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1, 2015

bec bcs 空气中的氢分子 室温 1100 m/s的速率运动, 如何使原子分子的运动速度降至极小甚至接近于零,又使他们保持相对独立(相互作用很弱),辐射光子时原子动量变化量的平均值为零

激光冷却中性原子技术
根据分子运动论,在常温下一切原子、分子都在高速运动.以空气中的氢分子为例,室温下平均以
1100 m/s的速率运动,即使将温度降到3 K,它仍以110 m/s的速率运动.这样高速运动的粒子很难观察,更难进行精确测量.另外,随着温度的降低,众多原子通常会凝结成液体或固体,从而原子间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其结构和基本性能将发生显著变化.如何使原子分子的运动速度降至极小甚至接近于零,又使他们保持相对独立(相互作用很弱),这是物理学上的一个难题[2]


当原子以速度V逆着激光运动时,由于多普勒效应,共振吸收光子的频率是ν=ν0(1−V/c),原子吸收光子后因自发辐射而回到初态,然后再吸收光子,再自发辐射……每次吸收一个光子,原子都在其运动方向上损失一部分动量,而每次自发辐射所发射光子的方向却是随机的.由于吸收光子时原子在其运动方向的动量减小,而辐射光子时原子动量变化量的平均值为零,所以多次吸收–自发辐射之后原子被减速,这种冷却机制称为“多普勒冷却

理论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应该是动量为零的态,意味着德布罗意波长无限长,同时根据不确定原理位置不确定度也是无限大。(当然对于自由粒子来说无论是否处在BEC态,只要它动量不确定度为零,它的位置不确定度一定是无限大。这也反应在场量子化的结果里面)
实验上BEC动量不为零(热力学第三定律限制),但是非常非常接近于零,或者说是近乎完美的BEC。
目前实验上多用Rb-87原子做BEC,激光冷却后再在势阱里做蒸发冷却,踢出较热的原子。当剩下的原子温度低到几百nK时,就可相变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了。因为原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几百nK的温度时,最可几动量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大概是 微米量级,足够CCD来观测。同时原子团在空间上也被势阱压缩到微米量级,达到了位置不确定度的极限(即)。于是一堆原子的波函数就会overlap在一起,形成很尖的分布(即不再是热原子的Maxwell分布,而是Tomas-Fermi分布)。
当势阱撤掉时,在CCD上你会看到这团原子在几个毫秒内不会像热原子一样扩散,而是保持形状,因为德布罗意波长足够长,一直在overlap,处在最小的位置不确定度里。过几十个毫秒彻底退相干了,这团原子才会散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