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神學專題:三一性的最小作用量對統計力學與信息論的意涵
所謂的波茲曼常數(Boltzmann constant)k,法國科學家Brillion以為這就是最小的信息量子(quantum of information)[1],換言之,這是一種最小的量子成本的運作,以換取量子作用量-普朗克常數h,所帶來的信息。統計力學的最小單位是以波茲曼常數來規范,這是波茲曼的貢獻,將氣體的本體論基礎建立在分子的模型,近代量子力學的發.展,則理解任何分子、原子必然是量子性的存有。如此,統計力學的基礎也是量子力學,而發展出量子統計力學,來處理集體性的量子現象,如激光、半導體、超導體、超流體等。量子的存有本身是統計性的(不論是本體性的意涵,或者只是知識論意涵的)。連單一存在的單電子,雖然就傳統的本體論而言,個體性是單一的,但是,就三一性的量子本體論而言,則是三元共存:普遍潛能性(universal-potentiality)、具例實現性(concrete-instantiation)、關系連結性(relational-mediation)分別類比性的對應於神圣本體三一-圣父、圣子、圣靈的終極共構存在。因此,任何量子性的存有,必然是統計性的存有,而且,同時要考慮粒子性、波動性、場性的三一、三元共存,這就是日后發展的量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的本體論基礎;而量子場論,基本上有與量子統計力學具有高度的重疊性,以能處理量子光學、量子流體、量子超導等現象。統計力學在宏觀的古典力學描述是熱力學、流體力學,這是為牛頓力學所規范,其中,熱力學第一定律表明各種能量的總和是守恒的;但是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內涵,則指出無法進行完全的功與能量的轉化,其中必然有內在性的消耗,首先是法國工程師卡諾的發現,而成為對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宏觀性描述。但是,在微觀的精細描述,則是為波茲曼運動方程(Boltzmann equation of motion)所規范,奇妙的是,經由波茲曼定義的熵,S=∫f lnf dx,帶入波茲曼運動方程式,可以導出熵的時間導數,必然是大于零,這就是熵(亂度)必然隨時間而增加。然而,波茲曼運動方程乃是基于對於統計性的相位空間(statistical phase space)的基本分布函數f(t,v,a)(distribution function)的時間導函數,要求其不等于零,而是考量其碰撞效應。這是對于路維爾定理(Louville theorem)df(t,v,a)/dt=0的擴大處理。就數學而言,最小作用量原理等價於路維爾定理。統計力學可以建立在波茲曼運動方程式的基礎之上;然而,更為基本的是統計力學也是建立在對于或然率的基礎思維之上,這兩者是一體兩面。物理學家Jaynes提出最大熵定理(theorem of max entropy)以成為統計力學的基礎,這就是將信息論的維度放入統計力學的架構。


[1]Gilles Cohen-Tannoudji, Universal Constants in Physics( English translation, New York:McGraw-Hill,, 1993)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