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math999
Monday, March 16, 2015
white qm 內部量子效率表示每秒從LED發光層發射出光子數除以每秒從外部注入電子數
1W 高功率LED發光效率約在70lm/W左右,其中有77%能量以熱的型態表現出來,僅有23%能量以光的型態表現出來,當輸入功率愈高,產生的熱愈多,因此需要更多的散熱元件
許LED產業一個未來
IEK產業分析師 林志勳/黃孟嬌
LED技術持續快速成長,支持產業成長
就應用角度分析,儘管LED發光效率已遠超過白熾燈與鹵素燈泡,甚至超越大部分的螢光燈源,但為了擴張LED應用領域,降低LED生產成本,LED亮度與發光效率提升仍是近年來LED技術發展重心(見圖四)。
2001年標準型白光LED(20mA)發光效率僅25 lm/W,至2009年初Nichia發表之白光LED,在20mA電流下,其發光效率可達249 lm/W,為目前業界之最。高功率白光LED(350mA)發光效率也由2004年約30 lm/W,截至2008年年底Cree發表161 lm/W產品為業界之最。
LED發光效率除了影響到光通量輸出,以及耗能外,「熱」另外一個重要關鍵,以目前普遍商品化LED發光效率分析(如圖五),1W 高功率LED發光效率約在70lm/W左右,其中有77%能量以熱的型態表現出來,僅有23%能量以光的型態表現出來,當輸入功率愈高,產生的熱愈多,因此需要更多的散熱元件,導致LED成本提高、可靠度降低,若能提高LED發光效率,LED散熱問題自然可以解決。
圖六表示,LED製程階段中,提升LED發光效率方法。提升LED發光效率,也就是提升LED元件外部可量測到光子數除以外部注入LED電子數間的比例。而影響發光效率主要因素有內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與取光效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提升。
內部量子效率表示每秒從LED發光層發射出光子數除以每秒從外部注入電子數。簡單說,就是LED元件本身電光轉換效率,主要與元件本身特性如元件材料能帶、缺陷、雜質及元件磊晶組成及結構等相關。
取光效率是指LED內部產生光子,在經過元件本身吸收、折射、反射後實際上在元件外部可量測到光子數目。影響LED取光效率因素包括LED電特性(Electrical Efficiency)、LED晶粒取光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與LED封裝效率(Packaging Efficency)。目前LED受限於材料吸收及電流分佈不均以及臨界角損失等因素,以致於發光層所發出光量,僅有少部分真正能從LED向外發出。換言之,縱使LED內部量子效率極高,但是在LED外部所能真正接收到光卻很少,因此LED取光效率提升仍有很大技術瓶頸待克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ewer Post
Older Post
Hom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