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小心,一道小学生的数学题在科学网上引发一场众人关注的血案(小红花)
据说别人问哪个诺依曼来着,诺依曼立刻回答100米,然后那人很赞叹的说“我本还以为你会用无穷级数来算”,诺依曼说“我就是用那个算的”。。。好像出自《读者》?
先是一篇鲍博主的《相对论---破解一道小学数学题 》,本来就是一个‘相对速度’的问题,被望文生意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于是引来一批人围观,指指点点,岂不知,大多数人的指点都是错误的,因为思维上没有转弯,还不如队伍中的最后那位,跑到最前头就180度的急转弯。
然后来了一篇《补记》,的确,这个和这类问题不应该送给小学生去考虑,至少它用到了根号问题。合适的问题可以是一位博友说的,一位在行进的火车上跑前跑后的问题。
我开始注意到的时候,也就已经血流遍地了,就是程博主的《也谈“相对速度”》。
这个问题的原本就是那头无头的苍蝇来回飞的问题,地地道道的数学上的无穷级数问题:
程博主博文引用为:
(2) 关晴骁问题(见首篇[34])
两辆自行车A,B间隔100米相向而行,两车都是每秒走一米,他们出发那一刻,一苍蝇每秒2米的速度从A车直线往B车飞,飞到B车后转头又往A车飞,问两车相遇时,苍蝇飞了多少米?
这个无穷级数问题的超级简化,只取第一项,就是鲍博主提到的,继续引用如下,
鲍得海问题(见首篇[29]):一列队伍长M米,向前行驶,队伍中最后一个人,以较快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一直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N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走了多少距离?
最后演化成为难倒小学生,大学生到一帮博主的问题,
一列队伍长一百米,向前行驶,队伍中最后一个人(二者均为匀速),以较快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当这个人走到队伍的最前头的时候,返回身来再往回走,一直走到队伍的最后,这时,整列队伍恰好向前行走了100米。提问:单独的这个人走了多少路程?
这些问题的答案上面三篇博文中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但是,我觉得血流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大刀阔斧地往下砍,骨头需要劈开,看清楚里面的骨髓脑髓,自道是那白的红的一道露出来了。
关键核心问题是,一列队伍长M米,向前行驶,如果队伍中每一个人,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进,结果会怎样?
找到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是,物理学中光学学科的群速度,相速度和相关的超光速,慢光速问题。
对于这个行进中的队伍,就是一个光脉冲,其中包括了很多光的频率,怎样一起向前传播的问题。这里每一个光的频率是vi,对应一个波长 λi。
相速度:是对个人来说的,队伍中每一个人的行进速度不同;就是说光脉冲中每个光频率(vi)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每个光波的频率不相同),每个频率都有一个自己的相速度。
群速度:就是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光脉冲中许多不同频率的光波合成在一起在介质中传播的整体速度。不同频率波的振幅和相位不同,在介质中,相速度因此不同,故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的合成信号形状会发生变化。群速度是一个代表整体能量的传播速度。
关键一点是,队伍中每个成员的体力和身体素质不同,导致相速度不同,行进中会产成队伍的次序重组现象,有的开始靠前,过一段时间/距离以后就变得靠后,反之亦然,开始时刻靠后的,后来会变得靠前,也有可能更靠后,这样队伍会被缩短,或者拉长,特殊情况也就是理想状况下,各个成员身体素质和体力相同,则队伍形状不变。
相对应,光脉冲向前传播中的过程完全类似,因为介质(真空除外)都有一定的折射率n,对每个光波长(λi,频率vi))不同,称为 ni,导致不同光频率(vi)的传播速度(相速度)也不同。所以,光脉冲会被介质拉长,这是最普遍情况,甚至缩短,这是极少情况,甚至在特定情况下相对速度不变,叫做光孤子。缩短情况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缩到最短之后再继续向前传播就是拉长了,这就相当于,开始的队伍前头落到了最后头,体力跟不上了,把队伍拉长了,甚至最后掉队了。
这里顺便把快光速(也叫超光速)和慢光速问题也就说明了,这两个术语就是指的是光的相速度相对于群速度问题。还可以比喻说,一列队伍缓慢进行,有队员脚步跳得很快但是实际上没有向前跑很快,极端情况是原地踏步走。也有队伍行进快,但是队员迈步较慢但是步伐很大的情况(完全跟得上队伍),这就是慢光速了,极端的例子是光速为零,这个领域每隔几年 媒体就会热炒,外行吃惊,内行则不以为然。
现在的光速大概是每秒30万公里,托爱因斯坦他老人家引入的这个假设的福,这个极限我不相信在宇宙中我们所处的这一块领地能够被打破。至于2011年的意大利的中微子超光速一说,这里的超光速是指群速度而不是相速度,刚出现的时候真正内行人中大家的直觉就是乌龙,事后证明的确是,因为他们的那一套实验虽然复杂但是原理根本不靠谱。
回到光波的队伍传播话题上来。光纤通讯中这就有一个很现实很重要的关键问题: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的时候不管拉长还是缩短,最终结果是拉长,都会造成失真,导致接受到的光脉冲信号和发出去的光脉冲信号混淆乃至分不清,从而达不到传输信号的作用。现在使用的妥协办法就是,让前后发出的光脉冲队伍间隔时间加长,这个就算每个光脉冲拉长了,到达终点的时候还能分得开,没有跟后面的队伍混淆一起。所以,现在的光纤通讯都要有中继站,一则补充传输中信号强度的损失,二者重新注入新的光脉冲,这相当于恢复光脉冲队伍的原有形状。比如,北京到广州的火车(或者上海到拉萨)虽有直达特快,但是中途仍然需要停靠以补充用水食品等,高铁通了,这样的折腾减少了,这就是高技术的进步。但是,北京到广州的光纤通讯,还需要很多中继站,好像是让光脉冲的火车停靠以加水加食品,实际上是换了光脉冲的火车而已,信息需要从一列光火车换乘到另一列。如果我们的光纤通讯技术能做到,光脉冲从北京进去直达广州再出来,中间不停靠不换光火车,那就是特别高的高技术了。 这就需要发展光纤通讯的高铁技术——光孤子通讯技术了。所谓的光孤子通信技术,就是发展出特定的光脉冲,在特定的光纤里面传播特别长一段距离,光脉冲的队伍依然很整齐(参见下图左)。这跟高铁跑在专用轨道上一个道理。这里是高技术,也包含了深刻了科学前沿领域。
更深刻更科学前沿一点,就再多说一点点本博主的老本行,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飞秒激光就是一种非常短的光脉冲,这个光的队伍特别长,就是说对应的光波长(λi)很多,越多光波长加进去这个队伍,这个光脉冲时间就很有可能更短(量子测不准原理决定的)。现在同行都知道,把整个可见光都包括进去都已经很容易了,看起来就是白光,跟太阳光谱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很容易展示出一个飞秒光脉冲,用牛顿的三角棱镜散开以后看到从深蓝到深红都有,技术上这一点都不麻烦(见上图右)。关键问题是,如果管理好这个光频率队伍前进中的整齐度问题,因为这个队伍太容易被拉长而变形得不像样,也就是说保持飞秒的传播很困难,顺便,光孤子通讯技术也在这个领域。顺便多说一句,日常照明的荧光灯的那个白光不是真正的白光,里面包含了太阳白光的几个很窄的波段,用以骗过人的眼睛而已。
那么,能不能包含更多更多的光波长(λi)进来,从而把这个光脉冲的时间变得比飞秒还短?答案是肯定的,absolutely true! 这个新术语就是阿秒(atto-second)。但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光波长(λi)还是太长,实现起来特别困难,人们就移到X-射线领域,那里频率非常高就是波长非常短,相对而言可以得到很长的光波队伍,才可能够容易地得到阿秒激光。这个领域是高技术最前沿,也是科学的一大前沿。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课题组宣称得到了阿秒(某西方国家),很多人表示基本认可,但是需要其它课题组重复出来,也就是实验验证。整个世界的主要国家都在努力进行,第二个和后来的结果也许证明第一个结果是对的,那么前两家有可能得到诺奖!如果后来证明第一家的是错误的,那就还需要推倒重来,重新争做世界上第一个阿秒王/阿秒帝。anyway,这个领域需要诺奖,不言而喻!
不好意思,从一个小学生的简单数学问题,扯到了如此的科学和技术前沿,实质就是一个队伍向前行进中的队形问题。
你也可以倒过来说,科学和高技术的前沿,其实也是小学生级别的问题,这样看,大家都是小学生了,难道不是吗?
Unformatted text preview: 纳并加以发展。 〈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原子核外电子所具有的 J m = h 进一步揭示了核外电子呈分立定态存在的事实,丰富了量子化的内 容。但是 Bohr 利用经典轨道概念将量子化条件表达为动量对坐标的 回路积分的形式则是一种不成功的尝试,已被后来诞生的量子力学所 否定。 § 1.2 基本观念 1, 基本图像: de Broglie 关系与波粒二象性 1905 年 Einstein 通过提出下列关系 E h = = ν h , k e h e c E p v h v v v = = = λ (1.9) (这里 π 2 h = h ),引入光子的概念。这在原先认为光是电磁波的图象 上添加了粒子的图象,这已由上节第一组实验所证实。于是,若知道 等式右边的波动参数 和 k ,便可用这组关系求得它左边的量所相应 的微粒子特性。 经过 18 年之久, de Broglie 克服积习的约束,逆过来 理解这组关系,将上面这组关系从针对 m = 的情况推广到 m ≠ 的情 况,提出原先是微粒的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 , 1 Louis De Broglie , Waves and Quanta, Nature, Vol .112, 540 (1923) 。 9 ω = E h , v v h k p = , ( 1 . 1 ) 就是说,若已知等式右边的粒子参数 E 和 p v ,便可由这组关系式求得 该粒子所具有的波动特性。上面 两组关系式的中间桥梁便是 Planck 常数 h , 形象地写出便是 ( , ) ( , ) E p k v v h ← → ⎯ 公式( 1 。 10 )便是常说的 de Broglie 关系 。 其中关于波长的第二个 公式已为上节第二组实验所证实,而关于频率的第一个公式则被原子 光谱实验所证实。 注意,这组 de Broglie 关系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 其中将两种图象联系起来的 Planck 常数 h 数值很小,是波粒二象性可 以显现出来的标度。假如在所研究问题中能够认为 h → ,波和粒子 便截然分开,波粒二象性的现象便可以忽略。 比如,由原先粒子的 ( , ) E p v ,利用 (1.10) 第二式便得到 λ → ,与此粒子相联系的波动性便 可以忽略。于是可以说, 经典力学是量子力学当 h → 时的极限情况。 当然,这里 h → 是相对而言,并非真要 ( 本就是常数的 ) h 变小,而是 要求研究对象的动量 p 足够大 ( 从而波长 足够短 ) ,以及运动涉及的 空间尺度 l 足够大,使得 pl << h 即可。简单些说, 可以按 Planck 常数 h 在所研究的问题里能否忽略, 决定波粒二象性是否表现出来,进而决定经典与量子的界线。于是, 经典力学只不过是其研究对象的能量、动量以及运动的空间尺度如此 之大,使得 h 的作用可忽略情况下的力学。 综上所述,不论静止质量为零和不为零的微观物质,都普遍存在 波粒二象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通过 Planck 常数连结成为 de Broglie 关系,统一在所有微观物质上。对初学者而言, 波粒二象性 是理解微观物质普遍属性的基本图象,也是初学者理解量子力学的基...
Unformatted text preview: 纳并加以发展。 〈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原子核外电子所具有的 J m = h 进一步揭示了核外电子呈分立定态存在的事实,丰富了量子化的内 容。但是 Bohr 利用经典轨道概念将量子化条件表达为动量对坐标的 回路积分的形式则是一种不成功的尝试,已被后来诞生的量子力学所 否定。 § 1.2 基本观念 1, 基本图像: de Broglie 关系与波粒二象性 1905 年 Einstein 通过提出下列关系 E h = = ν h , k e h e c E p v h v v v = = = λ (1.9) (这里 π 2 h = h ),引入光子的概念。这在原先认为光是电磁波的图象 上添加了粒子的图象,这已由上节第一组实验所证实。于是,若知道 等式右边的波动参数 和 k ,便可用这组关系求得它左边的量所相应 的微粒子特性。 经过 18 年之久, de Broglie 克服积习的约束,逆过来 理解这组关系,将上面这组关系从针对 m = 的情况推广到 m ≠ 的情 况,提出原先是微粒的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 , 1 Louis De Broglie , Waves and Quanta, Nature, Vol .112, 540 (1923) 。 9 ω = E h , v v h k p = , ( 1 . 1 ) 就是说,若已知等式右边的粒子参数 E 和 p v ,便可由这组关系式求得 该粒子所具有的波动特性。上面 两组关系式的中间桥梁便是 Planck 常数 h , 形象地写出便是 ( , ) ( , ) E p k v v h ← → ⎯ 公式( 1 。 10 )便是常说的 de Broglie 关系 。 其中关于波长的第二个 公式已为上节第二组实验所证实,而关于频率的第一个公式则被原子 光谱实验所证实。 注意,这组 de Broglie 关系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 其中将两种图象联系起来的 Planck 常数 h 数值很小,是波粒二象性可 以显现出来的标度。假如在所研究问题中能够认为 h → ,波和粒子 便截然分开,波粒二象性的现象便可以忽略。 比如,由原先粒子的 ( , ) E p v ,利用 (1.10) 第二式便得到 λ → ,与此粒子相联系的波动性便 可以忽略。于是可以说, 经典力学是量子力学当 h → 时的极限情况。 当然,这里 h → 是相对而言,并非真要 ( 本就是常数的 ) h 变小,而是 要求研究对象的动量 p 足够大 ( 从而波长 足够短 ) ,以及运动涉及的 空间尺度 l 足够大,使得 pl << h 即可。简单些说, 可以按 Planck 常数 h 在所研究的问题里能否忽略, 决定波粒二象性是否表现出来,进而决定经典与量子的界线。于是, 经典力学只不过是其研究对象的能量、动量以及运动的空间尺度如此 之大,使得 h 的作用可忽略情况下的力学。 综上所述,不论静止质量为零和不为零的微观物质,都普遍存在 波粒二象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通过 Planck 常数连结成为 de Broglie 关系,统一在所有微观物质上。对初学者而言, 波粒二象性 是理解微观物质普遍属性的基本图象,也是初学者理解量子力学的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