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暧昧结论引发恐惧 |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至今仍无定论。
图片来源:昵图网
■本报记者 龙九尊
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来,刚刚怀孕的林女士走进旁边一家孕妇服装专卖店。作为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林女士担心,公司的台式电脑会“辐射”到小宝宝。
“电脑辐射是否伤害小宝宝?要不要穿防辐射服?”在网上搜了大量的文章后,林女士发现,这些文章并没有明确的看法。最近央视播出孕妇防辐射服的调查报道后,林女士更加焦虑。
面对扑朔迷离的防辐射真相,林女士觉得买件防辐射衣服穿着最稳当,“花钱落个心里踏实”,不必每天对着电脑恐惧。但她希望专家能给准妈妈们一个明确的建议。
林女士并不知道,关于手机、电视、电脑等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在学术界也存有争议,例如对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家们也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缺乏证据
所谓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微波炉、节能灯、电吹风、手机、电视、移动通信基站等都能产生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据介绍,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发生关联,主要由于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效应类似于微波炉加热食物,生物体受电磁照射后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生物体蛋白质的表达。非热效应则是热效应以外所有效应的总和。
生物效应与电磁辐射强度、时间、频率、暴露面积等因素相关。例如,电磁辐射强度越大,对生物体影响越大。在频率方面,我国标准认定频率范围为30MHz~3000MHz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较大,相应的标准限值也较严格。
上世纪90年代前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不过多年以来,这一问题还未得出明确的科学结论。仅从科学家在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影响的莫衷一是就可以看出问题的复杂性。
200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发表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影响的综述文章。文章对于孕妇暴露在VDT(视频显示终端)下是否会引起流产、子代先天畸形等情况,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答案。
针对同一主题,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则提出:有研究表明,暴露于VDT下可能引起先天畸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但这一结论仍然不是定论。
上述例子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影响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如果说研究得出了某种结论,那就是——要么有关系,要么没有关系。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生物电磁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宋涛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关于电磁辐射对健康影响的问题,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
对此,有科学家干脆指出,之所以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方法存在差异,或者研究方法不科学。
例如,有研究者对200例早期自然流产的妇女与200例生育正常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找出两组人群在怀孕早期使用电脑、微波炉、手机、看电视的差异,最终得出结论:怀孕早期经常使用微波炉、手机的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不使用者的2.23倍。
有研究者批评说,这一研究方法显然不科学,因为问卷调查的内容太具有倾向性,如果把问卷内容换为早孕期间是否多说话,则会得出多说话与异常妊娠存在关系的结论,这显然十分荒谬。
“世界卫生组织是这样说的: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有一些证据存在,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也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电脑、家用电器、手机等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他进一步解释,国内在民用防辐射方面的研究开展也比较少,因为没有需要。
“多余的”防辐射服
等不来权威的科学结论,很多像林女士一样的准妈妈们力图找一份心里踏实:买一件防辐射服穿上,省得每天因为用电脑、微波炉、看电视而“步步惊心”。
然而央视关于孕妇防辐射服的一期报道,让穿防辐射服的准妈妈们再度不安起来。
央视报道中,工程师在现场演示,当孕妇防辐射服面对多点的辐射源时,它并不能有效屏蔽辐射,反而会把辐射吸进衣服里层,在内部不断反射,成为辐射“聚增器”。
该实验立即遭到国内唯一一家防电磁协会——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的反驳。该协会称,该实验是“非专业场合由非专业人士用非专业的方法得出的结果”。
对于此次实验,上述未具名的疾控专家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和实际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可能的。“穿了(防辐射服)可能是10个单位的暴露,不穿可能是20个单位,或者反过来,穿了可能是20个单位的暴露,不穿是10个单位。两种可能性都有。”
“我没有否认防护服有屏蔽的作用。”该人士强调,“我的观点是不需要穿防辐射服。一般公众接触的环境根本不需要穿这种防护服。”
清华大学辐射防护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立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此外,朱立等专家曾对高压线正下方的环境进行过长达6年的电磁辐射监测,都没有发现有超标的情况。目前我国输电系统使用的频率为50Hz,也称为工频,以磁感应强度100μT(微特斯拉)作为行业标准。
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高攸纲对此提出异议:“这个标准不大合适。因为100μT就是在50万伏的高压线底下也达不到100μT。这个标准有等于没有。”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没有超标,与标准本身的问题有关。
但是不管如何,对于工频电磁场对生物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明晰的结论。1999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协会对有关工频电磁场对生物体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分别给出肯定和否定的结论。
据专家介绍,人体最易受影响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为30MHz~300MHz,出于谨慎考虑,我国在1988年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国标中,进一步将频率范围扩展到30MHz~3000MHz,以保护更多的人群。
在吸收剂量方面,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据此取0.08W/kg剂量值制定国际标准。而我国取0.02W/kg剂量值制定标准,比国际标准严格4倍。
采访过程中,专家们强调要科学认识电磁辐射,合理使用各种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但没有必要恐慌,因为由于不正确认识而带来的心理恐慌对身心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电磁辐射本身对人体的影响。
朱立认为,上班族的准妈妈们并不需要穿孕妇防辐射服。“当然从心理作用觉得穿了安全,觉得没有危害了,倒是也可以”。
《中国科学报》 (2012-01-16 A3 深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