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7, 2014

riemann01 Riemann給 出的第二個積分存在的充要條件;反映出積分的存在性僅與函數f(x)不連續點所構成的 集合的結構有關,至於,函數f(x)在這些點的值是多少倒是沒有關係,這其實就相當 於函數在零測集上改變函數值並不影響其積分值:

Riemann給 出的第二個積分存在的充要條件;反映出積分的存在性僅與函數f(x)不連續點所構成的 集合的結構有關,至於,函數f(x)在這些點的值是多少倒是沒有關係,這其實就相當 於函數在零測集上改變函數值並不影響其積分值:


 
上頁 123456 次頁
積分發展的一頁滄桑 (第 5 頁) 蔡志強
 
.原載於數學傳播第二十三卷第三期
.作者當時任教於省立板橋高中
對外搜尋關鍵字

 
五、Riemann 的就職論文
無窮小分析最重要的原理。
──J.W.R. Dedekind
不可否認 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1826~1866)是現代數學的大師,雖然他 的生命只有短暫的41年,但是,他所涉及的每一個領域,都掀起了革命性的突破。 Riemann的工作也涉及到Fourier級數,不過,Riemann當初考慮這個問題的部份原因卻 是因為經濟因素。當Riemann於1851年通過他的博士論文「單複變函數一般理論基礎」 答辯後,Riemann因錯失了爭取擔任Gottingen觀測台助手的機會,於是,他得轉而求 取擔任沒有薪水的大學講師資格,也就是說,他的薪水是從向那些來聽他講課的學生 收取學費得來的。為此,Riemann得準備一篇所謂的就職論文,而他的就職論文正是 有關於Fourier級數的。恰巧在這一年(1852)的秋天,柏林大學的Dirichlet到Gottingen 度假,而Dirichlet正是這方面的專家,因此,很自然地,Riemann就向Dirichlet 請教。後來,Riemann在給他的父親信中寫道這一段經歷:「宴會之後,第二天早上,Dirichlet 和我在一起談了兩個小時,他把他的筆記給了我,而這正是我準備就職論文所需要的, 否則我就要在圖書館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艱苦的研究才能得到這些。他還和我一起誦讀我 的論文,對我非常友好。考慮到我們之間地位的巨大差異,這是我根本不敢想像的。我 希望他以後還能記得我」。然而,Riemann並沒有因此而馬上完成他的論文,因為此時的 他正熱衷於數學物理的問題:一直拖到1853年底,才完成了這篇論文。或許,有人對Riemann 這樣的純數學家會熱衷於數學物理感到疑惑,其實:Riemann花在物理上的時間與純數學 一樣多,甚至,在Gottingen大學的最後三個學期,他都是物理學家Wilhelm Weber的實 驗室助手,而這樣的素養,使得Riemann在物理上絲毫不遜色於Newton, Einstein等大物 理學家,最重要的是,這些素養使得Riemann得以作出他最出名的就職演講──「論作為 幾何基礎的假設」(Über die Hypothesen welche der Geometrie zu Grunde liegen),該講演為物理學的幾何化作了最好的準備,以迎接Einstein的到來。 Riemann在這篇「論函數通過三角級數的可表示性」(Über die Darstellbarkeit einer Funktion durch einer trigonometrische Reihe) 的就職論文前三節中,首先對 Fourier級數的歷史做了一些回顧,而這些資訊都是Dirichlet提供給Riemann的,在討論 完Dirichlet的論文後,Riemann做了一個評註:「我們可以很合理的說:Dirichlet未曾分 析的函數其實是不存在自然界中的」。但是,基於底下的兩個原因,促使Riemann考慮更 廣泛的函數類,他寫道:
(1)由於這項課題與無窮小分析的原理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且可以使得這些原理 更加清楚與正確。
(2)Fourier級數的應用不僅侷限於物理的應用而已;它同時已經成功地應用於許 多純數學的領域之中,比如:數論,而在這些領域之中,Dirichlet未曾考慮過的函數是否可以用三角級數表示出來的問題,似乎日趨重要。
因此,Riemann為了將Dirichlet關於函數用三角級數表達的結果推廣到儘可能多的不連 續函數,因此,Riemann不僅接受了Dirichlet關於函數的現代觀念,更進一步,Riemann 必須找尋比Cauchy積分更廣的積分定義,以適用於更廣泛的函數類。因此,Riemann在 論文第四節的一開頭就說「我們如何了解 $\int_a^bf(x)$ 呢?」他給出了類似於Cauchy但比Cauchy更廣義的積分定義:
   

 
Riemann的積分定義
為建立此事,我們取一串介於ab之間且按大小排列的值x1,x2,…,xn。 為方便起見:以$\delta_1$表示x1-a,以$\delta_2$表示x2-x1,…,以$\delta_n$ 表示b-xn-1,以$\epsilon_i$表示正的小數,則下列和的值

\begin{displaymath}S=\delta_1f(a+\epsilon_1\delta_1)+\delta_2f(x_1+\epsilon_2\de...
...epsilon_3\delta_3)+\cdots+\delta_2f(x_{n-1}+\epsilon_n\delta_n)\end{displaymath}


與區間$\delta_i$及數量$\epsilon_i$的選取有關。如果它具有如下的性質。無論$\delta_i$$\epsilon_i$如何選取,當所有的$\delta_i$變成無窮小時,它趨近於一個固定的極 限值A則這個值稱為$\int_a^bf(x)$。如果它沒有這個性質,則$\int_a^bf(x)$是無意 義的。 與Cauchy的積分定義作比較,Riemann的積分定義不僅僅是用區間[xi-1,xi]中的 任一點 $\overline{x_i}$的函數值 $f(\overline{x_i})$來取代f(xi-1)的技術性 考量而已,更重要的一點是:Riemann並不強調函數f(x)須要在區間[a,b]上連續, 於是,不連續函數(現代意義下)真正地進入了數學領域。按著,Riemann提出了一個問題:
讓我們決定這個概念正確的程度,在什麼情況下,函數是可積,在什麼情況下又不然。
也就是說,Riemann考慮他的可積函數可以涵蓋多少種函數?為此,Riemann從有界函數 f(x)開始:並像Cauchy一樣忽略了實數系的完備性,而直接寫下了下列函數可積的充 要條件

\begin{displaymath}R(1)\quad\lim_{\vert\vert P\vert\vert\rightarrow 0}(D_1\delta_1+D_2\delta_2+\cdots+D_n\delta_n)\end{displaymath}


其中 $\delta_i=x_i+x_{i-1}$是由區間[a,b]的分割P所形成的第i個子區間的長度; ||P||就是所謂分割P的範數,也就是所有也的最大值;而Dif(x)在第i個 子區間[xi-1,xi]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 Riemann按著給出可積函數的另一個判斷條件。給定$\sigma>0$,及區間[a,b]的分割 P,若$S(\sigma,P)$表示振幅$D_i>\sigma$的子區間的總長度。則定積分存在的充要 條件為

\begin{displaymath}R(2)\quad\lim_{\vert\vert P\vert\vert\rightarrow 0}S(\sigma,P)=0\end{displaymath}


Riemann關於函數可積的兩個充要條件多少影響了往後積分理論的發展。首先,第一個 條件多少有點像Camille Jordan以容積(content)的觀點寫下函數可積的充要條件

\begin{displaymath}inf\Sigma_{i=1}^nM_ic(E_i)=sup\Sigma_{i=1}^nm_ic(E_i)\end{displaymath}


其中 $[a,b]=E_i\bigcup E_2\bigcup\cdots\bigcup E_n$, $E_i\bigcap E_i=\o$,mi, Mi表示函數f(x)在點集Ei的最大下界與最小上界。而式中的inf,sup取盡所有可 能區間[a,b]的分割Ei。從這裡才有可能把積分定義推廣到最大的範圍,然而, Riemann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集合論還末發展起來,這只有待後人以另外一 種方式改寫這些條件後,才能得到Riemann積分的擴展。但是,Rimann的積分定義已經是 用Cauchy和的方式所能定義的積分的最廣形式了,這似乎是不能否認的。至於Riemann給 出的第二個積分存在的充要條件;反映出積分的存在性僅與函數f(x)不連續點所構成的 集合的結構有關,至於,函數f(x)在這些點的值是多少倒是沒有關係,這其實就相當 於函數在零測集上改變函數值並不影響其積分值:而零測集的概念也是在Lebesgue積分發 展中佔有重要的角色。我們還會在後文中回到這兩個Riemann積分存在的充要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Riemann不願像Cauchy一樣斷定:連續函數都是可積的,因為,連續函數在 閉區間上是均勻連續的嚴格證明一直到1870年代才得到。在這一點上,表現出Riemann 的風格與Cauchy不同。雖然,Cauchy寫作論文之快與多,甚至多到讓巴黎科學院因為無法 應付快速增長的印刷費,而通過了一項規定:「禁止發表超過四頁的文章」,然而,Cauchy 也同樣遭到一些人對於Cauchy為文草率的嚴厲批評。然而,Riemann或許因為受到Guass 不輕易發表作品的影響,或許也是Riemann生命短暫的緣故,Riemann一生發表的作品很 少,但是,每一件作品都在那個領域裡掀起了革命性的波濤。 雖然,Riemann並沒有證明:連續函數都是可積的,但是,Riemann在就職論文的最後,給 出了不連續點集包含一個稠密集,但卻可積的函數。由於這個函數具有分析上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按著介紹這個函數。設x為任一個不為$\frac{1}{2}$奇數倍的實數,則 (x)=x-[x],其中[x]為高斯函數;當x$\frac{1}{2}$的奇數倍時,則函數(x)=0 ,由此,Riemann的函數f(x)定義為下列無窮級數的和
\begin{displaymath}
f(x)=\frac{(x)}{1^2}+\frac{(2x)}{2^2}+\frac{(3x)}{3^2}+\cdots+\frac{(nx)}{n^2}+\cdots
\end{displaymath}(18)

可以證明,f(x)的不連續點為型如$\frac{m}{2n}$的數,其中mn為互質的整數,而當 xf(x)的不連續點時,其跳躍度為
\begin{displaymath}
f(x-0)-f(x+0)=\frac{1}{n^2}\sum_{p=1}^{\infty}\frac{1}{(2p+1)^2}=\frac{\pi^2}{8n^2}
\end{displaymath}(19)

利用Riemann的第二個可積充要條件,很容易證明Riemann的函數f(x)是可積的。這個 函數最重要的應該是其不連續點集有無窮多個且在直線上是稠密的,因為這表示出Riemann 允許具有無窮多個不連續點的函數進入其積分:而在Cauchy(或說Fourier)之前的積分函 數則均是具有解析表示式的函數,Dirichlet的積分函數雖然放鬆一些,但是,Dirichlet 不允許他的積分函數有太多的不連續點(從拓樸的角度而言)。這個例子同時也說明了十 八世紀數學家對於連續與可微的誤解:雖然,f(x)具有一個解析表示式,但是,它卻具 有既多且密的不連續點;另一方面:它的連續點幾乎佈滿了整條直線,但是,它的不可微 點也很多,這與我們現在對於連續函數的直觀了解有很大的出入。 Riemann有了更廣義的積分與函數的觀念之後,Riemann提出他用以研究三角級數的重要函數,設

\begin{displaymath}(T)\quad\frac{1}{2}a_0+\sum_{n=1}^{\infty}(a_n\cos nx+b_n\sin nx)\end{displaymath}


為一滿足當 $n\rightarrow 0$an, $b_n\rightarrow 0$三角級數,把(T)形式上連 續積分兩次,得到了著名的Riemann函數
\begin{displaymath}
F(x)=\frac{1}{4}a_0x^2+\alpha x+\beta-\sum_{n=1}^{\infty}\frac{1}{n^2}(a_n\cos nx+b_n\sin nx)
\end{displaymath}(20)

其中α,β為積分常數。我們無法在此深入一些細節,在這裡僅指出Riemann 從這個函數出發:得出一個函數是否可以表示為Fourier級數的充要條件。更重要的是, Riemann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給定一個函數,它的三角級數表示式是否唯一?由於這個問題,使得 Georg Cantor(1845~1918)開創了集合論這個劃時代的研究。
   


上頁 123456 次頁
回頁首
 
(若有指正、疑問……,可以在此 留言寫信 給我們。)
EpisteMath

EpisteMath (c) 2000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台大數學系
各網頁文章內容之著作權為原著作人所有

編輯:黃信元最後修改日期:4/26/200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