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6, 2014

lab01 高频波的波长(位置点)窄,振幅(动量点)宽 高频波的波长相对于高频波的振幅,要短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我测量高频波的波长,其数据统计的范围要远小于测量振幅的数据统计范围

海森堡对于测不准原理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你对任何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能够把它的动量的x分量确定到一个不确定量△p的精度,那么你同时对它的x位置就不能知道得比不确定量△x=h/△p更精确。任何时刻的位置不确定量和动量不确定量的乘积都必须大于普朗克常量。即:△x≥h/△p或△p≥h/△x。
通常在高频波的测量中,(粒子的)位置△x相对于动量△p要精确得多,反之,在低频波的测量中,(粒子的)动量△p相对于位置△x要精确得多。所谓“精确”,就是比照众多测量值,其统计范围要小得多。
我对测不准原理的质疑就在于此。众所周知,高频波的波长相对于高频波的振幅,要短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我测量高频波的波长,其数据统计的范围要远小于测量振幅的数据统计范围。波长反映的是粒子的位置(数据),振幅反映的是粒子的动量(数据),进一步讲,其实我们根本不可能准确地测量出粒子的位置或动量,只是测量粒子位置时,对于波长“切割”的点很重要,同理,测量粒子动量时,“切割”振幅的点也很重要。每一次测量位置的切割在波长范围内的任意一点都有可能,每一次测量动量的切割在振幅范围内的任意一点也都有可能。相比较而言,高频波的波长(位置点)窄,振幅(动量点)宽,给我们造成的错觉就是测量粒子的位置高频波准(选择的值少),测量粒子的动量高频波不准(选择的值多)。低频波的状况与高频波正好相反,测量粒子的位置不准(选择值多),测量粒子的动量准(选择值少)。事实上,每一次的测量都是准确的,同时又都不准确。准确的是说,每一次的测量切割点瞬间选择肯定是在频率的可选择范围之内;不准确是说,如果粒子的动量超标,则根本测不出来,而且测量粒子的位置是如何确定其点的呢?在宏观实测某点的位置,必须来自至少二点以上的定位,可是在测量微观粒子当中,无从以多点来定位,意思是,谁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测量的是哪一点的粒子。所以说,按频率测量微观粒子哪一次都是准确的,无论是位置还是动量,可按宏观标准无论是测量微观粒子的动量还是位置都是不可确定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