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径为r的假想球面中心有一个运动电荷问球面上磁场如何分布
2个回答
- 1121210 | 2009-11-24 13:12:29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 高斯定理是静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应用高斯定理时,常把电荷或电场的对称性作为应用高斯定理求电场强度的条件,但实际并非如此,以高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可以阐明:对称性不是应用高斯定理求场强的条件.根据数学中的高斯公式给出了静电场、涡旋电场和静磁场高斯定理的严格证明,得到了力线数密度与电场强度大小以及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定量关系,指出用力线法证明高斯定理的方法是不合理的.(1)直接利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高斯定理是描述静电场性质的基本定理之一,在静电场中是普遍成立的。但是,由于它对静电场的描述是不完备的,因此利用它求场强 是有条件的,它要求带电系统及其电场分布一定具有某种空间对称性。实际上,只有当场强分布具有球对称性(如均匀带电球面、球壳和球体等)、轴对称性(如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圆柱面、圆柱筒和圆柱体等)或者平面对称性(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或平板等)时,才能直接利用高斯定理求场强分布。在求场强时,首要任务是根据场分布的对称性,选取合适的高斯面。<br>(2)利用高斯定理求角某些规则形状曲面的电场强度通量时,可首先构造一高斯面,要求其中部分曲面为待求曲面,其余部分曲面的电通量是已知的或易于求得的,再经过简单的数学运算便可求解。</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从高斯定理看电力线的性质:高斯定理说明正电荷是发出E通量的源,负电荷是吸收E通量的源。<br><br>(1)若闭合面内存在正(负)电荷,则通过闭合面的E通量为正(负),表明有电力线从面内(面外)穿出(穿入),即正(负)源电荷发射(吸收)电场线。<br><br>(2)若闭合面内没有电荷,则通过闭合面的E通量为零,意味着有多少电场线穿入就有多少电场线穿出,说明在没有电荷的区域内电场线不会中断,又若闭合面内静电荷为零,则有多少电场线进入面内终止于负电荷,就会有相同数目的电场线从面内正电荷出发到外面。<br><br>(3)在闭合面内,电荷空间分布的变化将改变闭合面上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但只要电量相同,就不会改变通过整个闭合面的E通量。<br><br>(4)在闭合面外,有无电荷及其如何分布,将会影响闭合面上各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但对通过整个闭合面的E通量没有贡献,即面外电荷会影响通过闭合面的电场线的形状和分布,却不会改变通过闭合面的电场线的数目<br><br></td></tr><tr><td>高斯定理的应用: <br>高斯定理是一条反映静电场规律的普遍定理,在进一步研究电学时,这条定理很重要。在这里,我们只应用它来计算某些对称带电体所激发的电场中的场强,在这些情况中,它比应用电场强度叠加原理来计算场强要方便得多。下面举例说明高斯定理的这种应用。 <br>(1)在电场强度已知时,求出任意区域内的电荷 <br>(2)当电荷分布具有某种特殊对称性时,用高斯定理求出该种电荷系统的电场分布 </td></tr><tr><td align=middle> </td></tr><tr><td height=30>例1:求均匀带正电球体内外的电场分布,设球体带电量为q,半径为R。</td></tr><tr><td align=middle height=30>应用电通量的定义和高斯定理联立求解。(解略) </td></tr><tr><td>讨论:在球面外(r>R),点P的场强为:</td></tr><tr><td align=middle> <br>方向沿半径指向球外(如q<0,则沿半径指向球内)。<br></td></tr><tr><td> 在球面内(r<R),点P的场强为:</td></tr><tr><td align=middle height=30></td></tr><tr><td height=65>综上所述,可得如下结论:均匀带电球面外的场强,与将球面上电荷全部集中于中心的点电荷所激发的场强一样;球面内任一点的场强则为零。均匀带电球面的场强分布,可用其大小E与距离r的关系曲线来表示。这条曲线E-r 在r=R 处是间断的,即场强大小E的分布在该处是不连续的。</td></tr><tr><td>例2:均匀带正电无限长细棒的场强.其线电荷密度为.</td></tr><tr><td align=middle height=250></td></tr><tr><td>场强的大小为:</td></tr><tr><td align=middle></td></tr><tr><td>例3:均匀带正电的无限大平面薄板的场强。(略)</td></tr></tbody></table>
评论读取中...
取消
- chenhaihuabk | 2009-12-10 07:07:35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 撓場(torsion field)又稱自旋場(spin field)或扭場(axion
field)是物體自旋所扭曲時空結構所產生的場,這種場在過去30年來已被主要是俄國科學界大量的實驗所證實。1993年俄國物理學家希波夫(Shipov)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來討論物理真空的種種性質。根據他的方程式所導出的撓場擁有極不尋常的特性,例如撓場不會被任何自然物質所遮罩,在自然物質中傳播不會損失能量,它的作用只會改變物質的自旋狀態;撓場的傳播速度至少為光速的109倍;撓場源被移走以後,在該地仍保留著空間自旋結構,也就是撓場有殘留效應,這些現象與水晶的氣場極為類似。如果希波夫方程式是正確的話,20世界量子力學所遺忘的撓場,可能會成為21世紀科學的前緣,它將揭開氣場、超感知覺包含心電感應、透視力、迴知過去、預知未來、念力的神秘面紗。
挠场理论最初源于爱因斯坦-康顿理论,在广义相对论中,若要考虑物质自旋的作用,需引入非对称的联络,即挠率不为零的情况就会导出挠场的存在,挠场的能量来源是零点能。众所周知,基本粒子的“电荷”对应于电磁场,“质量”对应于引力场,那也应有对应于“自旋”的挠场存在。挠场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它只改变物质的自旋性质;类似于引力场的高穿透性;滞后效应;轴向加速效应。用挠场机制我们就可解释电化学异常现象中的过热、核嬗变、滞后放热等效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江兴流教授基于实验结果,以电极的尖端效应为突破口,分析了电化学异常现象。江兴流科研组在电解实验中,观察到在电极附近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以及过热、核嬗变、滞后效应(Heat after Death)。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气体放电、真空击穿及液体中的放电(电解)现象,有着共同的物理规律: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尖端效应产生的聚能过程,在电极表面局部产生气泡和涡旋运动,气泡的产生和坍塌过程将发生动态卡西米尔效应而提取零点能并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同时涡旋运动与零点能形成挠场相干而提取零点能,一方面释放热能,另一方面形成类星体涡旋结构,在涡旋中心产生高能射线、中子和高能粒子,并伴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可见电极表面尖端处形成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体系,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形成自组织的正反馈涡旋,通过挠场机制提取零点能。挠场波”是旋转在真空作用中产生的波,速度是光的10亿倍!世界上有的国家已研究多年。
<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http://www.quantizhi.org/bbs204m/viewtopic.php?t=895 比较通俗的说 无物质的空间是平静的 比如是一张橡胶膜 一旦你在上面放上一个保龄球 膜就产生了凹陷 我们也可称他被扭曲了 同样空间也是这个道理 物体越大 对空间的扭曲影响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