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7, 2014

mingda1986 由于电子气具有非定域性,它们的性质与经典气体有本质的不同。经典气体里,每一个气体分子都遵循着力学和热力学定律,在一定的轨迹下运动。即使轨迹本身是随机的热运动,也在原则上可以追踪这个轨迹,而且完全允许两个气体分子的具有相同的动量,一个气体分子的运动和另外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关联。然而对于电子气体,每个电子都与整个系统里的其他所有电子关联在一起,没有任何两个电子处在同一个态上。这个性质,与电子是否带电无关,而是被电子的自旋所决定。假设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突然神秘的关闭了,那么这些如同气体一样无相互作用的电子气体,只要自旋不变,仍旧满足Pauli不相容原理


能带论——影响20世纪的最重要理论之一


简介
科学爱好者最热衷的理论,莫过于相对论。讨论它并不需要复杂的概念:能量,时间,惯性,加速度,引力,薄薄的册子,就足以掌握其精髓,并体会它到底如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但是,如果问一个物理学工作者,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理论是什么,他的答案很可能不是相对论。他很可能会说是代表量子世界的薛定谔方程。进一步,如果问起薛定谔方程的重要应用,答曰能带论,是当之无愧的。
敢做这么强的论断,看似武断,其实有很深刻的理论和应用背景。从理论结构的角度,相对论是一种“死”的基本理论,它表示物理系统的时空坐标变换,并把时空的曲率与质量能量和动量相联系;每个物理系统都要遵守同样的变换规则(洛伦兹变换,等效原理)。也就是说,相对论并不提供系统的内涵,甚至算不上时间演化的动力学方程,只提供物理系统在平直以及弯曲空间里的惯性运动。相对论的方程里,外界输入的变量就是空间的曲率。在平坦空间里,唯一的可变参数就是粒子的质量了。换言之,相对论并无“花样”而言。与之相反,量子论是“活”的理论,在有效哈密顿量的前提下,对不同的系统输入不同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称性,它可以展现千变万化的状态,如铁磁性,高温超导体,量子霍尔效应,自旋玻璃,拓扑绝缘体等。
实际上,从1950年到2011年,仅有不到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量子理论无关——量子理论主导了物理学的发展进步。其中,有超过10年的获奖内容和能带论直接相关。从这个角度,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衍生理论能与之媲美(相对论属于基本理论)。此外,改变人类人生活方式的电子计算机,以是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为元件,而这些元件的理论基础就是能带论。由此说能带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并不为过。
能带论如此重要,但是要完全描述,却不简单。获得它的一般形式需要求解薛定谔方程,而真正求解能带更是需要密度泛函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的帮助。本文是在不写数学式子的前提下,介绍能带的物理图像以及它的意义的粗浅的尝试。
从氢原子玻尔模型到能带的概念
氢原子的玻尔模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氢原子的唯一的一个电子可能会处于不同的能级,基态或者激发态,如图1左图。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先考虑一个假设的原子X,它仅有一个能级,能量为E,每个X原子也只有一个电子,如图1第1步。它实在太简单,没有特点。我们进一步考虑两个单能级原子X1和X2,它们在空间上互相靠近,如下图2。试问,这时能级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X1和X2两原子没有相互作用,不难想象原子能级没有什么变化;电子仍处于同样的能级E上。对于氢原子,假设只有-13.6eV的基态能级存在,如果两个氢原子没有相互作用,那么不论电子处于第一个原子的基态,还是处于第二个原子的基态,那么它的能量总是-13.6eV,即图2里的情形①。注意此时电子处于空间的哪个原子并不重要,只在乎能级。



为什么可以只关心能级,不关心哪个电子呢?假设系统有两个原子,编号为X1, X2, 每个原子分别提供一个电子e1和e2. 电子e1处于X1, 且电子e2处于X2的系统,与电子e1处于X2, 且电子e2处于X1的系统不可区分。见下图。这两个系统,在物理上是不可分辨的,因为它们对外界没有任何可以观测的效应。电子e1和e2,就叫做全同粒子。



所谓全同,就是说粒子交换后,在任何可观测的物理上,看不到变化。
由于电子是全同粒子,所以才有了上面的表述,“电子处于空间的哪个原子并不重要”了。因此可以只关注能级,如图2的能级图。

实际的原子肯定是有相互作用的,比如带正电的原子核之间有库仑排斥力。因此,第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两个同种原子靠近彼此时,原有的能级会发生能级分裂,产生新的能级。比如,由于两个氢原子之间的作用,氢分子的能级就比单个氢原子的能级要更加复杂。
进一步,如果有N个单能级原子靠近彼此,排列成一个周期性的长链,能级会有什么变化呢?不难想象,能级会从单一能级分裂为N个能级。这N个能级里,能级的间距非常近 (能级间隔Δ<<E), 以至于几乎分辨不出,这样的能级叫做“准连续”的,因此,能级不只是分裂为两个能级,而是分裂为一个具有很多准连续能级的能带。下图说单个原子的能量,但实际上,所谓单个原子的能量,指代的就是电子处于该原子的能量。


库仑势能还有一个超距作用的问题。在相对论里,任何信号,就是力,相互作用,都有个传播速度,库仑里的本质是交换虚光子,信号传递的速度就是光速,有限速度。然而这个关系,在那个平方反比力里,完全不能体现;即库仑力是瞬时的相互作用,没有考虑任何“retardation”效应
2013-1-1 01:39 回复
  • mingda1986: 所以如果要考虑两个电子,它们之间如果有相互作用,并且有加速等,可能会有各种复杂的现象,包括辐射,或者电磁波传播(辐射和平面波的波的性质很不同),不断的改变速度和加速度。
    2013-1-1 01:41 回复

    • mingda1986: 然而这些现象,只在电子高速的时候辐射才占主导地位,参考“电子同步辐射X光”,在低速的时候,由于加速度产生的辐射,和由于速度产生的洛仑兹力,就比静电作用小。这个时候,采用库仑力做近似。
        

     
     
    对于单个电子,除了电荷,还有自旋这个内在属性。那么对于电子和电子之间,又有什么有趣的性质呢?电子和电子之间有库仑相互作用,各带负电的两个电子互相排斥。这个性质就是电子带电荷的结果。除此以外,电子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有趣性质吗?有的。一个是电子的非定域性,一个是电子的交换,两者都与电子的全同紧密相关。
    金属中的电子,不但互相库仑排斥,而且不断进行交换。所谓交换,经典的来看,就是处于空间两个不同位置处的电子,在一瞬间互相对调量子态。由于在量子力学里,量子态描述了粒子的全部信息,所以对调量子态,就好象对调了粒子一样。
    在上一节里提到,自旋是一种量子态;在后面的能带论里,还将提到其他的量子态。简要说来,量子态就是完全描述(更精确的说法叫做“标记”)一个粒子所具有的特征的全部信息。比如晶体中的电子在运动,具有量子态“晶格动量”。晶格动量也是描述固体中电子的量子态。



    直接库仑相互作用vs电子交换
    直接库仑相互作用和电子交换相互作用的区别如图1-2-1。假设发生相互作用前,电子1处于态|a>,电子2处于态|b>,在电子1运行到x1且电子2运行到x2时,两个电子发生库仑相互作用。所谓直接库仑相互作用,就是相互作用后,电子1保持在原有态|a>,电子2保持在原有态|b>,然后分手,直到下一次作用,如图1-2-1 (a);反之,如果电子1和电子2交换了态,那么就意味着电子1处于态|b>而电子2处于态|a>,就如图1-2-1(b)。
    从图上看去,电子从一个态,经过相互作用变成另一个态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散射过程,在图1-2-1(b)里,处于x1处的电子1从态|a>散射到态|b>,在图1-2-1(a)中,电子1从态|a>散射之后仍旧停留在态|a>。这里的散射是态的散射,是打台球黑8被白球散射进袋的空间散射过程的推广。因此,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把粒子从一个量子态散射到另一个量子态的过程。

    在图1-2-1里,电子1和2只是经典的记号,用于标记区别是哪个电子;对于“散射之后电子1处于态|b>而电子2处于态|a>”这个结果,除了图1-2-2(a)(同图1-2-1(b))的过程,1-2-2(b)过程也是允许的,即电子1和2散射后,没有交换量子态,但是交换了坐标。



    然而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说图1-2-2(a)可以理解,即电子1在|a>态散射到|b>态,但是散射的这一瞬间的电子1所在的空间位置不变,即仍处于x1。那么对于1-2-2(b)呢?为什么电子瞬间的改变了位置?之前处于x1的电子1在散射的一瞬间,就变到了x2了吗?这岂不是违反相对论,说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不能大于光速吗?是不是应该把(b)图对应的物理过程给排除掉?
    答案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的,因为图1-2-2对于电子1,2的图像不甚准确。为了理解这个过程,必须要理解全同粒子,即1,2是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的粒子,那么此时图1-2-2(a)和(b)就变成相同的散射过程了。

    全同粒子
    对于经典的粒子,比如两个气体分子,人们可以从原则上不 断的跟踪每个粒子的运动轨迹,自始至终可以区别哪个粒子运动到哪里。但是在量子力学里,尽管电子本身只有一个点大小,但是根据“波粒二相性”,运动的电子 会像波一样,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弥散。如果两个电子的波的弥散有一定的重合,那么在这个叠加重合的范围之内,就无法再分辨到底是哪个粒子,即使从原则上也做 不到,这样的两个粒子叫做全同粒子,如图1-2-3。左侧(a)为经典粒子的运动过程。开始时,一个粒子处于x1,另一个处于x2,时间演化之后,尽管两个粒子的位置都有所改变,但仍旧可以分辨出是哪个粒子(标记为红色或者绿色)。然而在量子情形(b)下,由于电子不再一直保持点粒子,两个粒子的波互相干涉叠加后,再也分辨不出单个粒子,即使它们再分开,也无法知道分开后的哪个粒子对应于刚才标记红色或绿色的。


     




    在金属中,表征自由电子运动的波弥散了整块金属,也就是说,整个金属全部的电子,各个都是全同粒子,全部无法区分彼此。因此,图1-2-2中标记电子1和2其实并不准确:我们其实无法知道散射之后,哪个电子处于态|a>,哪个电子处于态|b>。
    换句话讲,图1-2-2的(a)和(b),在物理上是本质不可分辨的,因为它们描述了相同的物理过程;电子1和2的区别完全体现在它们的态|a>和|b>里;没有额外的信息会知道到底是哪个电子处于态|a>,哪个电子处于态|b>,只知道一个电子处于态|a>,另一个电子处于态|b>。
    因此,对于图1-2-2的正确画法,不是标记电子1和2,而是只标记态|a>和|b>。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直接库仑相互作用的过程,如图1-2-4。



    费恩曼图
    如图1-2-4的图叫做费恩曼图。每张图可以用于描述这个图对应的物理过程发生的概率振幅,图中的每个细节都对应于一个数学运算:每个带箭头的直线对应的式子描述电子自由的传播,每个连接两端的波浪线对应的式子描述两体相互作用(比如库仑作用)。费恩曼分享了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费恩曼图有很多直接联系。
    现在,电子交换的意义就明晰了:处于|a>态和|b>态的两个电子,经历了交换相互作用,量子态互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如同1-2-2(a)的情形,还是1-2-2(b)的情形都不重要;因为无法分辨,也无法讨论单个电子。我们只知道两个电子作为全同粒子的一个整体,使得本来处于空间x1位置的电子,从|a>态散射到了|b>态,而不去管散射之后的x1位置的电子是不是同一个电子。
    为什么不去考虑如图1-2-2,而一定要考虑全同粒子图1-2-4的过程呢?所有可以和实验比较的有关固体性质的计算,必须考虑全同电子,即图1-2-4的表达式,才可能正确。只有用图1-2-4的方式,不考虑散射之后到底是哪个电子处于某个|a>态或者|b>态上,而是说,完全不可能区分是哪个电子,只知道散射之后两个全同电子中的一个处于|a>态上,另一个处于|b>态上,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的理解电子交换,需要理解不相容原理和电子的非定域性。前者是大家熟知的,在原子的壳层结构里经常遇到,然而后者也同样重要。

    Pauli不相容原理和电子的非定域性
    大物理学家Pauli经过分析大量的原子光谱数据,从中获得了一个简单优美的原理:在一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两个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量子态。由于晶格动量k和自旋s都可以标记量子态,金属中的单个电子的量子态可以标记为|k,s>。Pauli不相容就是说,整个金属中,即使有1022这么多个电子,也不可能有两个电子有相同的k,s值,即没有任何两个电子,同时具有相同的晶格动量和相同的自旋。
    这是一个恐怖的结论,从意义上说,如果不是这样,整个宇宙和元素周期表都要大大的改写了。然而从物理上说,它同样震撼。想想面前的一块金属,内部的电子多如繁星,每个电子都像是海里的一滴水,怎么可能处在空间某一处的电子知道空间另一处电子的量子态呢?(注意空间坐标不能用于标记量子态,后面的章节会再次提到原因)好像这1022个电子都串通好了一样。
    电子在空间的某处,占据了某个态,就能决定空间另一处的电子不再占据这个态,这就是电子的非定域性。所谓定域性,就是空间某处的性质,仅由该处自身的物理条件决定。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简化看作自由电子气体,因为它们能像气体一样在金属里巡游活动。然而,由于电子气具有非定域性,它们的性质与经典气体有本质的不同。经典气体里,每一个气体分子都遵循着力学和热力学定律,在一定的轨迹下运动。即使轨迹本身是随机的热运动,也在原则上可以追踪这个轨迹,而且完全允许两个气体分子的具有相同的动量,一个气体分子的运动和另外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关联。然而对于电子气体,每个电子都与整个系统里的其他所有电子关联在一起,没有任何两个电子处在同一个态上。这个性质,与电子是否带电无关,而是被电子的自旋所决定。假设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突然神秘的关闭了,那么这些如同气体一样无相互作用的电子气体,只要自旋不变,仍旧满足Pauli不相容原理。

    作为电子交换的一个实例,可以考虑离子晶体和金属的结合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