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7, 2015

Victor Mansfield 维克多·曼斯菲尔德 狭义相对论 运动对象的长度(在运动方向上)、质量、和时间间隔,与静止观察者所测量的数值(静止值)相比,按照一个简单的比例改变。所有这些对每一位观察者都是完全对称的。没有更加优越的参照系,——车库值班员和奔跑者都不处在特权地位。许多物理属性,主要是第一性的质,都要经受相对性的改变, 没有什么质量、长度或者时间值,比在一个不同的参照系中测得的其它值内在地更为真实或更为基本; 相对论物理学及其参照系无关的定律和属性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作者: 维克多·曼斯菲尔德(Colgate University的物理学教授)
 
 
即使是可以想象到的最高级的实验室,在实验上也无法分辨哪个参照系是静止的,哪个是匀速运动;因为物理学定律(因此所有物理学实验)在一切参照系都是同一的。“静止”和“运动”概念本身是相对的,但是一切事物在相对论物理学中没有相对性——不变性比相对性更加重要。事实上,自从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理论都被有意识地建构为相对论意义上的不变量。这意味着,不管理论涉及到在宇宙学中的最宏观现象,还是在高能物理学中的最微观现象,都必须在任何参照系中具有同样的形式
 
 
 
赞美圆满无漏的佛陀
无上正等正觉者
将相对论向我们开示
顶礼圣者和导师
洞达实相辩才无碍
觉悟终极真理的胜利者
教诲我们以相对论
 
一、引言
 
中观佛教的先驱研究者和翻译家(如舍尔巴茨基和Murti),与现代作家(如Thurman)一样,把“缘起”(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中观派把“缘起”(pratityasamupada)等同于他们的终极真理——空性(Sunyata)——,而这是理论和实践的枢纽;因此这个概念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Inada注意到:“把这个概念(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带有现代物理学联想的相对论原理甚至于在研究者中也开始流行和可以接受了。”

 
不幸的是,对科学相对论概念意义的理解常常不够准确,因此将这一佛教核心概念翻译为相对论几乎肯定会在科学上产生不正确的联想。Inada不赞成将科学相对论与“缘起”(pratityasamupada)进行比附。他在紧接着前面引述的语句后说:“毫无疑问,这一技术性的概念具有相对论思想的‘某些倾向’,但决不是在规范的和科学的意义上。” 我认为问题在于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和一般哲学用法上意义的差别。在对中观的翻译和评论中,相对论在哲学上的基本用法是依存性、相互联系性、以及与认知者的联系。然而,在现代物理学中,这只是其意义的一小部分。相对论的物理学原理更主要地体现为不依赖于特殊的观察者、普适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性,——这与相对论在中观中的用法恰好相反。把相对论概念的这些彼此互异的意义混合在一起,会导致混乱和对于空性教义的误解。
 
以下各节将展开和澄清这些问题,并说明将核心概念pratityasamupada译为相对论所产生的危险。第二节包括关于中观佛教对空性和缘起的讨论,尤其是以宗喀巴的著作为主要依据的具缘(Prasangika)中观派的观点。
 
第三节是一个对现代物理学中狭义相对论的自足的、非技术的讨论。我把讨论仅限于狭义相对论而略去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前者比较简单并且包含了目前讨论所涉及的所有观念。本文关于相对论物理学所说的一切都适用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两者。为明晰起见,我将使用缘起(dependent arising)而非相对论,作为pratityasamupada的翻译。第四节讨论中观的缘起和物理学的相对论两者的相似和差别。第五节是概括和结论。
二、具缘中观派的空性/缘起
  具缘中观派主张,一切的苦难和束缚都来源于我们与生俱来的信念——我们相信现象的存在是固有的或内在的。他们争辩说,我们先天地或本能地相信:客体和主体的存在像显现的那样是固有的、内在的、独立于概念和名称的、是根源其自身的;或者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固有的。他们使用这些可以互换的术语,来刻画我们相信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实体的、独立的实在的原则。他们断定,正是这种对独立的或自足的存在的信念,将我们束缚于生老病死的无始轮回之中。然而除了最精深的修行者之外,固有存在的客体对所有人来说似乎都是实在的检验标准。
  
 
终极真理和空性(Sunyata)就是指在一切现象中没有固有的存在。显示现象是依存性地产生的,依赖于各种原因和条件——即缺乏固有的存在(或者是相对的)——,就建立了空性。在这种意义上,终极真理或空性等同于中观的缘起。通过空性,中观避免了永恒主义(常见)和虚无主义(断见)。避免了常见或实体增益,因为一切现象都缺乏固有的存在或者说是空的。避免了断见或损减执,因为一切现象通过缘起具有世俗谛的或者唯名的存在。
  
 
至少为了比较的目的,先让我承认具缘派的前提。然后,为了让分析更加生动起见,考虑一个简单的案例,并应用中观理论来进行评论。假设我面前树立着一根三十英尺长的铝合金旗杆。这是自存的、实体的、独立的实在的一个典范。阳光下闪闪发光,微风中拉索拍打发出悦耳的声音,还有什么更加明显的独立的或内在的存在呢?
  
 
虽然中观派有各种各样的论证阐明现象缺乏内在的存在,从方便起见,可以将论证分为三种主要形式:现象对各种原因和条件的依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现象对于心灵命名活动的依赖。虽然以下的论证并非经典的论证,但和它们是一致的。象经典的论证一样,它接受对象的“常识”观点。按照中观理论,这种常识的观点,不管它与我们自称具有的哲学观点有多大的冲突,总是能俘获我们最深层的实用的和情感的反应。
  
 
我要能看到旗杆,必须要有光照射它,还要有适当的距离。旗杆并非一直存在,——它先前的原因是在工厂的铸造,主人把它放置在那儿,等等。但是旗杆这种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不会对它实体的、内在的存在产生最轻微的怀疑,因为此刻它正顽固地树立在我的面前。
  
 
伽利略、洛克以及其他一些人宣称,人类感知者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旗杆的第二性的质——抛光铝合金的特殊光泽、颜色、悦耳的声音、冰冷坚实的手感等等。(我的狗能比我听到频率更高的声音;蜜蜂能看到我视觉中没有的紫外线,但看不到红色;等等。)第二性的质的基础是在物质科学(物理学、化学等)中研究的第一性的质。大家相信固有存在的旗杆,通常是指第一性的质的承载者,即空间和时间的位置、质量、长度、直径等等。
  
 
虽然承认一切主观的贡献都是由感官作用所提供的,大多数人还是毫不怀疑,存在着“真正的”旗杆,处于一定的时空之中,产生这些第二性的质,并为共享的经验提供共同的基础。看起来,解释现象实在性的最基本属性,是其独立性——独立于其它现象、观察、或者概念化过程。换言之,我们通常相信固有存在是实在性的源泉。清晰地界定准备否定的对象——固有存在的性质——,永远是中观分析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检查这一性质。
  
 
对一个在一段给定时间内存在的固有的对象,它必定在这一时段中的任何部分都同样一直固有地存在。与时间的跨度无关,这意味着对象在任何时间区间中都完全是其自身,无论多短。按照佛教的观点,时间的瞬间或时刻是原子式的,没有内在的变迁或运动。时间的变迁或时光之流是瞬间的相继。
  
 
固有的存在是一种基本的属性,一定是不受任何限制地永远适合于对象全体的。既然对象在任何时刻是完全充实的和自足的,按照定义,该对象在任何时刻与在任何其它时刻的任何其它对象都没有内在的和基本的关系。因为内在存在的对象与其它时刻都没有基本的关系,而同时又延续了不止一个时刻,它必定是内在的无变化的,既不可能产生变化,也不可能接受变化。它是不受影响的和不能产生影响的,封闭在其永不改变的自性之中。一根固有存在的旗杆必定会凝固在永恒之中,——这是一个连最狂热的爱国主义者都无法接受的矛盾的结论。
  
 
用对象在空间上的定位,可以做出类似的论证。固有的存在必须在一个限定的空间范围中完全地和自足地存在,和与其它范围的相互作用无关。正如基于时间的论证一样,这一不可避免的推理导致无法接受的孤立化和不变性。将固有的存在当作实在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象的孤立化和惰性化。
  
 
关键在于固有存在的绝对独立性。正如Hopkins所说:“空性修证和领悟空性的智慧的产生的核心,在于确认对象显现出似乎是它们存在于自身和由自身而存在。”随后他说:“然而,具缘派回答道,‘固有存在’或者‘存在的自我模式’术语本身就暗示了独立性。”在表面上赋予对象如此实体性和现实性的这种独立性,恰恰使得固有的存在自相矛盾和自我废弃。既然现象缺乏独立性,它们必定是依存性的。它们依赖于什么呢?现象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而获得定义,并且依赖于这种联系。我们通常相信,联系是一种发生在固有的现象之间的一种偶然的或者非基本的属性。
 
 
事实上,中观派认为现象的本质、最深刻的性质,是现象的联系性和依存性(pratityasamupada就是依存式的生起)以及孤立的同一性的缺乏(空性是独立存在的空虚性)。(下一节在狭义相对论中对于这一点给出一个戏剧化的说明。)我们通常假定固有的存在是表象的本质,但是按照中观的观点,正是一个对象缺乏固有的存在、它的空性、它的依存性,才使得现象可能产生并发挥功能。
  
 
像具缘中观派所强调的,第二性的质、起因于感觉作用的主观贡献,是与对象的感知觉的相互作用和概念的命名或增益的一种结合,接受这一点并不十分困难。更加困难和更加重要的是,独立存在的对象这个概念本身也是一种增益。换言之,固有的存在不过是概念的命名和增益,——它从未存在过并且永远不会存在。不仅没有通往独立于心灵的世界的道路,而且这样的一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具缘派认为,我们被深深地囚禁于不存在之中,囚禁于概念的命名和杜撰之中,这是我们本能地和被迫地所产生的思想的属性。这种固有存在的连续不断的增益蔓延到一切客观的和主观的现象。我们用善恶来刻画那些实际上在自身中根本不存在的对象,对随之而来的苦难——在固有存在的轴心上旋转的轮回之轮——产生了强有力的贪着。
  
 
概念增益对于产生世俗谛的存在及其污染的、固有的存在两者的重要性,使得具缘中观派有理由说,作为理性之王,缘起最强有力的形式就是:“一切现象因为受到依存地增益,都没有固有的存在。”他们主张,所有其它证明没有固有存在的推理都起源于这一理性之王,它可以彻底地克服常见和断见两种极端。
  
 
具缘派这一古代严厉的观点具有一种令人吃惊的现代语气。Nelson Goodman 沿着否定独立于心灵的世界的道路,在其精致的《世界形成的种种方式》中阐明了相近的观点:
虽然没有感知的概念是空洞的,但没有概念的感知是盲目的(完全不起作用的)。宾词、图画、其它标签、概念图式,没有应用可以幸存下来;但没有形式内容就会消失。我们可以没有世界而拥有词语,但没有词语或者其它符号就没有世界。
  
 
或者象Goodman在以后的一本著作中所说:“这里所指的世界形成主要不是指通过双手,而是通过心灵、或者通过语言或其它符号系统。”(Turman通过发展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在具缘派与现代西方语言分析之间建立了更加广泛的联系。)具缘派完全同意Goodman否定独立的世界的观点,但是尽管心灵非常重要,他们都谨慎地避免唯心主义。对具缘派而言,心灵同样缺乏独立的存在,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必须有外在于意识的对象,从而相互依赖的心灵和对象可以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存在。
  
 
具缘派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没有固有的存在,但是现象有世俗谛的或唯名的存在,并且通过缘起产生作用。它们是有效的。虽然现象没有固有的存在,它们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当然存在,而且它们的空性不会让它们没有反应和不起作用。存在着关于世俗谛的实体和正确行为的有效知识。错误的信仰暗示真实的知识仅只是涉及到固有存在的对象的。中观的分析,攻击我们对固有存在的信念,却不用更高的原则来取代它;所以空性同样缺乏内在的存在。否定固有的存在并不暗示某种更高的肯定。中观的辩证法以一个非断言的否定,——固有存在的空性——现象的最高真理达到顶点。
  
 
现象的本质就是它们缺乏内在的存在,以及它们通过缘起而存在。现象居于“中道”——既非固有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以相互联系的方式,各种各样的缘起方式存在。
三、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从地面观察者看到的旗杆、奔跑者和车库。L0表示静止长度。
  
 
与给出一个狭义相对论的正式表述相比,我认为回到30英尺的铝合金旗杆上,并把它用在一个通俗的相对论案例上,更有启发性。旗杆的长度是15英尺长的车库的2倍,车库的两端装备有特别高速开关的门。这里所有的长度都是静止参照系的数值,在对象和观察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测得的。当一个人手持旗杆与地面平行以0.9倍光速很快地奔跑时,旗杆真的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处于车库之内。换言之,车库值班员可以在两端于同一个时刻快速地关闭(然后快速开启)库门,以使旗杆在物理上完全处于车库之中。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旗杆以相对于车库0.9倍光速的速度运动,按照车库的立场测量,只有13英尺的长度。奇怪的结果,但是各种各样的实验,证实了狭义相对论对于以高于或低于0.9倍光速的速度发生在全世界各地每天成千上万次的事件的判断。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的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一理论的有效性。
 
让车库值班员大吃一惊的是,一旦奔跑者停下,沿车库的方向拿着旗杆,他们俩都发现它是车库长度的两倍。静止参照系的长度确实分别是3015英尺。尽管如此,多亏了相对论的尺缩效应,值班员确实在一个短时间内使全部的旗杆都处在车库内。但是在物理学相对论中静止没有绝对的标准;所以,当奔跑者跑向车库时,从他的观点看,车库正在以0.9倍光速的速度向他跑来。因此,在奔跑者的参照系中,车库缩为6.5英尺,而他的旗杆仍然是30英尺。真正古怪的问题是:30英尺的旗杆在6.5英尺的车库中,两端的门还怎么能关得上?我要强调的是,奔跑者看待事件的角度和值班员的角度,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同样合法、同样“真实”的。人类感知觉的心理学同样与此无关。测量可以通过摄影的方式或其它任何仪器来完成,并贮存于计算机中,留待日后去困惑不解。化上一分钟来欣赏一下这个佯谬吧。
 
奔跑者看到的旗杆、奔跑者和车库。L0表示静止长度。   
 
对象的长度、时间、以及质量是相对于进行测量的参照系的,接受这一点是困难的。但即使接受这一点也不足以解决这个佯谬。解决来自于对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理解。在车库值班员看来,两个门是同时关闭并包容旗杆的;但是对于奔跑者来说,这两个门从未同时关闭。在车库值班员参照系中关门的同时性,根本不是奔跑者参照系的同时性。对于奔跑者来说,旗杆在任何时刻都未曾完全进入车库。30英尺确实大于6.5英尺!
  
 
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了狭义相对论的一些重要特点。运动对象的长度(在运动方向上)、质量、和时间间隔,与静止观察者所测量的数值(静止值)相比,按照一个简单的比例改变。对值班员来说,旗杆的质量比对奔跑者而言更大。固定在旗杆上的手表滴答声的间隔,在车库值班员看来,要比手表相对于值班员静止时分得更开。所有这些对每一位观察者都是完全对称的。没有更加优越的参照系,——车库值班员和奔跑者都不处在特权地位。许多物理属性,主要是第一性的质,都要经受相对性的改变。但是,正如我接下来所强调的,并非一切属性都是如此。
  
 
那么旗杆的内在的或者固有的质量和长度是什么呢?它真的具有内在的质量和长度吗?我们习惯上把它们看成是在静止参照系下测得的数值,隐含地假定这些就是我们固有存在的旗杆的“真实”质量和长度。相对论的启示是强有力的:以相对于旗杆0.9倍光速的速度(或其它任何速度)运动的观察者的测量同样有效。不存在更优越的参照系,因此没有什么质量、长度或者时间值,比在一个不同的参照系中测得的其它值内在地更为真实或更为基本。
 
所以没有不涉及或者不依赖一种特定的参照系的旗杆的长度或者质量。独立于参照系的或者内在的长度、质量和其它相对论的属性是没有意义的。相对论的各种属性关联到宇宙的其它部分,从来不象夜晚黑暗天空中孤独的星星,——它们是一个扩展的星座的组成部分。经典物理学的世界遭受了严重地动摇,因为对象的一些最基本(最“真实”)的第一性的质,在物理学相对论中,丧失了其固有的存在。另一方面,正如我在下一节中所强调的,相对论物理学并没有将一切都归结为依赖于进行测量的参照系。
四、相似与分歧

  迄今为止,物理学相对论的某些方面与中观的缘起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虽然前者仅应用于物理现象,而后者却在所有水平上应用于内在的和外在的现象。但是相对论物理学的概念讨论常常会陷入严重的错误,过于强调空间、时间和某些其它物理属性对于一个特定的参照系的依赖。许多人认为,这种对于参照系的戏剧性的依赖是相对论物理学的基本意义,但是从理论物理学自狭义相对论1905年出现之后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更为重要的是相对论物理学发现了许多不变量——在一切参照系中同一的属性。最简单的例子是真空中光的速度,它对一切观察者都是相同的,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还有大量其它的物理属性是与参照系无关的。更为基本的是,物理学定律在一切参照系中都具有同样的形式。例如,虽然奔跑者关于某些物理属性的数值与车库值班员分歧强烈,在运动着的旗杆上打台球的两只跳蚤,却发现它们的游戏和它们静止在车库地板上完全一样,因为力学定律与参照系无关。或者,飞机上的电器,不管飞机在地上还是以2个马赫数或0.9倍光速飞行,都是一样地工作,因为电磁学和量子力学都是与参照系无关的。
  
 
即使是可以想象到的最高级的实验室,在实验上也无法分辨哪个参照系是静止的,哪个是匀速运动;因为物理学定律(因此所有物理学实验)在一切参照系都是同一的。“静止”和“运动”概念本身是相对的,但是一切事物在相对论物理学中没有相对性——不变性比相对性更加重要。事实上,自从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理论都被有意识地建构为相对论意义上的不变量。这意味着,不管理论涉及到在宇宙学中的最宏观现象,还是在高能物理学中的最微观现象,都必须在任何参照系中具有同样的形式。
  
 
另外一种欣赏不变量重要性的方式是,回想一下狭义相对论的起源仅只需要两个假定:首先,对一切观察者来说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样的;其次,物理定律在一切参照系中具有同样的形式。(这两个假定在广义相对论中只需要适当的推广。)整个理论及其违反直觉的长度、质量和时间的依存性都来自这两个从一开始就毫不隐讳地体现了不变性的假定。
  
 
尽管在任何一个参照系中所作的测量都是相对性的,相对论的物理学理论本身却并不如此。理论与在不同的参照系下所作的测量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决定论的和精确的方式,并且体现了物理学定律的不变性。在物理学相对论中,关于相对性的细节知识不是一种相对的知识。在相对性的海洋之上耸立着不变性的高峰。中观思想的缘起性是否类似地指示了超出更高的原则?中观宗是否有相近的思想运动?
  
 
在中观思想中,现象过去永远是并且将来也永远是缺乏独立存在的,因此空性不是产生出来的现象——不是由于原因和条件而到来和远去的某种事物。空性不是由缺乏固有存在的单个转瞬即逝的现象所带来或产生的,因此空性是持存的现象。在对空性和仅仅“偶然持存”的现象进行区别时,Hopkins写到:“但是,空性一般,尽管不作为独立于其特殊表现的实体而存在,却一直存在着,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时刻不存在空性的表现。”虽然空性在每一个缺乏特定固有存在的现象中是特殊的,然而通过对于单个现象的空性的直接认识,可以导致一种对一切世界体系的空性的深刻领悟。空性的这种持存性、独立的程度以及表面上的普遍性,很可能产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即类似于物理学定律,在相互依存的现象上耸立着(不变性的)高塔。
  
 
但是,具缘中观派是坚决的,——整个宇宙,无论主观还是客观,都缺乏固有的存在,因此包括空性自身在内没有什么超出缘起之上。这是一种非断言的否定——否定固有的存在不暗示其它更高的原理或存在。相对论物理学与中观思想的相似性在这一点上猝然停止了。虽然空性真的是一种持存的现象,它仍然要依赖于其所限制的现象和一种增益的意识。空性的这种依存性保证它缺乏一种自足的性质。不仅如此,空性的特殊性(独一无二的现象中独立存在的缺乏),与空性限制一切现象并不冲突。正如特定的整数体现了整数的性质,整数的数学符号同样如此。
  
 
面对空性的这种持存性、独立的程度以及表面上的普遍性,在中观理论中寻求类似于物理学相对论中的更高形式的发展是自然的。但这将会是又一个例子,说明心灵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总是企图实体化、不正确地增益固有存在。正如在先前的段落中指出的那样,尽管空性具有持存性、有限的独立性和普遍性,终极真理却不是实体的、固有的存在和自存的。
 
相反,空性是在两种真理的框架中形成的,其中存在两种互补的现象观:一种是终极(胜义谛)的,认为一切都是空的;另外一种是世俗谛的,认为对象在日常行动的范围内具有存在、功能和效用。一切现象或知识的对象都包含在这两种真理中。虽然旗杆完全缺乏独立的存在,但它具有世俗谛的或唯名的存在,并且旗子可以在上面升起。普通生活和话语是在习俗真理(世俗谛)的范围内,但是我们不幸地通过增益固有的存在污染习俗真理(并且偶尔地甚至包括终极真理)。终极真理、空性,虽然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普遍性的持存现象,仍然是空的,——固有存在的非断言的否定。终极真理的任何表述必定是一种习俗(世俗谛)的现象,——唯名的存在,但却是独立存在的彻底的空性。
  
 
至于相对论物理学及其参照系无关的定律和属性,中观哲学家将会立刻指出所有的物理学都是一种精致的概念增益,都是人与自然(二者都没有独立的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的物理学对象和定律都一定缺乏固有的存在,不管是否参照系不变量,——这一观点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所共同接受。例如,Goodman 认为,物理学所代表的世界版本是许多种可能世界之一,一种与被刻画的世界不可分的版本,但绝不是唯一的或优越的世界。中观派会断言,敏锐的物理学家不会让任何物理学对象和定律负担固有存在的自相矛盾的属性,那样会使它们不起作用、没有活力。
  
 
相对论物理学和中观理论理解因果性的方式也不同。相对论物理学的因果观起源于经典或前相对论物理学。在经典物理学中,因果性,或更准确地说决定论,意味着先前的事件是将先前的存在传递给结果事件或效果的有效作用。法则是不可违背的:一组给定的原因总是产生相同的结果。在这种观点中隐含这样的假定:自足的或固有的存在实体发生了某种转变。例如,象牛顿运动第二定理所预言的那样,力使一个独立存在的特定质量的质点产生了加速度。
  
 
在从经典的牛顿物理学到相对论物理学的转变中,因果性只发生了轻微的变化。除了上面提及的相对论效应影响的物理属性外,对象仍然被视为固有的存在。主要的改进是原因激发其结果不能快于真空中的光速。相对论显示这一限制保证了决定论对于所有观察者的一致性:尽管存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原因总是发生在结果之前。量子力学激烈地修改了对象和因果性都是固有的存在的观念,使它们更加接近具缘中观路线,我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探讨了这一主题。
  
 
与相对论物理学中的因果性相反,中观的因果性是对于(建立起现象依存关系的性质的)原因和条件的更加一般性的依存性。与决定论的因果性及其固有存在的对象作为质料因和动力因不同,空性的教义与相对的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依赖关系或者说具有基本的依存性。为了中观的实践的目的,因果性可以仍然在通常的风格上理解为世俗谛的或唯名的。例如,心灵的痛苦可以可以用适当的心灵修行有效地转变。事实上,中观的精神实践有赖于对心理学的因果律的精确理解,但它从未丧失真理的洞见,即倘若主观因素是固有的存在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转变。正确的空性观是修行的关键。
五、概括与结论

  中观的批评显示了固有存在的矛盾性质,因此建立了空性的教义。独立的性质,据信提供了对象的现实性,是固有的存在的致命弱点。然而中观宗认为,不管我们表面上具有什么样智力上的信仰,除了最精深的修行者之外,所有人都先天地相信和增益固有的存在。正如Hopkins 所说:“这种‘固有存在’不是一种由哲学体系所添加的概念,而是涉及到我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日常感觉,——似乎事物确实在自身中存在并由自身组成,覆盖其组成部分。”分析显示了固有存在的荒谬性,但它仍然据有我们最深层的情感信仰。
  
 
中观宗强调实现涅槃所需要的态度革命,不可能仅由对空性的智力上的理解而获得。要清除心灵的痛苦和深化对空性的理解,艰苦的理智努力必须与强而有力的冥想技巧相结合。最为重要的是,伟大的同情心(大悲)点燃智慧之火,并为之加油助燃;智慧又反过来使同情成为可能。换言之,对空性的深刻理解要求慈悲的修行,而空性的智慧通过去除我们对孤立存在个体的信念使得慈悲的实践成为可能。个人的解脱不是最高的目标,而是作为解除一切有情痛苦的手段。最好的榜样——菩萨们,为了其他众生的解脱,推迟自己对于痛苦的轮回的彻底解脱。
  
 
尽管围绕中观的解释存在着现代争论,他们的最高目标是一切有情从轮回的痛苦和无知中解放出来,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既然对固有存在的错误信念和我们将此信念对现象的根深蒂固的增益使我们束缚于轮回,那么就再也没有比攻击这一脚镣而获得解脱更迅捷的方式了。为了这一原因,中观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使我们摆脱这种毒药。
  
 
正如我前面显示的那样,要从相对论物理学得到与这种毒药斗争的支持是危险的。既然相对论物理学正日益(不管是多么不完全地)被吸收到我们的思想遗产中,所以要将核心概念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而不带有科学的联想是不可能的。在缘起与相对论物理学之间存在着某些真正的相似性,对相对论的欣赏有助于中观的理解。但是,它们对于因果性观点的分歧,尤其是二者最高原则的地位的分歧,使得联想是危险的;而部分联想会代表并激发整体的联想,这是心理学的一条法则。
  
 
在摧毁了我们对于内在的或独立于参照系的质量、长度、时间及其其它物理属性的信念后,相对论物理学的伟大荣耀是物理定律表现形式的完全不变性或对参照系的独立性。从我们对独立的物理属性的信念的灰烬中,一个完全不变的物理学象一只伟大的凤凰站起来了。相反,当中观摧毁了我们对于现象的内在存在的信念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非断言的否定——空性。没有以某种更高的或更坚固的形式复兴被击败的独立存在的原则,留给我们的是纯粹的依存性和相互联系。终极真理就是在一切现象(包括空性)中独立存在的缺乏。留给心灵的只能是没有固有的存在或原理。任何从未存在过的和将来也不可能存在的东西,都决不会从中观的火葬柴堆上站起来。不幸的是,空性与相对论物理学的联合提供了将终极真理本身增益为固有存在的危险机会。
龙树著名的《中论》说:
  大圣说法空,
  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
  诸佛所不化。
  前面介绍过的将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的人中,没有一个把空性刻画为固有的存在。尽管如此,将空性与带有普遍的不变性和绝对性的相对论物理学联系起来,会使我们不必要地暴露给这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在中观与现代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之间,存在着许多深刻的共鸣。但是,在我们由科学-数学世界观主导的文化中,与科学建立不准确的联系是危险的。因此,我同意Inada的观点:“这一技术性的概念确实具有相对论思想的‘某些倾向’,但决不是在规范的和科学的意义上。”
  译自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ume 40, no:1, January 1990, Relative in Madhyamika Buddhism and modern physics.





电荷就与电磁场耦合,光子负责传递电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统计荷则不与电磁场耦合,它与统计场耦合

Wilzeck教授说的,力只是一种物理学文化,力并没有良好的定义


第一,力是一个错误的研究对象。因为正如 Wilzeck教授说的,力只是一种物理学文化,力并没有良好的定义。简并力到底是不是一个力,这本身都是个人喜好问题。很显然,标准模型在对相互作用进行分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简并力当成一种力。简并力之所以被某些人当成一种力,其原因在于对白矮星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力来平衡引力。但是力为什么需要平衡?力的平衡完全是Newton力学的文化,而我们并不需要坚持这种文化。至少能量是一个比力更好的文化,讨论简并能的归属或许更有意义。

第二,试图将力不断解剖以穷其根源的还原论思路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力都是演生的,力这个概念只存在于低能有效理论之中。在经典力学里使用力这个概念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力的唯象。所以,力在本质上是反还原论的。一旦被还原,力将失去其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还原简并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用量子涨落来还原简并力,也可以用规范理论来还原简并力,但无论哪种还原都已经肢解了简并力这个概念,使简并力这么一个鲜活易用的概念顿时变得艰涩而破碎。



“其实不管什么力,经典的也好,量子的也好,哪怕像我们讨论的简并压力也好,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本质上就是某种“荷”在势场中受的作用;而像气体对器壁的压力(也包括白矮星的简并压等等),力在本质上也就是随机运动过程中粒子撞壁时的动量改变率,求个平均。”

这个credit该给他。

另外,大家都谈到力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等效,以及能量比力更好,我表示赞同。
  • Everett

    Everett (╮(╯▽╰)╭ ~(= ̄ U  ̄=)~) 2010-08-23 01:17:09

    勘误:
    lssss中的“无欲同学”,更正为“[已註銷]同学”。


  •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00:35:39
    @Everett,
    涨落力(dispersion force)是指van de waals力和Casimir力,并不包含熵力和所谓的“简并力”。
    见RevModPhys.81.1827:
    http://rmp.aps.org/abstract/RMP/v81/i4/p1827_1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00:39:29

    van de waals力和Casimir力可认为是电磁力的残余力,我想应该归入电磁力范畴。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00:57:12

    刚查了一下75年科学出版社的<英汉物理学词汇>,发现dispersion force翻译为“弥散力”,窃以为不妥,应该翻译为“涨落力”。不过,貌似那个版本的编者中有好多大牛,不敢擅自。纠结中...




  • 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排斥力是什么力
    vaejc

    来自: vaejc 2010-08-21 22:46:17

    24人 喜欢
    • Logogogo

      Logogogo (Pig has Dreams) 2010-08-21 23:00:15

      不是场力,是一种量子效应。这么说可能有点奇怪。
      但是楼主想想,量子隧穿是什么力把particles拽(挤、推)过经典禁区的?答案是,不是力,是量子效应……
    • [已注销] 2010-08-21 23:09:54

      这个泡利不相容有什么高级说法没有呢?
      这个效应的确在许多地方被称为力
    • vaejc

      vaejc 2010-08-21 23:19:44

      Logogogo的解释很好,很多地方把泡利不相容原理说成有排斥力确实存在误导。
    • 非我也刀也

      非我也刀也 2010-08-21 23:23:59

      本质上和磁铁同极相斥是一种力,旋量子数相同的两个电子相当于极性相同的两端,是不能在一起的。如果一定要在一起,需要的能量会很大,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就像你把两块磁铁同极靠到一起,必须施加较大的外力。
    • vaejc

      vaejc 2010-08-21 23:27:18

      回复Logogogo:
      刚才又想到,其实用量子隧穿来说明的话,那直接用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原理也可以说明,因为微观粒子的位置不确定,微观粒子在不断随机运动,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也不能说是什么力作用给了它使它那样运动,所以也是一种量子效应。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 快乐小超

      快乐小超 (健步如飞掠景,深味孤独求真。) 2010-08-21 23:32:34

      这只是从原理或效应推出来的一种类似于力的东西,我们没有给他定义,所以你可以说是一种斥力,但却不是简单的有心斥力。
    • vaejc

      vaejc 2010-08-21 23:32:42

      回复非我也刀也: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是为什么本质上和磁铁同极相斥是一种力,我不是很理解,难道磁铁同性相斥也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导致的吗?
    • 非我也刀也

      非我也刀也 2010-08-21 23:58:24

      回复时间的河:
      我的理解,是的。顺磁性的物质必须具有不成对电子,即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排布电子后有不成对的电子,这些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一致的,每个分子就是一个小磁铁。但是对于宏观物体,在没有外磁场作用时,这些小磁铁方向是凌乱的,所以物体整体不表现磁性。当施加外磁场时,小磁铁顺应外磁场取向,使物体整体表现出磁性。当外磁场移去时,这些小磁铁虽然有再度凌乱化的趋势,但是没有足够能量克服运动所需的活化能,所以基本保持取向性,就是说物体被磁化成为磁体。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2 00:00:20

      回复非我也刀也:

      不同意你的说法。磁铁同极相斥显然是电磁相互作用,跟泡利不相容原理没有直接关系。

      泡利不相容原理说的是,两个费米子在“同一个系统”中永远无法占据同一“量子态”。

      首先得是同一个系统,比如两个电子在同一个原子核的库仑势范围内。其次,不相容是指“量子态”不相容,而不是单指它们空间位置不相容,“空间位置不相容”只是“量子态不相容”的一种可能的表现形式。

      我们知道一个量子态是用一系列力学算符的共同本征态来表示的,比如氢原子中的电子,就可以用n, l, m三个量子数来表示。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当某些量子数跟费米子的空间位置有关时,量子态的不相容也就表现为空间位置的不相容。而空间位置的不相容就表现为费米子间互相排斥的倾向,看起来就是它们之间有一种排斥力了。

      所以说这种“排斥力”不属于四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种,而只是一种量子效应。

      个人意见,欢迎拍砖。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2 00:06:31

      看了非我也刀也的进一步说明,补充一下:你说的是“磁性的产生”跟不相容原理有关,我同意。

      但两块磁铁之间宏观的斥力应该是和不相容原理没关系的,纯粹是电磁相互作用。
    • vaejc

      vaejc 2010-08-22 10:09:05

      回复枯木狂沙:
      同意你说的“两块磁铁之间宏观的斥力应该是和不相容原理没关系的,纯粹是电磁相互作用“。然后你同意的非我也刀也的“磁性的产生”跟不相容原理有关的观点,我也觉得是这样。同时,我也觉得似乎跟电子自旋有关的一切性质都与不相容原理有关,应该是这样吧。
    • vaejc

      vaejc 2010-08-22 10:13:59

      回复非我也刀也:
      对你说的”顺磁性的物质必须具有不成对电子,即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排布电子后有不成对的电子,这些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一致的,每个分子就是一个小磁铁。“
      我刚才看了一下基泰尔的固体物理教材,想补充一下,其实顺磁性的物质不一定要具有不成对电子,少数含有偶数个电子的化合物也具有顺磁性。我还没学这一章,具体也不懂。

    • ?∉?

      ?∉? (Research 💾 In 💾 Pieces) 2010-08-22 10:17:40

      简并压?白矮星靠电子简并压支撑抗衡引力,中子星靠中子简并压支撑,这个抗衡引力的力不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引起的么?而且确实有个大小,跟引力一样大。中子简并压撑不住,引力还是能把中子们挤到一起就变成黑洞了,这个算什么?简并压力不算力么?
    • vaejc

      vaejc 2010-08-22 10:21:51

      回复LS:
      嘿嘿,其实我之所以问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排斥力的问题,也是因为由白矮星的简并压力想到的。我当时就觉得是泡利不相容原理。但是你说的简并压力确实有一个大小,我也不解了。求强人解答。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2 10:40:31

      呵呵,电子是费米子嘛,当然怎么着都和不相容原理有关啦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2 11:22:49

      我的理解:

      气体的压强是由组成气体的大量粒子的随机运动造成的,这对经典气体和量子气体都是适用的。白矮星的简并压就是电子气的压强,也就是大量电子的随机运动造成的。这种随机运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经典的热运动,这里不去讨论;另一部分就是由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以及费米子的不相容原理造成的随机运动。

      设电子气体粒子数密度为n, 那么每个电子在一个方向上的“活动范围”Δx平均起来也就是Δx=(1/n)^(1/3)。由测不准原理我们又可以知道ΔxΔp>h,因此每个电子都有一个大于h/Δx的动量的不确定性(即使在绝对零度这个量也不为零)。动量的不确定性当然就意味着一种随机运动啦,由此可以从动量出发根据热统的原理把由这个随机运动造成的“压强”算出来。显然,这个压强跟普朗克常数有关,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量子效应了。

      可以想像,如果你去压缩电子气体,导致它的粒子数密度n增大,于是Δx减小,为了满足测不准原理,Δp就增大。考虑绝对零度时候的情况,这时候电子气体是没有经典的热运动的,因此经典的气体压强为零。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因为有一个Δp,所以电子还有会有随机运动,正是这个随机运动产生了压强,也就是简并压。

      一句话,这个简并压虽然表现为一种气体压强,但不是由热运动产生的经典的压强(压力),而是一种量子效应。可以通过测不准原理将它计算出来。
    • 非我也刀也

      非我也刀也 2010-08-22 11:38:29

      回复楼上诸位,我认为枯木狂沙是对的。对于费米子,每个量子态只能被一个粒子占据,这是一种量子效应,或者说是基本规则,而泡利原理是这种规则的表现。

      回复时间的河:“顺磁性的物质不一定要具有不成对电子,少数含有偶数个电子的化合物也具有顺磁性。”顺磁性物质具有不成对电子并不是说含有奇数个电子,而是把原子的所有电子按量子态排布(根据泡利原理)后有不成对电子。建议你看一下物理化学中的分子轨道理论和晶体场论。
    • vaejc

      vaejc 2010-08-22 11:45:11

      回复非我也刀也:
      你说的“顺磁性物质具有不成对电子并不是说含有奇数个电子”是对的,是我想当然了。
    • vaejc

      vaejc 2010-08-22 11:55:27

      回复枯木狂沙:
      你的解释使我很受启发。
      但是其中“动量的不确定性当然就意味着一种随机运动啦,由此可以从动量出发根据热统的原理把由这个随机运动造成的“压强”算出来。”我不知道具体怎样用热统理论来计算?是要先求配分函数吗?但是怎样求呢?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2 11:56:52

      其实不管什么力,经典的也好,量子的也好,哪怕像我们讨论的简并压力也好,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本质上就是某种“荷”在势场中受的作用;而像气体对器壁的压力(也包括白矮星的简并压等等),力在本质上也就是随机运动过程中粒子撞壁时的动量改变率,求个平均。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能量和动量是比力更基本的概念。力只是某些更深层的规律的表现形式。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2 12:06:00

      呵呵,其实我就是上过一点天体物理。当时用的教材是Frank Shu的《The physical universe》,书里第七章讲了这部分内容。关于简并压书里也只给出了推算的方法,然后直接给了简并压的公式。详细的过程我也说不好了。
    • vaejc

      vaejc 2010-08-22 12:11:42

      回复枯木狂沙:
      你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能量和动量是比力更基本的概念。”很有意思。
      我现在对碰撞产生的力属于什么力也不知道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都不需要直接接触,但是碰撞是直接接触产生的力。那它属于什么力呢。
    • 留空

      留空 2010-08-22 14:01:52

      电子之间的碰撞不是说电子真的走到了一起,而是电子与电子通过电磁力剧烈相互作用一段时间。
    • vaejc

      vaejc 2010-08-22 14:16:33

      那按LS的意思,简并压力就是电磁力喽,那这就和泡利不相容原理没关系了,应该不对吧。
      然后,我上面说的碰撞,不一定就要是电子的碰撞。直接这么说吧,两个物体有接触的碰撞,产生的力是什么力?
    • 老鼠的章鱼喵

      老鼠的章鱼喵 (=L=~=M=) 2010-08-22 15:01:28

      简并压力就是电磁力喽
      ----------------------
      呃,电子简并压一定不是电磁力。proof:电磁力被克服,恒星变为矮星,此时电子简并压在支持。
    • 老鼠的章鱼喵

      老鼠的章鱼喵 (=L=~=M=) 2010-08-22 15:08:37

      这个只是一种效应。
      为什么我们认为只存在四种基本力。仅仅因为我们可以把现在的所有的力归结到这四种基本力么?基本作用力到底为什么基本……或者像是规范选择一样,我们可以选择另外的四种力作为基本相互作用,然后将其他的作用力归结为重新选择的这四种?
    • 您:█开始了

      您:█开始了 (改名向企鹅君致敬) 2010-08-22 15:10:53

      我觉得"力"就是动量和能量传递的一种过程, 就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一样, 不能单独拿出来说, 永远是嵌套在某个动量和能量传递过程中的.

      两个物体碰撞过程, 其实就是动量和能量的传递, 从微观上看两个物体并没有真的接触, 而是通过场的作用传递了动量和能量.
    • 留空

      留空 2010-08-22 16:47:36

      微观情形下的碰撞和宏观的碰撞,依靠的都是基本相互作用,或其复杂的形式。比如两块石头发生碰撞,力产生自碰撞表面接触的突出处之间的电磁斥力。而原子、分子之间的斥力也是电磁力的作用,这时候简并压还体现不出来,因为距离相对还比较远。

      简并压对应的力只是一种等效的力,就像你想一个人走开,不见得要推他,也可以骂他,让他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这是一回事。
    • vaejc

      vaejc 2010-08-22 17:33:28

      回复留空:
      1,“比如两块石头发生碰撞,力产生自碰撞表面接触的突出处之间的电磁斥力。”这个如果非得在四种基本力里面选的话应该也只可能是电磁力了。但是有点难以理解。所以我还是更愿意相信上面很多人说的碰撞产生的力仅仅是动量和能量传递的一种等效的力。
      2,“简并压对应的力只是一种等效的力,就像你想一个人走开,不见得要推他,也可以骂他,让他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这是一回事。”呵呵,这种说法很有意思。
    • [已註銷]

      [已註銷] 2010-08-22 20:18:08

      簡併力可以看作一種熵力,但一種熵力未必就一定能歸於某種基本相互作用。非要把宏觀力歸於某種基本相互作用,是糾結。
    • [已注销] 2010-08-22 22:15:55

      我们在本科学到,泡利原理是量子力学里武断的假设。
      两个费米子不能占据同一个状态,难道不能说它们有相互作用,从而有力?
    • vaejc

      vaejc 2010-08-22 22:24:34

      LS可以看一下前面的留言,或者直接回到题目也可以,如果有确切的力,但是却不属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中的一种。所以我赞成把泡利原理看成一种等效的力的看法,或者说就是一种量子效应,而不是确切的力。
    • [已注销] 2010-08-22 22:43:15

      我从没认为不相容作用属于四种基本力
      我的意思是这种效应是哪来的。别说用行列式表示多费米子体系。那是数学描述不是解释。
      另外碰撞磨擦什么的力是电磁力
      还有最好不要把电子想象成布朗粒子做随机运动。它应该是弥散在波函数描述的那个区域的。你看书上画的氢原子不同态的电子波函数模方分布,一个那样的分布里只能容纳正反自旋两个电子,不能有第三个电子取同样的空间分布
    • Logogogo

      Logogogo (Pig has Dreams) 2010-08-22 23:10:01

      @Lynne
      Pauli exclusive Principle来自费米系统的波函数交换反对称性,或者说是费米场的产生湮灭算符的反对易关系。一直没有搞清楚前面两个说法的因果关系,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前者导致了后者……
      但我同样有问题,费米子交换反对称性又是怎么来的?据说,pauli曾论证过,这和相对论有关。具体我不是很了解,坐等大牛……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2 23:17:20

      To Lynne and Logogogo:

      泡利一开始提出不相容原理是为了解释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当时的确是一种为了解释实验而做的理论上的假设,是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来的,没有更加原理性的根据。

      但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问题的切入点就不同了。

      直接考察一个多粒子体系的波函数,对调其中两个粒子,交换前后的哈密顿量不变,概率密度不变。因此交换前后的波函数有三种可能:

      1.不变(对称)
      2.差一个负号(反对称,这种情况下就如维生素对水说的那样,波函数可以写成一个行列式)
      3.差任意一个不等于正负1的相因子。

      我们发现在2的情况下,如果有两个粒子处于相同的量子态,对调后波函数变个号的唯一可能就是波函数为0,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只能说,对于波函数反对称的体系,任意两个粒子都不能处在同一个量子态。这就是不相容原理。

      与这个数学上的结论一对比,就能发现,早先从实验上总结出来的玻色子,费米子,刚好与对称波函数和反对称波函数相对应。而第三种情况,则在真实物理世界中没有对应。

      所以不能说“那是数学描述不是解释”,相反,这个数学上的解释才是更加第一性的原理性的解释,也就是说从最更基本的对称性原理出发,不相容原理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而泡利一开始从实验上总结出来的不相容原理,只是一种唯象的描述而已。

      总之,理论上得出结论,多粒子波函数有以上1,2,3三种情况;实验上发现有两种不同的粒子,满足两种不同的统计,一种叫玻色子,一种叫费米子。再一研究,1和2正好对应玻色和费米,3没有对应。我觉得这里面的逻辑就是这样的。
    • Everett

      Everett (╮(╯▽╰)╭ ~(= ̄ U  ̄=)~) 2010-08-23 00:53:00

      簡併力可以看作一種熵力
      +1

      只要想想即使是自由的费米气体都有简并力,就知道简并力肯定不能归结于相互作用。当然,简并力要成为一种可被观测的力,往往需要通过和其它力的平衡才能得以体现。在白矮星内部,电子的简并力和引力平衡;在原子内部,电子的简并力和电磁力平衡;在核子内部,夸克的简并力和强力平衡。我们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用来平衡简并力的力,所以才认识到简并力的存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很少听说中微子简并力的原因。但很显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将简并力简单地归结于这些与它平衡的力。

      我觉得无欲的说法很有启发性。将简并力归结于熵力,就可以超脱于标准模型的基本相互作用之外。事实上,一直无法纳入标准模型框架的引力,也开始被怀疑是熵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零温下,费米气体也存在简并力。然而传统意义上的熵力却是与温度成正比的(因为熵是以TS进入能量项的),因此熵力只有在有限温度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如果要将简并力说成熵力,那么这种熵力应该是一种更广义的熵力,我把它称为“涨落力”。传统的熵力是热涨落造成的力,而简并力是量子涨落造成的力(因为费米能实际上是一种零点能,而零点能的存在正是因为量子涨落),它们的共同点就在于涨落。不同之处在于,热涨落需要温度的支持,而量子涨落在零温下仍然存在,所以费米子气体在绝对零度下也有简并力。与简并力一样,Casimir效应的吸引力也源于量子涨落,它同样不能被归结到标准模型的基本相互作用中去。

      事实上,标准模型关于基本相互作用的总结是有其历史的局限性的。现在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将力分为两类:规范力和涨落力。电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规范场传递的,所以我把它们称为规范力。熵力、简并力和Casimir力都是涨落力,引力将来也可能被纳入这个范畴。

      但是这种划分并不绝对。因为在二维系统中,费米子的简并力也可以被归结为某种规范力。我们知道费米子之所以有Pauli不相容原理的原因在于费米子是交换反对称的,就是说交换费米子会在配分函数(/波函数)上产生π的相位积累。在有平移对称性的二维空间中,交换费米子等价于使一个费米子绕另一个费米子转半圈。因此如果一个费米子绕另一个费米子转一圈将要积累2π的相位,这相当于一个电荷对一个量子磁通转一圈积累的Berry相位。如果按照这种类比,我们可以认为二维的费米子实际上都是玻色子,但是它们头上都绑着一个量子磁通,而且身上还带着能够耦合这种量子磁通的单位U(1)规范荷。如此而言,二维的费米气体模型完全等价于二维带荷玻色气体耦合到U(1) Chern-Simons规范场的模型。

      比如说,我们可以认为在二维电子气中,电子实际上是一种玻色子,然后除了电荷以外,它们还携带一另种U(1)规范荷,叫做“统计荷”。我们知道,电荷就与电磁场耦合,光子负责传递电子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统计荷则不与电磁场耦合,它与统计场耦合。统计场是一个U(1) Chern-Simons规范场。统计场同样可以量子化,得到统计子,统计子就是负责传递简并力的量子。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传递费米简并力的统计子本身却是一个玻色子。与光子不同的是,统计子是物质粒子的一种附庸,它不能独立地传播,没有自己的能量和动量,因此也不能被实际观测到。统计子一辈子只能悲剧地以虚粒子的身份生活在量子涨落之中。但我们至少看到,简并力有时也可以用规范理论加以描述。可见规范力和涨落力之间界限也并不是确切的,要对简并力作出明确的划分是很困难的。

      总而言之,简并力到底是什么力,这确实是个很深刻的问题。我们与其说,标准模型关于基本相互作用的归纳是不完备的,并不是所有的力都能被归结到标准模型的框架下,还不如说,试图对力进行归纳,这个努力本身就没有意义。其原因有二。

      第一,力是一个错误的研究对象。因为正如 Wilzeck教授说的,力只是一种物理学文化,力并没有良好的定义。简并力到底是不是一个力,这本身都是个人喜好问题。很显然,标准模型在对相互作用进行分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简并力当成一种力。简并力之所以被某些人当成一种力,其原因在于对白矮星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力来平衡引力。但是力为什么需要平衡?力的平衡完全是Newton力学的文化,而我们并不需要坚持这种文化。至少能量是一个比力更好的文化,讨论简并能的归属或许更有意义。

      第二,试图将力不断解剖以穷其根源的还原论思路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力都是演生的,力这个概念只存在于低能有效理论之中。在经典力学里使用力这个概念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力的唯象。所以,力在本质上是反还原论的。一旦被还原,力将失去其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还原简并力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用量子涨落来还原简并力,也可以用规范理论来还原简并力,但无论哪种还原都已经肢解了简并力这个概念,使简并力这么一个鲜活易用的概念顿时变得艰涩而破碎。
    • [已註銷]

      [已註銷] 2010-08-23 00:56:03

      枯木狂沙說的沒錯。兩種量子統計不是公理,是推論。
      但即使這麼推出來了,仍然無法歸於4種基本相互作用。相對來說,其實這比4種基本相互作用更「基本」,因為4種基本相互作用是獨立於QM的公理。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知道4種基本相互作用的存在及其數學形式,就已經有了量子統計。就算將來我們有了其他更基本的場論,也改變不了量子統計。量子統計只依賴於維度。
    • Everett

      Everett (╮(╯▽╰)╭ ~(= ̄ U  ̄=)~) 2010-08-23 00:56:32

      我本来是想在无欲之后发言的,可是当我今晚断断续续写完我的发言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此楼顿时又高了好几层……
    • [已註銷]

      [已註銷] 2010-08-23 01:06:14

      嚴正聲明:
      本人是[已註銷]。
    • 砂子

      砂子 (工资没有血脂高) 2010-08-23 01:11:15

      如果定义其为一种“力”,按一般定义,只要外加的力足够的,是可以克服这种不相容原理的。事实是如此吗?
    • Everett

      Everett (╮(╯▽╰)╭ ~(= ̄ U  ̄=)~) 2010-08-23 01:14:21

      嗯,枯木同学也说过力可以分为两大类:

      “其实不管什么力,经典的也好,量子的也好,哪怕像我们讨论的简并压力也好,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本质上就是某种“荷”在势场中受的作用;而像气体对器壁的压力(也包括白矮星的简并压等等),力在本质上也就是随机运动过程中粒子撞壁时的动量改变率,求个平均。”

      这个credit该给他。

      另外,大家都谈到力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等效,以及能量比力更好,我表示赞同。
    • Everett

      Everett (╮(╯▽╰)╭ ~(= ̄ U  ̄=)~) 2010-08-23 01:17:09

      勘误:
      lssss中的“无欲同学”,更正为“[已註銷]同学”。
    • [已註銷]

      [已註銷] 2010-08-23 14:33:36

      2010-08-23 01:11:15 砂子 (该着手实施了)

      如果定义其为一种“力”,按一般定义,只要外加的力足够的,是可以克服这种不相容原理的。事实是如此吗?
      ----------------------------------------------------------------------------------------
      引力。比方說黑洞吞了一個中子星,支撐該中子星的簡併力也失效了。
      但這麼說也不完全正確,因為成了黑洞後,微觀上已不是中子了,因此相應的簡併力也不存在了。因此,黑洞引力破壞的並非不相容原理,而是物質結構。
    • 留空

      留空 2010-08-23 14:43:21

      熵力也要看是什么的熵,就像引力也在0K存在,这是因为把引力看做熵力时,这个熵不是我们在统计物理中用的那个。

      我觉得认为简并压是一种熵力缺乏根据,因为即便两个电子的氦原子中,泡利不相容效应对光谱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更不要说分子了。

    • [已注销] 2010-08-23 14:58:33

      深受启发,虽然感觉很怪
      都不懂,我是来学习的
    • 寒塘

      寒塘 (希望回忆的时候很美!) 2010-08-23 16:57:23

      一直不理解力是怎么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的超长作用是怎么现实的. 电磁力究竟是怎么互相作用。还有强子之间,为什么有作用力呢?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当我们不因为它存在了,就不去解释它吧。
      以前讲力的作用就是通过场,引力场,电磁场等,正如我们坐的椅子一样客观存在。可是它究竟是什么呢?
      泡利规律就是一种场作用的。
      枯木狂沙的观点也许是个最为普遍的观点,早期,惠更斯等提出的“以太”观点,虽然一直未被证实,也许是它就是一种起着“气体分子”类似的传递力的作用。可能有一天会被新发现,毕竟科学是进步的,磁单极子也从预测中走过来的。
      如今,“弦”理论的出现,也许以太就是一种“弦”。
      乱想了!
    • 酱腩菜籽

      酱腩菜籽 (格致在左,风月在右) 2010-08-23 22:26:44

      还是老大概括的好:规范力和涨落力。

      我觉得力就是一种物理规律的描述方式,在经典力学时代,这个抽象的概念很好用,不用太深究力的本质(比如引力究竟是什么)就能算出天体的轨道,等等。

      后来大家觉得这么描述不够“基本”,于是更多的用能量、动量、场等等描述方式,力就很少用了。比如量子力学课程,说是说“力学”,但上来就是“一维势阱”什么的,“势场”代替了“力”用来描述相互作用。

      其实再一想,物理学的发展就是概念不断被刷新,看起来越来越“基本”的历史。我觉得这个过程将为永远继续下去,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基本”的东西,将来也会像力这个概念一样变得不那么“基本”了。
    • [已注销]

      [已注销] (永远效忠女王兔兔) 2010-08-23 23:47:39

      1赞成规范力和熵力的分类,很受启发。
      2泡利不相容原理来自于保持相对论causality的需要,A.zee的书上有个简短的推导。
    • [已注销] 2010-08-24 09:58:11

      泡利不相容原理来自于保持相对论causality的需要,A.zee的书上有个简短的推导。
      --------------------------
      我感到这是我想找的回答……
    • 夜不殺

      夜不殺 (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2010-08-24 10:00:26

      ls 相比较 A Zee, weinberg书上有一个复杂的推导。。。
    • [已注销] 2010-08-24 11:39:38

      那lss有weinberg的pdf么
    • 1>3<7

      1>3<7 (<(= ̄▽ ̄=)> 槑槑) 2010-08-24 16:30:22

      力是一个错误的研究对象。因为正如 Wilzeck教授说的,力只是一种物理学文化,力并没有良好的定义。简并力到底是不是一个力,这本身都是个人喜好问题。很显然,标准模型在对相互作用进行分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简并力当成一种力。简并力之所以被某些人当成一种力,其原因在于对白矮星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力来平衡引力。但是力为什么需要平衡?力的平衡完全是Newton力学的文化,而我们并不需要坚持这种文化。至少能量是一个比力更好的文化,讨论简并能的归属或许更有意义。
      ====
      4242...所以宇宙加速膨胀归结于dark energy 而不是dark force...
      其实统计力是个很好的出发点...问题是怎么加细节呢?...
    • 1>3<7

      1>3<7 (<(= ̄▽ ̄=)> 槑槑) 2010-08-24 16:40:14

      修改成 芬斯勒几何马?...那不靠铺
    • [已註銷]

      [已註銷] 2010-08-24 16:47:46

      不信暗能量的本來就大有人在。
    • 1>3<7

      1>3<7 (<(= ̄▽ ̄=)> 槑槑) 2010-08-24 16:49:17

      dark energy 可以不靠铺 dark matter可以不靠铺...
      susy可以不靠铺gut可以不靠铺....
      停正常的...
    • 留空

      留空 2010-08-24 22:36:13

      spin-statistics theorem每本场论书都有吧。。。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00:35:39

      @Everett,
      涨落力(dispersion force)是指van de waals力和Casimir力,并不包含熵力和所谓的“简并力”。
      见RevModPhys.81.1827:
      http://rmp.aps.org/abstract/RMP/v81/i4/p1827_1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00:39:29

      van de waals力和Casimir力可认为是电磁力的残余力,我想应该归入电磁力范畴。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00:57:12

      刚查了一下75年科学出版社的<英汉物理学词汇>,发现dispersion force翻译为“弥散力”,窃以为不妥,应该翻译为“涨落力”。不过,貌似那个版本的编者中有好多大牛,不敢擅自。纠结中...
    • ?∉?

      ?∉? (Research 💾 In 💾 Pieces) 2010-12-07 01:07:33

      这不是高中化学提过的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嘛。(话说光记得前两个名字了。囧,还有取向问题啊)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01:31:33

      色散力 诱导力 是什么?能具体点吗?
      我不记得了。
    • Hydrogen

      Hydrogen 2010-12-07 11:23:42

      色散力是瞬时偶极之间的作用,诱导力是固有偶极与其诱导的偶极之间的作用。
    • Everett

      Everett (╮(╯▽╰)╭ ~(= ̄ U  ̄=)~) 2010-12-07 15:21:11

      我说的“涨落力”什么的是我生造的,和你说的dispersion force没有关系。

      至于dispersion force的翻译,按字面意思应该是色散力。若有不妥那是命名的问题。London当时考虑到dispersion force的机制和光的色散是一样的故命此名,现在看来,dispersion force确实是量子涨落造成的,你可以重新命名为涨落力什么的,但是那不是我说的东西。
    • Everett

      Everett (╮(╯▽╰)╭ ~(= ̄ U  ̄=)~) 2010-12-07 16:57:21

      呵呵,我是在维基百科上查的,本来要注明出处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ndon_dispersion_force
      第一节的最后一句话。
      我看了这句话以后也想了一会儿,觉得dispersion force和光的色散在理论上的唯一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二级微扰自能修正,所以我也觉得London这命名比较勉强。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7 19:16:55

      我是最近正在被这个问题搞。维基不是很正式。我理解:London这个词用的是对的,否则也不会被承认而沿用下来,问题出在翻译上面。所以想找1930年那篇文章印证一下,可惜我们找不到。PS:我不懂色散。难道色散和涨落本质上类似?
    • [已注销] 2010-12-07 20:50:11

      都是和非极性分子的诱导偶极距有关...
    • Dave_Yang

      Dave_Yang (不要输给他们) 2010-12-07 21:18:27

      我是来打酱油的
    • JESUISCHARLIE

      JESUISCHARLIE (都不是省油的灯) 2010-12-07 22:28:56

      或者你把这些都理解成信息
      信息被设置成必须在某一个位置呢
    • 农夫

      农夫 (细推物理) 2010-12-08 20:07:18

      谢谢LS各位!
      删除了有email的那条回复,见谅!
    • 枫梓

      枫梓 2010-12-10 09:52:27

      简并力看着就像力程=0的场力
    • 。。。。。。 2014-09-25 22:16:30

      是简并压力吧
    • 半夏

      半夏 (无住生心) 2014-09-26 08:44:36

      电子成对能 十几焦耳/mol左右 来源于电磁力 不过感觉并不靠谱 理论计算因素更多
    • cmp

      cmp (const void*, const void*) 2015-01-16 23:12:24

      电子成对能 十几焦耳/mol左右 来源于电磁力 不过感觉并不靠谱 理论计算因素更多 电子成对能 十几焦耳/mol左右 来源于电磁力 不过感觉并不靠谱 理论计算因素更多 半夏
      你们回复之前有没有看楼上的讨论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Victor Mansfield】
    中观佛教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维克多·曼斯菲尔德(Victor Mansfield -Colgate University)著

    Relativity in Mādhyamika Buddhism and Modern Physics Victor Mansfield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 40, No. 1 (Jan., 1990), pp. 59-72
    (article consists of 14 pages)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Stable URL: http://www.jstor.org/stable/1399549



    赞美圆满无漏的佛陀

    无上正等正觉者

    将相对论向我们开示


    顶礼圣者和导师

    洞达实相辩才无碍

    觉悟终极真理的胜利者

    教诲我们以相对论



    宗喀巴
    一、引言

    中观佛教的先驱研究者和翻译家(如舍尔巴茨基和Murti,与现代作家(如Thurman)一样,把“缘起”(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中观派把“缘起”(pratityasamupada)等同于他们的终极真理——空性(Sunyata)——,而这是理论和实践的枢纽;因此这个概念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Inada注意到:“把这个概念(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带有现代物理学联想的相对论原理甚至于在研究者中也开始流行和可以接受了。”
    不幸的是,对科学相对论概念意义的理解常常不够准确,因此将这一佛教核心概念翻译为相对论几乎肯定会在科学上产生不正确的联想。Inada不赞成将科学相对论与“缘起”(pratityasamupada)进行比附。他在紧接着前面引述的语句后说:“毫无疑问,这一技术性的概念具有相对论思想的‘某些倾向’,但决不是在规范的和科学的意义上。”我认为问题在于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和一般哲学用法上意义的差别。在对中观的翻译和评论中,相对论在哲学上的基本用法是依存性、相互联系性、以及与认知者的联系。然而,在现代物理学中,这只是其意义的一小部分。相对论的物理学原理更主要地体现为不依赖于特殊的观察者、普适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性,——这与相对论在中观中的用法恰好相反。把相对论概念的这些彼此互异的意义混合在一起,会导致混乱和对于空性教义的误解。以下各节将展开和澄清这些问题,并说明将核心概念pratityasamupada译为相对论所产生的危险。

    第二节包括关于中观佛教对空性和缘起的讨论,尤其是以宗喀巴的著作为主要依据的具缘(Prasangika)中观派的观点。第三节是一个对现代物理学中狭义相对论的自足的、非技术的讨论。我把讨论仅限于狭义相对论而略去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前者比较简单并且包含了目前讨论所涉及的所有观念。本文关于相对论物理学所说的一切都适用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两者。为明晰起见,我将使用缘起(dependent arising)而非相对论,作为pratityasamupada的翻译。第四节讨论中观的缘起和物理学的相对论两者的相似和差别。第五节是概括和结论。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席梦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12:56 | 只看该作者
    二、具缘中观派的空性/缘起
    具缘中观派主张,一切的苦难和束缚都来源于我们与生俱来的信念——我们相信现象的存在是固有的或内在的。他们争辩说,我们先天地或本能地相信:客体和主体的存在像显现的那样是固有的、内在的、独立于概念和名称的、是根源其自身的;或者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固有的。他们使用这些可以互换的术语,来刻画我们相信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实体的、独立的实在的原则。他们断定,正是这种对独立的或自足的存在的信念,将我们束缚于生老病死的无始轮回之中。然而除了最精深的修行者之外,固有存在的客体对所有人来说似乎都是实在的检验标准。
    终极真理和空性(Sunyata)就是指在一切现象中没有固有的存在。显示现象是依存性地产生的,依赖于各种原因和条件——即缺乏固有的存在(或者是相对的)——,就建立了空性。在这种意义上,终极真理或空性等同于中观的缘起。通过空性,中观避免了永恒主义(常见)和虚无主义(断见)。避免了常见或实体增益,因为一切现象都缺乏固有的存在或者说是空的。避免了断见或损减执,因为一切现象通过缘起具有世俗谛的或者唯名的存在。
    至少为了比较的目的,先让我承认具缘派的前提。然后,为了让分析更加生动起见,考虑一个简单的案例,并应用中观理论来进行评论。假设我面前树立着一根三十英尺长的铝合金旗杆。这是自存的、实体的、独立的实在的一个典范。阳光下闪闪发光,微风中拉索拍打发出悦耳的声音,还有什*么更加明显的独立的或内在的存在呢?
    虽然中观派有各种各样的论证阐明现象缺乏内在的存在,从方便起见,可以将论证分为三种主要形式:现象对各种原因和条件的依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现象对于心灵命名活动的依赖。虽然以下的论证并非经典的论证,但和它们是一致的。象经典的论证一样,它接受对象的“常识”观点。按照中观理论,这种常识的观点,不管它与我们自称具有的哲学观点有多大的冲突,总是能俘获我们最深层的实用的和情感的反应。
    我要能看到旗杆,必须要有光照射它,还要有适当的距离。旗杆并非一直存在,——它先前的原因是在工厂的铸造,主人把它放置在那儿,等等。但是旗杆这种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不会对它实体的、内在的存在产生最轻微的怀疑,因为此刻它正顽固地树立在我的面前。
    伽利略、洛克以及其他一些人宣称,人类感知者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旗杆的第二性的质——抛光铝合金的特殊光泽、颜色、悦耳的声音、冰冷坚实的手感等等。(我的狗能比我听到频率更高的声音;蜜蜂能看到我视觉中没有的紫外线,但看不到红色;等等。)第二性的质的基础是在物质科学(物理学、化学等)中研究的第一性的质。大家相信固有存在的旗杆,通常是指第一性的质的承载者,即空间和时间的位置、质量、长度、直径等等。
    虽然承认一切主观的贡献都是由感官作用所提供的,大多数人还是毫不怀疑,存在着“真正的”旗杆,处于一定的时空之中,产生这些第二性的质,并为共享的经验提供共同的基础。看起来,解释现象实在性的最基本属性,是其独立性——独立于其它现象、观察、或者概念化过程。换言之,我们通常相信固有存在是实在性的源泉。清晰地界定准备否定的对象——固有存在的性质——,永远是中观分析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检查这一性质。
    对一个在一段给定时间内存在的固有的对象,它必定在这一时段中的任何部分都同样一直固有地存在。与时间的跨度无关,这意味着对象在任何时间区间中都完全是其自身,无论多短。按照佛教的观点,时间的瞬间或时刻是原子式的,没有内在的变迁或运动。时间的变迁或时光之流是瞬间的相继。
    固有的存在是一种基本的属性,一定是不受任何限制地永远适合于对象全体的。既然对象在任何时刻是完全充实的和自足的,按照定义,该对象在任何时刻与在任何其它时刻的任何其它对象都没有内在的和基本的关系。因为内在存在的对象与其它时刻都没有基本的关系,而同时又延续了不止一个时刻,它必定是内在的无变化的,既不可能产生变化,也不可能接受变化。它是不受影响的和不能产生影响的,封闭在其永不改变的自性之中。一根固有存在的旗杆必定会凝固在永恒之中,——这是一个连最狂热的爱国主义者都无法接受的矛盾的结论。
    用对象在空间上的定位,可以做出类似的论证。固有的存在必须在一个限定的空间范围中完全地和自足地存在,和与其它范围的相互作用无关。正如基于时间的论证一样,这一不可避免的推理导致无法接受的孤立化和不变性。将固有的存在当作实在的原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象的孤立化和惰性化。
    关键在于固有存在的绝对独立性。正如Hopkins所说:“空性修证和领悟空性的智慧的产生的核心,在于确认对象显现出似乎是它们存在于自身和由自身而存在。”随后他说:“然而,具缘派回答道,‘固有存在’或者‘存在的自我模式’术语本身就暗示了独立性。”在表面上赋予对象如此实体性和现实性的这种独立性,恰恰使得固有的存在自相矛盾和自我废弃。既然现象缺乏独立性,它们必定是依存性的。它们依赖于什*么呢?
    现象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而获得定义,并且依赖于这种联系。我们通常相信,联系是一种发生在固有的现象之间的一种偶然的或者非基本的属性。事实上,中观派认为现象的本质、最深刻的性质,是现象的联系性和依存性(pratityasamupada就是依存式的生起)以及孤立的同一性的缺乏(空性是独立存在的空虚性)。(下一节在狭义相对论中对于这一点给出一个戏剧化的说明。)我们通常假定固有的存在是表象的本质,但是按照中观的观点,正是一个对象缺乏固有的存在、它的空性、它的依存性,才使得现象可能产生并发挥功能。
    像具缘中观派所强调的,第二性的质、起因于感觉作用的主观贡献,是与对象的感知觉的相互作用和概念的命名或增益的一种结合,接受这一点并不十分困难。更加困难和更加重要的是,独立存在的对象这个概念本身也是一种增益。换言之,固有的存在不过是概念的命名和增益,——它从未存在过并且永远不会存在。不仅没有通往独立于心灵的世界的道路,而且这样的一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具缘派认为,我们被深深地囚禁于不存在之中,囚禁于概念的命名和杜撰之中,这是我们本能地和被迫地所产生的思想的属性。这种固有存在的连续不断的增益蔓延到一切客观的和主观的现象。我们用善恶来刻画那些实际上在自身中根本不存在的对象,对随之而来的苦难——在固有存在的轴心上旋转的轮回之轮——产生了强有力的贪着。
    概念增益对于产生世俗谛的存在及其污染的、固有的存在两者的重要性,使得具缘中观派有理由说,作为理性之王,缘起最强有力的形式就是:“一切现象因为受到依存地增益,都没有固有的存在。”他们主张,所有其它证明没有固有存在的推理都起源于这一理性之王,它可以彻底地克服常见和断见两种极端。
    具缘派这一古代严厉的观点具有一种令人吃惊的现代语气。Nelson Goodman 沿着否定独立于心灵的世界的道路,在其精致的《世界形成的种种方式》中阐明了相近的观点:
    虽然没有感知的概念是空洞的,但没有概念的感知是盲目的(完全不起作用的)。宾词、图画、其它标签、概念图式,没有应用可以幸存下来;但没有形式内容就会消失。我们可以没有世界而拥有词语,但没有词语或者其它符号就没有世界。

    或者象Goodman在以后的一本著作中所说:“这里所指的世界形成主要不是指通过双手,而是通过心灵、或者通过语言或其它符号系统。”(Turman通过发展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在具缘派与现代西方语言分析之间建立了更加广泛的联系。)具缘派完全同意Goodman否定独立的世界的观点,但是尽管心灵非常重要,他们都谨慎地避免唯心主义。对具缘派而言,心灵同样缺乏独立的存在,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必须有外在于意识的对象,从而相互依赖的心灵和对象可以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存在。

    具缘派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没有固有的存在,但是现象有世俗谛的或唯名的存在,并且通过缘起产生作用。它们是有效的。虽然现象没有固有的存在,它们在世俗谛的意义上当然存在,而且它们的空性不会让它们没有反应和不起作用。存在着关于世俗谛的实体和正确行为的有效知识。错误的信仰暗示真实的知识仅只是涉及到固有存在的对象的。中观的分析,攻击我们对固有存在的信念,却不用更高的原则来取代它;所以空性同样缺乏内在的存在。否定固有的存在并不暗示某种更高的肯定。中观的辩证法以一个非断言的否定,——固有存在的空性——现象的最高真理达到顶点。
    现象的本质就是它们缺乏内在的存在,以及它们通过缘起而存在。现象居于“中道”——既非固有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而是以相互联系的方式,各种各样的缘起方式存在。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16:29 | 只看该作者
    途风网
    三、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1,从地面观察者看到的旗杆、奔跑者和车库。L0表示静止长度。


    与给出一个狭义相对论的正式表述相比,我认为回到30英尺的铝合金旗杆上,并把它用在一个通俗的相对论案例上,更有启发性。旗杆的长度是15英尺长的车库的2倍,车库的两端装备有特别高速开关的门。这里所有的长度都是静止参照系的数值,在对象和观察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测得的。当一个人手持旗杆与地面平行以0.9倍光速很快地奔跑时,旗杆真的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全处于车库之内。(见图1)换言之,车库值班员可以在两端于同一个时刻快速地关闭(然后快速开启)库门,以使旗杆在物理上完全处于车库之中。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旗杆以相对于车库0.9倍光速的速度运动,按照车库的立场测量,只有13英尺的长度。奇怪的结果,但是各种各样的实验,证实了狭义相对论对于以高于或低于0.9倍光速的速度发生在全世界各地每天成千上万次的事件的判断。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的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一理论的有效性。 <!--[if !vml]--><!--[endif]-->


    让车库值班员大吃一惊的是,一旦奔跑者停下,沿车库的方向拿着旗杆,他们俩都发现它是车库长度的两倍。静止参照系的长度确实分别是3015英尺。尽管如此,多亏了相对论的尺缩效应,值班员确实在一个短时间内使全部的旗杆都处在车库内。但是在物理学相对论中静止没有绝对的标准;所以,当奔跑者跑向车库时,从他的观点看,车库正在以0.9倍光速的速度向他跑来。因此,在奔跑者的参照系中,车库缩为6.5英尺,而他的旗杆仍然是30英尺(见图2)。真正古怪的问题是:30英尺的旗杆在6.5英尺的车库中,两端的门还怎么能关得上?我要强调的是,奔跑者看待事件的角度和值班员的角度,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同样合法、同样“真实”的。人类感知觉的心理学同样与此无关。测量可以通过摄影的方式或其它任何仪器来完成,并贮存于计算机中,留待日后去困惑不解。化上一分钟来欣赏一下这个佯谬吧。

    2,奔跑者看到的旗杆、奔跑者和车库。L0表示静止长度。




    对象的长度、时间、以及质量是相对于进行测量的参照系的,接受这一点是困难的。但即使接受这一点也不足以解决这个佯谬。解决来自于对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理解。在车库值班员看来,两个门是同时关闭并包容旗杆的;但是对于奔跑者来说,这两个门从未同时关闭。在车库值班员参照系中关门的同时性,根本不是奔跑者参照系的同时性。对于奔跑者来说,旗杆在任何时刻都未曾完全进入车库。30英尺确实大于6.5英尺 <!--[if !vml]--><!--[endif]-->


    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了狭义相对论的一些重要特点。运动对象的长度(在运动方向上)、质量、和时间间隔,与静止观察者所测量的数值(静止值)相比,按照一个简单的比例改变。对值班员来说,旗杆的质量比对奔跑者而言更大。固定在旗杆上的手表滴答声的间隔,在车库值班员看来,要比手表相对于值班员静止时分得更开。所有这些对每一位观察者都是完全对称的。没有更加优越的参照系,——车库值班员和奔跑者都不处在特权地位。许多物理属性,主要是第一性的质,都要经受相对性的改变。但是,正如我接下来所强调的,并非一切属性都是如此。

    那么旗杆的内在的或者固有的质量和长度是什*么呢?它真的具有内在的质量和长度吗?我们习惯上把它们看成是在静止参照系下测得的数值,隐含地假定这些就是我们固有存在的旗杆的“真实”质量和长度。相对论的启示是强有力的:以相对于旗杆0.9倍光速的速度(或其它任何速度)运动的观察者的测量同样有效。不存在更优越的参照系,因此没有什*么质量、长度或者时间值,比在一个不同的参照系中测得的其它值内在地更为真实或更为基本。所以没有不涉及或者不依赖一种特定的参照系的旗杆的长度或者质量。独立于参照系的或者内在的长度、质量和其它相对论的属性是没有意义的。相对论的各种属性关联到宇宙的其它部分,从来不象夜晚黑暗天空中孤独的星星,——它们是一个扩展的星座的组成部分。经典物理学的世界遭受了严重地动摇,因为对象的一些最基本(最“真实”)的第一性的质,在物理学相对论中,丧失了其固有的存在。另一方面,正如我在下一节中所强调的,相对论物理学并没有将一切都归结为依赖于进行测量的参照系。
    02.jpg (17.56 KB)
    下载次数:0
    16 秒前





    01.jpg (18.03 KB)
    下载次数:0
    16 秒前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17:25 | 只看该作者
    五、概括与结论
    中观的批评显示了固有存在的矛盾性质,因此建立了空性的教义。独立的性质,据信提供了对象的现实性,是固有的存在的致命弱点。然而中观宗认为,不管我们表面上具有什*么样智力上的信仰,除了最精深的修行者之外,所有人都先天地相信和增益固有的存在。正如Hopkins 所说:“这种‘固有存在’不是一种由哲学体系所添加的概念,而是涉及到我们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日常感觉,——似乎事物确实在自身中存在并由自身组成,覆盖其组成部分。”分析显示了固有存在的荒谬性,但它仍然据有我们最深层的情感信仰。
    中观宗强调实现涅槃所需要的态度革命,不可能仅由对空性的智力上的理解而获得。要清除心灵的痛苦和深化对空性的理解,艰苦的理智努力必须与强而有力的冥想技巧相结合。最为重要的是,伟大的同情心(大悲)点燃智慧之火,并为之加油助燃;智慧又反过来使同情成为可能。换言之,对空性的深刻理解要求慈悲的修行,而空性的智慧通过去除我们对孤立存在个体的信念使得慈悲的实践成为可能。个人的解脱不是最高的目标,而是作为解除一切有情痛苦的手段。最好的榜样——菩萨们,为了其他众生的解脱,推迟自己对于痛苦的轮回的彻底解脱。
    尽管围绕中观的解释存在着现代争论,他们的最高目标是一切有情从轮回的痛苦和无知中解放出来,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既然对固有存在的错误信念和我们将此信念对现象的根深蒂固的增益使我们束缚于轮回,那么就再也没有比攻击这一脚镣而获得解脱更迅捷的方式了。为了这一原因,中观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使我们摆脱这种毒药。
    正如我前面显示的那样,要从相对论物理学得到与这种毒药斗争的支持是危险的。既然相对论物理学正日益(不管是多么不完全地)被吸收到我们的思想遗产中,所以要将核心概念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而不带有科学的联想是不可能的。在缘起与相对论物理学之间存在着某些真正的相似性,对相对论的欣赏有助于中观的理解。但是,它们对于因果性观点的分歧,尤其是二者最高原则的地位的分歧,使得联想是危险的;而部分联想会代表并激发整体的联想,这是心理学的一条法则。
    在摧毁了我们对于内在的或独立于参照系的质量、长度、时间及其其它物理属性的信念后,相对论物理学的伟大荣耀是物理定律表现形式的完全不变性或对参照系的独立性。从我们对独立的物理属性的信念的灰烬中,一个完全不变的物理学象一只伟大的凤凰站起来了。相反,当中观摧毁了我们对于现象的内在存在的信念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非断言的否定——空性。没有以某种更高的或更坚固的形式复兴被击败的独立存在的原则,留给我们的是纯粹的依存性和相互联系。终极真理就是在一切现象(包括空性)中独立存在的缺乏。留给心灵的只能是没有固有的存在或原理。任何从未存在过的和将来也不可能存在的东西,都决不会从中观的火葬柴堆上站起来。不幸的是,空性与相对论物理学的联合提供了将终极真理本身增益为固有存在的危险机会。
    龙树著名的《中论》说:
    大圣说法空,
    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
    诸佛所不化。
    前面介绍过的将pratityasamupada翻译为相对论的人中,没有一个把空性刻画为固有的存在。尽管如此,将空性与带有普遍的不变性和绝对性的相对论物理学联系起来,会使我们不必要地暴露给这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在中观与现代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之间,存在着许多深刻的共鸣。但是,在我们由科学-数学世界观主导的文化中,与科学建立不准确的联系是危险的。因此,我同意Inada的观点:“这一技术性的概念确实具有相对论思想的‘某些倾向’,但决不是在规范的和科学的意义上。”
    译自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ume 40, no:1, January 1990, Relative in Madhyamika Buddhism and modern physics.作者是Colgate University的物理学教授。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1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鲶鱼 于 2009-10-29 00:55 编辑

    英文原址:



    http://www.jstor.org/pss/1399549

    Relativity in Mādhyamika Buddhism and Modern Physics 1.gif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小凳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21:42 | 只看该作者
    中观佛教和量子力学:对话的开始【Victor Mansfield】
    中观佛教和量子力学:对话的开始
    维克多·曼斯菲尔德(Victor Mansfield

    独立于我们人类之外存在着这个巨大的世界,它在我们面前象是一个巨大的、永恒的谜团,但我们至少可以部分地检查它。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一、导言
    在上述引言中,代表着经典物理学传统顶峰的爱因斯坦,表达了他经常重申的对独立的、客观的世界的信仰。从一开始,量子力学就否定具有独立于测量的确定属性的客体,因此爱因斯坦总是发现他在反对自己协助创立的学科的基础。他最著名的异议——EPR悖论,引发了一场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物理世界根本性质的旷日持久和精力旺盛的争论。多亏了约翰·贝尔在理论上的和Aspect等人在实验上的出色工作,爱因斯坦的质问发展成了Abner Shimony称为“可诉诸实验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我们第一次能够用现代实验来真正解决重要的哲学问题。
    既然发生在这场物理学基础的巨大风暴所吹起的尘埃已开始落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实验的哲学意义。我将不去关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的话题,这方面已经写了如此多的内容。尽管在量子力学中有反实在论的倾向,然而量子力学现在似乎与经适当修正的非还原论的实在论是可以相容的。我将关注量子力学中有关不完备性和非局域性的论题,而不是实在论,在前一方面已有可靠的理论和实验工作。这一工作令人兴奋之处在于,感谢由爱因斯坦所引发的质疑,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独立于量子力学方程的完备性和局域性的哲学问题。Aspect等人所发现的对贝尔不等式的实验否定,告诉我们的是关于世界的信息,而不仅仅是有关量子力学目前的方程。
    伴随着物理学基础方面的变化,部分地是由于西藏佛教徒进入西方,西方对于中观佛教哲学内容的兴趣也在迅速增长。感谢许多学术成就,尤其是Jeffrey Hopkins Robert Thurman的学术工作,具缘中观派——藏传佛教许多人认为是佛教思想的顶峰——的哲学原理,现在正被用西方语言在从未预想过的细致程度上讨论着。尽管对中观的兴趣与日俱增,我仍然同意David Loy的估计:“考虑到中观的历史意义,西方对中观了解如此之少,真是一种思想的耻辱。”
    本文试图利用中观研究的最近发展,并利用同一时期量子力学哲学基础上的澄清。我将把空性的核心教义和物理学中目前关于不完备性和非局域性的观点进行比较,然后把中观原理应用于对后者的理解。我要显示,在空性的中观概念与对贝尔不等式的实验否定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我希望这些比较和应用,能够激励在量子力学的哲学后果和关于解脱的古老教义的现代研究之间的对话。
    2节讨论中观佛教中的空性,尤其是从具缘中观派的角度。通过严守当代西藏人关于具缘中观派的观点,——它主要是依据宗喀巴的解释——我希望能避免目前关于早期中观的激烈争论。第3节简述贝尔不等式的哲学背景。第4节和第5节给出一个批判性实验的非技术的、然而是基本的讨论,它显示贝尔不等式的基本哲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第6 节作出比较和应用。第7 节包括概述与结论。
    最近的一些文章和专著,虽然其导向和焦点与本文不同,也都在现代物理学和佛教之间进行比较。为了尽量加强本文的可读性,我只要求读者具有最少的物理学背景知识,并给出中观理论的相当详尽的框架。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7F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22:16 | 只看该作者
    二、中观佛教的空性
    佛教主要的兴趣在于将有情从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sansara)的无明和烦恼中解脱出来。正如一名好的佛教医生一样,具缘中观派行者首先诊断出解脱的主要障碍——对固有存在的信念。然后他开出治疗这种瘟疫的处方——空性的哲学教义。在本节中我要简单描述具缘派治疗者眼中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具缘派声称,不管我们可能会主张什*么样的思想立场,当我们检查我们在生存压力下的行为时,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坚固的信念,相信客体和主体是根源其自身而存在的,是独立存在的,是象显现出来那样存在的;这些通过分析可以是发现的。(例如,假使一位学者的同行指责他剽窃抄袭,而他实际上是清白的,那么似乎是固有地存在的“我”就轮廓鲜明地站出来了。)独立于与其它客体关系或认知活动而存在着的客体,内在地非关系的客体,源自于自身存在的客体,——这些对于除了深悟空性者之外的所有人来说都是实在的本质。这些描绘存在的不同方式,被交替地用来刻画具体的、独立的实在的原则,这种实在我们误认为是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的。从这些哲学错误中产生了一连串的烦恼和局限,因为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表面上非联系的和固有的存在客体(也包括了我们自己的心灵和心灵状态),将超出它们所包含的快乐和痛苦赋予它们。因此我们在烦恼的轮回中追求或逃避这些客体。
    通过全面吸收终极真理——具缘中观派空性的教义,可以医治这种疾病。这种医治使我们转变成佛陀——彻底落实普遍慈悲教义的治疗者,主要是为了其它人的缘故已获得了解脱。具缘派通常使用三种力量逐渐增强的论证方式,来确立现象缺乏固有存在或现象空性,它们分别是:现象对原因和条件的依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现象对心灵命名的依赖。建立这些依赖的方式,具缘派可以把缘起与缺乏孤立同一性等同起来(空性就是独立的和固有的存在的缺乏)。现象缺乏固有存在,或者说它们的空性蕴涵着缘起;反之亦然。为表达这些观念,我选取普通客体并分析之,它与经典的路线并非完全一致,但与之相容。在下面的段落中,我把在前一篇文章中的分析进行修改和扩展。
    设想一棵苹果树生长在我的窗外,并且为小鸟、蜜蜂和主人所珍视。有什*么能比这棵树更算是固有的存在?当然它依赖于许多原因和条件,如肥沃的土壤、气候和树的栽培与嫁接。但是这些形式的依赖,似乎都没有夺走树的独立存在。是的,我宣称拥有它,我的孩子攀爬它,但是这些联系的属性,对于其作为独立存在的真实本质似乎是相当外在的或者偶然的。
    树由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和树皮等等组成。中观宗主张,树既非这些组成部分本身,也不是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但是,尽管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复杂的内在关系,普通人还是毫不怀疑,作为独立实体的树,可以在其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中找到。
    当风儿轻轻吹动树叶时,我的狗所听的频率比我听到的要高,而享受花蜜的蜜蜂可以看到我所看不到的紫外线,但是却看不到这些花朵后来所变成的苹果的红色。我们的感官机能对树的表象当然有所贡献。但是我们仍然坚定地相信存在一棵“真正的”树——一棵独立的、非关系的、固有存在的实体,它是这些感觉属性的基础,并且可以解释我们共同具有的树的经验。让我们仔细检查这一“实在的原则”——这种固有的存在。
    对于一个在一段给定时间内固有存在的客体,在这段时间的任何时段中都应当是同样内在存在的。客体在任何间隔(不管长短)都完全是其自身。按照佛教徒的观点,时间的瞬间被当作是原子式的,没有内在的转变或改变。时间的转变或时光之流就是瞬间的相继。
    固有的存在是一种基本的属性,一定是不受任何限制地永远适合于对象全体的。既然对象在任何时刻是完全充实的和自足的,按照定义,该对象在任何时刻与在任何其它时刻的任何其它对象都没有内在的和基本的关系。因为内在存在的对象与其它时刻都没有基本的关系,而同时又延续了不止一个时刻,它必定是内在的无变化的,既不可能产生变化,也不可能接受变化。它是不受影响的和不能产生影响的,封闭在其永不改变的自性之中。任何内在存在的固体必定会凝固在永恒之中。
    分析据认为是没有空间关系的对象,也可以进行类似的论证。它们在一个限定的空间范围中也一定是完全地和自足地存在,和与其它范围的相互作用无关的。正如基于时间的论证一样,这一不可避免的推理导致无法接受的孤立化和不变性。
    对内在存在的非理性和根深蒂固的信念蕴涵了内在的无联系的实体。这种实体一定是自然的活力所无法触动的,因此不能变化,没有相互作用,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对象。这种无联系的实体在我们流变的世界中不可能存在。虽然固有存在的客体确实不存在,习俗意义上的对象作为依存的和联系的客体则非常显著地存在着。空性并非虚无主义。存在着关于世俗意义上的实体和正确行为的有效知识。“我”作为对心灵和肉体的一种心智的命名,在世俗意义上确实存在。空性也不会落入常存的极端,因为对象缺乏内在的存在。对象既非作为不存在,也非作为内在的存在,而是作为缘起居于“中道”。
    这一论证或解毒剂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同意诊断。如果我们提炼正常的经验,是否会发现人们信仰引诱其堕入生死轮回的独立存在?我们头脑中可能会有疑问,但具缘派在这一点上是坚定不移的。正如Hopkins所指出的那样“空性修证和生起领悟空性的智慧的关键,在于确认对象显现出它们似乎是存在于自身和由自身而存在的。”或者随后他说:“然而,具缘派回答道,‘固有存在’或者‘存在的自我模式’术语本身就暗示了独立性。”这种独立的、非联系的性质,我们误认为它赋予对象如此实体性和现实性,恰恰导致固有的存在自相矛盾和自我废弃。如果现象是依存性的,那么它们依赖于什*么呢?
    现象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而获得定义,并且依赖于这种联系。现象的本质是现象的联系性和依存性。内在的非联系性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属性。虽然我们错误地假定固有的存在是表象的本质,但是中观派主张,正是一个对象缺乏固有的存在、它的空性、它的依存性,才使得现象可能产生并发挥功能。
    那么现象为什*么显现为固有存在呢?具缘中观派主张除了建立感觉知觉的细节之外,心灵会把将经验实体化和具体化,向我们呈现为主体和客体,它们错误地显现为固有的存在。换言之,固有的存在不过是概念的命名和增益,——它从未存在过并且永远不会存在。然而我们却被深深地囚禁于不存在之中,囚禁于概念的命名和杜撰之中,这是我们本能地和被迫地所产生的思想的属性。从经验的模糊不清元素中,心灵杜撰出固有存在的客体,然后对此附加上贪恋和厌恶,——这是生死轮回的两个脚镣。这种将经验实体化为独立存在的倾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无明的核心、痛苦的根源;对此可以用空性的教义驱除掉。
    但是,虽然增益是独立存在客体错误显现的根源,心灵在其命名活动中与对象的(与内在的意义相反的)世俗意义上的存在也有关联。换句话说,伴随着心灵对内在存在非法的增益活动,它在对世俗意义上存在命名活动中合法地发挥其作用。心灵及其客体相互依赖的习俗存在确保了它们彼此的空性。因此,具缘中观派说,缘起——理性之王——在其最强有力的形式中是:“一切现象因为受到依存地增益,都没有固有的存在。”所有其它证明没有固有存在的推理都起源于这一理性之王,它可以彻底地克服常见和断见两种极端。
    按照具缘派的观点,不仅没有通往独立于心灵的世界的道路,而且这样的一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然而必须立刻申明,这种观点不是在其对手佛教唯识宗中可以找到的那种观念论。具缘派鲜明地强调对象外在于心灵,但是这些对象缺乏内在的或独立的存在。如果没有这种与心灵联系的外在客体,则无论是心灵还是客体都不会有世俗意义上的存在,因为它们彼此依存。不仅如此,任何心灵都没有内在的存在。如果它们内在地存在,则我们黑暗无明的心灵就不可能转变为光明的标志和佛陀的觉悟。
    也许在中观阵营中最大的哲学竞争是具缘派和依自起派之间的竞争。近来由Hopkins Thurman所撰写的最重要的专著全面地讨论了这种辩论。虽然论证经常是冗长和技术性的,我将简述依自起派的立场,并通过回答在这种辩论中可能产生的质疑来考虑一些批评的问题。依自起派同意具缘派的观点:在终极意义上,一切现象缺乏内在的存在,在最终的分析中找不到显现为内在存在的客体。但是,依自起派主张世俗意义上的对象确实内在地存在。他们在中观的两种真理的教义中作出他们的区分,宣称有两种互补的现象观:一种是终极的,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而另一种是世俗的,认为对象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中具有存在、作用和效果。我们的普通生活和话语处于世俗真理的范围内,但是我们不幸地在世俗存在上增益内在的存在来玷污它。
    依自起派论证说,如果客体在世俗意义上不是内在地存在的话,那么就无法解释客体特殊的作用以及我们所经验到的主体间的一致。我的树上悬挂的红色球体,是叫做苹果的能吃的果实,而非致命的毒药。心灵的命名、增益无法说明苹果的营养价值与毒药。按照依自起派的观点,需要一些独立的存在以说明这一特殊的性质,尽管最终一切现象都是空的。
    具缘派对此立场进行了双重的否定:首先,以上的论证或者更加经典的论证显示内在存在的自我矛盾性。内在存在的不一致性在终极和世俗层次上都是平等的,——仅仅为世俗层次保留内在的存在并不是将它恢复为一种有意义的原理。错误还是错误,——不管是世俗意义上还是终极意义上。
    其次,客体的空性、它的缘起性、以及它的各种关联和联系恰恰赋予了它功用和效能。苹果依赖于原因和条件、整体和部分、以及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独立存在的缺乏——确保了其世俗的存在、特殊性、以及我们主体间的一致性。将自相矛盾的内在存在赋予客体只会使得它们不能活动、永恒不变以及不能发挥作用。
    最后,对于所有中观宗而言,空性是现象的终极真理。在内在存在的错误信仰之处,没有颁布任何更高的或更超越的原则。空性是无肯定的否定——仅仅现象中的独立存在。空性自身也是空的。
    伴随着空性的原则,治疗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普遍慈悲的修行。空性及其对我们彻底的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确认蕴涵了普遍慈悲的教义。如果我们,和每一种现象一样,是缘起的,那么痛苦和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都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纯粹个人的事情。个人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不是目标。相反,认真的修行者发誓为了一切有情从轮回的无知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勤苦修行。菩萨为了其它受苦的有情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空性和慈悲之间有一种协同的关系——慈悲加深对空性的理解,而空性则为长养无限制的慈悲提供理智上的支持。中观宗以空性和慈悲的巨大支柱建立起佛陀的全部教义——这里表现了它的祝福。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8F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23:39 | 只看该作者
    三、贝尔不等式的哲学背景
    本节中,我说明量子力学的争论是围绕着中观宗称之为内在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把独立存在增益给现象的先天倾向,在经典物理学中发现了一个彻底的和量化的表达。另一方面,量子力学最革命的方面是其否认客体的某些属性具有独立的存在。这个侧面已经激发了许多批评和修正的尝试,尽管量子力学在实验和理论上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最著名的批评就是由爱因斯坦所发起的,在最近对贝尔不等式的实验否定中达到了顶点。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的伟大批评是从他在1927年的挑战开始的。批评的核心论文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EPR)于1935年撰写。尼尔斯·波尔迅速反驳了这篇文章,基本上大多数物理学家都同意他,这在后来成为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但是这一科学的某些最重要的创始人如薛定鄂和德·布罗依都同意爱因斯坦。从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的论文的分量和争论的激烈程度上看,所有的关键问题都还没有彻底解决。
    令人吃惊的是,尽管爱因斯坦是对量子力学进行批评的转折点,但直到最近几年学术界才澄清了爱因斯坦的批评和立场究竟是什*么。EPR论文并没有包含爱因斯坦对这一问题上最清楚的表述。爱因斯坦的哲学立场最好的表达出自Dialectia 。下面的引证出自Howard出色的翻译和评论:
    如果要问,独立于量子理论的物理观念领域的特点是什*么,那么下面的一切首先就会引起我们的注意:物理概念指涉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即观念赋予号称独立于感知着的主体的‘真实的存在’的事物上···这些事物的特点是被确定在一个时空连续统中。不仅如此,对于引入物理学的这种安排,最基本的似乎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中,这些事物号称彼此相互独立,从而这些事物‘处于空间不同的部分。’没有这种有空间距离的事物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假定,——这种假定起源于日常思维,——我们所熟悉的物理学思想就不可能。没有这种分离,就看不出物理学定律如何表达和检验。场论将这一原则推到极至,把彼此独立存在的基本元素定位于无限小的(四维)空间元素中,似乎是基本的定律对它们的要求。
    对于相对论意义上独立的有空间距离的事物AB而言,这种观点是有特点的:即在A上施加的外在影响对B没有直接的效果,这被称为定域作用的原则,只在场论中才有一致的应用。
    定域作用的原则恰好表示光速是一切物理作用传播速度的上限。局域性在本文后面还要扮演一个角色。尽管在本节中没有讨论,所提到的‘基本定律’是严格决定论的,——相似的条件总是导致同样的结果——,这个观点在量子力学中必须作重大修改。
    对本文来说,比定域作用或决定论更为核心的是,“有空间距离的事物的存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这种假定源自日常思维。”Howard称之为爱因斯坦的分离原则。在空间中分离并且没有物理学相互作用的客体,被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具有内在的、确定的属性。正是在这种基本存在的基础上,关系才得以建立;但是与关系者“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存在”相比,关系的实在性较少,基础性较弱。当然,这种“源自日常思维的”对独立存在的信仰,中观宗毫不惊奇,因为他们说对内在存在的信仰是我们最深厚的与生俱来的无明。爱因斯坦也相信,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存在是对不同于习俗的客体作出一致定义所必须的个体化原则。这在中观宗的立场上看也是自然的,因为他们主张,缺乏独立存在才使得我们可能通过我们体现于命名或语言的习俗确保客体具有相对的存在,——这正是爱因斯坦所想要避免的情形。(在俱缘中观派中体现于语言中的习俗的重要性,及其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关系,有关的详细讨论,参见Thurman
    有人尝试将爱因斯坦的观点构建不同于标准量子力学的理论。通过假定局域性(没有任何通讯超过光速)和隐变量(目前还无法测量)的存在,局域隐变量理论尝试在量子领域重新恢复决定论和独立存在。为了检验这些理论,约翰·贝尔正是假定一切局域隐变量的核心,即局域性和独立存在,从而推导出预测这些理论在一组实验中相关结果的一个不等式。我下面要考察一个实验。(标准量子力学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实验否定了建立在这些听上去如此有道理假定上的贝尔不等式,我将要说明,这对我们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实验与量子力学精确的一致强化了我们对于已确立的理论的信心。
    这种“相互独立存在”,或爱因斯坦的分离性,在贝尔不等式的语境中拥有一种严格的(逻辑-数学的)表达形式。Howard已经显示爱因斯坦的彼此相互独立存在与完备性密切相关——一切可测量的属性在独立于测量的理论中得到全面说明的观点。我不对这些严格的结果进行评论,而是使用对上面解释的分离原则更加直觉的理解,并在下一节中将此观念应用于贝尔不等式的一个简单派生物中。
    Paul Teller把这种对客体的孤立和独立存在的无所不在的信念称之为个别论,他确信这是我们在量子力学上遇到的许多困难的根源。他特别有效地指出,量子客体之间基本的联系性,以及要达到对量子力学的正确理解必须抛弃个别论。D.Howard1985年的论文也包含了类似的观点。
    我认为,彼此之间独立存在的观念,——Howard称之为爱因斯坦的分离性、Teller称之为个别论,——以及完备性的观念,在中观宗确定的内在存在中都是基本的成分。内在存在及其否定是比科学哲学所关注的更加宽广的一组问题。但是在现代科学哲学家和中观宗行者共同关注的领域中,他们所讨论的完全是同一个问题,不管你称之为内在的存在、分离性、完备性或者个别论。以下两节讨论实验和量子力学是如何否定内在存在的。
    四、相关性实验
    本节包含一个有关检验量子力学概念基础实验的非技术的讨论。虽然描述是经过调整的,但它忠于实验的物理学精神。感谢David Mermin,我们可以不受物理学和数学的技术限制而严格地表述贝尔不等式的哲学精神。在本节及下节中,我把他的著作中的内容抽提出来并予以扩展。
    这个实验包含了三个主要成分。图1显示一个产生相关光子对的光子源置于在两个同样的偏振检测器中间,成一直线。(相关意味着什*么下面就清楚了。现在我们可以说一开始在一起的光子之间即使在分开之后也能保持某种确定的关系。)相关光子对同时由光子源发射,每一个朝向一个偏振检测器。





    光子源


    左侧检测器
    右侧检测器
    贝尔分析的一个魅力是,它不需要描述或理解偏振性或检测器的物理性质。关于实验装置,我们所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次光子进入检测器都会记录下+-。虽然如此,如果知道这点就会更好:即每一个检测器象偏振太阳镜一样作用,只会透过落到其上的某些光线。如果光子通过,检测器记录+,要是没通过,就记录-。正如偏振太阳镜一样,偏振检测器的效果随其围绕光子运行的路线旋转而改变。每一个检测器可以在ABC位置之间迅速切换,从光子源看过去方向依次相差120度。(见图1)一次只能有一个切换。任何一次切换每一个光子落在检测器上都只能记录+-
    实验以下述方式进行:相关光子对同时送往每一个检测器。在光子达到检测器之前每一个旋钮独立地和随机地重新调整。每一个偏振检测器独立和随机地调整意味着9种可能的组合将会平等地发生。它们分别是A-AA-BA-CB-AB-BB-CC-AC-BC-C,其中第一个字母代表左边检测器的旋钮,第二个字母代表右边的旋钮(例如B-C表示左边检测器定于B,而右边检测器定于C)。数量极多的光子对送往检测器,反应被记录下来。任何一次我们只可以测量到如下的检测器反应:+++--+、和--;其中例如+-意味着左边光子通过了检测器而右边则没通过。这些就是实验的主要思想。
    与实际的实验一致,把距离和旋钮确定的准确时间安排成在旋钮确定之后,信号以光速运行传播也无法从左边检测器在右边被检测之前到达检测器。既然光速被假定为任何影响或信息传播速度的上限,这就保证了在不同检测器上旋钮确定和测量之间不可能存在通讯,一个检测器的旋钮确定和测量不会对另一个检测器旋钮确定和测量产生影响。例如,假设检测器相距一光年之遥,检测器重新随机确定1秒之后进行测量。检测器重新确定在一边,测量的事件发生在另一边,依照相对论在四维时空中具有类空(space-like)分离性,在类空分离的事件之间通讯行为不可能发生。假定光速是物质作用或通讯传播速度的上限,这是对局域隐变量理论和量子力学同样适用的普遍假定。这得到了理论和实验的压倒性支持。正如下面将清楚显示的那样,排除两次测量或旋钮确定之间的物理关联或“共谋”的能力在解释中是至关重要的。
    03.jpg (6.91 KB, 下载次数: 0)

    03.jpg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9F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24:20 | 只看该作者
    五、局域隐变量解释:贝尔不等式
    局域隐变量理论在物理实在论中有其根源——对应于一个独立于观察者的世界,一个具有确定的、在测量之外完全可以说明的属性的世界。这自然导致对于一个完备性理论的要求,即一个系统所有可以测量的属性在独立于测量的理论中可以得到完全的说明。或者用EPR的使用可以保证系统的属性独立于类空分离事件的局域性原则,来建立物理实在的要素。
    在眼下的事例中,完备性和局域性允许我们假定偏振性(它决定一个光子是否可以通过特定位置上的检测器,检测器是否记录+-),对于光子是内在或固有的,是独立于类空分离的旋钮确定或事件的。换言之,我们是在体现爱因斯坦的要求“空间上有距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独立存在。”在一边的一个光子按假定具有一种确定的偏振性,它是先于并独立于在另一边的测量的。假定光子的这种内在属性独立于特定的旋钮确定和远处的测量结果,这自然得我们对此不加思考;但这种“起源于日常思维的”似乎清白无辜的假定,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正是局域隐变量理论的核心。
    在附录中,我提出了贝尔不等式的一个简单形式的非技术的变种,它仅仅假定了局域性和相互独立存在(确定的偏振性独立于测量)。虽然这个变种是严格的,它只要求基本的高中数学。这种简单形式的贝尔不等式预测至少1/3的光子应该记录为同样的符号,如果在两个检测器中随机设定的旋钮是不同的话。测量的结果准确地显示只有1/4的光子记录了同样的符号,当旋钮不同的时候。
    但是我们如何来理解实验对建立在这种似乎“不证自明”假定基础上的不等式的破坏呢?作为准备的尝试,我们可能会说,当对相关光子对中第一个光子进行测量时,第二个光子迅速变为相关的状态,从而改正了统计结果(1/4)。但是在实验中,时间的安排使得第二个光子的测量与第一个光子的测量之间具有一种类空的分离,因此有关什*么是“合适的相关状态”的信息传播一定比光速更快——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严重的问题。问题甚至更为严重,因为正如我在附录中所显示的那样,假定局域性和独立存在就蕴涵着第二个光子已经具有了完全确定的、与第一个光子同样的偏振状态。在这两个假定下,光子不能只是简单地象变色龙一样在最后时刻改变其偏振状态,从而改正统计结果。局域性或独立存在(或者二者)在自然中一定遭到了破坏。
    在下一节中,我检查更加精致的相关光子模型,但是结论仍然成立。在光子之间存在着神秘的关联性或非局域性。它们的表现不象分离的实体而更象相互联系的整体——但是我们在每一个检测器上测量粒子般的实体。正如我在下一节中所强调的,我们本能地把光子实体化为具有“相互间独立存在的”完全确定的实体。这使得要从我们在如此彻底投入了独立存在信念的世界的经验中建立一个相关光子的模型根本不可能。虽然如此,在下一节中,我尝试用空性的观点来详细阐明我们对这一神秘现象的理解。
    这里必须强调两点:首先,对贝尔不等式的否定并不依赖于量子理论,虽然对这种实验的考虑当然是由量子理论的特殊性质所激发的。其次,这些结果并非局限于亚-微观领域,因为检测器分离达13之远。这里讨论的量子效应通常并不在宏观领域中出现,但是在原则上和在实际上,它们并非局限于微观世界中。
    对于局域隐变量理论及其局域性和完备性的假定,量子客体独立于类空分离的事件具有一个完全确定的性质,换句话说,它们内在地存在着。实验对贝尔不等式的否定要求对这些假定放宽一个或全部放宽。正如我下面所强调的,放宽这些假定其中之一就是承认量子客体具有根本的相关性或相对的相关性——这是对它们空性或缺乏内在存在的断言。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10F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24:57 | 只看该作者
    六、比较与应用
    中观宗和实验对贝尔不等式的破坏二者,都向我们最珍视的实在性原则——独立的或者内在的存在——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但是物理学只研究物质领域,而中观则分析一切人类经验;所以比较能走多远呢?不仅如此,虽然局域隐变量理论及其完备性和局域性的假定是站不住脚的,但就实验对贝尔不等式否定的后果并未达到完全的一致意见。对于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也还有许多争论。在我们对贝尔不等式破坏的理解这个阶段上,以及我们目前对量子力学本身的理解水平,我们可以有理由肯定什*么呢?在本节中,我将部分地回答这些问题,强调这些事实依赖于我们目前对物理学的理解,开始将中观的空性教义应用于对贝尔不等式和量子力学的解释,并将其与由Paul Teller和其他人发展的量子力学的哲学结合在一起。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只提供反对决定论的局域隐变量的例子,正如贝尔在他1964年的分析中所做的那样。在这些理论中,假定光子离开光子源之后偏振性具有一种确定值。例如,附录表1中第一列显示光子8种可能的偏振性确定状态,光子完全决定了检测器对于一个给定的位置反应。在稍后的工作中,贝尔和其他人分析了更加普遍的局域随机隐变量理论。这些同样被实验所排除的理论,只给出了检测器反应的这样的概率,它们依赖于光子和检测器位置的一些更加普遍的状态。光子不是被看作携带一种偏振性的确定状态;所以我们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检测器反应的概率上来。现在完备性和局域性的概念变得更加微妙了,但是感谢JarretShimony,我们准确地知道在这些局域随机隐变量理论中独立性的假定如何进入了贝尔不等式。假定了三种型式的独立性:
    <!--[if !supportLists]-->1,<!--[endif]-->一侧检测器反应的概率独立于另一侧开关的位置。
    <!--[if !supportLists]-->2,<!--[endif]-->光子源发出的概率的统计混合独立于两侧检测器的开关位置。
    <!--[if !supportLists]-->3,<!--[endif]-->一侧检测器反应的概率独立于另一侧检测器的反应。
    分析显示,局域性只要求第一种和第二种独立性,这同样也为量子力学理论所遵循。但是结果独立性(第三种)却不为量子力学所遵循。考虑到局域性的压倒性证据,结果独立性是一种自然和量子力学似乎都破坏的假定。要将检测器反应的概率或者一侧结果的概率隔离出来,并认为它与另一侧的结果分离开来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两侧的测量之间不可能有物理或信息的关联。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按照中观所激发的评论,这种神秘观可能会有所减弱。
    尽管在量子力学中,光子是最瞬时的实体,从幽灵般的概率中喷发出来接受测量,我们还是倾向于将它们当作沿着确定的轨迹在空时中旅行的具体的实体。我们太过经常地隐含地假定,它们是完备和自足的,独立于间隔的状况和事件。例如在教室、实验室、或者在目前这篇文章中,我们差不多总是这样来谈论贝尔实验:“两个相互关联的光子被送往相反的方向······”。理智上我们完全知道,相互关联的光不可能严格地在这种分离的意义上来考虑,但是我们几乎总是陷入这种思维习惯中。我们经常实用地辩护说,这会使得特殊的应用更加容易。但是即使通常关于局域性的讨论,经常隐含地假定一个完全确定的粒子般的实体,其在轨迹上瞬间的位置与另一个事件是或不是类空(space-like)分离的。(施加局域性的限制并不一定牵涉这一概念上的谬误。)换言之,我们通过将光看成是一种在完全确定的轨迹上运行的粒子般的光子,积习难改地将内在的、非关系的存在增益给光。这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就是Teller所说的“个别论”的毛病
    这种思维习惯如此强大,以至于它甚至也体现在John Weller经常重复的唠唠叨叨命令中:“以今天话说,波尔观点(和量子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单一的、简单的语句‘任何一个现象,除非是一个被观察到的现象,否则就不是一个现象。’”虽然光除非被观察到否则不是一个光子,我们通常还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独立存在着的实体,具有完全独立于遥远的事件和结果的属性。
    虽然是我们器官活动正常通常模式的剧烈颠倒,中观断言现象的最高真理,其最基本的性质,是其内在的依存性和彼此的关联性。现象的基本性质是其关联和联系,而不是其孤立的同一性。通常的思维习惯承认对象的联系,例如相互联系,但是认为这些属性对于光的基本属性来说是偶然的。或者象Teller可能会说的那样,某些量子属性(例如相关光的性质)是内在联系的——其基本联系不会超越于其非联系的属性。Teller不会从全面的角度来考虑个别性与内在联系,即不会象中观应用类似概念——内在的存在与空性——那样。在他思维的这个阶段,他只把他的原则应用于解释科学哲学问题,而没有确定其可应用的范围。
    实验显示了,相关性对于光来说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是内在的——一侧检测器测量的结果与在另一侧发现的结果精密相连。在现象的终极真理是内在存在的空性、其依存性和相关性这一意义上,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用试图通过各种(超出光之外的或其它的)联系使内在存在的实体发生关系来寻求对这些相关属性的解释。换言之,总是这么说是令人厌烦的:“本质上联系的实体在一边,它在测量时被命名为‘光子’,它与另一边的关系性实体的联系是如此本质性的,它们必须被整体性地考虑。”但是量子的形式化及其叠加的原则在数学上告诉我们的正是这种类似的内容,尽管我们在将其应用于我们正常的实体化或个别化思维方式时会感到困难,这种思维不加反思地将现象增益为内在的存在。
    如果局域性在未来的物理学中需要修改的话,那么这对物理学将是极端重要的,但是与我们今天的讨论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那时说检测器的反应是一个依赖性相关事件仍然是正确的,它将会是以类空分离的事件为条件的或者说瞬间依赖的。这种对类空分离事件的依存性将会是对其独立存在的断然否定。内在的存在,至少在贝尔类型的实验中,在未来的物理学中是不可能复辟的。
    尽管量子力学在过去60年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包括最近令人震惊的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量子力学目前的形式可能会比实验对贝尔不等式的否定还要短暂。即使如此,简要地描述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并将其与中观的分析联系起来还是值得的。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标准解释有两个紧密联系的核心原理。首先,量子对象不具有客观的或者具体空时的存在,即不具有独立于整个测量状态的完全确定的可测量的属性。永远必须要在进行测量的具体实验安排的背景下才能考虑对象。在上述实验中,一侧检测器的反应虽然与另一侧检测器的反应是类空分离的,必须要与它整合起来考虑。未经测量的对象,独立于其被观察的确切实验状态的对象,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确定的客观状态。观测仪器和被观测对象是一个按照量子力学所涉及的无形整体或系统的互相补充的组成部分。按照波尔的观点:“孤立的物质粒子是一种抽象,只有通过其与其它系统的相互作用才能确定并观察其属性。”在中观中类似的思想运动是确立所有对象都缺乏独立的存在。
    在上述的实验中,按照量子力学的标准观点,光子并不具有完全确定或外在的性质(偏振性组合如+-+或者-+-),即不具备先于或者独立于现实的测量事件的性质。在测量事件前,对象只有的抽象“存在”,即只有作为由波函数所描述的相互贯通的概率或者相关的潜在可能性,只有包含了有关量子体系的所有可能知识的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虽然波函数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有关体系的最多的知识,但是它并不涉及到任何具体存在于空时中的物质的、客观的实体。相反,叠加原则是内在的联系在数学上的一种表现。虽然在检测器的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物理的或信息的联系,一侧检测器检测的可能性依赖于另一侧检测器的反应:内在的联系具有可测量的后果。
    即使在对量子力学的各种解释之间对有关量子测量过程的细节存在着争论,许多人(如在哥本哈根解释中)都断言:测量是量子事件向宏观世界中的事件的一次不可逆地放大。因此看上去俱缘中观强调对存在的增益与量子力学是有矛盾的。当然,总是可以象许多人争辩的那样,说一切科学都是一种心灵构造的世界,它是从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但这不是现在的关键问题。量子力学根本不象中观派那样把意识置于核心位置。这种明显的分歧可以通过欣赏中观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观点的区别而得以缓和。认识论对于为什*么对象表现出独立存在的解释是用增益的术语给出的,而习俗对象被理解为由心灵命名的;但是形而上学的真理却是:即使抛开心灵的作用,对象也是依存地相互关联的。对佛陀而言,世界被真实地看作是空的、依存地相互关联的,并且不存在施加于现象之上的独立的增益活动。事实上,传统宣称佛陀甚至连一个可以将名义上的存在增益于对象的概念意识都没有,尽管佛陀所感知的一切只是名义上的存在。
    这种量子力学的非意识解释的一位著名捍卫者,John Wheeler也清楚地理解心灵增益内在存在或(Teller可能会说的)个别化的倾向。Wheeler说,“我们称为实在的内容包含了几个观察的标竿,我们用一种精致的想象和理论的人为构造物填充于其中。尽管在日常的环境中说世界独立于我们而‘外在地’存在是有用的,但这种观点是再也站不住脚的。在这是一个‘共同参与的宇宙’说法中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这牵涉到哥本哈根解释的第二个原理:对象由测量活动本身带到了客观的存在。对象只有通过测量活动才能变成空时现象。或者,如Wheeler所说:“除非是被观察的现象,没有一个基本的现象是现象。”在中观的语言中,实体仅作为缘起的种属而存在。在中观中发现的空性与缘起的亲密关系,与量子力学中发现的很相象,解释中的这两个主要原则总是保持紧密相连。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11F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25:47 | 只看该作者
    七、概括与结论
    量子力学60年来在权力、可应用性和优雅方面稳步地增长和加强。从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波尔、海森堡、波恩和其它人发展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以来,其哲学原理只经受了适度的修正。尽管如此,关于量子力学的意义仍然存在热烈的辩论,其中许多由这里评述的最近贝尔的分析所加强。量子力学缺乏合适的哲学框架确实是量子革命如此缓慢和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已尝试表明,对中观关于空性观点的同情理解可以帮助消化量子力学的意义。象Teller一样,我主张将我们的哲学立场从个别论或对内在存在的信念转移到基本的关系性,而不是修改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
    一方面中观可能对理解量子力学有所帮助,同时量子力学也可以帮助理解中观。如果这种古代的教义要征服现代人,它需要更多的当代例证,而不是“龟毛的外套”或者将绳子误认为蛇。量子力学可以提供强有力的例证来说明中观的某些侧面。它也可以复活例如俱缘中观派和依自起派古代的争论,后者主张在习俗意义上有内在的存在,这种立场在实验对贝尔不等式的否定面前更加难以坚持。
    然而,目前这篇文章决非要通过物理学来证明中观佛教的有效性。使用科学证明或者否定各种宗教或世界观的主张有一个命运不济的漫长历史。撮合一种世界观与科学婚姻的尝试注定会过时。相反,我所做的是尝试理解重要的和经实验证实的哲学论断,使得关于某些量子属性缺乏独立存在的个别化理论独立化,并将其与中观的空性原理结合起来。
    虽然许多哲学体系可以与实验对贝尔不等式的否定结合起来,我主张(中观的关键概念)空性,谈论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具有独一无二的直接性和力量。我已尝试应用空性来理解实验。然后我给出量子力学的标准观点,并因此建立与中观进一步的联系。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去获得对古代解脱哲学和现代物理科学结果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欣赏。考虑到科学-技术世界观的压倒性主导地位,目前形式的比较工作当然是中肯的,如果它能避免将中观或任何其它类似的思想主体部分还原为科学的一个分支的罪恶的话。
    附录:贝尔不等式的非技术性推衍

    假定上述包括到第五节前两段的讨论,我们可以推导出贝尔不等式的一个简单形式。现在我给出一个非技术的推导,它只需要基本的高中数学。

    为方便起见,以第四节中描述的方式所收集的数据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情形1,两个检测器具有相同的开关设置,情形2,开关设置不同。下面逐一探讨。
    情形1:两个检测器具有相同的开关设置。
    现在数据是在开关设置为A-AB-BC-C的情形下收集的。这是EPR1935年在挑战量子力学的论文中所考虑的实验的基本精神,尽管那时只是一个思想实验而已。其数据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if !supportLists]-->1,<!--[endif]-->两个检测器总是记录到以同样的概率随机产生的相同记号++--
    <!--[if !supportLists]-->2,<!--[endif]-->+--+从不产生。
    首先,必须确立两个关键的事实:在情形1中,对于三个检测器设置A-AB-BC-C中的任意一个,测量总是产生“+”“+”或“-”“-”而从不产生“+”“-”或“-”“+”。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断出第一个关键事实:光子对的每一个成员在一个选定的方向上一定有相同的极性。如果在选定的方向上极性不相同,则可能会测量到+--+的结果,和情形1的结果相冲突。通过回忆一侧的开关设置与测量和另一侧的之间具有类空分离来确立第二个关键事实。它们之间不可能发生通讯,右侧粒子和检测器无法知道左侧检测器的位置和测量。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沿着BC测量右侧光子的极性,不会有充足时间将此信息通过任何方式传回给左侧光子来影响左侧的测量。例如说,我们用设于A的左侧检测器测量得+,设于B的右侧检测器测量得—。依靠着一对光子在一个给定的方向上观察到相同的极性,我们实际上测量了右侧光子的2个成分(沿A +和沿B-)。当然,这还利用了完备性或左右两侧光子存在彼此相互独立的假定。
    我们同样还可以选择沿着C测量右侧光子,从而获得沿着AC两个方向的两个值。这样我们推断右侧光子在ABC三个方向上一定同时具有完全特殊的极性,不管开关的设置如何。既然论证对于左侧和右侧来说是对称的,这就确立了第二个关键事实:两个粒子一定对于三个可能位置中任何一个都具有完全特定的极性。这两个关键的事实联系起来意味着,极性设置在三个方向上完全是特定的,并且它们与每一个光子对同一。情形1的数据连同局域性、彼此相互独立存在的假定,以及归纳推理的使用要求这一结论。
    在前述的分析中,标准的推广是从以相同开关设置测量相同极性光子对的案例到不同开关设置的案例。既然一侧的测量或者检测器不可能影响到另一侧的测量或者检测器,我们基于彼此相互独立存在推断所有光子对在三个方向上一定具有相同的极性,不管其开关设置如何。
    使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列举极性可能的不同种类,例如+--代表了一个光子在方向A上测量极性的结果是+(通过),在方向B-(没通过),方向C-;而+-+代表一个光子在方向A+,方向B-,方向C+。有八种可能的极性组合:+++++-+-+-++-----+-+-,和+--。现在该考察开关设置不同时所收集的数据。
    情形2:两个检测器具有不同开关设置
    考虑一下开关设置为A-BA-CB-AB-CC-A,和C-B的情形。约翰·贝尔1964年的显赫成就是EPR思想实验的推广。正如下面所显示的那样,通过考虑开关设置不同的情形,实验可以直接与局域性隐变量理论对质。情形2的数据如下:
    1:在1/4时间中检测器记录到以相同几率随机产生的相同符号++--
    2:在3/4时间中检测器记录到以相同几率随机产生的不同符号+--+
    情形12的数据的独特型式起源于成对光子间相关性——一侧检测器测量的结果相关于,或者说关联到另一侧检测器检测的结果。
    1列举了情形2的测量的可能性。8行对应于可能的极性组合。6列对应于可能的开关组合。表中每一条目或是“同”或是“异”,表示条目的极性组合对于特定开关设置时,光子对产生相同或不同的测量结果。例如,表中下划线的条目表示当极性组合为+-+而开关设置为A-B时,两个光子被检测为不同的记号(左侧光子在A方向上为+,右侧光子在B方向上为-)。表1显示除了+++---的极性组合外,总是有2个开关组合产生相同的结果,4个组合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关表1

    A-BA-CB-CB-AC-AC-B
    极性
    +++
           ++-
           +-+
           -++
           ---
           --+

    -+-
           +--

    既然开关是独立和随机地设置的,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给定的极性,6种开关组合发生的几率是相同的。暂时假定我们有一大群相同的光子——每一种极性组合都有相同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一个相同的样本中光子+--的可能性会象+++或者任何别的极性一样。按照这中假定,表中的每一个条目都具有相同的统计权重。表中有同样数量的“同”和“异”,因此如果测量这一相同样本的大量光子,有一半时间会产生同样的测量结果。

    由于很快就会清楚的原因,接下来假定一个不一致的样本,其中的光子中没有+++或者---的极性,但是其它的极性表现是相同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去除那些对于所有开关设置总是产生相同结果的极性。现在对于所有剩余的极性有2个“相同”和4个“不同”,因此具有这些极性的光子(我们假定的不一致的样本)将总是只能记录到1/3的同样结果。对表1的思考显示任何极性的组合都将会产生至少1/3的相同的测量结果。换句话说,假定在一个测量样本的任意选择极性的混合,一定至少产生1/3的相同测量结果。

    以上简单的记数练习显示(假定局域性和存在是相互独立的)至少1/3的光子应该记录到相同的符号。这是一个贝尔不等式的简化形式。另一方面,实验的结果是1/4——这正是标准量子力学所预言的结果。
    上述结果如此重要而又优雅简洁,值得总结概括:情形1的数据显示当开关设置相同时(A-AB-BC-C),检测器的反应总是相同的。因为开关设置的时间安排,在局域性和相互独立存在的假定下,极性完全是特定的和等同于相关光子对的每一个成员。表列举了8种可能的极性及其对于6种不同的开关设置所产生的测量结果。它显示当开关设置不同时,没有任何极性组合所产生的测量结果中相同记号占检测器反应的比例低于1/3的;然而实验结果是1/4。实验对贝尔不等式的严格否定,上述记数的一种推广,迫使我们抛弃局域性隐变量理论。


    在这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尤其是在第5节和6节,我尝试了说明实验对于违反贝尔不等式的哲学和物理学意义。


    --------------------------------------------------------------------------------------------------------------------------------------

    译自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Quarterly Vol.XXIX.No.4 Issue No. 116(December 1989) PP371-387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12F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0:28:08 | 只看该作者
    最新活动更新:
    佛光山总主持心培和尚从台湾来法,并将于2009年11月10日星期二晚7点在巴黎佛光山道场做一场佛学讲座,机会难得,衷心期望各位同修能有此因缘现场闻法


    地点:
    114 rue lagaisse
    94400 Vitry sur Seine

    在PORTE DE CHOISY乘183路,坐几站到MALASSIS,下车后,向前走几十米,右侧有一条小街,上坡的

    向上走,走到一个路口,向左拐,就是这条街了,有一个大门,开着,就是了。

    巴黎佛友会                      最好的禅乐网站                       佛,终极慈悲
    新浪微博达人勋
    5490
    声望
    8315
    帖子
    6万
    战斗币
    营长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120819
    战斗水晶
    0
    精华
    1
    新闻贡献值
    0
    积极会员奖热心会员奖宠物专家奖
    QQ
    13F
    发表于 2009-10-31 15:34:03 | 只看该作者
    太深奥太深奥了 嘿嘿 前些日子 也看了一篇文章
    大意是 科学已证明 宇宙是空的

    新浪微博达人勋
    1357
    声望
    1056
    帖子
    2万
    战斗币
    班长
    Rank: 4

    UID
    28520
    战斗水晶
    0
    精华
    3
    新闻贡献值
    0
    14F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1:59:3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作者说,具备高中物理数学知识就可以看懂这篇文章啊
    他已经省略了所有技术性的论述,并以容易理解的论述取代之,我是完全读完了,受益匪浅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已经否定了主观对物质属性的执着,动摇了主客观二元论,更断言“一个没有被观察到的现象,就不是一个现象” 
    这点上和佛学已经很相近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