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2, 2015

ustc zhang de Broglie波的自相干涉,结果可以形成驻波,构筑起稳定的状态; “广义定域位相约定自由原理”

[PDF]Schrödinger 方程单体和多体效应补充分析 - Quantum ...
quantum.ustc.edu.cn/.../1_1365743608_1503601.pdf
Translate this page
V r. r r β. = -. →. 奇性分析,波函数塌缩. 4, 连续谱中束缚态问题. 5, 平面波散射发散问题. IV,Schrodinger 方程多体效应分析━━ 对应原理失效原因分析. 1,对应原理 ...
 
 
“定态”观点“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解决”了这个困难。其实,这种说法是笼统而表面的2。物理本质上看,这应当归因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的性质,特别是它的波动性质━━de Broglie波的自相干涉,结果可以形成驻波,构筑起稳定的状态。于是问题归结为波动方程定态解,这才“不遵守”(针对Newton质点轨道运动的!)
 
 
不管怎样说,总是稳定了。但却因此而引发一个新问题:既然稳
定了,那么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就不应当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但事实
是:存在自发跃迁!这一无法用量子力学定态观点解释的新困难,在
继续将量子逻辑向前推进,通过二次量子化进入多体理论后,发现量
子电磁场时时处处存在真空涨落!正是由于存在这类固有的扰动,问
题获得了解决 3。虽然此前,Einstein 以他的睿智已经笼统而形式地
解决了这个问题 4。
 
 
这些结果看起来有点古怪:系统Hamiltonian 具有球对称性,而有
些解却不具有。追究原因,既不来自初条件的破缺,也不来自基态简
并产生的自发对称破缺。因为,这时既不存在初条件,也由于氢原子
基态解不简并 6。况且,所用的z 轴是“各随人意的选择”,为什么在其
中求解出现量子数 l , m ,特别是磁量子数m ,导致状态出现“各随人意
的选择”的各向异性?是什么原因使Hamiltonian 具有的对称性在有些
解中缺失了?这种各向异性的真正物理含义又是什么?
这些疑问和矛盾向人们提示: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应当作如下理
解:实质上,波函数描述的是电子所处力学状态能够具有的“能力”。
 
 
一旦给定外部实验环境(比如外磁场),空间不再具有各向同性性质,
波函数就从潜在“能力”的描述转化为实际“表现”的预言。所以,这里
表观上球对称性缺失,实际上球对称性并未缺失!一般地说,  描
述了粒子所处状态 具有的“能力”, r  、p  的模平方是关于它
在相应情况下实际“表现”的预言。如果这样理解波函数,就能统一解
释上面这些疑问。
对于这种“能力转为表现”的解释,有个比喻:用一些特性函数
曲线全面描述一个人的科学知识、文化素养、体能状况、脾气性格等
等内外特质。比如对某个人弹跳力强的描述,假如只让他呆在图书馆
里,那些描述他弹跳能力的特性函数只能说描述了他的潜在能力;而
一旦让他走向运动场跳高架前,关于他弹跳力强的描述就转化成他实
际表现的预期。“氢原子定态解球对称性表观缺失”现象提醒人们:应
当将波函数理解作(可以转为“实际表现”预言的)“潜在能力”的描写。
 
 
附带指出,有时人们会问,为什么自然界的基本动力学规律都是
二阶微分方程?可以回答如下:在力学运动范围内,确实如此。在一
般的自然科学理论中并不总是如此。物理根源在于,(无自旋等内禀
动力学变数的)质点动力学状态的完备描述只需要位置和其一阶导数
——速度。由给定初值求解微分方程可以知道,这就决定了基本动力
学微分方程的最高阶数不会超过二阶。但如果空间运动还受内禀(或
别的)动力学变数的影响,则基本动力学方程就不再是二阶微分的。
 
 
问题在于,电磁势并不是确定的,它们彼此之间可以相差任意定
域规范变换。因此,电磁场下带电粒子波函数也就有一个任意定域位
相因子的不确定性。
将问题反转来看:如果电子波函数有一个任意定域相因子变换,
比如为波函数随意指定一个空间分布位相场,那也就相应于电磁势重
新选取了一个规范。现在,无穷自由度的场内每个空间点都可以看作
一个量子系统,都可以自由约定它们的初始位相。于是事情就成了人
们自由约定位相场了。所以,电磁场常常直接称作可对易的U  1 位
相场——Abelian 规范场。
 
 
将这个观点推广,用李群不可积元素取代简单的复数相因子,便
走向了non-Abelian 规范场,也即非对易位相场 12。这就有了规范理
论的基本主张:“广义定域规范(位相)变换不变原理”——一个正
确物理理论的必要条件是物理结论与人为约定的位相场无关。于是,
基本主张又可以称作“广义定域位相约定自由原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