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2, 2014

sr01 gr01 “事件”在物理学中的概念是实际事件的模型化,不论是否发生了什么,空间的一点和时间的一瞬的结合就叫一个事件(event)。全部事件的集合就是时空(spacetime),故每个事件也叫一个时空点。将时空这种提法准确化的数学概念是“四维流形”。

“事件”在物理学中的概念是实际事件的模型化,不论是否发生了什么,空间的一点和时间的一瞬的结合就叫一个事件(event)。全部事件的集合就是时空(spacetime),故每个事件也叫一个时空点。将时空这种提法准确化的数学概念是“四维流形”。


【传教】《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梁灿彬、周...

本帖子是我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的一些摘抄,做了一些稍微亲民的翻译,内容文字和讲解顺序等与原文有出入。
阅读并理解本帖内容需要至少在高中数学和物理必修或以上的水平,小白勿入。
有问题请在楼中楼或者单开帖子提问,我会尽力解说。请尽量避免无意义插楼,谢谢合作。
粒子分为两类[见 Synge(1956)]:第一类是有(静)质量的粒子,与质点同义;第二类是无(静)质量的粒子,为方便也常称为光子。……狭义相对论的原始表述存在静质量m0,静能E0,运动质量m和总能E四个概念。然而,关系式E=mc^2和E0=m0c^2表明这四个概念中只有两个独立。事实上,近代文献(科普文献除外)中通常只保留质量和能量两个概念,分别为静质量总能

物理中经常提到守恒量不变量,在这里做一个区分:守恒量是指在物理过程中不变的物理量,比如能量等是守恒量而非不变量;不变量是在参考系或坐标系变换等人为变动下不变的量,比如静质量等是不变量而非守恒量。粒子的电荷量等既是守恒量也是不变量。

“事件”在物理学中的概念是实际事件的模型化,不论是否发生了什么,空间的一点和时间的一瞬的结合就叫一个事件(event)。全部事件的集合就是时空(spacetime),故每个事件也叫一个时空点。将时空这种提法准确化的数学概念是“四维流形”。大多物理学都默认一个基本出发点(基本假设),即把时空看作四维流形并配以适当的附加结构。非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物理学都假定时空流形是平直的,区别仅在于附加结构的不同,而广义相对论物理学则允许时空为任意四维连通流形(可以发生所谓“时空扭曲”)。

收起回复
  • 2楼
  • 2013-07-29 13:54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是4维闵氏时空,对应数学中的4维闵氏空间。4维闵氏时空有四个相互正交的轴,分别为txyz轴,每一个轴和其他任意轴相互正交,和其他任意两个轴确定的“平面”正交,也和其他任意三个轴确定的“空间”正交。4维闵氏时空的度规为洛伦兹度规,矩阵[-1,1,1,1](为了简化说明,矩阵的性质等暂不深究)。非相对论物理学中,一般认为时空为3维,或称(3+1)维,因为其时空中存在一个绝对的时间维度,与相对论的闵氏时空相比较,这里的时间维与其它三个维度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这个时空称为欧式时空或者欧式空间,度规为欧式度规,矩阵[1,1,1,1]。当然,欧式空间这个名词在相对论中也可以使用。比如,在相对论的3维表述中,粒子所在的某时刻空间完全可以称为欧式空间。

    注意!下述内容在原书中采用几何单位制,光速均取c=1

    (本段见图①)相对论物理学中经常使用一种时空图(spacetime diagram),类似空间坐标系。但时空图要求必须有一个时间轴t轴,通常画成竖直向上的。一般简单问题中,粒子在三个空间方向xyz上并非都有运动,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只涉及一个空间维,平原上的汽车只涉及两个空间维,所以可以把不涉及到的运动方向在画图时省略,这样画出的时空图就剩下两个或三个轴。一个粒子的全部历史由一系列时空点组成,因此对应时空中的一条曲线,称为该粒子的世界线(world line)。将世界线画在时空图上(此处使用txy图)后,由于竖直向上代表时间的流逝,水平方向代表空间,每个水平面代表某一时刻的全部空间,从时空图底部向上看,就能看到运动(演化)的全过程。
    收起回复
    • 3楼
    • 2013-07-29 13:54
      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图有一些特殊性质需要注意。

      (本段见图②)因为光速取1,所以任何粒子的速率均为小于1的。(此处使用tx图)设有一过坐标原点的粒子M的世界线,其在时空图中的斜率应当介于1到无限大之间,即相对x轴更贴近t轴。由①可知,该粒子的世界线斜率与其速率互为倒数,即k=1/u,此世界线的参数方程是{t=a/u,x=a,y=0,z=0},其中a为参数,直线的切矢方向同(1/u,1,0,0)。

      现在,设有一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t=au,x=a,y=0,z=0},切矢方向同(u,1,0,0)。我们将两个切矢相乘。看似算式应为(1/u)*u+1*1=2,但注意到洛伦兹度规矩阵为[-1,1,1,1],所以算式应为-(1/u)*u+1*1=0。如此可知,两切矢在洛伦兹度规下为正交切矢,这样,我们所列出方程的两个直线在洛伦兹度规下是正交的。

      注意到在任何一个惯性坐标系中,时间轴总是和x轴正交,并且,每个做惯性运动的粒子,其世界线都是自己参考系中的时间轴。那么可以知道,上述两个方程所代表的直线中,第二个直线的方程应当代表粒子M的x轴。实际上,第二条直线在txy图中可以代表这样一个面:这个平面是粒子M参考系空间中的xy平面。因为时空图压缩掉了z轴,所以图上的这个平面还可以表示粒子M在该时刻所处的空间。由此,我们可以将L记做x',将M记做t',这便构成了另一个惯性参考系。
      回复
      • 4楼
      • 2013-07-29 13:55
        注意!若无特殊声明,以后的陈述中,β=(1-u^2)^(1/2)。再次强调,我们仍然使用c=1的几何单位制。

        设某曲线L为粒子的世界线,p,q分别为L上两相邻点,(t1,x1,y1,z1),(t2,x2,y2,z2)分别为其在某惯性坐标系中坐标。令dt=t1-t2,对dx,dy,dz作相同处理,则粒子在点时相对该参考系的速率定义为u=[(dx^2+dy^2+dz^2)^(1/2)]/dt ①。根据狭义相对论,描述p,q联系的重要物理量是元间隔s,元间隔可借用任一惯性系定义为ds^2=-dt^2+dx^2+dy^2+dz^2 ②。联立①②可得ds^2=-(1-u^2)dt^2③。对于任一标准钟来说,在其世界线上任意两点间读数差等于该世界线在这两点间世界线长(这就是标准钟的定义:可以给出世界线长度的钟即为标准钟),即dτ^2=(1-u^2)dt^2。注意!虽然τ和t看似都定义为“时间”,但实际上并不相同。

        (本段见图③)为简化讨论,我们将世界线均取直线,这对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粒子。非匀速运动中需对变量作些处理,但基本思路相同,此处不赘述。当我们选定一惯性系后,设有两粒子世界线A,B,其中A保持静止,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线A重合于t轴,线B与t轴有一夹角。对于粒子A来说,由于dx=dy=dz恒=0 ,所以对任意两点pA1,pA2,均有τA1-τA2=tA1-tA2。由于A是本参考系中的惯性观者,所以可以直接把t轴的读数(任意粒子的t都可作如此计算)差作为该参考系的时间间隔,相应地,τ的差则是该世界线对应粒子认为自己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对于粒子B,τB1-τB2<tB1-tB2,图上还表示为|A1A2|<|B1B2|。这种现象就是钟慢效应,即B认为自己经历的时间τ是小于参考系/粒子A所经历的时间t的。我们将τ称为固有时(proper time),将t称为坐标时(coordinate time),惯性系的坐标时又可称为惯性坐标时。注意!固有时在世界线外无定义,而且当两世界线相交时,两固有时可以有不同读数。同时,坐标时的定义实际上不依赖于粒子世界线,唯一的要求是该点处于本时空之内。

        注意!上段的钟慢效应有部分细节未交代,详细解说在后文中会出现。
        收起回复
        • 5楼
        • 2013-07-29 13:55
          (本段见图④)时空图中的所有曲线分成三类:类时线类光线类空线。这三种线的区别在于斜率取值范围的不同。类光线的长度永远是0,斜率为1,画在图上是x轴和t轴(yt或zt也是如此)的平分线;类时线的斜率始终大于1,较xyz轴更贴近t轴,在式②中使得式右端为负值,实际上在计算线长的时候已默认式右端取绝对值;类空线的斜率始终小于1,较为贴近xyz轴,式②中使得右端为正值。由于类空线的斜率小于1,若某粒子沿其运动的速率将大于光速,所以类空线不是任何粒子的世界线,而类时线代表的速率小于1,可以代表质点的世界线类光线则只能代表光子的世界线。当然在画图的时候也存在斜率在1上下不定的曲线,这种曲线不予考虑其性质(因为其线长无法计算)。

          鉴于数学水平不足,这里只简单提及一下曲线的大致性质。虽然我在讲述三种曲线的时候用到了坐标系,但实际上在相对论时空中,三种曲线的定义并不依赖坐标甚至不依赖观者。相对论时空中,这三种曲线的分类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线长也都是绝对量。
          由于线长公式具有洛伦兹协变性,可知世界线上任意两点间线长在不同参考系看来有相同线长。这也例证了如下说法:相对论中并非所有物理量均为相对的。实际上,相对论中有很多量都是绝对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当使用几何语言明确了有关相对与绝对的区别后,某些佯谬问题便迎刃而解。
          回复
          • 6楼
          • 2013-07-29 13:56
            下面介绍一种在平直时空中的钟同步方法:大步雷达法。(本段见图⑤)

            式②的退化公式式③表明,在同时面上的时空点处于该时刻的欧式空间中。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我们当然希望同一欧式空间中的钟是有相同读数的。实际上,在相对论中已经默认同一参考系中存在同时时空点组成的欧式空间。该空间在图上被压缩掉一维,画出来为一个面,我们将其称为超曲面;又由于这个超曲面和系内惯性观者世界线正交,所以亦可称为正交超曲面。在平直时空中,只要空间中的全部观者在某一超曲面上的读数相等,则它们在任一超曲面上的读数也将相等。因此同步操作是一劳永逸的,只要在某一时刻将所有观者钟进行同步即可。为了做到这点,我们需要用信号为系内所有观者进行沟通。

            按照一般的思维进行考虑,钟同步有如下方法:观者A事先对观者B发出指令,令其在接收到A的信号时把钟调至A发出信号时的读数。实际上由于光速的限制,B在接收到A的信号时,A的钟已经比发出信号时走了一些。于是可知,这种方法不完善,由这种方法获得的“钟同步”是不准的。如果存在速率无限大的信号,则可令其在零时间内完成从观者A出发到达观者B的要求,这样即可完成钟同步,依此类推,系内的所有钟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同步。可惜相对论不允许这样的信号存在,于是有必要设计一种(至少在理论上可行的)钟同步方法。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A发出信号”——事件a1、“B接收信号”——事件b、“A回收信号”——事件a2这三个事件记为一个“雷达三点组”。由于光速在平直时空中的绝对相等,又由于光速最大,所以我们仍然考虑使用光信号来进行同步。可以使用如下方法:观者A事先向B发出指令,“你在身上装一面反射镜,当反射镜接收到我的信号时将你的钟调零”,这样,A发出的光信号在到达B时立即反射并最终被A回收。A的读数零点可以这样确定:发出信号的时刻和收回信号的时刻的中间时刻即为读数零点。不难看出,AB两钟的读数零点的连线与两钟世界线均正交。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选定一领头观者后使其与系内的所有观者进行同步。将系内所有按这种方法获得的读数零点连线集合起来,组成的面就是该空间的超曲面,该超曲面上的所有观者钟有相同读数。这种方法的的特点是所有信号都要由领头观者发出并回收,称为大步雷达法。
            回复
            • 7楼
            • 2013-07-29 13:56
              易知代表空间的超曲面上的两点之间的连线为类空线,其长度为两点对应空间点的空间距离。通过画图可以很容易看出,该类空线实际上就是a1a2中点事件和b事件的连线,其长度等于a1a2连线长度的一半。所以大步雷达法还可以起到标准尺的作用(参考标准钟的定义,标准尺的作用是可以给出类空线长度的尺)。实际上月地距离就是用大步雷达法测得的。

              经过上述讨论,我们应当树立起一个观念:相对论时空中存在(由参考系运动状况决定的)同时的空间。为了结合时空图时表示方便,可以将代表同时空间的超曲面称为同时面

              在牛顿力学中,时空流形被默认为四维,但其中附加的内禀结构使得牛顿力学中存在一个“绝对同时面”的概念。牛顿力学中的同时面将整个时空分为无数互相平行的层,这组同时面均正交于t轴,而相对论物理学中则有无数组同时面,每组同时面互相平行。实际上,二维时空图中的任意类空线都确定了一组同时面,当然这组同时面是与类空线对应的类时线观者认为的同时面组。

              现在我们以牛顿力学的思想,在时空中取任意一个时空点,这个点所在的同时面被认为和该时空点没有因果联系,而在同时面上方的时空则是“未来的”,下面的时空是“过去的”,全部时空的这两个部分和选定的时空点有因果关系。到了相对论中,我们可以以选定时空点为顶点画出光锥(在txy图中就是两个对顶的圆锥,其任意一条母线是xy面与t轴的平分线,两个圆锥关于选定时空点所在的同时面对称),上方的光锥内部的时空是“未来的”,下方光锥内部的时空是“过去的”,而除此之外的所有时空点(含光锥面上的所有点)与选定时空点无因果联系。可以看出,无因果联系的时空部分在相对论中比牛顿物理学中大得多。
              回复
              • 8楼
              • 2013-07-29 13:57
                典型效应分析:
                尺缩效应:(本段见图⑥)
                质点在三维语言中是空间的一个点,四维语言中是时空的一条类时线;同理,一把尺子在三维语言中是一条线,四维语言中就是由尺上各质点世界线组成的世界面。乍看在时空图中测量尺长的方法有些不明确:面上的哪条线长才是尺长?对于熟悉四维语言的人来说,尺子从来就不是一维的,它是个二维对象,这是一个绝对的对象,与参考系,坐标系及观者均无关。
                为什么尺子在三维语言中却是个一维对象?因为人们习惯在自己的立场中看问题,也就是在自己的欧式空间中测量尺长,而欧式空间是随着观者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所以尺长对不同参考系的观者来说一般不等。现选定一基准坐标系,将某一尺子世界面在该坐标系下的方程表示如下(从现在开始,时空图中未涉及到的维度相关的方程将不再列出,在这些维度上的位移应默认为0):t∈R,x∈(0,oa)。显然这个尺子世界面在基准系中的长度为1。另设一运动观者,世界线参数方程为t=a/u,x=a(a为参数),则其相对基准系速率为a,与其对应的同时面组方程之一为t=au,x=a。
                注意到运动观者的同时面是x',所以其测得的尺长应为尺子世界面截得的x'上的线段ob。因为基准系认为尺子静止而运动观者认为尺子运动,则两者观测得到的尺子有不同长度,比较两尺长无非就是比较oa和ob的长度。直观看来ob>oa,似乎动尺较长!但注意到时空图使用洛伦兹度规,过点a参照点o做一校准曲线-t^2+x^2=oa^2[本例中使用到的校准曲线是人为划定的一条曲线,在洛伦兹度规下,其线上任意一点与参照点的连线等长,尽管直观上看(即按照欧式度规来看)不等],则发现oa=oc>ob。
                为了定量计算尺缩的程度,我们用基准系中的oab三点的坐标来计算:o(0,0),a(1,0),b(1,u),则可以看出ob^2=(-u^2+1)oa^2,开平方即得到ob=γoa,式子回到我们熟悉的尺缩公式。
                由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知,尺缩效应中没有什么“弹性”之类的物理机制在发生作用(根本没有东西实际发生了收缩),其本质原因是:虽然尺子只有一把(尺子世界面只有一个),但不同的参考系有不同的同时面,导致它们测到的是不同的一维尺,而不同的一维尺有不同的长度当然不足为怪。尺缩效应无非“盲人摸象”而已。
                收起回复
                • 9楼
                • 2013-07-29 21:14
                  • 非洲神牛: 尺缩效应中没有物理机制在发生作用(根本没有东西实际发生了收缩)------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2013-7-29 21:58 回复
                  • 小林真TMS: 回复 @非洲神牛 :这个只是说没有像弹簧一样的那种东西而已就是物理对象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2013-7-29 22:05 回复
                  • 非洲神牛: 回复 小林真TMS :我的陈述里已把“弹性”这个字眼删除。你再看看。
                    2013-7-29 22:09 回复
                  • 非洲神牛: 根本没有东西实际发生了收缩-----“空间”发生了收缩
                    2013-7-29 22:11 回复
                  • 小林真TMS: 回复 @非洲神牛 :空间收缩这个说法不太赞成使用因为在四维形式下的相对论认为空间只是时空的一个分量就像一个向量可以有不同的分解方式而已
                    2013-7-29 22:13 回复
                    • 非洲神牛:回复 小林真TMS :说时空收缩更不妥。因为时间是膨胀的。而非收缩。
                      2013-7-29 22:15 回复
                    • 小林真TMS:回复 @非洲神牛 :不是时空收缩啦我的意思是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的长度不同那样时空和物理客体本身没有变化但是你的视角变了
                      2013-7-29 22:18 回复
                    • 非洲神牛:回复 小林真TMS :你的观点是错的。这不是视角问题。是空间发生了真正的收缩。
                      2013-7-29 22:20 回复
                    • 小林真TMS:回复 @非洲神牛 :建议你还是从头看看我这帖子吧包括这些内容的出处
                      2013-7-29 22:22 回复
                    • 非洲神牛:与此相关的时间膨胀,质增都是有实验验证的真实效应。这些效应是相关联的。如果说尺缩为“视觉效应”,是说不过去的。
                      2013-7-29 22:25 回复
                  • 还有21条回复,点击查看
                  对微广的唯一印象是数学讲得很烂。
                  收起回复
                  • 10楼
                  • 2013-08-05 23:03
                    钟慢效应
                    (本段见图⑦)与上例同样地,我们选定一基准系,其中放置两个钟A和B,AB之间距离为oa,两钟均相对基准系静止实验前经过大步雷达对钟。另一钟C从A处运动到B,图上表示为从事件o到事件c,且C在o处也指零。现在若要观察钟慢效应,只需比较ob和oc的长度(世界线长即标准钟读数差)。直观看来仍有oc>ob,但但过点b参照点o做一校准曲线,则容易看出ob=od>oc,即C钟在AB两钟所在参考系看来变慢
                    钟慢的程度可以用如下方式计算:设C的世界线参数方程为t=a/u,x=a(a为参数),容易看出c的时空坐标为(oa/u,oa),则b坐标为(oa/u,0),可以列出式ob^2(1-u^2)=oc^2,开方并移项可得oc=βob,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钟慢公式。

                    回复
                    • 12楼
                    • 2013-08-18 19:57
                      (本段见图⑧)因为相对论中结论的相对性,我们应当验证一下,在C钟看来AB两钟的走时情况。将上一时空图稍作修改,在其中添加上与C钟对应的两个同时面,观察此图可发现,在C钟看来AB两钟的读数零点并不同步,即在A中读数为0时B钟读数已是ab(B钟做了偷跑),故比较BC读数时应当比较的是bd和od的长度。过点d参照点o做校准曲线交t轴于e,可以看出od=oe>oc=bd,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AB两钟在C看来走时变慢。我们仍然可以使用AB参考系中的时空坐标来计算有关线长,得出的公式仍为oc=βob。
                      以上讨论表明,同尺缩效应中没有任何东西发生了收缩一样,钟慢效应中也没有任何钟的走时率变慢(都坚持标准钟的走时率,即世界线长度等于读数差)。
                      应该注意的是,不同惯性系的钟之间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比钟方式,上述方式虽然为人们所熟知,但并非是唯一的比钟方式。我们熟知的钟慢公式也只不过是上述比钟方式造成的必然结果而已。AB两钟是同一惯性系内事先经过同步的钟,如果缺少其中之一,虽然同样可以从图中明确世界线长关系,却无从得出“A觉得C钟慢”的结论,关键在于“觉得”两字无从谈起。对于图⑧,事件d不在A的世界线上,A钟对该处的C钟不能直接获得任何信息,唯一的方法只接收来自点d的光信号(或者其他信号),而这就涉及到信号传递需要时间的问题(不是不能这样做,而是这样做时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其实,利用B联合A得出“C钟较慢”的结论时就已经巧妙地发挥了光信号的信息传递作用,因为在把AB同步的过程中已经用到了光信号。总之,如果缺少了B钟,AC两钟就无法用上述方式比钟,或者说上述比钟方式没有意义

                      回复
                      • 13楼
                      • 2013-08-18 20:03
                        双子佯谬
                        图中甲的世界线与t轴重合,表示甲呆在家中不动;乙的世界线为曲线/折线,它是非测地线表明其做非惯性运动。已知两人分手时年龄相等,问重逢时年龄还是否相等?若不等,孰大孰小?这无非是比较甲乙二人在“分手”“重逢”两个事件之间的世界线长度大小,因为世界线长代表固有时,也就是本人的时间流动(年龄增长)。之前我们证明过闵氏时空中测地线为两点之间连线最长者,很容易得出“重逢时甲的年龄大于乙的”结论。

                        以上就是双子效应的实质内容。问题本来就如此简单,但是人们在相对论发展的过程中对有关问题缺乏深刻认识,双子效应在一段时间之内竟被视为悖论(paradox),对此的争论竟迟至1957~1958年又掀高峰(虽然若干有识之士已经对此问题有清晰理解),有关文章竟发表在《Nature》《Science》《Discovery》等重要刊物上。争论双方以物理学家McCrea和物理学家兼哲学家Dingle为代表人物。Dingle认为,相对论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因此双子重逢时应有相同年龄;McCrea针锋相对指出,相对论并不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甲没有加速度而乙有,正是这一区别导致了重逢时年龄不同。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几何语言的引进,国际相对论节对双子效应已经有了如上段所述的共识。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许多人顾名思义地以为相对论中一切都是相对的,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误解。
                        双子效应已经在1971年被实验所证实,当然不是对人而是对铯原子钟。
                        回复
                        • 15楼
                        • 2013-08-18 20:08
                          下面回答几个有关双子效应的疑问:
                          问①钟慢效应的结论对双方是平等的,你所举的钟慢效应前两图中得出的结论就是AB和C互相认为对方比自己慢,为什么双子效应对甲乙两人的结论就不平等?
                          答①因为两种效应的前提不同。在钟慢效应中,ABC三钟都做惯性运动,由于惯性系平权,结论自然对双方平等,但在双子效应中乙不做惯性运动(世界线非测地线),否则分手之后不会重逢。这个前提本身就确立了双方的不平等地位,结论自然是一边倒的。
                          问②:双子效应的结论有这样的表述“做加速运动的兄弟较为年轻”,但加速度是相对的,甲乙互相认为对方又加速度,这样乙是否应当认为甲更年轻?
                          答②加速度有三维加速度(3加速)与四维加速度(4加速)之分,前者是相对的而后者是绝对的(与观者、参考系、坐标系等人为选择的因素无关)。而惯性运动和非惯性运动的概念也都是绝对的:粒子做惯性运动,当且仅当其世界线为测地线(仍与人为因素无关)。当把“加速运动”作为“非惯性运动”的同义词时,应当把“加速”理解为4加速。因此问②中的表述应当改为“有4加速的兄弟较为年轻”无论什么观者看甲都不会说甲有4加速,因此不再出现问题。物理学家早已形成习惯,在3维语言中提到加速度而不指明相对的参考系时,都默认相对惯性系。在这种默契下,“做加速运动的兄弟较为年轻”和“电荷当且仅当在加速运动时产生辐射”等说法就都是正确的。
                          问③:常听说双子效应属于广义相对论范畴,只用狭义相对论讲不清楚,是吗?
                          答③:不是的,本段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使用狭义相对论进行了清晰的讲述。认为双子效应涉及广义论的一个原因是:有些人为了计算乙的固有时而选择了乙自己为观者的参考系,这个参考系是非惯性系,而他们以为只要涉及到非惯性系就属于广义论范畴。物理学家对此的回答是:乙的固有时就是其世界线长,这是个与参考系无关的量,根本没必要自找麻烦地用非惯性系计算;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人愿意用非惯性系来计算,这同样与广义论无关。应当明确广义论与狭义论的划界标准:起初人们爱用参考系来划界,认为只要涉及非惯性系就涉及广义论,后来认识到用绝对的(与人为因素无关的)时空几何来划界会自然(而且优雅)得多。现在国际物理学界的统一标准是:凡以闵氏时空为背景时空的物理问题都属于狭义论范畴,而广义论的时空必然是存在弯曲的。讨论任何问题时,一个非常重要但却往往被人忽视的步骤是事先约定背景时空,双子效应的背景时空默认为闵氏时空,因此属于狭义论范畴而非广义论(除非约定时空不是平直的,这等价于引力场不可忽略)。不幸的是有些人甚至走得更远,他们在用几何语言分析问题时发现乙参考系的一个特征量(克氏符)非零,便认为加速运动可以造成时空弯曲,其实闵氏度规在非惯性系的克氏符非零很正常(当然惯性系中的克氏符必然为零)。另一个类似的热门问题是“爱因斯坦转盘”,也常被误认为涉及广义论,其实在讨论该问题时也已经默认整个现象发生在闵氏时空中,因此也属于狭义论范畴。几何语言分析这个问题是十分简洁的,但它比双子效应复杂。后文会有解释。
                          回复
                          • 16楼
                          • 2013-08-18 20:15
                            车库佯谬:
                            现有静长均为l的汽车和车库,汽车匀速向车库中驶入。在司机看来,动库变短,车放不下,司库看来,动车变短,放下有余。司机的想法对吗?司库的想法对吗?用时空图可以明确地表示出这种物理情形。
                            现在假设车库并无后墙,其“后墙”只是一条画在地上的直线。图中oa为车静长,ob为司机看到的库长oc为库静长,od为司库看到的车长。很容易看出,司库的看法是对的,司机的想法也是对的(都以自己的参考系为参考),关键是同时的相对性导致结论的相对性,正如尺缩效应中不允许问“到底哪一把尺子较长”一样(尺子都是同一把尺子/同一个尺子世界面),车库佯谬中也不允许问这样的问题“到底放得下还是放不下”,结论的相对性导致这种绝对化的问题没有意义。

                            车库有坚硬后墙的情形则要麻烦一些,基本原则是(假设后墙和车本身都是绝对刚性的):车头撞墙(因而停止前进)的信息传递到车尾需要时间,只有当车尾获悉此信息之后才能停止前进,因此汽车将被压缩到的确在库中装下有余的程度(谁看都装得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画出这种情形的时空图,试着求一下车被压缩后的新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