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基于张量空间模型的中文文本分类
www.paper.edu.cn/journal/.../1003-5060(2010)12-1806-0...
轉為繁體網頁
2010年3月8日 - 该方法简化了预处理过程,提高了准确率,并使得更多张量学习方. 法能够在中文 .... 量类似,张量是一种几何实体,其本身不依赖于所. 选择的基, .... 环境计算机交通. 教育. 经济. 军事. 体育. 医药. 艺术. 政治. 合计. 文档数. 201. 201.
book.douban.com/review/6435007/
轉為繁體網頁
評分:5 - 評論者:YIHE_陳
2013年11月27日 - 而艺术则直接涉及具体的感官,人类复杂的认知、思维与行为。 ... 不被年轻人待见的现实主义,简言之,就是你在实体书店里逛看到封面和标
诗词的审美场透析
贾珮瑶
关键词:场 物理场 审美场 诗词的审美场 诗 词
摘要:由对场、物理场和审美场的解读,延伸出对诗词审美场的建构,从场的角度观照和审视诗词的审美意蕴。
一、场:
“场”具有空间性,在物理学上是物质客观存在的基本形态,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引力场,电磁场,总是依循某种规律以实物形态布满于特定空间。二十世纪以来,场理论的发展不断深化,进一步引申为某一种物理量或数学函数的空间区域本身,已超越了“物质存在形式”的界定,例如“矢量场”,“张量场”。近年来,随着学科之间大幅度的相互渗透,“场”的概念已染上了浓重的泛文化色彩,成为多重文化内涵的审美视角,超越了非此及彼的二元对立,浑然无界,圆融通透,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层面。校园是一个文化场,人的认识世界是一个心理场,当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构成了当代文学场,各种媒体及其传递对象构成了信息场。“场”的概念高度地虚化,但也更加渗透了人文气质,并在不失其原始“空间性”特质的基点上,生发出形而上范畴的美学意蕴。
二、审美场:
审美场是审美意象关系场,它以意象网络的形式构成一种完全虚化的非物质的类时空区域。审美场也具有空间性,只不过在这个空间区域内分布的不是物理量或数学函数,而是构成审美场的审美意象和审美意境。因此,“审美场”与意象和意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像物理场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样。
审美场也同物理场一样,是一种相互作用场。构成一个审美场的审美网络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一个意象,或者是几个意象相互作用形成的意境。各个意象或意境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纠结形成多个审美网络,各个审美网络立体分布、环环相扣,形成复杂而蕴籍无穷的审美场。所有意象都存在于一定的意境中,并与其他意象形成关联作用,对特定的审美场,每一个意象、意境和审美网络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他们总是相互作用,不可能孤立存在。话语所描述的人、事、景、物等是作品的构成因素,它们本身并不具活力,但当它们组织在一起时,就各得其所,进入和谐境地,这时就形成了一个审美场,因为有了这个场就诗意四溢了,它是一种弥漫性、扩散性。这种将没有诗意的话语变为极富诗意的话语体现出创作者别具匠心的独创。在创作中想象和情感凌空翻飞,并且窥视着由想象和情感凝聚在自己心中的“意象”来构建。使得在审美场中,意象、意境和审美网络不是外在的直接的形象,而是隐含了思想情感的内心的仿佛可以窥见的形象,是内视形象,是作者创作出来的形象。在创作前,创作中和创作后,都是内心视象,读者欣赏的时候,所领会到的不是话语符号内所表达的意义,而是符号之外所流露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意味、意义、气氛、情调、声律、色泽等,是一种气势、一种节奏,是由于符号的艺术魅力持久绵延于作者和读者内心视像的审美场域。在这个审美场域中作家体验过的一切都不自觉的投入其中,经历、思想、感觉、感情、联想、人格、技巧等都融化于这个场中,话语符号已经浑化而成一种整体的东西,而不再是单纯的只表达意义的媒介。因此,审美场是话语符号所构成的丰富的整体体验,是“言外之旨”、“韵外之致”,是一种内视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多重意义。
物理场是一种物质能量场,是物质存在的形态;而审美场是一种精神能量场,是精神存在的形态,是组成它的意象、意境、审美网络诸元素由于“这样”组接而必然且唯一呈现出的内在的特质。作为物质能量场,物理场对物质世界是有作用的;作为精神能量场,审美场对人类、对社会、对文化也是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的,表现在诗词上,就是以美的形态和美的功能对人类产生影响。
三 诗词的审美场
诗词的审美场强调一首诗(词)在造型表意方面的整体效应。一首诗(词)的审美场大致可分为五个层面:话语层面,形象层面,情感层面,象外象层面,形而上意义层面。
话语层面是诗人运用语言材料,遵循艺术规律创造的诗意话语系统,它提供的是对于一首诗(词)的最初理解,使人感到的是符号刺激和文字意义,以动态的节奏组成诗的旋律,不仅有利于其他元素的选择和组合,也影响着整首诗(词)的审美效应。
形象层面是在话语层面基础上转换生成的具体可感的语象系列,这一层面是整个审美场结构的艺术实体,是读者依托话语层面,通过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将主观与客观、假定与真实、个别与一般、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在大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图景。形象层面构成了艺术表现的中心,就像高尔基所言:“在诗句中,在诗篇中占首要地位的是必须是形象。”①
情感层面是话语情境和形象序列中传达出的诗(词)人的特定感知和情思,这种感知和情思象机体的血液一样流贯在整首诗(词)中,确定着整首诗(词)的审美基调。郭沫若说:“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内在韵律诉诸心而不诉诸耳。”②这里说的就是诗歌(词)通过富于视觉和听觉的话语情境,将诗(词)人的情感直接有力地传播出来。
象外象层面在具体的意想之外,是由意象引发的更加虚幻的景象和更为深远的情致,我国古代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就是指象外象层面,是对具体意象的扩大和延伸,是“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美的感性形象显现”,是“一种暗示超越性境界的示意图”③,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
形而上意义层面就象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释的那样:“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④它更加隐秘,更加深邃,是诗(词)人对宇宙人身普遍规律的更高一级的思考与概括,展示着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总体价值取向。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⑤:“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看到这首词,呈现于我们面前的首先是文学话语层面,即我们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这里的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指向词中特定的情境,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有“人生”,“天”,“重阳”,“黄花”,“秋风”,“春光”,“江天”等意象,这些意象同韵律结合组成意境,多重意境作为结点构成审美网络后,形象就鲜明地凸显出来,形成宏阔博大的境界,表达出诗人开张的胸襟。由此上升到情感层面,人生是短暂的而且充满了那么多的忧愁悲苦,如果苍天也像人生那样多忧多愁的话,恐怕苍天也是容易衰老的啊!年年都有重阳,今年也不例外,又到了重阳节,可这黄花分外飘香的佳节,都是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度过的啊!一年一度的秋风都要照例劲吹,和春光是不同的景致,但却胜过春光,辽阔的大江,旷远的天空,万里的秋霜,一派让人惆怅又催人奋进的宏博气象,怎么能够就此沉寂呢?人生有限,天地无穷,以有限追无穷,就要自强不息奋进不止。这正是象外象层面更深远的意旨了。全词境界阔大旷远,让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寄予了词人关于人生的深沉思考,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把广阔的自然景色升华成了一种高远的思想境界。
诗词的审美场就是这种层层深化,层层生发的综合包孕机能和整体放射力量。它包含了诗境、诗味、情调、神韵、风格等美学范畴,是诗(词)人对语感弹性的创造性运用,是诗(词)人在美的统摄下将各种层面的意蕴渗透在纵横交错的语境网络中,使诗歌意蕴的综合张力发挥到极致的审美效应和美学机能,是对场、物理场和审美场进一步综合的横向延伸和纵向升华。
参考书目:
①高尔基:[M]《致华·阿·斯米尔诺夫》《文学书简》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02页。
②郭沫若:[M]《诗论三札》《郭沫若谈创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
③朱光潜:[M]《西方美学史》下卷第52 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④亚里士多德:[M]《诗学·诗艺》第2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⑤[M]《毛泽东诗词全集辑注》第32页,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年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