之, 一条比较窄的能带表明对应于这条能带的本征态主要是由局域于某个格点的原 子轨道组成,这条带上的电子局域性非常强,有效质量相对较大。 3) 如果体系为掺杂的非本征半导体,注意与本征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图进行对比,一般而言 在能隙处会出现一条新的、比较窄的能带。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杂质态(doping state),或者按 照掺杂半导体的类型称为受主态或者施主态。 4) 关于自旋极化的能带,一般是画出两幅图:majority spin 和 minority spin。经典的说, 分别代表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轨道所组成的能带结构。 注意它们在费米能级处的差异。 如 果费米能级与 majority spin 的能带图相交而处于 minority spin 的能隙中,则此体系具有明显 的自旋极化现象,而该体系也可称之为半金属(half metal) 。因为 majority spin 与费米能级 相交的能带主要由杂质原子轨道组成,所以也可以此为出发点讨论杂质的磁性特征。 5) 做界面问题时,衬底材料的能带图显得非常重要,各高对称点之间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情 况。具体地说,在某两点之间,费米能级与能带相交;而在另外的 k 的区间上,费米能级正 好处在导带和价带之间。这样,衬底材料就呈现出各项异性:对于前者,呈现金属性,而对 于后者, 呈现绝缘性。 因此, 有的工作是通过某种材料的能带图而选择不同的面作为生长面。 具体的分析应该结合试验结果给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物理所薛其坤研究员曾经分析过 $\beta$-Fe 的(100)和(111)面对应的能带。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查阅资料。 ) 原则上讲, 态密度可以作为能带结构的一个可视化结果。 很多分析和能带的分析结果可以一 一对应,很多术语也和能带分析
相通。但是因为它更直观,因此在结果讨论中用得比能带分 析更广泛一些。简要总结分析要点如下: 1) 在整个能量区间之内分布较为平均、没有局域尖峰的 DOS,对应的是类 sp 带,表明电 子的非局域化性质很强。相反,对于一般的过渡金属而言,d 轨道的 DOS 一般是一个很大 的尖峰,说明 d 电子相对比较局域,相应的能带也比较窄。 2) 从 DOS 图也可分析能隙特性:若费米能级处于 DOS 值为零的区间中,说明该体系是半 导体或绝缘体; 若有分波 DOS 跨过费米能级, 则该体系是金属。 此外, 可以画出分波 (PDOS) 和局域(LDOS)两种态密度,更加细致的研究在各点处的分波成键情况。 3) 从 DOS 图中还可引入“赝能隙” (pseudogap)的概念。也即在费米能级两侧分别有两 个尖峰。 而两个尖峰之间的 DOS 并不为零。 赝能隙直接反映了该体系成键的共价性的强弱: 越宽,说明共价性越强。如果分析的是局域态密度(LDOS) ,那么赝能隙反映的则是相邻 两个原子成键的强弱:赝能隙越宽,说明两个原子成键越强。上述分析的理论基础可从紧束 缚理论出发得到解释:实际上,可以认为赝能隙的宽度直接和 Hamiltonian 矩阵的非对角元 相关,彼此间成单调递增的函数关系。 4) 对于自旋极化的体系,与能带分析类似,也应该将 majority spin 和 minority spin 分别画 出,若费米能级与 majority 的 DOS 相交而处于 minority 的 DOS 的能隙之中,可以说明该体 系的自旋极化。 5) 考虑 LDOS,如果相邻原子的 LDOS 在同一个能量上同时出现了尖峰,则我们将其称之 为杂化峰(hybridized peak) ,这个概念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相邻原子之间的作用强弱。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35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介绍等内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