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编辑]
與電子簡併壓力相關的解釋是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它的狀態是:一種本質為壓力增加時就會被壓縮的材料,在內部的電子,位置測量的不確定量Δx就會減少,而依據不確定性原理,電子動量的不確定量Δp,將會增大。因此,無論溫度降至多低,電子依然會因為動量的不確定而以海森堡速度運動,並貢獻出壓力。當電子由"海森堡速度"產生的壓力凌駕於熱運動之上時,電子就進入簡併狀態,這種材料就成為簡併態物質。
電子簡併壓力在恆星質量未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1.38太陽質量)前能阻止核心的塌縮,這就是阻止白矮星崩潰的壓力。質量超出這個極限而又沒有燃料可以進行核融合的恆星,將會因為電子提供的簡併壓力不足以抵抗重力,而繼續塌縮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量子力学中不确定关系[;\Delta x \Delta p_x>\frac{\hbar}{2};]。
其中[;\Delta p_x;]是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在实验上是如何实现对动量的测量的?
我的初步想法:如果是通过测速度的方法测动量,则至少要测粒子在两个时间所处的位置,意味着至少要对粒子做两次位置的测量,第一次测量时粒子的态已经坍缩成位置算子的本征态,在第二次测量时粒子的态已经不是原来的态了,这样做是否合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