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9, 2013

“空穴”必须存在于平衡态中 晶体要达到热力学平衡就必须存在一定平衡浓度

 
 
现在知道在晶体中,在一定温度下,体系总能量变化
 
为:¢G = ¢U ¡ T¢S。点缺陷会引起熵S 的增加,
也能引起内能¢U 变化,如图216 所示。可以看出
 
 
存在一个使体系能量最低的缺陷浓度,如果低于这个
浓度,系统能量反而升高。这意味着按照热力学要
求,晶体要达到热力学平衡就必须存在一定平衡浓度
的点缺陷,即实际晶体材料中必须存在点缺陷。在二
 
十世纪20 年代,是统计热力学学派的科学家包括俄
国的Frenkel,德国的JostWagner Schottky 最先
 
 
意识到“空穴”必须存在于平衡态中。这些空位是一
种“点缺陷”,空位它本身就是一种实体,具有其本征
的特征。掌握空位的概念就像认识到电子能带中存在
空穴的概念一样在理解上相当困难
 
 
 
使得非晶合金特别适合做一些微尺寸和精密度高的零

件,如微齿轮、光栅,光亮的外壳等,如图228所示。



近年来,非晶合金的热塑性成型尤其是在微纳米

领域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242;427]。高密度纳米级计



算及芯片的制造中,性价比高且便于操作的工艺是简

单的冲压或浇注,如制造CD DVD 的制造工艺。



然而要实现纳米级制造,“主模”的精度就必须达到纳

米级。硅基铸模拥有比较好的精度,但是其强度低,

韧性差,不耐用;金属强度更高,但是内部结构中的

晶粒度太大,却达不到纳米级精度。美国耶鲁大学

Schorers 等最近开发了用非晶合金超塑性成型制备



新型纳米器件的制造工艺,将给从计算机内存到医学

生物传感器等广阔范围的纳米器件的制造带来革命性

变化[427]。他们利用非晶合金能在超塑性区精密成型



的特点,将大块非晶合金材料做成纳米铸模,然后对

不同材料进行冲压,成品拥有纳米级精度,他们用热

模压印的图案,最高精度达到了约13 nm(成型过程

如图229 所示)。这些非晶模具比硅或钢铁强度更精



密、更加耐用,复原性更好。他们的工作证明非晶合

金是理想的高精度成型材料。但是非晶合金要实现纳

米级成型和应用,也要面对一个在所有成型工艺中都

要碰到的问题,如何使得材料既达到最高的精度,然

后然后又能将材料和铸模完整地分离。液体金属表面

展现出来的高表面张力和毛细作用在纳米尺度都会影

响成型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他们通过改变非晶合

金的组成成分,使得铸模填充以及铸模与成品分离过

程中,成品达到最佳的精度。

4. 非晶合金的断裂特征及断面图案



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多样性、复杂的断

裂行为,为研究脆性断裂行为、断裂形貌的特征提供

了理想的模型材料。不同的非晶合金体系具有多样

性的力学行为,其断裂韧性Kc 分布从接近理想脆

(< 1 MPa m1=2) 到现有材料中最高值200 MPa

m1=2。另外,其断裂模式也完全不同一般的晶体材



料和脆性非金属玻璃材料。其断面形貌花样丰富多

彩。所以,块体非晶合金的出现,为研究脆性断裂行

为开辟了新的方向和内容,将大大丰富断裂和断裂形

貌的研究[126;127;428]。一般非晶合金在宏观上表现为

脆性行为[126]。对于铁基,镁基等非晶合金体系甚至



会出现破坏性的粉碎断裂。但是近年来的实验证据证

明非晶合金在微观尺度上具有塑性。例如,在Pd

Mg 基等断裂韧性差别很大的非晶合金断面上都有

脉纹韧窝状结构[126],在脆性非晶合金的断面上普遍



观察到了软化和劈裂机制相互竞争形成的周期性纳米

条纹结构(如图231[126;127;428],这完全不同于氧化



物玻璃的完全脆性断裂模式。非晶合金的断裂行为

和局域变形及剪切带相关,剪切带的非均匀变形并不

稳定,容易发生失稳,最终导致材料的宏观断裂。但

是剪切带失稳过程是怎样演变的,以及其背后的物理

图像并不清晰。尽管非晶合金在常温下拉伸塑性几

乎为零,表现为明显的宏观脆性断裂行为,但是从能

量的角度,在Pd 基等单相非晶合金平面应变断裂韧

(KIC) 可以达到了200 MPa m1=2,断裂能为几十

kJ m¡2,与微观完全脆性材料的断裂能相比(表面

能约1 J m¡2)大至少3 个数量级。显然非晶合金微



观上断裂能的耗散主要是裂尖塑性功,表面能只是很

小的一部分。在束缚条件或应力状态等条件下非晶合

金也表现出明显的宏观塑性,这也间接证实了非晶合

金在微观上塑性断裂的观点。既然非晶合金在微观

上是塑性断裂的,其裂纹尖端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而不是类似于解理型脆性断裂。但是对裂纹尖端的微

观结构演化机制认识的还远远不够。

为了理解非晶合金的断裂行为人们对断面形貌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的理论模型。物

理所孙宝安等从统计的观点出发,用剪切带扩展的自

组织临界现象和混沌现象分别描述非晶合金的塑性

和脆性断裂行为[131;228»231]。非晶合金断面上的典



型形貌为脉状花纹被认为是由非均匀流变行为导致

两层固体间夹着薄薄的类似于液态一样的粘性层分

离时形成的,即“油脂模型”。该模型将剪切带类比

于两块钢板间夹着一层油脂。Lewandowski 用油脂的



模拟实验得到的图案和非晶合金断面上的图案非常

类似[429]。这证明可以引入了Taylor 失稳理论来解

释这一“指状”或脉状花纹[430]Taylor 失稳模型认



为当某一粘性流体被迫穿过一个空穴或者一个更低

粘度的流体时,两种液体的界面将发生失稳并发展成

为“指状”的形貌。另一个解释脉状花纹的主要理论

模型为Gri±th 断裂理论[431],模型认为非晶合金可



以看成是各向同性的弹性体,变形前体系内部存在一

个半无限扩展的微裂纹,微裂纹的尺度决定材料的断

裂强度¾y。物理所非晶组用Gri±th 理论建立了非

晶合金断面的脉纹状花样的尺寸°p 和裂纹尖端塑性

区的内在联系[126]: °p = 1

6¼( kc


¾y
)2Lewandowski



断裂韧性值得到非晶合金在断裂过程中耗散的能量

Gc = K2

c =E(1 ¡ º)2[424]



非晶合金断面上的图案丰富多彩,但最有趣的图

案是最近通过高分辨扫描电镜发现的周期性的纳米条

汪卫华: 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315

231. 脆性非晶断面上普遍观察到的韧窝和独特的纳米条

纹结构(图上的标尺是100 nm[428]

232. (a) 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和Taylor 失稳扰动竞

争机制示意图[127](b)(c)(d) 断裂面上的典型形

[126;127](b) 脉状花纹;(c) 韧窝状花纹;(d) 纳米条纹

23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