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8, 2014

核心算法--Verlet算法,说白了就是牛顿定律+泰勒展开近似,虽说用了计算机,但如何从理论上预计误差在N步之后不会达到可观测的程度

. 干涉,偶极子允许跃迁和跃迁禁闭:
由上可知,微扰导致干涉,而最后一节我们会看到,干涉就是引起跃迁根本原因。根据已知的本征态波函数和上面的含时相位关系,我们依次计算出不同能级干涉状态下的演化波函数。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将其做成了动画的形式(下图作者版权所有),依次列举如下:
4.1  态 l=0 和 l=1, ml=0 的干涉:
原子跃迁的秘密
不难发现,这描述的是一个概率波沿着z轴振荡的电子。其振荡频率就等于两个能级之差(除以hbar)。考虑到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不动,因此这就是一个振荡的偶极子。显然,该偶极子能够释放或者吸收一个线偏振光子。这就形象描述了一个从l=0到l=1,delta l=1这么一个跃迁过程中,电子波函数的演化过程。

核心算法--Verlet算法,说白了就是牛顿定律+泰勒展开近似,虽说用了计算机,但如何从理论上预计误差在N步之后不会达到可观测的程度

要开始MD的科研历程了。。。
已有 2027 次阅读 2010-1-6 12:2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科研
      今天收到了BOSS发来的关于了解分子动力学模拟及一些文章的Email,我想这应该就是MD科研的开端了。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此时的心情了,高兴?沮丧?或者是其它?按常规的理解,似乎应该是越早进入研究的领域越好,当然这是建立在积累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从这点说,应该感到高兴。但从我内心看来,我知道偏离了原先要做一些理论物理方面研究的梦想。理论物理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和实验的事实基础之上的,这是MD所不能比拟的。MD中的核心算法--Verlet算法,说白了就是牛顿定律+泰勒展开近似,虽说用了计算机,但如何从理论上预计误差在N步之后不会达到可观测的程度,又如何知道牛顿定律在处理纳米尺度的问题时不会出现偏差,如何保证量子效应是可以不计入在内的?如果实验可以验证在某种情况下的模拟是对的,那又如何判定重新选择参数时得到的结果也是符合实际的?--难道还是用实验去检验?!--这样做岂不失去了模拟的意义!总的感觉是做MD需要运气,那就是体系要选好,参数要选适当。对于那些我们都无法检验的结果,到底对或是错,谁都不知道,谁也无法保证计算中的那些近似是否会产生积累误差,我想对于那些存在混沌(对于初值敏感依赖)的系统,还不知道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不过话说回来,理论是非常漂亮的,但在应用到微观多粒子体系时却不那么容易求解,尽管我们已经有了量子统计,多体理论等这些理论。即便这样,我仍然相信理论的发展前景,而且也相信还不至于动辄就用“不知道多少步近似”的方法处理问题,然后得到一个自己都不知道误差有多大,是否有真实物理意义的结果。当然了,虽然我将来也得做这样的工作。。。。。。
     也许上面的内容有偏见,但确实是内心的想法,也许我还对这门新学科不够了解。不管怎样,以后《群论》,《量子场论》等这样的课上投入的时间肯定没有以前多了,或许会失去很多的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8022-284680.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