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Statistics:
| |
Site: | equn.com - latest threads |
Forum: | 会员交流区 - 第3页 - 中国分布式计算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Total authors: | 6 authors |
Total thread posts: | 7 posts |
Analysis: | The overall tonality around the discussion, that spans over 3 days, is negative. The discussion is quite engaging and quite controversial. We find the discussion interesting and original. |
Main topic started 11 months ago
原文作者:mingda1986 (MIT在读博士)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2230893373 转载原因:希望喜欢转载小道消息、成功学书籍、文摘杂志、时事评论的坛友看一看,对转来的东西有所筛选。还有就是培养平时读文章可以犀利指出其逻辑错误的能力。 原文: 这是一篇长文,也是迄今为止,我自觉写过的最重要的文章。在对一件事下定论时,我们离不开推理论证,这需要真实客观的信息,合理的逻辑推理,有时外加人性的考量。然而,目前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甚至有意误导,常让人获得错误的结论。信息了解不全面,影响判断;因果推理不正确,对无关事物强加因果,或者只是敷衍地给出站不住脚的理由;再或者把谎话重复一千遍,听多了就像是真理。。。不知不觉的,就在方方面面的损害了人的判断力。 本文旨在提供一点线索,减少垃圾信息的侵害,用理性和良知武装自己的大脑。本文仅能管中窥豹,望读者举一反三。 常见破坏逻辑的方式如上所提,即信息不客观,逻辑不合理,或者不考虑人性。 一、不客观的信息: 对于无法辩驳的事实,选择性隐瞒 例a 苏联与斯大林 还记得中学历史书上对斯大林 »
这是一篇长文,也是迄今为止,我自觉写过的最重要的文章。在对一件事下定论时,我们离不开推理论证,这需要真实客观的信息,合理的逻辑推理,有时外加人性的考量。然而,目前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甚至有意误导,常让人获得错误的结论。信息了解不全面,影响判断;因果推理不正确,对无关事物强加因果,或者只是敷衍地给出站不住脚的理由;再或者把谎话重复一千遍,听多了就像是真理。。。不知不觉的,就在方方面面的损害了人的判断力。
本文旨在提供一点线索,减少垃圾信息的侵害,用理性和良知武装自己的大脑。本文仅能管中窥豹,望读者举一反三。
常见破坏逻辑的方式如上所提,即信息不客观,逻辑不合理,或者不考虑人性。
一、不客观的信息: 对于无法辩驳的事实,选择性隐瞒
例a 苏联与斯大林
还记得中学历史书上对斯大林的评价吗? 如果没变的话,也许还是在强调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当然我们还知道,二战时斯大林是反法西斯英雄。
还有一些事实,在教育为zz服务的意识形态下,被不幸的忽略:
1939年,斯大林和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商量好瓜分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所以波兰被德国和苏联同时侵略(以至于那时德国和苏联接壤)。
苏联在占领波兰时制造多起大屠杀,以卡廷森林事件(又叫卡廷惨案,卡廷大屠杀)最恐怖。为了削弱波兰的实力,除了屠杀大量军人,还有大批学者,教授,医生,教师,作家,工程师,律师。。。总计约22000人被杀害。
紧接着,苏联入侵并占领了芬兰,德国攻打挪威和丹麦,各自扩张但互不侵犯。
1940年,在德、意、日签订三国条约(法西斯联盟)时,本邀请苏联加入,有望成为四国条约,但因为斯大林坚持把土耳其也划进苏联版图,希特勒不同意,所以没有谈拢。1941年,希特勒悄悄进攻苏联,苏德关系才彻底破裂。有趣的是,斯大林已经获得希特勒进攻的情报,但是根本不信。
1941年签订的还有《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即在对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并且互不侵犯势力范围。
1945年柏林沦陷后,大约有200万德国妇女儿童被强奸,参考”berlin the downfall 1945”.
如果看到这些信息,对笔者愤怒(当然,你可以自行查阅以判断可信度),请少安毋躁。这只是事实(因为历史是不可更改的,所以才举了这个例子),笔者完全没有想污蔑谁的用意。如果你查阅并相信了它的真实性,但是情感上很难接受,那么请跳出来重新审视一下让你获得这份情感的教育。我们看过电影《盗梦空间》,里面可以通过梦给人植入(inception)一个想法,却让人以为那个想法是他自己的。这里也一样:教育想植入给我们一个想法(比如,斯大林是英雄,俄罗斯是朋友),它做到了。
我们应该吸取这个教训,以免大脑被占据,吸收到的信息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相信的。无论如何,即使为了获得一个崇高的论点,也不可以故意隐瞒不利的证据。要不带情绪的看待真实,掌握充足的正反两面的信息。这是自我排毒,武装大脑的第一步。
正因为如此,对于一些全世界公认的、无法反驳的知识,中学的教育选择了直接不提,故意忽略。比如,一旦提起这些条约和侵略,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自圆其说,说苏联多么伟大崇高了。
一个更好的做法是,你有权利了解发生过的事实,并且可以看到不同的评价,然后自己去做判断。
二、错误推理: 强行绑定事物,使之发生因果关系
这种破坏逻辑的方式比第一种更加隐蔽;因为第一种方式里,只要知道足够客观的事实,偏颇的观点自然攻破。然而,有很多事物之间存在关联,但并非因果关系。因此,稍有疏忽,就会相信了这些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如果教育过程中,强行让本来不属于直接推出关系的两件事, 对大脑的逻辑能力非常有害。
因果关系是说,假设A是前因,B是后果,那么它们之间至少有如下特征:
1. 它们协变。即A的变化引起B朝着某个方向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2. A发生早于B。即符合相对论,信号传递速度有限。
3. A与B不是伪关系。所谓伪关系,即A与B表观上有相关性,其实它们都由与其他因素左右才显得相关,而不是因果性。
前两者比较容易理解,常见的逻辑混乱出在第3点上,即把仅有相关性事物(如,时间/空间相关)说成是因果性。
为了讲清楚,请看下面一段话:
例b 该选哪个公司帮我卖房子?
“在本市的两家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AdamsRealty和FitchRealty--之中,Adams显然更优秀一些。Adams有40名房地产经纪人,而Fitch只有25个,且很多是兼职工作。而且,Adams去年的入是Fitch的两倍,其平均房价为$168000,而Fitch仅为$144000。在Adams销售的房屋卖得也更快:十年前,我把我的房产交给Fitch,它用了四个多月才卖出去;去年,我在Adams卖了另一处房产,仅用一个月就售出了。因此,要想让你的房产卖的更快更好,你应该选择Adams。”
这段话乍一看去还好,仔细一想,漏洞百出。其一,房地产经纪人数目和它提供的质量不成正比,因为卖房子只要找一个经纪人即可,最后的收益也和一个经纪人提成。其二,Adams公司的经纪人又有多少是兼职工作呢?兼职工作也未必影响效果,也许兼职就是房地产开发,反而了解。其三,房价和面积/地角/装修等房屋自身的因素有关,所以平均房价没有可比性。非要比较,至少要拿出两个差不多的房子,在差不多的时间比,看谁卖的价格高。因此,10年前的1套房产,和去年的另一套房产,没有可比性。也许10年前你还年轻,住个破房子,不好卖,所以花了4个月,现在你住个精装修的好房子,只要花1个月。而且,10年之间,房地产经纪人也许换了一批又一批。。。
总之,根本无法下结论。回过头重新看一下这段话,感觉会不会不太一样?这段话以自己的经验来代替普遍规律,这本身也是一种常见逻辑问题。
这个例子并不轻松,毕竟它是GRE的作文题目。现实的教育当中,有很多比这个要粗糙得多的伪因果关系。试想,这些东西都被迫吃进肚子里去相信,那逻辑和理性岂不是大大的损害?遗憾的是,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堂而皇之,招摇过市。
这么看来,很多看似叫做理由的东西,其实并不符合因果关系,只是搪塞罢了。
例c 西安的阿房宫景区建成仅13年就要被拆除:
http://news.163.com/13/0323/04/8QKHMVCK0001124J.html
这个复制的阿房宫是一个重点招商项目,投资2亿多元,每年游客量都在50万人以上,很多影视剧制作方也慕名来取景拍摄,景区也成西安市固定宣传景点之一。这次的拆除的理由,原文如下:
”1阿房宫景区是属于阿房宫遗址周边的人造景点,并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宫,2而且土地是租赁附近村子的,没有完整使用权。其次,3这个景区及周边配套陈旧落后,景点后方部分区域占用了市政规划路。最重要的原因,4景区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却没按照规定建造,存在不少违规建筑。“
现在用逻辑学的武器重新审视一下:
1阿房宫本身己就是人造景点,再造一个也只能是人造景点。原宫已经可怜焦土,如果因为它是复制品而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宫,那么任何一个再造的都不能代表。况且, ”代表阿房宫“本身是模糊概念,至少需要游客欣赏之后才能给出评价。 既然本景区在遗址内,那么也没有更好的地点能够代表原建筑。
2 土地即使没有完整使用权,继续续租为何不可?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那么村子是否同意续租?也许给村子拉动了相关的经济,卖小吃等,村民很满意,愿意租给景点。如果没有使用权,那么之前一直租赁的这13年是怎么回事? 或者,可否直接获得一定的使用权? 根本就是前后矛盾。
3. 配套设施落后可以更新,而不是拆除;景区已经存在13年,分明是规划路占用了景区;只是一条路,可以绕行等,为什么要拆除才能解决。
4. 如果存在违章建筑,那么到底都是什么建筑?如果是和景点相关的建筑,那么继续申报补手续损失比较小;如果确实无关,那么可以改造,或者只拆除违章建筑。为什么全拆?
所以通篇没有一个理由成立,或者说合理的解说了拆除的真实意图。
如果说这样的推理只出现在新闻里倒也不是很糟糕,问题在于这样糟糕的分析常常出现在教材里。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不用主动的动脑思考,不用一步一步的推理获得结论,只要记住那些所谓的“主旋律”,答的“沾上边”,就不会太多偏差。这样就断送了人本来可以思考的机会。
即使培养逻辑思维的理科,由于变成了题海,所以更倾向于机械化的的照搬题型,代替主动思考。
三、不考量人性: 避重就轻,转移注意力
这一种损害逻辑的方式,比上一条更加隐蔽。在强加因果关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对一些理由感到很不舒服,好像遇到了”混蛋逻辑“,或者强词夺理。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强硬的标准答案威慑),你没能战胜这个错误的因果关系,至少还能意识到它不太对劲。然而,避重就轻转移注意力,是真正隐蔽而有害的。它把你的精力,从对自己有益的关注,扯到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自己却浑然不觉,因为不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比如联合国有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就颁布,大会要求所有会员国广为宣传,并且“不分国家,领土和zz地位,主要在各级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加以传播、展示、阅读和阐述。”这个宣言不具有强制性,有“习惯法”(由于风俗习惯约定俗成的没有强制力的法律)的性质。在这个《宣言》的基础上,还有《公民权利和zz权利国际公约》,简称《B公约》,此《B公约》,与之前的《宣言》和另一个与经济文化有关的《A公约》,统称《国际人权公约》,中国与1998年签署。这个公约就有强制力,成员国需要遵守;在法院审判,或者司法审查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援引以做司法解释。当然,我们的教育避重就轻,根本没有在课本里强调。因为这些宣言的“重”,绝不差于高中课本里的那些所谓的原理和准则。
比如《B公约》的第二十四条之二,说“每一儿童出生后就立即加以登记,并应有一个名字。 ”在现实中,生育之前的《准生证》等难办不必多言,出生之后,有许多儿童仍旧属于黑户,没有登记,享受不了入学等基本权利。 目前黑户比例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宣言》的第十三条,“人人在国境内有自由迁徙和择居之权”。中国的户口制度当然与之相违背。尽管户口制度从秦朝开始延续了两千年,但从没有区分城乡。那之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的提出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口的各种社会福利相差甚远,城乡间隔越来越大,呈二元化发展,“城市向欧洲,农村向非洲” 。
笔者以为,这些内容(还有很多同样重要的内容),应当作为常识,让小学生去了解,而不是让他们欢迎领导,或者天天告诉他们要爱这个爱那个。这样建立起来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在一些共同的假设面前做逻辑演绎和辩论,并且有着更人性的考量,而不是遇到不可逾越的交流障碍,驴唇不对马嘴。
附录 常见逻辑错误以及例子
1神逻辑: zx委员陈红天说:“各种手段都没把房地产压下去,说明没有泡沫。”
这真的属于神逻辑,因为常见的逻辑错误都没有这样明显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是基本的假设前提都没有共同点,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起点进行沟通或者辩论。
2自相矛盾(Inconsistency):年仅20岁的国家滑翔伞队队员杨小强在完成一个高难度技术动作时出现失误,结果从百米高空坠落,当120赶到事发地时,杨小强已停止呼。一位国家体育总局工作人员向本报透露:“杨小强无国家队编制,应该不能按工伤处理”。
在这里,杨小强已经是国家队队员,但是却又说他“无国家队编制”,自相矛盾,让人称奇。实际上,在第六届世界滑翔伞定点锦标赛中,杨小强获得亚军,这是中国选手在该项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杨小强在国家滑翔伞队队员选拔赛中获得第六名,由此入选国家队,所以是正式的国家队队员。什么叫没有编制?
3偷换概念(disguised displacement):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孙阳做客人民网。孙阳说,“看病难、看病贵是世界性难题,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
这里用“完全解决”偷换“几乎无所作为”。完全解决医疗问题也许是难题,但是现在的状况相差甚远,比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排名,医疗公平性位居全世界倒数第四。
4 混淆相关和起因(confusion of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温州乐清有一个标语,说“上坟引发火灾,坟墓一律拆除”。
这就是本文提到的把相关性强制因果。况且,“上坟”和“火灾”的相关系数极低,只需禁止明火上坟,相关系数可以降为零。后面一句话,就开始拆除?!OMG...
5.片面辩护(special pleading): 2012年,郑州拆除了全市的所有报刊亭,该市成了全国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拆除之后,郑州市相关部门解释,”原有报刊亭存在违章占道、阻碍交通、违规经营等问题,清理目的是:退店经营、还路于民。今后,市民可在超市、书店、加油站或门店购买报刊、杂志,报刊销售点比之前的报亭数量将 大幅增加。“
报刊亭只占用部分人行道,所以不会阻碍交通。报刊亭往往处在客流量很大的地方,给人买报纸带来方便。因为很多人坐公车可以看报,加油站、书店数量少得多。而且开车不能看报。所以是否能增加销售点数量存疑。即使增加销售点数量,客流量也未必会更大。这是片面辩护,只看到了好,没看到最大的弊端:给人们买报这个基本需要带来极大不便。
6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人民日报说,因为部分腐败现象就批评国家是极端主义。”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
所谓稻草人谬误,就是故意攻击一个不存在的情况。比对于为富不仁,人们恨的是为富不仁本身,不但”不仁“,而且更加邪恶,但不是很所有的富人。仇富仇的是不公平的获得钱财的方式,不是因为一个人有钱就要恨。所以这个情况虚设了一个靶子,然后对其进行攻击。
7 小众统计(statistics of small numbers): 人大常委郑功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生一毕业就想买房,心态不正常,美国也没有这么高的住房自有率。他反问称二三十岁的时候,住着国家提供的房子,有什么不好?
这里的问题就是小众统计。拿一小部分人的样本,来说明普遍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工作5年即可自有房产。然而20-30岁的时候,住着国家提供的房子的人,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小众,不具有代表性。
8 推不出或不当结论(non sequitur): 在黑龙江亚布力论坛上,浙江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发表演讲称,自去年七八月开始的金融风波,不能把所有的账算到温州人头上。现在有一点妖魔化温州,对温州是不公平的。他还说,其中有一些企业家,把命都搭上去了,这种方式不可取,但这恰恰是企业家的精神。
假设跳楼属于某一种企业家精神,那么跳楼又不可取。所以企业家精神至少有一种不可取。所以企业家精神不值得赞扬。这里完全忽视人的生命,况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个什么精神?这是很不恰当的言语。从跳楼也根本推不出这个结论。
9 转移话题(red herring):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多地小学生被要求加入红十字会并缴会费”的情况,中国红十字会总会10月14日回应称,已向各有关红十字会调查情况,收取会费目的是增强会员意识,所缴会费将全部用于为会员提供服务以及开展与红十字会宗旨相一致的各项活动。
入会收取会费,也许无可厚非,但是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收费的目的,也不在于它到底要用这笔钱做多少公益事业,而在于入会的过程是否是强制还是完全自愿。如果背离了自愿入会,而是半强制的集体暴力,统一入会,那就违背了它的初衷,和它到底要拿钱干多少好事无关。这种回应就属于转移话题。
这一个逻辑错误在官方回应的时候非常常见,常常答非所问,值得注意。
10 含糊不清(Ambiguity)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在网站上公布新建干部病房大楼图片,被网友冠以“八星级”豪华干部病房头衔,引发热议。一些网民担心这会挤占公共医疗资源。吉大一院回应称,干部病房只占一小部分,且造价并非所谓天价。
”占一小部分“和”并非天价“都是很模糊的词汇。到底一小部分是多少?非天价又是多少钱?当然,关键在于”这些病房的豪华“这个陈述是否属实。所以不回应豪华反而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是一种转移话题。
综合练习: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手机网速全球倒数第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表示,消费者不能永无止境要求电信资费下降,下降到这个行业没有能力建设,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首先,把”价格过高“和“无休止要求降价”偷换概念,其次,”无休止要求降价“并不存在,用户都是普遍愿意支付一定的合理的费用换取服务,这个是”稻草人谬误“,最后,下降到没有能力建设倒霉的是消费者是一种恐吓论据(argumentum ad baculum) ,因为只要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他不愿意建设,总有更好的服务出现。从人性的角度,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要首要考虑消费者,而不是任其倒霉的态度。
1神逻辑: zx委员陈红天说:“各种手段都没把房地产压下去,说明没有泡沫。”
这真的属于神逻辑,因为常见的逻辑错误都没有这样明显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是基本的假设前提都没有共同点,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起点进行沟通或者辩论。
2自相矛盾(Inconsistency):年仅20岁的国家滑翔伞队队员杨小强在完成一个高难度技术动作时出现失误,结果从百米高空坠落,当120赶到事发地时,杨小强已停止呼。一位国家体育总局工作人员向本报透露:“杨小强无国家队编制,应该不能按工伤处理”。
在这里,杨小强已经是国家队队员,但是却又说他“无国家队编制”,自相矛盾,让人称奇。实际上,在第六届世界滑翔伞定点锦标赛中,杨小强获得亚军,这是中国选手在该项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杨小强在国家滑翔伞队队员选拔赛中获得第六名,由此入选国家队,所以是正式的国家队队员。什么叫没有编制?
3偷换概念(disguised displacement):卫生部医管司副司长孙阳做客人民网。孙阳说,“看病难、看病贵是世界性难题,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这个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
这里用“完全解决”偷换“几乎无所作为”。完全解决医疗问题也许是难题,但是现在的状况相差甚远,比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排名,医疗公平性位居全世界倒数第四。
4 混淆相关和起因(confusion of correlation and causation): 温州乐清有一个标语,说“上坟引发火灾,坟墓一律拆除”。
这就是本文提到的把相关性强制因果。况且,“上坟”和“火灾”的相关系数极低,只需禁止明火上坟,相关系数可以降为零。后面一句话,就开始拆除?!OMG...
5.片面辩护(special pleading): 2012年,郑州拆除了全市的所有报刊亭,该市成了全国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拆除之后,郑州市相关部门解释,”原有报刊亭存在违章占道、阻碍交通、违规经营等问题,清理目的是:退店经营、还路于民。今后,市民可在超市、书店、加油站或门店购买报刊、杂志,报刊销售点比之前的报亭数量将 大幅增加。“
报刊亭只占用部分人行道,所以不会阻碍交通。报刊亭往往处在客流量很大的地方,给人买报纸带来方便。因为很多人坐公车可以看报,加油站、书店数量少得多。而且开车不能看报。所以是否能增加销售点数量存疑。即使增加销售点数量,客流量也未必会更大。这是片面辩护,只看到了好,没看到最大的弊端:给人们买报这个基本需要带来极大不便。
6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 人民日报说,因为部分腐败现象就批评国家是极端主义。”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
所谓稻草人谬误,就是故意攻击一个不存在的情况。比对于为富不仁,人们恨的是为富不仁本身,不但”不仁“,而且更加邪恶,但不是很所有的富人。仇富仇的是不公平的获得钱财的方式,不是因为一个人有钱就要恨。所以这个情况虚设了一个靶子,然后对其进行攻击。
7 小众统计(statistics of small numbers): 人大常委郑功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生一毕业就想买房,心态不正常,美国也没有这么高的住房自有率。他反问称二三十岁的时候,住着国家提供的房子,有什么不好?
这里的问题就是小众统计。拿一小部分人的样本,来说明普遍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工作5年即可自有房产。然而20-30岁的时候,住着国家提供的房子的人,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小众,不具有代表性。
8 推不出或不当结论(non sequitur): 在黑龙江亚布力论坛上,浙江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发表演讲称,自去年七八月开始的金融风波,不能把所有的账算到温州人头上。现在有一点妖魔化温州,对温州是不公平的。他还说,其中有一些企业家,把命都搭上去了,这种方式不可取,但这恰恰是企业家的精神。
假设跳楼属于某一种企业家精神,那么跳楼又不可取。所以企业家精神至少有一种不可取。所以企业家精神不值得赞扬。这里完全忽视人的生命,况且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个什么精神?这是很不恰当的言语。从跳楼也根本推不出这个结论。
9 转移话题(red herring):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多地小学生被要求加入红十字会并缴会费”的情况,中国红十字会总会10月14日回应称,已向各有关红十字会调查情况,收取会费目的是增强会员意识,所缴会费将全部用于为会员提供服务以及开展与红十字会宗旨相一致的各项活动。
入会收取会费,也许无可厚非,但是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收费的目的,也不在于它到底要用这笔钱做多少公益事业,而在于入会的过程是否是强制还是完全自愿。如果背离了自愿入会,而是半强制的集体暴力,统一入会,那就违背了它的初衷,和它到底要拿钱干多少好事无关。这种回应就属于转移话题。
这一个逻辑错误在官方回应的时候非常常见,常常答非所问,值得注意。
10 含糊不清(Ambiguity)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在网站上公布新建干部病房大楼图片,被网友冠以“八星级”豪华干部病房头衔,引发热议。一些网民担心这会挤占公共医疗资源。吉大一院回应称,干部病房只占一小部分,且造价并非所谓天价。
”占一小部分“和”并非天价“都是很模糊的词汇。到底一小部分是多少?非天价又是多少钱?当然,关键在于”这些病房的豪华“这个陈述是否属实。所以不回应豪华反而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是一种转移话题。
综合练习: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手机网速全球倒数第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表示,消费者不能永无止境要求电信资费下降,下降到这个行业没有能力建设,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首先,把”价格过高“和“无休止要求降价”偷换概念,其次,”无休止要求降价“并不存在,用户都是普遍愿意支付一定的合理的费用换取服务,这个是”稻草人谬误“,最后,下降到没有能力建设倒霉的是消费者是一种恐吓论据(argumentum ad baculum) ,因为只要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他不愿意建设,总有更好的服务出现。从人性的角度,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要首要考虑消费者,而不是任其倒霉的态度。
收起回复
- mingda1986: 回复 骨玉寒冰 : 是这样。你也同意吧!但是如果有垄断,才会让人讲出那样的话。话本身虽简单,但是背后却折射出对于消费者的轻蔑态度。你相信这样的人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吗。2013-6-17 12:50 回复
- mingda1986: 回复 骨玉寒冰 :别客气,我们可以多交流的。不正常的就是不正常,许多不正常就是更加不正常,而不是说不正常变多了反而正常。希望我们都不会因为年纪的增长和司空见惯就变得麻木不仁。大人总是这样骗我们,然后把这种漠不关心叫做所谓的成熟。英语里有一个词组叫banality of evil,就是说这个现象。2013-6-18 13:13 回复
-
还有1条回复,点击查看
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人都是缺乏自信的,所以他们都喜欢和有自己一样观点的人搞小圈子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少数人害怕思想的自由被限制,不愿意进入任何一个圈子,他们经常会被人说成异类。
收起回复
- mingda1986: 回复 卫琉马太ドーラ : 回楼上二位, 有一天你们也许会发现,在不伤害环境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不同的思想和一定的特立独行并不是什么坏事。只需要继续充实自己,等到那一天的到来。2013-6-26 09:33 回复
-
还有8条回复,点击查看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Thread Replies
本帖最后由 feynord 于 2013-3-25 03:53 编辑 我觉得中国人最需要改变的,就是非黑既白这个观念。 我们的教科书里充斥着白,并不代表这东西不黑;而我们从网上看到了这个东西黑,并不代表它不白。 了解事情都有两面性,就能理解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这么多观点不同的人了。 我想最需要学习逻辑的,恐怕是中国的记者们。最近的小贩被城管掐脖子,就恰恰是一个选择性隐瞒,转移注意力的典范。相信任何一个看了后来完整视频的人,都会发现城管的处置并无不当。我想有一句评论特别合适,就是"中国的记者们,你们本来就比老百姓知道更多的信息,有更大的话语权,请不要再误导老百姓了好不好?" 话说这篇文章本身冲斥着作者自己说的第一条:对于无法辩驳的事实,选择性隐瞒。 就拿例子a来说:作者决口不提俄国与波兰之间的千年 »
对于结论的客观性,我有以下(乱七八糟)的感受: 很多时候,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下“客观”的结论,因为自己没能力接受到足够全面真实的信息。认识到这种情况,我就不敢下任何过度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了。 于是,当自己的结论与别人不一样时,我会琢磨为什么会这样,并尝试了解别人的想法。藉此,我得到了更全面的信息。 人会因为观点不同而争吵,但是总是各说各话,最后也争不出什么名堂。我觉得吧,要是都能多正视下彼此的观点,试着理解对方为什么那样想就好了。 虽然可能还是争不出什么名堂,但是,能稍稍理解对方的话,也就不会觉得对方有多么丑陋,也不会产生憎恨什么的。 然后,世界就和平许多了 =) »
哲学课上教过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城管打人,为什么记者稍微偏颇的报道下,就会引发群情激奋?民众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煽动?很大原因在于之前的粗暴执法,虽然后期有所改正,但是老虎不咬人,恶名在外,造成了民众的惯性思维,也只能说是因果报应。因为前期的不正确行为,导致他人日后无法正确的去正视。tiancao 太多狼来了的故事。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