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oson4.phys.tku.edu.tw/comp-solid-state/unit_band-structure_intro.htm
能帶結構簡介
單粒子能量本徵值 E 與波向量 k
量子力學以波函數(振幅的平方)來描述粒子出現在空間中的的機率分佈,而量子態的本徵能量則決定了粒子狀態或轉 移。當我們在求解薛丁格方程式時,粒子的能量本徵值與粒子的機率振幅(波函數)兩者都是最重要的待解目標。如果我們要處理的粒子是在晶體之中,亦即其所感 受到的位勢具有週期性,則 Bloch 定理告訴我們,波函數必定會具有 uk(r)eik‧r 的形式,其中 uk(r) 是在任一個晶胞裏都相同的一個週期性函數〔有關於 Bloch 定理的證明與探討,詳見教學網頁之固態物理 Ch.7〕。在此之 k 是因為空間週期的平移對稱性所衍生出來之新的量子數,不同的 k 就對應了不同量子態的解〔k 所應該滿足的條件,以及 k 被定義的範圍,亦請詳見教學網頁之固態物理 Ch.7〕。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 k 值,其背後的原動力就是庖利不相容原理。每個單位晶胞內的位勢一模一樣,可想見電子雲在其間的分佈情形也差不多,但一整個晶體是無數個單胞的集合體,每個 單胞內都有等數目的電子存在,但所有這些電子都不被允許具有一樣的量子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用量子態是被“佔據”這種說法),要滿足這一點而且花費能量 代價最低的方法,就是利用晶體結構的延伸空間,電子要移動來形成很多組不同的 k,使它們具有不同的量子數的組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整個晶體樣品的求解量子力學問題裏,以整個巨觀晶體顆粒作為邊界條件的情況之下,可以有的駐波模式就變得有非常非常多個。順帶一提,在教科書中最常見之建立 k 之量子化的方法,就是假設整個晶體樣品的一頭到另一頭接起來,可以有週期性邊界條件的成立。這看來當然有點人為,但卻能簡化了推導,重要的是只要晶胞數目 N 非常大,則樣品幾何形狀所造成之邊界條件差異就會變得很小,簡單的週期性邊界條件一樣會給出正確的結果。(一般教科書在介紹黑體幅射或者是空腔幅射的駐波態時,也使用類似的作法而採取最容易處理的邊界條件。)
在此 k 具有動量的物理意義,相當於是行進波(travaling wave) ei(k‧r-ωt) 的波向量。事實上根據 Bloch Theorem 的結論 Ψk(r) = uk(r)eik‧r, 而這是“與時間無關”的薛丁格方程式解,因此最完整的解的形式是 Ψk(r,t) = uk(r) ei(k‧r-ωt) ,正像是具有波向量 k 的行進波。
週期性位勢下的等效 Hamiltonian、能帶與能帶結構圖
Bloch Theorem 己經告訴我們 Ψk(r) = uk(r)eik‧r,因此我們求解量子力學問題的目標為 uk(r) 及Ψk(r) 之能量本徵值 En(k),注意我們求解範圍己經簡化到只在一個晶胞之內。透過簡單的整理(把 Ψk(r) 代入薛丁格方程式)我們知道 uk(r) 滿足
[ (h2/2m)(- i▽ + k)2 + U(r) ] uk(r) = Ek uk(r)
或是[ (-上式方刮號 [ ] 裏算符的各項就是 uk(r) 所滿足的等效 Hamiltonian,這是一個微分方程式型的本徵值問題,因此會有(無限)多組的解,以 n 標定之則其本徵值與本徵函數就會多出 n 這個指標,成為 En,k 與 un,k(r)。這個 n 我們稱之為能帶指標(Energy Band Index)。h2/2m) ( ▽2 + 2ik‧▽ - k2 ) + U(r) ] uk(r) = Ek uk(r)
什麼是能帶?一個能帶是由同一個能帶指標 n 及所有 k 值所構成的所有量子態的集合,這些態各有自己的 En(k) 值,但 k 相近者 E 也相近,或可說事實上 E(k) 是連續函數。(請自行查閱 k‧P 方法,它證明了:若 △k → 0,則 E(k+△k) ~ E(k))。請記得 E(k) 是實數,因為它是 Hamiltonian (故必須是 Hermition Operator)的期望值。
k 是分佈在布里淵區的三度空間之中,故作圖顯示 En(k) 並不容易,通常作圖時習慣取一個 k 的維度與一個 E 的維度來畫出二維的能帶結構(Band Structure)圖。實際之約定成俗的作法是選擇幾個條具較高對稱性的 k 點,前後相連成一維之路徑,再作屏風式的展開,如此一來便可在一張圖中看到多個 k 路徑上的 En(k) 圖,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能帶結構圖”。
我們常有機會看到能量在能帶結構圖裏,隨著 k 的不同分裂及簡併(能量合併),這是因為我們取來畫 E(k) 的 k 值其對稱性較高,會有兩個量子態能量一模一樣的狀況發生。能帶結構的對稱性裏,有一個最普遍的,就是 En(k) = En(-k), 它的證明很簡單〔請自行證明之〕,可在一般固態物理教科書中找到。這個性質事實上來自薛丁格方程所具有的時間反衍對稱性(Time-reversal Symmetry)。時間反衍操作在古典力學是指把所有的動量與角動量反向(例如把所有粒子的速度轉向),意即相當於是把運動方程式中時間方向反轉(變 號),請注意這並不能推廣適用於與巨觀世界的現象,故所謂的覆水難收、熵增原理與之並不衝突。由於薛丁格方程式中有這個對稱性,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 + k 與 - k 滿足的是是同一條方程式,故 En(k) = En(-k) 。在有外加磁場的情況下,薛丁格方程式並不具有時間反衍對稱性〔見 〕(我們可以想成,磁場由帶電粒子流動所產生,若粒子運動全部改為反方向,則磁場就會變號而方程式就不會是原來的方程式了。
從能帶結構看物性
電子填滿或不填滿整個能帶,對材料的物理性質有極大的影響。對金屬而言,電子填到之最高能量的地方,即費米能階,在不同的 k 方向上,費米面是由滿足 E(k) = EF 之所有 k 點共同形成之面,通常是相當複雜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計算金屬系統時 k 網格必須取得更密一點,其電荷分佈才會比較正確)。至於半導體的費米面則常定在價帶與導帶的中間。絕緣體通常不講費米面,而以價帶頂部、導帶底部、能隙等 來描述單粒子能量本徵值的位置。
金屬與絕緣體在能帶結構上最主要的差異,就是費米面的位置(對於絕對零度而言就是化學位勢),對金屬而言,費米面與能帶有相交,即存在某一條能帶有費米面通過,導致那條能帶有些 k 值有電子佔據而有些 k 值則沒有。絕緣體的能帶則是全部填滿或不填,沒有半填滿的能帶。
金屬即便在有微弱的外加電場影響下(假設電場是沿 + k 方向),仍能造成填到 + k 之態的比 - k 之態的多,如此系統會有淨電流的流動。金屬與半導體的大致區分,是溫度對其導電度的影響:基於材料之內電荷的傳導機制不同,高溫所帶來的晶格擾動造成較大的散射,使金屬的導電率降低;但高溫所造成的載子增加則促使內稟型半導體(Intrinsic Semiconductor,即不摻雜的半導體)的導電性變好。
半導體與絕緣體都有能隙,即最高佔據態到最低未佔據態之間的能量差。光學性質涉及從佔據態到未佔據態的躍遷(動量)矩陣,因此能隙大小對材料的光學性質有很大的影響。
當電子離開所佔據的量子態而躍遷到不同 k 的態,其過程就不只是能量守恆,而是連動量守恆也要滿足(光子動量轉移小,故以激發垂直躍遷為主)。從能帶之間的躍遷垂直(k 不變)與不垂直(k 會改變)來分類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代價,就有所謂的直接能隙與間接能隙之分。
當物質具有磁性而我們採取所謂的“自旋極化”計算時,每條 band 不再是同時填有 spin-up 電子及 spin-down 電子,而是會各自分開成為兩條,一條只填 up spin 電子而另一條只填 down spin 電子。所填的 up 電子數與 down 電子數若有不同,則系統有淨磁矩。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有關能帶結構的重點整理,可見 Ashcroft & Mermin 第八章
k‧P 方法,見 Marder
布里淵區與費米面,見 Mard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