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5, 2013

u單位向量, 利用u決定通過P0的直線參數方程式,沿u方向的導函數,其實就是對直線參數s的變化率

單位向量


[DOC]

第四章線積分與面積分

aps2.cyu.edu.tw/asp_work/teacher/wang/materials/no1ch04.doc
在基本微積分中,我們知道單變數積分的幾何意義就是求單變數函數圖形與X軸之 .... 則向量場稱為保守場(conservative field)。φ稱為的勢能函數(potential function), ... 一個曲面要有兩面才能定其方向,而其正方向是由曲面之法向量的方向來決定。


沿方向的導函數,其實就是對直線參數s的變化率




第三章 純量與向量場

 

在進入本章以前理應先複習多變數函數微積分之相關內容,包括:多變數函數的定義、偏導函數(偏微分)的定義與幾何意義、偏微分的連鎖率及全微分等。這些內容均可參考基礎微積分的課本,而不在此處贅述。

 

3.1純量場;等值面;梯度

在空間中的一個區域內的每一個點(x, y, z)均對應到f(x, y, z),則f(x, y, z)稱為一個純量場(scalar field)。所以就數學而言,純量場指的就是一個x, y, z的函數(或x, y的二維函數)。在物理中,一塊絕熱的金屬板子上,若不同的點有不同的溫度,則每一個點的位置與溫度的對應關係就是一個純量場。

 

f(x, y, z)為一純量場,則任一由f(x, y, z)=C(常數)所定義之曲面稱為等值曲面(isotimic surfaces, or level surfaces)。在物理中不同的應用領域對等值曲面有不同的名稱,例如,當f代表電場或重力場位能時,f = C稱為等位能面(equipotential surface),若f代表溫度時,f = C稱為等溫面(isothermal surface),而當f代表壓力時,f = C稱為等壓面(isobaric surface)。同理,雙變數函數f(x, y)=C則代表等值曲線(level curves)。例如,等高線、等溫線均為等值曲線的概念。

 

 

l  方向導函數

我們在多變數函數的微積分中學過偏導函數(partial derivatives),以雙變數函數z=f(x, y)為例,fx的偏導函數,在幾何意義上為f所代表之曲面上沿x軸方向之切線斜率,或解釋為fx軸方向上之變化率;同理,fy的偏導函數,在幾何意義上為f所代表之曲面上沿y軸方向之切線斜率,或解釋為fy軸方向上之變化率。但如果考慮f對任意方向的偏導函數,也就是求出:過曲面上某一點P,沿特定方向之切線斜率,稱為方向導函數(directional derivative)。而方向導函數的決定方式如下:

 

如下圖所示,假設z=f(x, y)表一空間曲面(純量場),其上一點PXY平面上的投影為P0(x0, y0),並以一單位向量定出該點之方向,即

 


 

則可利用決定通過P0的直線參數方程式:

 


 

其中s為沿著該直線度量之長度。且進一步可得:

 


 

換言之,沿著該直線,z=f(x, y)=f(x(s), y(s))亦可化為參數s之函數。所以z=f(x, y)沿方向的導函數,其實就是對直線參數s的變化率:。利用連鎖率及向量內積定義:

 


 

其中符號定義為,稱為del。而f的梯度(gradient)則定義為,或記做grad f。所以fP點上朝方向上的方向導函數等於梯度向量在方向之分量(或投影量),即梯度向量與之內積。

 

          Z                               Y


 


(x, y)
 

s
 
                  P




 

 

 



P0 (x0, y0)
 
                                Y                              X

                    

     X

 

 

以上所討論的方向導函數是指沿直線方向,但若對曲線求f的方向導函數,則可將上述之直線的參數方程式改為曲線的參數方程式,亦即利用第二章之方法,以曲線路徑長度s為參數,建立曲線的參數方程式:x=x(s)y=y(s)。同理可得到z=f(x, y)=f(x(s), y(s)),故同前面的推導結果,方向導函數為

 


 

其中表曲線的單位切線向量。因此,上式可解釋為:f在點P0上沿曲線對路徑長度s的變化率等於f在點P0上朝曲線之切線方向的方向導函數。換言之,沿任意路徑的方向導函數就等於沿該路徑切線方向的方向導函數。所以,沿直線方向求方向導函數可視為沿曲線方向求方向導函數的特例。

 

以上的討論可推廣到3個或更多變數的函數,例如w = f(x, y, z),則

 


 

茲就與梯度有關的定理介紹如下:

 

(1) 函數f在任意方向上的方向導函數等於梯度向量在該方向上之分量。

原因:

 

(2) 梯度向量所指的方向為函數f增加速率最大之方向。

原因:,當時,表梯度向量同方向,且方向導數亦最大,故函數f朝梯度向量的方向增加速率最大。

 

(3) 梯度向量的大小等於f之最大增加速率(最大方向導函數)。

原因:由(2)可知,當時,為最大值,故梯度向量的大小等於f的最大增加速率。

 

(4) 對於等值曲面f(x, y, z)=C,梯度向量表與該曲面垂直之法向量。

原因:假設曲面上任意一曲線表為參數s的函數,則必滿足f(x(s), y(s), z(s))=C,故有

 


 

 

          Z                               Y

                        

                                                            

                        

                                                             

                                Y                              X

                                     

     X

 

其中為曲線上的單位切線向量,因的內積為零,故梯度向量一定與切線向量垂直,而該曲線又在曲面之上,所以梯度向量為與該曲面垂直之法向量,此定理將可用來求曲面之切平面的方程式。同理,對於等值曲線f(x, y)=C,梯度向量表與該曲線之切線垂直之法向量。

 

 

l  法線導函數(normal derivative

在某些應用中,我們需要沿著曲線或曲面的單位法向量f的方向導函數,稱為法線導函數,記做:。若比照前述之沿切線方向求方向導函數的方式,可導出:

 


 

如下圖所示,因單位切線向量為,故單位法向量應與其相差90度(順鐘向),則


 

故若z= f(x, y),則其沿一曲線的法線導函數可表為(參見下圖)

 


 


ds
 

dy
 
           Y                
α
 

 


                        

                                

                                  X

 

 

3.2 向量場

向量場(vector field)就是指一個區域內的每一個點(x, y, z)均對應到一個向量的關係,換言之,向量場就是一個三變數的向量函數。任何一個向量場可以其分量的方式表示如下:

 


 

假設為定義於空間中某一區域不為零的向量場,若任何一通過此區域之曲線上的每一點均與相切,則稱此曲線為的流線(flow lines, or stream lines),或特徵曲線(characteristic curves)。一個向量場決定了一個區域內每一個點的方向,如果有一個質點在此區域內運動時,其在任何位置的速度方向均與該位置在向量場內的方向一致,則該質點的運動軌跡就是流線。由於流線的方向是被向量場唯一決定,所以兩條流線不可能相交。如果空間中有某些點的向量場的大小為零,則這些點就沒有方向可言,所以流線就不會通過這些點。

 

假設為流線上任一點之位置向量,且s表沿流線路徑度量之長度,則流線上的單位切線向量為

 


 

因流線上的每一點均與向量場相切,故應與同方向,即

 


 

此方程式即定義流線方程式。

 

3.3 散度

一向量場的散度被定義為:

 


 

 

3.4 旋度

一向量場的旋度為一向量場,被定義為:

 


 

Remarks

有關散度與旋度的物理意義可由流體力學來探討。

散度將一向量場轉換為一純量場。

旋度將一純量場轉換為一向量場。

在以上的討論中,均視為一個向量。

 

 

3.5 The Laplacian

一個純量場fLaplacian被定為div(grad f),即

 


 

例如:即為PDE中的Laplace equation

 

l  補充內容

散度與旋度在彈性力學與流體力學中的應用。

 

l  參考文獻

[1] Davis, H. F. and Snider, A. D., Introduction to Vector Analysis, 4th ed., 1982.

[2] Kaplan Wilfred, Advanced Mathematics for Engineers, 198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