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zh.wikipedia.org/zh-hk/表面積
阿基米德曾算出球的表面積是其內接最大圓面積的四倍。 參見[編輯]. 面積 · Dodecahedron.svg 表面積是一個關於幾何學的小作品。你可以經由編輯與修訂擴充其內容 ...
zh.wikipedia.org/zh-hk/表面積
球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zh.wikipedia.org/zh-hk/球面
在物理學中,球(通常被簡化與理想化)是能碰撞或堆積與佔有空間的一個物體。 ... 球面的面積是包圍一定體積的表面中最小的,同樣的,以一定面積表面能包圍住的 ...
球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zh.wikipedia.org/zh-hk/球面
为什么相同体积球表面积最小,相同表面积球体积最大(微积分怎么证明)_百 ...
如何用數學方法證明體積固定的圖形中球的表面積最小 ...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0052902847
为什么相同体积球表面积最小,相同表面积球体积最大(微积分 ...
wenwen.sogou.com/z/q147756276.htm
轉為繁體網頁
轉為繁體網頁
数学家
千古绝唱——刘徽割圆术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返回】
圆周率之最——祖冲之、祖 暅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返回】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砂粒计算》,是专讲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计算充满宇宙大球体内的砂粒数量,他运用了很奇特的想象,建立了新的量级计数法,确定了新单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数量的模式,这与对数运算是密切相关的。
《圆的度量》,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π为:22/7
<π<223/71
,这是数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指出误差限度的π值。他还证明了圆面积等于以圆周长为底、半径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使用的是穷举法。
《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高等于球的半径。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
。在这部著作中,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抛物线求积法》,研究了曲线图形求积的问题,并用穷竭法建立了这样的结论:"任何由直线和直角圆锥体的截面所包围的弓形(即抛物线),其面积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四。"他还用力学权重方法再次验证这个结论,使数学与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
《论螺线》,是阿基米德对数学的出色贡献。他明确了螺线的定义,以及对螺线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还导出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求和的几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关于力学的最早的科学论著,讲的是确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重心问题。
《论锥型体与球型体》,讲的是确定由抛物线和双曲线其轴旋转而成的锥型体体积,以及椭圆绕其长轴和短轴旋转而成的球型体体积。
丹麦数学史家海伯格,于1906年发现了阿基米德给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传抄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信件和传抄本中,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
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返回】
困惑了数学家350年的难题——费马及费马大定理
费马其人:
费马是法国数学家,1601年8月17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图卢兹附近的博蒙·德·洛马涅。他的父亲多米尼克·费马在当地开了一家大皮革商店,拥有相当丰厚的产业,使得费马从小生活在富裕舒适的环境中。
费马的父亲由于富有和经营有道,颇受人们尊敬,并因此获得了地方事务顾问的头衔,但费马小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家境的富裕而产生多少优越感。费马的母亲名叫克拉莱·德·罗格,出身穿袍贵族。多米尼克的大富与罗格的大贵族构筑了费马极富贵的身价。
费马小时候受教于他的叔叔皮埃尔,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对他的性格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14岁时,费马才进入博蒙·德·洛马涅公学,毕业后先后在奥尔良大学和图卢兹大学学习法律。
1631年任 图卢兹议会的议员 对费马来说,真正的事业是学术,尤其是数学。费马通晓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而且还颇有研究。语言方面的博学给费马的数学研究提供了语言工具和便利,使他有能力学习和了解阿拉伯和意大利的代数以及古希腊的数学。正是这些,可能为费马在数学上的造诣莫定了良好基础。在数学上,费马不仅可以在数学王国里自由驰骋,而且还可以站在数学天地之外鸟瞰数学。这也不能绝对归于他的数学天赋,与他的博学多才多少也是有关系的。
费马生性内向,谦抑好静,不善推销自己,不善展示自我。因此他生前极少发表自己的论著,连一部完整的著作也没有出版。他发表的一些文章,也总是隐姓埋名。《数学论集》还是费马去世后由其长子将其笔记、批注及书信整理成书而出版的。我们现在早就认识到时间性对于科学的重要,即使在l7世纪,这个问题也是突出的。费马的数学研究成果不及时发表,得不到传播和发展,并不完全是个人的名誉损失,而是影响了那个时代数学前进的步伐。
费马定理:
对很多不同的n,费马定理早被证明了。但数学家对一般情况在首二百年内仍一筹莫展。
1908年,德国佛尔夫斯克宣布以10万马克作为奖金奖给在他逝世后一百年内,第一个证明该定理的人,吸引了不少人尝试并递交他们的”证明”。在一战之后,马克大幅贬值,该定理的魅力也大大地下降。
1983年,en:Gerd
Faltings证明了Mordell猜测,从而得出当n >
2时(n为整数),只存在有限组互质的a,b,c使得a^n +
b^n = c*n。
1986年,Gerhard
Frey 提出了”
ε-猜想”:若存在a,b,c使得a^n +
b^n = c^n,即如果费马大定理是错的,则椭圆曲线y^2 =
x(x - a^n)(x + b^n) 会是谷山-志村猜想的一个反例。Frey的猜想随即被Kenneth
Ribet证实。此猜想显示了费马大定理与椭圆曲线及模形式的密切关系。
1995年,怀尔斯和泰勒在一特例范围内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Frey的椭圆曲线刚好在这一特例范围内,从而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的过程亦甚具戏剧性。他用了七年时间,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得出了证明的大部分;然后于1993年6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宣布了他的证明,并瞬即成为世界头条。但在审批证明的过程中,专家发现了一个极严重的错误。怀尔斯和泰勒然后用了近一年时间尝试补救,终在1994年9月以一个之前怀尔斯抛弃过的方法得到成功,这部份的证明与岩泽理论有关。他们的证明刊在1995年的数学年刊(en:Annals of
Mathematics)之上。
1:欧拉证明了n=3的情形,用的是唯一因子分解定理。
2:费马自己证明了n=4的情形。
3:1825年,狄利克雷和勒让德证明了n=5的情形,用的是欧拉所用方法的延伸,但避开了唯一因子分解定理。
4:1839年,法国数学家拉梅证明了n=7的情形,他的证明使用了跟7本身结合的很紧密的巧妙工具,只是难以推广到n=11的情形;于是,他又在1847年提出了”分圆整数”法来证明,但没有成功。
6:勒贝格提交了一个证明,但因有漏洞,被否决。
7:希尔伯特也研究过,但没进展。
8:1983年,德国数学家法尔廷斯证明了一条重要的猜想——莫代尔猜想x的平方+y的平方=1这样的方程至多有有限个有理数解,他由于这一贡献,获得了菲尔兹奖。
9:1955年,日本数学家谷山丰首先猜测椭圆曲线于另一类数学家们了解更多的曲线——模曲线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谷山的猜测后经韦依和志村五郎进一步精确化而形成了所谓”谷山——志村猜想”,这个猜想说明了:有理数域上的椭圆曲线都是模曲线。这个很抽象的猜想使一些学者搞不明白,但它又使”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向前迈进了一步。
10:1985年,德国数学家弗雷指出了”谷山——志村猜想”和”费马大定理”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个命题 :假定”费马大定理”不成立,即存在一组非零整数A,B,C,使得A的n次方+B的n次方=C的n次方(n>2),那么用这组数构造出的形如y的平方=x(x+A的n次方)乘以(x-B的n次方)的椭圆曲线,不可能是模曲线。尽管他努力了,但他的命题和”谷山——志村猜想”矛盾,如果能同时证明这两个命题,根据反证法就可以知道”费马大定理”不成立,这一假定是错误的,从而就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但当时他没有严格证明他的命题。
11:1986年,美国数学家里贝特证明了弗雷命题,于是希望便集中于”谷山——志村猜想”。
12:1993年6月,英国数学家维尔斯证明了:对有理数域上的一大类椭圆曲线,”谷山——志村猜想”成立。由于他在报告中表明了弗雷曲线恰好属于他所说的这一大类椭圆曲线,也就表明了他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但专家对他的证明审察发现有漏洞,于是,维尔斯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拼搏,于1994年9月彻底圆满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
13:至1991年对费马大定理指数n<1,000,000费马大定理已被证明,
但对指数n>1,000,000没有被证明.
已成为世界数学难题。
1676年数学家根据费马的少量提示用无穷递降法证明n=4。1678年和1738年德国数学家, 莱布尼兹和瑞士数学家欧拉也各自证明n=4。1770年欧拉证明n=3。1823年和1825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和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先后证明n
=5。1832年狄利克雷试图证明n=7,却只证明了n=14。1839年法国数学家拉梅证明了n=7,随后得到法国数学家勒贝格的简化……19世纪贡献最大的是德国数学家库麦尔,他从1844年起花费20多年时间,创立了理想数理论,为代数数论奠下基础;库麦尔证明当n<100时除37、59、67三数外费马大定理均成立。 为推进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布鲁塞尔和巴黎科学院数次设奖。1908年德国数学家佛尔夫斯克尔临终在哥廷根皇家科学会悬赏10万马克,并充分考虑到证明的艰巨性,将期限定为100年。数学迷们对此趋之若鹜,纷纷把”证明”寄给数学家,期望凭短短几页初等变换夺取桂冠。德国数学家兰道印制了一批明信片由学生填写:”亲爱的先生或女士:您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已经收到,现予退回,第一个错误出现在第_页第_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家们不但利用了广博精深的数学知识,还创造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对数学发展的贡献难以估量。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尚未解决的23个问题时虽未将费马大定理列入,却把它作为一个在解决中不断产生新理论新方法的典型例证。据说希尔伯特还宣称自己能够证明,但他认为问题一旦解决,有益的副产品将不再产生。”我应更加注意,不要杀掉这只经常为我们生出金蛋的母鸡。”
数学家就是这样缓慢而执着地向前迈进,直至1955年证明n<4002。大型计算机的出现推进了证明速度,1976年德国数学家瓦格斯塔夫证明n<125000,1985年美国数学家罗瑟证明n<41000000。但数学是严谨的科学,n值再大依然有限,从有限到无穷的距离漫长而遥远。1983年,年仅29岁的德国数学家法尔廷斯证明了代数几何中的莫德尔猜想,为此在第2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荣获菲尔茨奖;此奖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莫德尔猜想有一个直接推论:对于形如x^n+y^n=z^n(n≥4)的方程至多只有有限多组整数解。这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是一个有益的突破。从”有限多组”到”一组没有”还有很大差距,但从无限到有限已前进了一大步。
1955年日本数学家谷山丰提出过一个属于代数几何范畴的谷山猜想,德国数学家弗雷在1985年指出:如果费马大定理不成立,谷山猜想也不成立。随后德国数学家佩尔提出佩尔猜想,补足了弗雷观点的缺陷。至此,如果谷山猜想和佩尔猜想都被证明,费马大定理不证自明。 事隔一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家里比特证明了佩尔猜想。
1993年6月,英国数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斯在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研究所举行了一系列代数几何学术讲演。在6月23日 最后一次讲演《椭圆曲线、模型式和伽罗瓦表示》中,怀尔斯部分证明了谷山猜想。所谓部分证明,是指怀尔斯证明了谷山猜想对于半稳定的椭圆曲线成立——谢天谢地,与费马大定理相关的那条椭圆曲线恰好是半稳定的!这时在座60多位知名数学家意识到,困扰数学界三个半世纪的费马大定理被证明了!这一消息在讲演后不胫而走,许多大学都举行了游行和狂欢,在芝加哥甚至出动了警察上街维持秩序。但专家对他的证明审察发现有漏洞,于是,怀尔斯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拼搏,于1994年9月20日 上午11时彻底圆满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返回】
我们大家的 老师——失明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欧拉1707年4月15日 生于瑞士的巴塞尔。父亲是一位乡村穷牧师,一心想让聪颖的欧拉学习神学,以承父业。因此,父亲从小就让儿子读圣经,作祷告,对儿子进行严格的宗教教育。而欧拉最喜爱的是数学,为了不使父亲伤心,小欧拉常常等到父亲熟睡后,再偷偷地起来做数学题,或者在数学书外面套一张圣经的书皮,以逃避父亲的注意。
父命难违。1720年,13岁的欧拉还是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入了瑞士的一所名牌大学——巴塞尔大学学神学。当时,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约翰·贝努里(1667——1748)正在校执教。他除了讲授数学基础课外,还给少数高材生个别授课。
毕竟,欧拉当时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个子比一般学生矮一头,大学生们谁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更没有引起约翰教授的注意。有一次,约翰在讲课时,无意中提到一个当时数学家还没有解决的难题。没有想到,这个瘦小的孩子课后交来了一份关于难题的解答,尽管还有不甚严谨之处,但构思非常精巧,论述恢弘大气,约翰非常惊喜。他当即决定,每星期在家单独为欧拉授课一次。欧拉在以后的自传中回忆道:“我找到了一个把自己介绍给著名的约翰·贝努里 教授的机会。……他给了我许多更加宝贵的忠告,使我开始独立地学习更困难的数学著作,尽我所能地去研究它们。如果我遇到什么困难和障碍,他允许我每星期六下午自由地去找他,他总是和蔼地为我解答一切困难。……无疑,这是在数学学科上获得及时成功的最好的方法。”欧拉的聪颖勤奋也深深地吸引了教授的儿子尼丹尔,两人从此结为终身好友。
1722年,欧拉在巴塞尔大学获学士学位。第二年,16岁的欧拉又获哲学硕士学位,成为这所古老的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硕士。父亲执意要欧拉放弃数学,把精力用在神学上。迷恋数学的欧拉既不肯放弃数学,又不愿公然违抗父亲的意志。在这决定人生方向的关键时刻,约翰教授登门做说服工作。教授动情地对固执的父亲说:“亲爱的神甫,您知道我遇到过不少才气洋溢的青年,但是要和您的儿子相比,他们都相形见绌。假如我的眼力不错,他无疑是瑞士未来最了不起的数学家。为了数学,为了孩子,我请求您重新考虑您的决定。”
父亲被打动了。欧拉当了约翰的助手。从此,欧拉和数学终身相伴。 【返回】
数学王子——高斯 (1777-1855)
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795年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第二年他就发现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的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欧几里得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数论研究 总结 在《算术研究》(1801)中,这本书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它不仅是数论方面的划时代之作,也是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着作之一。高斯对代数学的重要贡献是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证明开创了数学研究的新途径。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欧几何的原理。他还深入研究复变函数,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发现了着名的柯西积分定理。他还发现椭圆函数的双周期性,但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没发表出来。1828年高斯出版了《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曲面理论后来由黎曼发展。 高斯一生共发表155篇论文,他对待学问十分严谨,只是把他自己认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发表出来。其著作还有《地磁概念》和《论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算术级数(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
1801年高斯有机会戏剧性地施展他的优势的计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个后来被证认为小行星并被命名为谷神星的天体被发现当时它好像在向太阳靠近,天文学家虽然有40天的时间可以观察它,但还不能计算出它的轨道。高斯只作了3次观测就提出了一种计算轨道参数的方法,而且达到的精确度使得天文学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够毫无困难地再确定谷神星的位置。高斯在这一计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约在1794年创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种可从特定计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学中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认。他在《天体运动理论》中叙述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适应现代计算机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获得类似的成功。
“分析才是自己最热爱的学科”——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1736年1月25日 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父亲是法国陆军骑兵里的一名军官,后由于经商破产,家道中落。据拉格朗日本人回忆,如果幼年是家境富裕,他也就不会作数学研究了,因为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律师。拉格朗日个人却对法律毫无兴趣。
到了青年时代,在数学家雷维里的教导下,拉格朗日喜爱上了几何学。17岁时,他读了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介绍牛顿微积分成就的短文《论分析方法的优点》后,感觉到“分析才是自己最热爱的学科”,从此他迷上了数学分析,开始专攻当时迅速发展的数学分析。
18岁时,拉格朗日用意大利语写了第一篇论文,是用牛顿二项式定理处理两函数乘积的高阶微商,他又将论文用拉丁语写出寄给了当时在柏林科学院任职的数学家欧拉。不久后,他获知这一成果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被莱布尼兹取得了。这个并不幸运的开端并未使拉格朗日灰心,相反,更坚定了他投身数学分析领域的信心。
1755年拉格朗日19岁时,在探讨数学难题“等周问题”的过程中,他以欧拉的思路和结果为依据,用纯分析的方法求变分极值。第一篇论文“极大和极小的方法研究”,发展了欧拉所开创的变分法,为变分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变分法的创立,使拉格朗日在都灵声名大震,并使他在19岁时就当上了都灵皇家炮兵学校的教授,成为当时欧洲公认的第一流数学家。1756年,在欧拉的举荐下,拉格朗日被任命为普鲁士科学院通讯院士。
1764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文,要求用万有引力解释月球天平动问题,他的研究获奖。接着又成功地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近似解法研究了科学院提出的一个复杂的六体问题(木星的四个卫星的运动问题),为此又一次于1766年获奖。
1766年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向拉格朗日发出邀请时说,在“欧洲最大的王”的宫廷中应有“欧洲最大的数学家”。于是他应邀前往柏林,任普鲁士科学院数学部主任,居住达20年之久,开始了他一生科学研究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分析力学》一书,这是牛顿之后的一部重要的经典力学著作。书中运用变分原理和分析的方法,建立起完整和谐的力学体系,使力学分析化了。他在序言中宣称:力学已经成为分析的一个分支。
1764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文,要求用万有引力解释月球天平动问题,他的研究获奖。接着又成功地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近似解法研究了科学院提出的一个复杂的六体问题(木星的四个卫星的运动问题),为此又一次于1766年获奖。
1766年德国的腓特烈大帝向拉格朗日发出邀请时说,在“欧洲最大的王”的宫廷中应有“欧洲最大的数学家”。于是他应邀前往柏林,任普鲁士科学院数学部主任,居住达20年之久,开始了他一生科学研究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分析力学》一书,这是牛顿之后的一部重要的经典力学著作。书中运用变分原理和分析的方法,建立起完整和谐的力学体系,使力学分析化了。他在序言中宣称:力学已经成为分析的一个分支。
拉格朗日科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他在数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使数学分析与几何与力学脱离开来,使数学的独立性更为清楚,从此数学不再仅仅是其他学科的工具。
拉格朗日总结了18世纪的数学成果,同时又为19世纪的数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堪称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大师。同时,他的关于月球运动(三体问题)、行星运动、轨道计算、两个不动中心问题、流体力学等方面的成果,在使天文学力学化、力学分析化上,也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促进了力学和天体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些领域的开创性或奠基性研究。
在柏林工作的前十年,拉格朗日把大量时间花在代数方程和超越方程的解法上,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推动了代数学的发展。他提交给柏林科学院两篇著名的论文:《关于解数值方程》和《关于方程的代数解法的研究》。把前人解三、四次代数方程的各种解法,总结为一套标准方法,即把方程化为低一次的方程(称辅助方程或预解式)以求解。 他试图寻找五次方程的预解函数,希望这个函数是低于五次的方程的解,但未获得成功。然而,他的思想已蕴含着置换群概念,对后来阿贝尔和伽罗华起到启发性作用,最终解决了高于四次的一般方程为何不能用代数方法求解的问题。因而也可以说拉格朗日是群论的先驱。
在《解析函数论》以及他早在1772年的一篇论文中,在为微积分奠定理论基础方面作了独特的尝试,他企图把微分运算归结为代数运算,从而抛弃自牛顿以来一直令人困惑的无穷小量,并想由此出发建立全部分析学。但是由于他没有考虑到无穷级数的收敛性问题,他自以为摆脱了极限概念,其实只是回避了极限概念,并没有能达到他想使微积分代数化、严密化的目的。不过,他用幂级数表示函数的处理方法对分析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成为实变函数论的起点。
拉格朗日也是分析力学的创立者。拉格朗日在其名著《分析力学》中,在总结历史上各种力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达朗贝尔、欧拉等人研究成果,引入了势和等势面的概念,进一步把数学分析应用于质点和刚体力学,提出了运用于静力学和动力学的普遍方程,引进广义坐标的概念,建立了拉格朗日方程,把力学体系的运动方程从以力为基本概念的牛顿形式,改变为以能量为基本概念的分析力学形式,奠定了分析力学的基础,为把力学理论推广应用到物理学其他领域开辟了道路。
在数论方面,拉格朗日也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对费马提出的许多问题作出了解答。如,一个正整数是不多于4个平方数的和的问题等等,他还证明了圆周率的无理性。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数论的内容。
1791年,拉格朗日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又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任数学教授。1795年建立了法国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研究院后,拉格朗日被选为科学院数理委员会主席。此后,他才重新进行研究工作,编写了一批重要著作:《论任意阶数值方程的解法》、《解析函数论》和《函数计算讲义》,总结了那一时期的特别是他自己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这期间他参加了巴黎科学院成立的研究法国度量衡统一问题的委员会,并出任法国米制委员会主任。1799年,法国完成统一度量衡工作,制定了被世界公认的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的单位,拉格朗日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783年,拉格朗日的故乡建立了"都灵科学院",他被任命为名誉院长。1786年腓特烈大帝去世以后,他接受了法王路易十六的邀请,离开柏林,定居巴黎。 1813年4月3日 ,拿破仑授予他帝国大十字勋章,但此时的拉格朗日已卧床不起,4月11日 早晨,拉格朗日逝世。
“三L”
正统的数学家—柯西
柯西于1802年入中学。在中学时,他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取得优异成绩,多次参加竞赛获奖;数学成绩也深受老师赞扬。他于1805年考入综合工科学校,在那里主要学习数学和力学;1807年考入桥梁公路学校,18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前往瑟堡参加海港建设工程。
柯西去瑟堡时携带了拉格朗日的解析函数论和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后来还陆续收到从巴黎寄出或从当地借得的一些数学书。他在业余时间悉心攻读有关数学各分支方面的书籍,从数论直到天文学方面。根据拉格朗日的建议,他进行了多面体的研究,并于1811及1812年向科学院提交了两篇论文,其中主要成果是:
(1)证明了凸正多面体只有五种(面数分别是4,6,8,l
2,20),星形正多面体只有四种(面数是l2的三种,面数是20的一种)。
(2)得到了欧拉关于多面体的顶点、面和棱的个数关系式的另一证明并加以推广。
(3)证明了各面固定的多面体必然是固定的,从此可导出从未证明过的欧几里得的一个定理。
这两篇论文在数学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柯西在瑟堡由于工作劳累生病,于1812年回到巴黎他的父母家中休养。
柯西于18l 3年在巴黎被任命为运河工程的工程师,他在巴黎休养和担任工程师期间,继续潜心研究数学并且参加学术活动。这一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是:
(1)研究代换理论,发表了代换理论和群论在历史上的基本论文。
(2)证明了费马关于多角形数的猜测,即任何正整数是个角形数的和。这一猜测当时已提出了一百多年,经过许多数学家研究,都没有能够解决。以上两项研究是柯西在瑟堡时开始进行的。
(3)用复变函数的积分计算实积分,这是复变函数论中柯西积分定理的出发点。
(4)研究液体表面波的传播问题,得到流体力学中的一些经典结果,于1815年得法国科学院数学大奖。
以上突出成果的发表给柯西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成为当时一位国际上著名的青年数学家。
1815年法国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当上了法王。柯西于1816年先后被任命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和综合工科学校教授。1821年又被任命为巴黎大学力学教授,还曾在法兰西学院授课。这一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是:
(1)在综合工科学校讲授分析课程,建立了微积分的基础极限理论,还阐明了极限理论。在此以前,微积分和级数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由于柯西的讲法与传统方式不同,当时学校师生对他提出了许多非议。
柯西在这一时期出版的著作有《代数分析教程》、《无穷小分析教程概要》和《微积分在几何中应用教程》。这些工作为微积分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成为数学教程的典范。
(2)柯西在担任巴黎大学力学教授后,重新研究连续介质力学。在1822年的一篇论文中,他建立了弹性理论的基础。
(3)继续研究复平面上的积分及留数计算,并应用有关结果研究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等。
他的大量论文分别在法国科学院论文集和他自己编写的期刊“数学习题”上发表。
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法王查理第十仓皇逃走,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继任法王。当时规定在法国担任公职必须宣誓对新法王效忠,由于柯西属于拥护波旁王朝的正统派,他拒绝宣誓效忠,并自行离开法国。他先到瑞士,后于1832~1833年任意大利都灵大学数学物理教授,并参加当地科学院的学术活动。那时他研究了复变函数的级数展开和微分方程(强级数法),并为此作出重要贡献。
1833~1838年柯西先在布拉格、后在戈尔兹担任波旁王朝“王储”波尔多公爵的教师,最后被授予“男爵”封号。在此期间,他的研究工作进行得较少。
1838年柯西回到巴黎。由于他没有宣誓对法王效忠,只能参加科学院的学术活动,不能担任教学工作。他在创办不久的法国科学院报告“和他自己编写的期刊分析及数学物理习题”上发表了关于复变函数、天体力学、弹性力学等方面的大批重要论文。
1848年法国又爆发了革命,路易·菲力浦倒台,重新建立了共和国,废除了公职人员对法王效忠的宣誓。柯西于1848年担任了巴黎大学数理天文学教授,重新进行他在法国高等学校中断了18年的教学工作。
1852年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法国从共和国变成了帝国,恢复了公职人员对新政权的效忠宣誓,柯西立即向巴黎大学辞职。后来拿破仑第三特准免除他和物理学家阿拉果的忠诚宣誓。于是柯西得以继续进行所担任的教学工作,直到1857年他在巴黎近郊逝世时为止。柯西直到逝世前仍不断参加学术活动,不断发表科学论文。
柯西是一位多产的数学家,他的全集从1882年开始出版到1974年才出齐最后一卷,总计28卷。他的主要贡献如下:
(一)单复变函数
柯西最重要和最有首创性的工作是关于单复变函数论的。18世纪的数学家们采用过上、下限是虚数的定积分。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柯西首先阐明了有关概念,并且用这种积分来研究多种多样的问题,如实定积分的计算,级数与无穷乘积的展开,用含参变量的积分表示微分方程的解等等。
(二)分析基础
柯西在综合工科学校所授分析课程及有关教材给数学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自从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即无穷小分析,简称分析)以来,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是模糊的。为了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严格的理论。柯西为此首先成功地建立了极限论。
在柯西的著作中,没有通行的语言,他的说法看来也不够确切,从而有时也有错误,例如由于没有建立一致连续和一致收敛概念而产生的错误。可是关于微积分的原理,他的概念主要是正确的,其清晰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例如他关于连续函数及其积分的定义是确切的,他首先准确地证明了泰勒公式,他给出了级数收敛的定义和一些判别法。
(三)常微分方程
柯西在分析方面最深刻的贡献在常微分方程领域。他首先证明了方程解的存在和唯一性。在他以前,没有人提出过这种问题。通常认为是柯西提出的三种主要方法,即柯西—利普希茨法,逐渐逼近法和强级数法,实际上以前也散见到用于解的近似计算和估计。柯西的最大贡献就是看到通过计算强级数,可以证明逼近步骤收敛,其极限就是方程的所求解。
(四)其他贡献
虽然柯西主要研究分析,但在数学中各领域都有贡献。关于用到数学的其他学科,他在天文和光学方面的成果是次要的,可是他却是数理弹性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除以上所述外,他在数学中其他贡献如下:
1.分析方面:在一阶偏微分方程论中行进丁特征线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傅立叶变换在解微分方程中的作用等等。
2.几何方面:开创了积分几何,得到了把平面凸曲线的长用它在平面直线上一些正交投影表示出来的公式。
3.代数方面:首先证明了阶数超过了的矩阵有特征值;与比内同时发现两行列式相乘的公式,首先明确提出置换群概念,并得到群论中的一些非平凡的结果;独立发现了所谓“代数要领”,即格拉斯曼的外代数原理。 【返回】
过早陨落的数学流星——阿贝尔
阿贝尔18岁的时候,父亲过早地去世了,照顾母亲、精神不正常的哥哥和五个弟妹的家庭重担落到了阿贝尔一人身上。在艰难困苦中,他坚持不断地工作。中学最后一年,阿贝尔开始了他第一个抱负非凡的冒险:解决一般五次方程的求解问题。这是一个已经困扰了数学界200多年的难题。开始时他以为自己找到了求解公式,但很快他发现自己的推理中存在漏洞,这促使他走到了另一条道路。1824年.阿贝尔证明了一般五次方程及高于五次的方程不存在根式解。1825年,他将自己的论文寄给伟大的高斯,但高傲的高斯以为又是一位哗众取宠的年轻人的闹剧,于是在看都没看一眼的情况下就把阿贝尔的伟大成果抛到了一边。在这一不幸的事件中,受到损失的不单是阿贝尔而且还有整个数学。
1825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阿贝尔得到政府的资助使他能够到国外去拜访欧洲其他国家的著名数学家。然而,在这些已成名的数学家那里,阿贝尔没有得到多少有益的帮助。
唯一幸运的是在柏林他遇到了一位业余数学爱好者:克列尔。这是他一生中第二个对他的事业有极大帮助的人。克雷尔在1826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定期刊物《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阿贝尔在该杂志前三卷上共发表了22篇论文。论文的内容涉及广泛,包含了方程论、无穷级数、椭圆函数论等多方面的内容。这表明,阿贝尔在做出自己第一项伟大发现后不久,就将创造力转向了更广泛的问题。
1826年,他把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杰作寄给法国科学院。这一杰作将会开辟研究椭圆函数的广阔领域,但负责审阅这一论文的柯西等人却完全忽略了这一伟大的发现。当它正式发表之时,已是1841年了。
1827年,由于未能找到合适的职位,阿贝尔返回祖国挪威。此后的生活变得更为悲惨。起初他没有找到任何固定的工作,只能以私人授课维持生计,“穷得就象教堂里的老鼠”。1828年他总算在一所大学里担任代课教师,但在这之前经常的贫困和伤心,把他的身体搞垮了。他得了肺结核病。1829年4月6日 ,他病死了,年仅26岁零八个月。一个极富数学才华的青年就这样不情愿地抛下自己热爱的科学,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阿贝尔极其短暂的数学生涯中,他留下的是多方面的非凡贡献:他首次证明一般五次和高于五次的方程不存在根式解;他是椭圆函数论的奠基人之一,这一被后来人称为也许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给数学家们留下了够他们忙上一百五十年的东西”(埃尔米特语);他为无穷级数理论奠定严密的基础;他求解了第一个积分方程……
阿贝尔去世后两天,热心的克列尔寄来一封信说,他将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数学教授。姗姗来迟的荣誉在阿贝尔死后终于降临了。作为对他多项成就的肯定,数学上以阿贝尔命名的术语、概念和定理就有几十个。为了纪念自己国家这位伟大的天才数学家,挪威在1902年时就有意设立一项阿贝尔奖,但因故未能实现。而今,在新世纪之初,阿贝尔诞辰200周年之际,这一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2002年为了纪念挪威天才数学家阿贝尔诞辰200周年,挪威财政部拨款2亿挪威克郎(约合2200万美元)设立了阿贝尔纪念基金,基金的收益将用于阿贝尔奖奖金、阿贝尔奖颁奖典礼和青少年数学教育活动。挪威政府设立这项奖金的宗旨在于提高数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激励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 【返回】
三角级数的创始人——傅里叶
傅里叶出身平民,父亲是位裁缝.9岁时双亲亡故,以后由教会送入镇上的军校就读,表现出对数学的特殊爱好.他还有志于参加炮兵或工程兵,但因家庭地位低贫而遭到拒绝.后来希望到巴黎在更优越的环境下追求他有兴趣的研究.可是法国大革命中断了他的计划,于1789年回到家乡奥塞尔的母校执教.
在大革命期间,傅里叶以热心地方事务而知名,并因替当时恐怖行为的受害者申辩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曾就读于巴黎师范学校,虽为期甚短,其数学才华却给人以深刻印象.1795年,当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成立时,即被任命为助教,协助J.L.拉格朗日(Lagrange)和G.蒙日(Monge)从事数学教学.这一年他还讽刺性地被当作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的支持者而被捕,经同事营救获释.1898年,蒙日选派他跟随拿破仑(Napoleon)远征埃及.在开罗,他担任埃及研究院的秘书,并从事许多外交活动,但同时他仍不断地进行个人的业余研究,即数学物理方面的研究.
1801年回到法国后,傅里叶希望继续执教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但因拿破仑赏识他的行政才能,任命他为伊泽尔地区首府格勒诺布尔的高级官员.由于政声卓著,1808年拿破仑又授予他男爵称号.此后几经宦海浮沉,1815年,傅里叶终于在拿破仑百日王朝的尾期辞去爵位和官职,毅然返回巴黎以图全力投入学术研究.但是,失业、贫困以及政治名声的落潮,这时的傅里叶处于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由于得到昔日同事和学生的关怀,为他谋得统计局主管之职,工作不繁重,所入足以为生,使他得以继续从事研究.
1816年,傅里叶被提名为法国科学院的成员.初时因怒其与拿破仑的关系而为路易十八所拒.后来,事情澄清,于1817年就职科学院,其声誉又随之迅速上升.他的任职得到了当时年事已高的
P.S.M.de
拉普拉斯(Laplace)的支持,却不断受到
S.D.泊松(Poisson)的反对.1822年,他被选为科学院的终身秘书,这是极有权力的职位.1827年,他又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还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为外国会员.
傅里叶一生为人正直,他曾对许多年轻的数学家和科学家给予无私的支持和真挚的鼓励,从而得到他们的忠诚爱戴,并成为他们的至交好友.在他帮助过的科学家中,有知名的
H.C.奥斯特(Oersted)、P.G.狄利克雷(Dirichlet)、N.H.阿贝尔(Abel)和
J.C.F.斯图姆(Sturm)等人.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就是傅里叶收到.伽罗瓦(Galois)的关于群论的论文时,他已病情严重而未阅,以致论文手稿失去下落.
应用数学的先躯——拉普拉斯
拉普拉斯 (Laplace,Pierre-Simon,marquisde 1749-1827),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拉普拉斯是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在研究天体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许多数学的方法,如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方程、拉普拉斯定理等,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他还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因此可以说他是应用数学的先躯。
18岁带推荐信求见达朗贝尔被拒绝,他用论文打开数学家的大门。
拉普拉斯生于法国诺曼底的博蒙,父亲是一个农场主,他从青年时期就显示出卓越的数学才能,18岁时离家赴巴黎,决定从事数学工作。于是带着一封推荐信去找当时法国著名学者达朗贝尔,但被后者拒绝接见。拉普拉斯就寄去一篇力学方面的论文给达朗贝尔。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一下子就引起了达朗贝尔的重视。由于达朗贝尔非常欣赏他的才能,甚至忽然高兴得要当他的教父。并大力推荐拉普拉斯去军事学校教书。
用数学方法——拉普拉斯定理解决了天文学中的问题
▲拉普拉斯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行星平均运动的不变性,即行星的轨道大小只有周期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从此他开始了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同年,他成为法国科学院副院士,
▲ 拉普拉斯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应用到整个太阳系,1773年解决了一个当时著名的难题:解释木星轨道为什么在不断地收缩,而同时土星的轨道又在不断地膨胀。
▲1784~1785年,拉普拉斯求得天体对其外任一质点的引力分量可以用一个势函数来表示,这个势函数满足一个偏微分方程,即著名的拉普拉斯方程。1785年他被选为科学院院士。
▲1786年证明行星轨道的偏心率和倾角总保持很小和恒定,能自动调整,即摄动效应是守恒和周期性的,即不会积累也不会消解。并证明为偏心率和倾角的3次幂。
▲1787年发现月球的加速度同地球轨道的偏心率有关,从理论上解决了太阳系动态中观测到的最后一个反常问题。
在席卷法国的政治变动,包括拿破仑的兴起和衰落,并没有明显打断他的工作,尽管他是个曾染指政治的人。1799年他还担任过法国经度局局长,并在拿破仑政府中任过6个星期的内政部长。他的威望以及他将数学应用于军事问题的才能保护了他。有人曾指责他在政治态度方面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拉普拉斯在数学上还有许多贡献,如1812年他发表了重要的《概率分析理论》一书。他发表的天文学、数学和物理学的论文有270多篇,专著合计有4006多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天体力学》、《宇宙体系论》和《概率分析理论》。
拉普拉斯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天体力学的研究上面,1796年,他的著作《宇宙体系论》问世。因他长期从事大行星运动理论和月球运动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特别注意研究太阳系天体摄动,太阳系的普遍稳定性问题以及太阳系稳定性的动力学问题。因此他被誉为法国的牛顿和天体力学之父。
拉普拉斯在《宇宙体系论》一书中提出了对后来有重大影响的关于行星起源的星云假说。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大量重要成果,他的这些成果集中在1799~1825年出版的5卷16册巨著《天体力学》之内。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天体力学这一名词,是经典天体力学的代表作。
在这部书中,他独立于康德,提出了第一个科学的太阳系起源理论——星云说。康德的星云说是从哲学角度提出的,而拉普拉斯则从数学、力学角度充实了星云说,因此,人们常常把他们两人的星云说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返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