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9, 2015

“神经系统是一个可以使生物体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内、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通讯网络

非药物整体调序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思索



楼主:天津调序脑科所 时间:2013-04-20 15:51:00 点击:112 回复:0
  抗精神病药物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至今世界上出现了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这些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对探索精神病的发病机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药物直到今天仍然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可否定的。但是这些药物普遍存在副作用大,减药停药就易复发的缺陷,甚至造成有些患者长时间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出现了一个“用药不行,而又停药不能”的困惑局面。造成这一困惑的要害是:理论指导有缺陷、治疗理念片面、治疗机理错误、治疗技术落后!

  要想走出这一困惑,必须从根本上变革以上四点,寻找新的理论指导、治疗理念、治疗机理、治疗技术。

  本项研究的结果提示:我们实现了上述四点变革,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一个发现,三个变革,和遵循一个金原则。

  一个发现是:发现了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可被体外调控!也就是说,药物治疗是在体内作用于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导的中间环节——受体,而调序仪这项非药物治疗技术,甩开了这个常规环节,是在体外通过信息调控,作用于中枢神经细胞信息传导的另一个关键环节——膜电位的调控与改变,进而调控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它的生理依据是: “神经系统是一个可以使生物体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内、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通讯网络”;“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信号转导和信息传递②”;“突触功能的失调将影响我们的学习、记忆、思维、精神、情绪、运动等功能,严重时导致神经和精神疾病③”。

  三个变革的基础理论是《生物序变律》④,生物序变律是运用系统论和整体观揭示生物体内部的动态相互作用秩序的变化及其规律,于是: 1 理论上扬弃单纯的还原论,实行还原论与系统论相结合,整合是这一结合的关键。 2 对精神病的认识,冲破了单纯的神经生化、神经生理学说,提出精神分裂症是由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障碍而导致的一种“系统性的信息调制失序、脑的整合机能失衡”的整体性病症⑤。 3 在治疗机理上用“整体调序”取代了“受体阻断”!调序仪基础实验中表现出的大量可重复性及临床实践的成功性,验证了上述认识的科学性。

  一个金原则指的是:在技术上要满足一般系统论中提出的四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相互作用原则、有序性原则⑥,这是生命科学的金原则。

  着眼于信息的调控和着眼于生命科学的金原则治疗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两个前所未有的创新理念,是治疗理念的变革,并且实践证明很成功!这一点除本次研究结果所证实外,还可以拿出数以万计的病例充分说明这一点。

  保障落实生命科学的金原则的关键是在技术上实现对人脑的“整体调序”。调序仪很好地达到了这一要求。并在“整体调序”过程中,体现了“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可被体外调控”的治疗原理。

  何以见得?

  两个依据:

  (一)基础研究。

  本项研究中,我们运用脑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进行应用调序仪前后的即刻随机双盲对照及远期前后对照的基础实验研究,结果看到:

  (1)治疗前后的变化是全脑的,而不是局部的。

  (2)主要中枢神经递质活动水平的变化呈双向性调节。

  (3 实现了脑波节律优势的改变。

  (4)频率结构熵下降,有序化程度提高。

  调序仪可以把人的脑波由病理节律优势,调节改变为生理节律优势,由于脑电节律是突触后电位的综合 7 ,而突触后电位又与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密切相关,这是由于突触前释放的神经递质只有与相应受体相结合,才能产生生物效应,受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配体门控通道;一类为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门控通道会直接影响突触后电位,G蛋白偶联的受体虽然不直接诱发突触后电位,但却可以对递质门控通道激活产生突触后电位起调节作用,这类突触传递反应称为调制,这种调制不仅会最终影响电活动,而且还会使突触前发放的信息被不同的突触后神经元精确、恰当地反应8 ;本项研究中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节律以病理节律为优势,尽管这里也有药物作用的因素,但这反映了神经元代谢降低,神经纤维传导变慢,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信息容量减少,从而导致调制机能下降,使突触前发放的信息不容易被突触后神经元精确、恰当地反应,同时导致大脑皮质对皮质下抑制功能减弱,无论如何这是一种病理表现;而调序仪可以把以病理节律为优势的病理状态,改变为以生理节律为优势的生理状态,改变了上述病理过程,我们看到的是脑电节律的改变,实际反映的是细胞信号由无序转导到有序转导的变化,这不仅会加强系统的调制机能,同时由于大量神经元电活动的同步化,这意味着大脑皮层机能灵活性高、皮层与皮层下协调性好,又由于生理节律是由许多神经元单位的电活动同步化而产生。脑电活动的节律性说明体内环境恒定的稳定性,生理节律可以作为一个人的意识水平的指标,生理指数可作为一个人的情绪表现的指标。调序仪将脑波调节改变为生理节律时,往往有一个生理主峰,此时,脑的有序度最高。这一切都表明调节的结果使与人的精神及脑的高级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环路及其神经环路间的相互作用呈现有序的状态,这无疑会增强脑的整合机能,临床实践中看到这可以使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不仅使我们发现了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可被体外调控,这一重要原理,同时也为我们提出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细胞传导转导障碍导致的系统性调制失序、脑的整合机能失衡的整体性病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调序仪可以使脑内主要中枢神经递质呈双向性调节,使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序化,由于这些有序释放的中枢神经递质可以识别,结合并激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发信号转导系统,导致细胞内的级联反应10 ,这是细胞信号有序转导的基础。因而,再次表明: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可被体外调控。从这个角度讲,常规的药物治疗,事实上也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细胞信号转导10 ,不同的是药物治疗选择了一个落后的或称错误的作用机制——受体阻断。由于这种受体阻断没有靶向性,该阻断的阻断了,不该阻断的也阻断了,这就必然会影响正常的突触整合,从而破坏了神经环路之间的整体秩序;这是当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致命伤;正是由于这个错误的选择,使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出现了不尽人意的缺陷,那就是药物的副作用,无论是锥体外系反应,还是催乳素增高,无论是产生或加重阴性症状,无论是过度镇静,体重增加,糖脂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都会给患者回归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调序仪甩开了“受体阻断”,通过膜电位的体外调控同样可以调控中枢神经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这一点在本项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六种主要中枢神经递质活动水平的双向调节,得到了验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取决于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又取决于膜电位;由于调序仪的这一正确选择,不仅不会影响突触整合和神经环路之间的整体秩序,相反会增强调制机能,使神经环路之间的整合机能增强。因而不但避免了现有药物的副作用,同时显现出了许多优于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不具备的性能特征。

  又由于人的脑电反映的是人脑功能的整体功能状态 10 ,在ET实验中又看到,治疗前后的变化是全脑的,而不是局部的,因而有理由认为,调序仪对脑功能的调节所发挥的是一种“整体调序”作用。“整体调序”的结果,使脑增强了整合作用,我们所看到的是大脑整合机能加强的结果。

  这种对全脑功能的整体调序作用在ET实验的频率结构熵下降中进一步得到证实,调序仪可以使脑电生理节律状态下全脑频率结构熵明显下降,表明全脑功能的协同化、有序化程度加强。不仅反映了中枢神经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有序化程度增强,也表明脑的整合机能加强。

  (二)临床研究

  本项研究以及在数量庞大的病例反馈中,我们看到:调序仪不但可以使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减轻或消失,同时还可以改善睡眠和提高人的认知功能。而患者的上述病症的改善与功能变化与脑内的DA、5-HT、NE、Ach、GABA、Glu等多种神经递质能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有序化又是密切相关的。这些递质能系统在脑内的分布又是十分广泛的 11 。因而再次从临床角度证实,调序治疗仪对人脑发挥的是“整体调序”作用。

  从临床研究角度,我们看到,当调序仪与药物合并应用时,有明显的的增效减毒作用,既能提高药物的疗效,又能有效地降低很多药物的副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药物副作用的产生与药物与脑内多种受体的阻断相关12 ,又由于精神病药物治疗几乎无一例外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并将选择性地影响受体后的信号转导过程13 ,同时可以改变信号转导的平衡。因而,有理由认为,药物副作用的减轻或消失,也反映了是在调序仪的作用下,中枢神经细胞信号由无序转导恢复为有序转导的结果。又由于这些降低的副作用,包括锥体外系反应,自主神经副作用、代谢内分泌的副作用等,也涉及到脑内广泛分布的多种递质能系统,因而,不仅再次印证了“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可被体外调控”的原理,也表明了调序仪发挥的是“整体调序”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又看到:调序仪呈奇妙的双向调节,不用担心治疗抑郁会出现躁狂,也不用担心治疗躁狂会出现抑郁;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也不用担心由于DA过度低下而出现帕金森氏综合症;当NE低下时会出现抑郁,中度会提高注意力,过高会导致焦虑或激动14 。但应用调序仪只会出现提高注意力,而不会出现抑郁,也不会出现焦虑或激动(而药物治疗都有这些缺陷)!相反对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对焦虑,激动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同样是调序仪对人脑产生“整体调序”作用的结果,出现奇妙的双向性调节。这种双向调节的出现,可能是中枢神经递质有序释放的同时神经肽的同步释放,增强了调制机能的结果。

  那么,对人脑的“整体调序”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这里我们科学地运用了“反立法则”和技术上成功地找到了“成序机制”是关键。

  所谓“反立法则”是指自然界生物体普遍遵循的一个自然法则,即从分子到细胞,从组织到器官,从器官到系统,生命处处遵循这一法则而存在。例如有兴奋就有抑制,有收缩就有舒张,有反馈就有负反馈,有同化就有异化……用哲理来表达就是拮抗双方对立的统一;精神病的发生与脑功能偏离反立法则是密切相关的。

  问题是如何使偏离的脑功能回归“反立法则”呢?

  我们在长时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找到了使脑功能走向有序化的成序机制——“同步化可以成序”!我们在技术上实现了使大量脑细胞电活动呈现同步化。当一个神经元的回路放电时,其电场可以通过电场效应,影响到邻近的神经元回路,使皮层内为数众多神经元回路同时放电,同时停止。这就是我们在技术上增强同步化的生理基础15 。由于同步化是分布在皮层的细胞相互和并行交互作用基础上自组织过程的结果16 。因而有理由认为脑功能回到反立法则,是大脑自组织机能加强的结果,而自组织加强是通过同步化来实现的。同步化的增强也清楚地表明脑细胞之间以及神经环路之间动态相互作用及其有序化的提高!这一改变,绝不是简单的神经传递、突触联系、受体结合和神经环路的改变,这其中的相互作用有序化,是大脑增强整合机能的重要生理基础。再次表明了对一般系统论中金原则的体现。系统整体地看待人的脑功能与脑功能障碍,在理论上目前国内外渐趋一致,但在技术上实现对人脑功能实现“整体调序”,增强脑的整合机能,调序仪属国内外首创。

  总之,该项研究实现了以下四点创新:①成功的实现了四项变革;②发现了中枢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可被体外调控;③发明了能够对人体实现“整体调序”的技术;④找到了使大脑功能呈现高度有序的成序机制。因而,在临床上显示了如下性能特征:

  1. 多种精神病症可以同步康复。若一个患者同步兼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若用药物治疗只能分别对症用药物治疗,然而这种技术可以使上述病症同步得到康复。

  2. 该项技术可以不依赖药物独立发挥治疗作用,也可以与药物合并应用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增效减毒作用。既可以提高疗效又可以降低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并可随治疗进展逐渐递减药物,有的甚至可以停药。

  3. 奇妙的双向性调节。

  4. 可以使精神病症与认知功能同步康复。

  5. 同步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6.可以实现全面康复,使病人从思维到情感、从意识到行为、从认知到眼神和面部表情,可以恢复到一如常人。

  7. 是一种无副作用治疗技术。

  同一项技术,同步兼有上述七个特征,国内外未见相同报道。上述七个特征也是当前一般抗精神病药物所不具备的。

  调序仪是一种信息调控技术,通过信息调控实现了细胞信号由无序转导到有序转导,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成功。根据相同原理,它可能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精神障碍以及智力障碍,睡眠障碍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甚至肿瘤等病症的临床治疗。“信息调控学说”是“受体学说”之后的又一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的新学说。

  受体学说是19世纪末欧洲一位药理学家提出的,对推动20世纪人类医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它突出的缺陷是药物的副作用;而信息调控学说的问世,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缺陷,而且由于实现了对人的“整体调序”作用,因而突出的特征是实现了对疾病的全面康复。因而,这一学说的问世是划时代的,可能会对21世纪人类医学的发展起到新的推动作用。

  在精神病治疗领域这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创新技术,是当前精神病临床治疗技术的一个重大发展与进步,值得不断深入探求。调序仪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与提高作用,虽然已经临床和ET检测得到了证实,但有必要通过ERP实验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加以充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