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7, 2014

狄拉克理论的正确性。不久以后,正电子也在原子核过程中,即在β 衰变中找到了; 色散关系: 物质的相互作用遵循因果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4456937/

狄拉克理论的正确性。不久以后,正电子也在原子核过程中,即在β
  衰变中找到了

最后分到物质的最小部分而告终,这些最小的部分不能再进一步分割了,因此被称为原子。这些原子被认为是物质的不可分的、不能改变的单位,作为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元,而原子(或者如我们今天所说的:基本粒子)应当以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来决定各种各样物质的可见的性质。整个这幅图象,看来似乎合理,却被狄拉克的理论和它的后果——正电子的发现彻底摧毁了。决定性的要害主要不在于存在一种迄今未知的新粒子,——以后还发现了许多新粒子,对于物理学基础并没有严重的影响,要害在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即粒子-反粒子共轭,它同狭义相对论的洛伦兹群,也同能量与质量的相互转化密切相关。在非相对论性物理学中,任何一种粒子的数目都是一个运动常数,就象能量和动量一样。在相对论性物理学中,这个数不再是一个合适的量子数了。譬如说,一个氢原子不一定是由质子和电子所组成,它也可以当作是质子、两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所组成,尽管后面这种组成仅仅相当于对氢的整个波函数作很小的相对论性的改正。这种状况的后果之一,就是推测在两个粒子的高能碰撞中可以产生大量新粒子,而这些可能性仅受能量、动量、同位旋等守恒定律的限制。又正是在宇宙辐射中,可以检验这种推测。   


宇宙辐射和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
苏子佩

来自: 苏子佩 2013-10-04 00:23:50

  • 苏子佩

    苏子佩 2013-10-04 01:05:33

    在对科学最前沿的理论进行了解的时候,可以发现,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也在对自己不能预知的领域里使用被科学排斥为异端的理论。
    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解释,其实可以算是一种驳论。它里面的内容说的是,经典物理学为人们创造的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我们才有可能对世界进行描述。
    而在查阅的资料里,量子理论中可以看到其与经典物理学的格格不入的地方,如存在的不确定性、还有在量子科学中不可能完整地描述实验过程中两次观测之间的事情,因此即使不适合,有些也只能引入经典物理学来进行描述。
    按照我的理解,它很有可能只是位处于某个时点某个角度的观测者眼中

    那么,我们对世界,特别是原子世界的客观描述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在经典物理学中,科学是从信仰开始的——或者人们应该说是从幻想开始的?——这就是相信我们能够描述世界,或者至少能够描述世界的某些部分,而丝毫不用牵涉到我们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实际可能做到的。我们知道伦敦这个城市存在着,不管看到它与否。可以说,经典物理学正是那种理想化情形,在这种理想化情形中我们能够谈论世界的某些部分,而丝毫不涉及我们自己,它的成功把对世界的客观描述引导到普遍的理想化。客观性变成评定任何科学结果的价值时的首要标准。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解释仍然同意这种理想化吗?人们或许会说,量子论是尽可能地与这种理想化相一致的。的确,量子论并不包含真正的主观特征,它并不引进物理学家的精神作为原子事件的一部分。但是,量子论的出发点是将世界区分为“研究对象”和世界的其余部分,此外,它还从这样一个事实出发,这就是至少对于世界的其余部分,在我们的描述中使用的是经典概念。这种区分是任意的,并且从历史上看来,是我们的科学方法的直接后果;而经典概念的应用终究是一般人类思想方法的后果。但这已涉及我们自己,这样,我们的描述就不是完全客观的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