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14

pku01 qm01 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描写,而必须用较复杂的波描写

http://read.cucdc.com/cw/83668/78823.html




周世勋量子力学课件第二章-第一范文网

lanxicy.com/read/9c880596bde22d10fbe8b4cb.html
轉為繁體網頁
如果粒子处于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力场中运动,它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或不同时为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描写,而必须用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


苏振华 | 中国社会的逆淘汰现象
大陆市场伪劣产品横行,是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大陆消费者早不当回事了。地沟油,这一大陆特产流入台湾,却掀起了滔天巨浪,涉事企业老板一打悲情牌,下跪道歉,二来真出血,承诺以身家赔偿。这显然不算完,所有涉事人员锒铛入狱是必然的。
此举让大陆网民唏嘘不已。尽管蒙牛在毒奶粉事发后在香港表态:蒙牛销往香港的产品是安全的!但大陆民众诚然并非天生“贱民”,不拿伪劣产品当回事,是情非得已:伪劣产品就在这里,可愣是查不出来。查出来又如何呢?2008年9月11日,三聚氰胺奶粉事发,之后的检测表明几乎奶粉全行业都在制售毒奶粉,举国关注之下,可最终实质性处理的只是三鹿一家,当时风头之上被处理的官员不久后换马甲纷纷复出。对比大陆和港台,大陆的造假成本如此之低,企业自然会有强烈的造假冲动。
伪劣产品横行中国,骗子大行其道,这一现象何以解释?我首先从信息不对称说起。
话说回来,查处伪劣商品并不容易,因为产品质量天然具有信息不对称性质。信息不对称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产品生产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充分获得产品质量信息依赖于专业化知识,而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每个市场主体只是在一个领域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故普通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息是天然缺乏的,而只有产品的供给方才真正能全面掌握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
当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时,会导致市场的失灵。1970年,阿克劳夫发表了著名的《次品问题》一文,首次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后果进行了经典研究,建构了完整的信息不对称理论。阿克劳夫发现,在二手车市场上,买卖双方对旧车的真实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同的,只有卖主才真正掌握了旧车的质量信息,也是卖主往往会隐瞒旧车的真实质量信息,为质量较差的旧车报出好质量旧车的价格,而买主由于很难对旧车的质量作出真实的判断,故常常为低质量的旧车支付高质量的车价。长此以往,在旧车市场上就会形成一种认知判断,买家会认定卖家总会隐瞒真实质量信息欺骗买家向买家索要高价,于是买家就会对所有旧车拒绝支付高价,这样就导致了真正好质量的旧车并不能以合理的价格成交,进而好质量的旧车就会退出二手车市场,导致市场上充斥的全是劣质的旧车,最终二手车市场崩溃。这就是“市场失灵”现象。
经典的新古典理论证明,自由市场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会根据资源的稀缺性来优化资源配置。哈耶克在他的经典论文《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中指出,每个市场主体都只会拥有片段化的知识,而市场是一种分散决策的机制,这种分散决策能有助于分立的知识被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故市场是一种最有效的利用信息的机制。对市场性质的这两种理解都是建立在一个假定基础之上的,即市场主体能获得充分的信息。但真实市场并非如此,便如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有无添加违禁物质,普通消费者是不可能获知的,据此,市场失灵是一个常态现象。
然市场失灵并不可怕,政府只有能有效进行监管就可以消除市场失灵。对一系列的市场失灵问题进行监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事实上,产品质量是各国政府监管的重点,相应建立了各种监管制度。
政府监管是灵丹妙药吗?麻烦在于,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监管,各类政府监管都存在失灵的可能性。斯蒂格勒在他的1971年的著名论文《经济管制论》中分析指出,政府是偏好对经济活动进行管制的,因为这给政府提供了干预经济活动的机会,由此政府将获得某种权力。人们以为政府会在“公众利益”的立场上来进行管制活动,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中的政府管制往往并不是从公众利益出发的,而是为了政府自身利益的考虑,甚至,政府会被其监管的企业所收买,根据被监管的企业的利益出发来制定管监管措施,比如制定种种限制市场准入的措施,以保护在位的垄断企业的利益,这就好像政府被其监管的企业“俘虏”了一样,成为了被监管企业的利益代言人,这就是“政府俘虏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家们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公共选择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传统意义上政府官员被看成是公众利益代表的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任何人都是“理性人”,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进行行为选择,官员并不会因为其成为了官员而改变其“理性人”这一属性,故而政府官员的行为常常会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来行使权力,比如为了获得升迁、获得某种荣耀、甚至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进行行为选择,于是政府官员会人为地对一些并不需要政府干预的领域进行管制,从而因此获得权力,而利用这些权力官员会得到获得利益的机制,这就是政府的“设租”和“寻租”行为,但政府官员以“设租”和“寻租”为目的时,政府的行为就会偏离公众利益的目标,导致产生“政府失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