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15 Wed 2006 12:16
有錢人的大腦秘密
2500 年前,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如今,大腦科學提出了更多證據,只要多接觸、多學習、多刺激,25歲以後,你仍可以重塑大腦,扭轉平凡人生……
二○○七年開春,國內書壇即將出版一本韓國新書《為什麼他們會有錢——探討富翁的大腦秘密》(麥田出版)。作者柳尚遇醫師,是韓國SBS電視台節目「Brain Korea」的顧問,該節目邀請演藝界人士接受測試,看誰的反應最接近富翁之腦,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在節目的前製階段,柳尚遇就和SBS電視台完成一項實驗,透過觀測大腦變化,來揭示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和平凡上班族間的差異。這是運用美國杜克大學胡特爾(Scott Huettel)博士的研究結果:富人的一切奧秘,盡在大腦。
當理性遇上感性……前額葉皮質,正是決策勝負關鍵
胡特爾是《磁振造影在認知神經科學上的應用》作者,透過大腦照影技術,觀察人們做決策時腦部的運作模式,美國《Money》雜誌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曾報導過。他發現人腦習慣透過經驗,找出一定的模式,作為預測未來的依據。當模式被打破時,會刺激腦中掌管情緒的杏仁體(見圖),產生害怕焦慮,而促使人採取逃避。
這種由「感性腦」——杏仁體,來主導的情緒反應,正是很多人在做決策時失敗的關鍵。 胡特爾和柳尚遇發現,成功人士不同。當逆境出現,這些人的腦部是由「理性腦」——大腦額葉皮質來主控,「感性腦」並未掌控一切。大腦皮質一般被稱為腦的CEO,統籌人的理性、邏輯思考,成功人士的大腦CEO特別發達,恰好呼應了他們的成就。
但,這是否意味著富翁的腦子已經贏過大家,一般成年人,只能想著自己不發達的大腦皮質,感嘆自己無法做聰明理智的決策嗎?
幸好,答案不是那麼悲觀。大腦科學這十幾年來的突破性發展,讓我們打破「三歲定終生」的迷思。大腦的可塑性,讓成年人依然有機會重新改造自己的大腦,進而追求成功人生。
你可以「亡羊補牢」 發育完成的大腦,仍可藉學習活化
由於大腦照影科技的進步,二十世紀九○年代開始,全球先進國家都投入這個過去最奧秘的領域——大腦科學。美國由老布希總統決定「腦的十年」計畫;歐洲共同體通過「EC歐洲腦十年」計畫;日本有「腦科學時代」;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則發起「學習科學與腦的研究」項目;世界著名大學紛紛建立起跨領域的研究組織,而權威科學期刊如《Science》和《Nature》,幾乎每一期都有最新成果發表。透過科學家的努力,這十餘年所獲得的大腦科學知識,高達總量的九五%,三位科學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這些研究打破了過去對腦的一些迷思。
首先,大腦神經元細胞的發育底定時間。過去,科學家們相信腦殼下的灰質與其中的神經元細胞,在出生前或出生後不久的某個時刻就已經大勢底定,而且一生中幾乎不再改變。現在發現這是錯誤的,我們的腦非常具有變化能力,人類確實可以終身學習,甚至改造自己的人格特質。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影像研究所發現,人的大腦神經元發育完成的時間,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早。「理性腦」部分,頂葉的灰質十二歲才完成發育過程,顳葉要到十六歲才完成生長,最後完成發育的,是具備假設、洞察未來、歸納分析、邏輯推理的前額葉,則要到二十至二十五歲才底定。
另一項重要發現是,學習的主要因素,不在於神經元的數量,而在於個別神經元之間是否產生連結。所以,即便大腦發育完成,神經元數目不再增加,人的學習力還是可以持續提升。亦即二十五歲之後,人類可以藉由學習刺激腦力——也就是腦神經元的連結。
科學家發現,每次我們從事新的學習,就會在神經元的網路中,連接出新的路線。在英國BBC廣播電視公司製作的紀錄片「腦當益壯」(The Human Mind)中,以登山者穿越兩山之間的峽谷為比喻。以查某個英文生字為例,當第一次訊息傳來,就好比向對岸丟出一個綁著繩索的鋼錨,沿著繩索越過對岸,十分辛苦的連接起神經元之間的小縫隙。但重複多次之後,神經元連接處(軸突)表面的「髓鞘質」強化了,就像通路已經由繩索變成吊橋,訊息便可快速穿越,看到那個單字就可以不假思索,直接反應。
曾擔任德國《明鏡週刊》科學編輯的柯萊恩(Stefan Klein)博士,在他以神經科學為背景所寫的《不斷幸福論》(大塊出版)書中,比喻腦的發展類似一座花園,花圃裡沒有施肥的植物會逐漸凋零,比較少用到的連結,就會得到較少的神經成長要素,「在動物實驗裡,甚至可以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見腦內這些不活動的線路漸漸消失。」
你可以「發揮想像」 腦中模擬上健身房,就能練出真肌肉
這裡可以發現,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說出的「學而時習之」,確實有科學根據。當學習範圍越寬廣,一千億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越密,訊息傳遞的速度就越快。
以強調終身學習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例,他的學習是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的。他在半導體專業範疇的學習,一輩子沒有停過;進入管理階層,又開始學習財務;回到台灣,則強化對國內政經環境的認識。此外,他還喜歡音樂、歷史……,在他的大腦中,神經元的連結必然密如蛛網。
張忠謀還說過,他對客戶的財務報表非常注意,重要客戶的資料兩週看一次,記下重點,並溫習。如果以大腦照影技術觀察他的大腦,應該可以看到他腦中已為這些客戶建立起特別的迴路。當他一想到這家客戶,迴路上的電流一定跑得飛快,立刻湧出許多數據和資訊,來幫助他做出準確的判斷。
談到腦的學習,甚至連運動都可以借助大腦科學的最新發現。在BBC的紀錄片中,向奧運進軍的英國體操選手在教練指導下,學習「視覺化練習」——在大腦中不斷想像自己如何做出每一個完美的動作。等她真正上場時,腦中神經元連結的路徑已經安排好了,腦部將電波訊號傳往肌肉,身體便照著執行。經過腦的「視覺化練習」,她可以完美的完成以前難以克服的高難度動作。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甚至發現,只要人在家中,想像自己在健身房奮力的舉起健身器材,似乎看到自己臂上肌肉跳動,汗如雨下,就會真的練出一身肌肉,效果是花錢上健身房的一半。
大腦科學家發現過去人們的經驗之談,如「三思而後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光乍現」,其實都有科學的根據。善用多接觸、多練習、多思考的方法,刺激我們的大腦連結,可以幫助我們打造周密而靈活的思慮,達到所謂的成功。
但,這是有前提的——學習必須夠寬、夠深,才可刺激腦子創新。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大腦照影科技,對人腦的電波監測,結果發現受測者在苦思時,大腦右側顳葉的「前上顳回區域」活動明顯增強。並且,在「頓悟」前○.三秒左右,突然產生出高頻的腦電波。科學家推測,這正在於促使大腦將看似不相關的資訊進行集結,使人們在其中找到先前沒有發現的聯繫,從而「頓悟」出答案。
對照張忠謀的苦思經驗,這個高頻的腦電波也可能出現。在一次專訪中,他解釋自己的思考方法:「半導體是很大的產業,受世界大國財經變化的影響很大,一個知識系統是一個金字塔,所以我需要好幾個金字塔。然後經過苦思,突然像電光一閃,或靈機一現,才會有洞察。有了洞察,就有創新、發明。」
除了上述的探討重點(成功人士的腦部如何運作學習力、思考力),成功人士的另一個特質是情緒掌控力、正向思考力,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研究報告顯示,優秀領導人的成功,有九○%可歸因於情緒智力。用EQ預測一個人的未來成就,準確度可以高達八成。而神經科學家發現,情緒掌控力也可經由大腦的學習而獲得。
你可以「動心忍性」 青少年易情緒化,導因額葉發展未成熟情緒是演化的產物,藉以讓生物能快速解決比較簡單的問題。例如讓我們看見毒蛇猛獸,不假思索拔腿就跑。不過,現代人類每天要面對的事,不管是投資、購物,還是人際關係,都比叢林生態更加複雜,不能單憑感情用事。科學家發現,雖然人類的情緒主要由杏仁體引發,但人類後來演化出來的理性腦,卻有控制情緒,提高EQ的功能。
根據斷層掃瞄影像研究,有一條神經路線從左側額葉(理性腦)出來,連接杏仁體(感性腦),可以看到兩者的活動有互相均衡的作用。額葉左側的活動一增加,杏仁體裡的刺激就會減少,反之亦然。科學家認為,額葉左側可藉著輸送阻力脈衝到杏仁體,讓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美國 Mclean 醫院的 Todd 博士研究發現,青少年由於額葉(理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杏仁體(感性腦)的主導性大,對外界刺激容易做出情緒化的反應。成人以後,我們就擁有一個可以關閉負面感受的開關,只要經過訓練,提高額葉左側(理性腦)的活動力,就可以有效管理情緒。
以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為例,讓我們假設以斷層掃瞄影像,觀察在一九九五年八月初晚上國際票券出事時,他的大腦運作情形。
當有人告訴他,他所負責會計簽證的國票出事了,他立刻打開電視,「台灣金融史上最大金額的基層員工舞弊案,虧空一百零二億元」,視神經接收了螢幕上斗大的標題,直接刺激了他的杏仁體(感性腦),負面感受油然而生:「完蛋了,我會不會因此被扯入,甚至被關。」「這樣下去,我的家人、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不就全毀了……。」
這是一個關鍵:失敗者,也就是多數人,其腦部的杏仁體(感性腦)會持續產生負面情緒,產生遁逃之念;成功者(經過訓練的人)不同,這時候,其理性腦會產生力量。
深陷危機的薛明玲感受到自己的恐懼,但訓練有素的大腦額葉(理性腦)立刻發出阻力脈衝,杏仁體的活動逐漸減弱,一個聲音慢慢浮現,「我應該冷靜思考事情的本質,解決問題。」他倒吸一口氣,關掉電視,走進書房,讓額葉(理性腦)接管自己。
腦神經系是人體內最耗氧的器官,占了全部耗氧量的三○%以上。特別是在不安或緊張時,腦部活動異常活躍,氧的消耗量也隨之大增。
深呼吸幾口氣,補充了腦部的氧氣需求後,薛明玲的額葉恢復了平時的活動能力。他開始思索自己在這件事情的位置是否構成違法,將疑慮點一一拿筆寫下來,如果負面情緒出現時,他就告訴自己不要去想。就這樣,他在書房裡一星期,將整個案情梳理一遍,期間一如往常上班,最後平安度過,更因沉著冷靜面對事情贏得掌聲。
你可以「靜坐修煉」 打坐一萬小時的僧侶,理性腦超活躍
科學家發現,我們對負面感覺比正面的更強烈。在神經心理學的實驗中,出示高興和悲傷的圖片給受測者看,他們全都不自覺的對悲傷圖片反應比較強烈,這從腦波的劇烈振幅就可以看出。這種預設態度,也是從演化過程中保存下來的:我們的祖先一聽見草叢裡有簌簌聲,就算再肥美的獵物也會立刻丟下,並躲到安全的地方。到了今天,負面思考還是比正面思考更容易浮現在我們的大腦。
幸好我們還有「理性腦」可以控制負面情緒,「當我們練習自我克制時,我們是在重新塑造自己的腦。」柯萊恩博士在《不斷幸福論》書中指出:因為練習讓腦子中「刺激」與負面「反應」之間的連結減弱了。我們因此改變了腦的結構——結果是,處理自己的感覺變得越來越容易。
至於,如何藉「練習」自我克制?其一,可參考九七四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正面思考的威力」;其二,靜坐。透過腦波圖顯示,規律靜坐能誘發左額葉皮質活動強度。科學家發現,可以透過靜坐,讓大腦左側額葉(理性腦)更容易輸送阻力脈衝到杏仁體(感性腦),讓身體和精神平靜下來。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神經心理學家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曾透過達賴喇嘛協助,邀請一位西藏僧侶,從亞洲搭飛機去美國接受測試,結果,這位打坐時數超過一萬個小時的僧侶,其左側額葉的活動,是大衛森二十年研究生涯中所測量到最強的一位。
其實,不論是一位禪僧、瑜伽弟子還是基督徒,在專心一志的祈禱或念誦經文中,始終把感知集中在一個焦點,並阻止心思轉到平日的煩憂上。根據哈佛大學的神經學者班森(Robert Benson)與華勒斯(Herbert Wallace)的研究,此時因為思想平靜,肌肉會鬆弛,腦的電波會轉變為比較平靜的所謂 α 波。
當我們了解大腦與我們情緒、感受,以及心智、意志的關係,就知道塑造自己的大腦永遠有機會。想要打造自己的成功人生——不管你對成功的定義是追求卓越,或是內在情緒常常平和,擁有幸福感,大腦都等待人更多的跟它溝通與互動,來達成這項使命。
人腦小檔案
人腦僅僅是兩個拳頭並在一起的大小,重量也不過 1,400 克,但是其中有多達1,000億個以上的神經元錯綜複雜的連接在一起。若將神經元排成一列,它的長度是地球圓周的4倍之長,每秒以 300 億 bit 的速度來處理訊息。
人腦的3個演化階段:最古老的是「爬蟲類腦」,也就是腦幹、小腦,是我們的生命中樞。
上面的一層是「古代哺乳類腦」,這時期發展出海馬迴與杏仁體,用來儲存對感覺以及獵食地點的回憶。
更上層的「新哺乳類腦」,大腦皮質開始擴張成為腦中體積最大的一塊,是演化最後完成的「理性腦」。
小辭典》大腦照影技術藉由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以及正子斷層掃瞄(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儀器,人們可以經由鮮明的影像,來窺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腦部活動。 25歲以後,也能改變腦部運作! 人的大腦突觸,在三歲的時候就比成人還多。但許多人只看到這個階段,就以為「三歲定終生」,而忽略了青少年,甚至成人階段,大腦還有許多驚人的可塑性。透過學習,讓神經元連接得更密並髓鞘化,可以讓大腦更靈活,傳遞訊息更快速。成功腦袋 操之在己!
——大腦各部位功能及活動示意圖
大腦新皮質(理性腦)
有六層構造,含有複雜的迴路,負責掌管知覺、學習、語言以及計算等知性層面的活動,因此又稱為「理性腦」。
前額葉(prefrontal lobe)
被稱為「總裁腦」,主掌邏輯、推理、預測、評估、同情、創新、想像等人類的專屬能力。
頂葉(parietal lobe)
人體冷、熱、觸、痛等知覺的中樞,頂葉後部負責邏輯和空間感。有了它,我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手臂和腿正在何處。
枕葉(occipital lobe)
視覺中樞,察覺眼睛看到的視覺圖像,並進行解譯。
顳葉(temporal lobe)
識別聲音與幫助儲存記憶。與辨認事物形態的能力有關,也是意識的守門員。
小腦(cerebellum)
控制肌肉與平衡,也參與高級認知活動。它負責處理來自腦幹的刺激,並向肌肉發布命令——例如在我們感到高興時命令肌肉微笑。
腦幹(brain stem)
操控基本的生命功能:消化、呼吸與心跳,也是大腦與全身各處訊息傳遞的必經通道。
大腦邊緣系統(感性腦)
和食慾、性慾等人性本能相關,掌管快樂、悲傷、憤怒等感情層面的活動,又稱為「感性腦」。
扣帶迴(cingulate gyrus)
可以修正行為及情緒。
下視丘(hypothalamus)
它藉由控制自律神經系統,以及釋放出激素,來掌控憤怒或恐懼等等情緒反應。它還監控我們的體溫、水分、能量,同時也是身體的生理時鐘。
海馬迴(hippocampus)
將從人的五官接收到的訊息,綜合整理和記憶,然後將記憶長期保存在大腦皮質中。
杏仁體(amygdaloid)
激發對危險本能的恐懼感,如摔倒或被襲擊。
神經元的構造
軸突(axon)
神經元(神經細胞)的長纖維,長度可達1公尺,負責傳遞神經衝動(電流訊號),可以跟別的神經元產生連結。
樹突(dendritic)
一個神經纖維的分枝網,負責接收神經脈衝。
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
腦內有60多種不同的傳導物質,幫助神經衝動穿過突觸間隙。當足夠的血清素與多巴胺這兩種可以讓人感到愉快的傳導物質在頭顱裡循環時,神經元比較容易開創新的連結。
突觸(synapse)
兩個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接觸點。使用得越頻繁,就越會在迴路上增加額外的突觸,使訊號更容易沿著特別的迴路傳送。所謂「熟能生巧」,就是如此。
商業周刊 2007-01-15/陳雅玲
二○○七年開春,國內書壇即將出版一本韓國新書《為什麼他們會有錢——探討富翁的大腦秘密》(麥田出版)。作者柳尚遇醫師,是韓國SBS電視台節目「Brain Korea」的顧問,該節目邀請演藝界人士接受測試,看誰的反應最接近富翁之腦,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在節目的前製階段,柳尚遇就和SBS電視台完成一項實驗,透過觀測大腦變化,來揭示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和平凡上班族間的差異。這是運用美國杜克大學胡特爾(Scott Huettel)博士的研究結果:富人的一切奧秘,盡在大腦。
當理性遇上感性……前額葉皮質,正是決策勝負關鍵
胡特爾是《磁振造影在認知神經科學上的應用》作者,透過大腦照影技術,觀察人們做決策時腦部的運作模式,美國《Money》雜誌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曾報導過。他發現人腦習慣透過經驗,找出一定的模式,作為預測未來的依據。當模式被打破時,會刺激腦中掌管情緒的杏仁體(見圖),產生害怕焦慮,而促使人採取逃避。
這種由「感性腦」——杏仁體,來主導的情緒反應,正是很多人在做決策時失敗的關鍵。 胡特爾和柳尚遇發現,成功人士不同。當逆境出現,這些人的腦部是由「理性腦」——大腦額葉皮質來主控,「感性腦」並未掌控一切。大腦皮質一般被稱為腦的CEO,統籌人的理性、邏輯思考,成功人士的大腦CEO特別發達,恰好呼應了他們的成就。
但,這是否意味著富翁的腦子已經贏過大家,一般成年人,只能想著自己不發達的大腦皮質,感嘆自己無法做聰明理智的決策嗎?
幸好,答案不是那麼悲觀。大腦科學這十幾年來的突破性發展,讓我們打破「三歲定終生」的迷思。大腦的可塑性,讓成年人依然有機會重新改造自己的大腦,進而追求成功人生。
你可以「亡羊補牢」 發育完成的大腦,仍可藉學習活化
由於大腦照影科技的進步,二十世紀九○年代開始,全球先進國家都投入這個過去最奧秘的領域——大腦科學。美國由老布希總統決定「腦的十年」計畫;歐洲共同體通過「EC歐洲腦十年」計畫;日本有「腦科學時代」;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則發起「學習科學與腦的研究」項目;世界著名大學紛紛建立起跨領域的研究組織,而權威科學期刊如《Science》和《Nature》,幾乎每一期都有最新成果發表。透過科學家的努力,這十餘年所獲得的大腦科學知識,高達總量的九五%,三位科學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這些研究打破了過去對腦的一些迷思。
首先,大腦神經元細胞的發育底定時間。過去,科學家們相信腦殼下的灰質與其中的神經元細胞,在出生前或出生後不久的某個時刻就已經大勢底定,而且一生中幾乎不再改變。現在發現這是錯誤的,我們的腦非常具有變化能力,人類確實可以終身學習,甚至改造自己的人格特質。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影像研究所發現,人的大腦神經元發育完成的時間,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早。「理性腦」部分,頂葉的灰質十二歲才完成發育過程,顳葉要到十六歲才完成生長,最後完成發育的,是具備假設、洞察未來、歸納分析、邏輯推理的前額葉,則要到二十至二十五歲才底定。
另一項重要發現是,學習的主要因素,不在於神經元的數量,而在於個別神經元之間是否產生連結。所以,即便大腦發育完成,神經元數目不再增加,人的學習力還是可以持續提升。亦即二十五歲之後,人類可以藉由學習刺激腦力——也就是腦神經元的連結。
科學家發現,每次我們從事新的學習,就會在神經元的網路中,連接出新的路線。在英國BBC廣播電視公司製作的紀錄片「腦當益壯」(The Human Mind)中,以登山者穿越兩山之間的峽谷為比喻。以查某個英文生字為例,當第一次訊息傳來,就好比向對岸丟出一個綁著繩索的鋼錨,沿著繩索越過對岸,十分辛苦的連接起神經元之間的小縫隙。但重複多次之後,神經元連接處(軸突)表面的「髓鞘質」強化了,就像通路已經由繩索變成吊橋,訊息便可快速穿越,看到那個單字就可以不假思索,直接反應。
曾擔任德國《明鏡週刊》科學編輯的柯萊恩(Stefan Klein)博士,在他以神經科學為背景所寫的《不斷幸福論》(大塊出版)書中,比喻腦的發展類似一座花園,花圃裡沒有施肥的植物會逐漸凋零,比較少用到的連結,就會得到較少的神經成長要素,「在動物實驗裡,甚至可以在電子顯微鏡下看見腦內這些不活動的線路漸漸消失。」
你可以「發揮想像」 腦中模擬上健身房,就能練出真肌肉
這裡可以發現,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說出的「學而時習之」,確實有科學根據。當學習範圍越寬廣,一千億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越密,訊息傳遞的速度就越快。
以強調終身學習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為例,他的學習是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的。他在半導體專業範疇的學習,一輩子沒有停過;進入管理階層,又開始學習財務;回到台灣,則強化對國內政經環境的認識。此外,他還喜歡音樂、歷史……,在他的大腦中,神經元的連結必然密如蛛網。
張忠謀還說過,他對客戶的財務報表非常注意,重要客戶的資料兩週看一次,記下重點,並溫習。如果以大腦照影技術觀察他的大腦,應該可以看到他腦中已為這些客戶建立起特別的迴路。當他一想到這家客戶,迴路上的電流一定跑得飛快,立刻湧出許多數據和資訊,來幫助他做出準確的判斷。
談到腦的學習,甚至連運動都可以借助大腦科學的最新發現。在BBC的紀錄片中,向奧運進軍的英國體操選手在教練指導下,學習「視覺化練習」——在大腦中不斷想像自己如何做出每一個完美的動作。等她真正上場時,腦中神經元連結的路徑已經安排好了,腦部將電波訊號傳往肌肉,身體便照著執行。經過腦的「視覺化練習」,她可以完美的完成以前難以克服的高難度動作。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腦神經科學家甚至發現,只要人在家中,想像自己在健身房奮力的舉起健身器材,似乎看到自己臂上肌肉跳動,汗如雨下,就會真的練出一身肌肉,效果是花錢上健身房的一半。
大腦科學家發現過去人們的經驗之談,如「三思而後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光乍現」,其實都有科學的根據。善用多接觸、多練習、多思考的方法,刺激我們的大腦連結,可以幫助我們打造周密而靈活的思慮,達到所謂的成功。
但,這是有前提的——學習必須夠寬、夠深,才可刺激腦子創新。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大腦照影科技,對人腦的電波監測,結果發現受測者在苦思時,大腦右側顳葉的「前上顳回區域」活動明顯增強。並且,在「頓悟」前○.三秒左右,突然產生出高頻的腦電波。科學家推測,這正在於促使大腦將看似不相關的資訊進行集結,使人們在其中找到先前沒有發現的聯繫,從而「頓悟」出答案。
對照張忠謀的苦思經驗,這個高頻的腦電波也可能出現。在一次專訪中,他解釋自己的思考方法:「半導體是很大的產業,受世界大國財經變化的影響很大,一個知識系統是一個金字塔,所以我需要好幾個金字塔。然後經過苦思,突然像電光一閃,或靈機一現,才會有洞察。有了洞察,就有創新、發明。」
除了上述的探討重點(成功人士的腦部如何運作學習力、思考力),成功人士的另一個特質是情緒掌控力、正向思考力,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研究報告顯示,優秀領導人的成功,有九○%可歸因於情緒智力。用EQ預測一個人的未來成就,準確度可以高達八成。而神經科學家發現,情緒掌控力也可經由大腦的學習而獲得。
你可以「動心忍性」 青少年易情緒化,導因額葉發展未成熟情緒是演化的產物,藉以讓生物能快速解決比較簡單的問題。例如讓我們看見毒蛇猛獸,不假思索拔腿就跑。不過,現代人類每天要面對的事,不管是投資、購物,還是人際關係,都比叢林生態更加複雜,不能單憑感情用事。科學家發現,雖然人類的情緒主要由杏仁體引發,但人類後來演化出來的理性腦,卻有控制情緒,提高EQ的功能。
根據斷層掃瞄影像研究,有一條神經路線從左側額葉(理性腦)出來,連接杏仁體(感性腦),可以看到兩者的活動有互相均衡的作用。額葉左側的活動一增加,杏仁體裡的刺激就會減少,反之亦然。科學家認為,額葉左側可藉著輸送阻力脈衝到杏仁體,讓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美國 Mclean 醫院的 Todd 博士研究發現,青少年由於額葉(理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杏仁體(感性腦)的主導性大,對外界刺激容易做出情緒化的反應。成人以後,我們就擁有一個可以關閉負面感受的開關,只要經過訓練,提高額葉左側(理性腦)的活動力,就可以有效管理情緒。
以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為例,讓我們假設以斷層掃瞄影像,觀察在一九九五年八月初晚上國際票券出事時,他的大腦運作情形。
當有人告訴他,他所負責會計簽證的國票出事了,他立刻打開電視,「台灣金融史上最大金額的基層員工舞弊案,虧空一百零二億元」,視神經接收了螢幕上斗大的標題,直接刺激了他的杏仁體(感性腦),負面感受油然而生:「完蛋了,我會不會因此被扯入,甚至被關。」「這樣下去,我的家人、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不就全毀了……。」
這是一個關鍵:失敗者,也就是多數人,其腦部的杏仁體(感性腦)會持續產生負面情緒,產生遁逃之念;成功者(經過訓練的人)不同,這時候,其理性腦會產生力量。
深陷危機的薛明玲感受到自己的恐懼,但訓練有素的大腦額葉(理性腦)立刻發出阻力脈衝,杏仁體的活動逐漸減弱,一個聲音慢慢浮現,「我應該冷靜思考事情的本質,解決問題。」他倒吸一口氣,關掉電視,走進書房,讓額葉(理性腦)接管自己。
腦神經系是人體內最耗氧的器官,占了全部耗氧量的三○%以上。特別是在不安或緊張時,腦部活動異常活躍,氧的消耗量也隨之大增。
深呼吸幾口氣,補充了腦部的氧氣需求後,薛明玲的額葉恢復了平時的活動能力。他開始思索自己在這件事情的位置是否構成違法,將疑慮點一一拿筆寫下來,如果負面情緒出現時,他就告訴自己不要去想。就這樣,他在書房裡一星期,將整個案情梳理一遍,期間一如往常上班,最後平安度過,更因沉著冷靜面對事情贏得掌聲。
你可以「靜坐修煉」 打坐一萬小時的僧侶,理性腦超活躍
科學家發現,我們對負面感覺比正面的更強烈。在神經心理學的實驗中,出示高興和悲傷的圖片給受測者看,他們全都不自覺的對悲傷圖片反應比較強烈,這從腦波的劇烈振幅就可以看出。這種預設態度,也是從演化過程中保存下來的:我們的祖先一聽見草叢裡有簌簌聲,就算再肥美的獵物也會立刻丟下,並躲到安全的地方。到了今天,負面思考還是比正面思考更容易浮現在我們的大腦。
幸好我們還有「理性腦」可以控制負面情緒,「當我們練習自我克制時,我們是在重新塑造自己的腦。」柯萊恩博士在《不斷幸福論》書中指出:因為練習讓腦子中「刺激」與負面「反應」之間的連結減弱了。我們因此改變了腦的結構——結果是,處理自己的感覺變得越來越容易。
至於,如何藉「練習」自我克制?其一,可參考九七四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正面思考的威力」;其二,靜坐。透過腦波圖顯示,規律靜坐能誘發左額葉皮質活動強度。科學家發現,可以透過靜坐,讓大腦左側額葉(理性腦)更容易輸送阻力脈衝到杏仁體(感性腦),讓身體和精神平靜下來。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神經心理學家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曾透過達賴喇嘛協助,邀請一位西藏僧侶,從亞洲搭飛機去美國接受測試,結果,這位打坐時數超過一萬個小時的僧侶,其左側額葉的活動,是大衛森二十年研究生涯中所測量到最強的一位。
其實,不論是一位禪僧、瑜伽弟子還是基督徒,在專心一志的祈禱或念誦經文中,始終把感知集中在一個焦點,並阻止心思轉到平日的煩憂上。根據哈佛大學的神經學者班森(Robert Benson)與華勒斯(Herbert Wallace)的研究,此時因為思想平靜,肌肉會鬆弛,腦的電波會轉變為比較平靜的所謂 α 波。
當我們了解大腦與我們情緒、感受,以及心智、意志的關係,就知道塑造自己的大腦永遠有機會。想要打造自己的成功人生——不管你對成功的定義是追求卓越,或是內在情緒常常平和,擁有幸福感,大腦都等待人更多的跟它溝通與互動,來達成這項使命。
人腦小檔案
人腦僅僅是兩個拳頭並在一起的大小,重量也不過 1,400 克,但是其中有多達1,000億個以上的神經元錯綜複雜的連接在一起。若將神經元排成一列,它的長度是地球圓周的4倍之長,每秒以 300 億 bit 的速度來處理訊息。
人腦的3個演化階段:最古老的是「爬蟲類腦」,也就是腦幹、小腦,是我們的生命中樞。
上面的一層是「古代哺乳類腦」,這時期發展出海馬迴與杏仁體,用來儲存對感覺以及獵食地點的回憶。
更上層的「新哺乳類腦」,大腦皮質開始擴張成為腦中體積最大的一塊,是演化最後完成的「理性腦」。
小辭典》大腦照影技術藉由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以及正子斷層掃瞄(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儀器,人們可以經由鮮明的影像,來窺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腦部活動。 25歲以後,也能改變腦部運作! 人的大腦突觸,在三歲的時候就比成人還多。但許多人只看到這個階段,就以為「三歲定終生」,而忽略了青少年,甚至成人階段,大腦還有許多驚人的可塑性。透過學習,讓神經元連接得更密並髓鞘化,可以讓大腦更靈活,傳遞訊息更快速。成功腦袋 操之在己!
——大腦各部位功能及活動示意圖
大腦新皮質(理性腦)
有六層構造,含有複雜的迴路,負責掌管知覺、學習、語言以及計算等知性層面的活動,因此又稱為「理性腦」。
前額葉(prefrontal lobe)
被稱為「總裁腦」,主掌邏輯、推理、預測、評估、同情、創新、想像等人類的專屬能力。
頂葉(parietal lobe)
人體冷、熱、觸、痛等知覺的中樞,頂葉後部負責邏輯和空間感。有了它,我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手臂和腿正在何處。
枕葉(occipital lobe)
視覺中樞,察覺眼睛看到的視覺圖像,並進行解譯。
顳葉(temporal lobe)
識別聲音與幫助儲存記憶。與辨認事物形態的能力有關,也是意識的守門員。
小腦(cerebellum)
控制肌肉與平衡,也參與高級認知活動。它負責處理來自腦幹的刺激,並向肌肉發布命令——例如在我們感到高興時命令肌肉微笑。
腦幹(brain stem)
操控基本的生命功能:消化、呼吸與心跳,也是大腦與全身各處訊息傳遞的必經通道。
大腦邊緣系統(感性腦)
和食慾、性慾等人性本能相關,掌管快樂、悲傷、憤怒等感情層面的活動,又稱為「感性腦」。
扣帶迴(cingulate gyrus)
可以修正行為及情緒。
下視丘(hypothalamus)
它藉由控制自律神經系統,以及釋放出激素,來掌控憤怒或恐懼等等情緒反應。它還監控我們的體溫、水分、能量,同時也是身體的生理時鐘。
海馬迴(hippocampus)
將從人的五官接收到的訊息,綜合整理和記憶,然後將記憶長期保存在大腦皮質中。
杏仁體(amygdaloid)
激發對危險本能的恐懼感,如摔倒或被襲擊。
神經元的構造
軸突(axon)
神經元(神經細胞)的長纖維,長度可達1公尺,負責傳遞神經衝動(電流訊號),可以跟別的神經元產生連結。
樹突(dendritic)
一個神經纖維的分枝網,負責接收神經脈衝。
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
腦內有60多種不同的傳導物質,幫助神經衝動穿過突觸間隙。當足夠的血清素與多巴胺這兩種可以讓人感到愉快的傳導物質在頭顱裡循環時,神經元比較容易開創新的連結。
突觸(synapse)
兩個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接觸點。使用得越頻繁,就越會在迴路上增加額外的突觸,使訊號更容易沿著特別的迴路傳送。所謂「熟能生巧」,就是如此。
商業周刊 2007-01-15/陳雅玲
Search
月曆
參觀人氣
- 本日人氣:34
- 累積人氣:13680
最新迴響
- 11/04 mapleduh:【謝金河-數字台灣】 台...
- 11/01 mapleduh:【峰評】 高薪資絕對是員工...
- 10/20 版主回覆:也不盡然,沒有那25萬人的上...
- 10/20 訪客:洪仲秋事件 25萬人(號稱...
- 10/16 版主回覆:這我認同,這點我網誌中也常...
文章分類
生命學 (5)
感性/九月楓 (5)
理性/文爭鋒 (4)
創業階段論 (6)
經緯管理學 (7)
生活 (5)
三十而立 (9)
四十不惑 (1)
近期文章
- 別期待辛勤工作能帶給你財富
- 盲人推拿師 小林
- 能玩樂,才能成功
- 16間裝修公司之後
- 與正能量的人交往
- 100店的感觸
- 台灣老板的惡質,部份是員工忍耐導致的
- 『技術』與『管理』,缺一不可
- 沒有家財萬貫,至少要一技在手
- 無償獻血,有償輸血
- 最富裕的1%,拿走了95%
- 【讀書2013】裝修必須親自監工的81個細節
- 語能讚美,文能批判
- 年過四十,毛病漸多/年輕就該衝
- 『總裁系列』:竟有這麼多女生相信
- 中國合伙人
- 創業三要件:能力、資金、時間
- 年輕時看『年收』,成家後看『可支配所得』
- 22K當然不對!台大豬頭校長!
- 多與年長者交往
- 男財女貌 - 女貌篇
- 男『財』女貌 - 男財篇
- 2007年瘋狂的叭卟
- 【福州食記】閩粵匯/還是台灣好
- 女人當自強
- 徐重仁也是『家天下』啊~
- 《峰言峰語》移到痞客邦咯~~
- 我們這一代,實力拚不贏遺產
- 『開朗與內斂』的拿捏
- 【福州食記】古典玫瑰園/差台灣太多
- 兩岸咖啡之衰敗
- 【福州食記】旺達小吃店/道地閩菜
- 網易跟貼2013/121-150
- 台灣上班族賺最少,卻付出最多
- 被動的大陸新鮮人/勤勞就有競爭力
- 在大陸看病算是玩命/全民健保的幸福
- 台灣的幸福/為何找大陸對比?
- LV的震撼教育 - 續
- 法瑞旅遊隨筆
- 亞維農藝術節/法國人過太爽
- 不同的巴黎
- 我的旅遊方式
- 台灣真好!台灣人真好/簽證篇
- 胖達人創辦人:是小S公公要我當董事長
- 提早半小時下班
- 我對移民的看法
- 若是2013年,我會選擇台灣創業
- 我的電玩心得
- 【讀書2013】裝潢建材全能百科王
- 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 仙草南路:富二代的大玩偶
- 甩肉8公斤
- 創業,才是致富(第一桶金)的根本
- 台灣老板的鰐魚眼淚
- 中國只關心政權,不會在乎人民
- 一折,也是要殺
- 好謀無斷,也是問題
- 高收入不是有錢人,高資產才是
- 郭富城的『舊鞋』說
- 謝健南,亦將隕落
- 《爭議文》我把兒子送到美國竟然這樣教育
- 盟欽事件:旺報記者實在很亂來
- 不能唸台大,是因為『努力』不夠
- 黃金:看得很準,卻沒賺到錢
- 關於生小孩,老公與老婆誰的貢獻大?
- 【讀書2013】跟著老師傅學裝潢
- 到大陸工作,最後還是要回家的
- 在大陸,『價廉』比物美重要
- 《伍氏》勝《85度C》:物美價更廉
- 【讀書2013】這樣裝潢,不後悔
- 《爭議文》沒有輸在起跑點這回事/洪蘭
- 租房、一間房、二間房
- 網易跟貼2013/91-120則
- 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 『鄉村包圍都市』之慘敗
- 戴勝通:我不再談失敗 寫吃喝玩樂才痛快
- 最大的快樂:實踐自由
- 中產階級最理性
- 辯論與討論
- 戽斗與嗲聲
- 網易跟貼2013/61-90則
- 適度的壓力是好事
- 領導的心計
- 時間的秘密
- 我愈努力,就愈幸運
- 網易跟貼2013/31-60則
- 甜美回憶,生命養份
- 保險業務員不想賣你的退休好保單:年金險
- 不追逐夢想,你會感覺從未活過
- 【讀書2013】超譯尼采
- 根發的故事
- 【台中食記】金寶 茶餐廳:好吃粵菜
- 【讀書2013】平民保險王
- 當然要以人廢言!
- 輕名重利,快意人生
- 【讀書2013】股市大贏家:我用K線寫日記
- 我對整容的看法
- 萬惡房地產
- 即使男人,也最好在35歲前結婚
- 快樂生活的第一步:遠離新聞台
切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