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1, 2014

brownian01 颗粒对流体颗粒从左至右的撞击概率与从右至左的撞击概率相等;每一次撞击引起的速度增量具有相同的量值

颗粒对流体颗粒从左至右的撞击概率与从右至左的撞击概率相等;每一次撞击引起的速度增量具有相同的量值



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一篇无规滑行的文字:关于布朗、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郎之万以及波尔兹曼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原创]一篇无规滑行的文字:关于布朗、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郎之万以及波尔兹曼   
断章师爷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9/08/25
文章: 610

经验值: 26810

文章标题: [原创]一篇无规滑行的文字:关于布朗、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郎之万以及波尔兹曼 (674 reads)      时间: 2009-8-30 周日, 上午1:27

作者:断章师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一篇无规滑行的文字:

关于布朗、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郎之万以及波尔兹曼


断章师爷


以前我的文字大都张贴在《独立评论》上,当初之所以选择那个论坛注册,是看到那儿人气比较旺,人来人往的相当热闹。热闹是热闹了,却也有意想不到的麻烦。主贴甫出,跟帖即至。我曾在“《独评》网上其文,《独评》网下其人”中指出“《独评》上不乏好的跟帖,虽然片言只语,却是意味隽永。犹如闽中丁香,耐人寻味再三。《独评》上的有些跟帖,就不敢恭维了。毫无才情可言,却偏偏逢帖必跟。展读之余,令人联想起泰山顶上的题刻和‘到此一游’的涂鸦。更加不堪的是《独评》上还有不少时时不忘恶意中伤对方,处处只顾挖苦刺痛别人的跟帖。对于这种帖子,通常看了会令人产生极度厌恶的感觉。”我本人张贴在《独立评论》上的帖子就同时接受过这三类跟帖的礼遇。芦笛先生挚言相劝“上网本来是散心,若是适得其反就没有意思了。”并诚意相告“我们那儿比较冷清,不过气氛和谐,是个朋友聊天散心的清净去处”有鉴于此,我把这篇文字贴到《海纳百川》上来了。

道罢开场白,话入正题。

众所周知1905年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先生发表了五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包括了现代物理学中三项伟大的成就:分子运动论、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假说。因此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The Annus Mirabilis)。美国波士顿大学爱因斯坦研究中心主任John Stachel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以及“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等五篇论文汇订成册以《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为书名出版,还请奇点理论的创立者Roger Penrose为该书写了一篇序言。上列的第一篇是爱因斯坦取得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第三、第四两篇都是关于相对论的;第五篇通过引入光量子假说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并对诸如光电效应这一类现象进行解释,是他获诺奖的主要论文。第二篇讨论的是布朗运动。我在处理材料的流变性能时经常考虑与时间有关的微粒动态性能,因此布朗运动之于我,犹如竹之于王献之先生,几乎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下面就谈谈我的“此君”吧。

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是英国植物学家,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尽管他曾被委任为大英博物馆的植物标本库负责人。世人几乎都不知道他在植物分类学上的贡献。不象林耐先生(Carl von Linne,1707—1778)那样大名鼎鼎,瑞典政府把他的头像印在最流通的面值为100克朗的纸钞上。布朗教授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颗粒时,发现颗粒在无外力作用下,总是不停地运动。他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写成论文以“在1827年六月七月和八月对于包含在植物花粉上的颗粒以及通常存在于有机和无机物体上具有活力的颗粒进行显微镜观察后所作的一个简短报道” 为题发表在《哲学杂志》(Phil. Mag. 4, 161-173,1828)上。虽然布朗自己并没有能从理论上解释这种现象,但后来的科学家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布朗运动。网络上可以找到布朗先生的原文,是用PDF制作的照相版。布朗的行文流畅,平实无华,叙述详尽却不罗嗦,读来有蒙田的笔致,又使人联想起儿时看过的法布尔的《昆虫记》。其实,早在公元前古罗马的诗人兼哲学家鲁克莱修(Titus Lucretius Carus,前99年--约前55年)就在《关于事物的本质》中提及“让太阳的光线照进住屋并将之引入幽暗处,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你将看到大量微小的颗粒混杂在一起。……它们的舞蹈其实指出了一种藏匿在我们视线以外物质的隐晦运动。……它起源于一种自身运动着的原子。”此外,1785年荷兰哲学家兼植物学家杨.英格何斯 ( Jan Ingenhousz 1730 - 1799)也描述过煤炭颗粒在酒精表面的不规则运动。然而,传统上都将这种运动归功于布朗发现的。

布朗运动的发现是一个新奇的现象,其原因何在?为此有许多学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克斯纳(Franz Serafin Exner 1849-1926)和德国物理化学家能斯托(Walther Hermann Nernst 1864-1941) 等都把布朗运动归结为物系自身的性质。并借助于热力学理论进行解释。第一个用数学方法描述布朗运动的是丹麦天文学家兼数学家梯爱勒 (Thorvald Nicolai Thiele 1838 - 1910),他是用最小二乘法处理的。此后法国数学家巴夏莱 (Louis Jean-Baptiste Alphonse Bachelier 1870-1946) 在他的博士论文《推理理论》中对于股票市场的布朗运动行为进行了随机分析。然而真正对于布朗运动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的是爱因斯坦和斯莫鲁霍夫斯基。

二十世纪物理学界的众神之王是爱因斯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他老人家的兴趣触角伸向哪个课题,就是从事该领域的全体后继者的无上福音。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时髦学说和新颖理论不断见诸报导,稍不留意就会感受到落伍的危机。然而弱水三千,我只想从爱因斯坦开掘的这口世纪深井中汲取一瓢清冽的凉水来沁 润自己的心脾。尘务之余翻阅和浏览爱因斯坦一百多年前撰写的那两篇旧文:“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和“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是我生活中难得的一种情趣。

如果拿诗来作比较,我觉得爱因斯坦的这两篇文章犹如《古诗十九首》。其他那些大家的学说和理论则如唐人诗宋人词。初唐卢照邻有两句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很好,惜太逞才使气,显得浅露。北宋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是全诗的“诗眼”。但是《古诗十九首》则不然,整体浑成,全诗都好,无法摘出何字何句为最。诚如钟嵘《诗品》所指出的“文温以丽,意致深婉,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阅读爱因斯坦的文章让我有如对神明的感觉。又象望着窗外遥远的一线天际,只想更近真实一些。

爱因斯坦在“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颗粒的运动”中只讨论了颗粒的平移运动。稍后,也就是在1905年12月他又补充了颗粒的旋转运动,完成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一文。发表在德国物理学月刊(Annalen der Physik 19, pp 371)上。Annalen是德文编年史的意思,但是该刊物则是按月出版的。“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这篇文章的篇幅短小,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中,爱因斯坦利用通常的统计力学方法求出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均匀液体中某个球状悬浮颗粒的重心某个时刻在其周围一个无限小空间中出现的概率表示式。得到的表示式具有与波尔兹曼气体定律相似的负指数分布关系。这是分子热运动所特有的形式。它解释了当受到恒定的外力作用时,体系的参数,由于分子的不规则运动的结果,和处于平衡的值会有多大程度的出入。

在第二部分中,爱因斯坦根据第一部分得到的概率表示式,求出了该重心在平衡位置处的均方根位移表示式。并将在振动频率较低的情况下根据普朗克辐射定律得到了辐射密度表示式,并代入均方根位移的表示式中。所得结果可用以判断使得悬浮颗粒不至因为重力的作用而能持久地在体系中保持平衡的尺度极限。假设观测的均方根位移的下限为万分之一厘米;体系的温度为摄氏27度;为了使悬浮颗粒进行的振动在显微镜下可以观测到,那么作用在该悬浮颗粒上的力不可超过百万分之5达因。从这个这极限定律可以求得每个克分子中的分子数N,也就是阿佛迦德罗常数之值。爱因斯坦指出之所以从这样一个极限定律求取N的值,是因为“我们物理概念的根本不完备性”所致。

在第三部分中,爱因斯坦将第一部分得到的单个悬浮颗粒的表示式推广到由n个颗粒组成的庞大体系(n是个非常大的数字),计算出热运动对于悬浮颗粒重心位移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得到了由n个颗粒组成的体系的均方根位移表示式。

在第四部分中,爱因斯坦将斯托克司定律中的迁移率代入平移和转动这两种运动方式的均方根位移表示式中,得到了布朗运动的表示式。

在第五部分中,讨论了上述布朗运动表示式的适用范围。指出由n个颗粒组成的体系的均方根位移表示式不能适用于任意短的时间。例如对于直径为1微米和密度 的微粒,在室温下的水中,体系均方根位移表示式有效性的下限大约是10的负7次秒。

上述爱因斯坦的文章中没有一句可有可无的废话;没有一步多余的算式;没有援引一个新的概念;没有应用一种新的理论。依据的是传统的分子热力学理论,运用的是经典的统计力学方法,使用的是简单的微积分运算工具。然而他的结果却解除了一个使得众多物理学家困惑了半个多世纪的悬念----得出布朗运动的数学表示式。这就是爱因斯坦不同凡响之处。须知当时他还只是个26岁的青年呢!

下面我想介绍另一位运用概率方法独立解决了布朗运动数学表示的波兰数学家兼物理学家斯莫鲁霍夫斯基(Marian Smoluchowski 1872-1917)。1906年斯莫鲁霍夫斯基也在德国物理学月刊(Annalen der Physik 21, pp756.)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布朗运动和悬浮液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用概率方法建立了一维状态下布朗运动的数学解析式。他假定在质量为M的测试颗粒和质量为m的流体颗粒之间发生了碰撞,M远远大于m。应用动量估算可以得到测试颗粒的速度增量表示式。斯莫鲁霍夫斯基假设颗粒的碰撞仅限于一维;测试颗粒对流体颗粒从左至右的撞击概率与从右至左的撞击概率相等;每一次撞击引起的速度增量具有相同的量值。于是他得到了碰撞的相重数的表示式以及可能状态的总数,因此分别计算出了从左至右的撞击概率和从右至左的撞击概率。他还计算了平均的总速度改变以及当颗粒总数非常大时平均总速度改变的极限值。斯莫鲁霍夫斯基得到的布朗运动的数学表示式与爱因斯坦的结果殊途同归。

课堂上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根据斯莫鲁霍夫斯基对于布朗运动的结果进一步引出更加实用的扩散方程。通常须借助菲克定律,即以德国生理学家菲克(Adolf Eugen Fick 1828-1901) 在研究心脏输出的血液时发现的规律。先将菲克第一定律和液体的连续性方程结合,得出了浓度随时间的偏微商等于流量对位移偏微商的负值。随后将外力引入体系,应用斯托克司定律中的迁移率可以得到流量的微分表示式。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体系浓度应该是服从波尔兹曼分布的;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体系流量应该为零;于是得到扩散系数与摩擦常数、波尔兹曼常数和温度的关系。这一关系与爱因斯坦在1905年得到的结果完全一样。再将这个扩散系数代入流量表示式,就得到了以斯莫鲁霍夫斯基命名的扩散方程。

上述爱因斯坦和斯莫鲁霍夫斯基都是用概率平衡观念来描述大量颗粒的平均行为。1908年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Paul Langevin,1872-1946)在法兰西学院科学年鉴上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一文(C. R. Acad.Sci. 146, pp530,1908),他着眼于单颗粒子的布朗运动,推导出有关的运动轨迹,得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郎之万方程。郎之万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将作用在颗粒上的力表示成两个部分:热力学引起的随机扰动和流体力学引起的粘滞阻力。第二部分的粘滞阻力可以很方便地应用斯托克司定律的结果来表示。第一部分随机作用力却无法用确切的解析式来表示,通常认为随机过程具有高斯分布的形式。但是我们知道随机作用力的统计平均值应当为零,于是可以得到对应的(时间)相关函数一阶矩的表示式。可以证明当扩撒系数和位移无关时,郎之万方程和斯莫鲁霍夫斯基方程式是等价的。拜计算机和各种现成的数值计算程序之赐,不少基础一般的学生动辄以郎之万方程模拟各种物理化学系统和生物系统的动态行为作为学位论文的题材。仅此一端,郎之万方程也就功德无量了。

这儿顺便插几句关于郎之万的闲话。郎之万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物理学大师,国内的刊物和教科书在介绍时却往往都要点明他是法国共产党党员的这一身份。但是鲜有提及他和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之间的那段婚外情,想来也是为名人避讳的缘故。可怜的皮埃尔被马车撞死时,居里夫人才39岁。正处于如狼似虎岁月的居里夫人一下子成了寡妇,其痛苦可想而知。比她小5岁的朗之万是皮埃尔的学生,太座是头如假包换的河东狮子,曾经用花瓶打破过他的头。皮埃尔死后,居里夫人和朗之万之间的关系由探讨学术发展到关心感情,最后是一起坠入了爱河。尽管狮子太太与朗之万的婚姻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她却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分享。这头母狮设法拿到了居里夫人的情书,并交给报界。于是巴黎的报纸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报道:“镭发出神秘的幽光……这点燃了一位专心研究这种元素的科学家心中的情欲之火。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现在正生活在泪水中……”一时间,关于居里夫人的谣言和诽谤传得沸沸扬扬。天性浪漫、自由奔放的巴黎市民袭击居里夫人的住宅,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声称要杀死她,要她滚出法国。甚至不少法国科学家也联名写信要她离开法国。为了躲避法国公众的关注,居里夫人不得不带着孩子去朋友家避难。而朗之万则和骂他为懦夫的《作品报》主编泰瑞进行决斗。泰瑞这个双料的恶棍却并不想充当历史的罪人,给自己戴上一顶射杀法兰西最优秀物理学家的桂冠。决斗时郎之万和泰瑞面对面站定,一旁的公证人开始计数:“1、2、3……”郎之万拔出了手枪。泰瑞这个巴黎射击俱乐部的常客,猎取云雀的高手的手臂却象断了似的垂在身旁。郎之万只好放下武器,又举起,又放下,如是再三,泰瑞却始终不肯拔枪。郎之万只得放弃了决斗。1911年从斯德哥尔摩发来的一封电报驱散了居里夫人周围的孽障,她荣膺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流言蜚语这才渐渐平息下来。毁灭了居里夫人和朗之万恋情的狮子太太,在高人指点下同意夫婿公开拥有一个女秘书做情人,得以继续维持那场灾难。多年后,她还同意朗之万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同居。朗之万居然也请居里夫人在镭学研究所为这个学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下面谈谈斯莫鲁霍夫斯基其人其事。

斯莫鲁霍夫斯基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他的老师就是研究过布朗运动的埃克斯纳。1913 年斯莫鲁霍夫斯基回到克拉科夫(Krakow),出任著名的雅捷隆大学(Jagiellonian University )的实验物理系的主任一职。克拉科夫位于 Vistula河畔,是小波兰省的首府,也是波兰的旧都。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在1963年至1978年期间曾担任过那儿的大主教。斯莫鲁霍夫斯基任教的雅捷隆大学的前身是波兰国王卡齐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 1310-1370)在1364年创建的克拉科夫学院。卡齐米日三世的对内政策使得波兰的经济与文化有长足的发展,因此深获中下阶层人士的爱戴,赢得了“农民之王” 的昵称。卡齐米日三世是个很有见识的君王,深知教育的重要,力主建立波兰自己的大学。然而克拉科夫学院刚一建立,就碰到颇令人头痛的问题:当卡齐米日向罗马教庭申请学院的成立许可时,布拉格已于1348年建立了一所以罗马和波西米亚国王查理四世的名字命名的查理大学。如果克拉科夫成立学院,将要和布拉格抢夺学生来源,当然对于罗马人来说,面子上也有失光彩。教皇提出了解决之道:克拉科夫可以有学院,但禁止成立神学部门。须知神学在中世纪的欧洲是最热门的显学。在这样的限制下,克拉科夫学院自然得不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后来更因战乱而陷入衰败,学院办得毫无起色。

由于身后无嗣,卡齐米日三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外甥----匈牙利的国王拉约什大帝(I.Nagy Lajos,1326-1382),后者出身安茹家族(House of Anjou)。雄才大略的拉约什大帝收服了周边的小国,使匈牙利成为了整个中东欧和东南欧的霸主。不过这位强悍的君主也有烦心的事,他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玛丽雅(Maria 1371-1395)和次女雅德维嘉(Jadwiga 1373-1399)。千挑万选,拉约什大帝把玛丽雅嫁给了勃兰登堡选帝侯西吉蒙斯德(Sigismund von Luxemburg 1368-1437),把小女儿嫁给了立陶宛大公亚盖洛(Wladyslaw II Jagiello1362-1434),希望借助两位女婿的实力保证女儿的王位。以后的历史表明,拉约什大帝的选择错对各半。

拉约什大帝病故,长女玛丽雅继承了匈牙利国王的王位,两年后次女雅德维嘉继承了波兰国王的王位。却说玛丽雅的那个姑爷西吉蒙斯德,尽管才干缺缺,却是野心勃勃。婚后不久就看出妻子是个平庸的女孩,于是宣称自己是玛丽雅的监护人,打着匈牙利女王的旗号经营自己的事业。那不勒斯国王查理三世(Charles III,1381-1386)在拉约什大帝活着的时候不敢造次,眼见王国落在了弱女子玛丽雅手里,就率领军队杀进了匈牙利。西吉蒙斯德不是查理的对手,只好带着妻子逃之夭夭。天有不测风云,时隔不久查理三世被匈牙利人暗杀。匈牙利陷入混乱,西吉蒙斯德带着玛丽娅夺回了王位。一年后,西吉蒙斯德将妻子玛丽雅头上的王冠戴到了自己的头上。玛丽雅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历史舞台,24岁那年就弃世了。

拉约什大帝选中的二姑爷亚盖洛是个头脑清楚,勇于接受新事物,既有政治抱负,又有务实精神的上进青年。婚后他始终支持自己的妻子雅德维嘉,毅然将自己的祖国立陶宛与波兰合并。为了取得匈牙利王室的信任,亚盖洛皈依了天主教。据说在亚盖洛为了婚礼到达克拉科夫之前,雅德维加女王派遣她的一名骑士专程前去察看,以肯定未来的丈夫是个人。因为她风闻亚盖洛是头像熊一样的生物,残忍而粗鲁。后来波兰人民发现女王迎“娶”进门的新姑爷其实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君主,也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和指挥官。他有极好的文明习惯,每天都清洁身体、刮胡子、不抽烟、只喝纯净水,娱乐方式包括听鲁塞尼亚小提琴曲和打猎。维尔纽斯的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着雅德维嘉和亚盖洛举行婚礼的巨幅油画,女王头戴光芒四射的皇冠,身上披着用金线绣出大朵花样的红色华贵长袍。画面上的雅德维嘉象个完全没有成年的漂亮女童,一双稚气未脱的眼睛尤其可爱。一身戎装打扮的亚盖洛大公几乎高出女王一头,看起来确实熊腰虎背。其实他当时也就24岁,脸上却很能看出些沧桑来,也许是不幸生于帝皇家的缘故。

在雅德维嘉和亚盖洛共同治理下,饱受战乱和欺凌的波兰,经济实力和文化教育迅速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克拉科夫学院的悲惨命运也在女王手中起死回生。源于法国的安茹伯爵得名的安茹家族共有三支,都是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家族,包括英国的安茹王朝(又称金雀花王朝,因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杰弗里经常在帽子上饰以金雀花枝故名);那不勒斯的安茹王朝和西西里的安茹王朝;以及匈牙利的安茹王朝。所以雅德维加的皇亲国戚遍布整个欧洲。这位伟大的女性动用中表之亲的影响力,终于说服了教皇取得举办神学院的许可。可惜女王自己不幸难产去世,享年才26岁。亚盖洛国王依照女王遗嘱,将财产捐给学院,自此克拉科夫学院正式升格为“亚盖洛/亚捷隆大学”。这所大学出了不少人才,荦荦大者就有天文学家哥白尼、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冰心女士的先生吴文藻教授的业师)、波兰第一任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教皇若望•保禄二世、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和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辛波丝卡等。

还是回来说道说道我最喜欢的斯莫鲁霍夫斯基本人吧。生活中的斯莫鲁霍夫斯基是一位脾气随和,性格开朗的谦谦君子。这位具有运动家那样强健体格的南部波兰人身上总是披着一件式样陈旧却洗刷得一尘不染的外套,湖水般深湛的蓝眼睛透射出理性的智慧。无论是亲切的莞尔微笑还是无拘无束的畅怀大笑都给人以信任的感觉。斯莫鲁霍夫斯基喜欢运动。他多次沿着崎岖的小道,在陡峭的绝壁上象猿猴似地攀缘,登上Alps山的处女峰顶端;他喜欢站在Igels山颠,象一头雪豹那 样在白雪覆盖的山峦上身姿优美地纵越腾飞,一泻千里,直抵山麓;他常常和比自己年轻十来岁的学生们在Vistula河上绰桨竞舟,奋勇向终点冲刺,直到精疲力尽地瘫倒在舱里为止。斯莫鲁霍夫斯基热爱生活。他喜欢带着家人去郊外远足,在野渡垂钓,在船上欣赏落日的美景。早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熟练地掌握了多种生活技能:点燃篝火、选择背风的营地、识别草菌、采摘丛林中的浆果,这一切他干起来都是那样有板有眼,得心应手。斯莫鲁霍夫斯基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他的水彩习作,笔触轻捷,色彩清晰,不管是风景速写、人物素描还是风俗剪影都散发出明快的生活气息。他弹奏的肖邦钢琴奏鸣曲,把人带入月色下徘徊于林间小路时看到的梦中美境去。他说话带有德语口音,诵读密茨凯维奇(Adam Mickiewicz 1798-1855)的“塔杜施先生”时,厚重略显沙哑的声音令在座的男女学生哽咽失声。斯莫鲁霍夫斯基有一个科学家的聪敏头脑,也有一双工匠的巧手。一个螺丝、一段电线、一节弹簧、一块边角残料,到他手里都能物尽其用。他设计的实验都使用最常规的仪器和最简单的设备。斯莫鲁霍夫斯基出任雅捷隆大学实验物理系主任时正值一战期间,学校的不少设备都毁于战火,他在形同废墟的实验室旧址上重新营建,筚路蓝缕地一步一步艰苦创业,终于使之粗具规模。想不到1917年突发的一场流行性痢疾,使得这位天纵奇才不幸殒命。去世时才45岁,正是一个科学家最有作为的黄金岁月,上天嫉才呵!

有些文章说斯莫鲁霍夫斯基是玻尔兹曼的学生,恐系误传。斯莫鲁霍夫斯基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玻尔兹曼正在慕尼黑大学执教。玻尔兹曼1894年离开慕尼黑时,斯莫鲁霍夫斯基还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兵役。当然,斯莫鲁霍夫斯基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按玻尔兹曼的思路进行的,所以把斯莫鲁霍夫斯基称为玻尔兹曼的私淑弟子可能更加合适。

说起来,这位玻尔兹曼先生的一生颇富戏剧性,他独特的个性也一直吸引着世人的关注。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1844-1906)出生于维也纳,22岁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格拉茨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莱比锡大学等地任教。通常人们认为他和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1879)一起建立了气体动力学理论,也一致公认他为统计力学的奠基者。按说玻尔兹曼的学术生涯应该很平坦,可事实上却充满了艰辛。这里面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他个人的性格因素。

   玻尔兹曼与奥斯特瓦尔德(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1853-1932)之间发生的“原子论”和“唯能论”的争论,是科学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按照普朗克的话来说,“这两个死对头都同样机智,应答如流;彼此都很有才气”。双方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奥斯特瓦尔德的“后台”是不承认有“原子”存在的马赫(Ernst Mach,1838-1916)。马赫是科学和哲学两界的巨擘,因此许多著名学者都追随他的观点。奥斯特瓦尔德无情地批判分子论对热力学所做的还原----统计力学。初出茅庐的普朗克倒是站在玻尔兹曼一边,可惜人微言轻的他只能敲敲边鼓。(玻尔兹曼甚至对他的支持不屑一顾)。玻尔兹曼与奥斯特瓦尔德之间的论战,大大地损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他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以至两度试图自杀。玻尔兹曼晚年接手马赫的哲学讲席,讲课的不成功又使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玻尔兹曼的痛苦与日俱增,却又找不到办法解脱。1906年,在亚德里亚海滨的小镇杜伊诺(Duino)度假中的波尔兹曼用一根系在窗框上的短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波尔兹曼的思想表明宇宙中的一切过程都自发地朝熵增大的方向进行,“热寂说”的可怕前景成了波尔兹曼心头永远的痛。诚如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所言:“行伟大之思者,致伟大之迷误”( Wer groß denkt,muß groß irren.可以直译为“所思事大者,所犯错亦大”。上面的译文不知出于哪位大手笔,比较雅驯,故引之。),波尔兹曼无法走出自己思想铸就的情感和理智的双重迷途。这大概就是真诚的思想者的宿命。

我这篇文字写得够长了。从布朗、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郎之万一直说到波尔兹曼,其中还包括两位君王卡齐米日三世和拉约什大帝;后者的两位千金玛丽雅和雅德维嘉;以及两位娇客西吉蒙斯德和亚盖洛等好几段外插花。行文风格有些象上海人说的“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那里”。数学上的一维布朗运动模型称为无规行走,三维模型称为无规飞行。屏幕是二维平面,我用键盘敲出的字码也象布朗颗粒一样毫无规律可言,无以名之,姑且称为无规滑行。

作者:断章师爷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断章师爷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82778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



首页 » 个人文集 »  断章师爷(84)
   • 有谁知道“他”? (7159 byte) 2010-07-26 14:33 (290 reads)
   • “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兼备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 (1167 byte) 2010-07-22 21:19 (604 reads)
   • 绝世奇才,法相谁识 ---------- 物理学家Wolfgang Ernst Pauli其人其事(四) (6005 byte) 2010-07-20 22:15 (531 reads)
   • 绝世奇才,法相谁识 ---------- 物理学家Wolfgang Ernst Pauli其人其事(三) (4527 byte) 2010-07-18 11:18 (478 reads)
   • 绝世奇才,法相谁识 ---------- 物理学家Wolfgang Ernst Pauli其人其事(二) (4190 byte) 2010-07-15 20:36 (569 reads)
   • 绝世奇才,法相谁识 ---------- 物理学家Wolfgang Ernst Pauli其人其事(一) (3693 byte) 2010-07-13 22:47 (548 reads)
   • 上帝开创天地时,动物是吃素的吗?----- 是《圣经》的英译本错了,还是我的理解错了? (1118 byte) 2010-06-27 14:49 (486 reads)
   • 世界杯赛的观后感 (910 byte) 2010-06-17 20:19 (632 reads)
   • 和加人先生开个玩笑 (275 byte) 2010-06-15 3:29 (355 reads)
   • 关于学运领袖 (333 byte) 2010-06-14 16:49 (581 reads)
   • 老断的leisure Friday (869 byte) 2010-06-12 12:51 (341 reads)
   • A.Einstein说“上帝不掷骰子”, (299 byte) 2010-06-12 7:39 (281 reads)
   •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Pascual Jordan其人其事(三) (4370 byte) 2010-06-10 4:46 (482 reads)
   •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Pascual Jordan其人其事(二) (4520 byte) 2010-06-09 16:29 (497 reads)
   •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Pascual Jordan其人其事(一) (3195 byte) 2010-06-09 9:54 (603 reads)
   • 诺奖遗珠,南亚巨星---------- 物理学家S.N.Bose其人其事(四) (2311 byte) 2010-05-27 7:12 (451 reads)
   • 诺奖遗珠,南亚巨星---------- 物理学家S.N.Bose其人其事(三) (3567 byte) 2010-05-25 21:32 (458 reads)
   • 诺奖遗珠,南亚巨星 ---------- 物理学家S.N.Bose其人其事(二) (2257 byte) 2010-05-25 6:59 (473 reads)
   • 诺奖遗珠,南亚巨星---------- 物理学家S.N.Bose其人其事(一) (2936 byte) 2010-05-24 22:22 (502 reads)
   • 我和芦笛先生关于“恩格斯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争论 (4320 byte) 2010-05-10 0:28 (322 reads)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犹太裔和华裔比较 (1343 byte) 2010-05-09 11:10 (637 reads)
   • 布朗运动和我要注册先生一并请进, (160 byte) 2010-04-25 21:38 (236 reads)
   • 深奥的理论VS简单的实验 & 精密的科学VS粗糙的工艺 (4223 byte) 2010-04-24 8:07 (551 reads)
   • 我来为这朵江花续上一条狗尾巴草 (844 byte) 2010-04-20 16:27 (385 reads)
   • 暂别芦区,诸位玩好。 (2297 byte) 2010-04-06 18:09 (560 reads)
   • 就几条笔记说几句闲话 (3157 byte) 2010-04-05 9:40 (574 reads)
   • 再录几条“一字师”,供网友解颐。 (341 byte) 2010-04-04 8:59 (340 reads)
   • 文虎一则,供诸位网友聊解耶稣受难日枯寂。 (14 byte) 2010-04-03 15:54 (414 reads)
   • 谈谈公理化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5476 byte) 2010-04-02 7:00 (734 reads)
   • 介绍钱学森先生六十四年前的一篇旧文 (4034 byte) 2010-02-18 11:56 (765 reads)
    
 
   為自旋玻璃尋找能量最小的基態。這類問題不可能用窮舉或比較一切情況來獲取答案,因為其計算量超過任何現在和未來的計算機的承受能力。較為有效的辦法是設計適當的隨機過程,來探索地形分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