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群(fundamental group) 來取得不變量。
三、結的外部與結之群(knot group)
(這一節所提到的結仍指圓型的繩結)
繩結是三度空間的子集, 繩結之外的部
分就叫做結的外部。
當繩結作「非破壞性」的變動時, 繩結
的外部也受到擠壓, 但是未被撕破。因此, 結
的外部也像橡皮一樣被扭曲變形, 但仍具有
等價的拓樸空間。由此可知, 兩個等價的結,
它們的外部空間的基本群是相同的。(較嚴格
的說法, 是同構的。) 這個結的外部的基本群
顯然地能給我們很多的不變量, 因此把這個
群叫做「結之群」(knot group)。
在1920年代, Alexander 研究這個
「結之群」的不可交換性從而得到有名的
「Alexander 多項式」。它是結不變量之中
的佼佼者, 一直到1984年, 另一個不變量
「Jones 多項式」的出現才結束它獨一無二
的地位。
不是弦共振頻率的部分很快就會衰減,最後剩下的頻率才是傳到我們耳朵的聲音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19239
聲音的共振–共鳴(Acoustic Resonance)
聲音的共振--共鳴(Acoustic Resonance)國立彰化高級中學物理科劉翠鵑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
共鳴是指發聲體受到其固有頻率(或稱共振頻率)的外力驅動時,會比被其他頻率外力驅動時吸收更多能量。共鳴就是振動頻率在人聽覺範圍內(頻率是介於20Hz~20000Hz之間)的共振現象。一般而言,聲音的共振體會有一個以上的共振頻率,尤其頻率是最低頻整數倍(通常把這樣頻率的聲音稱為諧音)共振強度最強。亦即當一個含各種頻率的波動(例如:脈衝波、噪音等)傳至共振體,共振體會過濾掉除了共振頻以外的頻率。大多數的樂器在製造時,皆須考慮到共鳴的效應。透過共鳴箱的設計,可以使振動的空氣量增加,例如:小提琴或吉他的音箱。
弦樂器中,如:如琵琶,豎琴,吉他,鋼琴,小提琴等,弦在張緊的情況下也有所謂的共振頻,而且這些弦樂器的共振頻是由弦的質量、長度與弦張力決定的。產生第一共振頻(即最低頻,也稱基頻或基音)的波長恰為弦長的兩倍,至於其他更高共振頻(也稱泛音)的波長則是基頻波長的整數倍分之一。這些對應的共振頻與弦波波速有關,如(1)式 其中 L 是弦長(兩端固定的弦), N = 1,2,3…
至於弦波或繩波波速 v 則與張力 T 和單位長度的質量 ρ 有關,如(2)式
則共振頻率 其中 M 是弦的總質量
張力愈大或弦長愈短可使共振頻率愈大。用手彈一下弦或用錘敲打產生一脈衝波在弦上傳播時,弦將會以各種頻率振動(脈衝波是由各種頻率的正弦波疊加而成的),但其中不是弦共振頻率的部分很快就會衰減,最後剩下的頻率才是傳到我們耳朵的聲音。此外,當某一弦發出聲音時可能會引發其他弦以其共振頻(基頻或更高頻)開始振動。例如:基頻440Hz的A弦振動時會引發基頻330Hz的E弦共振,因為兩弦同時有1320Hz的共振頻(A弦的第三諧音或第二泛音,E弦的第四諧音或第三泛音)。
至於空氣管的共鳴,則與管子的長度、形狀以及管子兩端開閉與否有關。將一端開一端閉的空氣管稱為閉管,兩端皆開的空氣管稱為開管。管樂器中空氣管形狀通常是錐狀或圓柱狀,例如:長笛是圓柱狀的開管,單簧管和銅管樂器則是圓柱狀的必管,至於薩克斯風、雙簧管及Bassoon管則是錐狀的閉管。
空氣柱的振動跟琴弦一樣是以諧頻共振。
對於圓柱狀開管的共振頻率 其中 N 為正整數(1,2,3…),如下圖(二)所示
對應不同的駐波模式, L 代表空氣管的長度, v 代表空氣中的聲速(20℃ 的海平面聲速大約是 343m/s )
若要更準確的關係式,則應考慮管口的修正量(1860年H. von Helmholtz 詳盡地討論了管口修正的問題)
這種管子只有奇數的共振頻,而且它的基頻大小是相同管長的開管基頻之半。若考慮管口的修正,圓柱狀閉管的共振頻率為
參考資料:1.維基百科--共鳴 http://en.wikipedia.org/wiki/Acoustic_resonance
圖片來源:
http://www.physics.umd.edu/lecdem/misc/phys102/PH102chap03.ppt
共鳴是指發聲體受到其固有頻率(或稱共振頻率)的外力驅動時,會比被其他頻率外力驅動時吸收更多能量。共鳴就是振動頻率在人聽覺範圍內(頻率是介於20Hz~20000Hz之間)的共振現象。一般而言,聲音的共振體會有一個以上的共振頻率,尤其頻率是最低頻整數倍(通常把這樣頻率的聲音稱為諧音)共振強度最強。亦即當一個含各種頻率的波動(例如:脈衝波、噪音等)傳至共振體,共振體會過濾掉除了共振頻以外的頻率。大多數的樂器在製造時,皆須考慮到共鳴的效應。透過共鳴箱的設計,可以使振動的空氣量增加,例如:小提琴或吉他的音箱。
弦樂器中,如:如琵琶,豎琴,吉他,鋼琴,小提琴等,弦在張緊的情況下也有所謂的共振頻,而且這些弦樂器的共振頻是由弦的質量、長度與弦張力決定的。產生第一共振頻(即最低頻,也稱基頻或基音)的波長恰為弦長的兩倍,至於其他更高共振頻(也稱泛音)的波長則是基頻波長的整數倍分之一。這些對應的共振頻與弦波波速有關,如(1)式 其中 L 是弦長(兩端固定的弦), N = 1,2,3…
至於弦波或繩波波速 v 則與張力 T 和單位長度的質量 ρ 有關,如(2)式
則共振頻率 其中 M 是弦的總質量
至於空氣管的共鳴,則與管子的長度、形狀以及管子兩端開閉與否有關。將一端開一端閉的空氣管稱為閉管,兩端皆開的空氣管稱為開管。管樂器中空氣管形狀通常是錐狀或圓柱狀,例如:長笛是圓柱狀的開管,單簧管和銅管樂器則是圓柱狀的必管,至於薩克斯風、雙簧管及Bassoon管則是錐狀的閉管。
空氣柱的振動跟琴弦一樣是以諧頻共振。
對於圓柱狀開管的共振頻率 其中 N 為正整數(1,2,3…),如下圖(二)所示
對應不同的駐波模式, L 代表空氣管的長度, v 代表空氣中的聲速(20℃ 的海平面聲速大約是 343m/s )
若要更準確的關係式,則應考慮管口的修正量(1860年H. von Helmholtz 詳盡地討論了管口修正的問題)
圓柱狀開管的共振頻率修正為 ,其中 d 代表共振管的內徑。
此關係式說明了一個重要結論,空氣管開口端邊緣並非零聲壓,故聲波在開口端的反射位置不會恰好在管子的邊緣,而是由管邊緣向外延伸一小段距離的位置。當聲波傳到共振管的開口端時,其反射率略小於1。亦即開口端的聲阻抗不完全等於零,而是一個有限值(稱為輻射阻抗),且此阻抗與管徑、聲波波長及管口的樣式有關。
對於圓柱狀閉管的共振頻率 其中 N 為奇數(1,3,5…),如下圖(三)所示此關係式說明了一個重要結論,空氣管開口端邊緣並非零聲壓,故聲波在開口端的反射位置不會恰好在管子的邊緣,而是由管邊緣向外延伸一小段距離的位置。當聲波傳到共振管的開口端時,其反射率略小於1。亦即開口端的聲阻抗不完全等於零,而是一個有限值(稱為輻射阻抗),且此阻抗與管徑、聲波波長及管口的樣式有關。
這種管子只有奇數的共振頻,而且它的基頻大小是相同管長的開管基頻之半。若考慮管口的修正,圓柱狀閉管的共振頻率為
參考資料:1.維基百科--共鳴 http://en.wikipedia.org/wiki/Acoustic_resonance
圖片來源:
http://www.physics.umd.edu/lecdem/misc/phys102/PH102chap03.pp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