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6, 2015

左脑不过是在编造理由,加扎尼加解释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和其他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这种模式是固定不变的:左脑半球在其接收信息的基础上编造出条理清楚的故事,并告知人的意识。日常生活中这个过程不断在上演,大部分人都有这种行为,比如偷听到别人闲话的片段,然后用自己的揣度把故事补充完整。

哺乳动物大脑皮层上经常能观测到的阿尔法振荡(10赫兹左右)和伽马振荡(40赫兹左右),也在这个“软件大脑”上出现了
 
 
 
 
加扎尼加博士决定把左脑叙述系统命名为“诠释者”。他这个爱讲故事的人发现了另一个故事的叙述者
英國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彭若斯和美國亞利桑那健康科學中心的醫師漢羅夫,他們的量子意識理論指出,我們的神經元裡有一些極小的中空「微管」,扮演著鷹架一樣的角色。他們的推測是(而且這就是全部):微管裡某些東西可以引發「波函數崩陷」,以取得原子的「量子相干性」。量子相干性使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釋出神經傳遞物,從而使眾多神經一起「開火」,進而產生思想和意識。因為僅當一個原子「被觀察」時,才會產生波函數崩陷,已故神經科學家埃克爾斯爵士(Sir John Eccles)甚至提出,「心智」也許是遞歸迴路(指從原子到分子到神經元到思想到意識到心智到原子……)裡的觀察者。
英國醫生山姆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實驗證明“靈魂”真實存在的人。他的實驗設計是這樣的:如果病人死後“靈魂”能飄起來,還能看到自己的身體,看到醫生們在搶救他的身體,看到天花板上的燈,那麼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塊不透明的板,板的上面再放一些小物品(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麼物品,別人都不知道),那麼“靈魂”就應該能看到這些小物體。如果這個病人能被搶救過來,能夠說出板上的小物品是什麼,那麼就能區分出“靈魂”到底是虛無縹渺的想象呢,還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體。山姆對100多個病人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7個被搶救過來的病人醒來後能說出自己“靈魂”離體時看到的景象,特別是板上的小物體,說的全都對。山姆的實驗獲得了成功。山姆的實驗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他是世界上首次用 可以重復進行的科學實驗 的方法,證實了“靈魂”的存在。“靈魂”是一個事實存在的實體,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飄起來,可以移動,它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而不是虛無飄渺的想象。
2001年6月20日,山姆應邀在休斯頓萊斯大學作了題為《瀕死體驗:透視腦死亡還是透視一門新的意識科學?》的報告,吸引了不少對生命研究感興趣的人。在他的報告中,山姆首先介紹了對“瀕死體驗”研究的背景情況,有許多醫生、科學家都對“瀕死體驗”進行過研究。 在談到意識(靈魂)與大腦的關系時,山姆介紹了不同的觀點。傳統觀點認為:意識是在(大腦)神經網絡中產生的,如果沒有神經網絡,也就沒有意識了;其它新觀點有許多種,例如:
1)意識是由于量子效應產生的(量子含義參考後面的量子物理學相關內容);
2)意識是由于形態共振效應產生的;
3)意識是獨立于大腦而存在的,就像電磁場可以獨立存在一樣;
4)“精神”本身就是一門科學;
5)“靈魂”也屬于物質的一種,只不過是微細物質,就象在科學儀器發現電磁波或空氣等人類一般狀態下不可聽聞感觸的事物前人們普遍不知或不信它們存在一樣,現在人類也普遍不信或不知“靈魂”這種物質的存在,雖然下一章節所介紹的“靈魂”離體入體科學實驗已用儀器檢測到,但這些實驗和山姆的一樣,並未眾所週知。
6)如果現實世界只是一個全息式的幻象,那就不能再說腦部產生意識,而是意識創造了腦部以及身體,還有環繞著我們四週的一切,被我們當成實質的世界,都是意識所創造的(詳閱後面的《客觀現實是否存在,或者宇宙是一個幻像?》以及《宇宙是意識的全息投影》)。
《神經理論學原理》的作者、神經學家紐博格和他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對中國西藏的僧侶、佛教的尼姑和基督教徒的大腦進行掃描研究,而這些人都是從事冥想等精神方面的事業。
 10年前,紐博格就已開始對130人的大腦進行研究,研究人員將繼續對那些涉及宗教和精神狀態的大腦結構網絡進行更廣泛的研究。紐博格認為,通過發現大腦如何從事宗教方面的活動,神經理論學或許可以解答大腦和身體功能與靈魂活動之間的聯絡。
 此外,還有一些科學家試圖從量子力學角度分析意識和靈魂的產生,而傳統的意識結構是基於典型的物理學,即我們的思維源自由數十億個神經元組成的網絡。哈梅洛夫和合作者朋羅斯提出了一種量子意識理論,即Orch OR理論。這種量子意識理論為微型的細胞結構增加了一個重要功能,即「微管」。這種所謂的「微管」組成了我們細胞內部的「骨架」。該理論認為,意識也依賴於大腦神經元內部微管的量子計算。
如果根據這種系統,我們的意識不過是宇宙中量子量子疊加的一部分,而當中我們的意識實在是受生物機體所局限。不過我們是否可能融合到「宇宙」這個大意識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