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2, 2014

white01 打滑,车头偏转,质点的概念就不够了。这是由于对于一个无大小,无体积的理想化质点,偏转不造成质点的变化

打滑,车头偏转,质点的概念就不够了。这是由于对于一个无大小,无体积的理想化质点,偏转不造成质点的变化






电子自旋——我们生活在什么空间里?


我们生活在什么空间里?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三维空间啦!空间解析几何告诉我们,在这个空间里,我们的位置,可以用三维空间的点坐标 (x,y, z)来表示,其中x, y, z都是实数,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实空间。如果你肯更进一步,引入时间算作为第四个维度,把四维的坐标——时空里的一个点写成 (t,x, y, z),我们就生活在四维的时空里。


进入现代物理的第一步,就是拓展空间这个概念。

从点粒子系统开始

拓展空间的概念,这有些奇怪,因为三维空间描述日常生活,并无不适;看地图的时候,二维坐标 (x,y)已然绰绰有余。难道除了这个三维空间(或者加上时间的四维空间),我们还需要什么别的空间来描述物理吗?


当然需要。假设我们要描述点粒子系统——系统由点粒子构成。在开始描述这个系统之前,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描述点粒子系统。毕竟,实际的事物,大到车水马龙,小到原子分子,都有有限大小,为什么仍用没有大小的“点”来描述物理系统呢?

其实,物理的精髓在于近似的描述自然。如果点粒子的抽象图像抓住了事物的实质,我们就大可放心用点粒子来描述。

比如我们要描述一个小汽车的减速过程,见下图1-1。小车的减速,可以被质点的减速等效的模拟——质点的位置在于车的重心,质量恰为车重。在这个情形下,我们就可以用
F =ma 来描述小车的减速,尽管牛顿定律只是针对抽象的点粒子的质点力学。


除了减速外,如果小车在减速的过程中打滑,车头偏转,质点的概念就不够了。这是由于对于一个无大小,无体积的理想化质点,偏转不造成质点的变化;只有有限的体积才能看出来的确发生过偏转。


图1-1 无大小的质点和有体积的小车的减速过程,用蓝色的箭头表示。箭头长度表示速率,理想化的质点等效的和小车做同样的减速运动。然而,小车的打滑(绿色箭头)却不能用质点来描述——旋转前后的质点没有任何不同。实际上,旋转需要用“刚体力学”来描述,作为描述质点的“牛顿力学”的延伸。


我们喜欢从简单开始,然后逐渐的推广到复杂的系统。因此,如前所述,我们就先开始描述一个点粒子的系统,观察每个粒子的运动。


动量空间——一个不是三维实空间的例子


在三维实空间里,一个点粒子系统的每个粒子的有坐标(x, y, z),或者把这个坐标,看成是向量的三个分量,写成向量r。然而,这对于描述运动的粒子是不够的——除了位置,我们还想要知道粒子的速度,或者说动量 p。对一个N粒子系统,它的坐标为**(r1,r2,..rN),表示粒子1处在坐标r1上,粒子2处在r2上,... ,粒子N处在坐标rN上;而动量的**为(p1,p2, .., pN),即第k个粒子的动量为pk。

就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新空间里,我们并不关心粒子的坐标是多少,只关心它具有多少动量。这就是动量空间。

为什么需要这个空间呢?考虑如下场景。现在我们有一升的理想气体,盛在封闭容器里,里面大约有10^22个气体原子。我们不写出每个原子的位置,只知道它们在容器里均匀分布,也就是有一恒定密度[在这里我们不考虑热力学涨落的问题]。

真正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动量空间。虽然在实空间里粒子密度均匀,但并非所有粒子都具有一样的速率。我们做不到跟踪每个粒子速率,但是我们可以写出它们的速率的分布。类比在实空间里的密度概念,我们可以把这个分布理解为速率的密度。速率密度大的地方,就表示处于这段速率的粒子数目多。

我们甚至可以写出数学式子。头疼数学的话,请少安毋躁,因为这个式子非常重要。对于大量的,质量为m的气体粒子,在温度T时,速率的分布函数可以写成


(1)

所谓速率的分布函数,就是在不同速率处的粒子出现的相对可能大小,即概率分布。也就是说,不论粒子总数是多少,具有不同速率的粒子的相对比例是不变的。

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在一定温度下,我们有10^22个粒子,它们互相“不认识”彼此,近乎独立的存在于小容器里,仅仅时而互相碰撞。按理说,一个粒子的速率,应该与另一个粒子速率没有关系——同样温度下,所有粒子的速率都相等看起来更合理。但事实上,就整体而言,我们可以说出哪些速率的粒子相对较多,哪些速率的粒子较少!这个速率的概率分布函数,就是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为了对麦玻分布有更多直观理解,我们把He, O2和Ar气体的速率分布函数画在一张图上,如1-2。这里顺带强调一下读图的重要性。在中学时代我们不常看图和看实验,其实,实验是物理学的最高法院。再优美的理论也要通过实验的检验。实验的结果可以用图来清晰表达。也许读图一开始不习惯,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先看图的横轴,纵轴分别是什么,知道它要说明的是哪两个物理量的关系。下图即速率和分布的关系:某速率(X轴)对应的分布越高(Y值越大),处在该速率附近的粒子越多(我们不关心绝对数目,但是能清楚的知道相对多少)。一张图上往往有多个曲线,需要注意曲线之间的差异,用图例来表述。这里不同的曲线即不同的粒子质量。



图1-2 He,O2和Ar三种气体的速率分布函数。从图上我们看出分布随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其极大值随着粒子质量减小而增加。注意三个函数都是归一化的,也就是图下方包含的面积为一。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几个特征:

1)He的速率分布整体落在在Ar和O2的右侧,且峰值处的速率更高(~1200m/s)。He具有相对较大的速率,这不难理解:He较轻,所以运动的比较快。

2)相比之下,由于Ar和O2的质量相近,所以它们的速率分布也相差不多。实际上Ar比O2略重,所以分布的最大值略小。

3)He在速率较高的1km/s到3km/s都有分布,而Ar和He已经几乎没有速率在这段范围的分布,而是集中在500m/s附近。不论哪种气体,在速率过高和过低处,分布都减少。也就是说,我们几乎找不到速率接近于零的气体粒子(分子或原子),也几乎找不到速率很高的粒子。

这样,我们从图上直观的看到动量空间的意义。实空间并没有抓住气体的全部性质。只有当我们进入动量空间时,才发现,实空间里密度均匀的气体,在动量空间来看,速率非但不相同,还符合了一个优美的函数。

在上面过程里,我们不关心粒子的数目,只关心相对权重。这好比一个简单的投硬币例子,我们最终只关心正面和反面各占多少,而不管总投掷的次数。事实上,根据概率论里的大数定律,当投掷次数足够多的时候,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才会接近于1/2。类比之,在这里,我们只关心速率的分布;如果粒子数目足够多,速率分布就接近于麦玻分布。


电子的自旋

对于电子,我们已经有些了解,知道它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与带电体发生Coulomb相互作用。除了带电这一属性,电子的另外一个内在属性就是自旋。

自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本书的基础。作为一个纯量子力学概念,自旋和生活中的直观经验并不符合。为了理解自旋,我们把它与一些熟悉的事物作类比。

a)自旋与地球自转

自旋,顾名思义,“绕着自己旋转”。电子也在绕着自己转动,就好象地球自转一样。但是这有本质的不同。地球自转,是绕着固定的地轴旋转,而电子自旋,作为一种内秉的对称性,其轴是不确定的。当我们想知道这个旋转轴的方向,从某个角度看过去的时候,自旋的“旋转轴”,就总是垂直于我们观测的方向[注]。
收起回复
        • 湮灭滴流星: 左边的纵轴 概率分布 啥意思? 分布情况可以用数值表示?
          2012-12-10 12:29 回复
        • mingda1986: 回复 湮灭滴流星 :请另行查询“概率分布”的意思,离散的概率像硬币1/2,骰子1/6,加起来为1,这里是连续的情况。分布的曲线与x轴围成的总面积为1,即总概率为1。
          2012-12-10 13:47 回复
        • ManDown01001: 楼主 请问在这个函数中 k exp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还有m应取什么值 是气体的总质量还是相对分子质量等
          2013-2-7 19:44 回复
        • 萧峰笛凝: 回复 ManDown01001 :相对分子质量 因为他说不关心绝对数目
          2013-2-8 09:11 回复
        • okxiaoqian536: 楼主发到我邮箱好吗1843516693@qq.com
          2013-8-31 21:32 回复
        •  

        我们可以把旋转轴看作一个向量,它有大小,表示旋转的强弱,也有方向,是绕轴旋转的方向。对于一个来说,当我们从不同方向去看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在视角上方向上的投影,见下图1-3。


        图1-3 观察地轴投影。我们看到的是向量在这个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为Lcos(theta),其中L为向量的长度,theta为向量方向与观察方向的夹角。显然,当我们平行与地轴的方向看过去时,投影为零,但当我们垂直看过去时,投影最大。

        如果我们把自旋的轴也当作向量,对电子做同样的“观测”,则会发现,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看过去,电子自旋的轴(以下简称自旋)在各个方向上,投影大小都相同——它们都一样长!(见图1-4) 此外,自旋向量的方向,在每个视角看去,都有两个选择,彼此反平行。但是一次观测中,只能看到一种选择,或是朝“上”,或是朝“下”。具体哪个指向被观察到,对于一束非极化的电子(没有故意保留一个指向的电子而剔除掉另外一个指向),是完全随机的。

        因为向量的投影大小随着视角的方向变化,而自旋的投影却保持不变,所以把电子自旋当作通常意义上的向量是不恰当的。实际上,它是向量算子,代表着一类和向量有相同变换规律的运算。即便如此,在很多情形下,我们就用通常意义上的向量(经典向量),来近似的描述电子自旋的性质。




        图1-4 与观测地轴投影不同,自旋的“轴”在不同方向的投影大小相同。在任一视角上,其投影方向有两种选择,或“上”或“下”。


        地球的自转轴的长度,随着自转快慢而变长变短,而电子的自旋的“长度”,是一个固定的值,与外界任何条件都无关,就像它的电荷数是定值一样。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自旋是电子的内在属性。

        b) 自旋与翻硬币

        搞清楚自旋与地球自转的区别之后,自旋的故事似乎结束了。然而,真正的有趣尚未开始。

        在上面的例子里,我们看到,每次对于自旋的观测,都能得到或“上”或下的结果。而且,对于一束没有特别安排自旋方向的电子,其结果是随机的。这很像翻硬币过程——同样都是输出两个结果,而且输出哪个是随机的。


        但这和翻硬币有本质的不同。为了说明这个不同,先推广空间的概念:

        对于一个物理过程,所有可能物理状态的**就叫做空间。比如三维实空间,一个“状态”就意味着粒子处在一个三维坐标上。


        对于翻硬币过程,所有可能结果即正面和反面,非正即反[忽略零测度的],根据以上空间的定义,{正,反}这两个状态,构成了这个空间有且仅有的两个元素。我们管“正”“反”叫做这个空间的“态”,那么结果的**{正,反}就定义了一个态空间。

        这有何神奇的呢?只要再外加一个看似不起眼原理,就能完完全全的改变它的性质,得它们成为量子力学的空间。这个原理叫做叠加原理,就是说,如果“正面”和“反面”是空间里的态,那么它们的任意线性叠加也是该空间的态。薛定谔的猫,亦死亦活,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死”是空间里的一个态,“活”是空间里的另一个态,那么“死+活”的又死又活态也是该空间的一个态。也许这看似不可思议,但这正是量子力学的神奇之处;在非量子的经典空间1,如翻硬币的空间或者猫的死活的空间,没有亦正亦反的态,但是如果是量子力学的硬币,或量子力学里的猫,那么允许这种又死又活的猫,或者又正又反的硬币的叠加态的存在。



        图1-5 叠加态的概念。

        这样,如果把电子自旋朝“↑”看作硬币正面,自旋朝“↓”看作硬币反面,“↓”和“↑”,即观察自旋后,看到的态,如同硬币翻之后得到正反面一样。在物理上,我们把态写在尖括号里,即|↑>和|↓>。对于经典的硬币,其态空间里仅有{正,反}两个元素,对于电子自旋(量子硬币),虽然输出的测量结果也是非“↑”即“↓”,但是根据叠加原理,其态空间却允许任意的a|↑>+b|↓>存在,其中a与b是复系数。


        c) 自旋与二维笛卡尔坐标系(x, y)


        电子自旋空间里,一个态可以分解为以|↓>与|↑>基向量的线性组合。这不难联想到二维笛卡尔坐标系的向量:一个向量,可以分解为x分量与y分量的组合:

        |Ψ>=a|↑>+b|↓> = <↑|Ψ>|↑>+<↓|Ψ>|↓>



        式中, 与分别为x, y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收起回复
              • 撸炮时突然: 薛定谔的猫是指“观测才会有结果,但观测会影响结果”吗
                2012-12-10 19:51 回复
              • 贝克街上路人甲: 大神不当科普作家可惜了
                2012-12-10 22:55 回复
              • mingda1986: 回复 撸炮时突然 :薛定谔的猫指的量子态的叠加原理,但是和你说的也很相关。具体的话是本文的图1-5:把硬币的正反面换成猫的死活即可;经典世界只有正反(死活),但是量子世界却有线性叠加态。观测的过程,用现有的解释,叫做“量子态塌缩”;虽然态可以是叠加态,但是本征态只有两个,
                2012-12-10 23:45 回复
              • mingda1986: 回复 撸炮时突然 :如果考虑2维坐标平面,那么Ai+Bj都是平面向量,i,j为x,y轴的单位向量。虽然向量无限多但是本征态只有i,j两个:其他的向量都可以由这两个向量i,j叠加构成。当测量的时候,塌缩就是从叠加态塌缩到本征态上,即测量结果非正即反,或者说非死即活
                2012-12-10 23:47 回复
              • 撸炮时突然: 回复 mingda1986 :那么你提到的例子:测量气体粒子的动能时是否违背了上述观点即本征态的体现?那么在电子自旋中是由2维空间的本征态体现的,那测量时不是会涉及到不确定性吗。真心求教
                2012-12-11 18:39 回复
                • mingda1986:回复 撸炮时突然 :不是很理解你的问题,大概猜着说吧。之前提到了测量就是塌缩到本征态,那么测量能量的时候,就塌缩到能量本征态上;能量和时间共轭,测量的能量会有一定的误差,在这个误差对应的时间范围内,有能-时不确定关系成立。
                  2012-12-12 12:01 回复
                • mingda1986:回复 撸炮时突然 :至于自旋-1/2问题,测量的不确定性,是概率的不确定;不知道结果是自旋+或者自旋-,而不是结果的不确定:结果是确定的,不是+就是-,即测量的物理量的本征态。如果测量自旋z方向的分量,物理量对应于Sz,那么结果的**就是物理量Sz对应的本征态,即+和-。
                  2012-12-12 12:03 回复
                • mingda1986:回复 撸炮时突然 :因为有一套数学需要表述,具体的内容可以参考费恩曼讲义的第三卷。
                  2012-12-12 12:03 回复
                • 撸炮时突然:回复 mingda1986 :感谢
                  2012-12-12 19:29 回复
                • 撸炮时突然:回复 mingda1986 :帮我讲一下波动函数如何在测量的情况下变为本征态的吗- -我是初三的,麻烦别用上高等数学之类的
                  2012-12-12 19:48 回复
              • 还有36条回复,点击查看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态与向量之间的类比。它们都存在基向量,都可以被分量分解。更进一步,我们就管态,叫做态矢量,尽管在与地球自转的类比中,它和向量有本质区别。我们也可以定义内积,就是如同<↓|Ψ>的形式。在向量空间里,内积表示两个向量“靠近”的程度:平行时完全重合,内积最大,垂直时内积为零,又叫做“正交”。这里,|↓>与|↑>两个态,如同x与y一样,互相正交,<↓|↑>=0.这在物理上是可以理解的,两个态互相独立,没有外界机制时,不会互相转换。

              d) 自旋的数学表述
              电子自旋的态空间,|↓>与|↑>两个态矢量,作为基向量构成;在某个方向上,做一次测量,就相当于对其做基向量方向的一次投影,得到|↓>或|↑>。这里,我们并没有仔细考虑三维空间里的“某方向”。怎么样可以既考虑到电子在态空间里的|↓>与|↑>自旋态,又考虑自旋本身在三维空间里的方向呢?

              既然自旋类比于矢量,先把它写成类似矢量的形式:







              这里用“S”,是因为自旋的英语是Spin,取其第一个字母。


              由于图1-4里,电子自旋在任何方向的投影都相同,我们有对任意方向的单位矢量n,S ·n=常数。显然,如果S的各个分量Sx, Sy, Sz只是通常意义的数,则不可能满足这个条件:不同方向上的投影一定不同。


              但是如果S各个分量为矩阵,则还是可以满足这个条件的。


              巨磁电阻效应——自旋电子的一个应用


              早期的电脑,存储能力十分有限,一个移动的存储介质,如3.5英寸软盘,只能储存1.44Mb大小的文件。而今天,体积更小的U盘,可以轻易的储存32G的数据量,比十多年前大了两万倍。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是利用了巨磁电阻效应。该效应在1988年,由德国尤利西研究中心的彼得·格林贝格和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艾尔伯·费尔分别独立发现的,他们因此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谓“磁电阻”,即有外加磁场时,材料的电阻随之改变。“巨磁电阻”,即外加磁场时,材料电阻发生巨大改变的现象,如下图。铁(Fe) 薄层——铬(Cr)薄层——铁(Fe)薄层的交替结构。导线中的自旋电子,穿过交替结构,产生电阻。


              当没有外加磁场或弱磁场(下图a) 时,结构中的两个Fe薄层里的电子自旋,反向排列。这里顺带提一下,电子自旋的有序排列,正是磁铁形成的微观机制。在图a)里,左边的Fe层,自旋朝↑,从而磁铁N极朝上,S极朝下,右边的Fe层恰相反。这时,对于导线中的自旋为↑的电子,它感受到的总电阻为(R↑↑+R↑↓),其中,R↑↑为自旋向上的电子遇到自旋也向上(即N极向上)的铁磁层产生的电阻;R↑↓为自旋向上的电阻,遇到自旋向下的铁磁层产生的电阻。


              同理,对于导线里自旋向下的电子,其感受到的薄层的总电阻为(R↓↑+R↓↓)。其等效过程,见下图b)。把两路电子产生的电阻看作并联电阻,并且根据对称性,认为R↑↑= R↓↓=R大,R↓↑= R↑↓= R小。这样,该薄层结构的总电阻为
              (2)

              收起回复
                    • 水晶爱偶吧: 那么就是说电子自旋态空间是两维的吗
                      2012-12-11 10:40 回复
                    • mingda1986: 回复 水晶爱偶吧 :完全正确!电子的自旋是1/2,所以说,自旋1/2的态空间是“2维”的。但是这个两维和Cartesian空间的2维仍有很多不同(文中反复提到),所以这个空间不是普通的二维空间,而是叫做“2维特殊对称群SU(2)”.
                      2012-12-11 11:24 回复
                    • a2696365: mark
                      2013-2-8 09:34 回复
                    • zt314933960: 回复 mingda1986 :电子自旋在x正负中测量自旋y分量有哪些可能值?概率分别为多少?
                      2013-7-21 19:56 回复
                    •  
                    图1-6 在外加弱磁场时,产生巨磁电阻效应的薄层结构a)以及等效的电阻示意图b)。

                    外加强磁场时,两个Fe薄层都被磁化,自旋都朝↑排列。如图1-7。对于导线中自旋为↑的电子,其产生的电阻为R↑↑+ R↑↑,而导线里自旋为↓的电子,产生的电阻为R↓↓+ R↓↓。并联后,总电阻为

                    (3)






                    图1-7 在强磁场时,两个Fe薄层的自旋方向平行,即均为N极朝上,S极朝下。该薄层结构产生的总电阻,相当于导线中自旋为↑上的电子产生的电阻,与自旋为↓的电子产生的电阻的并联。


                    由于在数学上,调和平均值一定小于等于算术平均,我们有 (4)

                    这样,我们证明了一个重要结论:由于电子的自旋,在铁磁薄层结构里,电阻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而减小,见图1-8。




                    图1-8 巨磁电阻效应示意图。外加强磁场时,电阻很小,而且趋于恒定值;不加磁场时,电阻最大。





                    这和磁存储有何关系呢?由于计算机存储的是二进制”01110011”序列,巨磁电阻效应,使得磁场改变很小时,电阻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可以发生很灵敏的电阻转换,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高低电阻即对于数据“0”和“1”这存储的基本单元。由于巨磁电阻效应的空间灵敏度很高,同样大小的空间内可以有更多的存储单元存在,磁盘的容量也就变大了。


                    小结


                    三维空间只是描述坐标位置的空间,其他空间的存在却很难被意识到。也许平日里,上学回家,只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空间位置。我们从不关心自己带有多少动量。对于描述一个物理系统,三维实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动量空间就是一个例子。密闭容器里的气体,在实空间看来平淡无奇,密度均匀而已;但从动量空间看去,气体动量的分布呈一个简单的函数,从中可以知道气体很多其他性质,比如零速度的粒子是不存在的,比如在什么速率下粒子最多,还能知道温度性质。


                    动量空间也只是实空间以外的一个例子。物理的状态,就活在那些基础状态组成的态空间里。电子除了电荷以外的另一个性质,自旋就是如此。它是旋转,却和地球自转不像;它有两个输出结果,却和翻硬币不像;它分解为基础态的叠加,却和向量分解为分量也不像。自旋看似如此神秘,但是神奇的数学却可以描述它的全部性质。





                    收起回复
                          • d288889: 外加强磁场时,对于导线里自旋为↓的电子,产生的电阻为什么是R↓↓+ R↓↓,而不是R↓↑+ R↓↑啊?
                            2013-6-5 21:33 回复
                          • wangping999111: 直接叫他们购买一本叫做量子力学的书不就ok了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2013-8-14 10:37 回复
                          • 幻_汐_蓝: 式子(3)我也不是很明白,自旋为↓的电子,产生的电阻为什么是R↓↓+ R↓↓,而不是不是R↓↑+ R↓↑?如果是前者,式(3)为 R强场=R大 ?如果是后者,式子(3)应该为 R强场=2R大R小/(R大+R小) ?
                            2013-12-17 09:11 回复
                          • 雨林沐风971: 那旋系数和1/2旋是则么回事呢?
                            2014-1-27 16:32 回复
                          •  
                          终于看完了,虽然不是太懂。但上了一课,谢谢Lz
                          回复
                                引用 e4633527 (0楼)
                                终于看完了,虽然不是太懂。但上了一课,谢谢Lz
                                不客气。电子自旋是除了电荷量子化以外的另一个基本概念,但是即使本科阶段的量子力学课也不太提及,所以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争取只用高中数学物理就讲出一个轮廓。如果觉得有哪里不是很清楚,请不吝赐教,我争取在语言和讲法上改正。谢谢!
                                收起回复
                                      我对不起lz……没看懂的说…
                                      回复
                                            引用 天巽00 (0楼)
                                            我对不起lz……没看懂的说…
                                            别,慢慢说。你先慢慢读,然后看看大概是从哪里开始不懂的,或者哪里没写清楚?
                                            我会继续修改,然后争取让大家(至少让你)看懂。这篇文章面对只需要有高中物理基础的同学。



                                            收起回复
                                                  楼主是老师啊,
                                                  回复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还没签到呢!
                                                        我在贴吧
                                                        在线奖励:
                                                        • 0'
                                                          10'
                                                          00:00
                                                        • 30'
                                                        • 50'
                                                        • 90'


                                                        吧友热玩游戏排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