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堡矩阵 看不到“定态”的能量,只能看到的是二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 "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962109
假如我们把一个三维的有界闭区间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磁场,而“我”本身是块磁铁,如果我进入到这个系统中,这个系统中的磁场肯定是原有磁场和“我”所产生磁场作矢量叠加后的效果。也就是说由于“我”的存在,系统的磁场变化了。
而“我”受的力,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说“我”本身又是一个小系统,把“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那么“我”受的力应该是没有我时,外界磁场对我作用后所产生的力;如果说研究“我”这个系统内部的子系统或者是“我”这个系统内部一个或多个质点之间的受力关系,则应该考虑现在矢量叠加后的磁场所作用产生效果。
引力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吗?
如果是,那光都逃不出黑洞,引力是怎么逃出来的?
按票数排序按时间排序
21 个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基本。可简单回答:在弱场背景下的引力波是按光速传播的。
【一】
「弱场」,即场强很弱的场。
比如太阳系的引力场就是弱场,因为引力很弱;黑洞周围的引力场就是强场,因为引力很强。于是太阳系里引力的传播,就被称为弱场背景下的传播。而黑洞周围引力的传播,就不适用弱场的分析。
(关于引力场,或者更一般地相互作用为何用「场」来描述,可参考这个回答:如何让普通人理解物理学中「场」的本质?)
【二】
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不显含时间,所以牛顿引力是瞬间完成的,是一种「超距作用」。对此牛顿无法解释,故他从未对引力的起因提出过任何假设。
在这一点上,万有引力定律和静电场的库仑定律很相似,都是表明一个「源」怎样产生一个「场」。给定一个「源」——质量或者电荷,就在周围的空间瞬间产生一个场——牛顿引力场或者静电场。而一旦「源」消失,周围的场也瞬间消失。牛顿引力场和静电场都不能脱离源而存在。
在麦克斯韦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电场或者磁场是如何传播的。但库仑定律并不是电磁场的全部。于是等到麦克斯韦将库仑定律(对应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广的安培定律等结合起来,得到了一个波动方程,人们才知道,电场和磁场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而且速度就是光速;最重要的是,电磁波可以脱离「源」而存在,而自由传播。
【三】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引力身上。
牛顿引力是关于「引力势」——一个标量场——的理论。而就像静电势是一个标量场,却不是电磁场的全部一样,标量的牛顿引力势也不是引力场的全部。
这一点直到牛顿之后三百年,才被爱因斯坦发现。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一个张量场描述。一个物理的引力场有六个自由度:两个标量自由度,两个矢量自由度,两个张量自由度。而牛顿引力势,只相当于两个标量自由度中的一个。
更细致的研究发现,在这六个自由度中,只有两个张量自由度才能自由传播——即满足无源的波动方程,且传播速度在弱场背景下正是光速。这两个张量自由度被称为「引力波」。而另外的标量、矢量自由度,不能脱离「源」而存在。这里的「源」,可以是「质量」,也可是张量自由度即引力波本身。
在真空中(比如地球太阳之间可近似为真空)不可能有产生引力场的「源」。于是在这其中唯一可以传播的,只有引力波。打个比方,引力波是汽车,真正在跑的只有引力波,而标量(牛顿引力势)、矢量自由度都是坐在引力波这个汽车上跟着动。
矢量自由度类似于流体中的「剪切」。矢量模式是一直存在的,因为引力波也可以作为矢量模式的「源」,但这时候产生的矢量模式是非常弱的。通常的物质以产生标量模式(引力势)为主,这也是我们对引力场的直观感受。
若想产生可观的矢量模式,需要有特殊的物质形式作为「源」。通常在引力研究中,作为「源」的物质常被模拟成流体,产生矢量模式就需要「非理想流体」的物质运动。比如旋转黑洞、宇宙弦(cosmic strings)、星系磁场就会产生可观的引力的矢量模式。天文上对星系分布的观测,也能间接探测宇宙尺度上矢量模式的引力场的存在。
嗯 可以认为大质量物体是高山,翻过山最短路径未必是真正爬上去,通常是沿着一个等高线。
【四】
回到引力如何传播的问题。
以地球如何感受太阳引力为例。一个更确切的图像是:太阳产生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到地球所在的位置;引力波传播的同时,也携带的另外四个自由度一起传播;最终在地球所在的位置产生完整的引力场(六个自由度),然后地球感受到这个引力场——当然,也包括牛顿引力势。
所以,即便太阳有一天突然消失了,我们也只是在8分钟后才看到天黑了;同样,在8分钟后才感觉地球突然被甩了出去。
麦克斯韦在1865年得到电磁波动方程,12年后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遗憾的是,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没有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目前测量引力传播速度的实验,通常是观测太阳、地球、月亮系统的重力变化,实际上只是观测牛顿引力势的作用时间。当然,因为牛顿引力势总是坐在在引力波这辆跑车上,所以也算是间接测量了引力真正的传播速度。
最后:最新的测定引力传播速度是光速的实验,是中国科学家作出的:
Observational evidences for the speed of the gravity based on the Earth tide 显示全部
【一】
「弱场」,即场强很弱的场。
比如太阳系的引力场就是弱场,因为引力很弱;黑洞周围的引力场就是强场,因为引力很强。于是太阳系里引力的传播,就被称为弱场背景下的传播。而黑洞周围引力的传播,就不适用弱场的分析。
(关于引力场,或者更一般地相互作用为何用「场」来描述,可参考这个回答:如何让普通人理解物理学中「场」的本质?)
【二】
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不显含时间,所以牛顿引力是瞬间完成的,是一种「超距作用」。对此牛顿无法解释,故他从未对引力的起因提出过任何假设。
在这一点上,万有引力定律和静电场的库仑定律很相似,都是表明一个「源」怎样产生一个「场」。给定一个「源」——质量或者电荷,就在周围的空间瞬间产生一个场——牛顿引力场或者静电场。而一旦「源」消失,周围的场也瞬间消失。牛顿引力场和静电场都不能脱离源而存在。
在麦克斯韦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电场或者磁场是如何传播的。但库仑定律并不是电磁场的全部。于是等到麦克斯韦将库仑定律(对应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广的安培定律等结合起来,得到了一个波动方程,人们才知道,电场和磁场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而且速度就是光速;最重要的是,电磁波可以脱离「源」而存在,而自由传播。
【三】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引力身上。
牛顿引力是关于「引力势」——一个标量场——的理论。而就像静电势是一个标量场,却不是电磁场的全部一样,标量的牛顿引力势也不是引力场的全部。
这一点直到牛顿之后三百年,才被爱因斯坦发现。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一个张量场描述。一个物理的引力场有六个自由度:两个标量自由度,两个矢量自由度,两个张量自由度。而牛顿引力势,只相当于两个标量自由度中的一个。
更细致的研究发现,在这六个自由度中,只有两个张量自由度才能自由传播——即满足无源的波动方程,且传播速度在弱场背景下正是光速。这两个张量自由度被称为「引力波」。而另外的标量、矢量自由度,不能脱离「源」而存在。这里的「源」,可以是「质量」,也可是张量自由度即引力波本身。
在真空中(比如地球太阳之间可近似为真空)不可能有产生引力场的「源」。于是在这其中唯一可以传播的,只有引力波。打个比方,引力波是汽车,真正在跑的只有引力波,而标量(牛顿引力势)、矢量自由度都是坐在引力波这个汽车上跟着动。
矢量自由度类似于流体中的「剪切」。矢量模式是一直存在的,因为引力波也可以作为矢量模式的「源」,但这时候产生的矢量模式是非常弱的。通常的物质以产生标量模式(引力势)为主,这也是我们对引力场的直观感受。
若想产生可观的矢量模式,需要有特殊的物质形式作为「源」。通常在引力研究中,作为「源」的物质常被模拟成流体,产生矢量模式就需要「非理想流体」的物质运动。比如旋转黑洞、宇宙弦(cosmic strings)、星系磁场就会产生可观的引力的矢量模式。天文上对星系分布的观测,也能间接探测宇宙尺度上矢量模式的引力场的存在。
嗯 可以认为大质量物体是高山,翻过山最短路径未必是真正爬上去,通常是沿着一个等高线。
【四】
回到引力如何传播的问题。
以地球如何感受太阳引力为例。一个更确切的图像是:太阳产生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到地球所在的位置;引力波传播的同时,也携带的另外四个自由度一起传播;最终在地球所在的位置产生完整的引力场(六个自由度),然后地球感受到这个引力场——当然,也包括牛顿引力势。
所以,即便太阳有一天突然消失了,我们也只是在8分钟后才看到天黑了;同样,在8分钟后才感觉地球突然被甩了出去。
麦克斯韦在1865年得到电磁波动方程,12年后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遗憾的是,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没有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目前测量引力传播速度的实验,通常是观测太阳、地球、月亮系统的重力变化,实际上只是观测牛顿引力势的作用时间。当然,因为牛顿引力势总是坐在在引力波这辆跑车上,所以也算是间接测量了引力真正的传播速度。
最后:最新的测定引力传播速度是光速的实验,是中国科学家作出的:
Observational evidences for the speed of the gravity based on the Earth tide 显示全部
静态的引力场,只是空间中每个点的一个数值,不存在上限。黑洞事件视界处引力场强度无穷大。事件视界以内的引力场观测不到,无意义。
引力的变化产生引力波,传播速度为光速。引力波的确无法逃出黑洞。物体掉入黑洞时辐射时的引力波,源头都在事件视界以外。由于强烈的引力透镜,引力波可以绕过黑洞,传播到宇宙各个方向,而不会被黑洞本身遮住。
对于黑洞外的观测者来说,所有构成黑洞的质量,都分布在一层壳上。而黑洞外的东西掉向黑洞时会逐渐变红变淡(引力红移)、逐渐减速压扁(引力时间延迟效应)、慢慢贴在壳上,壳则随之膨胀变大。黑洞可以被观测到的一切事件,无论是霍金辐射、还是引力,源头都在这层壳的外侧。所以这层壳就叫做事件视界。
引力的变化产生引力波,传播速度为光速。引力波的确无法逃出黑洞。物体掉入黑洞时辐射时的引力波,源头都在事件视界以外。由于强烈的引力透镜,引力波可以绕过黑洞,传播到宇宙各个方向,而不会被黑洞本身遮住。
对于黑洞外的观测者来说,所有构成黑洞的质量,都分布在一层壳上。而黑洞外的东西掉向黑洞时会逐渐变红变淡(引力红移)、逐渐减速压扁(引力时间延迟效应)、慢慢贴在壳上,壳则随之膨胀变大。黑洞可以被观测到的一切事件,无论是霍金辐射、还是引力,源头都在这层壳的外侧。所以这层壳就叫做事件视界。
知乎用户 赞同
当前唯一能做解释的是弦理论,认为本质上所有的力是同源的,实验也在不停的验证它的正确性,当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不做细究。
所有的力均为闭弦,通俗的讲就是所有能发生作用的物体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如果太阳消失,地球受到的力会同时消失,不存在作用时间问题,答案一中所谓的场充其量是一种类似以太的概念,为了解释而创造的东西,场是什么?是物质么?
所有的力均为闭弦,通俗的讲就是所有能发生作用的物体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如果太阳消失,地球受到的力会同时消失,不存在作用时间问题,答案一中所谓的场充其量是一种类似以太的概念,为了解释而创造的东西,场是什么?是物质么?
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应该是,引力的传播是光速,光可以被引力束缚,导致黑洞周围测地线封闭,光线传不出来。但引力不能束缚自身,因为一旦假设引力波被束缚传不出来,引力场就会变弱,进而导致引力波被传出来,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广义相对论中对引力的描述本来就不是一个力,爱因斯坦把引力描述成时空非平坦的表现,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力。它的传播也不需要用速度来衡量。你可以假设太阳从当前位置突然消失,她消失前最后一刻发出的光需要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而太阳突然消失,质量也为0,那么引力也要消失。如过引力传播可以用速度来衡量的话,那么在光从太阳的位置传播到地球的8min中内,是什么东西在维持原先的太阳引力。你可以参考一下时间简史
知乎用户 赞同
给 白慧强 点了没有帮助和反对,以表示个人对其答题态度的不满,以上,感性发泄完毕.
个人表示不能接受弦理论,即使说在尖端物理层面,弦理论能解释很多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但是正如欧式几何和非欧几何的关系,牛顿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我更倾向于弦这样一个二维线段是一维点在空间震动的表现,即弦依然是点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其次本人持能量连续理论.这里我说的能量连续,是不违背普朗克的能量不连续理论的,因为普朗克的理论是鉴于之前电子迁移的能量转换.能量不连续理论在近代进一步延伸,也是鉴于我们无法找到更小粒子的情况下,人们认为能量的最小份也只是现阶段发现的最小粒子之间相互作用放出的能量.但是如果说我们最终能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点",那么我们自然发现,能量是连续的,因为"点"是没有质量的,所以其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自然不存在最小份量.
-------------------------------------------------------------------------------------------------------------------------------------
以上,基本世界观描述完毕,来谈论题目.
万有引力存在的前提是有一个有质量的物体.那么,根据相对论的最基本推测,如果万有引力速度超过了光速,那么这个物体在万有引力这个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就超过了光速,那么它就会开始转化成能量,直到质量消失.结果:它不存在了.
当然你会说,如果它周围的万有引力处于平衡状态呢?那它不就相对静止了么?但是对于一个物体,它对周围环境的万有引力均等的情况下,它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物体,而是跟它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个整体,单独讨论它的意义就消失了.
所以,如果把万有引力认为是一种物质化的存在,它的速度必然不会超过光速.而从最近本的有质量即有万有引力这个基本理论,我个人认为引力速度即为光速.
那么下面讨论的是,万有引力是一个非物质的能量性质存在.
如果认为万有引力的作用是我之前提到的"点"的相互作用,那么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点"没有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就不是那种我个人称之为"原始能量"的能量(即"点"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那么万有引力在靠近"世界本源"的等级上就自然掉了一级.这一掉就从我们尚不可知的脑洞里掉出来了,成为了现实存在的东西.那么现实存在中有比光速快的存在么?没有,所以引力速度小于等于光速.这时候咱们搬一个黑洞出来,就很明显发现引力和光速的对决上,能处在一个可以不败的地步,即等于甚至大于.两个集合相交,交集只有一个点,那就是引力速度等于光速.
综上,答主脑洞过大,胡思乱想的结果,如果有明显物理学漏洞,求折叠.
PS: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甚于科学问题,当然从侧面也说明科学的终点即为哲学
个人表示不能接受弦理论,即使说在尖端物理层面,弦理论能解释很多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但是正如欧式几何和非欧几何的关系,牛顿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我更倾向于弦这样一个二维线段是一维点在空间震动的表现,即弦依然是点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其次本人持能量连续理论.这里我说的能量连续,是不违背普朗克的能量不连续理论的,因为普朗克的理论是鉴于之前电子迁移的能量转换.能量不连续理论在近代进一步延伸,也是鉴于我们无法找到更小粒子的情况下,人们认为能量的最小份也只是现阶段发现的最小粒子之间相互作用放出的能量.但是如果说我们最终能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点",那么我们自然发现,能量是连续的,因为"点"是没有质量的,所以其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自然不存在最小份量.
-------------------------------------------------------------------------------------------------------------------------------------
以上,基本世界观描述完毕,来谈论题目.
万有引力存在的前提是有一个有质量的物体.那么,根据相对论的最基本推测,如果万有引力速度超过了光速,那么这个物体在万有引力这个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就超过了光速,那么它就会开始转化成能量,直到质量消失.结果:它不存在了.
当然你会说,如果它周围的万有引力处于平衡状态呢?那它不就相对静止了么?但是对于一个物体,它对周围环境的万有引力均等的情况下,它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物体,而是跟它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个整体,单独讨论它的意义就消失了.
所以,如果把万有引力认为是一种物质化的存在,它的速度必然不会超过光速.而从最近本的有质量即有万有引力这个基本理论,我个人认为引力速度即为光速.
那么下面讨论的是,万有引力是一个非物质的能量性质存在.
如果认为万有引力的作用是我之前提到的"点"的相互作用,那么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点"没有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就不是那种我个人称之为"原始能量"的能量(即"点"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那么万有引力在靠近"世界本源"的等级上就自然掉了一级.这一掉就从我们尚不可知的脑洞里掉出来了,成为了现实存在的东西.那么现实存在中有比光速快的存在么?没有,所以引力速度小于等于光速.这时候咱们搬一个黑洞出来,就很明显发现引力和光速的对决上,能处在一个可以不败的地步,即等于甚至大于.两个集合相交,交集只有一个点,那就是引力速度等于光速.
综上,答主脑洞过大,胡思乱想的结果,如果有明显物理学漏洞,求折叠.
PS: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甚于科学问题,当然从侧面也说明科学的终点即为哲学
万有引力的传递速度是多快呢?是瞬间到达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09488
下面是我自己的思考,不知道对错,也欢迎来回答我的提问:
由于宇宙中的物质本身就已经存在了,而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分开的速度又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如果万有引力是光速就可以了,这些物质之间就感觉万有引力是瞬间到达的,就好象不需要时间一样,其实万有引力的到达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从宇宙诞生就一直伴随着万有引力,而宇宙的扩张速度是小于光速的,因此所有星球上的人都觉得万有引力或者其他引力场是瞬间到达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09488
下面是我自己的思考,不知道对错,也欢迎来回答我的提问:
由于宇宙中的物质本身就已经存在了,而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分开的速度又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如果万有引力是光速就可以了,这些物质之间就感觉万有引力是瞬间到达的,就好象不需要时间一样,其实万有引力的到达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从宇宙诞生就一直伴随着万有引力,而宇宙的扩张速度是小于光速的,因此所有星球上的人都觉得万有引力或者其他引力场是瞬间到达的。
现在的物理理论随时都可能被颠覆,而当前我们只是寻求最合理的解释,四种基本力现在都还没有统一,什么都是未知。
爱因斯坦说,引力是物体对空间场的挤压,引力本身是没有速度的,质量的变化引起的引力场的变化才有速度。
量子世界没有引力,或者说没有被明确定义的引力。
爱因斯坦说,引力是物体对空间场的挤压,引力本身是没有速度的,质量的变化引起的引力场的变化才有速度。
量子世界没有引力,或者说没有被明确定义的引力。
引力速度绝对不是光速,这个问题已经在新发现杂志上已经讨论过了。既然他们在讨论,楼上乱猜也没多大意义。
可以举个例子,电子移动速度与电流速度明显是不等的。
引力速度不等于光速已经是有例子可以证明的了,不过引力场本质什么的问题还在讨论。当然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等到模型统一的那一天就会有答案了吧。
可以举个例子,电子移动速度与电流速度明显是不等的。
引力速度不等于光速已经是有例子可以证明的了,不过引力场本质什么的问题还在讨论。当然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等到模型统一的那一天就会有答案了吧。
看完大家的发言小弟我遇到了几个问题,希望各位能帮我解答,也希望大家能一起讨论。
我想问下,引力能用场描述吗?若光子在黑洞面前无所遁形,那引力场在黑洞面前能有所遁形吗?黑洞对周围造成的引力是怎么跑出来的?有引力子吗?光子跑不出黑洞那引力子能跑出来吗?引力子跑不出来那黑洞又怎么体现对外界的引力作用呢?
我想问下,引力能用场描述吗?若光子在黑洞面前无所遁形,那引力场在黑洞面前能有所遁形吗?黑洞对周围造成的引力是怎么跑出来的?有引力子吗?光子跑不出黑洞那引力子能跑出来吗?引力子跑不出来那黑洞又怎么体现对外界的引力作用呢?
可以这样理解吧,引力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所以不存在运动和传播的问题。确实有观点,从物质的角度看待引力,称之为场。场论里面有关于传播速度的讨论,但是更进一步地引力场到底具有何种特殊性和明确的定义,我也回答不了,等待理论物理的专业人士。
不才在这个问题上讲讲自己的见解。
光是一种物质,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信息的载体而运动的,而引力是存在于空间内的场的具体表现形式——说是具体,其实并没有具有可见性性质这么具体,但是已然足够用,因为我们间接地感受到了引力的存在。
那么,光很显然,是作为一种“动物质”而存在的,光穿梭于空间的三个维度,传递着我们人类可见的信息。而自然地,光在三维维度上,势必要受到外界约束,我们所说的黑洞,是一个三维上具有强大吸力的物质体(时间维度上也是同样,黑洞可以扭曲时间,但是这对我们的讨论不必要),光在黑洞之内,无所遁形。
而引力,不能称作为“动物质”,甚至不可以称之为物质,因为我们任取两个物体,不管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其他物质或者多么扭曲的时间、不管两者之间有何路径,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始终没有变,而只与距离有关。这更像是一种“静性质”。好的,这样子把引力放到黑洞里面,就已经不是三维内的问题了,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强有力的黑洞如何在物理量值上压制了引力(据说黑洞内的物理量值是跟正宇宙内有差异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黑洞内的物理背景也不一样,也就是说,黑洞内并不存在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牛顿世界或者是相对论世界,因为各种维度(可以超过4维)的扭曲,导致物理背景和物理定律完全不同,但是在我们外部观察者眼里,我们居然得出了那么多的“观测”结论,大概是不靠谱的。视角就不对,怎么可能有结果呢?
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对待“光”和“引力”的态度就应该有所区分。
好的,我要说的是。黑洞的特殊性,导致不应该作为我们所生活的“正宇宙”的一部分来看待,我们研究问题时,遇到黑洞,应当在所有我们认知的维度上,绕过去。没错,就是绕过去。因为你始终是个局外人。
你能在三维上看到光被吸进去了。你的确能。
但是引力呢?不只是三维维度上的东西。你凭肉眼感知不到,而你又不敢靠近黑洞去凭传统的触觉感受引力的变化。。你还能对引力穿过黑洞是否发生变化下一个定论吗?
光是一种物质,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信息的载体而运动的,而引力是存在于空间内的场的具体表现形式——说是具体,其实并没有具有可见性性质这么具体,但是已然足够用,因为我们间接地感受到了引力的存在。
那么,光很显然,是作为一种“动物质”而存在的,光穿梭于空间的三个维度,传递着我们人类可见的信息。而自然地,光在三维维度上,势必要受到外界约束,我们所说的黑洞,是一个三维上具有强大吸力的物质体(时间维度上也是同样,黑洞可以扭曲时间,但是这对我们的讨论不必要),光在黑洞之内,无所遁形。
而引力,不能称作为“动物质”,甚至不可以称之为物质,因为我们任取两个物体,不管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其他物质或者多么扭曲的时间、不管两者之间有何路径,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始终没有变,而只与距离有关。这更像是一种“静性质”。好的,这样子把引力放到黑洞里面,就已经不是三维内的问题了,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强有力的黑洞如何在物理量值上压制了引力(据说黑洞内的物理量值是跟正宇宙内有差异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黑洞内的物理背景也不一样,也就是说,黑洞内并不存在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牛顿世界或者是相对论世界,因为各种维度(可以超过4维)的扭曲,导致物理背景和物理定律完全不同,但是在我们外部观察者眼里,我们居然得出了那么多的“观测”结论,大概是不靠谱的。视角就不对,怎么可能有结果呢?
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对待“光”和“引力”的态度就应该有所区分。
好的,我要说的是。黑洞的特殊性,导致不应该作为我们所生活的“正宇宙”的一部分来看待,我们研究问题时,遇到黑洞,应当在所有我们认知的维度上,绕过去。没错,就是绕过去。因为你始终是个局外人。
你能在三维上看到光被吸进去了。你的确能。
但是引力呢?不只是三维维度上的东西。你凭肉眼感知不到,而你又不敢靠近黑洞去凭传统的触觉感受引力的变化。。你还能对引力穿过黑洞是否发生变化下一个定论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