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4, 2015

信号与噪声 ,  人们通过网络更容易获得的是自己喜欢的信息,而拒绝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信息, 某股票似乎一直在涨,周围很多人都从中赚到钱了,老张对它研究了半天,怎么看都是要涨的意思

散户是怎么赔钱的?

散户是怎么赔钱的?

文/端宏斌
投资类的文章经常有这样一个误区,总是去研究那些牛人的成功方法,关于巴菲特、索罗斯等等的书已经足够多了,但很少有专门研究散户怎么赔钱的文章。牛人的赢钱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散户的赔钱方法也不能忽视。如果你学不会牛人的赚钱思路,至少你可以避免散户的赔钱思路。事实上我认为后者更重要,因为你只需要简单的跟散户反向操作,你就一定能赚钱。
中小投资者们(散户)有个最大的特点:赚钱的时候他们赚得不多,而亏钱的时候他们却能亏很多。他们对大的趋势视而不见,反而对那些日常扰动(噪音)非常感兴趣,总是想着预测明天后天股市会如何个走势。
在中国中小投资者又被称之为“散户”,然而散户向来是“形散而神不散”,因为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思考问题的方式却非常类似,乐观的时候大家都无比的乐观,悲观的时候大家又无比的悲观。大盘一涨,就认为要破八千点,大盘一跌就认为要跌回两千点。
曾有研究指出,散户们在股价最高的时候,他们的净卖出很低;而在股价最低的时候,他们的净买入很低。言下之意就是,很多人在做“低抛高吸”的事情,而不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
下面我们来设想一个股民老张的情况。本轮牛市将诞生上百万个类似老张的人物,因此希望你在读完之后,可以从此和老张绝缘。
话说老张开始炒股了,他之所以开始炒股,是因为他周边的人都开始炒股,而且其中好几个人还发财了。老张越看越眼红,于是也狠狠心,把银行里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最初的一两次尝试极为成功,老张随便在电视上看到某个分析师讲得似乎有道理,就跟着买,还真赚到钱了。老张很开心,想不到赚钱的速度可以这么快,而且赚钱可以这么容易,这真是要比上班好得多的买卖呀。于是老张再接再厉,又发现一个人人都说好的牛股,于是全力买入。买入当天就涨停,但收盘时竟然跌停,老张实在是经受不了这种折腾,急得团团转。第二天一早,老张就赶紧把这破股抛了,没想到这股票就一飞冲天,连续十个涨停。把老张气得天天想抽自己耳光。
老张觉得自己水平还有些欠缺,开始买各类炒股必胜大法的书看起来了,可结果是越看越迷糊,完全不知道这些书在说什么,而且那些个理论也非常复杂,写书的人往往把一两次获胜的经历大书特书,但实在看不出这少数几次经历就能总结出这么多道理。老张终于放弃了看书学习,他想既然别人比自己聪明,那自己只要跟着那些高手干就行了。于是老张开始到处打听消息,他什么消息都听,从盘子大小、利好利空新闻、政府官员讲话、潜在重组题材等等,从来不肯错过一个。
忽然有一天老张发现了目标,某股票似乎一直在涨,周围很多人都从中赚到钱了,老张对它研究了半天,怎么看都是要涨的意思,老张心想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于是满仓买入。买完了他还到处宣扬这个股票如何如何好,以至于连他老婆也觉得这是个好股,同她的小姐妹们宣传去了。可是刚买完不久,这股就开始下跌。老张有了之前那十个涨停板的教训,决定持股不动,甚至还不断加仓。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张的亏损越来越大,他逐渐丧失了能短期获利的信心,此时的老张内心极为痛苦,晚上连睡觉都不踏实。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原本就不应该追求短期利益,应该学习巴菲特搞长线投资,可他不知道的是,巴菲特绝不会长期持有一个200倍市盈率的股票。
又过了一段时间,媒体上开始大肆暴露这支股票的超级利空消息,这对老张来说又是个打击,于是老张选择“不听,不看,不想”,他选择和那些都套牢的朋友进行交流,互相打气,互相给信心,一起骂政府,看报纸的时候故意忽略利空消息,只关注利好消息。但此时,熊市已经开始了。
熊市开始后的日子是特别难耐的,以前门庭若市的交易大厅,现在人开始越来越少了,当初的热闹场景也不再出现。与此同时,他老婆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大,一有机会她就要对老张冷嘲热讽,因为他们大部分积蓄都被套牢在股市了。老张对此的反应是:一声不吭。心里想着:女人能知道什么。
此时的股市,成交量极小,股票每天跌也不会跌很多,就是那么慢慢的跌。老张感觉就像是一把钝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一点一点地要杀死他。但老张实在是不愿意止损出局,因为这意味着他不仅把赚到的钱全部拱手而出,连本钱都要损失大半。但与此同时,他老婆对他的“迫害”也升级了,因为他们常常碰到一些要用钱的地方,他老婆一想到钱都套在股市,这火就往上撞。现在老张想在床上碰他老婆,可以说是极难。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流逝,老张也开始逐渐习惯了被套的生活,毕竟日子总要过下去的,老张对炒股赚钱也已经彻底没有任何奢望了。经过了一番痛苦挣扎般的内心斗争,老张决定这辈子永远离开股市。也不知道他哪来的如此巨大的勇气,骑着自行车跑去证券公司,把股票都抛售一空,回家也不敢告诉老婆。而此时,正是熊市的底部。老张成功的做了一会高吸低抛,他损失的钱,自然都跑到那些大鳄们口袋里了。
市场上“股民老张”将会有成千上万,只是希望你不是其中的一员。老张的问题出在,他竟然在熊市里长线持有,还记得上面提到的名言:“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么?老张正好相反,他是“截断利润,让亏损奔跑”。牛市唯一的策略就是持有,而老张成天想着买来卖去;熊市里应该远离股市,该干嘛干嘛,而老张却选择了长线持有。


大数据时代的存在狐狸式生存方法

作者:财经国家周刊出处:博客2013-11-13 08:41

  中国过去几十年里经历过的成就与挫折,苦难与辉煌,亦可以“刺猬与狐狸”的视野观之
  本书能帮助读者区分大数据中哪些是噪声,哪些是信号。对于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政策制定者和每一个“关心下一刻会发生什么”的人来说,这本书都不可不读。
  “一位专家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越多,他的预测就可能越不准确。”
  作为一个中国媒体人,看到美国“神算小子”纳特·西尔弗引述的这句话,心里在发笑,嘴里却不知如何说才好。
  2012年成功预测全美50个州的大选结果后,纳特·西尔弗趁势推出《信号与噪声》一书,名声大噪,日前译介至国内。同处一个混沌的大数据时代,阅之颇心有戚戚焉。
  大海捞针
  以往信息蔽塞,看不清形势,这容易理解。如今数据大爆炸,很多人便对前路变得自信满满,给他一台计算机,似乎便能生成未来图像,撬动起人们的“三观”。事实上,很不幸,到目前为止,大数据时代的预测,大多是错误的。
  原因很简单,有用的“信号”固然呈指数级增长,但无用的“噪声”更是铺天盖地。相形之下,“信号”就如掉进汪洋大海中的几根针,把它们捞起来,可能比以前更费神。
  哪位候选人将上台执政?为什么多数经济学家在危机前夕还在唱多?有效市场假说如何面对非理性繁荣?天气预报说降水概率为60%,出门要带伞吗?地震发生之前,真的无法预测吗?未来十年全球气温会上升还是下降?中情局为什么忽略“9·11”恐怖袭击发生的信号?禽流感为何会突然暴发,又突然消失?如何从1326种组合中猜出对手的底牌?……人无往而不在数据之中,苦恼的是,信号在噪声所裹挟的数据中。大到全球战略和国家政策,小到一场牌局、一次出行,都与不确定性伴生。靠谱的预测越来越显得稀缺和宝贵。
  数据日趋丰富,技术手段日趋高明,经济社会结构日趋精密复杂,出错的可能性自然比农耕社会时要低,但一旦出错,往往就是要命的大错。
  2007年11月,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大衰退正式爆发前的一个月,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危机迹象,房产止赎率上涨一倍,全美的抵押贷款机构全部濒临破产,信贷市场也出现了不祥之兆。其时,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进行的“专业预测人员情况调查”却显示,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发生严重经济衰退的概率为零。
  身在火坑内,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是为数不多的“当局者清”之一,当时,他写了一份预警备忘录,备忘录里提到的情况大部分都切切实实发生。
  这位有先见之明的经济学家并不因此而自鸣得意,正是这分谦逊让他保持清醒,胜出多数同行。他在接受西尔弗采访时坦承,自己的预测也很容易出错,因为经济预测本来就很难,要面临三大基本挑战:第一,单纯依靠经济统计数据,很难判断起因和结果;第二,经济始终在变化,某一经济周期的经济运行状况无法用来解释未来经济的发展;第三,参照的原始数据质量不高,充满了噪声。
  比起专业性、可量化性较强的经济议题,政治议题预测往往更易误入歧途。美国著名的电视政治预测节目“麦克劳夫伦讨论小组”,上座“专家”多年的大选预测结果令人咋舌,正确与错误基本一半对一半,一个毫无分析能力的婴儿闭着眼也可以做到。
  不过,电视节目需要的是收视率,是劲爆新闻,是善于表达的演说者,而不会在乎是非对错。抓不住信号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漏过耸人听闻的噪声。时下所谓互联网浅薄症,也基于同样的病因。
  会计行业半路出家的西尔弗,只不过凭着点统计学的底子,2008年创建“538”(美国选举人票总数)博客,借助各类民调数据综合分析,并随着选情的临近、新信号的出现而不断调整,是年的大选就猜对了50个州中的49个。
  这么一说,预测其实也不算太难,尤其对选举这样非黑即白、人人都有发言权的类型。西尔弗归纳了几个原则:“用概率的方法思考问题”,承认这个真实世界存在不确定性;“今天的预测是你以后人生的第一个预测”,遵循“进程-修正”方式;“寻求共识”,群体预测往往优于个人预测,“从众”多数时候是明智之举。
  刺猬与狐狸
  但许多“专家”太过自信,太过固执,且想标新立异,似乎舍此便不能自证英明神武。这类型的“专家”,在思想史上有个形象的比喻——“刺猬”。
  1953年,英国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出版过一本薄薄的小书《刺猬与狐狸》,他把作家与思想家分为两大类:刺猬属于A型性格的人,他们相信“凭一技之长而无穷”,认为自己掌控着世间真理,认为自己就是万物的法则,切实保障着社会的运行。而狐狸认为“千伎百俩而有尽”,解决问题有许多方法。他们对于琐碎、不确定、复杂或是有分歧的意见更加有耐心。
  “刺猬”偏爱建构体系、通盘计划,不达目的不罢休。中国过去几十年里经历过的成就与挫折,苦难与辉煌,亦可以“刺猬与狐狸”的视野观之。
  “刺猬”对外界的信息往往选择性接受,只关注那些符合其预期的信息。信息越丰富,支持其结论的“证据”也就越多,成见也就越坚不可摧。凯斯·桑斯坦的《网络共和国》一书也认为,人们通过网络更容易获得的是自己喜欢的信息,而拒绝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如今自媒体何其发达,信息渠道何其多元,但基于“粉丝”、“好友”圈子的传播交流途径其实日趋窄化,社会群体心理有分裂化的风险。
  扯远了。回到西尔弗所称概率式的思考方法,主要指贝叶斯定理,通俗说就是通过几个已知概率来推算未知概率。这一思考方法鼓励人们同时提出许多不同的假设并考虑其发生的概率,当遇到有关新信息时,还需要停下来,仔细思考自己想法的不足之处,时常更新预测。
  最怕的是提不出假设。“9·11”前,美国曾有机会识破“基地”的阴谋,逮捕了一个对驾驶波音747飞机异常感兴趣的伊斯兰极端分子。但正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委员会总结的那样,“整个系统都无法理解这一信息的潜在含义”,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一假设的存在。
  比起政策问题、能力问题、管理问题,缺乏想象力是更为关键的问题。“狐狸”总是对看似确定的环境保持警惕,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没有什么虚设的人为藩篱能够阻挡其观察风向的视野,阻挡其采集猎物的脚步。当变化来临之际,也就不至于过度惊慌。
  “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国内知名投资人“杨百万”的名言,也是“狐狸”式智慧。关于股市预测,《信号与噪声》也提到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马和罗伯特·席勒这对奇特组合,一个说市场是有效的,一个说存在非理性繁荣。对于“滑头”来说,市场长期来说确实是有效的,但有时,价格的确是错误的。这就是“滑头”们的机会。
  极端的有效市场假说甚至否认内幕交易的“有效”性。这一点西尔弗不接受,相信广大中国股民更不接受。比起无知或固执带来的偏见,内部操控者的曲解、误导在噪声的汪洋大海中蓄意把水搅浑,堪称大数据时代最大的有害干扰源。对此,光讲道理显然是没用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