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4, 2014

晶体中平衡位置上快速振动的原子,可借热激发获得能量,克服势垒而迁移到近邻位置,这样的原子迁移现象叫做原子扩散。因为热能的定域涨落是随几的,所以由热激发引起的原子迁移也是随几漫步型的布朗运动。扩散是固体中惟一的一种传质过程。

 晶体中平衡位置上快速振动的原子,可借热激发获得能量,克服势垒而迁移到近邻位置,这样的原子迁移现象叫做原子扩散。因为热能的定域涨落是随几的,所以由热激发引起的原子迁移也是随几漫步型的布朗运动。扩散是固体中惟一的一种传质过程。




金属中的扩散
     diffusion in metals

   晶体中平衡位置上快速振动的原子,可借热激发获得能量,克服势垒而迁移到近邻位置,这样的原子迁移现象叫做原子扩散。因为热能的定域涨落是随几的,所以由热激发引起的原子迁移也是随几漫步型的布朗运动。扩散是固体中惟一的一种传质过程。绝大多数高温固态反应,如固溶、沉淀、相变、再结晶,晶粒长大、蠕变、烧结、压焊等都是借固态扩散过程完成的。完整晶体中的原子不能扩散,扩散过程必伴随着点缺陷(包括点阵空位、自填隙原子、填隙杂质原子)的输运。空位和自填隙原子可由热激发产生,所以常称为热缺陷,它们也会在较低温度下辐照或范性变形时产生,并冻结在晶体之中(见晶体缺陷)。
   扩散方程  图1[在单位截面积晶体中,扩散原子A沿扩散方向的浓度分布]在单位截面积晶体中,扩散原子A沿扩散方向<img http://baike.sososteel.com/doc/view/src=的浓度分布" class=image>示晶体具有单位截面积时,扩散原子A沿扩散方向的浓度分布。在扩散区内和 轴正交的两个相邻原子面Ⅰ和Ⅱ上分别有个A原子(单位面积上A原子的浓度)。若A原子每次可以任意向+或-方向跳跃,跃迁距离沿 轴的分量为,跃迁频率为,则每秒自Ⅰ跳到Ⅱ的A原子数为[339-01]339-01,自Ⅱ跳到Ⅰ的A原子数为[339-02]339-02,净流过中间虚拟平面S的扩散通量[339-55]339-55为:
    [339-03]339-03式中为每单位体积中的A原子数;[339-04]339-04是浓度梯度;负号表示扩散流朝向浓度低处; [339-05]339-05 是扩散系数。上式表明:每秒流过与扩散流正交的单位截面的扩散物质的量,正比于垂直这个截面的浓度梯度,这是斐克(FicK)第一定律。
   图2[在具有单位截面积的试样中A原子的浓度分布]在具有单位截面积的试样中A原子的浓度分布示出在具有单位截面的试样中A原子的浓度分布在体积元d内,A原子的积聚速率为 [339-06]339-06;而流过平面Ⅰ和Ⅱ的扩散通量之差则为 [339-07]339-07。按照质量守恒定律,两者应相等。将[339-50]339-50用泰勒级数展开,取其领先两项得:
         [339-08]339-08           (2)故              [339-09]339-09                 (3)代入式(1)得:
             [339-10]339-10             (4)上式是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的扩散方程,也就是斐克第二定律,此时扩散伴随着宏观的质量输运[kg2]kg2是浓度的函数,叫做化学扩散系数或互扩散系数,常用符号 表示。
   在没有浓度梯度存在的情况下, 如纯金属 A加热后,也可根据热激活的A原子的随几漫步,推导出扩散方程:
             [339-11]339-11                 (5)其中是随几漫步(无浓度梯度)的扩散系数,叫做真扩散系数。
   扩散方程的解法  应该指出,斐克第一定律,是根据扩散漫步过程推导出来的流量方程,第二定律实质上仅为流量连续方程,式(5)是经典的导热方程。历史上曾经将热视为物质粒子,热自高温区向低温区的传导,则被看成是物质粒子自高浓区向低浓区的流动,所以扩散方程和导热方程在数学上是无可区别的。按照斐克第二定律,若初始的浓度分布( ,0)已知,若能测出扩散热处理秒后的浓度再分布( ,),可以根据具体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用式(4)或(5)解出扩散系数
   在测自扩散系数或测稀固溶体中溶质的化学扩散系数时,和浓度无关,可用式(5)求解。实验时在长棒一端面上(=0),镀一极薄层总量为的放射性同位素,扩散热处理秒后切成很多薄片,测出每片的放射性活度(正比于浓度),每片中心至端面的距离为初始条件=0:,当0;=0,当0扩散沿+方向进行,经时间后,示踪原子所扩散的距离 (4D)≤1mm试棒长度这样的实验条件,叫做一维的半无限大扩散(平面源),有边界条件0:=0,当=+[即(4)] 此时式(5)之解为:
            [339-12]339-12        (6)即           [339-13]339-13用ln 作图,得一直线, 其斜率的负数为[340-01]340-01,已知,可求
   在浓固溶体中,溶质的化学扩散系数是浓度的函数,因此须用式(4)求解。一个经典的方法是玻耳兹曼俣野(Boltzmann-[hjm]hjmatano)解法。先用玻耳兹曼的坐标变换,令/,将()变换成(),式(4)成:
           [340-02]340-02           (4a)
   实验时用AB合金()和纯金属B(=0)焊成扩散偶,扩散热处理秒后, 使扩散距离(4)扩散偶长度,即成为一维无限大扩散偶,测得扩散区的浓度分布曲线如图3[俣野图解法求图中点的浓度取0.2]俣野图解法求<img http://baike.sososteel.com/doc/view/src=图中点的浓度取0.2" class=image>所示此时的边界条件(0):扩散区之外(||(4)=-,d/d=0;=+=0,d/d=0。用俣野图解法求,将(4a)变换回 坐标,并以浓度积分无限大扩散的边界条件给出:
    [340-03]340-03
   [340-04]340-04,因此可定出=0平面的位置,此平面(俣野界面)左边流出之A原子数,等于流入界面右边的A原子数(图[俣野图解法求 图中点的浓度取0.2]俣野图解法求<img http://baike.sososteel.com/doc/view/src= 图中点的浓度取0.2" class=image>中界面两边划斜线的两块面积相等)图解法积分后,浓度为的扩散系数:
           [340-05]340-05         (7)[340-06]340-06为曲线上浓度为点的切线斜率的倒数,[340-07]340-07为交叉线块的面积,已知, 故由式(7)可求出任一浓度的扩散系数()。
   扩散机制  设扩散原子有条跃迁途径,则立方晶系的扩散系数可表示为:
                 [340-08]340-08式中为跃迁途径的长度;[kg2]kg2与晶体种类、扩散原子品种和扩散机制有关。实验证明,固态金属中有两种扩散机制:
   间隙机制  在间隙固溶体中,尺寸小的溶质原子占驻间隙位置(见合金相)。在体心立方金属中,填隙溶质原子处于八面体间隙,如图4[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中,1、2、3、4、5、6六个原子所围成的八面体的间隙A。A到1、2原子和到3、4、5、6四个原子的距离不等。溶质原子只须将1、2原子挣开,3、4、5、6原子便自发地做泊松(poison)收缩,以便和溶质原子接触。溶质原子在此位置上的势能很低,有两类对等的八面体间隙位置,即图4[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中的[340-09]340-09[340-10]340-10,图中○表示的都是八面体间隙。扩散时溶质原子在这两种间隙中交叉跳跃前进。八面体间隙有 4个最近邻位置,跃迁途径=4,跃迁距离[340-11]340-11为晶胞边长,所以[340-12]340-12
   面心立方金属中的填隙溶质原子,处于晶胞的体心和12条棱边的中点,有12个最近邻位置(=12),相距[340-13]340-13,所以。立方晶系的各种扩散系数,都列于表[立方晶系的扩散系数]立方晶系的扩散系数<img http://baike.sososteel.com/doc/view/src=" class=image>。立方晶系的是标量,所以此时扩散是各向同性的。
   在体心立方金属中(图4a[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填隙溶质原子自A向C迁移时,逐渐和5、6原子接近,势能逐渐升高,到AC的中点B,便和1、2、5、6四个原子等距离,即溶质原子处于1、2、5、6的四面体间隙中。在此位置上,它必须同时顶开四个角原子,因此势能很高(图4b[ 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 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B点的位置,叫作扩散路程中的鞍点,势能最高。B和A二位置的势能差,是扩散时必须越过的势垒,此能量须由热骚动供给。若原子的振动频率为,其中振动热能每秒超过的次数为exp(-/),此即为扩散原子跃迁的频率。在填隙杂质的扩散中,便是扩散激活能,故
           [341-01]341-01             (8)同理可推出面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系数:
            exp(-/)              (9)
   空位机制  代位合金或纯金属都借空位机制扩散。图5a[体心立方金属中的空位扩散(V空位S代位原子)]体心立方金属中的空位扩散(V空位S代位原子)示体心立方金属的空位扩散模型,V代表空位,S代表代位原子,扩散时后者跳入空位。当S跳到[hj5]hj5路程时,到达由1、2、3三个原子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这时它和1、2、3三个原子挤得最紧,但它必须挣开此三个原子,方得继续前进,因此这一点是鞍点,当S原子跳到[hj6]hj6路程,又遇到4、5、6 原子围成的另一个鞍点。沿扩散路程的势能变化,示于图5b[体心立方金属中的空位扩散(V空位S代位原子)]体心立方金属中的空位扩散(V空位S代位原子),有高为的双势垒。
   有8条跃迁途径,跃迁时S原子的最近邻必须有空位存在。任一结点出现空位的几率等于空位浓度
         [341-02]341-02式中为空位形成熵和形成能,扩散系数
[341-03]341-03 扩散激活能,包括空位形成能和空位迁移能,面心立方金属的空位机制扩散系数D的表达式和上式相同。
   在六方晶系金属中,扩散时有两种跃迁途径:在同一个底面上跃迁和向它的上下二相邻原子面上跃迁。两种跃迁途径的长度不同,鞍点环境状态不同,所以 都不同。有两个扩散系数,平行于c轴的和正交于c轴的[341-04]341-04,所以扩散呈各向异性,就空位机制而论,可得:
            [341-05]341-05          (11)对密排六方金属,[341-06]341-06,若[341-07]341-07,则。事实上密排六方金属的,所以一般
   关联效应  填隙溶质原子在体心立方金属中扩散时,自图4[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体心立方金属中的间隙扩散的A位跳到C位后,近邻环境起了变化。从伸长、缩短,改变为伸长、缩短,即改变了四方对称轴的取向,以适应自身挤入两种八面体间隙,过程中还含着缺陷近邻原子的弛豫。扩散原子跃迁的频率exp(-/),已知=10s,设=1eV,则当=500K时,≈10s,即填隙原子每振动10次,其中只有一次能冲过势垒顶进入C位。所以原子在连续两次跳跃之间,相隔着10次振动,足够清除它原先在A位的记忆。下一次自C位起跳时,该原子跳入四个最近邻间隙的几率均等,足见连续两次跳跃的方向是不关联的。
   纯金属A以空位机制自扩散时,第一次A原子跳入空位,和空位交换位置。第二次跳跃时,空位的任一个近邻A原子,跳入空位的几率均等,所以A原子连续两次跳跃的方向是不关联的。空位跳次的位移均方值,和A原子跳次的位移均方值相等,即空位的扩散系数,等于A原子的真扩散系数D
   代位合金原子以空位机制扩散时,情况就不同。第一次合金原子跳入空位,和空位交换位置。第二次跳跃时,要使合金原子连续两次跳跃的方向不关联,必要的条件是合金原子的各最近邻位置,出现空位的几率均等。这要求能将空位迁移到合金原子的任一个最近邻位置上去,须由溶剂原子跳入空位来完成,这就需要一个等待的时间,此时间与合金原子做连续两次跳跃的间隔同一个数量级,所以合金原子第二次跳跃时,空位仍留存原位的几率很大。合金原子很易跳回原位。这样,它连续两次跳跃的方向是关联的,对扩散没有贡献。
   示踪原子的空位机制扩散是有关联效应的。因为既然标记出示踪原子,就是将它们作为另一品种的原子来辨认,因此和代位合金原子一样,有关联效应。
   各种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
   自扩散系数和真扩散系数  用示踪原子A在纯金属A上做扩散实验,可从A的放射性活度分布中,求得A的扩散系数[hj7]hj7,叫作自扩散系数。前面已经讲过,示踪原子以空位机制扩散时, [hj7]hj7有关联效应,而纯金属A的真扩散系数是没有关联效应的,所以[hj7]hj7- [hj8]hj8,交叉项[hj8]hj8是由关联效应引起的[341-080]341-080,中[kg2]kg2叫做关联因子,1,交叉项[341-09]341-09,[kg2]kg2是最近邻原子数。
   化学扩散系数和本征扩散系数  以铜锌二元系的互扩散为例,用30%锌的黄铜和铜扩散偶,界面上排列细钼丝做标桩,均匀化扩散后标桩向黄铜一边推移,这个现象叫做哈脱莱-克肯达耳(Hartley-Kirkendall)效应。原因是锌和铜两种原子沿相反方向扩散时,锌原子比铜原子扩散得快,即||||,而++=0, 故有多余空位流 流向黄铜一边,由此而引起的体积收缩,促使标桩向这边推移所以二元合金互扩散时,组元的分扩散系数(即本征扩散系数)不相同。从扩散实验测出组元的浓度分布,可用上节玻耳兹曼-俣野法,求出各种浓度梯度及其相应的化学扩散系数, +是浓度的函数,式中各为锌、铜的摩尔分数浓度,+=1;各为锌铜的本征扩散系数可以看出,上节解法中虚拟的俣野界面,以恒定速率向黄铜一边推移,相应于标桩移动的速率[342-04]342-04,此速率可实验测出,扩散过程中标桩平面的浓度守恒,不随时间而变。已知,可以用上面公式解出本征扩散系数
   扩散驱动力和上坡扩散  其实化学扩散的驱动力并不是浓度梯度/,而是化学势梯度/,热平衡时合金中化学势处处相等,否则原子要从高势能区扩散入低势能区。多元合金中组元i的化学势
       [342-05]342-05式中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组元的摩尔分数;右边第二项由混合熵引起,组元的化学势:
         [342-06]342-06      (12)因1,第二项恒为负值。
   以AB二元合金为例,设溶质A的浓度高,无序固溶体中A原子可与B原子相邻产生A-B键,也可与A原子相邻产生A-A键,A原子的点阵能是A-A和A-B二种键能的平均值。A原子在富A区的A-A键数必较在贫A区为多,若A-A键的结合能远大于A-B键结合能, 则富A区的/比贫A区低,在较低温度下,式(12)第二项二区的差别小,这就有可能使富A区的比在贫A区小,此时A原子趋于富集, 即A原子自贫区扩散到富区这样的扩散,称为上坡扩散(up-hill diffusion)。固溶体的共析分解(见固态相变),必含有上坡扩散过程。
   在合金中,组元的本征扩散系数×[342-01]342-01[342-1]342-1,其中为组元的迁移率,即在单位驱动力的作用下,原子的扩散速率;为组元的活度系数上坡扩散的条件是[342-02]342-02,相当于[342-0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